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1f8cb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3.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1. 运动与力
-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
返运动等。
-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包括推力、拉力、重力、弹力等。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声与光
- 声的传播: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包括声
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 声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等。
- 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通过介质传播
时会发生折射。
- 光的特性:反射、折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等。
3. 电与磁
- 电流与电路:电流由正电荷向负电荷的流动形成,电路是电流的路径,包括导体、电源、开关、负载等。
- 电阻与电压: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电压是电流的推动力。
- 磁场与磁力:磁场是磁力的作用区域,磁力是由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
- 电磁感应:当导体相对磁场运动或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4. 科学与社会
- 科学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等。
-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交通、通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 科学伦理:科学研究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包括诚实、公正、保密等原则。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2133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4.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741d4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2.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概述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照作用效果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线段的起点代表作用点。
二、重力1. 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重力的计算公式:F = mg,其中F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3.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心:物体上所有点受到的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三、弹力1. 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3.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4.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程度成正比。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4. 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F = μN,其中μ为动摩擦系数,N为压力。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1.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求出一个等效的合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2. 力的合成法则:当两个力共线时,同方向力的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反方向力的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当两个力不共线时,合力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求得。
3.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任意方向的分力,但分解方式不唯一。
六、压强1. 压强的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为压强,F为压力,A为受压面积。
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压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压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209a4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f.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1、有趣有用的物理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②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例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从电灯和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到电子计算机都要用电。
③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胜枚举。
汽车、火车、飞机,电灯、电话电视,X光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物理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怎样学习物理①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
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
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④学习物理,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猜想:要善于动手,只有实践,才能证明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G.Galilei,1564-1642) 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
科学之旅就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其中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14c987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a.png)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运动图表的解读与绘制二、力的作用-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性质、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衡量-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点三、力的效果- 物体的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合成- 物体的斜面运动:斜面的特点与力的分解- 物体的自由下落: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四、力的工作-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性质、功的单位-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五、简单机械- 机械的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原理与应用: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六、电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量单位-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量单位七、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电器-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八、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与消失:摩擦、接触、感应三种方式- 静电的有关现象:电荷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静电的运动和放电九、影响电阻的因素- 电阻与电线的关系: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与计算十、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电能的转化:发电方式与原理- 电能的利用:电灯、电热器材、电动机等十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 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十二、光的色散与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特点与成像方式十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振动物体产生声音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纵波、横波-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十四、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音调: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音量:振幅与音量的关系- 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十五、物体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凝固、熔化、汽化、冷凝等- 物质的热膨胀:热胀冷缩的原理与应用十六、热量与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能量与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功的计算及单位十七、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7e2a6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7.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1) 1 nm=1×10-3μm=1×10-6mm=1×10-7cm=1×10-8dm=1×10-9m(2) 1 nm2=1×10-6μm2=1×10-12mm2=1×10-14cm2=1×10-16dm2=1×10-18m2(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看量程和分度值;( 所有测量工具第一步都是选择测量、分度值)②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③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后一位(初中物理只有刻度尺要估读)⑥注意单位(2)中考常考长度估值①中学生身高约1.6—1.8m,手掌宽度约10cm,②指甲宽度约1cm。
③中学生步长约50—70cm。
④居民楼房每层约3m。
教室门高约2m。
⑤考试所用答题卡宽度约30cm。
⑥一只新铅笔长度约18cm。
⑦物理课本长约26cm,宽18cm。
⑧1元硬币直径约2.4cm,10元人民币长约14cm。
⑨课桌高度约0.8m,椅子高度约0.4m。
⑩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时间的测量(1)1h=60min=3600s(2)常见的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3)机械停表的使用①读数: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②先读小盘的读数,单位分钟,③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④读大盘的读数,单位是秒,前半分钟就读0-30s,后半分钟读31-60s。
(4)中考常考时间估值①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70次/min,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1s。
②正常人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s。
③做一次眼保健操时间为5min。
④中学生百米成绩约15s⑤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0.3秒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36cc8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0.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停表)会放: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②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③有刻度线的一边要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会看: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
子弹和飞机的速度相同,以飞机为参照物子弹是静止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t s v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1S 内通过的路程为20m 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实验中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运动速度较慢,便于测量。
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0m/s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还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1.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小;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噪声的控制:①在声源处控制,②在传播过程中控制,③在人耳处控制。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565997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6.png)
第一章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s。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声音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耳聋的分类: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和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现障碍)。
•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直接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这有助于我们判断声源的方位。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定义: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的危害:长期生活在高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5. 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穿透力强等特点。
应用于B超、金属探伤、测距等。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可用来监测地震、海啸和台风等。
第二章光现象1. 光源•定义: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人造光源(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和自然光源(如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d37bd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0.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机械运动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时间的单位: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等。
2、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2、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B 超、声呐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三、物态变化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 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dc28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2.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状态- 运动的定义: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 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是两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运动的描述和描述语言- 运动的描述:路径和速度描述法、图形描述法和公式描述法。
- 描述语言:你方向我位置、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之一,是一个矢量量。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这种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物体所受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力的作用- 质量、重力、表面间的力、杠杆原理等。
第三单元机械能及其转化势能和动能- 势能: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外力场或内部结构的变化。
- 动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决定。
机械能转化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沿任意路径运动,所受的重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的势能变化和动能变化之和。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沿任意路径运动,所受的重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的势能变化和动能变化之和。
第四单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是一种能在介质中传播的长波。
- 发声体:能够产生声音的物体- 声源:发声体激起空气振动时,周围介质就会向四周形成一圈圈的空气压缩疏波,这个范围就是一个声源。
声音的传播- 声传播必须有介质。
- 声源、介质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空气传声、固体传声、液体传声。
第五单元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 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入射角为90°时,光线垂直于平面,反射角也为90°。
- 镜面反射的特点:光照在物体表面以后,总是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反射出的光线有明显的方向性,是平行的。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通过两种密度不同的介质分界面时,经折射后所遵守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比常远小于1,也就是说在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的折射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e3634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5.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以下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位置的描述:用参照物和位置矢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时间的描述:使用时钟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间。
3.速度的描述: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速度。
4.加速度的描述:用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
5.速度-时间图象: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6.加速度-时间图象:用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
二、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者方向有所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5.摩擦力的计算:计算摩擦力时一般采用标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最大值。
6.弹力:物体因受到弹簧形变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力。
7.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
8.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
9.等效重力:在垂直向下和垂直向上的力的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用等效重力来替代这两个力的合力。
三、机械功和机械能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引起物体速度、形状或位置改变时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乘以物体的位移。
3.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位能和动能之和,它是物体进行做功的能力。
5.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静电和电流1.电与电荷: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静电仪的原理:静电仪通过将金属雷达接触到地球,使其与地球保持相同的电势差,使金属球的电荷不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190a6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2.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2.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
2.单位: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换算:1m/s=3.6km/h3.速度的计算公式:4.比较速度: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三、匀速直线运动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一般来说在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真空不可传声。
三、声速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的单位为赫兹,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a5413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6.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分类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物理学的基本思想二、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的定义和分类2. 国际单位制和单位的换算3. 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4. 运算规则和量纲式三、物体的运动1. 运动和静止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4. 自由落体运动四、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4.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五、力的作用效果1. 物体受力的条件2. 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4. 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六、机械能和机械功1. 动能和势能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3. 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4. 机械效率和摩擦力七、热学知识1. 温度和热量2. 温标和温度计3. 热平衡和热传递4. 固体的热传导和热膨胀八、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4.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九、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和像的性质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4. 光的散射和彩色的成因十、声学知识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点和声音的调节3.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声音的频率4. 声音的反射和声音的吸收十一、电学知识1. 静电现象和电荷2. 电场和电场力3. 电流和电流强度4. 电阻和电阻定律十二、磁学知识1. 磁场和磁力线2. 磁力的作用和磁力的大小3.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电磁铁和电磁力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了解物理量和单位的相关知识,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了解机械能和机械功,掌握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磁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提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09b0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f.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第一单元运动
- 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 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 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
第三单元密度和压强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脉搏计算和心脏的作用- 气压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第四单元热学
-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 导热和导电的区别
- 直热和不直热的传递方式-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相变现象和相变过程
第五单元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音调- 声音是如何扩散的
- 如何保护听力健康
-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预防
第六单元光学
- 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光的成像和透镜的原理
- 镜子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光的色散和波长的概念
第八单元电学
-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
-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第十单元科学与技术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 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
- 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应用
-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 运用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ef699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5.png)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
结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计算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4. 杠杆原理
5. 水压和大气压
第二章:运动和力
1. 运动的分类
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合成
4.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弹力和重力
第三章:速度和加速度
1.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
2.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3. 自由落体运动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第四章:能与功
1. 功的概念和计算
2.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机械能的转化
4. 做功和功率的计算
5. 机械效率和机械功率
第五章:简单机械设备
1. 杠杆
2. 机械臂和齿轮
3. 摩擦和滑动摩擦力
4. 斜面和斜面的应用
第六章:光的传播
1.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2. 阴影的形成
3. 物体的看见和被看见
4.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5.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声和听觉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2. 声的干涉和共鸣
3. 声的吸收和反射
4. 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5. 听觉和声的保护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每节课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每节课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4f8850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7.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每节课知识点归纳第一节课 - 力的引入- 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物体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第二节课 - 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杠杆原理和杠杆平衡条件- 合力和分力的测量方法第三节课 - 物体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第四节课 - 物体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第五节课 -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列运动的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第六节课 - 物体的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列运动的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第七节课 -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自由落体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第八节课 -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九节课 -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 合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第十节课 -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广- 动量、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力与加速度的比例关系第十一节课 -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基本概念- 滑动摩擦力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十二节课 - 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 静止摩擦力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静止摩擦力的应用第十三节课 - 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 弹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弹簧的伸长量和弹性势能的关系- 弹簧的应用场景第十四节课 - 力的合成与分解综合应用-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 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十五节课 - 测量合力的方法- 测量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测量合力的力偶法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每节课的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adde5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c.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内容1.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的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参照物是用来确定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另一个物体。
在参照物的选择上,通常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 速度的计算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
计算公式为:速度= 距离/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小时。
3.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其特点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而改变。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距离= 速度×时间。
4. 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是在一定的距离上标记出起点和终点,测量出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然后代入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5. 声现象声现象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等现象的科学。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都遵循波动的规律。
6.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7.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不同音调的声音具有不同的波形特征。
8. 响度与振幅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响度还与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9. 音色与波形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音色的差异主要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波形是指声波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形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8ea86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a.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N)。
- 弹簧秤的使用:测量力的大小。
3.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快慢变化的物理量。
4.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F=ma。
- 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替代法。
二、密度和浮力1. 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 密度的计算公式:ρ= \frac{m}{V}。
2. 密度的测量- 实验测量: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3. 浮力的原理-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
4.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上浮、下沉或悬浮。
三、压强和压力1. 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 \frac{F}{S}。
2. 固体压强- 压力的传递:固体内部的压强沿着受力方向均匀传递。
3. 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4.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被重力束缚的气体。
- 气压的变化:随海拔高度、季节和天气变化。
四、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动力、阻力、平衡条件。
-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2. 滑轮和滑轮组- 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更省力。
3. 斜面和螺旋- 斜面:通过增加作用距离来省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速度:(1)定义: 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 2)公式: v=s/t 。
(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 4)速度的国际单位:米每秒( m/s),交通中的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 km/h)。速度的
单位是由长度 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km/h
钢管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空气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 或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
0.1s,回声与原
声相混使原声加强, 觉得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 米才能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
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使用方法: “ 0”刻线与被测物体的左端线对齐,且尺面要沿着被测物体放置,读
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
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 单位 组成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声音以声
波 的形式传播着 。
3、声速: (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的大小跟温度有关,还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声在 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在 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 、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 2)如图 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cm 。图 3 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cm 。
(图 1)
(图 2)
(图 3)
6、时间的测量: ( 1)、时间的单位有 秒 、 分 、 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停表 。1h= 60 min= 3600 s ; 1min= 60 s;30min= 0.5 h
产生回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人们利用回
声定位原理制成了声呐。
第 2 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 指的是音调、响度 、音色
3
① 音调 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一个 中学生的身高为 1.58 m ,一本书的厚度为 10 mm,一张纸的厚度为 100 um。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 。其中,准确值是
18.4cm ,估计值是 0.01cm ,单位是 厘米 。 5、正确估读:如图 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 ,其中的 估读值为 0.01cm 。
第二章 声的世界
第 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
、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通常
听到的声是靠空气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4、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 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第 3 节 运动的快慢
1、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二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 2)物理学中用 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
匀速直线 是 变速直
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S/t,公式中 V 的大小是不变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变速运 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ຫໍສະໝຸດ 路程 S= Vt ,时间 t= S/V
第 4 节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 、实验器材 :刻度尺、钟表、小车 、斜面
2
3、实验时用 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钟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符号 m 。 1k m= 1000 m, 1m= 10 dm= 100 cm= 1000 mm= 106 um= 109 nm,。光年也是 长度的单位。 (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另外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1
第 2 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参照物。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 为参照物。
标准的物体叫
3、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 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绝对静 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 15m/s,它表示 _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 15 米 .
( 5)单位换算: 10m/s=36km/h
54km/h=_15m/s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曲线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 速度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2)、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停 、三恢复 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秒 ,内
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
8、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减小,不能消除。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
(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小数点位数与原测量值的小数点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