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01-5-分子生物学的诞生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eselson)和 • 斯塔尔
(F·W·Stahl)应 用重氮标记与密度 离心技术,证明大 肠杆菌DNA的半保 留复制。
the most beautiful
experiment in biology
●1959年,美籍西班牙裔科学家Uchoa和美 国Kornberg发现了DNA和RNA的生物合成机 理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53 双螺旋的提出 分子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 诞生
Bronze sculpture of
double-helical DNA
铜雕双螺旋
1.23看谁活得长—功劳永远是少数人的—就
像奥运会冠军
• 评选委员会不得不承认:“艾弗里于1944 年关于DNA携带信息的发现是遗传学领域 中一项最重要的成就,他没能得到诺贝尔 奖是很遗憾的。”
半保留复制是遗传消息能准确传 代的保证。是遗传物质稳定性的分 子基础。
Stahl Meselson
1.26 半保留复制方式
• 沃林和克里克1953年的原始论文中引出关 于DNA半保留复制模式推测的一段话: “我们的DNA模型实际上是一对模板,每 一模板与另一个互补。我们设想:在复制 前氢键断开,两条链松开、分离,然后每 条链作为形成自己新链的模板,最后我们 从原先仅有的一对链得到了两对链,而且 准确地复制了碱基序列。”真是天才的推 测!
逆 转 录
Baidu Nhomakorabea蛋 白 质
1975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1977年,Sanger等人发明了一种测定 DNA分子内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双脱氧链 终止法,第五章)。
1980年,与Gilbert和Berg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桑格(Sanger) 吉尔伯特( Gilbert) 伯格(Berg)
Sanger还由于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 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Watson
克里克
分子生物学的创立阶段 (1950~1970年代)
● 1953年, 美国科学家Watson 和英国科 学家Crick提出 DNA Double Helix model
创立阶段(1950~1970年代)
1962年Watson、 Crick与Wilkins共享诺 贝尔生理医学奖
通过对DNA分子的X射线 衍射研究证实了前两者 提出的DNA的模型
●1968年,Nirenberg、Holley和Khorana解
读了遗传密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方面的技 能而分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阶段 (1970年代以后)
● 1970年,Temin 和Baltimore在RNA肿瘤
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
RNA 复 制
复 制
转 录
DNA
RNA 翻 译
威尔金斯
● 1958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
RNA
复 制
复 制
转 录
DNA
RNA 翻 译
逆 转 录
蛋 白 质
中国科学院2001年硕士入学考试分子遗传学试题:
何谓中心法则?如何基于该法则来解释生物性状 的遗传和变异?(10分)
● 1958年,Meselson 和Stahl证明 DNA半保留复制。
• 1958年,年仅38岁的弗兰克林因患癌症逝 世(因为长期接触X射线引起的),使得 1962年诺贝尔奖委员会给这个发现颁奖时, 已无需因为一次最多只能奖给三个人而为 取舍大伤脑筋了。
1.24真正的高手是不做实验的— 沃森带来的坏毛病-导师是不做 实验的-靠别人的数据发财
• 思考题: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模型中, 有多少关键点是集成别人的实验数据?
奥乔亚
科恩伯格
● 1961年,法国科学家Jacob(雅各布) 和 Monod(莫诺)提出操纵子学说(第7章)
196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半不连续复制
• 1968年,日本生化学家冈崎(R·T·Okazki) 等人发现DNA是“不连续”复制的。复制时, 先在DNA模板链上合成一些短的片段,然后 再连接成与母链等长而且互补的新链。DNA 合成过程中的这些短片段,后来被称为“冈 崎片段”。每一冈崎片段的合成都需要DNA 多聚酶的作用。但DNA多聚酶只能把单个的 核苷酸连接到已形成的核苷酸链上。因此, 每一新的片段合成时,需要有一个已存在的 片段作为“引物”。
迅猛发展时期 1980-------------
1984. Kohler & Milstein 1993. Roberts & Sharp
在此期间,克里克、沃森与当时学界泰斗进行了数次学术交流,从他们 那里获得了较完整的DNA晶体结构的分析数据和照片、DNA 4种碱基两 两相等的数据,还了解到蛋白质肽链由于氢键作用而成阿尔法螺旋型。
1.25 成名之后
• 沃森和克里克则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的领军 人物,特别是克里克,为分子生物学的确 立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而沃森则彻头 彻尾的做起了大老板。
• 1957年,泰勒(J·H·Taylor)等人应用放射 性标记的胸腺嘧啶与放射自显影技术,证 明蚕豆根尖染色体的半保留复制。1958年, 梅塞尔森(M·Meselson)和斯塔尔 (F·W·Stahl)应用重氮标记与密度离心技 术,证明大肠杆菌DNA的半保留复制。
• 1958年, • 梅塞尔森
• 在构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时,沃森和克里克事 实上已经提供了DNA分子的复制模式。他们充分 了解DNA双螺旋的两条链互补(碱基配对)的重 要性,这是DNA复制模式的基础。复制时,DNA 双螺旋就像拉开拉链那样,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 间的氢链断开,碱基暴露出来,这就形成了两条 “模板链”(母链)。然后作为合成原料的游离 核苷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结合到模板链上去。最 后,结合到模板链上各有一条新链(子链)形成, 原来的一个双螺旋DNA分子就变成(复制)了两 个双螺旋分子。这两个双螺旋分子中各含有一条 母链(旧链)和一条子链(新链)。DNA的这种 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因发现
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
医学奖。
麦克林托克(女)
1983. Barbara McClintock (86y)
DNA transposable elememt
核酶 ● 1989年Altman、 Cech发现
( Ribozyme,某些RNA具有酶的功能)获 Nobel化学奖。
(F·W·Stahl)应 用重氮标记与密度 离心技术,证明大 肠杆菌DNA的半保 留复制。
the most beautiful
experiment in biology
●1959年,美籍西班牙裔科学家Uchoa和美 国Kornberg发现了DNA和RNA的生物合成机 理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53 双螺旋的提出 分子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 诞生
Bronze sculpture of
double-helical DNA
铜雕双螺旋
1.23看谁活得长—功劳永远是少数人的—就
像奥运会冠军
• 评选委员会不得不承认:“艾弗里于1944 年关于DNA携带信息的发现是遗传学领域 中一项最重要的成就,他没能得到诺贝尔 奖是很遗憾的。”
半保留复制是遗传消息能准确传 代的保证。是遗传物质稳定性的分 子基础。
Stahl Meselson
1.26 半保留复制方式
• 沃林和克里克1953年的原始论文中引出关 于DNA半保留复制模式推测的一段话: “我们的DNA模型实际上是一对模板,每 一模板与另一个互补。我们设想:在复制 前氢键断开,两条链松开、分离,然后每 条链作为形成自己新链的模板,最后我们 从原先仅有的一对链得到了两对链,而且 准确地复制了碱基序列。”真是天才的推 测!
逆 转 录
Baidu Nhomakorabea蛋 白 质
1975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1977年,Sanger等人发明了一种测定 DNA分子内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双脱氧链 终止法,第五章)。
1980年,与Gilbert和Berg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桑格(Sanger) 吉尔伯特( Gilbert) 伯格(Berg)
Sanger还由于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 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Watson
克里克
分子生物学的创立阶段 (1950~1970年代)
● 1953年, 美国科学家Watson 和英国科 学家Crick提出 DNA Double Helix model
创立阶段(1950~1970年代)
1962年Watson、 Crick与Wilkins共享诺 贝尔生理医学奖
通过对DNA分子的X射线 衍射研究证实了前两者 提出的DNA的模型
●1968年,Nirenberg、Holley和Khorana解
读了遗传密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方面的技 能而分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阶段 (1970年代以后)
● 1970年,Temin 和Baltimore在RNA肿瘤
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
RNA 复 制
复 制
转 录
DNA
RNA 翻 译
威尔金斯
● 1958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
RNA
复 制
复 制
转 录
DNA
RNA 翻 译
逆 转 录
蛋 白 质
中国科学院2001年硕士入学考试分子遗传学试题:
何谓中心法则?如何基于该法则来解释生物性状 的遗传和变异?(10分)
● 1958年,Meselson 和Stahl证明 DNA半保留复制。
• 1958年,年仅38岁的弗兰克林因患癌症逝 世(因为长期接触X射线引起的),使得 1962年诺贝尔奖委员会给这个发现颁奖时, 已无需因为一次最多只能奖给三个人而为 取舍大伤脑筋了。
1.24真正的高手是不做实验的— 沃森带来的坏毛病-导师是不做 实验的-靠别人的数据发财
• 思考题: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模型中, 有多少关键点是集成别人的实验数据?
奥乔亚
科恩伯格
● 1961年,法国科学家Jacob(雅各布) 和 Monod(莫诺)提出操纵子学说(第7章)
196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半不连续复制
• 1968年,日本生化学家冈崎(R·T·Okazki) 等人发现DNA是“不连续”复制的。复制时, 先在DNA模板链上合成一些短的片段,然后 再连接成与母链等长而且互补的新链。DNA 合成过程中的这些短片段,后来被称为“冈 崎片段”。每一冈崎片段的合成都需要DNA 多聚酶的作用。但DNA多聚酶只能把单个的 核苷酸连接到已形成的核苷酸链上。因此, 每一新的片段合成时,需要有一个已存在的 片段作为“引物”。
迅猛发展时期 1980-------------
1984. Kohler & Milstein 1993. Roberts & Sharp
在此期间,克里克、沃森与当时学界泰斗进行了数次学术交流,从他们 那里获得了较完整的DNA晶体结构的分析数据和照片、DNA 4种碱基两 两相等的数据,还了解到蛋白质肽链由于氢键作用而成阿尔法螺旋型。
1.25 成名之后
• 沃森和克里克则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的领军 人物,特别是克里克,为分子生物学的确 立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而沃森则彻头 彻尾的做起了大老板。
• 1957年,泰勒(J·H·Taylor)等人应用放射 性标记的胸腺嘧啶与放射自显影技术,证 明蚕豆根尖染色体的半保留复制。1958年, 梅塞尔森(M·Meselson)和斯塔尔 (F·W·Stahl)应用重氮标记与密度离心技 术,证明大肠杆菌DNA的半保留复制。
• 1958年, • 梅塞尔森
• 在构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时,沃森和克里克事 实上已经提供了DNA分子的复制模式。他们充分 了解DNA双螺旋的两条链互补(碱基配对)的重 要性,这是DNA复制模式的基础。复制时,DNA 双螺旋就像拉开拉链那样,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 间的氢链断开,碱基暴露出来,这就形成了两条 “模板链”(母链)。然后作为合成原料的游离 核苷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结合到模板链上去。最 后,结合到模板链上各有一条新链(子链)形成, 原来的一个双螺旋DNA分子就变成(复制)了两 个双螺旋分子。这两个双螺旋分子中各含有一条 母链(旧链)和一条子链(新链)。DNA的这种 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因发现
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
医学奖。
麦克林托克(女)
1983. Barbara McClintock (86y)
DNA transposable elememt
核酶 ● 1989年Altman、 Cech发现
( Ribozyme,某些RNA具有酶的功能)获 Nobel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