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台看样的方法与技巧
单色胶印机怎样印好四色彩活

?? 用单色胶印机印四色彩活,印刷中可变因素多,技术性强,以下是本人用单色机印刷四色彩活时积累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 1.印前仔细检查晒版质量是否合格,修去版面多余的脏点、线条。
??????2.开机前对机器的飞达、输纸辊、侧拉规和各部位交接时间进行仔细调整,使机器走纸顺畅,拉规拉纸到位,纸张在各部位交接时间准确。
然后调整好滚筒压力,用走过版纸的方式调整好印刷所需的墨量。
????? 3.色序安排为黄、品红、青、黑。
无论是从油墨的透明度还是黏度分析,这种色序安排都是比较科学的。
把黄色放在第一色印刷,规矩略微跳动对整体印刷效果影响不大。
在印刷黄墨时还可以更好地观察和调整机器,以利于后3色的准确套印。
但单色机的色序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印刷材料、原稿特点来合理选择。
比如用表面容易掉粉、杂质多的纸张时,就应该把印刷面积较小的一色放在前面印,这样印完两色后,纸粉、杂质基本掉完了,后印的大版面可以做到平整、无脏点,印品整体效果好。
????? 4.印刷前对油墨的黏度、流动性、干燥时间及纸张质量进行认真分析,合理地在油墨中添加助剂,有利于印品质量的提高。
????? 5.机器正常走纸及墨量调整好后,一定要勤搅动墨斗,勤加、少加墨,使墨斗里保持一定的墨量,保证油墨正常供应。
要勤观察版面水分,在不脏版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水量,使水墨平衡,墨色一致,并避免因水大而发生纸张伸长,以有利于套印准确。
要勤观察印张,将样张仔细比较,以保证印品墨色一致。
要经常检查套印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机器,使印品套印准确。
在印刷第一色时,要采用划边线的方式来观看规矩的准确性。
此外,还要注意观看印品是否有粘背现象,如有,要及时采用多放隔层板、勤取印张、喷粉(喷粉要在最后一色才能使用)等措施进行处理。
每次重新开机前,要采用多走过版纸的方式来保证印品墨色一致。
????? 用单色机印刷四色彩活,所用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准确套印。
如果换版时半成品采用手工齐纸,一定要轻拿轻放,以防影响印品质量。
胶印机技术与印刷技巧及注意事项

胶印机技术与印刷技巧及注意事项一、油墨的性能:1) 浓度:浓度大的油墨在印刷中墨量使用比较少,墨色比较好;浓度小的油墨在印刷中墨量使用比较多,墨色清淡;2) 细度:即油墨颗粒的大小,油墨细度高,油墨浓度大,印刷品网点清晰、饱满有力;油墨细度低,印刷品的网点易发毛,印版的耐印率低;3) 粘度,黏度大,易造成传墨不匀、网点拉毛以及花版等现象;黏度小,易造成油墨乳化和版面浮脏现象;4) 流动度:流动度大,会使图文的层次不明,墨色不饱满;流动度小,使油墨的传布不流畅、不均匀,易造成在同一印刷面上有前深后淡或前淡后深的现象;5) 耐光性:耐光性好的油墨,印出产品色泽绚丽,图文网点饱满、结实,富有立体感,并可以长期保存;耐光性差的油墨,印出的产品颜色容易变浅、变暗;6) 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对胶印油墨,要特别注意其耐水性、耐酸、耐碱性,耐水耐酸、耐碱强的油墨,印刷出的产品色泽鲜艳,层次分明,网点清晰;耐水、耐酸、耐碱、差的油墨,印刷出的产品灰暗无力,层次不明,网点不光洁。
二、润版水润版水的PH植一般在3.8-4.6之间,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印刷条件的具体情况加以调证,如果润版水酸性过强,对版面空白部分的砂眼和图文的亲油基础腐蚀性就回加大,易造成花版现象,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同时油墨易乳化,墨辊产生脱墨,印刷品灰暗无光。
如果润版水酸性过弱,就会使印版空白部分亲水斥油性能减弱,版面易起脏和因印刷品网点扩大而造成糊版现象(UV墨印刷时,如果润版水酸性过酸,版面易起脏)三、色序色序指的是在多色印刷中,各色印版的先后套印顺序,不同的色序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印刷效果,合理安排色序很重要。
但色序不是绝对的,色序一般安排是:单色机:黄→品红→青→黑双色机:黑→黄、品红→青(印风景画)或青→红(印人物);有金、银、满版实地印刷时,一般要先金、银、满版实地,待油墨干后再套四色墨。
四、批量印刷1)检查四色胶片规格是否一致(四张胶片是否成套);2)对照样张,检查图文是否完整;3)稳定水分、墨量,达到水墨平蘅,以保证同批印刷品墨色的一致;4)尽量做到少停机或停机后清洗橡皮布(已可放一些过版纸)四、正式印刷时正式印刷时,操作者应集中精力地做到:(1)看:看机器运行情况,看样张墨色、套准及网点质量;(2)听:听机器响声有无异常,听机器震动灵敏区有无杂音;(3)摸:摸一摸机器易于因磨损而升温的部件,是否有显著的温度变化;(4)闻:闻有没有电器烧焦及其它不正常的怪味。
胶印机操作技术入门和安全生产概述

胶印机操作技术入门和安全生产概述胶印是一种根据油、水不相溶的原理,将印版上图文部分的油墨经过中间载体——胶(橡)皮滚筒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间接印刷方式。
胶印机操作技术掌握程度不仅反映了操作者各项具体操作的熟练程度,同时也是操作者印刷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综合体现。
本章内容是学习胶印机操作技术的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
1.胶印生产的工艺概述1.1胶印生产的特点1、利用现代图文信息处理的先进方法,用网目调表现原稿的阶调和颜色,复制品阶调、颜色再现性好。
2、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基本原理,在印版的同一平面上先水后墨,达到水墨平衡,使图文墨迹转移,图文清晰完整。
3、以橡皮布为媒体,承印物从橡皮布上获取图文,使墨迹充分转移,彩色还原效果好,并能保持印版的耐印力。
4、版材采用金属铝,资源广泛,尤其采用PS版(预涂感光版PresensitizedPlate),制版速度快,质量好,耐印力高。
5、平版胶印目前向多色印刷发展,印刷速度快,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印刷周期短,印品质量好。
1.2胶印生产工艺流程胶印生产是彩色原稿复制的工艺过程,它包括制版、印刷和印后加工三大工序。
1、图象制版和文字排版分类处理,然后文图合一,复制成晒版原版(底片)。
(1)、图象制版:用手工、照相、电子等制版方法复制图象原稿的总称。
其工艺过程为:①分色:把彩色原稿分解成为各单色版的过程。
传统的照像分色法目前已趋淘汰,大多使用的是电子分色,用电子扫描方式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
②拷贝:复制技术中用底片与感光材料接触曝光复制图文的过程。
常用的设备有连晒机,拷贝机等。
③拼大版:将文字、图表、图象等底片根据印刷条件和幅面安排拼组成晒版用的原版。
④晒版:通过晒版机,用接触曝光的方法把晒版原版上的图文复制到印版上的过程。
印版一般采用PS版。
⑤打样:从拼组的图文信息复制出校样的过程。
打样的样张分为单色样、叠色样和全色样三种。
打样可在打样机上进行,也可在胶印机上进行。
胶印机基本操作规范教学课件

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节能技术应用
采用节能技术,如变频器 、能量回收系统等,降低 胶印机的能耗。
使用环保材料
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的油墨和其他环 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废料回收和处理
建立废料回收和处理系统 ,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 料进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 处理。
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提高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需要了解胶印机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避免发生意外 事故。
胶印机的安装和检查
安装位置选择
选择平坦、坚实的地面,确保胶 印机稳定安装,同时应考虑通风 和采光良好。
机器检查
对胶印机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 确保没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如发 现异常应及时维修。
胶印机的调试和准备
01
胶印机基本操作规范 教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胶印机简介 • 胶印机操作前的准备 • 胶印机操作流程 • 胶印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 胶印机的优化和改进建议
01
胶印机简介
胶印机的工作原理
胶印机是通过油墨转移的方式将图文印刷到承印物上的一种 印刷设备。它利用橡皮布将图文印版上的图文信息传递到承 印物上,实现印刷品的复制和传递。
02
03
调试设备
按照说明书或操作指南进 行调试,确保胶印机的各 项功能正常。
准备材料
根据印刷需要准备纸张、 油墨、橡皮布等材料,并 确保材料的质量和适用性 。
预热机器
在开始印刷前,应对胶印 机进行预热,以提高印刷 效果和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
03
胶印机操作流程
开机操作流程
启动机器
按下开机按钮,等待机器自检 完成。
05
胶印机的优化和改 进建议
胶印机压力的调节技巧

胶印机压力的调节技巧第一篇:胶印机压力的调节技巧胶印机压力的调节技巧浅谈:胶印中的“二小”及其调节技巧印刷压力过大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
压力过大容易造成网点变形、糊版、产品墨色浓重,甚至图像失真等;压力过大还会加速印版磨损和滚筒磨损。
ps版润湿液的作用是为了达到润版、清洗、净化版面。
水量小是指在不影响印版空白部分稳定(即空白部分不粘脏)的前提下,把供水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使供水量与油墨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水量(即润湿液)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油墨、印版和纸张,而油墨、印版和纸张则直接影响印刷质量。
水量小能保证墨色前后深浅一致和印刷作业稳定,能够印出比较理想的产品。
润湿液用量过大,影响最大的是油墨和纸张,其次是印版。
润湿液用量过大,会破坏水墨平衡状态,加速油墨乳化,油墨不能正常传送,甚至导致版面“花版”,印迹墨色变浅。
印版版面水量过多,会造成图文部分着墨性能不正常,印品图像失去光泽,颜色不鲜艳,阶调层次差,产品表现平淡。
润湿液用量过大,会影响纸张的印刷性能,使纸张出现掉毛、脱粉现象;纸张含水量过多会造成纸张伸缩,影响套印质量;此外,纸张含水量过高,会使纸张变软,造成收纸不齐、印迹墨层干燥速度减慢,纸张有背面粘脏现象。
对版面用水量的事前估计比事后调整更重要,它是调节版面水墨平衡的重要前提。
因此,对影响润湿液用量的主要因素,在确定版面水量多少之前,应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认识。
在实际生产中,润湿液用量多少取决于:版面图文面积分布;纸张性质;油墨性质;机器速度;环境温湿度及空气流通情况。
2、压力小印刷压力是完成平版胶印的首要条件,滚筒之间的压力是否理想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关键。
压力小指的是压力在能够保证油墨良好转移(即保证印刷品在印迹结实、网点饱满但不铺张、阶调层次清晰丰富)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少滚筒间的印刷压力。
能否做到压力小(即使用理想压力)是衡量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保证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
胶印机基本操作规范共17页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胶印机基本操作规范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胶印机机器的调试方法步骤

胶印机机器的调试方法步骤机器的调试机器调试的目的就是使组装完毕的机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同时也是对机器加工及安装精度的一个全面检查。
一个优秀的调机师傅能够通过调机过程找出机器的问题所在,同时又能把可能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小状态。
调机过程必须小心谨慎,每一步都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下面简要分析一下调机过程。
1.运转前应对机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主要是机器联接件,定位部件和防松部件的安装情况,有无其它异物在机器上,尤其是如果异物夹在两个滚筒中间,机器则会受到严重损坏。
2.手动盘车。
手前盘车目前采用的都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运动的机构,这种省力不曾功的机构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以前用播根来迫使齿轮回转,很难判断回转的均匀性。
3.点动。
点动主要用来检查机器运动部件和电路的工作状况,看一看运动部件有无干涉现象,电路工作是否正龙如离合压机构,可用手椎动离合压机构使机器离压或合压,检查离合庆的平稳性。
其它控制机构都可在点动的情况下,用手动来检查,如传水辊、传墨辊及互锁机构的运动等。
点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用来检查纸张在传动路线上的交接状况。
将一张纸从前规处输入,然后用点动观察其在任何一处的状态及运动过程。
如果发现交接不好可及时调整,因此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点动检查。
有的部件正点不相互干涉,反点则有可能相互干涉。
点动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检查回转部件的跳动和串动。
4.慢速长车。
让机器慢速长车,这样可在更多个周期内观察机器各部位的工作状况。
5.空车低速运转。
空车低速运转指的就是在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低速度下运转,主要用来检查油路的工作状况,如有问题必须及时排除,同时还可对运动部件做进一步观察,看一看是否有异常现象存在,如不正常的声音等。
运转一段时间后停下,用手动一下运动部件,看一看其联接,定位和防松的状况。
6.空车高速运转。
空车高速运转主要是检查机器运转的平稳住与轴承的工作状况。
机器的一些特性低速时表现不出来,而一到高速对可能就会显露出来,因为其惯性和冲击也随之增大。
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的操作使用心得课件

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的应用范围
包装印刷
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可以 用于包装印刷,如纸箱、 纸盒等。
标签印刷
该设备适用于标签印刷, 如不干胶标签、热转印标 签等。
宣传品印刷
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可以 用于宣传品印刷,如海报、 宣传册等。
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的技术参数
最大印刷面积
250mm x 350mm
06
与望
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优势 高效: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具有高效的生产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印刷大量作业。
灵活:该机器适用于多种纸张类型和尺寸,可以在不同作业之间轻松切换。
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耐用
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的设计和制 造质量优良,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减少设备故障的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01
在使用海德堡mo小型胶印机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
免因不当操作导致设备故障。
定期检查设备部件
02
定期对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如轴承、齿轮、链条等,确
保其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故障。
保证设备供电稳定
03
为避免因供电波动导致设备故障,应确保设备供电的稳定性和
通电检查
接通电源后,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启 动,检查控制面板和指示灯是否正 常工作。
印刷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校准颜色
在开始印刷前,需要对颜色进 行校准,以确保印刷品的颜色
与样张相符。
装载纸张
将纸张按照规定的位置放置好, 并确保纸张没有堵塞或弯曲。
调整墨量
根据印刷品的颜色和厚度,调 整墨量大小,确保印刷品的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印机台看样的方法与技巧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工程系余节约从原稿到印刷品的复制过程,一般要分为扫描分色、输出底片并晒版和印刷三个阶段来完成的。
其中印刷过程是保证正确复制的最后的、关键性的步骤。
其原因在于:首先,影响印刷过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多而复杂,是印刷材料、印刷机械和印刷工艺等各个方面的集中表现。
尤其是其中有些因素在印刷过程中还是动态的变量,如油墨乳化、油墨温度、纸张含水量、印版磨损、橡皮布起脏等,需要操作人员随时对发生的变化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印刷复制质量的稳定性。
其次是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复制过程的三个阶段,印前部分的分色和图像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使原本很复杂的阶调、灰平衡和色彩的校正和控制变得容易,而且可以得到很理想的效果。
输出底片和晒版的过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设备和材料,工艺方面相对比较简单。
印刷过程的复杂性和质量控制技术相对落后,通常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印刷过程的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频繁地视觉评估或仪器检测,来分析比较印张色和样本色在视觉效果方面出现的差异,及时调节印刷机使它们相匹配并保持稳定。
正确地分析比较印张和样本的颜色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前提条件。
这方面的技术应用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国内大多数的印刷厂还是单纯依靠操作人员的视觉评估来比较颜色,视觉评估有它的好处:一是印刷品始终是给人看的,人们的主观爱好有一定的共同性。
二是从原稿到印刷品在色域和反差一般都要受到压缩,即使是从打样样张到印刷品由于生产材料和工艺的标准化做得不好,使得印刷品的颜色不能和原稿、样张匹配,也必须结合人们的主观感受来评估印刷质量。
但依靠视觉评估来检查、分析印刷品,具有局限性,容易受外在的环境、操作人员的能力和主观感受的不稳定性影响。
本文就讨论一下胶印机台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达到更准确地对印刷品进行评估的目的。
一、注意光源问题反射印刷品的颜色是对照射它的光源的光的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的结果,印刷品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评估反射印刷品的标准光源是D65标准光源,光源的显色性要求不少于80%。
光源的显色性对于评价色彩是极其重要的,有条件的工厂应尽量采用显色性高的人造光源作为印刷看样台的照明光源,但目前的印刷生产中最普遍使用的还是日光灯,因为日光灯省电、方便。
但日光灯显色性约在80%,只能勉强满足要求。
光源的照度范围要求在500—1500Lx 之间,照度的均匀程度要大于80%以上,要求在观察面上产生均匀的漫射光照明。
光源照度的大小虽然并不影响色彩的呈现,但是光源的光照射在印刷品的墨膜上,首先会在比较平滑的墨膜表层产生镜面反射,这种反射光还没有经过墨膜的选择性吸收,反射的是光源的白光,不呈现印刷品的颜色。
当有较多的表层墨膜的镜面反射光进入眼睛时,就干扰了人眼对经过墨膜选择性吸收后从纸张表面反射的有色光的评估,尤其影响对明度的评估。
当光源的照度较大时,会有更多的第一表面的镜面反射光干扰视觉评估。
当印刷大面积底色时,我们很看重底色是否均匀。
在印刷油墨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底色是否均匀的主要因素是墨层的厚度是否相同所引起的底色深浅是否一致问题,而第一表面的镜面反射白光对明度的评价影响较大,因此印刷大面积底色时,适宜让光源的照度低一些。
但印刷过程中我们还频繁地需要检查印刷品的细节问题,如套准、起脏、和网点是否变形等,需要在较高的照度下才能看得清楚,因此光源最好由多个开关控制,分别为观察细节和辨色时提供不同的照度。
看样台使用的日光灯要注意及时更新,因为日光灯用太久了,照度和色温都会发生变化,不能让日光灯使用到点不亮为止。
二、注意环境色的问题被观察物体周围邻近物体的颜色称为环境色。
由于环境色反射的有色光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会使所看到的被观察物体的颜色发生改变。
另外,观察者的眼睛在环境色反射的有色光的影响下,会产生颜色适应现象,造成对被观察物体的颜色观察误差。
因此,看样台周围不应有有色光源,四周的环境应是灰色或白色,不要在看样台的四周悬挂其他印刷品,看样台的桌子也应该刷成灰白色。
三、注意观察方式问题观察反射样稿或印刷品的颜色时,眼睛所在的位置应避开光源镜面反射光的回路,一般来说光源应垂直于观察面的上方,观察者从观察面斜上方45°角观察。
光泽度越好的产品,第一表面的镜面反射光造成的对视觉评估的干扰越严重,越要注意调整观察角度。
由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记忆能力极差,要比较二种物体的颜色时,应尽量将它们置于同一视场内,使人的眼睛能同时看清楚要比较的两种颜色。
如比较印刷产品和样张之间的色彩时,可将印刷品折叠至要比较的相应位置;比较同一印张的不同位置是否墨色均匀时,可一次从印刷机上取出二张印张,然后平行移动上一印张或将上一印张旋转180°,将二张印张的不同位置置于同一视场内来比较,更准确地判断印张的不同位置是否墨色均匀。
四、合理地选择参照样本胶印印刷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应选择不同的参照样本。
首先是根据印版的版面情况对墨量和位置进行粗调;接着是以客户签样的打样样张为依据进行色彩匹配和套准的调节,直到得到满意的印张;然后应以这张“满意”的样张为依据,在尽可能保持色彩稳定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大量的生产复制。
印刷开始时的调节阶段,打样的样张是参照的样本。
由于打样的工艺和印刷工艺不同,打样所用的材料和印刷所用的材料也往往不同,要匹配出与样张完全相同的颜色是不现实的。
印张与样本之间只能在某种生产条件下尽量达到最近似的匹配。
对于同一批印刷品,因为工艺和材料等生产条件相同,在及时正确地控制印刷变量的情况下,是有条件达到视觉无法分辨的色彩一致性的。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印刷品和原稿的颜色相似外,也非常看重大批量的印刷品的颜色的稳定性。
由于人眼对于发现色彩差别的能力远大于量化色彩差别的能力。
在大量的印刷过程中如果以“满意”的印张为样本,可以通过不断地及时地比较发现印张和样本之间的色彩差别,然后调节印刷机来消除这种差别以保持色彩的稳定。
如果在大量的印刷过程中还是以打样样张为样本,则需要通过量化印张和样本之间的色彩差别,然后控制印刷机使差别保持在某一程度。
显然前者要比后者容易得多。
五、注意看样的要点。
对于评估一种彩色印刷品是否在视觉效果上与样本匹配来说,人眼对色相差异的灵敏度要远胜于对饱和度差异的灵敏度,因此,印刷过程中看样要特别注意色相方面的变化。
影响彩色印刷品色相变化的因素方面,网点面积的变化要比实地密度的变化要重要的多,因此,看样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印张的网点变化情况,用放大镜观察网点是否有重影、变形和网点扩大比例。
如果是工艺故障造成网点面积的变化应及时予以纠正。
与样本色相比,因材料、工艺等原因无法及时纠正的网点面积变化应通过改变实地密度,也就是墨层厚度来控制网点面积的变化,虽然这样做使得色彩的饱和度不匹配,但一般要首先满足色相匹配的需要。
胶印水墨平衡的原则是在印版不起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润湿液的用量。
印刷过程中许多动态变量的改变都容易导致水墨平衡被打破,操作人员需要积极检查预防版面起脏,检查的重点应该优先落在以下这些最容易起脏的部位。
1、细小的反白文字或线条容易起脏,特别是当印版没有层次部分,版面只有大面积实地时,一般墨层比较厚,容易向空白部分铺展导致起脏糊版。
2、层次版的暗调部位容易先糊掉。
3、印版的咬口边因磨损相对更严重,更容易起脏。
六、密度干退问题所谓密度干退指的是刚印出来的印刷品,当墨层还湿的时候,测得密度较大,看起来颜色较深,光泽较好,而当墨层干了以后,密度会降低,颜色会变浅的现象。
出现密度干退现象是因为当墨层还湿的时候,油墨具有一定的流平性,表面更倾向于镜面反射,看起来颜色更鲜艳,墨色更浓,测得密度更大。
在油墨干燥的过程中,油墨中的连接料有一部分渗透到纸张的纤维中去了,干了以后的墨膜表面会变得不如原来平整,表面反光更倾向于漫反射,使颜色变浅。
如果调节印刷机使新印出来的湿的印刷品的墨色和已经干燥的样张的颜色一样,待印刷品的墨膜干燥以后,就变得比样张浅,故一般都要使印刷时湿的印刷品的颜色比样张的颜色深,到底深多少,操作人员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估计。
纸张的吸收性越好,油墨干燥的过程中将有更多的连接料渗透到纸张中去,造成墨膜表面更加凹凸不平,使纸张的干湿密度差更大,新闻纸的干湿密度差大于胶版纸,胶版纸的干湿密度差大于铜版纸。
对油墨来说,印刷明度小的油墨所造成的干湿密度差比印刷明度大的油墨所造成的干湿密度差严重。
从色相来说,印刷黑、青、品红、黄的干湿密度差依次减小;而对于同一色相来说,深色墨所出现的干湿密度差比浅色墨严重。
以上所说的主要是针对视觉评估所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有条件的工厂应该将视觉评估和控制条及仪器检测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控制条可以将一些视觉难以察觉的印刷故障起放大作用,但放置控制条就必须将纸张裁切得更大些而使生产成本增加。
密度检测和色度检测不受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更加客观并且以数值来表示,是进行标准化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
用密度计测量深色部位密度的灵敏度要优于视觉评估墨色深浅。
因此在印刷深色实地时,用密度计检测比较印张和样本的墨色深浅比依靠视觉评估更灵敏。
但是人眼对浅色部位的明度变化的灵敏度要胜于深色部位。
因此,印刷浅色实地时,一般以视觉评估为主;印刷深色实地时尽量采用密度计辅助检测。
对于彩色产品的生产,用彩色密度计来比较印张和样张的色偏、灰度等是比较繁琐的工作,胶印机台上并不适用。
用密度计来控制实地密度是有效的工具,但彩色印刷更看重的是色彩,尤其是色相的变化,而不是墨色深浅的变化,因此还是应该以视觉评估色彩为主,以实地密度检测来控制墨层厚度为辅。
色度检测仪器才是客观地检测匹配色彩的最有限的工具,但色度检测仪器在国内的胶印机台上还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