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

合集下载

十七大报告核心内容

十七大报告核心内容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对十七大报告中几个关键词的认识

对十七大报告中几个关键词的认识

对十七大报告中几个关键词的认识
魏小兰
【期刊名称】《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胡锦涛2007年10月15日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这篇报告的第一自然段用黑体字标明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这段文字中的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

近几年来我们党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均十分重视对这些观念的宣传与研究。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魏小兰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几个关键词——对陈铨思想的一点认识
2.学习十七大报告的几个认识论问题
3.权威人士谈十七大报告中财经"关键词"
4.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提法、关键词
5.应对“新冠”流行认识几个关键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七大报告十大关键词

十七大报告十大关键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党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因为当今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加上改革开放也进行了近30年的时间,一些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问题不容回避。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最可宝贵的探索成就。

因此,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乃至中国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进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深化改革开放,意义十分重大。

二、改革开放十七大报告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四、四位一体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这正是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标志。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今天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始终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伴随。

五、和谐十七大报告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新闻联播十七大解读

新闻联播十七大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消息(新闻联播1月12日播出):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从制度上保障人民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第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标是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关键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消息(新闻联播1月11日播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在保障对象的覆盖范围上具有全民性。

第二,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在保障内容上具有不可或缺性。

第三,完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直接拉动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作用。

建立这三项制度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消息(新闻联播1月10日播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主要措施是:一要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二要控制净出口的规模;三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标准;四要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扩大农村居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五要鼓励依法创业和投资,保护各类合法收入;六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消息(新闻联播1月9日播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7大精神解读

17大精神解读
•十七大报告中把这个理论作了整合,把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整合成一个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做的三件大事:
进行民主革命,救国救民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利国利民
实行改革开放,强国富民
解决为谁发展、怎样发展、
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问题,
比树立发展意识更重要
(二)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年经济总量GDP为3624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是 1978年的13.3倍,在长达28年中,GDP年均增长9.7%(2000年 至2006年增长率分别为8.4%、8.3%、9.1%、10%、10.1%、 10.4%、10.7%)。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 十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六位,排在美、日、德、英、法之后; 2000年至2004年,均稳定在第六位;2005年上升到第四位,超过 了英国和法国;2006年预计仍为第四位;2007年有望超过德国, 上升到第三位。








高消耗: 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费水平明显偏高。 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4.4倍。
高排放: 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 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废弃物比发达国 家高10多倍。
多占地: 土地成本上升。2006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 部公布了全国耕地面积是18.27亿亩,18亿亩是 红线,不能突破。
蛋 糕 理 论
“转变增长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
“增长”,指数量的增长,我们的资源、劳动、 资本投入的效率问题要达到量的增长。 “发展”,包括的面要大得多,就不仅仅是效益问 题,还包括了结构性的改革、环境的保护、发展的 成果如何分配等等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 题。

十七大新党章核心内容

十七大新党章核心内容

十七大及党章核心知识点解读1、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2、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3、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目标。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6、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7、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8、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增入党章。

9、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1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1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1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6、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1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7、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8、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文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09: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09:10]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全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十、推进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心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党的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名词、新亮点解读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全文解读整理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全文报告我们看到了百姓生活新图景,在胡锦涛同志15日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内外代表、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这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中,处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大政方针中折射民生亮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眺望,一幅百姓美好生活的新图景清晰显现更加丰富的小康内涵小康,中国百姓的千年梦想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新世纪头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变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新要求;更加强调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明确提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要求;更加强调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要求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说,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这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条件,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有增长、无发展”,我们有太多的教训山东莱芜市委书记于建成代表说,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对人的关怀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找到了发展的真正意义更多实惠来自于“一体化”在过去5年中,从免除农业税,到实行种粮直补;从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到师范生免费;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构建农村低保,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湛江市委书记徐少华代表说,“一体化”是十七大报告中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词这不但表现在规划与发展一体化,而且表现在公共服务方面,城市人享有的社会保障阳光,将会同样照耀到农民身上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十七大报告在“一体化”方面提出的实实在在措施,为9亿农民带来了新的福音更加注重“全民共享”“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第一次作为单独章节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代表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贯彻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紧要的是以民生为核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就业、医疗、住房、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诸多民生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忘了处于农村绝对贫困的人群十七大报告提出,逐步提高扶贫标准,这为2000多万被扶贫的人口带来了福音记者了解到,提高扶贫标准,将使扶贫工作对象和工作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制订新的扶贫办法贫困标准的提高,除了考虑温饱外,还要考虑到上学、就医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投入将会增加,使贫困人口超越温饱、稳定脱贫,最终走向小康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一个“短板”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区域之间的差距,除了经济发展指标的差距外,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所能享受到的道路、交通、饮水、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差距,是我们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和田地区行署专员艾尔肯·吐尼亚孜代表说,新疆的发展难点在南疆,南疆的难点在和田和田财政自给率不到10%,但是这几年通过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大变样,维吾尔族群众住上了抗震安居房,吃上干净的水,受到“双语”教育可以预见,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行,不同的地区尽管可能还会在发展上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享受的基本服务的水平将会逐步缩小更多活力激发财富创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创造财富的动力十七大报告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河南省地方铁路局曾经是一个亏损大企业全局五个运输单位亏损,上千人放长假通过运输方式、产权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企业快速发展、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河南省地方铁路局局长张清源代表说:“这几年搞啥成啥,就是靠改革改革不是一劳永逸,不断改革才能使事业长青,在新的起点上必须有新改革十七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坚持平等保护物权,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代表说:靠改革开放,就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提供充沛动力更有保障的基本文化权益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视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代表说,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日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更需要培养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也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著名作家凌解放代表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进一步使我们的文化事业更加兴旺,也将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阐述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等具体措施于孔峰代表说,报告对促进民主政治有部署、有措施,特别是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等振奋人心,这能够更好地反映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业人口的呼声与意愿“尽主人责、说主人话、干主人事”,来自黑龙江的付晓秋代表说,“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充分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在最大程度上参政议政,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在祖国建设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保障自己的权利”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直接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些措施,明显有利于普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从而使更多的人进入到中等收入的行列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现在来看,居民收入差距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要通过加大公共服务减轻低收入者负担,通过税收等办法调节高收入“从根本上,还是要鼓励创业”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来自辽河油田的孙崇仁代表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能源基地,我们对这个问题体会更加深刻,行动也将更加坚决“这几年我也走了几个地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随着我们加大治理污染的举措和力度,我们的天空在变蓝,云彩在变白,河水在变清”凌解放代表说,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会为我们迎来更多的蓝天与白云十七大报告,更像一份沉甸甸的政治文明宣言,让我们领悟,也让我们憧憬——民主,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民主,不仅强调了党内的民主建设,更加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而且更强调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体现党内民主的公信力、说服力和执行力,从而产生带动人民民主的凝聚力,对民主的科学诠释,必然产生更广泛民主的热情和动力民生,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六大之后的五年来,老百姓也深切感受到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民生福利的逐步完善和进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享受”民生,这样的民生很生动权利,始终矢志不渝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十六大之后五年来党和各级政府践行的积极行为,这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中都可以感受得到,也可以从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及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精品文档★等制度在执行中体现出来,强调人民权利的回归,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文明,此次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文明范畴,不仅强调了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可以预见,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进程从民主、民生、权利和文明的视角来研读十七大报告,就会深切感受到十七大报告蕴涵的殷殷以人为本情怀,报告就像一份充满政治文明的政治宣言,既有详实的说服力,又充满了美好的愿景,让人民感受到了政治文明离自己是那么近,十七大报告又像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让人民感受到政治的平易近人,人人都是十七大代表,处处都是十七大的分会场,十七大,正在和人民大融合201611 /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展现中国新前景1 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目标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

解读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说,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这一是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

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要求,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

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

2 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解读一: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认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个文明。

3 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

4 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5 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报告中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六个“新变化”1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

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特别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经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三步走”战略进一步丰富,形成了“两个100年”的目标: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的十六大的基础上,又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概括起来,我们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也即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左右,也即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十七大报告重点及热点

十七大报告重点及热点

八个重点一是要深刻领会十七大的主题。

十七大的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是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对我们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是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的成绩。

实践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要用十六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心,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三是要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永远铭记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改革开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和十六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四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六是要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日标。

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七大报告要点解析2

十七大报告要点解析2

一、充分认识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十七大的意义:(1)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建设全部写入党章,彰显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使党的纲领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2)十七大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将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十七大的方针,顺应了“经济越来越自由、社会越来越多元”的历史潮流。

十七大的思想路线的实现,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几代领导集体顺应历史潮流提出的执政目标:经济自由,政治民主,社会和谐。

2、十七大解决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大解决的核心问题: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十七大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手段和途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只是数字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能够更好地为总体目标“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障。

3、十七大深远的历史意义(四大历史性贡献):第一个历史性贡献,是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

十七大从历史高度、从全局角度、从政治深度,对改革开放作出了全面肯定,让全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历史性贡献,是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载入党章,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脉相承。

邓小平讲的不是经济增长,而是发展,本身就是科学的。

科学发展观正是深刻突出邓小平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将在科学、自觉的层面进行,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正在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告别。

第三个历史性贡献,是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十七大报告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论断

十七大报告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论断
• 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 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 变;
• 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 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 高、管理创新转变。
2021/1/19
16
㈠理论和现实依据
2、是破解我国发展过程中瓶颈问题的必然选择
• 科技瓶颈约束:技术创新能力低 • 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资源供给不足、环境难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 重大战略决策。
——胡锦涛
2021/1/19
26
㈡、关于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含义
•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 明;
•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R&D占GDP的比重应该大于2%(中国目前只达到 了1.41%);
•对外技术的依赖度要小于30%(我们现在还非高)。
•产品的专利,在欧美日等国家的注册比率要达到 世界前列。
2021/1/19
29
3、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 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二、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依 据与内涵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创新 型国家的战略要点
2021/1/19
3
一、新时期国家战略的深化与发展
毛泽东时代的主题词 ————革命 邓小平时代的主题词————改革 中国当代的主题词————创新

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关键词分析

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关键词分析

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关键词分析作者:包国军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12期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出现了新动向。

对此,本文梳理了五年间反腐倡廉几个关键词,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不火情深入。

关键词: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三个更加;廉政建设;三个并存;两个依然;“三公”经费;官德建设;反腐败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反腐败职能部门把教育的说服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纠风的矫正力、制度的约束力、改革的推动力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本文梳理了五年间反腐倡廉几个关键词,从中我们能聆听到党和政府建设廉洁政治的进步足音。

1.反腐倡廉建设。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七大强调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反腐倡廉建设,并且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起来,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将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在党建工作中的战略定位。

把“反腐倡廉建设”,表明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2.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反腐败斗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ppt

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ppt

十四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 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 确的理论。
解读十七大报告
校团委 诸葛福民
不平凡的2008
好好过个年吧,遇雪灾了!
不平凡的2008
好好传递火炬吧,遇藏独了!
不平凡的2008
好好发展农村医疗吧,爆发手足口病了!
不平凡的2008
好好买点股票吧,全线跌停了! 6000点
3000点
多灾多难--不平凡的2008
好好在家呆着吧,还真地震了!
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 的重要理论结晶。
一是回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路; 二是西方之路; 三是民主社会主义之路。
十二大: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 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三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 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
2、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 力;
3、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键词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键词解读
件 ,对 任何 腐 败 分子 ,都 必 须依 法严 惩 ,
决不 姑息 !
初 次 分 配 也 要 体 现 公 平
要坚 持 和 完善 按 劳 分配 为 主体 、 多种 分配 方 式 并存 的 分 配制 度 ,健 全 劳 动 、资 本 、技 术 、管 理 等 生产 要 素 按贡 献参 与 分 配 的制 度 ,初 次 分 配和 再 分 配都 要处 理 好 效 率 和 公 平 的 关 系 ,再 分 配 更 加 注 重 公
保 障 。 合 理 有 序 的 收 人 分 配 格 局 基 本 形
成 ,中等 收 人者 占多 数 ,绝 对贫 困现 象基
公 民意 识
推 进 决策 科 学化 、 民主 化 ,完 善 决策
信 息 和 智 力 支 持 系 统 。加 强 公 民 意 识 教 育 ,树 立 社 会 主义 民主 法 治 、 自由 平等 、
跃 居 第 四 ,但 一 旦 除 以 人 口 总 量 ,人 均 GD P 仍 然 排 在 靠 后 位 次 ;而 且 一 味 追 求 GD P 总 量 ,容 易 导 致 “ GDP 崇 拜 ” 、甚 至助 长 不科 学 发展 。人 均 GD P 反 映的 则是 国 民 的富裕 程 度 和 生 活水 平 。在 讲 综 合 国 力 的 同时 ,注 重 国民 富裕 程 度 ,既 是 从百 姓视 角 来衡 量 发 展 质量 ,也 是要 求经 济发 展摒 弃 片面 追 求数 量和 规模 的 方式 。
公平正 义理 念 。
本 消 除 。人 人享 有 基本 医疗 卫生 服 务 。社
会 管理体 系 更加 健 全 。 解 读 :进 人新 世 纪新 阶 段 ,随 着 温饱 问题 的解决和 “ 翻 一 番 ” 目标 的 提 前 实

解读十七大报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论述

解读十七大报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论述

解读十七大报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论述社会主义的生命始终不渝的目标——解读十七大报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和辉煌前景。

报告分别从6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部署。

一个个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引起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透过十七大报告,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扩大民主成为全面小康新目标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五项新要求之一,成为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勾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等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有了新的更高的期待。

十七大报告紧扣社会脉搏,顺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之一,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加丰富、更加完备。

十七大报告还充满激情地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的情景:届时的中国,将成为一个“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从“积极稳妥”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较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这一表述的变化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不断深化,才能与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形势相适应。

【教育学习文章】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社会和谐

【教育学习文章】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社会和谐

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经过多年来党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的一项重要共识。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十七大报告,“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的提法随处可见,从中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年来党对于社会和谐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是内在统一的。

十七大报告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只有拥有更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反过来,只有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实现较大程度的和谐,才能更好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是更高层次上的民主法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财富的增长固然重要,建立和维护一套稳定和公平的规则同样重要。

在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中,首要的便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将和谐社会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坚实基础之上。

实践表明,完全忽视对个人利益的合法保障,只会带来社会财富增长机制的萎缩,最后必然会损害社会的真正和谐。

因此,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而要真正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就必须大力加强法治保障。

社会和谐也是更高层次上的公平正义。

众所周知,由于社会成员存在能力禀赋上的差异,由于市场规则难免存在不严密的地方,我国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出现了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贫富扩大等现象。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关键词解读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关键词解读

建 设 马 克思 主 义 学 习型 政 党 必 须 按 照 科 学理 论武装 、 具有世界 眼光 、 善于把握规律 、 富有创新精 神 的要 求 , 建设 马克 思 主义 学 习 型政 党 作 为 重大 把 而 紧迫 的战 略任务 抓 紧抓好 。 积极发展 党 内民主 党 内民主是党 的生命 , 集 中统 一是 党 的力量 保证 。必须 坚持 民主基 础上 的集 中和集 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 以保障党员民主权 利 为根 本 , 以加 强 党 内基 层 民 主建 设 为基 础 , 实 切 推进 党 内 民主 , 泛 凝 聚全 党 意愿 和 主 张 , 分 发 广 充 挥 各 级 党 组织 和广 大 党 员 的 积极 性 、 动性 、 造 主 创 性, 坚决维护党 的集 中统一 。坚持 以党内 民主带动 人 民 民主 , 以党 的坚 强 团结 保证 全 国各 族人 民 的大 团结 。 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 改革 坚持民主 、公开 、 竞 争、 择优 ,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 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充满活力 的选 人用人 机制 ,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 出, 是培养造就 高素质干部 队伍 的关键。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 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 、 年轻化 、 知识化 、 专业化 方 针 , 持 五湖 四海 , 宽视 野 选拔 干 部 , 辟 途 径 坚 拓 广 培养干部 , 满腔热情爱护干部 , 严格要求管理干部 ,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 中来。坚持 德才兼备 、 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 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 、 促 进 社会 和谐 能力 。培养 造 就大批 优 秀年 轻 干部 。健 全 干部 管理 机制 。 党 的基 层组 织建设 党 的基 层 组织 是 党 全 部工 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 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 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 围绕中心 、 服务 大 局 、 宽 领域 、 化 功能 , 一 步巩 固 和加 强 党 的 拓 强 进 基层组织 , 着力扩大覆盖面 、 增强生机活力 , 使党的 基 层 组织 充 分发 挥 推动 发 展 、 务群 众 、 聚人 心 、 服 凝 促进和谐 的作用 , 使广大党员牢记宗 旨、 心系群众 。 扩 大 基 层 党 组 织 覆 盖 面 。推 进 基 层 党 组 织 工 作 创 新 。增强 党员 队伍 生机 活力 。建设 高 素质基 层 党组 织带 头人 队伍 。构 建城 乡统 筹 的基层 党建 新格 局 。 弘扬、 改进 党的 作 风 执 政 党 的党 风 , 系 党 关 的形象 , 系党和人 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 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党员主体地位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

只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建设,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氛围,创造党内和谐的工作环境。

一般认为,党员主体地位,是指党员是党的事业和建设的主体,党员应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积极作用。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

党员主体地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

从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就是要在党内生活和工作中充分体现党员的意志,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党的各项决策和政策都能充分代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从党员的角度来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需要广大党员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和活动,具备一定的参政议政的素质和能力,在认真履行党员各项义务的同时,积极行使党员的各项权利,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长期以来,重视和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积极稳妥地推动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深化对党内民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路线和途径。

首先,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并通过修改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一系列措施来落实和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其次,2004年正式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作了更加具体、规范的规定,对党员权利的保障措施作了进一步完善,对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作了明确界定,使党员的主体地位有了制度保障。

此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

而在今年6月25日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指出,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进一步将尊重党员民主地位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对于扎实稳妥地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博士赵世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样,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适时地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未来,也关系到百姓民生和社会稳定。

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1、社会事业,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医疗、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2、社会建设基本制度,指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基本规则,包括城乡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3、社会公平与公正;4、社会秩序与规范;5、社会管理水平。

当前,社会管理水平集中体现在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优化社会资源上。

十七大报告还明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这“五有”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民生“五有”的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我们党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建立稳固的执政基础,就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感受群众的冷暖安危,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

第二,实现民生“五有”的社会建设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

实现民生“五有”是和谐社会目标的具体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

只有做到民生“五有”,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公平正义。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实现民生“五有”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经历一个从低层次到高水平的逐步完善过程。

第三,实现民生“五有”的社会建设目标,为各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提供了可供检验的标尺。

十七大报告从多方面系统阐述了民生问题,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让百姓从发展中受益。

因此,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问题建设得如何,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正确“三观”的标尺。

总之,在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前所未有地强调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从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等方面入手,推进民生“五有”建设。

这必将进一步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博士胡云超)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

近代工业文明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

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干扰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起了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衰落的特别是那些消亡的人类文明,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有关,由于人口膨胀、盲目开垦、过度砍伐森林等造成的对资源的破坏性使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

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

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博士燕乃玲)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并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念,经历了一个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过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

十七大将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指社会财富的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升,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可见,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文明化的过程。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

实现这一理念,需要进一步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尽快建立起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匹配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其中特别要处理好干部定量考核与发展导向之间的关系。

为此,至少要做好四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物质指标,转向注重考核以人为本指标;二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数量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指标;三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速度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指标;四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近期利益指标,转向注重考核可持续发展指标。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博士赵泉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

而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的历史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