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放线菌Y12-26代谢产物中bafilomycins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合集下载

海洋放线菌H41-26的鉴定及活性物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洋放线菌H41-26的鉴定及活性物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洋放线菌H41-26的鉴定及活性物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海洋是现代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海洋微生物是广大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海洋放线菌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微生物,被广泛认为是生物技术和药物开发的候选生产者。

海洋放线菌H41-26是从南海南沙群岛的沉积物中分离出的一株海洋放线菌,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已有文献报道称,该海洋放线菌具有一定的抗生物和抗肿瘤活性,但其具体鉴定和活性物质的研究尚未深入展开。

因此,本课题旨在对海洋放线菌H41-26进行鉴定,并深入研究其活性物质,为开发新型抗生物和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海洋放线菌H41-26进行鉴定,并通过对其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研究其具体的抗生物和抗肿瘤活性物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海洋放线菌H41-26的鉴定和分类学研究。

采取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对海洋放线菌H41-26进行鉴定和分类学研究。

2. 海洋放线菌H41-26的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利用各类色谱技术和质谱分析方法,分离纯化海洋放线菌H41-26的代谢产物,并通过NMR等分析手段进行结构鉴定。

3. 海洋放线菌H41-26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采用细菌、真菌、肿瘤细胞等多种生物体系,对海洋放线菌H41-26代谢产物的抗生物和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估和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海洋放线菌H41-26的鉴定和分类学研究:采用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对海洋放线菌H41-26进行鉴定和分类学研究。

2. 海洋放线菌H41-26的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a. 分离纯化代谢产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过滤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对海洋放线菌H41-26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b. 结构鉴定:采用核磁共振谱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分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开题报告

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开题报告

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海洋放线菌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微生物群体,在海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而其主要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被发现并应用于药物、化妆品等领域。

因此,对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三株海洋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分析其化学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的药物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三株海洋放线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并对产物进行化学鉴定和药理活性测试。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海洋放线菌分离与筛选:通过海洋样品采集、分离纯化和培养等方法,筛选常见的海洋放线菌,选取具有代谢活性的菌株。

2. 次级代谢产物提取与分离:对选定的海洋放线菌进行分菌株培养,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等方法提取其次级代谢产物,并采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3. 化学特性分析: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特征,确定其分子式、分子量和构象等信息。

4. 生物活性测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小鼠模型等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进行测试。

四、研究意义1. 通过研究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可以为二次代谢产物的药物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对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可为开发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的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3. 鉴定和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和代谢产物,有助于深入挖掘海洋生物资源,为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海洋放线菌Y-0117农用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海洋放线菌Y-0117农用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海洋放线菌Y-0117农用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杨巍民;斯聪聪;杨星;徐文平;陶黎明【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3(30)1【摘要】在农用抗生素筛选中发现代号为Y-0117的海洋放线菌菌株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Y-0117发酵液进行萃取、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制备HPLC,分离纯化得到两个活性组分0117A和0117B.通过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手段,确定0117A的分子式为C35H56O8,分子量为604,结构与已知化合物Bafilomycin D相同;0117B的分子式为C42H60O12,分子量为756,结构与近期发现具有抗癌活性的已知化合物Hygrobafilomycin相同.研究发现0117B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稻瘟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5.63 μg·mL-1.%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generated by marine Actinomycete Y-0117 had good bioactivity against many plant pathogenic fungi. Through ferment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wo antifungal macrolide compounds 0117A and 0117B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ulture extract of strain Y-0117 by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The spectra data of UV,ESI-MS,NMR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se compounds. The molecular formula of compound 0117A was confirmed as C35 H56O8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604 and the structure as the same as the known compound ba-filomycin D. The molecular formula of the compound 0117B was confirmed as C42H60O12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756 and the structure as the same as hygrobafilomycin which was found with anti-cancer activity. The compound 0117B had good bioactivity against several plant pathogenic fungi, the MIC of compound 0117B a-gainst Pyricularia oryzae was only 15.63 μg·mL-1, This paper firstly reported the compound 0117B activity in anti-plant pathogenic fungi.【总页数】4页(P24-27)【作者】杨巍民;斯聪聪;杨星;徐文平;陶黎明【作者单位】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上海200032;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上海200032;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8【相关文献】1.海洋放线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J], 宗志友;魏刚;斯聪聪;王莹2.海洋放线菌Y12-26中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J], 程亮;罗明明;吴继纲;郝有武;徐文平;陶黎明3.海洋放线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最新进展 [J], 朱峰;刘晓红;林永成4.海洋放线菌XS904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J], 楼乔明;杨文鸽;竺巧玲;孙爱飞5.海洋放线菌M313菌株的鉴定及其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J], 林亲雄;刘纯慧;奚涛;叶亮;邢莹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中期报告

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中期报告

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分析三株海洋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提取、纯化
和结构鉴定。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以下工作:
1.菌株的筛选和培养
筛选了三株海洋放线菌,分别命名为M1、M2和M3。

这些菌株在富含葡萄糖的土豆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生长出优质的菌落。

我们选择使用玉米汁培养基进行大规模菌体培养。

2.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和分离
通过对培养基中的菌体进行提取和分离,从而获得了三种次级代谢
产物。

3.分离和纯化
通过色谱技术(包括硅胶柱层析、倒置层析和HPLC)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纯化和分离。

在M1和M2菌株中,我们成功地分离了目标化合物,并获得了高纯度的结晶物质。

在M3菌株中,由于与其它化合物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优化分离纯化的步骤。

4.结构鉴定分析
使用一系列的光谱技术(包括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对M1和M2中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和确认。

在M3中,仍需使用更多的化学
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总的来说,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了三种海洋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中两种进行了结构鉴定。

下一步将会进一步优化分离纯化的步骤,并对M3的化合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鉴定。

海洋细菌BacillusMarinus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海洋细菌BacillusMarinus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第27卷 第5期2007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27 No.5May 2007文章编号:100120645(2007)0520460203海洋细菌Bacill us M a rinus 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尹宏权1,2, 田黎3,4, 付红伟2, 华会明2, 张青山1, 裴月湖2(1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1;2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31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制药系,山东,青岛266042;4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生物活性室,山东,青岛266061)摘 要:研究Z321号海洋细菌bacillus m arinus 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 H 2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 2NMR ,13C 2NMR 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氨酸2脯氨酸)二肽、环(丙氨酸2脯氨酸)二肽、环(亮氨酸2脯氨酸)二肽、对羟基氧代吡啶、尿嘧啶、胸腺嘧啶、β2谷甾醇和尿素.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细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关键词:药物化学;成分分离;结构鉴定;海洋细菌;bacillus m arinus 中图分类号:R 931177 文献标识码:AIsolation and Structure Identif 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from Marine B acteria Bacillus MarinusYIN Hong 2quan 1,2, TIAN Li 3,4, FU Hong 2wei 2, HUA Hui 2ming 2,ZHAN G Qing 2shan 1, PEI Yue 2hu 2(1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21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16,China ;31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Pharmac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42,China ;41Lab of Bioactivity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61,China )Abstract :Studie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fermentation liquid from marine bacteria bacill us m ari nus (No.Z321).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Sephadex L H 220and recrystallization.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physico 2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such as 1H 2NMR and13C 2NMR.Eight compounds separatelywere identified as cyclo 2(G ly 2Pro )dipeptide ,cyclo 2(Ala 2Pro )dipeptide ,cyclo 2(Leu 2Pro )dipeptide ,42hydroxy 212oxy 2pyridine ,uracil ,thymine ,β2sitosterol and urea.Thes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bacill us m ari nus for the first time.K ey w ords :medicinal chemistry ;constituent isolation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marine bacteria ;bacill us m ari nus收稿日期:2006-12-28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2001AA624020)作者简介:尹宏权(1977—),男,博士,讲师,E 2mail :hqyin77@. 海洋微生物生活在特殊的海洋环境中,其代谢产物可以提供许多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研究证实,以前从其它海洋生物分离得到的一些奇特的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化合物的真正来源是海洋微生物[1-2].近年来,对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细菌,它广泛地分布在物体表面、海洋植物和动物的组织内,海洋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一直是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本实验对Z321号海洋细菌bacill us m ari nu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1H2NMR,13C2NMR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环(甘氨酸2脯氨酸)二肽(化合物1)、环(丙氨酸2脯氨酸)二肽(化合物2)、环(亮氨酸2脯氨酸)二肽(化合物3)、对羟基氧代吡啶(化合物4)、尿嘧啶(化合物5)、胸腺嘧啶(化合物6)、β2谷甾醇(化合物7)、尿素(化合物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细菌发酵液中分得.1 仪器与材料ARX2300核磁共振波谱仪(TMS为内标,瑞士Bruker公司),Sephadex L H220(美国Pharmacia公司),柱色谱用硅胶(50~71μm)和薄层色谱用硅胶(10~40μm)(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纯试剂(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产品).Z321号海洋细菌bacill us m ari nus分离自珠江口海水,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田黎教授鉴定为海洋芽孢杆菌.2 提取与分离Z321号海洋细菌bacill us m ari nus纯化后培养在改良的2216E培养基上(NaCl20g,MgCl2・6H2O 113g,KCl011g,FePO40101g,蒸馏水1000mL)生长,最低NaCl质量分数为2%,生长温度5~20℃.发酵条件为用上述培养液以150r/min,18℃,振荡发酵5d.收集发酵液15L.发酵液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得乙酸乙酯萃取物711g,正丁醇萃取物23g.利用硅胶、Sephadex L H2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3~7,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2和8.3 结构鉴定化合物1:白色片状结晶,茚三酮显色阴性,高锰酸钾显色阳性,提示可能为环二肽类化合物.1H2 NMR(300MHz,DMSO2d6)中δ8105处为N H上活泼氢信号,δ3195(1H,d,J=1614Hz)和δ3147 (1H,dd,J=1614,415Hz)处氢信号以及13C2NMR (75MHz,DMSO2d6)谱中δ16410和δ4418处碳信号为甘氨酸片段信号;δ4107(1H,brd,J=719Hz),δ3130(2H,m),δ2110(1H,m),δ1179(3H,m)处氢信号和δ16914,δ5811,δ4610,δ2810,δ2212处碳信号为脯氨酸片段信号.该化合物的1H2NMR 和13C2NMR数据与文献[3]对照一致,确定化合物1为环(甘氨酸2脯氨酸)二肽,即1,2,3,4,6,7,8, 8a2八氢吡咯[1,22a]2吡嗪21,42二酮.化合物2:白色片状结晶,茚三酮显色阴性,高锰酸钾显色阳性,提示可能为环二肽类化合物.1H2 NMR(300MHz,CDCl3)中δ5183处为N H上活泼氢信号,δ4116(1H,m),δ1148(3H,d)处氢信号以及δ17010,δ5112,δ1611处碳信号为丙氨酸片段信号;δ4112(1H,m),δ3158(2H,m),δ2136(1H, m),δ1189~2120(3H,m)处氢信号以及δ16612,δ5913,δ4515,δ2812,δ2218处碳信号为脯氨酸片段信号.该化合物的1H2NMR和13C2NMR数据与文献[4]对照一致,确定化合物2为环(丙氨酸2脯氨酸)二肽,即32甲基21,2,3,4,6,7,8,8a2八氢吡咯[1,22a]2吡嗪21,42二酮.化合物3:白色片状结晶,茚三酮显色阴性,高锰酸钾显色阳性,1H2NMR(300MHz,CDCl3)中δ4112(1H,t,J=718Hz)和δ4102(1H,dd,J=913, 313Hz)处氢信号以及13C2NMR(75MHz,CDCl3)中δ17013和δ16612处碳信号,提示该化合物也应为一个环二肽类化合物.1H2NMR中δ0195(3H,d, J=616Hz),δ1101(3H,d,J=616Hz),δ1154 (1H,m,J=616Hz)处氢信号说明分子中存在一个异丙基结构,含有这样结构的氨基酸是缬氨酸或亮氨酸,另外,13C2NMR中δ5819,δ2810,δ2312,δ4514处碳信号与脯氨酸的α,β,γ,δ2C的化学位移基本一致,故该化合物中其中一个残基为脯氨酸残基,脂肪区域还有另外5个碳信号,其化学位移为5314,3815,2416,2217,2112与亮氨酸的碳信号化学位移基本一致,故该化合物的另一个氨基酸残基应为亮氨酸,该化合物的1H2NMR和13C2NMR数据与文献[5]对照一致,确定化合物3为环(亮氨酸2脯氨酸)二肽,即32异丁基21,2,3,4,6,7,8,8a2八氢吡咯[1,22a]2吡嗪21,42二酮.化合物4:白色粉末,254nm下有暗斑,三氯化铁2铁氰化钾显色阳性,证明含有酚羟基.其1H2 NMR(300MHz,CD3OD)中只有两个芳香质子:δ8113(1H,s)和δ8103(1H,s),由此可推测该化合物为对称的二取代芳香类化合物.通过与文献[6]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对羟基氧代吡啶.化合物5:白色粉末,1H2NMR(300MHz,DM2 SO2d6)谱图中给出4个氢信号.其中δ11102(1H,164第5期 尹宏权等:海洋细菌B acillus M arinus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brs)和δ10182(1H,brs)处为两个活泼质子信号;δ7139(1H,dd,J=715,611Hz)和δ5145(1H,d,J=715Hz)为邻位偶合的烯氢信号.13C2NMR (75MHz,DMSO2d6)谱图中给出了4个碳信号,且均为sp2杂化的碳,其中两个季碳.δ16413和δ15115处碳信号为两个羰基碳信号,其化学位移偏高场提示有较高的共轭效应.δ14211和δ10012为两个烯碳信号,提示有片段CH CH.该化合物的1H2NMR和13C2NMR数据与文献[7]对照一致,确定化合物5为尿嘧啶.化合物6:白色粉末,1H2NMR(300MHz,DM2 SO2d6)谱图中给出6个氢信号.δ11100(1H,brs)和δ10158(1H,brs)为两个活泼质子信号;和尿嘧啶的1H2NMR谱图对比,δ5145(1H,d,J=715Hz)处氢信号消失,6位氢信号δ7125(1H,d,J= 517Hz)成双峰,在δ1172(3H,s)处多出一个甲基信号,说明H25被甲基取代,由此推测该化合物为52甲基尿嘧啶,即胸腺嘧啶.该化合物的1H2NMR 数据和文献[8]中胸腺嘧啶的1H2NMR数据对照一致,故确定之.化合物7:无色针状结晶,硫酸显色为紫红色. 1H2NMR(300MHz,CDCl3)谱图中给出了6个甲基信号δ1101(3H,s),δ0192(3H,d,J=618Hz),δ0186(3H,t,J=716Hz),δ0184(3H,d,J= 618Hz),δ0182(3H,d,J=618Hz),δ0168(3H,s).其中δ0168(3H,s)和δ1101(3H,s)处为典型的甾醇182CH3和192CH3的质子信号.δ3153(1H,m)处为3α质子信号.13C2NMR(75MHz,CDCl3)谱图中δ71190说明醇羟基的存在.δ140170和δ121170以及1H2NMR中的δ5136(1H,brd)表明分子中的5,6位双键的存在.该化合物的1H2NMR 和13C2NMR数据与文献[9]对照一致,确定化合物7为β2谷甾醇.化合物8:无色针状结晶(甲醇),mp132℃~133℃,与尿素的标准品共薄层,Rf值一致,故确定化合物8为尿素.参考文献:[1]J un’ichi K obayashi,Masami Ishibashi.Bioactive metabo2lites of symbiotic marine microorganisms[J].Chemistry Review,1993,93(5):1753-1769.[2]缪辉南,戴建凉.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1995,15(1):8-14.Miao Huinan,Dai Jianliang.Advances in studies on anti2 tumor bioactive substances from marine organisms[J].Progress in Biotechnology,1995,15(1):8-14.(in Chi2 nese)[3]秦文娟,孔庆芬,范志同,等.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Ⅲ)[J].中草药,1984,15(11):10-12.Qin Wenjuan,K ong Qingfen,Fan Zhitong,et al.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Ⅲ)[J].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1984, 15(11):10-12.(in Chinese)[4]Morag M L,Arwel L,David G.Synthesis of fused1,2,52triazepine21,52diones and some N22and N32substituted derivatives:potential conformational mimetics for cis2pep2 tidyl prolinamides[J].Journal of Chemistry S ociety, Perkin Trans,1997,16:2297-2311.[5]Jayatilake G S,Thomton M P,Leonerd A C,et al.Metabolites from an Antarctic sponge2associated bacterium pseudomonas[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96,59: 293-296.[6]于德泉,杨峻山.分析化学手册:第7分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15.Yu Dequan,Y ang J unshan.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2 istry:section7[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 1999:115.(in Chinese)[7]李文林,毛士龙,易杨华,等.棕色扁海绵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1,20(1):9-11.Li Wenlin,Mao Shilong,Y i Y anghua,et al.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s ponge phakellia f usca Thiele[J].Chinese Journal of Marine Drugs,2001,20(1):9-11.(in Chinese)[8]傅宏征,张晓威,张礼和,等.黄海葵的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国海洋药物,1998,17(1):13-16.Fu Hongzheng,Zhang Xiaowei,Zhang Lihe,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Chinese A nthopleura x an2 thogram mica Berkly(Ⅰ)[J].Chinese Journal of Marine Drugs,1998,17(1):13-16.(in Chinese)[9]汤海峰,易杨华,姚新生,等.褐藻铁钉菜中的甾醇成分[J].中国海洋药物,2002,21(1):1-4.Tang Haifeng,Y i Y anghua,Y ao Xinsheng,et al.Sterol constituents from marine brown alga ishige okam urai[J].Chinese Journal of Marine Drugs,2002,21(1):1-4.(in Chinese)(责任编辑:赵业玲)264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第27卷。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摘要】由于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海洋放线菌具有复杂独特的代谢途径,产生了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活性代谢产物为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

本文简要介绍近十几年从海洋样品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新种属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概况。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 Salinispora; Verrucosispora;MarinisporaABSTRACT Due to the special living environment, marine-derived actinomycetes possess distinct and complex metabolic capabilities,resulting in wide persity of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chemic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mong them, many valuable leading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or discovery of new antibiotics, and some had been selected for preclinical study.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discovery of new actinomycetes and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tes we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Marine-derivedactinomycetes;Metabolites;Salinispora;Verrucosispora;Marinispora放线菌是一类高(G+C)%的革兰阳性细菌,与人类关系密切。

红树林放线菌分离鉴定及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红树林放线菌分离鉴定及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红树林放线菌分离鉴定及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叶弯弯;任建;王蔷;洪葵【期刊名称】《氨基酸和生物资源》【年(卷),期】2014()2【摘要】以采集自四个红树林地点的16份混合土壤为研究材料,选用7种选择性培养基,共分离获得330株放线菌。

其中217株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近75%菌株属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其他还包括多形态孢菌属(Polymorphospora),疣孢菌属(Verrucosispora)等小单孢菌科的2个属和非小单孢菌科的9个属。

采用美蓝酶标仪法对所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共50株菌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5165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有不同程度抗性。

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有生物活性的菌株进行化学筛选,最后确定了5株可能产新颖化合物的小单孢菌。

【总页数】8页(P51-58)【关键词】红树林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抗菌活性;化学筛选【作者】叶弯弯;任建;王蔷;洪葵【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相关文献】1.海洋放线菌Y12-26中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J], 程亮;罗明明;吴继纲;郝有武;徐文平;陶黎明2.德干高原游动放线菌HS-16-20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J], 任会军;韩双;张灵坚;汤飞;应雪肖;陈学军;樊红梅3.放线菌SSPRC-1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J], 王雪啸;宗蜜蜜;徐文平;程亮;陶黎明4.放线菌R2A14A-1的活性代谢产物分离及菌株鉴定 [J], 王飞飞;庹利;刘佳萌;刘少伟;董艳萍;蒋忠科;夏曼;李小俊;陈川5.放线菌SPRI10304次级代谢产物中杀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 [J], 孙军利;王金来;王丽云;陶黎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真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抗菌机制研究

抗真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抗菌机制研究

抗真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抗菌机制研究马桂珍;暴增海;浦寅芳【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00)001【摘要】从江苏连云港海域采集海水、海泥、漂浮物、海洋动物样品,分离得到15株海洋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测定放线菌不同菌株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雪腐镰刀病菌(Fusarium nivale)、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细链格孢病菌(Alternaria tenuis)、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BM-2、T-6、T-1-1、D-3、XS-X5-3、M-7、X-7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BM-2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其发酵液能明显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同时对细链格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总页数】3页(P101-103)【作者】马桂珍;暴增海;浦寅芳【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1【相关文献】1.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优化培养 [J], 杨文轩;方成;陈鸣;马琳;朱昕;缪莉2.抗核盘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抗菌作用测定 [J], 马桂珍;暴增海;浦寅芳3.植物抗真菌蛋白的分类及抗菌机制研究进展 [J], 黄春萍;张宏;张晓喻4.海洋放线菌Y12-26中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J], 程亮;罗明明;吴继纲;郝有武;徐文平;陶黎明5.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优化培养 [J], 杨文轩;方成;陈鸣;马琳;朱昕;缪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海洋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数量巨大,而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则是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品的重要来源。

其中,海洋细菌是抗生素和化合物的主要生产者。

因此,分离纯化和鉴定海洋细菌代谢产物是研究海洋微生物学和发现新药物的重要途径。

分离纯化海洋细菌分离纯化海洋细菌是鉴定其代谢产物的重要步骤。

为了确定海洋细菌的生态基础,首先需要进行采样。

海洋样品可以从许多地方采集,例如海洋底部、沿海潮汐区、沿海海洋、开阔的海洋水域等。

分离出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灭菌肉汤养殖以增强生长条件,其排泄代谢产物会被累积和释放。

分离纯化海洋细菌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通过筛选、稀释、差异培养和质量分析等方法。

所有这些方法的目的是将海洋微生物从混合群体中分离出来,进一步纯化其代谢产物。

鉴定海洋细菌代谢产物鉴定海洋细菌代谢产物是海洋微生物学的重要难题之一。

这需要大量的实验,以确定侵入生物、细胞生长、当地(限制性)生态条件和代谢物的量和结构。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生物硅石、环境尤为适合的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的特性会随着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质量量和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只有通过多个实验技术来鉴定海洋微生物学和代谢物学的目的。

其中,从海洋细菌过滤液、生长底物和培养物中分离代谢物是鉴定海洋细菌代谢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多种技术进行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海洋细菌代谢物是发现新药物和化学品的主要途径之一。

海洋细菌代谢物是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抗生素、生长因子和抗肿瘤化合物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这些化合物,并将它们加以应用,使其为人类健康和经济带来更多的福利。

海洋放线菌的培养鉴定与分离方法

海洋放线菌的培养鉴定与分离方法

海洋放线菌的培养鉴定与分离方法培养方法:1.海水培养基:海洋放线菌适应于富含海洋盐分的培养基。

一般的海水培养基包括海水、海营养盐、葡萄糖等成分。

2.杀菌处理:将培养基加热至沸腾,常温下过滤,或使用其他杀菌方法,如过滤器、紫外线照射等,以确保培养基无菌。

3.接种:将海洋样品(如海水、海洋沉积物等)加入到培养基中,翻腾混匀。

4.培养条件:通常在28-30℃下培养,选用适当的培养时间和转速,类似陆生放线菌的培养条件。

鉴定方法:1.形态学特征分析:观察海洋放线菌的形态特点,如菌落形态、颜色、边缘、透明度等。

2.生理生化特性检测:通过检测海洋放线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如产生酸、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酶、糖水解等。

3.生长特性分析:测定海洋放线菌的生长曲线、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生长pH等。

4.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16SrRNA序列分析、DNA-DNA杂交、脱氧核糖核酸酶电泳等,对海洋放线菌进行鉴定。

分离方法:1.稀释平板法:将海洋样品连续稀释后,取适量的稀释液均匀涂布于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进行分离和鉴定。

2.琼脂块分离法:将海洋样品均匀涂布于琼脂块上,培养至菌落形成后,将菌落分离,获得单菌落。

3.过滤法:将海洋样品过滤后,将过滤膜放置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至菌落形成,进一步分离和鉴定。

4.琼脂滴定法:将海洋样品加入到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琼脂液中,混合均匀后,滴定在含有固体琼脂的平板上,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进行分离和鉴定。

总结:海洋放线菌的培养鉴定与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选择、杀菌处理、接种、培养条件的确定等方面。

鉴定方法可以通过形态学特征分析、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生长特性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技术。

分离方法可以采用稀释平板法、琼脂块分离法、过滤法和琼脂滴定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纯培养的海洋放线菌菌种,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

一株海洋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一株海洋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一株海洋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信艳娟;艾江宁;刘亚男;吴佩春;曹旭鹏;薛松【摘要】从大连海域20~30 m深处生长的海绵中分离到一株有很高抗菌活性的链霉菌D164.根据培养和显微形态、生理生化数据、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分析,菌株D164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对菌株D164发酵产物进行抗农业病原菌、杀虫和除草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菌株D164发酵产物具有很高的抗农业病原菌活性,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杀虫和除草活性,其活性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5页(P354-358)【关键词】海绵;娄彻式链霉菌;生物活性;鉴定【作者】信艳娟;艾江宁;刘亚男;吴佩春;曹旭鹏;薛松【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活性物质代替化学农药和使用天然抗菌化合物保护作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1]。

从微生物中寻找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是新农药研制的重要途径。

放线菌在天然资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是一类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微生物,其活性产物抗生素是微生物农药的重要来源之一[2]。

海洋由于其高压、高盐、寡营养、低温等特点,被认为是生命活动的极端环境。

生活在这一特殊环境中的放线菌,其生理生化特征及其次级代谢途径与陆生放线菌有很大的区别,可以产生结构类型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3~5],因此成为获得新型农用抗生素的重要资源。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王淑霞;朱天骄;卢圳域;顾谦群;朱伟明【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07(032)009【摘要】由于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海洋放线菌具有复杂独特的代谢途径,产生了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活性代谢产物为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本文简要介绍近十几年从海洋样品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新种属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概况.【总页数】7页(P513-519)【作者】王淑霞;朱天骄;卢圳域;顾谦群;朱伟明【作者单位】教育部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青岛266003;教育部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青岛266003;教育部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青岛266003;教育部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青岛266003;教育部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1【相关文献】1.海洋放线菌WBF16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J], 陆建胜;陆园园;邢莹莹;奚涛2.海洋稀有放线菌Actinomadura sp.SCSIO 4388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J], 谢春兰;彭坤;杨全3.一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J], 刘光甫;黎飞;毕雪洁;张华;祝葆华4.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异源表达体系的研究进展 [J], 王素英; 蒋雪; 张宏宇5.植物内生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J], 刘文凯;王家敏;乔自林;郭鹏辉;王明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
抗血管生成 活性
海洋放线菌产生的新型次级代谢产物
化学成分 Abyssomicins
Bonactin Chandrananimycin
Salinosporamide A cin A Salinamides A and B
Avermectins Trioxacarcin Benzastatin C Dermacozines A-G
属于细球菌科、嗜皮菌科及戈登氏菌科的稀有放线菌分离 自海绵。与诺卡氏菌dassonvillei关系最近的产生河豚毒素 的放线菌分离自河豚鱼的卵巢。 (Lam, 2006;Wu et al. 2005)
海洋放线菌是新型生物活性物质来源
研究者正从海洋环境定期发掘新的种属,并发现以往从未报告的 新的代谢产物产生菌株。
(Schumacher et al. 2003)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
抗真菌活性
Chandrananimycin A是一种分离自马杜拉放线菌属的新型抗生素。对毛霉有明
显的抗菌活性,且对微藻和小球藻也有抑藻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
芽孢杆菌有抗细菌活性,也有抗癌活性。
(Maskey et al. 2003b)
Abyssomicin C与其相似物都可作为抗药性病原体的抗菌剂,具有潜在开发
价值。
(Riedlinger et al. 2004;Rath et al. 2005)
Bonactin是一种新的化学成分,分离自一种链霉菌属 BD21-2 的液体培养, 在夏威夷瓦胡岛的凯路亚海滩浅水沉积物样品中收集获得。Bonactin不仅对 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拮抗活性,对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日本海水下289m处沉积物。
(Riedlinger et al.2004; Fiedler et al. 2008)

海洋放线菌WBF16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海洋放线菌WBF16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Ab ta t 0b t e T oaea die tytea tu r o s te t f m e o dr tb le f h sr c jci oi l n ni ni mo n tu ns r sc n aymea oi so e e v s t d f h t c i o t t
28 5
中国抗生素杂志2 年4 0 月第3 卷第4 1 2 7 期
文 章 编 号 : 10 -6 92 1)40 5 .3 0 18 8 (0 20 —2 80
海洋放线 菌WB 1 次级代谢产物 的分离 与结构鉴定 F6
陆建胜 陆 园园 邢莹莹 奚涛
( 中国药科大学 生命 科学技术学院海洋药物研 究 中心,南京 2 0 0 ) 10 9
n t r l o o d a d c mp u d 1 wa rt s lt d fo ma i e mi r o g im s Co o n ip a e e tr au a mp u n o o n sf sl io a e m rn c o r a s . mp u d 1 d s ly d b t c n i y r n e
g lc r ma o r p y a d p e a a i e HP eh d e r sr c u e r e e m i e y s e ta e h d n e h o t g a h n r p r t LC m t o s Th i t t r s we e d t r n d b p c r l v u m to sa d
a tvi t wa d u a o a p t e ilc r i o aKB e l. uma u g c n e el1 4 hu n he t c lu a c i t o r s h m n r 1e ih la a c n m y c ls h n l a c rc l i A5 9, ma pao e l lr n ne c r i o e ll e SM M C一 7 ,herI a u swa . , 21a 2.8p / r s e tv l . a c n ma e l i n 7 21 t i C nv l e s3 8l 7. nd 1 5 g L, e p ci e y K e r Se o ay t b ie ;Io a i n; tu t e i n i c to Ch o a y wo ds c nd r mea ol s s lto S r cur de tf ai n; r m mycn t i i eA

三株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三株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三株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海洋真菌因其生长环境独特,生物活性物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备受
研究者的青睐。

目前已经分离鉴定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例如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症等。

因此,深入研究海洋真菌代谢
产物的发现、分离及结构鉴定对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将从海洋真菌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分离
和结构鉴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海洋真菌的筛选和分离
采用传统的筛选法和现代分离技术,对海洋真菌进行筛选和分离,
获取商品化菌种进行进一步研究。

2.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
在筛选出的菌株中,选择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从菌株中分离出代
表性的活性化合物,纯化其中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3.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分析手段,对分离纯化后的化合物进行结构
鉴定。

三、研究意义
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的发现、分离和结构鉴定在新药开发和生物医药
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对海洋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进行探讨,为海洋真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潜在
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海洋放线菌ACMA006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海洋放线菌ACMA006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海洋放线菌ACMA006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曹雪;杨瑞丽;袁献温;奚涛;杨臻峥【期刊名称】《应用海洋学学报》【年(卷),期】2011(030)003【摘要】Actinomycete ACMA006 was obtained from the sea near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and showed anti-tumor activities. Two active antitumor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through large-quantity ferment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marine actinomyceteACMA006. The structures of monomeric compounds were further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through spectral analyses that included IR, MS, NMR, 1H-HMR, I3C-NMR, among others. Based on spectral data, compound B was identified as actinomycin D and its molecular formula was C62H86N12O16, containing two cyclic pentapeptides composed of L-Thr, D-Val, L-Pro, N-methyl glycocol, and L-N-methylvaline linked with phenoxazone chromophore via carboxyl group. Compound A was suspected to be a derivative of actinomycin D. To our knowledge,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the extraction of actinomycin D from a marine actinomycete.%对从中国江苏连云港海域中筛选出的海洋放线菌ACMA006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2种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并进一步鉴定其结构.海洋放线菌ACMA006经大规模发酵后,发酵液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其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及HPLC等方法对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1H-HMR谱和13C-NMR谱等波谱数据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表明化合物B为放线菌素D,其分子式为C62 H86N12O16,含有2个多肽酯环,由L-苏氨酸、D-缬氨酸、L-脯氨酸、N-甲基甘氨酸和L-N-甲基缬氨酸组成,通过羧基与发色母核吩噁嗪酮相连接.化合物A可能为放线菌素D的衍生物.这是国内外首次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提取出放线菌素D.【总页数】5页(P400-404)【作者】曹雪;杨瑞丽;袁献温;奚涛;杨臻峥【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3【相关文献】1.海洋放线菌Y12-26中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J], 程亮;罗明明;吴继纲;郝有武;徐文平;陶黎明2.链霉菌NOV-0827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J], 常颖;杨煌建;周剑;黄维;黄楷;张引;孙菲;郑卫3.链霉菌BAF-0711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J], 张欣;杨煌建;周剑;陈宏;方东升;黄楷;郑卫4.1株白木香内生真菌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J], 李冬利;陈玉婵;李义勇;陶美华;章卫民5.海洋放线菌BM-2菌株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J], 马桂珍;吴少杰;付泓润;暴增海;王淑芳;葛平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细菌Bacillus sp.中环二肽类代谢产物的研究

海洋细菌Bacillus sp.中环二肽类代谢产物的研究

海洋细菌Bacillus sp.中环二肽类代谢产物的研究姚遥;田黎;李娟;裴月湖【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年(卷),期】2007(017)005【摘要】目的研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8个已知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苄基哌嗪-2,5-二酮(1)、3-甲基哌嗪-2,5-二酮(2)、3-异丁基哌嗪-2,5-二酮(3)、3-异丁基-6-甲基哌嗪-2,5-二酮(4)、吡咯并哌嗪-1,4-二酮(5)、(3S,8aS)-3-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6)、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7)、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细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总页数】4页(P310-313)【作者】姚遥;田黎;李娟;裴月湖【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大理学院,药学院,云南,大理,671000;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共生真菌巴西类壳小圆孢中环二肽类代谢产物研究 [J], 汪蕾;胡圣璋;刘呈雄;邹坤;郭志勇2.海洋细菌Bacillus sp.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J], 乔莉;周玉枝;陈欢;姚遥;徐剑锟;裴月湖3.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的二肽类代谢产物的研究 [J], 黄永富;孟娜;田黎;裴月湖4.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J], 付海超;钟惠民5.海洋细菌Bacillus sp. HN07的分离鉴定及所产碱性纤维素酶性质研究 [J], 徐庆强;王延明;张志明;卓跞;殷丽莎;郭琳;杜宗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线菌SPRI10304次级代谢产物中杀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

放线菌SPRI10304次级代谢产物中杀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

放线菌SPRI10304次级代谢产物中杀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孙军利;王金来;王丽云;陶黎明【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08(25)1【摘要】从苏州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能产生杀菌活性物质的菌株SPRI10304.采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SPRI10304发酵液中的杀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1个杀菌活性化合物,经IR、UV、LC-MS、NMR等分析,确定该活性物质的结构为2-乙酰基-3-甲氧基呋喃,俗名异麦芽酚甲醚.该活性物质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总页数】4页(P43-45,51)【作者】孙军利;王金来;王丽云;陶黎明【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上海基地,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8【相关文献】1.海洋放线菌Y12-26中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J], 程亮;罗明明;吴继纲;郝有武;徐文平;陶黎明2.德干高原游动放线菌HS-16-20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J], 任会军;韩双;张灵坚;汤飞;应雪肖;陈学军;樊红梅3.海洋放线菌WBF16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J], 陆建胜;陆园园;邢莹莹;奚涛4.放线菌SPRI-709084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J], 周瑜;王丽云;魏刚;陶黎明5.放线菌SPRI0518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 [J], 张李桃;孙军利;顾学斌;陶黎明;张一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7
海 洋 放 线 菌Y1—6 谢 产 物 tbfo cn分 离 纯 化 及 结 构 鉴 定 魏 川 等 22 代 0 a lmyis i
海 洋 中高 压 、 高 盐 、低 营养 、低 温 等 独 特 的环
左 右 ,分 别 获得 活 性 组 分A2 H , 冉进 行HP C制 * A3 L
iolto n p rf a i n hea tv n iun a o ou s ai n a d u i c to .t c i ea tf g lc mp ndswe e io ae n urfe r i r s l td a d p i d fom u t r x r c tan i t c lu ee ta t sr i he of
收稿 日期:2 1 一12 0 0 l.3 基金项 目:国家高科技研 究发展(6 ) 8 3计划( 编号:2 0 AA 9 4 7。 0 8 0 Z 0 )
作者简介 :魏刚 ,男,生于1 8 年,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农用抗 生素 的创制研 究。 5 9 通讯作者 ,E m i t l @eut d . — a: o l a m c se u n . c
A2 、B1 、B2 、C1 、C t 2 、D和E t,b f o cn 】 a lmy i类 i
备 ,制备 高效 液相 色 谱仪 (H MADZ S L 8 . C SI U.C 一A L 一
8 S D一 0 、制 备 柱 型 号 :VP 5 / Nu lo i A— P 1 A) 2 02 ce sl 1
关键 词:海洋放线菌 ;分离纯化 ;结构 鉴定;b fo c s al i myi n
中 图 分 类 号 :R 7 . 5 9 81 +
I o a i n, s l to pur fc to nd sr t r de i c to fs c nda y m e a lt s i a i n a t uc u ei ntf a i n o e o i i r t bo ie
c nf e sC…H … o i m r da O t tu t r st es me a fl he sr c u ei h a sba omy i A 1 Th i cn . e molc a o mul e c mp un 2 26 e ulrf r aoft o o d Y1 — 。 h A3 sc nfr e sC…H … b wa o i m d a O whih wa d ntfc t d a w o p u d n me a l my i Co l i n The c si e i a e sane c m o i n a d b f o c n K. neuso i
1 07C1 ,A2 0 . 8  ̄A3 动相 配 比分 别 为 甲醇 : 流 乙腈 : 水

4 :52 和4 :82 ,流 速 1 mL mi ,检 测波 长 分 03 :5 03 :2 6 / n
别 为2 3 1 4 n 4  ̄ 2 7 m,制 得纯 品Yl .6A a 1 .mg 、 1 22 . 2 (47 ) Y1 —6A3 (58 )H 22 - b96 1 22 一 a 1 .mg  ̄ Y1 —6A3 (.mg ,纯 度 分 别 为 9 %、9 % ̄ 9 %,然 后 对 这3 纯 品 分别 进 行 8 6 H7 个
( S ag a Ke b rtr f hmiaBilg , at hn iesyo c n e n eh oo y S ag a2 0 3 ; 1 hn hi yl oaoyo e cl oo y E s C ia a C Unvri f i c dT cn l , h n h i 0 2 7 t Se a g
a h a st e k o o o n a l m y i . h o e u a o u a o e c mp u d Y 1 — 6 A3 a s t e s me a h n wn c mp u d b f o c n D T e m l c l r f r l f t o o n 2 2 . a w s i m h
M I o t et r e c m p u d Y 1 . 6 A2 . aa dA3 g i s C f h e o o n s 2 2 一 a A3 n h b a an t o y a r 2 . 6 a d 3 g / r z ewe e 1 5 1 n 1 g mL. Ke r s M a i e a t o y e e Io a i n a d p rf ai n S r c r d n i c t n Ba l my i s y wo d rn c i m c t ; s lt n u i c t ; tu t e i e t a i ; f o cn n o i o u i f o t
b fo cn a lmy i i K。结 论
C O ,与b f o cnA1 H R 。 a lmy i 结构相 同;Y1 —6A3 为新结构化合 物 ,分子 式为C 5 8 ,命 名为 i 22 一 b 3 O8 H5
化合 物Y1.6A2 、A3 和A3 对 oya 的MI 分 别 为 15 l和 3  ̄ / 。 22 一 a a b rze C 2 、 6 1 gmL t 文 献 标 识 码 :A
3C lg f i n n i n n i csS ag a Noma U ies ,h n h i 0 2 4 ol e f adE vr me tce e, h nh i r l nv r t sag a2 0 3 ) e oL e o s n i y
Ab ta t Ob t e T n w teat ec mp n ns ntesc n ay mea oi s rd c db r e sr c jci ok o ci o o e t i h e o d r tb l e o u e ymai e v h v t p n
Y — 6 wi o v n x r c ,sl a g l h o t g a h , h n ly rc r m a o r p y a d h g e f r a c i u d 1 2 t s l e te t t i c e r ma o r p y t i a e h o t g a h , n i h p r o m n e l i 2 h a i c q c r m ao r p y a d o h r y . n ers u t r r l c d t nwi eh l f p cr a aa a y i f h o t g a h n t e Wa s a dt i r c u ewe eeu i a i t t ep o e tad t n l sso h t o h h s UV I ES . M S NM R n t e s Re u t T r ea t u g l a r l e c mp u d 1 — 6 A2 . a a d A3 r s l td fo . a d o h r . s ls h e n i n a c o i o o n s 2 . a A3 n b we e io a e m f m d Y 2 r
境 造 就 了 微 生 物 种 类 及 代 谢 途 径 的 特 异 性 , 因此
产 生 了不 同 于 陆地 微 生 物 的 新 颖 生 物 活 性 物 质 f。 1 1 l8 一 l8 年 ,80 a lmy is 9 3 95  ̄ b f o c 化合 物 从陆地 源 放线 7 i n 菌 代谢 产 物 中被 分 离 出来 ,分 别 为b f o cnA1 a lmy i 、 i
pr duc d y m a i ci o y e eY 1 — o e b rnea tn m c t 2 26
We Gag, uC a Z a gDa -n Z n h—o 。S o gc n n a i n i n S h o, h n o ig, o gZ i u, i n —o g a dT oL — g j y C mi
中 分 离 得 到 了 3 大 环 内 酯 类 活 性 化 合 物 Y1 —6A a 个 22 . 2 、A3  ̄ A3 ,确 定Y1 -6A2 分 子 式 为 C O ,与 b f o cnD结 构 a[ b 1 22 一 a H 6 a lmy i i

相 同 ;Y1 —6A3  ̄  ̄ 22 . aJ '
2SaeKe b rtr fBir a tr n ie r g E s iaUnv ri fS in ea dT c n lg , h n h i 0 2 7 tt yl o ao o o e co gn ei , a t a y E n Chn iest o ce c n e h oo y s a g a 0 3 ; y 2
( 华 东理 工大学上海市化学 生物 学( 1 芳香 杂环) 重点实验室,上海 2 0 3 ;2华 东理 工大学生物反 应器 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 室, 027 上海 2 0 3 ;3上海 师范大学生命 与环境 科学学院 ,上海 2 0 3 ) 02 7 0 2 4
摘要 : 目的 了解 海洋放线菌Y1 —6 22 的次 级代 谢产物 中对稻瘟病菌(y i lr rz e等 植物 病原真菌具有较好 的拮抗活 P r ua i oya ) c a 性 的具体化合物 。方 法 以尸 oy a  ̄示菌进行活性跟踪 ,对其代谢物进行 分离提取 ,通过有机溶 剂萃取、硅胶柱层析 、T C rze L 和HP C ̄ 备等 方法 分离 得到活性 化合物 ,并通 过uv、MS L J J J 、NMR等方法进 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海 洋放线菌YI—6 22 发酵物
a t o y e e Y — 6 e h b t d a t g n s i c i i g i s y i u a i r z e M e h d By b o s a — u d d c i m c t 1 2 x i i n a o itc a t t a a n t r c l r a o y a . n 2 e v y P to s i a s y g i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