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绿色矿山开发模式,治理矿山开采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将XXXXXXXX县XXXXXXXX铁矿尾矿堆、选矿厂附近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工作区附近国道、县级公路发达,交通便利。(见图1工作区附近交通位置图)

该矿山1993年建矿,1995年投产,投资500万元,次年选矿厂建设完成,设计处理能力为15.0万吨/年。2006年9月XXXXXXXX县对该矿山进行了储量核查,考虑矿块开采过程中的损失和废石混入,按矿块采矿回收率85%,废石混入率15%计算,可获得采出矿石量23.96万吨,据此计算矿山尚有服务年限不足2年,预计2006年初闭坑。

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选矿厂目前已经产生近40万L3的尾矿,全部堆积于矿体西南侧的XXXX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尾矿堆,晴天风起处,粉尘飞扬,阴天雨过后,污水四溢,对工作区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污染了工作区周围的空气和水环境,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雨季形成泥石流,将直接威胁山脚下XXXXXXXX 村的耕地和人员;废石的随意堆放,占用了耕地,破坏了植被,为此,对该矿山尾矿堆、废石的治理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恢复已迫在眉睫。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规定以及XXXXXXXX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文件,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对XXXXXXXX 铁矿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改善附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2、工作区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气候条件

该矿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时刮西北风或西南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经常因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暴发,秋季晴朗少云,昼暖夜冷,气温变化显著,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0℃,最高气温38.7℃(1972.7.17),最低气温-29.2℃(1962.2.13)。区域内降水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700LL,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平均无霜期152~170天,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为1.09L。

3.1.2地形地貌

工作区所处地貌单元为侵蚀构造低山区,区域上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标高150~500L,地形总体坡度25~30°,地表出露多为变质岩,在河谷、沟谷有第四系残坡积和冲洪积物存在。工作区位于山脚处,西、南面为低山,向东、北面急倾,地面标高170~220L,坡度较陡,沟口处向东北存在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物。

2.1.3河流水系

工作区附近的水系主要有大狗河。大狗河发源于XXXX县东南边缘处低山区,自南向北流经XXXXXX,XXXXXXXX,汇入赵河,全长约40kL。该河从工作区南、东、北三面流过。河床标高170L,低于工作区标高最小处约15L。

另外,狗河、赵河是区域上较大的河流,距离工作区都较远,对其不会产生影响,这里不在详述。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地层岩性

工作区所在区域除第四系坡积、冲洪积分布于沟谷及河漫滩外,地层大部分出露且比较简单,主要为太古代早期迁西岩群XXXXXXXX 组地层,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上部夹片岩,下部夹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磁铁石英岩。

2.2.2构造条件

工作区内未见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断裂构造和岩脉,工作区外东约6.0kL为狗河断裂,该断裂是一条走向NE,倾向NW,倾角60-70°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沿断裂带历史上不断发生有感地震。

2.2.3岩浆岩分布

工作区内的岩浆岩不发育。

2.2.4矿床类型及特征

矿体产于XXXXXXXX组地层中下部,其围岩主要为黑云变粒岩,

近矿围岩以含铁角闪变粒岩为主,夹绿泥角闪片岩,矿床由三个矿体组成,从顶板往底板编号分别为L1、L2、L3。

L2号为主矿体,长1175L,XXXXXXXX南区裸露地表长达475L,矿体厚4.90~10.73L,平均厚6.28L。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均有分支复合现象。矿体出露标高176~204L,最低可采标高为126L,呈较稳定的单斜产出,走向20°~30°,倾向北西,倾角75°左右。

L3号为次要矿体,长约460L,厚约6.5L左右,距离L2矿体底板28~40L,呈NE20°方向与L2矿体平行展布。

L1号矿体长约90L,厚约2.1L,与L2矿体平行产出。

主矿体L2的SFe含量20.6~29.1%,平均24.62%,TFe27.23-34.56%,平均30.12%,SiFe平均5.26%。

2.3工作区地质环境现状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人们忽略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XXXXXXXX铁矿选矿厂建立以后,随着生产的进行,使当地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选矿厂1995年开始运行生产,现已生产11年,其产生的尾矿全部堆积于XXXX沟,起初在XXXX沟沟口修建了一条初级拦砂坝,随着选矿厂生产的开展,尾矿堆积量的增大,初级坝失去了它的拦砂作用,已经被尾矿堆埋没。现在矿山即将闭坑,尾矿量也随之逐渐减少。目前尾矿的堆积量为40万L3,尾矿堆高约15L,堆顶的

高程为215L;尾矿堆外围无隔水设施来防止上游水流的冲击,堆下部也不存在安全性高的拦砂坝以及泄洪渠和排水沟,进一步对尾矿堆的灾害隐患进行防治。

最初,沟两侧为XXXXXXXX村的耕地,由于尾矿的堆放,将原来的良田占用,并且破坏了附近的植被,造成了沟周围风天粉尘飞扬,空气质量恶化,雨天黑水四溢,污染耕地,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见照片1、2、3)

照片1 尾矿堆中部镜向北照片2 尾矿堆东部镜向东南

照片3 尾矿堆北面镜向南

(2)选矿厂的生产已接近尾声,由于已经生产多年,其周围没有任何防尘降噪的植被,对附近产生的粉尘、噪音污染已经持续十来年。附近空气质量较差,生态环境问题明显。

首先,废渣占地面积2493.3L2(合3.7亩),堆积量现在较少,约为748L3,废石的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土石环境受到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其次,在矿石的破碎时,产生很大的噪声和大量的粉尘,噪音的传播、扬尘的弥漫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附近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再次,在道路修建时,开挖山坡造成基岩裸露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改变了原来的地形地貌。(见照片4)(见图2XXXXXXXX铁矿尾矿及选矿厂地质环境现状图)

照片4 随意堆放的废石镜向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