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红色字体为重点,里面内容需要重点记住】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1)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2)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下)。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 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2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道德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的方面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2关键期:这是个体早起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全)

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房东岳,1908年出版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翻译日本的)廖世承,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教与学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与物质环境)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名词解释答这2点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个重点阶段的矛盾学龄前: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感对角色混乱学生性格差异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被认为是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每一个连续发展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跳跃的。

他描述了认识发展的机制: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感知运动阶段(0—2)建立各种感觉运动的图式前运算阶段(2—7)思维集中性、不可逆性4个阶段:具体运算(7—11)守恒、可逆性、多向形式运算(11—16),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心理发展关键期:起初是动物的心理测验研究出来的(生态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研究鸟的习性中发现的)。

后来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引入儿童行为学习中,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间。

例: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进行必要的口语刺激,以后再进行相同的刺激,也达不到正常水平(狼孩的故事)。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需解释)②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解释)③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或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4、图式:是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的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最初的图式来源遗传。

5、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

6、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7、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1、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2、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第三章学习理论★1、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摘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旨在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引言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给教育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因此教育心理学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青春期前期、青春期中期和青春期后期三个阶段。

2.1 青春期前期青春期前期通常发生在10至13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经历身体上的变化,性格和兴趣也逐渐形成。

他们更加关注自我身份的建立,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望。

2.2 青春期中期青春期中期通常发生在14至16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更多的身份探索和自我认同问题。

社交关系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开始尝试独立和自主的决策。

2.3 青春期后期青春期后期通常发生在17至19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面临更多的责任和压力,需要学会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3.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社会和文化等。

3.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一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可能与基因有关。

例如,个体的性格特征和智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递。

3.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环境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家庭环境的温暖与和谐、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自由度以及社区的安全与资源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考试易混易错 — 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易混易错 — 教育心理学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易混易错1: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这是指学生心理发展的()。

(单选)A.连续性和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定向性与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

可知B项正确。

易混易错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2)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3)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4)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

(5)思维具有灵活性。

1.按照皮亚杰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下列不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是()。

(单选)A.运用假设B.运用逻辑法则C.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D.去自我中心性【答案】D【解析】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可逆性与补偿性;思维具有灵活性。

“去自我中心”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故答案选D。

2.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感知运动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B.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C.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D.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凭借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答案】ABC【解析】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思维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开始萌芽;获得“客体永久性”(物体恒存)概念。

可知A项正确。

②前运算阶段(2-7岁):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片面性;泛灵论;不能进行可逆运算;守恒概念没有形成;集体独白。

可知B项正确。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概念的形成;形成可逆思维;去自我中心化;思维开始逐渐去集中化(该阶段最大的特征);出现具体逻辑思维。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①不同系统的发展的速度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品德不良行为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培训资料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培训资料
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教育 心理学也逐渐从普通心理学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的 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包括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认知过程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同时强调跨文化 、跨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坚韧性
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意 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 ,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 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
方面的意志品质。
意志过程的影响因素
01
遗传因素
个体的遗传基因可能对意志过程产生影响,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与个体的
冲动控制、决策制定等意志过程相关。
02 03
环境因素
个体的成长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意志过程产生影响。例如,教育 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价值观等都可能塑造个体的意志品质和决策 风格。
记忆保持与复习策略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方法,利用间隔复习、交叉复习等 技巧,增强记忆保持的效果。
记忆提取与应用策略
训练学生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 题解决的能力。
思维过程与教学策略
分析性思维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识别关 键信息和提出解决方案。
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父母期望、家庭氛围等对学生学习动 机也有显著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价值观、教育制度、社会舆论等也会对 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成功体验
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难度,让学生获 得成功体验,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2)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2)

唉,因为脸上 有小痘痘,同 学们都叫我 “美丽豆”!
教育心理学
②高中生的价值观初步确立
• 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热衷于哲学探讨。 • 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 • 在高中生的价值观中,反映其个性色彩。 • 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
教育心理学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文分解
(1)认知活动的发展特点 ①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②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③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初中二年级是个体 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④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
教育心理学
(2)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②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③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 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教育心理学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 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 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 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教育心理学
高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身体的迅速变化与成熟:身 体发育增速减慢,体态体型发
生较大变化;
②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 育: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
育基本成熟;
③性生理成熟
教育心理学
(三)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活动的发展特点 • 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 认知活动的直接性明显增强 • 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 协同发展
发展的基本特征 • 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 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 后于生理的发展。 • 动荡性:高中生身心发展的不平 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 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 的不平衡性,造成了高中生心理 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 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实战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最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实战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最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实战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木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

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A 5.B 6.C 7.D 8.B 9.B 10.A 11.A 12.B 13.D 14.A 1 5.D 1 6.C 1 7.B 1 8.A l9.A20.D 21.D 22.C 23.B 24.B 25.C 26.C 27.A 28.B 29.B 30.D 31.B 32.B 33.C 34.B 35.B1.(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①感知运算阶段(0-2):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2-7):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7-12):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出生至2岁左右)在这一时期,智力是一种纯实践性的智力。

“这种纯实践性智力是以知觉和运动为其唯一的工具,它既不能进行再现,也不能从事思维”,但是“它已构成了行为的图式,用作以后建立运算结构与概念的基础”。

简言之,这一阶段语言尚未出现,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与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2.前运算智力阶段(2~7岁左右)在这一时期,符号和语言的机能开始形成,儿童“能够通过符号或分化了记号的媒介来引起当时感知不到的对象或事物,从而使它们再现出来”,“符号的机能使得感知运动智力有可能借助于思维而扩展它自己。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A.感觉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2.儿童的思维运算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感觉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4.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5.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 A.能力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A.家庭教养模式B.学校教育C.同辈群体D.隔辈群体E.遗传2.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场独立与场依存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向型与外向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E.可控与不可控三、名词解释1.学习准备2.心理发展3.自我意识4.最近发展区5.关键期四、简答题1.简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4.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五、论述题1.论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2.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可逆性和守恒性的特征,并且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3.C解析: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它们分别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4.B解析: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5.C解析: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二、多项选择题1.ABC解析: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2.ABD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三、名词解释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5.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四、简答题1.瑞士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这一理论被称为是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2.苏联杰出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即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3.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这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并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合的自我同一性.4.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1)个体间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绝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为,IQ超过]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比例中不到1%.(2)智力的个体内差异,即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一般的智力测量都是由许多分测验构成的,如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中就有12个分测验,其中6个分测验是通过言语问答进行的,被认为是测量言语智力;另外6个分测验是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的,被认为是测量操作智力.研究表明,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智商分数的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五、论述题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这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并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词释义(2021年)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讨论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因素。

【要点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服从、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儿童最不成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以说,教师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沟通,培养人际敏感度,为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二)中学生良好性格特点的培养途径
❖ 1、榜样的作用 ❖ 2、民主的教育方式 ❖ 3、运用集体的力量
23
(三)塑造中学生的优良的性格品质
❖ 1、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为时所
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属于 高层次部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 2、自尊心:是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和他人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荣誉的心理倾向。
16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 一、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 (一)自我意识的高涨 ❖ 初中生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
对成人的反抗性。 ❖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看法
和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不再过于强调自我的独特, 而是努力在强调自我独立和与环境和平共处之间寻 求一个平衡点。
大家好
1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什么是心理发展? ❖ 心理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
至死亡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2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一)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变化 ❖ 1、身体外形的变化,使其产生了成人感; ❖ 2、性的成熟,使其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
3
❖ (二)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变化 ❖ 1、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 2、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 3、勇敢与怯懦的矛盾 ❖ 4、自负与自卑的矛盾 ❖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的矛盾
6
❖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导致初中生逆反心
理的出现 ❖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导致初中生
逆反心理的出现 ❖ (3)独立意识的发展导致初中生产生逆反心

7
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一)高中生智力的发展 ❖ 研究表明:智力发展在18岁之前是直线上升
的,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 时达到高峰,此 后很长一段时间维持在一个高原水平,直到 老年期到来才出现明显的下降。
14
❖ 2、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记忆策略? ❖ (1)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记忆策略的习惯 ❖ (2)激发学生去发现有效的记忆策略 ❖ (3)激发学生创造新的记忆策略
15
四、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思考的愿望和兴趣 ❖ 2、重视课堂提问,使学生思维的隐性过程外显化 ❖ 3、架设探索的桥梁,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具体和深化 ❖ 4、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 5、做好归纳总结,升华思维 ❖ 6、把思维的教学和知识的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环境的影响
21
二、中学生的人格塑造
❖ (一)中学生需要、兴趣、价值观的培养 ❖ 1、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信念 ❖ 2、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 ❖ (1)鼓励学生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 (2)注意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促进间接兴趣
向直接兴趣转化; ❖ 3、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 (1)顺从 ❖ (2)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
内省性 ❖ 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
展 ❖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 (1)各种思维成分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 (2)个体的思维差异已基本趋于定型 ❖ (3)从整体来看,思维的可塑性已大大降低
❖ 3、自信心: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
❖ 4、责任心: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社会有
关,积极主动地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和承担义 务的性格品质。
❖ 5、自制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行动
的品质。
24
复习思考题
❖ 1、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 教育对策
❖ 2、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 3、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8
(二)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 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 4、自我评价已基本成熟 ❖ 5、有较强的自尊心 ❖ 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9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 一、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 1、中学生有意识记开始占主导地位 ❖ 2、中学阶段意义识记能力逐渐提高,机械识
17
(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 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 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 的感觉。
❖ 同一性发展的核心是职业的同一性,即将来 要从事什么职业。
18
(三)中学生价值观的确立
❖ 高中阶段是个体价值观的初步确立时期,也 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记能力反而有所下降。
10
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一)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 ❖ 2、初中生思维品质表现出矛盾性 ❖ (1)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 ❖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 (3)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 A 假想的观众 ❖ B 独特的自我
19
❖ 1、为什么高中生特别关注价值问题? ❖ (1)认知能力的发展 ❖ (2)面临就业或继续求学的重大选择 ❖ (3)体验到更为广泛的内心冲突和压力 ❖ (4)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20
❖ 2、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 ❖ (1)对理论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2)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 ❖ (3)高中生的价值观反映个性色彩 ❖ (4)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容易受
4
(三)初中生的逆反心理
❖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 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 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 理。逆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
5
❖ 1、逆反心理的表现 ❖ (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 (3)“恨乌及屋”,反抗迁移
12
三、中学生记忆策略的培养
❖ (一)初中生的记忆策略 ❖ 1、复述 ❖ 2、组织 ❖ 3、精加工 ❖ (1)人为联想(记忆术) ❖ (2)内在联系(生成策略)
13
❖ (二)中学生记忆策略的培养 ❖ 1、学生为什么不能有效地使用记忆策略呢? ❖ (1)没有掌握记忆策略 ❖ (2)不能主动使用记忆策略 ❖ (3)不恰当地使用记忆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