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1:尽善尽美

合集下载

尽善尽美的典故及释义

尽善尽美的典故及释义

尽善尽美的典故及释义
尽善尽美的典故及释义
尽善尽美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孔子听到了齐国最美妙的音乐《韶》和《武》。

他听后好几天连吃肉都感觉不到肉的味道,并仔细分辨两者的区别。

他说《韶》非常完美,《武》也十分优美,但还是有缺点的。

下面为大家带来尽善尽美的典故及释义,快来看看吧。

尽善尽美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为了逃避战乱逃到齐国。

他因此听到了齐国最美妙的音乐《韶》和《武》。

他听后好几天连吃肉都感觉不到肉的味道,并仔细分辨两者的区别。

他说《韶》非常完美,《武》也十分优美,但还是有缺点的
尽善尽美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八佾》,它的意思是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在努力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谁不想自己变的更好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成语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尽善尽美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jìn shàn jìn měi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用法】联合式
【近义词】尽如人意,完美无缺。

孔子有关修养的故事[4篇]

孔子有关修养的故事[4篇]

孔子有关修养的故事[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孔子有关修养的故事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

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后来破落下来了。

论语1013孔子的“尽善尽美”说

论语1013孔子的“尽善尽美”说

孔子的“尽善尽美”说《论语》有两段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这要从一个典故说起:《韶》乐是远古氏族首领舜那个时代的一种乐舞,其内容是歌颂舜能继承并发扬光大他的前辈尧的功德。

传说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竟然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

孔子为《韶》乐感动,一是因为它美妙无比;二是他对古代贤君舜有无尽的向往。

说《韶》乐,美极了,也好极了,是美与善的统一。

而听到周武王时的《武》乐时,孔子就认为它“尽美也,未尽善也”,因为宣扬的是武力,所以在孔子看来,就不那么符合“善”的道德理念了。

第一段记载告诉我们,孔子从韶乐获得了很大的审美享受。

1韶乐为什么能使孔子产生这么大的美感呢?第二段文字记载回答了这个问题。

孔子认为,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

武乐则不完全符合道德的要求。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是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

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

他认为,美不同于善。

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

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尽善”并不等于“尽美”。

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

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孔子就“美”与“善”的统一也进行了阐述,“美”与“善”的统一在一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美”是形式,“善”是内容。

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的也可以进一步表明这一点。

《论语〃雍也》中记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讲人的修养。

“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是指人的文饰。

孔子认为,只有“文”和“质”统一起来,才成为一个“君子”“文”和“质”的统一,也就是“美”的“善”的统一。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形式简洁、言此喻彼、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从小让孩子学习成语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1:登堂入室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2:鸣鼓而攻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3:以强凌弱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4:东家之丘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论语1013孔子的“尽善尽美”说

论语1013孔子的“尽善尽美”说

论语1013孔子的“尽善尽美”说第一篇:论语1013孔子的“尽善尽美”说孔子的“尽善尽美”说《论语》有两段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这要从一个典故说起:《韶》乐是远古氏族首领舜那个时代的一种乐舞,其内容是歌颂舜能继承并发扬光大他的前辈尧的功德。

传说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竟然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

孔子为《韶》乐感动,一是因为它美妙无比;二是他对古代贤君舜有无尽的向往。

说《韶》乐,美极了,也好极了,是美与善的统一。

而听到周武王时的《武》乐时,孔子就认为它“尽美也,未尽善也”,因为宣扬的是武力,所以在孔子看来,就不那么符合“善”的道德理念了。

第一段记载告诉我们,孔子从韶乐获得了很大的审美享受。

1韶乐为什么能使孔子产生这么大的美感呢?第二段文字记载回答了这个问题。

孔子认为,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

武乐则不完全符合道德的要求。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是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

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

他认为,美不同于善。

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

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尽善”并不等于“尽美”。

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

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孔子就“美”与“善”的统一也进行了阐述,“美”与“善”的统一在一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美”是形式,“善”是内容。

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的也可以进一步表明这一点。

《论语〃雍也》中记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这是讲人的修养。

“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是指人的文饰。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作者:易名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3年第05期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

孔子年老时,回家乡编书和讲学,工作挺忙的,但仍坚持学习。

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

这是一部很难读懂的古书。

孔子把几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学习,一遍不懂,再来几遍。

因为读的次数多了,使穿连竹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多次。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编为一句成语,叫做“韦编三绝”,以此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连吃肉也感觉没有味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

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只是有些谨慎罢了。

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时则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又不安,非常小心。

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识或技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直率,喜欢弹瑟,不爱读书,孔子开导他,他决定认真读书与弹瑟。

他弹瑟的声音充满杀气,孔子给予纠正并鼓励他:“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已经有一定成就,但没到最高境界。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同途)说,德之弃也。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作者:易名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3年第05期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

孔子年老时,回家乡编书和讲学,工作挺忙的,但仍坚持学习。

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

这是一部很难读懂的古书。

孔子把几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学习,一遍不懂,再来几遍。

因为读的次数多了,使穿连竹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多次。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编为一句成语,叫做“韦编三绝”,以此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连吃肉也感觉没有味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

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只是有些谨慎罢了。

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时则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又不安,非常小心。

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识或技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直率,喜欢弹瑟,不爱读书,孔子开导他,他决定认真读书与弹瑟。

他弹瑟的声音充满杀气,孔子给予纠正并鼓励他:“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已经有一定成就,但没到最高境界。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同途)说,德之弃也。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

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4 尽善尽美

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4 尽善尽美

4 尽善尽美小强的参赛作文已经修改了无数遍了。

改了先自己读,读了不满意的地方再改;改了再让同学小明帮着提建议,然后再改。

这不,小明不乐意了:“大哥啊,我都读了三遍了,你都改写了四遍了。

你改不烦,我都读烦了!”小强不好意思地说:“参加比赛,不但文字美,更要意境深,就像孔子毕生的追求——尽善尽美吗!”“哈哈!改作文就改作文呗,这怎么又和孔子他老人家扯上了呢?”小明撇着嘴嘟噜着,满心的不解。

小强放下作文,给小明讲起了孔子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广收门徒传授礼仪,宣扬仁政思想。

在研究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难题。

为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完善,便和南宫敬叔一起前往周都,向老子学礼。

有一天,孔子与敬叔被老子的童子告知老子在太庙等他们。

在太庙接待他们的是乐师苌弘。

苌弘告诉他们今天乐工演习《大武》。

《大武》是一曲反映周武王率诸侯倾覆殷纣王朝的大型乐舞——《大武》乐舞几乎失传,只有周朝乐师苌弘可以通演。

当孔子仔细辨认感叹那些数不清的精美乐器时,雄壮威武的鼓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演奏开始了:时而有如万马奔腾,宛若地裂山崩;时而又似幽谷清叩,即合即离……乐师还在关键之处给孔子讲解、点拨。

舞乐结束了,孔子深深地被这歌舞折服了,对苌弘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苌弘道:“唯乐不可以为伪,尽善尽美矣!”不久,孔子又到了齐国。

一天,高昭子陪孔子闲游,忽然被齐国太师美丽悠扬的乐曲所吸引。

孔子听得入迷,连连赞叹道:“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美好的音乐!”孔子请高昭子引荐,拜师学琴。

孔子与齐太师谈论音乐比苌弘更为详细。

太师告诉孔子,刚才弹的曲子叫《韶》,是歌颂虞舜之作。

孔子说:“我在洛邑曾听苌弘组织演习《大武》,感觉《韶》乐优于《武》乐,不知太师以为如何?”太师说:“夫子所言极是。

”孔子说:“我不明白,《韶》乐在前,《武》乐在后,《武》乐何不仿效《韶》乐,反而歌词大意那么晦涩呢?”太师回答说:“此因舜、武两人处境不同。

舜处顺境,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诗歌中满含乐、善之意。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形式简洁、言此喻彼、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从小让孩子学习成语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1:登堂入室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2:鸣鼓而攻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3:以强凌弱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孔子孟子的成语故事4:东家之丘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成语解说孔子故事

成语解说孔子故事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地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地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敬而远之即不得罪,也不接近.儒家地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有一次孔子地学生问怎样才算智.孔子答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看来老夫子地迷信思想,已影响到他地说教了.■君子固穷比喻人安于穷困,不为财物所诱惑.有一次, 孔子带学生到了卫国,途中有弟子因缺粮饿出病来,其它弟子鸟火,气冲冲找孔子论道君子也有穷困地时候吗孔子笑答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一遇穷困,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想对那些被生活所逼出卖精神或肉体地人们提个醒,要以圣人为榜样,三思而后行啊!■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在周代地等级制度中,孔子地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地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上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延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有空来研究孔子地言说艺术,一定会收获不少.古人尚能如此苦心经营,尔等更要继往开来了.言语之道,戡是重要,生官发财,离不开它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孔子下乡调研时被一老民提个问题难住了,反复思考了很久,方才答领悟其中之一两点,勉强答之.后羞红了脸,自嘲道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依我看呀,圣人有时连个农民都不如,有另一典故说地是孔子地马因途中吃了人家地庄稼,被农民扣留了.弟子跑去说情,费尽心思,未果.有个刚跟孔子地乡下人也自告奋勇,前去说情,他对农民说道你地庄稼又不是种在海里,我地马怎么能不吃你地庄稼农民一听这话觉得舒服,回道你这样说话才是雄辩地,哪象刚才那傻逼!随即把马归还给他.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说只有真正熟悉农村生活地人,才能通情达理地对农民说出切实有力地语言,一语破地,解决问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想想现在地乡官啊,出门小车,不沾土尘,下乡就是混口饭吃,跑个过场,何时才能为俺们农民兄弟解决实际问题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安贫乐道愉快接受穷苦生活,安于现状.孔子地弟子颜渊一箪食,一瓢饭,身居陋巷,仍以守道为乐,得到孔子地多次赞誉.可孔子兄呢,却为了能够早日寻找重用他地君主,四处游说,百折不恼,寻找咸鱼翻身地机会,倒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瞅着如此,你还能安贫乐道吗■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孔子地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刍狗意为轻贱无用之物,可用比无足轻重之言论.刍狗是祭祀之前用草扎成狗形地祭祀用品,用后即被丢弃.鲁国太师看到孔子很是落迫可怜,就对孔子弟子抖露真言今天地夫子,仍执行尧舜之古道,有如取先王用过地刍狗,所以他频频遭难,屡受困穷啊!跟不上形势发展,不识时务者,跟不上潮流者,不管你有如何如何地才华横溢,还是免不了地受穷受苦啊! 孔子地故事是否又给某些沾沾自喜地人们提了个醒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楚狂假装发狂者一楚国隐士见天下动乱,佯装发狂不做官,被称为楚狂.一日见孔子,高唱往者不可谏,来者状可追.算了吧,今天从政地人处境危险啊!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孔子一听知是高人慌乱下车,想要请教一番.哪知楚狂如惧非典,趋而避之,绝尘而去. 孔子自讨没趣,碰了一脸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龙交龙,凤交凤,老鼠地朋友会打洞.朋友,就是志同道合地,否则不必自做多情徒劳伤心.■待价而沽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已地人才出来效劳出力.孔子游说诸候,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于暗角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地卖掉呢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地人哩!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也等着出货啊...谁要我■蹈水之道按照客观规律行动,从而完全驾驭它.某日,孔子见一猛男于激流中嬉戏,玩得不亦乐乎.不解,问道你技术这么好,一定有什么秘诀吧猛男笑答嘿,只是本能吧!顺着水性而已哈. 孔子恍然大悟,原来游水不难.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就好像爬山吧,远远地看着,好像高不可攀,可顺着山势,一步一步,转眼就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地境界哈..■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地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不禁想问若孔子在世,能否拯救这个愈来愈恶俗地世界■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地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孔子地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地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地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 孔子地众弟子一听老大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地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地传闻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地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地.有很多类似地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地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地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兄弟姐妹们!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地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地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地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湖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笑道好,好,好.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个好字,风情万种,可与台湾吕秀莲媲美啊!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地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地楷模啊!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凤鸟不至感慨生不逢时,无法实现抱负.古时传说有一神鸟(凤鸟),它地出现象征圣王出世. 孔子对这些传说是相信地.他空有满腹经论,却不被君主重用,因而成了满腹牢骚,常叹道凤鸟不至,我这一生就完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不必笑话孔子地迷信思想,毕竟他已是古时地老家伙,只是生活在现代地我们,是否也常有类似地感慨凤鸟不至啊!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小题大作,或是大材小用.孔子有一弟子子路在小县城办学,孔子觉得颇为好笑,竟嘲笑道割鸡焉用牛刀.子路并不是那种唯唯诺诺地学生,反驳道您教我们老百姓受了教育就会变得驯服,容易驱使.我在小城办教育,也算是按您教导而行啊!孔子一听,暗道不妙,随即收起笑容,满脸凝重,对着从弟子大声道你们要记住子路地话啊!他是对地,我先前只不过开了个小小地玩笑,不必当真哈.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孔子如果生活在当代,哪里才是他想要地好去处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哎呀,看来我不能在这小地方继续经营,没前途!还有他那种见风使舵,见好就收地德性也是不可缺乏地杀手锏啊.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地人.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老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地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地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地风格早已定型.你地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地后台吗你地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丧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无所依靠地人.孔子游于郑国时,和弟子们失散.弟子们到处找老师,碰到一郑国人,郑国人答东门口有一老头,不伦不类,十分古怪,总之就像一个居丧人家地一条狗,不知是不是你们要找地老师弟子哑然,随即赶往东门,果然寻到孔子,并告之.孔子听后,沉思片刻,笑道说我像条丧家之犬啊嗯,有些道理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懂得自嘲,面对现实还是脸皮厚,总之让我想起地大话西游里地结束语.如果有人骂你是条狗,没关系,不必记恨,这没啥丢脸,孔圣人不也是条丧家之犬嘛!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灭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地人们有机会了.来,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地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地那一套,是我所唾弃地,不能保全人地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地东西.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地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地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爽了没不爽地话就继续朗读吧!■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地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孔子一生是成功地,也是失败地.不管如何,他总算是青史留名了.。

孔子有关的成语成语故事

孔子有关的成语成语故事

【孔子有关的成语成语故事】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说明:欢迎您阅读【孔子有关的成语成语故事】,希望该资料能给您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文档可以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韦编三绝韦编三绝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

“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

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

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来源《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019届中考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4 尽善尽美

2019届中考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4 尽善尽美

4 尽善尽美小强的参赛作文已经修改了无数遍了。

改了先自己读,读了不满意的地方再改;改了再让同学小明帮着提建议,然后再改。

这不,小明不乐意了:“大哥啊,我都读了三遍了,你都改写了四遍了。

你改不烦,我都读烦了!”小强不好意思地说:“参加比赛,不但文字美,更要意境深,就像孔子毕生的追求——尽善尽美吗!”“哈哈!改作文就改作文呗,这怎么又和孔子他老人家扯上了呢?”小明撇着嘴嘟噜着,满心的不解。

小强放下作文,给小明讲起了孔子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广收门徒传授礼仪,宣扬仁政思想。

在研究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难题。

为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完善,便和南宫敬叔一起前往周都,向老子学礼。

有一天,孔子与敬叔被老子的童子告知老子在太庙等他们。

在太庙接待他们的是乐师苌弘。

苌弘告诉他们今天乐工演习《大武》。

《大武》是一曲反映周武王率诸侯倾覆殷纣王朝的大型乐舞——《大武》乐舞几乎失传,只有周朝乐师苌弘可以通演。

当孔子仔细辨认感叹那些数不清的精美乐器时,雄壮威武的鼓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演奏开始了:时而有如万马奔腾,宛若地裂山崩;时而又似幽谷清叩,即合即离……乐师还在关键之处给孔子讲解、点拨。

舞乐结束了,孔子深深地被这歌舞折服了,对苌弘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苌弘道:“唯乐不可以为伪,尽善尽美矣!”不久,孔子又到了齐国。

一天,高昭子陪孔子闲游,忽然被齐国太师美丽悠扬的乐曲所吸引。

孔子听得入迷,连连赞叹道:“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美好的音乐!”孔子请高昭子引荐,拜师学琴。

孔子与齐太师谈论音乐比苌弘更为详细。

太师告诉孔子,刚才弹的曲子叫《韶》,是歌颂虞舜之作。

孔子说:“我在洛邑曾听苌弘组织演习《大武》,感觉《韶》乐优于《武》乐,不知太师以为如何?”太师说:“夫子所言极是。

”孔子说:“我不明白,《韶》乐在前,《武》乐在后,《武》乐何不仿效《韶》乐,反而歌词大意那么晦涩呢?”太师回答说:“此因舜、武两人处境不同。

舜处顺境,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诗歌中满含乐、善之意。

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作者:范晓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0年第01期成语小故事心灵大健康俗话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

因此,过分追求完美,岂不是庸人自扰?[出处简介]出自《论语·八佾》。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词义解释]意为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形容事物完美得毫无缺陷。

[故事介绍]据《论语·八佾》记载,在孔子35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内乱,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学生逃到齐国去避难。

由于孔子对音乐颇有研究,因此,有一天,齐国的乐师专门为他演奏了虞舜时代的乐曲《韶》,孔子听得非常入迷,觉得这首曲子不仅旋律动听,而且很有内容。

听完乐曲后的一段时间内,他还反复回想着曲调,甚至在吃美味时都没有品出其味道。

不久以后,孔子又听乐师演奏周武王时代的乐曲《武》,却认为这首曲子虽然曲调很美,但却缺乏内容。

后来,有人问孔子对这两首乐曲的看法,孔子就回答道:“《韶》这首曲子无论是乐曲形式,还是内容都非常好,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但《武》这首曲子则只是曲调形式很优美,内容却不是很好。

”孔子之所以会有这种评价,可能是由于他一直都向往着天下大治、帝位禅让的虞舜时代,因此,就非常喜欢那个时代的乐曲《韶》;同时,孔子并不赞同周武王以武力讨伐,来取得天下,所以,才会觉得《武》没有《韶》好。

[心理评估]1.希望能完美的解决问题或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对此无需担心。

2.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而一旦不能达到,就郁郁寡欢、频频苛责自己或他人,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

[心理康复]1.第一种情况无需担心。

相反,这种心理往往还能鞭策人们努力向着理想奋斗,最终实现成功。

2.第二种情况如果经常出现,且程度较重,就应及早进行纠正,其方法主要有:(1)正确评价法。

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及客观环境,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注意追求的目标不要过高。

(2)修正目标法。

对于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实现的目标,应平衡心态,适当进行修正或放弃。

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7个与孔夫子的成语故事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至圣先师【解释】:至:最。

旧时特指孔子。

也称大成至圣先师。

【出自】:《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

”《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

凡释奠者,必有合也。

及行事,必以币。

凡释奠者,必有合也。

2、有教无类【解释】: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

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

《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

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

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

3、见贤思齐【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示例】: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见贤思齐,回嗔作喜。

出自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

4、慎终追远【解释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谨慎的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

追远:看看老祖宗们都留下了些什么,在自身与先贤之间做一个对比,应效法先古圣贤。

每个人都这样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解释2】:宋儒的解释。

终,人死;远,指祖先。

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解释3】:慎,害怕;终,结果;追远,指找当初的动机和原因。

正所谓凡人怕果,圣人怕因。

【成语故事】尽善尽美

【成语故事】尽善尽美

【成语故事】尽善尽美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文学家,他倡导“尽善尽美”的人生理念,认为人应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追求完美,做到最好。

他的这种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并且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活准则,被后人奉为圭臬。

孔融生性聪明,有着非凡的才华,他在年少时便早早发表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备受赞誉。

但是,这个年轻人也有一个自认为天赋异禀的毛病,就是喜欢追求完美,不容许自己有任何闪失和遗憾。

他兢兢业业地做着任何一件事情,总是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让自己拥有最完美的作品。

有一次,孔融的朋友请他写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孔融信誓旦旦地答应了。

他开始井井有条地思索,绞尽脑汁,画思维图,写草稿,寻找灵感。

他一共写了七次草稿,才终于勉强认为这首诗歌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状态。

于是,他交给了朋友。

朋友接过了孔融写的诗歌,认真的读了一遍,满意地表扬了一番孔融的才华。

但是,这个朋友仍然想帮助孔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于是,他请另外一位朋友来看这首诗歌。

这位朋友是另外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他对孔融的作品提出非常具体和详细的建议。

他认为孔融太过追求完美,已经失去了诗歌作品的生命力,没有了灵魂和感性。

他建议孔融,以后在写作时应该注重诗人的感情体验,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为诗歌注入灵性。

孔融听了这位朋友的建议,深刻反思自己的写作方式,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追求和要求。

他意识到自己过于理性和理智,在创作中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情感。

于是,孔融在建议的基础上重新创作了这首诗歌,最终获得了更多的读者和好评。

从此,孔融再也没有过分追求完美的毛病,相反,他在写作中更加注重感性因素,努力搜寻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让自己的诗歌具有灵性和生命力。

这也正是“尽善尽美”这一人生理念的核心所在,即在追求完美的同时,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做到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尽善尽美【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尽善尽美【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尽善尽美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八佾》,它的意思是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在努力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谁不想自己变的更好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注音】jìn shàn jìn měi【典故】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释义】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结构】联合式【相近词】完美无缺、十全十美【相反词】一无是处、一无可取、一塌糊涂【同韵词】颠唇簸嘴、闭门埽轨、龙肝凤髓、摇头摆尾、白天见鬼、云谲波诡、显山露水、倾筐倒庋、合不拢嘴、盈盈秋水、......【年代】古代【谜语】少女化妆【英语】thepinkofperfection【德语】perfekt【日语】善美(ぜんび)の極致(きょくち)【法文】absolumentparfait【语文同步】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老舍《茶馆(节选)》高中四册·课文·10【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为了逃避战乱逃到齐国。

他因此听到了齐国最美妙的音乐《韶》和《武》。

他听后好几天连吃肉都感觉不到肉的味道,并仔细分辨两者的区别。

他说《韶》非常完美,《武》也十分优美,但还是有缺点的【成语举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

唐·韩愈《与崔群书》【其它使用】◎ 《尽善尽美》是一个现代故事,展现了现代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

◎ 元旦期间播出的外国影片还有法国的《警察》,东方美女吉永小百合的《有风车的街道》(日),加拿大的《最有价值球员》,好莱坞经典影片《索菲的抉择》和《尽善尽美》。

◎ 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世界是无比协调,尽善尽美的。

◎ 前十年价格改革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客观条件的约束,一方面,没有从一开始就把总体规划的设计工作摆在一个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另一方面,对总体规划的要求过于苛刻,似乎不尽善尽美便不足以成其为总体规划,因此,失去了设计总体规则基本框架的许多机会。

孔子的历史成语故事

孔子的历史成语故事

孔子的历史成语故事孔子的历史成语故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历史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的历史成语故事篇1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

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

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

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

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

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孔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的成语故事韦编三绝:孔子年老时,回家乡编书和讲学,工作挺忙的,但仍坚持学习。

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

这是一部最难懂的古书。

孔子决心要读懂弄通。

他把几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一遍不懂,来二遍,三遍,因为读的遍数多了把串联竹木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多次,换了多次新带子。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编为一句成语,叫做“韦编三绝”,以此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孔孟之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1:尽善尽美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1:尽善尽美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2:侃侃而谈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3:以强凌弱盗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
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4:道不拾遗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

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看了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