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NA和GMFM量表

合集下载

gmfm88项量表评定条件和要求

gmfm88项量表评定条件和要求

gmfm88项量表评定条件和要求GMFM88项量表是指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项量表,是一种常用于评估儿童运动功能发展的工具。

该量表由加拿大的儿科理疗师Sandra Saigal和Dianne Russell-Kline于1993年开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得到广泛应用。

GMFM88项量表主要用于评估2至12岁儿童的运动功能,特别是那些患有脑性瘫痪等神经发育障碍的儿童。

该量表包括88个项目,涵盖了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动能力,如坐立、爬行、站立、行走、跑跳等。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儿童的运动功能水平,为制定康复计划和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GMFM88项量表的评定条件和要求如下:1. 年龄范围:适用于2至12岁的儿童。

2. 评估者:评估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或康复人员进行,如儿科理疗师、儿科医生等。

3. 评估环境:评估应在安静、宽敞、没有干扰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儿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

4. 评估时长:评估时间一般为45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儿童的状况和配合程度而定。

5. 评估方法:评估过程中,评估者会观察儿童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并根据GMFM88项量表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根据儿童的运动能力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0级(无能力)、1级(极低能力)、2级(低能力)、3级(中等能力)和4级(高能力)。

6. 评估项目:评估项目包括坐立、爬行、站立、行走、跑跳等各种运动能力。

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评估要点和标准,评估者根据儿童的表现进行评分。

7. 评估记录和报告:评估者应详细记录儿童在每个项目上的表现,并编制评估报告,以供后续的康复计划制定和干预效果评估。

8. 评估周期:根据儿童的情况和需求,评估可以进行多次,并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进行复测,以了解儿童的运动功能发展情况。

GMFM88项量表是一种客观、可靠、有效的评估工具,被广泛用于临床和研究领域。

GMFM康复评定细则

GMFM康复评定细则

GMFM(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量表A.卧位与翻身1. 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0 头不能维持于中线1 头能维持于中线1-3秒2 头能维持在中线,转头时四肢不对称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有可能的话手臂放松且对称放置方法:引导孩子的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或跟随物体从一侧转至另一侧。

孩子能在引导下保持手臂不动,或者可以在较小孩子尽力去得到物体的时候,观察其上肢运动是否对称。

2.仰卧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0 双手没有向中线移动1 双手开始时向中线移动2 手能放在身体前面,但不能手指相对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且手臂放松。

方法:引导孩子将手放在一起或模仿你的示范,较小的孩子常常会将手自发地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关注玩具的时候。

“手指相对”指孩子必须保持两手在一起足够长的时间,从而显示出有一只手或双手指尖的接触(可以是一个手指碰到另一个手指,但不能是两个拳头的短暂接触)。

3.仰卧位:抬头45度0 颈部没有屈曲1 颈部有屈曲,但不抬头,抬不起来2 抬头小于45度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方法:试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他们,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时,渐渐地将玩具朝他们脚的方向移动并离开他们的视线,希望他们为追逐玩具而抬头。

也可以假装抱孩子期望他能抬头。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 右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 右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 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腿舒适地伸展方法:要求大年龄孩子其将膝尽量靠近胸部。

小年龄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完成,指导者拿一只有趣的玩具放在一只或两只脚上从而诱导小年龄孩子屈髋或膝。

全关节范围是指膝触及胸,大腿触及小腿。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 左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 左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 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腿舒适地伸展方法:要求大年龄孩子其将膝尽量靠近胸部。

GMFM粗大功能评定量表

GMFM粗大功能评定量表
合计得分:
原始分:
总百分比:
评估人:
评估时间:
注:GMFM量表使用说明
一、该量表分五个能区,包括88项,分为卧位与翻身(51分)、坐位(60分)、爬与跪(42分)、站立位(39分)、行走与跑跳(72分)5个能区。
二、评分标准:
0分:完全不能完成
1分:完成动作<10%
2分:10%<完成<100%
3分:完成100%
GMFM粗大功能评定量表
项目序号
卧位与翻身(17项)
测试得分
1
2
3
4
1
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
2
仰卧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
3
仰卧位:抬头45度
4
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
5
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
6
仰卧位: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
7
仰卧位:左上肢过中线抓玩具
72
站立:两手提大物向前走10步
73
站立:在20厘米间隔的平行线之间连续向前走10步
74
站立:在2厘米宽的直线上连续向前走10步
75
站立:右脚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
76
站立:左脚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
77
站立:跑4.5米,停止,返回
78
站立:右脚踢球
79
站立:左脚踢球
80
站立:两脚同时跳高30厘米
81
49
用上肢协助从高跪到右膝跪位,双手放开保持10秒
50
用上肢协助从高跪到左膝跪位,双手放开保持10秒
51
双膝行走10步,无手支撑
合计得分:
站立位(13项)

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及评估方法

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及评估方法

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及评估方法粗大运动评估量表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量表:1. GMFM-88:该量表包括88项,分为5个能区,全面评定粗大运动功能状况。

2. GMFM-66:该量表是GMFM-88的修订版,将88项评定指标缩减为66项。

3. 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2(PDMS2):适用于0~72个月儿童,是一种定量和定性功能评定量表,包括2个相对独立的部分,6个分测试,3个给分等级。

4.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以自发运动为依据,侧重于坐(躯干控制)和行走功能,按照不同年龄段粗大运动功能特点,分为I~V级别,级别越高,功能越差。

5. 功能独立性评定(FM):该量表记录功能变化情况,作为评定小儿康复效果的方法之一。

Weefim的内容有3个区,六个板块。

每个板块又分为2~6项,总共18项,将各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数,根据分数标准划分七个级别。

评估方法:在进行粗大运动评估时,通常采用观察法和量表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表现,如行走、跑跳、平衡等,来评估其粗大运动能力。

量表法则使用上述评估量表对儿童进行系统的评估,通过得分来判断其粗大运动能力的水平。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评估环境应安全、舒适,以确保儿童能够自由地进行活动。

2. 评估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解释评估结果。

3. 评估时应选择适当的评估量表,并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发育水平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4. 评估结果应全面、客观地反映儿童的粗大运动能力,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评估方法和结果解读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

gmfm评估量表

gmfm评估量表

gmfm评估量表
GMFM(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运动功能的工具,特别是在患有脑性瘫痪等疾病的儿童中。

GMFM是由加拿大的Wood and Rosenbaum等人于1989年首次提出,随后进行了多次修订。

GMFM评估量表主要侧重评估儿童的整体和大肌肉群的运动功能,而不涉及到特定关节的运动。

该评估包含五个不同的维度,每个维度都涵盖了儿童不同年龄和发育水平的特定运动任务。

以下是GMFM 的五个维度:
1.站立:评估儿童站立的能力,包括静止站立和站立时的动作。

2.行走、跑动和跳跃:评估儿童在地面上行走、奔跑和跳跃的能
力。

3.跑动、跳跃和爬升:评估儿童在不同高度上奔跑、跳跃和爬升
的能力。

4.物体操控:评估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和操纵物体的能力。

5.站立和行走:评估儿童从坐姿到站立再到行走的能力。

GMFM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表现,然后将其分数转换为一个综合的百分比,以表示儿童的总体运动功能水平。

这个评估工具对于监测儿童脑性瘫痪等神经运动障碍的康复进展以及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非常有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GMFM有不同版本,适用于不同年龄和发育水平的儿童。

最新的版本是GMFM-88和GMFM-66。

专业的医疗专业人
员通常会使用GMFM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

可用左足 踢球
序号 80 81 82
项目
立位,两足同时向 上方跳30cm
立位,两足同时向 前方跳30cm
评分标准
0分
1分
2分
3分
两足同时
完全不能 两足同时 向上方跳
两足同时 向上方 跳,但不 足5cm
向上方 跳,高度 为5cm至 小于
两足可同 时向上方 跳30cm
30cm
两足同时
完全不能 两足同时 向前方跳
可手扶栏 杆,同一 只足在前 上2层台 阶
可手扶栏 杆上4层 台阶,一 足在前不 能交替
可手扶栏 杆上4层 台阶,两 足交替
85
扶持一侧栏杆站 立,手扶持栏杆两 足交替地下4层台阶
完全不能 手扶持栏 杆下台阶
可手扶栏 杆,同一 只足在前 下2层台 阶
可下4层 台阶,一 足在前不 能交替
可下4层 台阶,两 足交替
可向前方 走3-9,转180 °,返回原地
可向前方 走10步, 但不跌 倒,不停 止
可向前方 走10步并 停止,但 完全不能 回转
可向前方 走10步, 并可停止 与旋转, 但不能达 到180°
向前方走 10步,停 止,转 180°, 返回原地
71
立位向后方走10步
完全不能 向后方走
可向后方 走,但不 满3步
可向后方 走3-9步
可向后方 走10步
72
立位,两手拿大的 物品向前方走10步
拿大的物 品完全不 能行走
一只手拿 小的物品 可向前方 走10步
两只手拿 小的物品 可向前方 走10步
两只手拿 大的物品 可向前方 走10步
序号 73
项目
评分标准
0分
1分

GMFM项粗大运动评分量表完整

GMFM项粗大运动评分量表完整
(3)完成
54 .站立:单手抓住大凳子,抬起右脚,保持 3秒
(0)右脚没有抬起的迹象
⑴两手支持,抬起右脚小于3秒(开始位置:两 手拉着凳子)
⑵两手支持,抬起右脚达秒(开始位置:两手拉 着凳子)
(3)完成
55 .站立:单手抓住大凳子,抬起左脚,保持3秒
(0)右脚没有抬起的迹象
⑴两手支持,抬起右脚小于3秒(开始位置:两 手拉着凳子)
(3)完成
20.仰卧位:转向左侧翻至坐位
(0)没有向左翻身坐起的迹象(先成俯卧然后坐 起不给分)
(1)向左侧翻,开始有坐起的动作
(2)向左侧翻,部分坐起
(3)完成
21.坐于垫子上:治疗师于胸部支撑:抬头至正中位(维持3秒)
(0)0头部没有抬起的迹象
⑴开始有抬起的迹象
⑵抬头但不能竖直维持3秒
(3)完成(头部到垂直位并维持3秒)
⑵需单手拉着向前跪走10步
(3)完成
C区评估总分值
C区评估百分值
D:
52.地面:抓着大凳子拉自己站起
(0)不能
(1)完成10%
(2)完成 10-90%
(3)完成
53 .站立:独站,手放开(维持3秒)
(0)不能抓着凳子等维持站立
⑴两手抓着,维持站立位3秒(可以前臂靠器械 或部分躯体碰到器械)
⑵一手抓着,维持站立位3秒(除了单手以外躯 体任何部分不能碰到器械)
(3)完成
13、前臂支撑俯卧:用重物固定左臂,右臂充分向前伸
(0)右前臂没有支撑体重的迹象
⑴右前臂承重、左臂不支撑,但没有向前伸展
⑵右前臂承重、左臂部分向前伸展
(3)完成
14、俯卧:从右侧翻身至仰卧位
(0)没有翻身的迹象

上海爱之家儿童康复中心GMFM粗大运动评定量表

上海爱之家儿童康复中心GMFM粗大运动评定量表

GMFM粗大运动评定量表A.卧位与翻身1.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0头不能维持于中线1头能维持于中线1-3秒2头能维持在中线,转头时四肢不对称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有可能的话手臂放松且对称放置方法:引导孩子的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或跟随物体从一侧转至另一侧。

孩子能在引导下保持手臂不动,或者可以在较小孩子尽力去得到物体的时候,观察其上肢运动是否对称。

2.仰卧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0双手没有向中线移动1双手开始时向中线移动2手能放在身体前面,但不能手指相对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且手臂放松。

方法:引导孩子将手放在一起或模仿你的示范,较小的孩子常常会将手自发地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关注玩具的时候。

“手指相对”指孩子必须保持两手在一起足够长的时间,从而显示出有一只手或双手指尖的接触(可以是一个手指碰到另一个手指,但不能是两个拳头的短暂接触)。

3.仰卧位:抬头45度0颈部没有屈曲1颈部有屈曲,但不抬头,抬不起来2抬头小于45度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方法:试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他们,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时,渐渐地将玩具朝他们脚的方向移动并离开他们的视线,希望他们为追逐玩具而抬头。

也可以假装抱孩子期望他能抬头。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右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右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腿舒适地伸展方法:要求大年龄孩子其将膝尽量靠近胸部。

小年龄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完成,指导者拿一只有趣的玩具放在一只或两只脚上从而诱导小年龄孩子屈髋或膝。

全关节范围是指膝触及胸,大腿触及小腿。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左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左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完成位置、方法同46.仰卧位: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0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1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2伸出右臂、但手不能过中线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手臂放松(只要双手不过中线,在中线上或任何位置都可)玩具放置胸部水平使孩子容易得到且又离胸部足够远、引导孩子手伸向空中取物。

GMFM脑瘫疗效评估

GMFM脑瘫疗效评估
GMFM脑瘫疗效评估法
GMFM(Gross MotorFunctionMeasure),是1989年Russell制定的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评估量表,整个量表80项评定指标,分五个功能区,Ⅰ卧位运动及部分原始反射残存,姿势反射的建立。Ⅱ爬与跪位运动。Ⅲ坐位运动结合平衡反射建立。Ⅳ站立运动。Ⅴ走跑跳及攀登运动。该评估量表可较全面的评价脑瘫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状况与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消除的情况。
11伸手(前臂)过中线抓玩具(左)
12翻身由仰到俯(向右翻)
13翻身由仰到俯(向左翻)
俯卧位
0 1 2 3
14头离开床面、抬头45度
15胸离开床面抬头45—90度肘支撑
16腹离开床面抬头面抬头90度、手支撑
17朝前伸右手
18朝前伸左手
19翻身由俯向仰(向右翻)
20翻身由俯向仰(向右翻)
21降落伞反射
脑瘫理疗效果评价方法(量表)
患儿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年月日
年龄(校正)检查者测试时间
0 1 2 3
仰卧位
1对称姿势
2 A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3 STNR(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4 TLR(紧张性迷路反射)
5 MORO(拥抱反射)
6手过中线
7抬头45度
8宽、膝屈曲(踢)右
9宽、膝屈曲(踢)左
10伸手(前臂)过中线抓玩具(右)
41自己坐矮凳
42自己坐高凳
43坐位平稳(前方)
44坐位平稳(侧方)
45坐位平稳(后方)
0 1 2 3跪
46高跪髋部伸展(10秒)
40秒)
49跪走(10步)
0 1 2 3

50抓物站
51独站3秒
52扶物单腿站(右脚)3秒

儿科常用评估量表的介绍

儿科常用评估量表的介绍
儿科常用评估量表的介绍
名 称
适用年龄(岁)
应 用
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7~16
通过评价儿童知识面、抽象能力、数概念、记忆力、言语智力、注意力等能力从而综合评估儿童智力。
中国—韦氏婴幼儿智力量表
4~7
通过评价儿童记忆、语言发展、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注意集中能力、常识等能力从而综合评估儿童智力。
Gesell量表
0-2岁
多用于运动障碍儿童。
Peabody运动发育评估
6-72月
测评儿童的运动发育水平(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运动发育障碍的儿童)。
•1.PDMS-2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小儿相对于同龄儿童的运动能力。
•2.GMQ和FMQ可以进行比较,以确定小儿运动能力是否存在相对地分离。
•3.由于对个人技能的定量和定性两方面都作出评估,因此PDMS-2对教育性和治疗性干预有价值,既能识别既能缺陷,又可转化为个别化训练的目标。
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
7~16
从一般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评估。适用于学龄期儿童,以区别其有无精神病,所出现的问题是情绪问题还是行为问题。
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
6~12
该量表从前庭功能、触觉防御、身体协调性等方面对6~12岁的学龄期儿童的感觉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Yale--Brown强迫量表
小儿神经功能评估法(M法)
0~12
通过爬行、坐位、步行、握持、知觉、言语、社会等7个方面。检查评定7个方面的实际发育年龄,同时画出小儿神经发育曲线,与小儿的实足年龄相比,得出神经发育评价。此方法在康复治疗前后比较,可作治疗疗效评估,并根据评定结果,调整训练计划,以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粗大运动评(GMFM)
1/12~36/12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

可以在控 制下降低 身体至俯 卧位

序号 31 32
项目
在垫子上足伸向前 方的坐位,身体向 右侧回旋成为四点 支撑位
在垫子上足伸向前 方的坐位,身体向 左侧回旋成为四点 支撑位
评分标准
0分
1分
2分
3分
没有身体 向右侧回 旋和不能 成为四点 支撑位的 意图
身体可向 右侧回 旋,但不 能成为四 点支撑位
身体完全 无向前倾 的动作
身体可稍 向前倾 斜,但不 能返回到 原来的坐 位
身体向前 倾斜并触 摸玩具, 但需用上 肢支撑才 能返回到 原来的坐 位
身体向前 倾斜并触 摸玩具, 无需上肢 支撑能返 回到原来 的坐位
垫子上坐位,触摸 在其右后方45°处的 玩具后再回到开始 体位
完全不能 触到玩具
稍有想伸 向玩具的 意识,但 不能伸到 后方
21
垫子上坐位,检查 者支撑其胸部,头 部抬起成直立位, 保持3秒钟
头部完全 不能抬起
头部稍有 抬起的动 作
可抬起头 部,但不 能成为直 立位,可 保持3秒 钟
抬起头部 能成为直 立位,可 保持3秒 钟
22
垫子上坐位,检查 者支撑其胸部,头 部抬起成直立位, 保持10秒钟
头部完全 不能抬起
头部稍有 抬起的动 作
项目
评分标准
0分
1分
2分
3分
垫子上坐位,不用 上肢支撑,保持坐 位3秒钟
没有两上 肢的支撑 不能保持 坐位
用一侧上 肢支撑可 保持坐位
不用上肢 支撑可保 持坐位, 但小于3 秒钟
不用上肢 支撑可保 持坐位, 可达3秒 钟
垫子上坐位,在前 方放一小玩具,小 儿前倾身体触摸玩 具,不用上肢支撑 返回到原来的坐位

粗大运动功能检验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检验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一)量表基本知识GMFM是Russell等人于1989年设计的测量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的测量工具,属于标准对照发展性量表,能有效反映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改变,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工具。

GMFM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虽然是针对脑瘫儿童设计的,但也可使用于Down syndrome儿童,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者用来测定其它类型的运动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GMFM来那个表的不同版本:GMFM最初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医师判断筛选85个项目,在经过信效度研究后,增加了3个项目,形成了GMFM-88项版本,2000年Russell等人使用Rasch分析法对GMFM 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确立了GMFM-66项。

国内任永平等将GMFM修订成80项,增加了原始反射和平衡反应等项目,同时删除了部分评估项目,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检验,反射和反应项目的增加与原版量表以功能测试为主的目的相违,在国内未得到广泛使用。

GMFM-88结构:GMFM-88包括88个项目,分5个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C区(爬行与跪);D区(站立位);E区(行走于跑跳)。

每项均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A区总分为51分(17项);B区为60分(20项);C区总分为42分(14项);D总分为39分(13项);E区总分为72分(24项)。

GMFM-88评分标准与结果:GMFM的每一个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

当无法确定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

GMFM-88提供五种评分结果:原始分:五个能区的原始分各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总百分比:五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选定能区数GMFM-66的特点:GMFM-66的项目由GMFM-88经过Rasch分析后,筛选出具有线性特征(项目特性线)的项目所组成,GMFM-66项目需要使用电脑程序(Gross Motor Ability Estimator,GMFM软件)输入每个项目的得分,并经分析转化后得到GMFM-66分值。

GMFM粗大功能评定量表

GMFM粗大功能评定量表
72
站立:两手提大物向前走10步
73
站立:在20厘米间隔的平行线之间连续向前走10步
74
站立:在2厘米宽的直线上连续向前走10步
75
站立:右脚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
76
站立:左脚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
77
站立:跑4.5米,停止,返回
78
站立:右脚踢球
79
站立:左脚踢球
80
站立:两脚同时跳高30厘米
81
站立:两脚同时跳远30厘米
82
右脚单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右脚跳10次
83
左脚单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左脚跳10次
84
扶一侧栏杆站立:上四级台阶,扶栏杆交替步
85
站立,抓着扶手:下四级台阶,抓一侧扶手,交替出步
86
站立:上四级台阶,交替出步
87
站立:下四级台阶,交替出步
88
站在15厘米高的台阶上:两足同时跳下
8
仰卧位:向右翻身成俯卧位
9
仰卧位:向左翻身成俯卧位
10
仰卧位:竖直抬头
11
肘支撑成俯卧位:头抬高,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
12
肘支撑俯卧位:右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展左臂
13
肘支撑俯卧位:左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展右臂
14
俯卧位:向右翻身成仰卧位
15
俯卧位:向左翻身成仰卧位
16
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90度
49
用上肢协助从高跪到右膝跪位,双手放开保持10秒
50
用上肢协助从高跪到左膝跪位,双手放开保持10秒
51
双膝行走10步,无手支撑
合计得分:
站立位(13项)
52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

序号 项目

3分 评分
18
俯卧位,检查者握 住小儿的手,控制 头部的基础上,用 自己的手牵拉成为 坐位
评分标准 0分 1分 2分 向坐位牵 拉时,小 向坐位牵 向坐位牵 儿可协 拉时,完 拉时,稍 力,在到 全不能控 有头部的 达坐位的 制头部 控制 途中可见 头部的控 制 完全没有 从右侧卧 位转换为 坐位的任 何动作 完全没有 从左侧卧 位转换为 坐位的任 何动作 向右侧翻 身后,稍 有想坐起 的动作
无需上肢 或下肢支 撑,可保 持凳子坐 位10秒钟
35
从立位,坐于小凳 子上
有向小凳 子坐下的 完全不能 稍有坐向 可完成向 动作,能 坐于小凳 小凳子的 小凳子坐 部分达成 子上 动作 下的动作 坐下的动 作 完全没有 只能部分 稍有坐向 坐于小凳 达成坐于 可以坐于 小凳子的 子上的动 小凳子上 小凳子上 动作 作 的动作
25
垫子上坐位,在前 方放一小玩具,小 儿前倾身体触摸玩 具,不用上肢支撑 返回到原来的坐位
26
稍有想伸 垫子上坐位,触摸 向玩具的 在其右后方45° 处的 完全不能 意识,但 玩具后再回到开始 触到玩具 不能伸到 体位 后方 稍有想伸 垫子上坐位,触摸 向玩具的 在其左后方45° 处的 完全不能 意识,但 玩具后再回到开始 触到玩具 不能伸到 体位 后方 在双上肢 不能保持 支撑下, 右侧侧坐位,不用 右侧侧坐 可保持右 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 侧侧坐位 位 5秒钟 在双上肢 不能保持 支撑下, 左侧侧坐位,不用 左侧侧坐 可保持左 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 侧侧坐位 位 5秒钟 完全没有 在控制下 降低身体 至俯卧位 的意识 稍有在控 制下降低 身体至俯 卧位的动 作
评分标准 1分 2分 身体可向 身体可向 右侧回 右侧回 旋,可部 旋,但不 分地成为 能成为四 四点支撑 点支撑位 位 身体可向 身体可向 左侧回 左侧回 旋,可部 旋,但不 分地成为 能成为四 四点支撑 点支撑位 位

上海爱之家儿童康复中心GMFM粗大运动评定量表

上海爱之家儿童康复中心GMFM粗大运动评定量表

GMFM 粗大运动评定量表A .卧位与翻身1.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0 头不能维持于中线1 头能维持于中线1-3 秒2 头能维持在中线,转头时四肢不对称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有可能的话手臂放松且对称放置方法:引导孩子的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或跟随物体从一侧转至另一侧。

孩子能在引导下保持手臂不动,或者可以在较小孩子尽力去得到物体的时候,观察其上肢运动是否对称。

2.仰卧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0 双手没有向中线移动1 双手开始时向中线移动2 手能放在身体前面,但不能手指相对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且手臂放松。

方法:引导孩子将手放在一起或模仿你的示范,较小的孩子常常会将手自发地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关注玩具的时候。

“手指相对”指孩子必须保持两手在一起足够长的时间,从而显示出有一只手或双手指尖的接触(可以是一个手指碰到另一个手指,但不能是两个拳头的短暂接触)。

3.仰卧位:抬头45 度0 颈部没有屈曲1 颈部有屈曲,但不抬头,抬不起来2 抬头小于45 度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方法:试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他们,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时,渐渐地将玩具朝他们脚的方向移动并离开他们的视线,希望他们为追逐玩具而抬头。

也可以假装抱孩子期望他能抬头。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 右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 右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 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腿舒适地伸展方法:要求大年龄孩子其将膝尽量靠近胸部。

小年龄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完成,指导者拿一只有趣的玩具放在一只或两只脚上从而诱导小年龄孩子屈髋或膝。

全关节范围是指膝触及胸,大腿触及小腿。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 左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 左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 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 完成位置、方法同46.仰卧位: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0 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1 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2 伸出右臂、但手不能过中线3 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手臂放松(只要双手不过中线,在中线上或任何位置都可)玩具放置胸部水平使孩子容易得到且又离胸部足够远、引导孩子手伸向空中取物。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报告单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报告单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报告单姓名:性别:年龄:出生体重:KG 孕周:周检查日期:家长姓名:住址:电话:病历号:项目(区) 结果(原始分) 参考值(原始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A 仰卧位和俯卧位B 坐位C 爬与跪D 站与立E 行走与跑跳注:本测试主要测定的是儿童的粗大运动,测试的是完成动作的多少而不是完成动作的质量。

操作者: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是为儿童脑瘫设计的,主要用于测量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状况随时间或由于干预而出现的运动功能改变。

同时可以掌握患儿运动障碍的程度,对患儿的身体功能及能力进行量化,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为判断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的指标。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适用于运动功能相当于正常5岁儿童运动能力以内的儿童。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分为5个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17项)B区坐位(20项)C区爬和跪(14项)D区站立(13项)E区走跑跳(24项)每项评定指标的评分0-3分,评定结果包括各个能区的原始分,百分比及总百分比。

具体标准: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

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

2分:部分动作完成—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

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

当无法完成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

评定结果:原始分:5个能区的原始分。

各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

总百分比:5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除以5。

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选定能区数。

粗大运动功能(GMFM88项)测评量表序号及内容0 1 2 3A 仰卧位1.头正中四肢保持对称2.双手纠正到正中位,手指相接触3.抬头45度4.右髋膝关节正常范围内屈曲5.左髋膝关节正常范围内屈曲6.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7.左上肢过中线抓玩具8.向右翻身成俯卧位9.向左翻身成俯卧位俯卧位10.竖直抬头11.肘支撑头抬高肘伸展胸部离开床面12.右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左手13.左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右手14.向右翻身成仰卧位15.向右翻身成仰卧位16.使用四肢向右旋转90度17.使用四肢向左旋转90度总分序号及内容0 1 2 3B 坐位18.仰卧位,拉患儿呈坐位,头部控制好19.仰卧位向右侧翻身, 坐起20.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坐起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直立3秒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直立10秒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秒钟24.没有上肢支撑保持坐位3秒25.身体前倾触摸玩具,没有上肢支持返回直立坐位26.触摸右后方45度放置的玩具,返回开始姿势27.触摸左后方45度放置的玩具,返回开始姿势28.右侧横坐没有上肢支持保持5秒29.左侧横做没有上肢支持保持5秒30.坐于垫子上有控制的降低身体成俯卧位31.坐位身体向右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32.足向前坐于垫子上,身体向左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33. 坐于垫子上不使用上肢帮助旋转90度34.坐椅凳上上肢及双足不支持保持10秒35.站立位落坐小凳子上36.从地面落坐小凳子上37.从地面落坐大椅子上总分序号及内容0 1 2 3C 爬与跪38.俯卧位向前方腹爬米39.四点支撑位用手与膝支撑身体10秒40.四点位不用上肢支撑成坐位41.俯卧位成四点位手和膝承重42.四点位右上肢向前伸出手的位置高于肩部43.四点位左上肢向前伸出手的位置高于肩部44.四点位向前四点爬或蛙跳米45.四点位向前交替性四点爬米46.四点位用手和膝四点爬上四级台阶47.四点位用手和膝退着爬下四级台阶48.坐垫子上上肢帮助成跪立位后不用上肢保持10秒49.跪立位上肢帮助右跪立位后无上肢支撑保持10秒50.跪立位上肢帮助左膝立位后无上肢支撑保持10秒51.跪立位不用上肢支撑向前跪走10步总分序号及内容0 1 2 3D 站立52.地面抓着大凳子拉自己站起53.站立不用上肢支持保持3秒54.站立单手抓椅子右脚抬起保持3秒55.站立单手抓椅子左脚抬起保持3秒56.站立不用上肢支持保持20秒57.站立左脚抬起不用上肢支持保持10秒58.站立右脚抬起不用上肢支持保持10秒59坐在小凳子上不用上肢帮助站起60.跪立位从右侧半跪位站起不用上肢61.跪立位从左侧半跪位站起不用上肢62.站立位有控制的降低身体坐到地面上无上肢帮助63.站立位成蹲位无上肢帮助64.站立位无上肢帮助从地面取物返回成站立位总分序号及内容0 1 2 365.站立两手扶大长凳向右侧横走5步66.站立两手扶大长凳向左侧横走5步E 走跑跳67.站立牵两手向前走10步68.站立牵单手向前走10步69.站立向前走10步70.站立向前走10步停止转180度返回71.站立后退10步72.站立两手提大物向前走10步73.站立在20厘米间隔的平行线之间向前走10步74.站立在2厘米宽的直线上向前走10步75.站立右足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76.站立左足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77.站立跑米停止返回78.站立右脚踢球79.站立左脚踢球80.站立两脚同时跳高30厘米81.站立两脚同时跳远30厘米82.右足站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右侧单足跳10次83.左足站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左侧单足跳10次84.扶一侧栏杆站立抓扶手上四级台阶交替性出足85.扶一侧栏杆站立抓扶手下四级台阶交替性出足86.站立上四级台阶交替出足87.站立下四级台阶交替出足88.站在15厘米高的台阶两足同时跳下总分。

gmfm量表百分比算法

gmfm量表百分比算法

gmfm量表百分比算法摘要:一、引言二、Gmfm量表介绍1.量表来源2.量表作用3.量表结构三、Gmfm百分比算法1.算法原理2.算法步骤四、Gmfm量表的应用实例1.实例一2.实例二3.实例三五、Gmfm量表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1.政策支持2.实际应用3.成果展示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类评估工具应运而生,旨在帮助各个领域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估相关指标。

本文将介绍一种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评估工具——Gmfm量表,并详细阐述其百分比算法。

二、Gmfm量表介绍1.量表来源Gmfm量表(Gesell幼儿发育量表)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儿科专家Gesell编制。

经过多次修订,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评估幼儿发育水平的标准量表。

2.量表作用Gmfm量表主要用于评估0-7岁幼儿的发育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发育异常,为康复干预提供依据。

此外,量表还可用于评估幼儿的智力、行为、情绪等各方面的发展。

3.量表结构Gmfm量表共分为七个能区,分别为:认知、语言、运动、社交、适应性、行为和情绪。

每个能区包含若干个项目,共计253个项目。

评估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性别,选取相应年龄段的项目进行评估。

三、Gmfm百分比算法1.算法原理Gmfm百分比算法是基于Gmfm量表得出的。

量表将每个能区的得分转化为百分比,以更好地反映幼儿在各方面的发育水平。

百分比计算公式为:百分比= (被评估幼儿得分/ 同龄组最高得分)× 100%2.算法步骤(1)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性别,在Gmfm量表中选取相应年龄段的项目进行评估;(2)将评估所得得分与同龄组最高得分进行比较,计算百分比;(3)分析百分比结果,评估幼儿在各能区的发育水平。

四、Gmfm量表的应用实例1.实例一某3岁幼儿在Gmfm量表评估中,认知能区得分为80分,语言能区得分为75分。

根据百分比算法,计算得出该幼儿在认知能区的百分比为80%,在语言能区的百分比为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醒
无反应
引出困难
好,可重复
16、拥抱反射
觉醒

弱,不完全
好,完全
17、吸吮反射
觉醒


好,与吞咽同步
一般反应
18、觉醒度
觉醒
昏迷
嗜睡
正常
19、哭


微弱,尖
正常
20、活动度
觉醒
缺或过多
减小或增多
正常
表 GMFM
项 目
得 分
0
1
2
3
A 仰 卧 位与俯 卧 位(17项)
1.仰卧位:头正中位,最大限度左右对称转动头部
39.四点支撑位:用手与膝支撑身体,保持10秒钟
40.四点支撑位:从四点位到坐位,不用手支撑
41.俯卧位:转成四点支撑位,用手、膝负重
42.四点支撑位:右上肢前伸,手高于肩
43.四点支撑位:左上肢前伸,手高于肩
44.四点支撑位:向前爬行或拖行1.8米
45.四点支撑位:向前交替性四点爬1.8米
46.四点支撑位:用手和膝/脚四点爬上4级台阶
60.高跪位:通过右膝半跪到站立,不用上肢协助
61.高跪位:通过左膝半跪到站立,不用上肢协助
62.站立位:有控制的下降到地板坐位,不用上肢协助
63.站立位:转成蹲位,不用上肢协助
64.站立位:从地板上拾物后,恢复站立位,不用上肢协助
E 走、跑、跳(24项)
65.站立:双手扶栏杆,向右侧横走5步
66.站立:双手扶栏杆,向左侧横走5步
52.坐在地板上:扶椅子站立
53.站立:不用上肢支撑,保持3秒钟
54.站立:单手抓住椅子,右脚抬起,保持3秒钟
55.站立:单手抓住椅子,左脚抬起,保持3秒钟
56.站立:不用上肢辅助,保持20秒钟
57.站立:不用上肢辅助,左脚抬起10秒钟
58.站立:不用上肢辅助,右脚抬起10秒钟
59.凳子坐位:转成站立位,不用手协助
安静觉醒
头和眼睛不能转动
头或眼转角<60°
头或眼转角≥60°
6、安慰:是指哭闹新生儿对外界安慰的反应。

经任何方式安慰不能停止
哭吵停止非常困难,需要抱起来摇动或吃奶头才能停止
安慰后较容易停止哭闹
被动肌张力
7、围巾征:检查者一手托住新生儿的颈部和头部,使保持正中半卧位姿势,将新生儿手拉向对侧肩部,观察肘关节和中线的关系。
32.足向前坐于垫子上:向左侧转成四点支撑位
33.坐于垫子上:不使用上肢帮助,躯体旋转90度
34.坐于椅凳上:不使用上肢和足支撑,保持10秒钟
35.站立位:从站位坐到凳子上
36.坐在地板上:从地板上坐到凳子上
37.坐在地板上:从地板上坐到椅子上
C 爬 和 跪(14项) 42
38.俯卧位:向前方腹爬1.8米
觉醒
上肢环绕颈部
肘部略过中线
肘部未达或接近中线
8、前臂回缩:只有新生儿上肢呈屈曲姿势时才进行,检查者用手拉直新生儿的双上肢然后松开使其弹回到原来的屈曲位。观察弹回的速度。
觉醒
无弹回
弹回的速度慢,>3s
弹回活跃≤3s,可重复
9、下肢弹回:只有新生儿髋关节呈屈曲位时才能检查,新生儿仰卧,检查者用双手牵拉新生儿双小腿使之尽量伸展,然后松开,观察弹回的速度。
睡眠
≥11次
7-10次
≤6次
3、非生物性听定向反应(对“格格”声反应):用柔和的“格格”声在新生儿视外(约10cm处)连续轻轻地给予刺激,持续摇动不超过15-20s,左右交替刺激共4次,观察其头和眼睛转向声源的能力。
安静觉醒
头和眼睛不能转向“格格”声
转向“格格”声但转角<60°
转向“格格”声≥60°
84.站立:抓一侧栏杆,上4级台阶,交替出足
85.站立Leabharlann 抓一侧栏杆,下4级台阶,交替出足86.站立:不用扶栏杆,上4级台阶,交替出足
87.站立:不用扶栏杆,下4级台阶,交替出足
88.站在15cm高的台阶:两足同时跳下
评分标准
0分:指完全不能完成(做)
1分:指仅能开始会做(即完成动作<10%)
2分:指部分(10%< 完成<100%)
觉醒
无反应
只提起部分身体
提起全部身体
14、支持反应:检查者用手抓握住新生儿的前胸,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别在两腋下,支持新生儿呈直立姿势,观察新生儿颈部、躯干和下肢是否主动收缩以及支持身体的时间。
觉醒
无反应
不完全或短暂直立时头不能竖立
能有力地支撑全部身体,头竖立
原始反射
15、自动踏步:新生儿躯干在直立位置或稍微往前倾,当足接触到硬的平面即可引出自动迈步动作。放置反应:直立位时,使新生的足背碰到桌子边缘,该足有迈上桌子的动作。
11.肘支撑俯卧位:竖直抬头,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
12.肘支撑俯卧位:右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左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13.肘支撑俯卧位:左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右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14.俯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仰卧位
15.俯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仰卧位
16.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90度
17.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90度
4、生物性视听定向反应(对说话人的脸反应):检查者和新生儿面对面,相距20cm,用柔和而高调的声音说话,从新生儿的中线位慢慢移向左右两侧,移动时连续发生,观察新生儿头和眼球追随检查者的脸和声音移动方向的能力。
安静觉醒
头和眼睛不能转向说话声
有转向但转角<60°
有转但转角≥60°
5、非生物视定向能力(对红球的反应):检查者手持红球面对新生儿,相距20cm。
3分:指能顺利圆满完成(即100% 完成)
75.站立:右脚跨过膝盖高度的木棒
76.站立:左脚跨过膝盖高度的木棒
77.站立:向前跑4.6米,停止,返回
78.站立:右脚踢球
79.站立:左脚踢球
80.站立:两脚同时跳高30cm
81.站立:两脚同时跳远30cm
82.右足单立:在直径60cm圆内,右脚单跳10次
83.左足单立:在直径60cm圆圈内,左脚单跳10次
觉醒
无反应或异常
有头竖立动作
头竖立1-2s及以上
12、手握持:仰卧位,检查者的食指从尺侧插入新生儿手掌,观察起抓握的情况。
觉醒
无抓握
抓握力弱
非常容易抓握并能重复
13、牵拉反应:在测试手握持得到有力的抓握后,检查者抬自己的双食指约40cm观察新生儿可否屈曲自己的双上肢使其身体完全离开桌面。评分:0分为;1分为;2分为。
47.四点支撑位:用手和膝/脚后退爬下4级台阶
48.坐垫子上:使用上肢支撑转成高跪位,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秒钟
49.高跪位:使用上肢支撑转成右膝半跪,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秒钟
50.高跪位:使用上肢支撑转成左膝半跪,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秒钟
51.高跪位:双膝行走10步,不用上肢支撑
D 站 立(13项)
25.坐于垫子上:身体前倾触摸玩具后,不用上肢支撑恢复坐位
26.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7.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8.右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
29.左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
30.坐于垫子上:有控制的从坐位趴成俯卧位
31.足向前坐于垫子上:向右侧转成四点支撑位
67.站立:牵双手向前走10步
68.站立:牵单手向前走10步
69.站立:不用扶持,向前走10步
70.站立:向前走10步,停止,转身180度,返回
71.站立:后退10步
72.站立:双手提大物品,向前走10步
73.站立:在20cm宽的平行线之间,连续向前走10步
74.站立:在2cm宽的直线上,连续向前走10步
觉醒
无弹回
弹回的速度慢,>3s
弹回活跃≤3s,可重复
10、腘窝角:新生儿平卧,骨盆不能抬起,屈曲呈胸膝位,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测量腘窝的角度。
觉醒
>110°
110°-90°
≤90°
主动肌张力
11、头竖立反应(颈屈、伸肌的主动收缩):检查者双手抓握新生儿上臂和胸部,以适当的速度拉其至坐位姿势,观察颈部屈伸肌收缩及试图竖头动作,记录竖头时的秒数,可以重复测两次。
表NBNA
项目
检查时状态
评分
0
1
2
行为能力
1、对光的习惯形成:重复用手电筒照射新生儿的眼睛,连续2次反应减弱后停止测试,如不减弱,最多刺激12次,观察和记录反应减弱甚至消失的连续2次前的照射次数。
睡眠
≥11次
7-10次
≤6次
2、对声音习惯形成:距其15-20cm处。短暂而响亮地摇“格格”声红塑料盒。连续2次反应减弱后停止测试,如不减弱,最多刺激12次。
B 坐 位(20项)
18.仰卧位:检查者握婴儿双手,自行牵拉成坐位,头部能控制
19.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坐位
20.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坐位
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3秒钟
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10秒钟
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秒钟
24.坐于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3秒钟
2.仰卧位:双手于正中位,双手合拢
3.仰卧位:抬头45度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6.仰卧位:伸出右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7.仰卧位:伸出左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8.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俯卧位
9.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俯卧位
10.俯卧位:竖直抬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