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的概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质的概念广义地说,就真核生物而言,在细胞膜以内,除了细胞核以外的其他部分,都属于细胞质。但是狭义地说,细胞质是指细胞质的可溶相,即指除了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基质部分。这部分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出有任何定形的结构,是均匀透明的,所以称为透明质,也称为细胞液、细胞基质或细胞质基质。可是,细胞有许多复杂的运动现象,又启发细胞学研究者考虑到细胞质的结构可能不会这样简单。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我们对于细胞的超微结构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

质基质是一种呈连续相的物质。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包含着相同的组成成分:核糖体、RNA分子、球蛋白、酶等。细胞质内蛋白质和酶的含量占细胞的蛋白质总量的20%~25%。在细胞质中最重要的可溶性酶,是与糖酵解及与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有关的一些酶。此外,许多需要ATP参与反

应的酶及可溶性转移酶,也存在于细胞质中。

紧贴在细胞膜下面的细胞质,被认为是一种高度异质的胶体系统。细胞学家早就发现细胞质有弹性和黏滞性,也看到布朗运动和细胞质川流运动。这就证明细胞质的结构不是始终如一,而是随着温度、日光、压力等环境条件而改变的。近些年来,利用电镜技术,尤其是高压电镜技术和生化、免疫技术,发现细胞质的确不是均一的,其中含有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的超微结构。目前,细胞生物学家已经阐明:细胞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的、高度有序的网络结构。这些细胞质网络结构,可用“细胞质基质”这个专有名词表达。也就是说,细胞质基质这个名词,除包括组成细胞骨架的三种主要纤丝──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以及一个由纤丝桥所组成的相互交联的丝状结构──微梁系统(或微梁网格)外,还包括

和它们有联系的蛋白质和水分。

细胞质的功能细胞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由于它本身太脆弱,以致生理学家至今不能用很好的方法来验证它的真正的生理功能。不过,毫无疑问,细胞质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生物学的角度和细胞质中的各种物质来看,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

功能。

1.管制外来物质进入细胞内或排出细胞外的作用,以及调节细胞质的“水化”作用。

2.对于如鞭毛和纤毛等后成质的形成,以及对于细胞内含物的储藏具有重大作用。例

如,蛋白质、脂肪粒、肝糖元、植物碱等多数集存在细胞质内。

3.为维持细胞器实体的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离子环境。

4.供给细胞器行使功能所必须的一切底物。

5.影响细胞的分化。例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质对于分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

已经为实验胚胎学的大量事实所证实。

6.进行某些生化活动,如上面提到的糖酵解、核酸、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的某个阶段,

需要依靠细胞质中处于相对游离状态的酶来完成。

细胞质流动在活细胞中,细胞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流动着,包括细胞质环流、穿梭流动和布朗运动等,这些也同微丝和微梁系统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

1.细胞质环流。是细胞质流动的一种形式。在液泡发达的植物(如黑藻、轮藻、伊乐藻)细胞中,细胞质成薄层沿着细胞膜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循环流动。这种不断地循环流动称为细胞质环流。环流的速度,伊乐藻是10 μm/s,轮藻是50 μm/s。普通植物细胞则

是每秒几微米至几十微米。

2 穿梭流动。穿梭流动是细胞质流动的另一种形式,它与环流不同,是向相反方向来回穿梭。由于流动方向在一定时间内来回交换,因此叫穿梭流动。绒泡菌是研究这种流动的最好材料。它是一种黏菌,是多核的细胞质团,没有细胞的分隔。黏菌的外缘是凝胶样的外质,核心是溶胶样的内质。在内外质中含有许多叶脉状的微细分支,在中央集拢在一起成为主脉,细胞质就从支脉向主脉流动(图2-5,1、2)。内质的流动速度很快,为1.

3 mm/s,比细胞质环流快得多。这样,绒泡菌一头的体积缩小,另一头的体积增大,长出伪足状的突起,就暂时停止流动(图2-5,3),随后就又开始逆向流动(图2-5,4、5),来回穿梭进行。

3.布朗运动。在活细胞中可以看到细胞质内的许多小颗粒在无规则地跳动着,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更为明显,叫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的产生除了与微丝的存在有关外,还

与微梁网格的收缩有关。

图 2-5 绒泡菌中细胞质的穿梭流动

1.2.细胞质从左向右流动 3.右侧形成伪足突起,流动暂停

4.5.细胞质又向相反方向从右向左流动。箭头长度表示流动速度。

线粒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外膜即界限膜,使线粒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分开,是各种分子和离子进入线粒体内部的障壁。内膜的不同部位向线粒体的中心腔折叠,形成嵴。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酶分子附着的表面,并且把酶分子密集

地包在线粒体里。内膜和外膜在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上都有显著的差异。例如,它们在蛋白质的含量,特别是在类脂的分布上是很不相同的。外膜比内膜的磷脂含量要高2~3倍;外膜的通透性也比内膜高得多。外膜的通透性高,为线粒体与周围细胞质之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提供了条件。内膜的通透性差,可以使催化三羧酸循环的复杂酶系统保留在内膜的间隔中,从而保证细胞有氧呼吸的进行。线粒体膜上还具有小孔,这样,有氧呼吸所产生的ATP

可以更容易地向线粒体外面扩散。

线粒体既然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那么,有关催化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脂肪酸分解、电子传递、能量转换、DNA复制和RNA合成等过程所需要的100多种酶和辅酶,都分布在线粒体的外膜上、膜内空间及内膜和基质中。这些酶和辅酶的主要功能是参加三羧酸循环中的氧化反应、电子传递和能量转换。

内质网粗面型内质网又叫做颗粒型内质网,常见于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大多为扁平的囊,少数为球形或管泡状的囊。在靠近核的部分,囊泡可以与核的外膜连接。粗面型内质网的表面所附着的核糖体(也叫核糖核蛋白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新合成的蛋白质就进入内质网的囊腔内。粗面型内质网既是新合成的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又是

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滑面型内质网又称为非颗粒型内质网。滑面型内质网的囊壁表面光滑,没有核糖体附着。滑面型内质网的形状基本上都是分支小管及小囊,有时小管排列得非常紧密,以同心圆形式围绕在分泌颗粒和线粒体的周围。因此,滑面型内质网在切面中所看到的形态,与粗面

型内质网有明显的不同。

滑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可是它的功能却更为复杂,它可能参与糖元和脂质的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合成以及具有分泌等功能。在胃组织的某些细胞的滑面型内质网上曾发现有Cl-的积累,这说明它与HCl的分泌有关。在小肠上皮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它与运输脂肪有关。在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内的滑面型内质网,可能与传导兴奋的作用有关;在平滑肌细胞内,却发现它与Ca2+的摄取和释放有关。

核糖体核糖体是由核糖体的核糖核酸(符号为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椭圆形的粒状小体,其中rRNA和蛋白质的比例为1∶1。蛋白质分子基本上排列于核糖体的表面上,rRNA 分子被包围于中央。细胞内有的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的外面,称为固着核糖体,与内质网形成上面所谈到的粗面型内质网;有的不附着于内质网上,称为游离核糖体,常见于未分化的细胞中。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附着的情况也不相同。在某些细胞中,核糖体均匀地附着于细胞质中某一部分的内质网上;有的却集中地附着于细胞质中某一部分的内质网上。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现在已知,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与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有所不同。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是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如抗体、酶原或蛋白质类的激素等;游离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多半是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或供细胞本身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分子(包括酶分子),此外还合成某些特殊蛋白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因此,在分裂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游离核糖体的数目就比较多,而且分布比较均匀。这一点已被用来作为辨认

肿瘤细胞的标志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