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微粉分散剂,碳化硅分散剂使用说明
分散剂种类和使用方法
分散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分散剂是一种将颗粒状物质分散到液体中的化学物质。
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医药、农业、化妆品、涂料、电子和纺织等。
不同的分散剂有不同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分散剂种类和使用方法。
1.非离子型分散剂:非离子型分散剂通常是由长链脂肪族、芳香族或环氧化合物组成。
这些分散剂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能够有效地将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中。
使用非离子型分散剂时,可以将其直接投入到溶剂中,然后通过搅拌或超声波处理等方法来实现颗粒的分散。
2.阴离子型分散剂:阴离子型分散剂是一类具有负电荷的化学物质,可以与带有正电荷的颗粒表面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颗粒的分散。
使用阴离子型分散剂时,通常需要在分散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剪切力,以加速颗粒与分散剂之间的交互作用。
3.阳离子型分散剂:阳离子型分散剂是一类具有正电荷的化学物质,可以与带有负电荷的颗粒表面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颗粒的分散。
使用阳离子型分散剂时,通常需要在分散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剪切力,以加速颗粒与分散剂之间的交互作用。
4.微乳化剂:微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将油滴分散到水相中的分散剂。
微乳化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亲水基团与水相发生相互作用,疏水基团则与油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微乳液。
使用微乳化剂时,通常需要在溶液中加入一定的嵌段共聚物或表面活性剂,并通过搅拌或超声波处理等方法来实现微乳液的形成。
5.聚合物分散剂:聚合物分散剂是一种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分散剂。
聚合物分散剂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可以将颗粒有效地分散到液体中,并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使用聚合物分散剂时,通常需要将其溶解在溶剂中,并通过搅拌或超声波处理等方法来实现颗粒的分散。
总之,分散剂是一种能够将颗粒状物质分散到液体中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分散剂种类包括非离子型分散剂、阴离子型分散剂、阳离子型分散剂、微乳化剂和聚合物分散剂等。
使用分散剂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分散剂,并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颗粒的分散。
纳米金刚石应用及分散方法简介
纳米金刚石应用及分散方法简介金刚石粉体在工业上作为一种超硬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切削、磨削、耐磨涂层、抛光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纳米金刚石微粉在抛光领域的应用及其分散方法。
欧美俄等国开展纳米金刚石讨论较早,具备了纳米金刚石抛光液、抛光膏的生产本领,国内在纳米金刚石抛光液制备领域的讨论刚起步。
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肯定的差距。
一、纳米金刚石在抛光领域应用简介纳米金刚石抛光液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硅片抛光、计算机硬盘基片、计算机顶头抛光、精密陶瓷、人造晶体、硬质合金、宝石抛光等领域。
俄罗斯用纳米金刚石抛光石英、光学玻璃等,其抛光表面粗糙度达到1nm.纳米金刚石的应用显示出很多优点。
由于超细、超硬,使得光学抛光中的难题迎刃而解。
精细抛光是光学抛光中的难题,原工艺方法是把磨料反复使用,需要几十小时,效率很低。
现在使用了纳米金刚石,使抛光速度大大提高。
抛光相同的工件所需的时间仅需十几小时至几非常钟,效率提高数十倍至数百倍。
二、纳米金刚石分散问题探讨纳米金刚石颗粒表面的大量原子悬空键使其化学活性大大提高,特别大的表面积,使其有巨大的表面能,简单形成硬的难以解聚的团聚体是不可避开的。
所以纳米金刚石在介质中散稳定性差,简单发生团聚,使其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严重制约。
也就是说,纳米金刚石抛光液制备的关键技术是纳米金刚石在介质中的长期稳定分散及粒度的均一性、这是一道世界性技术难题。
纳米金刚石干粉团粒度平均达2m.纳米金刚石表而含有大量有机官能团,重要为一OH(羟基)、一C=O(羰基)、一COOH(羧基)以及一些含氮的基团,所占面积可达颗粒表面的10%~25%.这些含氧活性基团和含氮活性物质可与很多有机化合物反应或吸附。
为纳米金刚石在油或水介质中的分散供给了基础。
纳米金刚石的分散技术一般分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
物理分散又可分为超声分散、机械搅拌分散和机械研磨分散。
化学分散又可分为化学改性分散、分散剂分散。
纳米金刚石抛光液的分散过程就是使纳米金刚石聚集体在抛光液中呈原始单体状态弥散分布于液相的过程。
2-2微粉金刚石1详解
2-2微粉金刚石1详解第二篇金刚石工具用金刚石第二章金刚石微粉(作者汪静)2.1 概述金刚石微粉的种类很多,用低强度的人造金刚石为原材料,经过破碎、提纯、分级等工艺生产的金刚石微粉是最常见的品种。
这类产品涵盖了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的粒度范围,产品性价比高,目前占据金刚石微粉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根据用途不同,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别的金刚石微粉。
按照原材料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金刚石微粉和人造金刚石微粉。
不能用于珠宝首饰加工的低品级天然金刚石,可以经过球磨破碎生产出金刚石微粉,用于工业研磨抛光,如宝石、精密零件等的后期加工。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研磨抛光领域对金刚石微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天然金刚石微粉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人造金刚石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金刚石微粉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据统计2008年国内金刚石产量为50多亿克拉,金刚石微粉的产量约为3亿克拉。
人造金刚石微粉在硬、脆材料的磨削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粉体材料可用于多种天然宝石、人造宝石、玻璃、陶瓷等材料的磨削抛光。
制成研磨液、研磨膏可用于半导体材料如硅片、蓝宝石晶片等元件的切削和研磨抛光。
还可以做成多种制品,如精密砂轮、金刚石复合片、精磨片、拉丝模等。
可用于金加工、地质钻探、光学玻璃加工、金属丝线生产等众多领域。
根据原材料金刚石强度高低,可分为高强度金刚石微粉和低强度金刚石微粉。
前者是采用高强度金刚石为原材料生产的微粉,微粉单颗粒强度高、内部杂质含量低、磁性低。
后者以低强度金刚石为原材料,产品自锐性好。
依据金刚石晶体结构不同可分为单晶金刚石微粉(如图2-1)和多晶金刚石微粉(如图2-2)。
单晶金刚石微粉是用单晶金刚石为原材料生产的金刚石微粉,其颗粒保留了单晶金刚石的单晶体特性,具有解理面,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优先沿解理面碎裂,露出新的“刃口”。
多晶金刚石微粉是由直径5-10nm的金刚石晶粒通过不饱和键结合而成的微米和亚微米多晶颗粒,内部各向同性无解理面,具有很高的韧性。
案例分享:解决金刚砂、碳化硅抛光液悬浮稳定性与水性分散剂的选择
解决金刚砂/碳化硅抛光液悬浮稳定性与水性分散剂的选择【案例】
一、案例信息:
金刚砂微粉/碳化硅作为陶瓷因为其硬度非常高,作为特种玻璃、陶瓷背板的抛光材料,根据金刚砂微粉/碳化硅粉体的粒径的大小,可用作粗抛与精抛之中,但是由于金刚砂微粉/碳化硅比重非常大,比表面积也很大,加入抛光液中很容易沉底,同时出现板结现象,这在使用的时候产生诸多不变,同时团聚会产品更大的颗粒,会极大影响抛光效果,严重甚至会损坏抛光设备。
二、客户需求:
需要找一款金刚砂/碳化硅分散剂来解决抛光液的沉降板结现象,悬浮稳定性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
金刚砂/碳化硅抛光液,通过加入澳达金刚砂分散剂/碳化硅分散剂AD8085到抛光液体系里面,产生如下现象:
1.粒径《1微米的抛光液,静置24小时,但是仍有很好的悬浮效果,同时倾斜瓶子,金刚砂/碳化硅具有很好流动性,解决板结和悬浮的难题;
2.底部的粒径》5微米的,抛光液会有沉降现象,但是同时倾斜瓶子,金刚砂/碳化硅具有很好流动性,解决板结的难题;
以上两款不同的金刚砂/碳化硅抛光液,加入澳达金刚砂分散剂/碳化硅分散剂AD8085,都不会出现板结现象,同时静置了几个月时间,倾斜瓶子仍然是软沉淀,不会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板结现象。
分散剂技术说明书
分散剂技术说明书
分散剂技术说明书
一、产品概述
本产品是一种用于稳定分散体系的辅助剂,常用于医药、化工、印染、食品等行业中。
二、主要特点
1. 可以有效降低分散体系对温度的敏感性,提高稳定性。
2. 具有良好的离子亲和性,加入后能够迅速被分散体系吸附。
3. 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使其可以有效地改善分散体系中颗粒的分散
度和均匀度。
4. 具有较好的可溶性,可以快速溶解在溶液中,便于加工生产。
三、使用方法
1. 将适量分散剂加入分散体系中,充分搅拌。
2. 可根据分散体系的属性及使用要求进行配比调整。
四、注意事项
1. 本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2. 使用时应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接触皮肤和
眼睛。
3. 如意外接触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4. 如意外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5. 请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注意防火、防爆等安全事项。
以上为本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生产厂家。
碳化硅用分散剂
碳化硅用分散剂碳化硅(SiC)用分散剂在制备碳化硅浆料和其他相关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分散剂的主要功能是增加碳化硅颗粒在介质中的分散性,防止颗粒的团聚,从而改善浆料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目前,改性SiC粉体选用最多的分散剂主要有聚乙醇、聚乙烯亚胺、四甲基氢氧化铵、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等。
其中,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散剂,在碳化硅的浆料制备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研究发现,当将浆料的pH调至12时,四甲基氢氧化铵可以使碳化硅粗粉和重结晶粉达到稳定,固相含量高达70%。
同时,Zeta电位的绝对值也提高了20mV,浆料分散性能高,从而制备的素坯密度也较高。
此外,分散剂的加入量对浆料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例如,当分散剂加入量为碳化硅颗粒重量的0.6wt%时,浆料可以获得最低粘度值且不受浆料体积分数的影响,此时所得素坯的密度也达到最高。
继续增加分散剂的量可能会恶化浆料的流变性。
除了分散剂的选择和加入量,其他因素如球磨和表面处理工艺也可以影响碳化硅浆料的稳定性。
球磨有助于增加浆料的稳定性,而表面处理工艺可以清除粉体表面的杂质离子,改变颗粒的物理特性,从而有效地改善碳化硅浆料的流动性。
此外,超声波处理也被用于提高碳化硅颗粒的分散性。
超声波通过在料液中的能量波震荡将微细颗粒聚团打散,随着超声波分散时间的增长,颗粒分散效果变好。
然而,当颗粒达到充分分散后,继续延长超声波时间对分散效果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碳化硅用分散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提高碳化硅浆料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并优化其加入量和其他相关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浆料性能和制品质量。
金刚石微粉用途
金刚石微粉用途
金刚石微粉是一种用于各种工业领域的高端材料。
它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保持稳定性,并且有着优良的导电性能和热传导性能。
以下是金刚石微粉的常见用途:
1. 制造硬质合金:金刚石微粉可以与其他金属材料混合,制成硬质合金,可用于制造高耐磨、高强度的工具,如高速钢、切削刀片及齿轮等。
2. 磨料:金刚石微粉可以用作磨料,可以加工各种超硬材料,比如玻璃、陶瓷、石英等,同时也可以用于金属加工领域,如磨削和抛光高精度电子元件、光学仪器和精密机械零件等。
3. 电子领域:金刚石微粉可以用于电子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制造,如高速电子电路,高压放电管、半导体材料,以及在太阳能板加工、半导体晶圆制造等领域也有应用。
4. 医疗器械:金刚石微粉也可以用于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如人工骨骼、假牙等。
5. 石油钻探: 金刚石微粉可用于油井钻头切割油层。
总之,金刚石微粉是一种性能卓越的高端材料,其应用范围广泛,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碳化硅陶瓷浆料分散剂的用途
碳化硅陶瓷浆料分散剂的用途
碳化硅陶瓷浆料分散剂主要用于碳化硅陶瓷的制备过程中,以帮助分散和稳定陶瓷颗粒。
具体而言,碳化硅陶瓷浆料分散剂可以发挥以下几个作用:
1. 分散:由于碳化硅陶瓷颗粒通常具有较高的团聚倾向,使用分散剂可以将颗粒分散在溶液或浆料中,防止其聚集,从而实现均匀的颗粒分布。
2. 稳定:分散剂能够在溶液中形成吸附层,覆盖在碳化硅颗粒表面,阻止颗粒之间的相互吸附和沉积,从而提高浆料的稳定性,防止颗粒沉淀。
3. 降低粘度:碳化硅浆料通常具有较高的黏度,难以加工和处理。
分散剂能够降低浆料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便于后续的成型、注模等加工工艺。
总体而言,碳化硅陶瓷浆料分散剂的使用可以提高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效率和质量,促进工艺的顺利进行。
金刚石分散剂化学分散法
金刚石分散剂化学分散法
超细粉体颗粒尺寸较小、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能、表面缺少临近的配位原子,导致颗粒表面存在大量的不饱和键,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处于热力学极不稳定状态,彼此之间极易产生自发团聚现象。
再加上颗粒间的范德华力、静电力以及悬浮液中溶剂的表面张力等因素,使其在制备和后处理过程中极易发生粒子间的团聚,使粒径变大,形成二次颗粒,最终在使用从而产生空间效应来增强排斥,即提高颗粒表面电位的办法来提高金刚石微粉的分散性,时失去超细颗粒所具备的特有功能,从而大大阻碍超细粉体优势的充分发挥。
一、物理分散法:
物理方法分散主要可以分为机械分散和超声分散,主要利用强烈搅拌、挤压和撞击产生的冲击、剪切以及拉伸等机械力来破坏团聚从而达到分散的目的。
二、化学分散法:
化学分散法,即通过调节悬浮液的PH值或加入电解质,使颗粒表面产生一定量的表面电荷,颗粒间因静电排斥力作用而分散;或者通过加入金刚石微粉分散剂,使其吸附在颗粒表面,从而改变颗粒间表面的性质,使颗粒间产生较大的排斥力而使悬浮液能稳定分散,能很好的抑制悬浮液絮凝的作用更加持久。
金刚石微粉和抛光液的制造工艺检测技术及应用(下)
金刚石微粉和抛光液的制造工艺检测技术及应用(下)张书达;张文刚;王松【摘要】金刚石微粉、金刚石抛光液的制造工艺、检测方法对它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重点介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气流磨加工技术、抛光液制造技术和激光粒度检测技术.全面总结了颗粒粒度的各种定义及多种检测方法、常用化学反应,并对它们进行比较.指出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期刊名称】《超硬材料工程》【年(卷),期】2012(024)002【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金刚石;微粉;抛光液;粒度;激光;检测【作者】张书达;张文刚;王松【作者单位】天津市乾宇超硬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384;天津市乾宇超硬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384;天津市乾宇超硬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643.1.3 粒度测量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这一方法已使用了几百年,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测量成本低。
不仅能测颗粒尺寸,而且还能观测颗粒的投影形状。
由于衍射的影响,其测量下线较大,约为零点几微米(与可见光波长相当)。
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一测量范围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级磨料的要求。
此外,测量速度慢,人为误差大也是此法的缺点之一。
(2)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保持了光学显微镜直观的优点,但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要提高2个数量级以上。
其缺点是操作手续较繁琐,成本较高,且一般的生产单位没有这种设备。
(3)沉降分析法沉降分析是利用了Stokes定律的原理,具体应用又有移液管法、光沉降法、比重计法及沉降天平法等。
由于微粉生产中基本上都用沉降分级,即与此测定方法的原理是一致的。
这样,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易用此法检测出来。
因此,它不太适宜于金刚石微粉的检测。
其检测范围为0.4~400μm。
(4)图像分析法图像分析是利用显微镜加上现代电子技术综合而成,由生物显微镜、摄像头、电脑及打印机等组成。
它不仅直观,而且可以进行数据自动处理。
碳化硅微球用分散剂
碳化硅微球用分散剂
碳化硅微球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它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和导热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碳化硅微球时,为了保证其在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通常需要添加分散剂来提高其分散性。
分散剂的选择对于碳化硅微球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分散剂的选择要考虑到碳化硅微球的表面特性。
由于碳化硅微球的表面通常具有一定的亲油性和亲水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散剂来改善其分散性。
对于亲油性的碳化硅微球,可以选择疏水性分散剂,而对于亲水性的碳化硅微球,则需要选择亲水性分散剂。
其次,分散剂的选择还要考虑到体系的成分和性质。
比如,如果碳化硅微球被用于水性体系中,那么就需要选择水性分散剂;如果碳化硅微球被用于油性体系中,就需要选择油性分散剂。
此外,还需要考虑体系的pH值、温度等因素,选择对应的稳定剂来提高碳化硅微球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另外,分散剂的使用量也是需要仔细控制的。
适量的分散剂可
以提高碳化硅微球的分散性,但过量使用则可能会影响体系的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一定的试验和优化,确定最佳的分散
剂种类和使用量。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对于碳化硅微球的分散性和稳定
性至关重要。
需要综合考虑碳化硅微球的表面特性、体系成分和性质,以及分散剂的稳定性和使用量等因素,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控制。
这样才能确保碳化硅微球在各种应用中发挥出最佳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适用范围: 本品适用于石墨烯、纳米碳管、PVDF、疏水材料、金刚砂微粉、氧化铈等粉体专用分散剂。
二、性能特点: 本品是水性环保材料,适用于水性体系中(即溶剂为水),油性体系需匹配测试。 本品集亲水、解聚、分散、流动、提高固含、润湿为一体,能够吸附在各种微小颗粒表面并产生静电斥力使之分散, 避免沉降、返粗。 在调浆时加入,可以使疏水材料均匀分散在水中,提升研磨的质量。 在浆料的研磨加工过程中加入,能迅速降低浆料的粘度、增加分散性、流动性、迅速提高固含量,分散后浆料粘度 稳定,不返增稠,不影响后段工艺的压滤烘干,且烘干后的粉体不团聚。
健康与安全 本产品无毒,使用时除遵守一般工业保护规程外,无需特殊保护。澳达化工提供产品安全性方面的评估资料,详情 请参考有关的产品安全说明书。
产品储存 原液密封储存:在 10-25℃的条件下,避光、密闭贮存可达 6 个月以上。 产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欲了解有关产品制备和添加方面的详情,请与澳达化工营销代表联系。
三、用法及用量: 1、湿法研磨时,在浆料内混合均匀。疏水粉体增强亲水性能,请先在调浆前加入少许,使粉体均匀分散在水中。 加入量根%左右。 2、大货生产:在反应釜或浆池中添加(具体添加方法,请提前咨询我们技术人员)
运输和使用 常规包装为 1 吨/桶、200 公斤/桶、50 公斤/桶,塑胶桶供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使用时应遵守常规工业规程,避免污染环境,对于洒出的溶液应利用适当容器收集,然后以适当的方式丢弃。本产 品仅用于工业用途。
注意事项: 1、如与其他助剂一起使用,应先加入本品,再加其他组分。 2、本品所述技术性能及应用方法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而并非对使用效果之承诺,凡新使用产品及改变工艺,须先做 严格的可行性测试,以求最佳使用效果。
重要说明
以下声明取代买方文件。卖方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包括产品用于某一特定目的的商销性或适用性。 本资料中任何表述均不应被理解为诱导任何专利侵权行为。卖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对与产品有关的声称过失,违反 保证、严格责任、侵权或合同所引起的偶然的、继发性的或间接的损失负责。对于任何索赔请求,买方的唯一补偿 和卖方的唯一责任为买方的购买价款。数据和结果均基于受控制的或实验室的工作,必须由买方根据其所预计的使 用条件通过试验加以确认。本产品未就长时间接触粘膜、破损皮肤或血液或置入人体的情形进行过专门试验,因此 建议不应将这些产品用于上述情况。本公司如实提供上述资料,但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