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

网技术投资兴建 的现代化养殖场对生猪饲养全过程有效
监控 的又 一例证 。
3 . 2 在 畜产品 质量安 全监 管 中的应 用 近 年来 , 由于 禽流 感 、 布鲁 氏菌 病等 人 畜共 患 病 以及
测报警与追溯系统》 , 对全区所有疫苗冷链设备 ( 包括冷 库、 冰箱 、 冷藏车) 实施 “ 1 个云平台+ N 个监测端” 的信息化 监测模式 , 替代既往“ 单机版冷库监测 系统 、 冰箱人工监 测、 疫苗运输温度事后验证” 的落后监测模式, 真正实现了 以超温预警和及时处置为首要 目标的疫苗冷链监测理念 , 保证所有冷链设备均在 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 进一步保障疫 苗储存和运输过程温度的可靠性。同样 , 物联 网技术也能 够在动物疫苗冷链管理系统上得到融合应用 , 可以使动物 疫苗冷链监测更加可靠和高效 , 对确保预防接种效果和安
把 猪 的管 理转 变 为 对 I D号 的管 理 。系 统 能 自动 、 准 确 地
识别 出每一头猪 , 并从数据库中读取猪 的资料提供给工 作人员 , 保证 了每一次数据 的获取都是合理正确的, 减少
了人 为 误 操 作 。荷 兰 的 V E L O S 智 能 化 母 猪 管 理 系 统 成
功实 现了猪场Βιβλιοθήκη 自动管理 、 自动供料和 自动数据传输及报
警 。江 苏 省某 生 态农 业 园 引进 安装 了全 自动喂 料 喂水 系 统设 备 、 猪舍空气净化 、 自动 防 疫 系统 设 备 、 猪 舍 通 风 温
控系统设备 、 猪舍视频监控系统等 , 基本实现了养猪场在
温度 、 湿度 、 饲喂 、 防疫 、 管 理 等 自动 化 控 制 , 是 基 于物 联
了牛 肉品种 、 养殖 、 产品加工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 建立 了 生产 可 记 录 、 数 据 可查 询 、 流 向可 追 踪 和责 任可 追 究 的牛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农业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本文将就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智慧温室大棚智慧温室大棚是农业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典型案例之一。

通过在温室大棚内安装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收集实时环境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云平台。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远程监测和控制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实现温室的自动化管理。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农民可以实时了解温室内的环境情况,比如温度是否适宜作物的生长,湿度是否符合需求等。

同时,通过云平台分析历史数据,农民还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精确的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开启遮阳棚、启动温度调节设备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人力成本。

案例2: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是另一个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案例。

传统的农业灌溉通常是根据经验和固定的时间表进行,存在着过量用水或者不足的问题。

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多重因素来判断灌溉的时间和水量。

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在田间设置湿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收集土壤湿度和气象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到农场的云平台。

农民可以通过云平台监测到每个农田的实时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灌溉方案。

相比传统的灌溉方式,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提高灌溉的效率。

案例3:智能养殖系统智能养殖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案例之一。

通过在畜牧场内设置传感器,收集动物的体温、体重、活动情况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到云平台,实现对动物的远程监测和管理。

通过智能养殖系统,养殖户可以实时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

如果有动物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养殖户进行及时处理。

此外,智能养殖系统还可以分析历史数据,预测动物的生长情况和疾病发生风险,提供科学的养殖管理建议。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与农业效益提升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与农业效益提升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与农业效益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地提升了农业效益。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农业效益的提升。

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收集农田的温度、湿度、土壤质量等数据。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了解农田的实际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决策。

此外,传感器还能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提供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 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传统农业灌溉方式存在着浪费水资源的问题,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农田的实际需水情况,智能调节水源,实现科学高效的农田灌溉。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者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灌溉系统,将水资源利用到最佳状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畜牧业中,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可以监测和控制牲畜的运动、就餐、饮水等情况。

农民可以根据牲畜的生长状况和饲养需求,合理调控饲料和水的供应,提高畜牧生产效益。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辅助畜牧人员实时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提早预警和防治疾病的发生。

二、物联网技术对农业效益的提升1. 提高生产效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农田的环境条件,农民可以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策略,提高耕作质量和效率。

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可以精确供水,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传感器的使用还可以提高农民对农田的管理能力,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损失和浪费。

2. 降低成本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通过智能灌溉系统精确供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和水资源浪费,从而降低了灌溉成本。

传感器的应用可以提早预警和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和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应用

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应用

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应用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趋势,而畜牧业也不例外。

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将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基于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应用的现代化经营方式。

本文将重点探讨畜牧业数字化转型中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

一、大数据分析在畜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大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来发现潜在的商业价值和业务洞察的过程。

在畜牧业中,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畜牧业主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1.1 数据收集畜牧业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动物的健康状况、饲料消耗情况、环境参数等。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传感器安装在动物身上或畜舍中,实时收集这些数据,并将其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1.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畜牧业主可以了解动物的生长曲线、繁殖周期等重要信息。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关键因素,如饲料配方、环境温度等对动物生长的影响,从而调整饲养管理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3 预测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建立畜牧业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通过模型的预测,畜牧业主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提前做好准备,从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二、物联网在畜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物联网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交互的网络系统。

在畜牧业中,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监控和管理动物的生长环境、饲料供应等方面,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2.1 环境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传感器安装在畜舍中,监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

畜牧业主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了解畜舍内的环境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动物的生产能力。

2.2 饲料供应管理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用于饲料供应的管理。

通过在饲料储存设备中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饲料的存量,并在饲料不足时发送提醒,避免饲料供应中断。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一、物联网技术的概念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感知、识别、定位和监控等技术手段,将各种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泛、网络化的智能生态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不同的设备、传感器和农田可以实时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农田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农田的温度、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农田的状态。

通过数据分析,农民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调整灌溉和施肥的方案,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作物的品质。

2.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智能灌溉。

传感器可以感知农田土壤的湿度,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智能控制灌溉系统的开关。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水资源和人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3. 病虫害预警与管理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预警与管理。

通过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农田中的病虫害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这样,农民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可以实现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和追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牲畜养殖管理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植入感应芯片,可以实时监测牲畜的位置、健康状况等信息。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合理安排饲养管理,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动物的福利。

5. 物流与溯源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物流和溯源管理。

通过感应器和标签,可以实时追踪农产品的运输路径和温度,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可以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溯源体系,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信誉度。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优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实现对农田和作物进行全时全面的监控,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畜牧业智能养殖系统解决方案

畜牧业智能养殖系统解决方案

畜牧业智能养殖系统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养殖系统也逐渐成为畜牧业的新趋势。

传统的养殖方式面临着人工成本高、效益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智能养殖系统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畜牧业智能养殖系统的解决方案。

1.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监控系统首先,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智能监控系统。

通过在畜牧场内部设置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畜禽的生长环境、行为和健康状况等信息。

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空气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同时,还可以利用摄像头监控畜禽的行为,从而及时发现损伤、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

2.数据分析和预测通过收集和分析监测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例如,可以分析畜禽的饲料消耗情况和生长速度,从而调整饲料的配比;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畜禽的生长趋势和市场需求,以便合理安排养殖计划和销售策略。

3.智能饲喂系统智能饲喂系统可以根据畜禽的饥饿程度和生长需求,自动调整饲喂量和饲喂时间。

通过与上述数据分析和预测相结合,可以实现个体化的饲养方式,提高饲喂效率和生长速度。

4.智能疫苗注射系统疫苗是防止疾病传播和保障畜禽健康的重要手段。

而传统的注射方式存在效率低、注射不准确等问题。

利用智能疫苗注射系统,可以根据畜禽的体重和生长状况,自动计算剂量和注射时间,提高注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5.环境控制系统为了提高畜禽的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畜牧场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监测得到的数据,自动调整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参数,提供一个舒适和稳定的生长环境。

6.数据共享和追溯系统通过建立一个数据共享和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养殖从业者、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

养殖从业者可以将养殖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中,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或查询系统,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状况。

总之,畜牧业智能养殖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数据分析和预测、智能饲喂系统、智能疫苗注射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手段,解决人工成本高、效益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养殖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物联网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物联网在畜牧业上的应用物联网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一、引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畜牧业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并详细阐述每个方面的细节。

二、智能畜牧场管理1.传感器应用:1.1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畜舍内部环境,确保畜牲的舒适度和健康。

1.2 光照传感器:监测灯光强度,调整光源,为畜牲提供适宜的环境。

1.3 水位传感器:监测喂水设备的水位,保持恰当的水源。

1.4 运动传感器:用于监测畜牲的活动水平,提供健康指标。

1.5 破碎传感器:重要设施损坏时及时通知工作人员,防止畜牧场意外。

2.数据收集和分析:2.1 物联网设备收集数据: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整合并传输至云端。

2.2 数据分析和利用: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数据以确定畜牲的健康状况、饲料需求等。

3.健康监测与预警:3.1 生理参数监测:监测畜牲的体温、呼吸和心率等生理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2 疾病预警系统:基于数据分析,预测和预警可能发生的疾病,及早采取控制措施。

4.自动喂食和饮水:4.1 智能喂食设备:根据畜牲的需求和饲料存量,自动投放适量的饲料。

4.2 智能饮水系统:监测和控制水源供应,确保畜牲的水源充足且清洁。

5.定位与追踪:5.1 RFID标签:将畜牲的信息和位置绑定在RFID标签上,方便管理者跟踪和定位。

5.2 GPS追踪:在户外放牧时,使用GPS追踪技术定位畜牲,防止走失和被盗。

三、牲畜健康与养殖环境监控1.牲畜健康监测:1.1 体温检测:使用体温传感器监测牲畜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 呼吸监测:通过呼吸传感器检测牲畜的呼吸频率和质量,判断是否出现问题。

1.3 心率监测:利用心率传感器监测牲畜的心率,及时发现心脏病等异常情况。

1.4 运动监测:通过运动传感器监测牲畜的运动情况,了解其健康状况。

2.养殖环境监测:2.1 空气质量监测:测量氨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等指标,调整通风设备,保持适宜的空气质量。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设备和软件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

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便利。

1. 精准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精准农业,通过在农田中布设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参数,为农民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灌溉、施肥等措施,从而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智能养殖在畜牧业领域,物联网技术也可以帮助农民实现智能养殖。

通过在畜舍中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畜禽的饮水量、饲料消耗量、环境温湿度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农民可以及时调整饲料、水质等因素,提高畜禽的养殖效率和健康水平。

3. 农机智能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农机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在农机上安装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实现对农机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

农机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需求,自动进行作业,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4. 农产品溯源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采摘、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传感器进行监控,记录下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生长环境、质量等信息,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可追溯。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意义1. 提高生产效率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农田、畜舍的情况,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

这样可以降低人工成本、能源消耗等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3. 保障农产品质量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畜牧业的应用随着饲料配方筛选、动物育种分析及牧场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荷兰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数字化奶牛场;以色列阿菲金公司1984年研究出阿菲牧管理系统;西班牙Agritee软件公司1989年开发了奶牛肉牛管理软件,实际开始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二维码识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从虚拟走向现实,融入人类生活,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各个行业,畜牧业也进入物联网时代。

一、动物溯源及管理1.追踪溯源继美国疯牛病后,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首先将RFID用于肉牛生产、销售的溯源跟踪,以保证肉品安全。

2003-2004年我国上海科芯、烟台威尔、杭州力汇等开始动物识别器等射频技术的研发。

较早形成产品的常州高特使用RFID耳标,能快速有效查询牛品种、来源、免疫、治疗、用药、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生长情况等,可以开展畜产品的来源追踪。

2004年农业部在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重庆市开展动物标识溯源试点,2006年4月提出建立我国畜产品溯源系统,2006年6月农业部发布第67号令《畜禽标识及免疫档案管理办法》开始在全国应用。

数据传入农业部数据中心,对动物运输、屠宰检疫的追踪追溯,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养殖户及企业档案记录不全,耳标录入不完善,读写设备缺乏等问题,全国性动物溯源徘徊不前。

2.动物管理通过植入RFID对马和试验动物跟踪在国外早有报道。

我国通过温度传感器、生物观察仪、病菌监测器等物联网技术,成功进行野生动物管理和监测,如大熊猫定位跟踪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目前,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宠物管理,如北京市、上海市、大连市等对地犬(鸽、猫)等宠物佩戴二维码标牌+后台管理+GPS,不仅可定位追踪,还可连接智能手机,方便主人查找,同时便于宠物管理,如北京的犬冠以010开头,八位数编号,信息涵盖宠物主的联系方式、防疫等信息。

目前二维码、RFID耳标、瘤胃芯片、肢环、颈环等电子标识及读写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众多、甚至产品出口国外,动物管理信息化正纵深发展。

3.牧场管理RFID技术对规模养殖场进行个体识别和记录,自动统计动物数量,不仅可以进行场内、外追踪管理,还可进行生长发育的自动测定、记录、分析,数据传入管理中心,结合育种软件进行选种、选配,突破动物传统选育技术。

在牧场管理中,有关发情、配种、分娩、防疫、驱虫、消毒、出售等个体档案管理及汇总,可借助物联网技术大幅度减小工作量,数字化牧场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二、动物食品安全1.屠宰销售管理早在2003年我国上海环极信息公司等开发的RFID生产监控管理系统运用到屠宰加工企业,能够自动、实时、准确的采集与卫生检验、检疫等关键环节的有关数据,较好的满足质量监管要求。

近年来,使用超高频RFID技术,加强贴标、挂钩、监控、分级、入库、出库环节数据的采集传输,有效地解决进场检疫、待宰观察、屠宰检疫、肉制品分割及副产品整个追溯链管理。

如上海“五丰”公司在2006年使用电子条码技术,可对分割肉及副产品追踪溯源,实现对动物的全程的跟踪监控,保障肉品质量卫生。

四川凯路威电子公司为成都巨丰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正邦集团开发的生猪屠宰信息化管理监控与溯源管理系统、上海时甲智能公司为双汇集团开发的生猪屠宰RFID系统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屠宰溯源管理,还可进行企业财务管理。

2.放心奶工程管理在大型奶牛场,如果一头牛出现身体异常,不仅可能造成传染,同时异常奶混入储奶罐,影响整体质量。

通过捆绑在奶牛腿部或埋植在体内的电子标签和传感器,可有效监控每一头奶牛的体温、体质等健康信息,并传入数据中心资料或掌上电脑等终端,便于工作人员查看,并对有异常奶牛提前采取措施,提高牛奶质量。

MRS保证乳品质量,如蒙牛挤奶大厅,RFID自动扫描记录,挤奶器对乳房自动冲洗、消毒、挤奶,还可通过安装在挤奶台的阿菲牧魔盒及管理软件记录该牛的牛奶流量、重量、电导性、细胞含量、乳脂肪、乳蛋白、尿素、乳品含血量等质量因素,加上饲养管理数据库资料联网转为条型码张贴在奶罐销售到市场。

三、饲养管理1.环境控制在畜舍安装智能传感器,在线采集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及视频等,通过有线或无线传送到饲养员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场环境信息,并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远程控制相应设备自动开窗换气、喷淋降温、调整光照等,实现管理自动化、健康养殖、节能降耗的目标。

如江苏宜兴、湖南嘉禾等地智能化猪场、湖北黄陂100万只智能化蛋鸡场,实现养殖场内环境自动检测、传输、接收、自动调控。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研发企业和使用单位,满足动物福利和生产需要、提高生产水平。

因此,陈焕春院士最近提出:“未来大型养猪场将智能化”。

2.精细饲养规模养殖场圈舍建设和饲养机械设备等可为精细饲养提供条件。

起源于以色列、美国、加拿大等国的TMR喂食系统,实质是依托物联网计算机技术,自动化定量喂养,现在已经在我国应用。

当牛通过挤奶道时自动记录耳号、体重、生理状况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系统,分析计算该牛最佳采食量,指挥喂食机自动配给饲料和统计。

如宁夏银川奥特信息公司饲喂监控系统针对不同牛群设定配方,查询每次饲喂的时间、装料点装载量、卸载牛圈以及卸载量等详细信息,已在陕甘宁等70余个牛场使用。

以色列、美国还实现了农场草料采集、自动粉碎加工、自动分析营养含量、自动配料满足需要、TMR自动喂食机分发到各养殖场。

3.智能管理除对养殖场环境监控自动调整温度、光照、通风等外,智能养殖场还能实现智能喂养:供水配食可按时间,编成流程,智能主机按时间节点或探测器反馈信息,定时定量的配给食物。

智能粪便收集:当粪便跌落到架空的平台达到一定数量时,智能主机能通知清扫设备,把粪便收集起来。

智能清洗:清洗装置能够定时启动清洗,避免细菌感染。

因此,使用新型的智能养殖,不仅可以坐在办公室实现饲养管理,还可节省劳力,节能减排,如北京市大兴区奥天农场年出栏2万多头,每年可节水5万吨。

4.视频监控通过安装视频监控,可以现场了解当前和一个时期(储存15~30d)的声像数据,了解场内的家畜活动、饲养员的工作情况。

场内设置门磁、人体感应器、红外双鉴探测器、红外对射、声光报警器、前端探测器等,能对非法人员入场提醒后通过报警主机给场主电话或发信息,对场外人员入境监控,提高牧场安全等级。

四、繁殖管理1.奶牛发情监测系统UCOWS是由固定在牛腿上的计步器和挤奶台的感应器组成,每次挤奶时计步器与感应器的数据自动识别交换,并将计步器牛活动量自动传输到电脑数据库,分析是否发情。

如宁夏银川奥特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自治区等12个省、市、自治区使用,发情监测Kappa值为0.706(育成牛)~0.850(经产牛),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上海光明奶业使用以色列阿菲金发情监测系统,不仅检测发情,还可繁殖管理,判断发情时段及监测卵泡囊肿、卵巢静止、怀孕牛发情、蹄肢病。

上海交通大学与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合作发明发情监测系统。

河北农业大学通过传感器和电子器件检测奶牛体温和身体活动等生理参数,除用于奶牛外,还可经改进用于其他动物发情、健康等监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母猪发情监测器利用“公猪效应”原理结合物联网技术进行发情监测已生产应用。

当群养母猪发情时,将与电子发情探测站内的公猪接触,系统记录耳牌及与公猪的接触次数和持续时间等,达到发情曲线标准时自动喷墨标记,提醒饲养员进行发情鉴定。

如成都泰丰畜牧公司引进的荷兰智能化群养管理系统“velos”,实行自动饲喂、自动分离、发情鉴定。

已在四川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等二十余家规模猪场,其中两家猪场年出栏断奶仔猪数分别为24.5头和25头。

3.分娩及仔猪管理安装无线高清摄像头除了解养殖场家畜活动情况,也可开展母猪分娩和仔猪管理,如神鹰管理系统会在产前发布视频信息,传递监控数据。

一种安装在产床的母猪分娩报警装置能够在仔猪被顶出产道时,发送检测信号,呼叫饲养员进行分娩管理。

同样,利用热红外传感器监测分娩限位栏的仔猪活动区,一旦检测到仔猪出现在活动区就通过寻呼机通知饲养员。

这种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和热红外传感器监测进行母猪分娩检测和仔猪管理已经应用。

五、动物疫病监测1.常规监测通过埋植芯片和其他智能采集装置收集生理状况指标如体温、心跳、反刍、嗳气、粪、尿数据,乃至血液细胞及酶的变化,传入计算机系统,分析健康状况,进行疫病监测。

如陕西卓讯物联公司自主研发的“家畜智能植入式电子身份健康检测仪”,植入在家畜皮下,实时检测家畜的生理数据,利用“初判主机”和“家畜疫病模型机诊断系统”对检测到的生理数据进行初判分析,结合临床诊断,对家畜进行早治疗,防止疫病大规模爆发。

2.报警监测采用RFID实时定位系统(RTLS)帮助农场主在畜群中定位到单个奶牛,即使在很远的放牧时,也能够分析奶牛的行为,及时发现疾病前兆。

如患酮血病的奶牛进料时间减少,可能会出现反常步态、具有攻击性或发出吼叫等。

当阅读器收到标签信号时,传入到中心管理系统报警,采用这套系统分析,一般可提前一周发现疾病。

3.疫病诊断物联网硬软件技术推动力生物识别、传感器、数字化医疗设备与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仪现代疫病诊断技术的发展。

在人类,虹膜识别不仅可类似DNA准确识别个人,还可疾病诊断,如澳大利亚Irisearchpor系统能够通过虹膜自动识别人的9种疾病;西班牙Tecnalia公司开发的生物传感器,能通过呼气检测肺癌肿瘤标志物。

在动物医学方面,应用免疫酶、DNA、微生物、组织等生物感受器可以借助仪器直接诊断如羊布氏杆菌病、新城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疫病,也可以测定免疫抗体效价,而且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直接传到PAD等终端系统,便于管理者开展动物疫病防控。

六、畜牧企业管理现代畜牧企业不仅从事畜牧产加销一体化,而且开展跨行业生产经营;不仅拥有自办的标准化智能牧场,还有公司+农户的养殖基地。

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将养殖、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自动采集、储存交换、汇总分析,实现企业核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和信息服务规范化。

如广东温氏集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各地若干养殖户及工厂实时监控、智能检测,管理者可查询各项实时或历史的数据、统计报表及视频等,解决分散养殖户的标准化饲养管理、保证了700万头生猪、7亿多家禽的高效生产管理和食品安全。

管理资产上百亿元,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畜牧业的应用发布时间:2014-11-17 21:22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查看:1184 次随着饲料配方筛选、动物育种分析及牧场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荷兰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数字化奶牛场;以色列阿菲金公司1984年研究出阿菲牧管理系统;西班牙Agritee软件公司1989年开发了奶牛肉牛管理软件,实际开始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