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文言现象整理

《促织》文言现象整理
《促织》文言现象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

语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4.见狱吏则头枪地。 5.及以至是。 6.及罪至罔加。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思垂空文以自见。 9.放失旧闻。 10.则仆偿前世之责。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2.权倾五伯。。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2.太上不辱先: 3.倡优所畜: 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5.故述往事,思来者: 6.请略陈固陋: 7.衣赭衣: 8.流俗之所轻也: 9.且勇者不必死节: (三)被动句 (1) (2) (四)省略句、判断句 (1) (2)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3)幽于圜墙之中 (六)宾语前置句 (1)若望仆不相师 (七)重点翻译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 (八)一词多义 1. 胜 (1)胜任。 (2)不可胜记。 (3)百战百胜。 (4)引人入胜。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3.厥 (1)思厥先祖父。 (2)大放厥词。 (3)厥有《国语》。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无可厚非。 (八)古今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志趣和性格。 3.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勤劳而踏实。 4.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 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1、又不能治生商贾(以…为生)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情况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

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理教案资料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 理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 一、字音练习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 鼎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 ..曰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 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 ..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 1.解释实词 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 ..,事得以已.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 ..宾客及子弟 是以 ..知其能力能扛.鼎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 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 ..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 汉军至,无以 ..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然羽非有尺寸 ..,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岂不谬.哉 2.解释虚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以: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以.故事得已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第九周高二A早读材料6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以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7)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1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6)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7)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 2

转折,然而)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被楚受辱( 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10)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yì:通“佚”,散失)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3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理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 一、字音练习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 ..曰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 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 ..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 1.解释实词 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 ..,事得以已.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 ..宾客及子弟 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 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 ..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 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然羽非有尺寸 ..,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岂不谬.哉 2.解释虚词 以: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以.故事得已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期山东为三处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

《项羽本纪》整理 一、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 3、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4、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二、古今异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义)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2、才气过人 3、期山东为三处 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5、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三、词类活用 (找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使动用法 皆沉船,破釜甑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2、意动用法 梁以此奇籍 3、名词活用为动词 毋妄言,族矣 楚兵冠诸侯 项王军壁垓下 项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名词作状语 无不膝行而前 豪杰蜂起 四、一词多义 竟: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何竟日默默在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如扬州,……竟使遇哨,无不死 又不肯竟学 独: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以故事得已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汉军至,无以渡 不忍杀之,以赐公 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五、重点实词虚词 1、又不肯竟学 2、项梁尝有栎阳逮 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4、毋妄言,族矣 5、力能扛鼎 6、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7、皆沉船,破釜甑 8、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9、九战,绝其甬道 10、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11、时不利利兮骓不逝 12、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3、项王泣数行下 14、未尝败北 15、辟易数里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1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18、乌江亭长舣船待 19、马童面之 20、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21、舜目盖重瞳子 22、及羽背关怀楚 2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六、指出特殊句式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七、重点语句翻译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赭衣,关三木(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太史公牛马 ..走(牛马,像牛马一样) 倡优 ..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 ⑶动词的为动用法 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 ⑷形容词作动词: 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 何足贵.乎(贵,称道) 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 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今——卑鄙龌龊。 【若】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 【所】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 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以】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介词,“用”。“以”后省略“之”,可译为 “用它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仆诚以.著此书通“已”,已经,……之后 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目的连词,“用来”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相当"因此" 是以.肠一日而九迴“是以.”,相当"因此” 古人所以 ..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所以 ..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所以.”连用,…的原因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以.…为”,把……当作或看作。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以.为”,认为。 【与】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同”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介词,“和”,“跟”,“同”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介词,和,跟。 【则】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词,表假设,“就,那么” 【者】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助词,“…的人”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助词,“…的人”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助词,“…的人” 故述往事,思来者.。助词, “…的”.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者.”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用于判断句中,助词,起提顿作用,不译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何者.?积威约之势也。语气词,与“何”呼应,构成疑问句,可译为“呢”。 【何】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疑问代词,做定语,“什么”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疑问副词“怎么”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可译为"凭什么"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何.如”连用,“怎么样” 【乎】 审矣,何足怪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重点高中语文重点课文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高中语文重点课文文言知识整理

————————————————————————————————作者:————————————————————————————————日期: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驽:相如虽驽(劣马,愚劣,无能)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宜:宜可使(应该)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7曲:曲在赵(理亏) 8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9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0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1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2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3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4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5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与…相比…怎么样) 16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7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8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19靡:左右皆靡(退却) 20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1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2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三、一词多义 1、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 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⑧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7、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10、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四、词类活用

项羽本纪文言实词文言虚词_一次多义_古今异义整理

《项羽本纪》 一、一词多义(实词) 扛:1、(gang)双手举 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项羽本纪》 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 期:1、动词,约定 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 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ji)周(年、月)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尚书?尧典》 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穷:1、尽,穷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 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 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 3、困,处境艰难 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 4、追究到底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 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史记?高祖本纪》 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4、类 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羽本纪》 5、亲属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6、从属,隶属,归属 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拔:1、抽取,抽除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 《史记?项羽本纪》 3、突出,越出 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 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 2、耸,向上引 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

3、连词,即使,纵然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 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 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 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 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 2、控制,挟制 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 3、掌握 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 4、对之,对峙 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 当 1.抵挡,抵抗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2.对着,朝着 木兰当户织 3.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 4.往昔,过去的 遥想公瑾当年 独 1.只有,唯独 今独臣有船 2.独自,单独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难道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引 1.借口 乃引“天亡我” 2.率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拉开(弓) 将军夜引弓 4.延请 引赵使者蔺相如 5.退回,调转 相如引车避匿 故 1、缘固,原因,所以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一、虚词 1.以 (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 (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 来) (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以致) (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介词,用) (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连词,因而)

2.为 (1) 为十表,本纪十二 (动词,写 成) (2) 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做了) (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动词,当作) (4) 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给,替) (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介词,因为) (6) 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被) 3.且 (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 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4.于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 (2) 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 被) (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对) 5.乃 (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 (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是) 6.然

(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这 样) (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 (3) 阙然久不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1.通假字 (1) 其次剔毛发 (通“剃”,剃 光) (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磨灭) (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 (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

项羽本纪 知识整理

《〈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 项羽本纪 一、实词积累 1、古今异义词 (1)才气 ..过人:句中古义“勇武有力”今义“才华” (2)期山东 ..为三处:句中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3)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句中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区域” (4)欲以力征经营 ..天下:句中古义“统治”今义“筹划管理” 3、一词多义 属 诸侯皆属焉(归属,归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独 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仅) 二、虚词积累 乃 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乃有二十八骑(才) 左,乃陷大泽中(就,于是)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竟然、却) 以 梁以此奇籍(因为) 以示士卒必死(来)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率领) 三、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皆沉船,破.釜甑(使……破) 2、意动用法 梁以此奇.籍(认为……有奇才) 3、名词活用为动词 毋妄言,族.矣(灭族) 楚兵冠.诸侯(位居……之首) 项王军壁 ..垓下(驻军;安营) 左.,乃陷大泽中(向左走)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向东进军) 马童面.之(对面细看) 4、名词作状语

无不膝.行而前(用膝盖)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在夜里) 直夜溃围南.出(向南) 豪杰蜂.起(像蜂一样)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项梁怒.之(对……发火)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怨王侯叛己,难矣 尚不觉寤不自责,过矣 2、被动句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然今卒困于此 3、状语后置句 与籍避仇于吴中 籍独不愧于心乎 乘势起(于)陇亩之中 4、定语后置句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5、固定格式 汉军至,无以 ..渡(没有办法)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为什么……呢) 乃分其骑以为 ..四队(以之为、把它作为) 五、其他重点词语 又不肯竟.学(终、完) 阴.以兵法部勒 ..宾客及子弟(暗中;部署,约束)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 九战,绝.其甬道(多次;断) 时.不利兮骓不逝.(时运;去,往) 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未尝败北.(失败)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即使,纵使)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 舜目盖.重瞳子(语气词,表推测,大概)及羽背.关怀楚(放弃)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耀;施展)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记,了解人物行事,学会从行事去分析人物; ②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种手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用圈点的方法,圈出文章的文言重点字词,并掌握其意思和用法; ②用辩证的方法总结分析项羽的性格及其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会对人物进行客观辨正评价; ②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某些有价值的人格魅力,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教学重点】 1、梳理文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难点】 学会辩证地分析项羽性格及其成败 【教学设想】 《项羽本纪》是《<史记>选读》的第五单元《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的讲读课文。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我试图借助于学习本课刻画人物的手法,(在必修课程中也涉及一些《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因而学生对《史记》的人物刻画有了一些认识)进而鉴赏《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从而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预习字词,疏通课文,制作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梳理文言知识,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用我们学过的《鸿门宴》中大家对项羽的看法来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正音,并解决学生课前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问题。 (二)按段落进行字词总结 1、第一、二段中的字词 1)活用词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杀死全族) 梁以此奇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 2)通假字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 3)重点实虚词 ①又不肯竟学。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③以是知其能。 4)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5)重点句 ①为秦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倒装句)③与籍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赭衣,关三木(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太史公牛马 ..走(牛马,像牛马一样) 倡优 ..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 ⑶动词的为动用法 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 ⑷形容词作动词: 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 何足贵.乎(贵,称道) 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 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今——卑鄙龌龊。

【若】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 【所】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以】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介词,“用”。“以”后 省略“之”,可译为“用它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仆诚以.着此书通“已”,已经,……之后 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目的连 词,“用来”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相当"因此"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是以.”,相当"因此” 古人所以 ..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所以 ..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所以.”连用,…的原因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以.…为”,把……当作或看作。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以.为”,认为。 【与】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同”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介词,“和”,“跟”,“同”

文言文字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词盘点 01.与官职有关的词语 (1)表被任以官职的: 荐、举、辟、征、拜、除、授、起、拔、赏、封、进、选、察、当、点、简、就(2)表提升官职的: 擢、拔、陟、升、迁、加 (3)表调动官职的: 转、调徙、补、改、移 (4)表兼职代官的: 兼、领、权、行、假、署、摄、判 (5)表降职免官的: 贬、谪、出、罢、免、黜、废、夺、放、绌、革、去、左迁、逐、蠲 (6)表其他的: 乞骸骨、复、下车、用事、赠、视事、退 (7)表主管的: 知、典、主、宰、掌、行、省、守、制、用事 02.常用实词 (1)跟俸禄有关的: 俸、禄、秩、饷、薪 (2)跟科举考试有关的: 贡举、中举、进士第、及第、中第、落第、登第、登科、状元、解元、乡试(3)表赞扬的: 多、嘉、称、誉、与、许、叹 (4)表责备的: 过、责、咎、诛、让、谴、刺、折、尤 (5)表示追究、探究、追查之意的: 按、查、原、穷、迹、查、征、问、追 (6)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诬陷类的词语: ①害:嫉妒。例:冯敬之属尽害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短、毁:说某人的坏话。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新唐书.郭子仪列传》 ③隙:与某人有隔阂。例:融与郗虑有隙。《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④谮:谗言;说别人的坏话。例: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韩非子·奸劫弑臣》 ⑤中:zhònɡ 中伤,诬蔑. ⑥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7)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①坐:因犯错而定罪。例:滂坐系黄门北寺狱。《后汉书.党锢列传》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 ②案(按):考察、审问。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同上) ③论:判罪。例: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④当:定罪。例:顺等罪当死,勿论。《明史.于谦传》 ⑤狱:案件。例: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续资治通鉴。钱若水办案》 ⑥辜:罪行。例:既伏其辜也。《刚说》 ⑦系:拘囚。例:累及好人,无故系狱。关汉卿《裴度还带》 03.语气助词 (1)句末语气词 乎、与、欤、哉、焉、耶、邪、为 (2)句首疑问词,可译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怎样、哪里、谁” 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 (3)表示“……的样子” 然、如、尔、焉、乎 04.表示年龄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项羽本纪》最终版

项羽本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1、课外通读全文,朗读重要语段,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学会独立翻译重要文言句子。 2、了解项羽一生的事迹,认识项羽这一英雄形象,探究悲剧英雄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及其体现出来的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3、精读赏析重要语段,探讨作者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探究文中体现出来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教学重难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仔细阅读下面两首诗,请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哪些信息可以看出? 明确:项羽。乌江亭、壮士、江东子弟等。 (2)两首诗对项羽失败这一事实的看法有何不同? 明确:杜牧这首诗体现了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敏锐视角和非凡气度。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而真正的男子汉是不怕失败,而能忍辱负重,虽败雄心在。(正如刘欢所唱《从头再来》)诗句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包羞忍耻,不肯总结教训,惋惜其英雄事业归于覆灭。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杜牧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显得是至理名言! 启示:引领我们如何正视打击和挫折,如何在困境中奋起。 二、初步感知: 思考:项羽是英雄吗?(结合原先你对项羽的了解,谈一谈你心目中的项羽形象?) 三、浏览预习课文 (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 (1)放失旧文(“失”通“佚”,散乱的)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显露) (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腐刑) (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10)关木索(“关”同“贯”,套上) (11)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 (12)及以至是(“以”,通“以”,已经)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古,落入、埋没、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一般,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言论。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8)所谓强颜耳(古:厚颜无耻。今:勉强装出笑容)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_项羽本纪_苏武传_马钧传_文言知识总结

13 项羽本纪 一、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 1.数 (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 (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2.亡 (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 (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灭亡) (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丢失) 3.制 (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 (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 (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 (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发动)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 (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端起) (7)举身赴清池。(投)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全) 5.壁 (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壁垒) (2)项王军壁垓下。(修筑营垒) (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陡峭的山崖)6.发 (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 (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 (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 (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 (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 (8)发号施令(发布) 二、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 1.莫 (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没有人)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 (3)莫辞更坐弹一曲。(不要) 2.独 (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唯独)(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 三、词类活用:请解释句中活用情况和意义。1.项王怒.之。怒:意动 2.毋妄言,族.矣。族,名-动,灭族 3.梁以此奇.籍。奇,意动,认为……奇4.使公及桓楚将.。将,名-动,率领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苦,使动,使……受苦 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坑,名-动,活埋 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下,名-动,归顺8.项王军壁.垓下。壁,名-动,修筑营垒9.项王泣.数行下。泣,动-名,眼泪10.田父绐曰:“左.。”左,名-动,往左边走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动,往东走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身,名-动,亲身参加13.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状,向东14.亦足以王.也王,名-动,称王1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使动,使……称王四、古今异义词:请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