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10a8cc8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0.png)
1.[历史解释]
从1929年开始,欧美资本家为了增加销售额,
已经顾不上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了。据悉苏联新建124个大型工
业项目,其中三分之二的项目由美国企业负责,美国人派来专家团队,
手把手教会苏联人安装和使用,剩余的项目也是在英、德等国的帮
助下完成的。材料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B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主题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题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命题点 1 经济大危机 1.(2020·安徽)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下图漫画创 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 背景是( D ) A.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D.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3
-3-
主题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命题点 2 罗斯福新政
3.(2022·安徽)1934年,洛雷纳·希科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
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B )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3
-2-
主题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2018·安徽)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 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 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B )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改善了国际关系
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
第23讲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第23讲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67459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68.png)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梳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走向胜利 意大利投降 1943年,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主要进程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德 国陷人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国际会议
(1)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美、英、 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2)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波茨坦会议。会议重申雅 尔塔会议精神,并发表了《波__次__坦__公__告__》 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 须实施
德国纳粹 政权的建
立
背景 标志 暴行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 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煽动复仇情绪
1933年,希特勒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的进步书 籍;屠杀犹太人
侵略扩张 影响
①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②1936年,德国派兵 进驻莱茵非军事区。③1938年,吞并奥地利。④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欧洲 战争策源地形成
案例分析 (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法西斯侵略,国际正 义力量,携手合作,相互支援,共同捍卫人 类的和平与安全,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精神 的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②诺曼底登陆③雅 尔塔会议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拓展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1)新的理论:出现了不同于传统自由放任政策 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 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 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 矛盾。 (3)新的特点: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 自我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 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经济大危机和第2次世界大战作文
![经济大危机和第2次世界大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348e5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e.png)
经济大危机和第2次世界大战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20世纪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命运交织的历史演绎引言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极具挑战性的时期之一,其中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
2025年湖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2025年湖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ed519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4.png)
“以工代赈” 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保障制度 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2025版
历史
湖南专版
特点 实质
作用
采用国家干预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1)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 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3)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 干预经济的先例,为其他各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特点
(3)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的正式形成 (1)概况: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军民英勇抗击
转
苏德战场
德军,取得 斯大林格勒 保卫战的胜利 (2)意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扭转了
折
苏德战场
的形势
太平洋 1942年,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进行反击,日军损失惨重,
战场 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组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席开罗会议,为二战后中国收回被日本侵占的
领土和处置日本提供了依据;雅尔塔会议上,中国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2025版
历史
湖南专版
2025版
历史
湖南专版
罗斯福新政(九下第13课P58-62)
1.从繁荣到危机
时间 1929年—20世纪30年代 首先爆发国家
美国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 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各国造成巨大经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4e59f9f9f78a6529657d5391.png)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目录经济大危机 (2)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2)二、罗斯福新政 (2)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3)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3)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一、慕尼黑阴谋 (3)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4)二、雅尔塔会议 (4)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5)四、二战的胜利 (5)五、二战的影响 (5)六、二战的启迪 (5)经济大危机一、经济大危机爆发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社会矛盾加深。
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对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1.背景:(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c3eb05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2.png)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汇总【时代特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世界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平静。
1929年开始,世界再次动荡起来,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危机时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战争时代: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
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核心考点】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美德等国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危机,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措施有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发展社会福利。
4.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标志: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标志:希特勒上台执政,成为国家元首;日本法西斯建立的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掌握政权。
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6.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7.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0.决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对日作战的是雅尔塔会议。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a373bc9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5.png)
8.1941 年,罗斯福宣布“美国决心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全力援助苏联”。
同年 9 月 29 日至 10 月 1 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签订了在短期
内向苏联提供援助的议定书。上述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B )
A.太平洋战争爆发
B.苏德战争爆发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雅尔塔会议召开
9.(2022·黄冈一模)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仅炸沉了港口的军舰,也几乎摧
法》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为 17 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
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数。
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 C)
A.国家干预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B.调整生产规模以稳定物价水平
C.调节生产与消费及劳资关系
D.奠定美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4.(2022·广安)“炉边谈话”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
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富兰克林·罗斯
福在任期间发表“炉边谈话”30 余次,其内容包括
( B)
A.颁布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争取民众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的支持
C.支持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
D.分世界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营垒
5.★(2022·安徽)1934 年,洛雷纳·希科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
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
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这表明,罗斯福
新政
(B)
A.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
C.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
6.(2022·广东)1938 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
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第二讲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第二讲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1377e7f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2.png)
续表
(1)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
德
产党法 西 斯 政 权 的 建
法
对内 (2)为加强思想控制,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 (3)残酷迫害犹太人,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成千上万的包括
续表
意大利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
投降 件投降
结
主 束: 要三 进国 程投
降
德国 投降
(1)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 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 场的夹击之中 (2)进攻德国: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 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 (3)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欧洲战事结束
续表
(1)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
结束:
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中国和亚洲其
主要 进程
三国
投降
日本 他国家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反攻 投降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
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性质 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为世界其他各国政府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对
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续表 罗斯福发表演说
续表
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
局限性 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 罗
斯
的根本矛盾
福
新
通过立法,避免企业盲目竞争;提高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c1bfbd1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d.png)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2022·绥化)1933年,为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一上任就宣
布实施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D )
A.克里孟梭
B.威尔逊
C.马歇尔
D.罗斯福
2.(2022·泰安)1929—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
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1 500万—1 700
6.(2022·铜仁模拟)法西斯原指斧头的“束棒”,衍生为疯狂侵略其 他国家,残害别人生命的思想。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 C )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D.美国
7.(2022·南充)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纳粹主义强调种族优
越论,违背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理念。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希特勒为
【中考新动向】 16.(2022·北京)以下一组照片的主题是
( D)
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
17. (2022·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炮弹作花瓶 万世乐太平(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一次规模最大的全球性 战争。它造成的军民伤亡人数是历次战争中最多的,据不完 全统计,战争中军民伤亡共8 000余万人。战争对参战国的城 市、乡村、工业、农业等造成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 上。世界各国人民以伟大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全面合作与战略 协同,进行了一场正义的战争,最终打败法西斯轴心国,拯 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 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 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反法西斯同盟举行会议的会期
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世界现代史+第二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世界现代史+第二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b2a1131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e.png)
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性 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质 第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⑦ 次世
______法__西__斯__主__义___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 界大 影
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 战响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项目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相 背景 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同 目的 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点 手段 都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项目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相
都是在维护原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
实质
同
局部调整
点 作用 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不 经历了数年战争,经济异 美国遭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大
制度
业家庭
(1)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新 影
政增强了政府的⑥____宏__观__调__控_______能力,恢复了美国 响
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 局 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 限 根本矛盾
立
________欧__洲_______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国 法西
利用“④_____国__会__纵__火__案____”,打击德国共产党和 对内
进步人士,解散工会;焚烧进步书籍;迫害和屠杀 独裁
犹太人
斯政 权
1935年,德国撕毁《⑤___凡__尔__赛___条__约_____》,实 对外
行义务兵役制;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 扩张
【中考历史】2024届第一轮专项复习讲练——专题26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含答案)
![【中考历史】2024届第一轮专项复习讲练——专题26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af30b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c.png)
【中考历史】2024届第一轮专项复习讲练——专题26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目录【考点过关练】考点01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考点02 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考点03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难创新练】【专题检测卷】考点01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国别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A.危机爆发的根源B.危机下的各国矛盾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D.经济危机破坏性大【正确答案】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经济危机造成了美、德、英等国工业下降幅度大,工人失业人数多,故表格可直接说明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大,D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排除A项;表格并不能直接体现危机下各国的矛盾,排除B项;表格说明了各国工业下降严重,失业人数多,没有体现时间长,排除C项;故选D项。
2.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
这些措施()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B.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根源C.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D.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正确答案】C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期间,……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大,这有利于新政措施的实施,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C项正确;依据“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可见国会依然掌握立法权,罗斯福新政并未违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而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美国民主共和制被削弱的信息,相反新政维护了美国民主制度,排除D项。
故选C项。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ee795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5.png)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和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史实;了解《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以及二战结束等史实;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归纳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认识战争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英国、苏联等国反法西斯战争有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更要知道和平才是世界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及二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胜利的协约国主持召开了国际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并没有使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分赃的结果不满,相互勾结,建立了邪恶轴心,世界笼罩在法西斯战争的阴霾下。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新课讲授(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材料展示:材料一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
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条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三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40%多,失业人数超过600多万……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8-主题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
![28-主题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https://img.taocdn.com/s3/m/d0a3f1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f.png)
政
大权于一身,成为元首
权
政策 内: 制造国会纵火案,进而解散一切工会和政党,实行独裁统治。强化专政机器,打击、迫害反法西斯和进步人士。加强思想控制,毁灭
的
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掀起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狂潮外:撕毁《凡尔赛条约》,疯狂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侵略战争
建
立
影响 纳粹党夺取德国政权,标志着世界战争的④欧洲策源地形成
答案 观点:维护和平不仅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基础上,更离不开经济的 发展。
论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为了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他注 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在他任内,苏联的军事 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 长。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研考点·学易
渗透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2.历史解释:阐述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等历史事 件之间的联系。 3.家国情怀: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1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识记、理解、运用) 「3年3考」
经 时间
济
大
命题点二 罗斯福新政
2.(2017山西,16,1分)(节选)
(4)历史事件包含原因、现象、影响等诸多基本要素。阅读下表中的历史叙
述,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要素。
影响 新政府加紧对外侵略的准备,世界大战的⑧亚洲策源地形成
侵略 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法西斯结盟
1937年,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轴心国集团”),“轴心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期不远了
主题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题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94525d83bb4cf7ec4afed0ac.png)
主题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这最能反映危机()A.涉及范围特别广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来势比较猛烈2.“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为改变这一状况,1933年,罗斯福开始()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B.对外进行武力扩张C.全盘推行国有化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19)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与之相符的是()A.华盛顿谴责殖民主义者的罪行B.林肯批评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C.威尔逊揭露一战的灾难性后果D.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4.(2019湖南长沙,17)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
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D.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5.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下列恐怖事件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的有()①国会纵火案②焚毁进步书籍③掀起反犹狂潮④军部发动政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
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
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c9ddee9965ce0508763213d7.png)
知识纵横
横向:①经济危机与中国的关系:1931年,为了转嫁
经济危机,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 ②经济危机与苏联的关系:
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引进技术设备和高科技人才,发展迅速。
2. 罗斯福新政[9年2考] 时间 背景 目的 1933年开始 领导人 罗斯福
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美国胡佛政府垮台 (1)直接目的:摆脱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通过《社会保障法》, 建立社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会保障 (2)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制度 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1)缓和了社会矛盾 (2)开创了福利国家之先河
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和指导[2013.16(1)]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
调整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4)直接因素: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美国出现全国性的
股票投资活动 导火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突然暴跌,一天之内
索
数万人破产,史称“黑色星期四”
社会 现象
(1)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2)穷人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3)资本家为维持利润,大量销毁产品,产品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1)涉及范围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 稳定了农产品市场秩序, 保 调整农 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 证了农民的利益 业政策 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推行 “以 措 工代赈 施 ” 通过投资兴建水库、发电站、 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 公园等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 供就业机会 (1) 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使美国政府获得一举多得之利 (2) 扩大了消费需求, 有利 于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52c39bd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5.png)
核心考点一罗斯福新政知识点1:经济大危机背景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②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③出现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爆发1929年10月,经济大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直持续到1933年(1)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危机。
(2)主要内容①整顿金融体系: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影响: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错提醒经济大危机只是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非全球,没有波及苏联等国家。
史实链接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关联拓展“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图解历史田纳西水利工程: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修建,“以工代赈”的典型。
核心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引起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1)时间:1945年2月。
(2)参加人员: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3)会议内容: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专题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01期)(解析版)
![专题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01期)(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da982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d.png)
专题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2021·湖南中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人人憧憬的小汽车、收音机、洗衣机等美国式美梦似乎触手可及。
到20年代末,这场美梦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摧毁。
这里的“灾难”指的是A.日本偷袭珍珠港B.法西斯主义的泛滥C.苏联建立经互会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人……到20年代末,这场美梦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摧毁。
”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的“灾难”指的是经济大危机爆发。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危机,1929年一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并迅速扩张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最大,D正确;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排除A;法西斯主义的泛滥与题干“美国”不符,排除B;苏联建立经互会是在1949年,排除C。
故选D。
2.(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
……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
此举的直接目的是A.改革国会的立法权B.开始推广大众教育C.提供更多就业机会D.尝试强化国家干预【答案】C【详解】根据“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项措施是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这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就业、稳定秩序。
C 正确;立法权与大众教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AB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与题干无关。
D错误。
综上故选C。
3.(2021·山东东营市·中考真题)罗斯福就职演说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于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的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他完成“这项任务”的措施是A.整顿金融体系B.推行“以工代赈”C.调整农业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答案】B【详解】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缓解失业压力实行“以工代赈”的措施,主要是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创造就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好题严选精练
1. (2019贺州)图表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导致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发展滞后苏联的原因()
A. 苏联模式弊端显现
B.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D. 二战的全面爆发
2.(2019安徽黑白卷)到二战前夕,美国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借此修筑了近1 000座飞机场、12 000 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
这些措施的实施是为了()
A. 摆脱经济危机
B. 为二战做准备
C. 履行政府职能D.加强国家干预
3.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这得益于()
A. 新经济政策
B. 美国独立战争
C. 罗斯福新政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4. (2019 娄底)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
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
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
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
A. 坚持自由放任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国家干预经济
D. 转向社会主义
5. (2019北京)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 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6.(2019 青岛)下图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手中各拿着一根魔术棒,在庆祝一个1942 年诞生的被称为“联合”的新生儿。
这个“新生儿”是()
A. 《凡尔赛条约》
B. 《波茨坦公告》
C. 《开罗宣言》
D. 《联合国家宣言》
7.图中A处发生的战役()
A. 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B. 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
C. 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D. 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8.“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议公报摘录:“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
”这一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9.第一次将人权写入国际文件的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A. 根除了法西斯势力
B. 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C. 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格局
D. 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10. (2019安徽黑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1914 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在“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指的是哪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2分)
材料二1929~1933年德国、日本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2)根据材料二,分析造成1929~1933年德国、日本社会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使两国走上了哪一道路?(4分)
材料三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
这个比拟并不适当。
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材料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4分)
活动与探究
11. 下图是不同时期欧洲形势图,观察图片,探究问题。
(12分)
图1 图2
(1)主导图1政治版图形成的国家是________和法国,图2为________________(战争)后的欧洲政治版图。
与这两次政治版图变动相关的会议分别是什么?(4分)
(2)图1和图2所示形势,对当时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观察两幅图中德国的版图,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好题严选精练
1. C
2. A
3. C
4. C
5. C
6. D
7. D
8. C
9. B
10.(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1分)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1分)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2分)道路:德国、日本均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分)
(3)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2分)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进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分)
11.(1)英国。
(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
(1分)图1:巴黎和会。
(1分)图2:雅尔塔会议。
(1分)
(2)影响:图1所示形势没有根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只是暂时维持了和平局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
(3分)图2标志着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使美苏间的“冷战”带有军事对抗色彩,长期威胁着世界和平。
(3 分)
(3)启示:发动侵略战争终究要付出代价,我们应当珍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非正义战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