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含义;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否定之否定原理;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9.人的价值原理.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革命本性及其现实意义一、思辨的、直观的和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不是马克思的创造。

在马克思以前,康德、费希特,以至青年黑格尔派的契希考夫斯基、赫斯等,都已这样做了。

但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他们所讲的实践和马克思讲的并不是一回事。

说到底,他们都在精神范围建构实践,把实践归结为意志的活动。

这种唯心主义实践观,已为大家所熟知。

但是,还有一种实践观,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却似乎也很难归入唯心主义实践观一类。

比如费尔巴哈,他把实践理解为纯功利的行为,是琐碎的生活和利己活动,其典型形式,就是“卑污的犹太人的赚钱活动”。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实际上是一种直观的实践观。

他把当下的实践形式,即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视为实践的总体。

因此,他认为实践在本质上是排斥理论的。

为了维护理论的权威,更为了其人道主义理想,费尔巴哈断然把实践排除在哲学的视野之外。

他的这种理论失误,人们通常只将其归结为对实践的偏见,即对实践作了价值上的否定判断;而对他的直观的实践观本身则并不注意。

这样,当此种实践观改换面目出现时,就甚至可能会大受欢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的思想体系。

____年,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总结,旨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准确把握其原理和核心价值观。

以下是对____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总结,共计____字。

第一部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存在决定意识存在,人类的社会形态和性质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辩证法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第二部分: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人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解放是通过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第三部分:社会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反映和表现,不同阶级之间存在意识形态斗争,通过阶级斗争达到社会的进步和革命的胜利。

第四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是最终的目标,是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第五部分:实践和革命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唯一不同的地方,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反思和改变,才能不断推进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第六部分:民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民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

民主是人民的需求和权利被充分尊重和保障的体现,法治是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民主和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七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与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与运动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得物质与时间、空间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有限性与无限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得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得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得本质与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得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得东西变成现实得东西。

意识得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得性质:其一,正确得意识促进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得意识阻碍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得这一作用就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得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得生理过程。

人得精神就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就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得共同得本质得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得统一就是无限多样得统一,就是包含着质得差别得统一;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就是运动与发展得充满联系得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就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得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得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动力得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基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1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辩证唯物论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能动的认识世界(表现为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和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表现为: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表现为: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力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原理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3、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其规律)、客观的(表现为: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造和改变;有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要遭受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合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合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原理58个原理

马原理58个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P33(非原句)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P26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26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重点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重点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内容总结(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4)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2)关于真理的哲理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三)唯物辩证法(辩证法)(1)关于联系的哲理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A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总结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

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 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 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物质观1.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5)【方法论】: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辩证统一的,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 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因此,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5.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P33(非原句)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P26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26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2. 1848 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4. 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6.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7.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8.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

9.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10.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11. 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行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联系,处理人与自然所遵守的原则是,尊重,顺从,保护自然12.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1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14.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

15.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16.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7.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8.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9.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没有两千相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20.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2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2.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23.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 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 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基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1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前人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物质与意识物质:客观存在的一切,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高级产物。

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三、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途径。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

三、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

二、历史思维历史思维要求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三、阶级分析阶级分析要求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四、群众观点群众观点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3、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①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

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②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2)否定之否定规律:①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见一个一。

4、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①现象和本质(并列,都有);②必然与偶然(并列,都有);③原因与结果(并列,都有);④现实与可能(并列,都有)。

⑤形式与内容(从属)(三)、认识论(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10个原理1、一观——真理观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③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④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

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⑤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原理: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⑥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一论——认识论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

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

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03年、04年真题)(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15个原理1、因素: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②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③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3、特点: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②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③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⑥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注:本章还有一个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1、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

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1、把握矛盾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分析方法):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2、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4、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既要看到量变又要看到质变,注意特殊量变引起的质变。

三、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1、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四、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1、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要尊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3、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4、要尊重社会存在的第一性,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