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岩石风化程度划分

合集下载

岩石风化程度5

岩石风化程度5

18/57
19/57
§2 流水的地质作用
坡流 地表水 洪流 线流 河流 暂时性水流(地质作用) 经常性水流(地质作用) 坡积物 洪积物(冲沟) 冲积物(河谷)
20/57
一.坡流的地质作用
山坡上风化物质带到坡 脚平缓处堆积的过程。 洗刷作用:坡面流水将 特点:位于坡脚,成分 为山坡上部 坡积层: 物质,与下伏基岩无关 ,松散、 富水。易沿原地面滑坡 。
下蚀( vertical erosion)
26/57
向下侵蚀
称为加深作用,常出现在瀑布或水坝下 方,流水急速由高往下侵蚀,使得河床 加深,一般发生于山区河流。
(长江三峡)
27/57
长江上游河流侵蚀河床变深
侧蚀( lateral erosion)
28/57
向侧侵蚀
(长江中下游平原)
又称为加宽作用,弯曲的河道,水流向两侧侵蚀,使得河床宽。 外侧的流速比内侧快。
16/57


乐山大佛
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 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 是一座山”的称誉。 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 西,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 的大佛。雕刻细致,线条流 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 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 气派。

17/57


历经千年沧桑的乐山大 佛位处亚热带湿润区,建在 强度不高的红砂岩上。 近年来由于受风吹、酸雨、 水渍、江水冲击和游人日增 的影响,大佛风化明显,岩 石强度降低,造成佛体植物 生长,霉菌滋生,风化加剧。 佛体表面模糊,甚至出现岩 体剥离现象。
3/57
4/57
热力引起岩石的片状风化
5/57
冻融风化作用示意图

风化程度划分

风化程度划分

岩石风化程度学科:工程地质学词目:岩石风化程度英文:degree of rock weathering释文:岩石风化程度是风化作用对岩体的破坏程度,它包括岩体的解体和变化程度及风化深度。

岩石的解体和变化程度一般划分成: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等四级。

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如何确定基岩的风化程度请大家来谈谈基岩风化程度的划分依据1 沿海花岗岩地区分带明显且厚度大,具备定量划分的条件,其他岩性不好说2 用标贯可确定。

n〈30残积土,30<=n=〈50全风化,n〉50强风化楼上给出的老岩土规范的划分标准,而且不修正的,实践中看,n〉50不修正作为强风化上限多数是土状的东西用标贯是不准确的,有两个方面:1、标贯操作有误差,工作人员一般不热心打标贯。

2,是标贯超过20米(有的说是25米),标贯数据误差比较大,通过修正也不能完全反应地层情况。

3根据钻孔用肉眼判定岩层的风化程度,各个行业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岩芯呈土状或土柱状,或者大部分呈土状或土柱状,手可搓碎,即可判定是全风化。

如果岩芯大部分呈块状、碎块状,手不可掰开,或者用力才能掰开,锤击声闷,即可判定为强风化。

若岩芯颜色新鲜,很少矿物质,多呈柱状,锤击声脆,即可判定是弱风化或微风化。

4我想各个地质区域的岩性其划分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花岗岩就可以用力学指标去判定,其它的大多数还是以经验判定。

主要还是根据各类岩石岩性,其风化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来判定。

我在江西南昌,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其强风化就表现出泥土状及碎片状,强度很低,手可折断;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层面多见F e、Me质,而且泥质成分肉眼就可感觉偏多;余下划分的基本就需靠岩石强度去调整了。

岩石风化程度及颗粒分类

岩石风化程度及颗粒分类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岩体类别岩石的粒度划分:一、侵入岩(1)结晶程度:显晶质、隐晶质。

(2)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以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为标准)巨粒:>10mm粗粒:10—5mm中粒:5—2mm细粒:2—0.2mm微粒:<0.2mm二、变质岩的粒度和层厚的规定:(1)粒度:粗粒变晶结构:>3mm中粒变晶结构:3—1mm细粒变晶结构:0.1—1mm显微状:<0.1mm(2)厚度:巨层:>100cm巨厚层:100—50cm厚层:50—10cm中厚层:10—5cm薄层:<5cm三、沉积岩砾岩:根据砾石(或角砾)大小分为:细砾岩:2—10mm中砾岩:10—50mm粗砾岩:50—100mm巨砾岩:100—1000mm块石砾石岩:>1000mm砂岩:粗粒:2—0.5mm中粒:0.5—0.25mm细粒:0.25—0.05mm粉砂:0.05—0.005mm粘土岩:<0.005mm沉积岩层理:根据层理的厚度大小,通常以下分类规定,单位厘米:块状:>200cm巨厚层状:100—200cm厚层状:50—100cm中层状:10—50cm薄层状:5—10cm页片(微层)状层理:1—5cm条带:0.5—1cm条纹:0.1—0.5cm纹层:<0.1cm花岗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泡。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遇盐酸冒泡。

第四章岩石风化介绍精选课件PPT

第四章岩石风化介绍精选课件PPT

温度
温差大、冷热变化频率快:物理风化
温度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岩石热胀冷缩和水的物理状态,而且对矿 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生物的新陈代谢、各种水溶液的浓度和化学反 应的速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降雨(湿度):为岩石化学风化提供了必需的水溶液,控制 着风化营力的性质和强度,影响风化作用类型及风化速度。
在降雨量小而蒸发量大的干旱地区,多为物理风化。
2021/3/2
2
二、风化类型
按照风化营力及其引起的岩石变异的方式不同,风 化作用一般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物理风化: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盐类结晶、植 物根劈等力的作用下,引起岩石的机械破碎,而不伴 随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明显变化的现象。
其结果既破坏了岩石的结构构造,降低了岩石的强 度,又为化学风化开了方便之门。
第四章 岩石风化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风化壳的垂直分带 防治岩石风化的措施
2021/3/2
1
一、定义
风化: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 和化学变化过程。造成岩体风化的营力主要指太 阳能、地表与地下水、空气及生物等。
风化壳:遭受风化的岩石圈表层。它是原岩在一 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表 层不同深度的岩石,遭受风化程度的不同,形成 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由此构成了的复 杂风化壳剖面。不同岩石,不同地区,风化壳有 很大差别。其厚度很大差别,厚者可达几百米。 地壳表层保留的主要为现代时期形成的风化壳。 当风化壳形成后,被后来的堆积物掩埋,被保留 下来成为古风化壳。
在风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方式较复杂,有氧化、还原、水 化、水解、碳酸化、硫酸化、去碳等。以水化、溶解、水解和 氧化作用最为常见。

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

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

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风化岩石是指经过长时间风化和侵蚀作用的岩石,其强度较低,容易发生破坏,因此它在工程施工中的使用需要考虑其强度等级划分。

本文将围绕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一、什么是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是指通过对风化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行试验和研究,依照一定的标准将风化岩石的强度等级进行分类,从而为风化岩石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般来说,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与未风化的岩石不同,需要充分考虑其孔隙度、颜色、干湿变化等因素。

二、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标准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岩土工程岩石力学试验规程》(GB/T50123-1999)中规定的4级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分别为:Ⅰ级强度等级(强度较高)、Ⅱ级强度等级(中等强度)、Ⅲ级强度等级(较低强度)、Ⅳ级强度等级(极低强度),其中Ⅰ级和Ⅱ级适用于风化程度较轻的岩石,Ⅲ级和Ⅳ级适用于更严重风化的岩石。

2.《公路工程岩土技术规范》(JTG D30-2005)中针对用作路基的风化岩石的强度等级划分标准为:Ⅰ级(无明显风化)、Ⅱ级(轻度风化)、Ⅲ级(中度风化)、Ⅳ级(严重风化)。

3.岩石力学试验规程标准(GB/T 23561-2009)在岩石试验中对风化岩石进行强度等级划分,将风化岩石分成Ⅰ级,Ⅱ级和Ⅲ级等3个强度等级。

三、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方法重点介绍一下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的方法:1.钻孔取样法:采用岩心钻机或手工钻孔机在不同深度处采集岩心,将岩心进行实验室试验,根据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数据进行分类。

2.现场取样法:现场采集风化岩石样品,用不同仪器仪表例如万能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裂纹扩展试验机等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相应分类。

3.极限状态设计法:把风化深度等级考虑到模型中进行模拟分析电脑模拟。

这种方法需要在状态检测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相应的图像,再进行分析。

四、总结风化岩石强度等级划分很大程度上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不断提高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岩石的状态判定风化程度的依据

岩石的状态判定风化程度的依据

根据岩石的状态判定风化程度的依据:
1、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2、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3、中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

4、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5、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6、残积土: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成土状,锹镐易开挖,干钻易钻进,具可塑。

岩石风化区分

岩石风化区分

请大家来谈谈基岩风化程度的划分依据1沿海花岗岩地区分带明显且厚度大,具备定量划分的条件,其他岩性不好说2用标贯可确定。

n 30残积土,30 =n= 50全风化,n 50强风化楼上给出的老岩土规范的划分标准,而且不修正的,实践中看,n 50不修正作为强风化上限多数是土状的东西用标贯是不准确的,有两个方面:1、标贯操作有误差,工作人员一般不热心打标贯。

2, 是标贯超过20米(有的说是25米),标贯数据误差比较大,通过修正也不能完全反应地层情况。

3根据钻孔用肉眼判定岩层的风化程度,各个行业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岩芯呈土状或土柱状,或者大部分呈土状或土柱状,手可搓碎,即可判定是全风化。

如果岩芯大部分呈块状、碎块状,手不可掰开,或者用力才能掰开,锤击声闷,即可判定为强风化。

若岩芯颜色新鲜,很少矿物质,多呈柱状,锤击声脆,即可判定是弱风化或微风化。

4我想各个地质区域的岩性其划分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花岗岩就可以用力学指标去判定,其它的大多数还是以经验判定。

主要还是根据各类岩石岩性,其风化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来判定。

我在江西南昌,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其强风化就表现出泥土状及碎片状,强度很低,手可折断;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层面多见Fe、Me质,而且泥质成分肉眼就可感觉偏多;余下划分的基本就需靠岩石强度去调整了。

5岩体风化程度划分分级颜色光泽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破碎情况矿物成分的变化情况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锤击声全风化颜色已全改变光泽消失组织结构己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除石英晶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次生矿物浸水崩解,与松软土体的特性近似哑声强风化颜色改变,唯岩块的断口中心尚保持原有颜色外观具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干砌块石状,岩块上裂纹密布,疏松易碎易风化矿物均已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其他矿物仍部分保持原矿物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减弱,具有莱些半坚硬岩石的特性,变形模量小,承载强度低哑声弱风化表面和沿节理面大部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特点组织结构大部完好,但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风化剧烈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风化矿物物理力学性质减弱,岩体的软化系数与承载强度变小发声不够清脆微风化沿节理面略有变色组织结构未变,除构造节理外,一般风化裂隙不易察觉矿物组织未变,仅沿节理面有时有铁、锰质渲染物理性质几乎不变,力学强度略有减弱发声清脆6判断基岩风化程度主要有定性、定量的方法。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表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表
片,风化系数小于。
开挖用愀或者镐,石风化程度划分表
岩石
类别
风化程度
野外观察的特征
开挖或钻探情况
硬质岩石
微风化
岩石表面和裂隙有风化迹象。少量裂隙切割岩
体,裂隙间距大于50cm。风化系数~。
开挖需爆破。钢砂钻进,
岩芯取样率大于75%。
弱风化
部分矿物风化变质,颜色变浅。岩体结构、构造
清晰,裂隙较发育,将岩体切割成20~50cm的块体,
锤击声脆,不易击碎,风化系数~。
开挖用撬棍或者爆破,钻
砂钻进,岩芯取样率40~75%
强风化
大部分矿物显着风化变质,部分长石、云母等已
风化成为粘土矿物,原岩结构、构造仍存可辨,粒间
连接显着降低,裂隙发育并将岩体切成2~20cm的块
体,用手可折断。风化系数小于。
开挖用镐或撬棍,用土钻
不易钻进。
软质 岩 石
微风化
表面和裂隙面稍有风化痕迹,少量裂隙,裂隙间
距大于50cm,风化系数~。
开挖用撬棍或者爆破,钨
钢砂钻进,岩芯较完整。
弱风化
部分矿物风化变色,色变浅,裂隙附近矿物多成
土状,裂隙被粘土充填,裂隙发育并将岩体切成20~
50cm的岩块,锤击易碎,风化系数~。
开挖用镐或者撬棍,钨钢
砂钻进,岩芯破碎
强风化
含大量粘土矿物,干时呈碎块状,浸水或干湿交
替时可较快软化或泥化,在地表多呈数厘米的松散碎

岩石风化程度辨别

岩石风化程度辨别

岩石风化程度辨别岩石风化程度辨别 2012年01月06日 1根据钻孔用肉眼判定岩层的风化程度。

如果岩芯呈土状或土柱状,或者大部分呈土状或土柱状,手可搓碎,即可判定是全风化。

如果岩芯大部分呈块状、碎块状,手不可掰开,或者用力才能掰开,锤击声闷,即可判定为强风化。

若岩芯颜色新鲜,很少矿物质,多呈柱状,锤击声脆,即可判定是弱风化或微风化。

2花岗岩就可以用力学指标去判定,其它的大多数还是以经验判定。

主要还是根据各类岩石岩性,其风化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来判定。

我在江西南昌,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其强风化就表现出泥土状及碎片状,强度很低,手可折断;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层面多见Fe、Me质,而且泥质成分肉眼就可感觉偏多;余下划分的基本就需靠岩石强度去调整了。

3岩体风化程度划分分级颜色光泽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破碎情况矿物成分的变化情况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锤击声全风化颜色已全改变光泽消失组织结构己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除石英晶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次生矿物浸水崩解,与松软土体的特性近似哑声强风化颜色改变,唯岩块的断口中心尚保持原有颜色外观具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干砌块石状,岩块上裂纹密布,疏松易碎易风化矿物均已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其他矿物仍部分保持原矿物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减弱,具有莱些半坚硬岩石的特性,变形模量小,承载强度低哑声弱风化表面和沿节理面大部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特点组织结构大部完好,但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风化剧烈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风化矿物物理力学性质减弱,岩体的软化系数与承载强度变小发声不够清脆微风化沿节理面略有变色组织结构未变,除构造节理外,一般风化裂隙不易察觉矿物组织未变,仅沿节理面有时有铁、锰质渲染物理性质几乎不变,力学强度略有减弱发声清脆 6判断基岩风化程度主要有定性、定量的方法。

例如野外经验法,即根据颜色、采取率、节理发育情况、断口、锤击声并根据工程经验、地区经验综合判断,另可根据波速测试成果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判断。

风化程度划分

风化程度划分

岩石风化程度学科:工程地质学词目:岩石风化程度英文:degree of rock weathering释文:岩石风化程度是风化作用对岩体的破坏程度,它包括岩体的解体和变化程度与风化深度.岩石的解体和变化程度一般划分成: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等四级.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如何确定基岩的风化程度请大家来谈谈基岩风化程度的划分依据1 沿海花岗岩地区分带明显且厚度大,具备定量划分的条件,其他岩性不好说2 用标贯可确定.n<30残积土,30<=n=<50全风化,n>50强风化楼上给出的老岩土规X的划分标准,而且不修正的,实践中看,n>50不修正作为强风化上限多数是土状的东西用标贯是不准确的,有两个方面:1、标贯操作有误差,工作人员一般不热心打标贯.2, 是标贯超过20米〔有的说是25米〕,标贯数据误差比较大,通过修正也不能完全反应地层情况.3根据钻孔用肉眼判定岩层的风化程度,各个行业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岩芯呈土状或土柱状,或者大部分呈土状或土柱状,手可搓碎,即可判定是全风化.如果岩芯大部分呈块状、碎块状,手不可掰开,或者用力才能掰开,锤击声闷,即可判定为强风化.若岩芯颜色新鲜,很少矿物质,多呈柱状,锤击声脆,即可判定是弱风化或微风化. 4我想各个地质区域的岩性其划分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花岗岩就可以用力学指标去判定,其它的大多数还是以经验判定.主要还是根据各类岩石岩性,其风化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来判定.我在####,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其强风化就表现出泥土状与碎片状,强度很低,手可折断;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层面多见Fe、Me质,而且泥质成分肉眼就可感觉偏多;余下划分的基本就需靠岩石强度去调整了. 5岩体风化程度划分分级颜色光泽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与破碎情况矿物成分的变化情况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锤击声全风化颜色已全改变光泽消失组织结构己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除石英晶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次生矿物浸水崩解,与松软土体的特性近似哑声强风化颜色改变,唯岩块的断口中心尚保持原有颜色外观具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干砌块石状,岩块上裂纹密布,疏松易碎易风化矿物均已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其他矿物仍部分保持原矿物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减弱,具有莱些半坚硬岩石的特性,变形模量小,承载强度低哑声弱风化表面和沿节理面大部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特点组织结构大部完好,但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风化剧烈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风化矿物物理力学性质减弱,岩体的软化系数与承载强度变小发声不够清脆微风化沿节理面略有变色组织结构未变,除构造节理外,一般风化裂隙不易察觉矿物组织未变,仅沿节理面有时有铁、锰质渲染物理性质几乎不变,力学强度略有减弱发声清脆6判断基岩风化程度主要有定性、定量的方法.例如野外经验法,即根据颜色、采取率、节理发育情况、断口、锤击声并根据工程经验、地区经验综合判断,另可根据波速测试成果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判断.对全风化和强风化还可辅之以标贯、动探等手段.总之,风化程度判别与个人经验关系很大,应尽量采取多手段综合判别.7对于沿海花岗岩地区,定量划分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花岗岩地区一般多层建筑桩尖持力层可能选择在残积层下部,在这种地区搞过工勘就知道,有时残积层厚度很大,上下部强度差异也很大,承载力可能相差一倍;还有一点,强风化在这些地区一般按标贯N>50来划分,基本是土状的东西,但PHC管桩采取静压法施工时就会发现进入该层后沉桩就明显困难,很大可能进入不了碎石状强风化层,一味按定性划分会造成地层强度变异性过大,一个你推荐的持力层明显不合理.岩石风化程度的分类是为了工程需要而划分的,按理说还可以细划分出很多类的,划分的越细其相对应的工程性质就越准确,但执行起来就越困难.1、正常情况下,每种岩石均有着此五等级风化程度的岩石,因为岩石的风化是一个漫长的且相对比较连续的过程.五种风化界限只是人为规定的的划分尺度.但是现实中有很多岩石的各种风化程度就很难见全或者风化界限很难划定,如石英岩就很难见到全风化甚至强风化的岩体,泥岩就很难把各种风化程度划分清楚〔岩土规X上曰: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2、针对工程勘察而言只能按国标工程勘察规X表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执行.可根据当地经验灵活运用.3、全风化之下不一定为强风化,有无可能强风化之下直接是微风化或未风化的岩石?完全有可能.如很多灰岩地区红土下面直接就是中等风化的灰岩,缺少全风化与强风化的灰岩地层.同样强风化的灰岩下面也经常会直接见到微风化的灰岩.这与岩石的性质以与不同时期的风化侵蚀环境有相当的的关系.4、如果岩体是均质体,没有受到过构造与变质影响,就仅从风化因素考虑,风化状态肯定是由表与里风化程度渐弱,但是现实中岩体本身的不均质性,以与受构造变质各方面的外力影响,各时期风化外力的可变性,就会造成:强风化之下有无可能出现全风化,中等风化之下可能出现强风化或全风化岩石的现象.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可以从上而下循环出现全-强-中等-微-中等-强-全风化的现象;再如灰岩跟页岩或者砂岩跟页岩互层,由于岩石具有的不同的抗风化能力,在上部的灰岩或者砂岩有可能是中等风化状态,而下面的页岩就可能是强风化或全风化状态.很多情况下我们划分地层的时候会出现某个风化层缺失的情况,比如说全风化层下直接揭露的是中风化层,但个人认为,风化层的变化在没有大的地质构造运动的前提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我们平常分层时的地层缺失,只是由于某个风化层过薄,不容易分出,或者是为了方便处理而将其忽略了.岩石的风化程度总有介于两个风化层的交接处,与这段既可以分为上一风化层,又可以分为下一风化层的风化程度.对于第四个问题:个人看法是,强风化层一下,是有可能出现全风化的.一种可能性是在形成风化层后,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导致地层倒置.另一种构造运动出现的裂隙,液体的渗入,经过化学风化,而出现的.以上而个人愚见,土友高手们请指导.岩层的风化我想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性,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在野外目前多数使用标贯区分,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中风化与微风化野外多数是看采芯率.这个跟取芯工艺、工人的操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不一定就是那么的准确.全风化下未必就是强风化可能直接是基岩,这个在沿海地区比较普遍,对于海上的工程也时常出现类似情况.强风化之下有可能出现全风化,最近我做的一个工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中风化凝灰熔岩下卧全风化凝灰熔岩,造成了静载试验不合格.风化也未必是由表与里减弱,这样的话就忽略了岩石之间的空隙-裂隙之间的水对岩石的腐蚀作用.纯属个人愚见.望老师们指点.首先,我觉得首先我们应明确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未风化:结构构造为变化,岩质新鲜;微风化:结构构造、矿物色泽基本未变,部分裂隙有铁猛质渲染;弱风化:结构构造部分破坏,矿物色泽较明显变化,裂隙面出现风化矿物或存在风化夹层;强风化: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矿物色泽明显变化,长石、云母等多风化为次生矿物:全风华:结构构造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基本风化为土状.风化岩石就是母岩经受风化作用后,使其成分、结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异而形成的一种次生岩石,影响岩体风化的因素有岩性、地质构造、气候、地貌、地下水等,正常的风化壳, 自上而下为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再下面就是新鲜岩体,但实际工程中,由于构造运动出现的一些地层倒置或者底层深处受断裂活动等作用以与地下水的作用,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中等风化之下出现强风化或全风化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长期主要采取凭肉眼观察和经验判断的定性分析,国内外普片采用了弹性波测试技术和点荷载仪、回弹仪等简易的现场测试技术,室内则开展了风化和新鲜岩体的力学性质指标试验,各类岩体实际上是一个模糊的集合,其内涵和外延具有不明确性,各类集合之间处于中间过度状态的岩体其分界线也是一个模糊的界限,因此近些年多元统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凭价岩体风化程度的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的而一种方法就是定量综合分析法,用室内或现场测试的岩石力学性质的单项或综合指标进行岩体风化程度分带,如岩体随风化程度的加深,岩体比重略有减小、密度减小、孔隙率、含水量、吸水率都逐渐增大,岩体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都随风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利用这些形式综合加以考虑,然后分带,今年来,国内外广泛的利用弹性波测定值来研究岩体的质量和风化程度,常用的弹性波测试方法有声波法、地震法和超声波法.现实工程中,对于大型的项目,我们光凭经验很难划分,更多的是要依靠试验进行划分,对于小型的工程,我们可能也只能从岩心以与岩样的试验来来进行划分,但由于钻探水平以与其它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准确的划分,其实,说白了,它只是一个模糊的界限,但对于一般的小型项目,它足以满足强度要求,所以作为一个地质人员,积累一定的经验非常重要,一般从事水电坝基勘察的同志们可能对此感触很深,因为坝基对基岩的风化程度的划分要求做的很准确.就第二个问题提些愚见,残积土和全风化岩石应该是相似概念,只要是未经过搬运的全风化形成的土就可以称为残积土.风化分带,不论是4分法还是5分法都只是一个描述性质的分带标准,在一个露头上,是划不出截然的分界的.按照一般规律,风化带的分布规律都是越往里越新鲜,风化程度越低.我实习中有过一次花岗岩风化带划分的野外露头实习,花岗岩中沿节理裂隙风化也会更发育,至于楼主说的在强风化或者中风化下有全风化的这种情况我觉得在均匀的岩石中式部存在的,如果存在我觉得可能就要考虑地下水分布和构造作用了.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规X的风化程度分类之中,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与未风化五分法.1、是否每种岩石均有着此五等级风化程度的岩石呢?答:前面楼主说了,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很多种,归结起来有物理、化学、生物,这五种风化分法使较为普遍的一种分法,也会有许多的特殊情况出现,所以不是每种岩石均有此分法.2、针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来说,如何确定残积土与全风化的分界呢?如何确定全风化与强风化、强风化与中等风化、中等风化与微风化的分界呢?答:残积土与全风化的分界就是残积土是土的X畴,全分化是岩的X畴,具体分界数据不同行业也有不同,得看行业规定.其他的全分化和强分化、强分化和中分化、中分化和未分化分界也是如此.3、全风化之下是不必为强风化,有无可能强风化之下直接是微风化或未风化的岩石?答:全分化之下未必是强分化,得看分化面的朝向,比如在第三系地层沉积之前沉积的白垩系岩土层,经分化形成中分化的岩层,后经燕山运动,形成平卧褶皱,分化面朝下了,那么会出现下面是中分化,上面是微分化,还有岩溶地区的分化,所以全分化之下未必就是强风化.岩石经大的地质构造运动,上下沉浮过程中形成的原来形成的分化岩层下沉后又上升继续分化,或形成再次的次分化,所以分化的接触也是有可能断层的.4、强风化之下有无可能出现全风化?中等风化之下是否可能出现强风化或全风化岩石?风化状态肯定是由表与里风化程度渐弱?答:这个问题跟上面的差不多,就不回答了如何确定残积土与全风化的分界呢??岩石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其结构、成分和性质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应定名为风化岩.已完全风化成土而未经搬运的应定名为残积土.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0.2<Kp<0.4残积土: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搞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有可塑性;Kp<0.2对于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贯试验划分;30<=N<5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全风化岩石,可结合当地经验进一步划分为碎块状、碎屑状和土状;厚层残积土可进一步划分为硬塑残积土和可塑残积土,也可根据含砾或含砂量划分为粘性土、砂质粘性土和砾质粘性土.5分、4分只是各个行业习惯而已,风化大部分是连续过程,没有绝对的界限,看怎么定义了.风化速度跟太多东西相关了,成因,构造、水等息息相关,所以实际风化不是绝对的从上到下按顺序风化的,特别是软岩风化顺序更是混乱.判别方法调查露头更为准确,钻探是很不靠谱的,跟钻探操作水平关系很大,我有次碰见钻孔相聚20cm,结果一个钻机判定18m到微风化泥岩,10-18m岩芯为碎块状,另一个钻机10m就到了微风化了,10-18m岩芯很完整,长柱状.1:岩石有无风化五带,可以先从风化外力和风化过程来分析,风化外力分为物理、生物、化学等,对于块状结构的岩浆岩,水力、水力等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主要受物理风化作用,而物理风化作用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此类岩石的风化状态必然是连续的,一般都有风化五带;有一种岩石从理论上是没有风化五带的,那就是易溶盐岩,包括石膏、纯质灰岩等,这等岩石以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将进一步诱发化学风化,故在自然界中很少见有这等岩石的物理风化形成的风化岩,这类岩可理解为没有残积土,亦没有全风化;补充一下,泥灰岩、炭质灰岩等含杂质的灰岩是有风化五带的,因其岩溶不是很发育;再补充一下,红粘土从地质意义上不是灰岩的残积土,它已经过了搬运作用;再补充一下,受节理、构造影响,灰岩因其破碎程度可划分微、中、强带,但是全风化带还是没有的.2:针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来说,划分风化带不必侧重于岩体的地质面貌,而应从力学性质分层,什么是全风化,标贯30~50击就行,什么是强风化,标贯>50击就行,关键是你的力学参数要与你的风化分带一致,什么结构完整性、裂隙发育程度等,都只是参考因素,因为根据那些因素,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别标准;至于中、微风化,那就需要同时考虑岩块强度与岩体完整性了.3、全风化之下是不必为强风化,有无可能强风化之下直接是微风化或未风化的岩石?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原因无它,物理风化作用不仅仅是从地表向地下扩展,同时也沿节理裂隙面进行,X开的节理裂隙面分布无规律,则风化作用也是无处不在的.4、道理同3,想一想风化深槽,花岗岩球风化体,泥质砂岩类的不均匀风化夹层等就是了.我就##地区火成岩区域的岩石划分情况简述一下:一般划分为全风化岩、强风化岩〔散体状〕,强风化岩〔碎裂状〕,中风化岩,微风化岩与未风化岩.全风化与强风化按照标贯击数划分,其余按照钻进情况与岩芯情况判断.通常情况下,风化是从上部向深部过渡.风化过渡段也有缺失的,全风化直接到中风化.由于岩质风化不均匀情况,存在残留体〔孤石等〕,经常出现全风化或者强风化中含有中风化岩〔孤石〕,故而地层顺序会有中风化岩下面存在强风化岩或者全风化岩,甚至残积土.这个情况是很常见的.风化不均匀状况一般是由于岩性的差异形成的,特别是辉绿岩、粗粒花岗岩比较容易风化,而正长斑岩与闪长岩凝灰熔岩风化较慢,如果在不同岩性穿插的岩层中较容易出现上述情况.另外构造作用也容易出现裂隙带等风化不均匀情况.花岗岩由于岩石矿物含量的区别,在强风化中很容易出现大量的孤石.以上是火成岩地区情况,沉积岩地区情况可能会更复杂.砂岩等钙质胶结或者泥质胶结等,砂岩,泥岩,角砾岩等分层沉积的也容易出现风化层序颠倒的情况.岩体风化程度划分分级颜色光泽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与破碎情况矿物成分的变化情况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锤击声全风化颜色已全改变光泽消失组织结构己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除石英晶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次生矿物浸水崩解,与松软土体的特性近似哑声强风化颜色改变,唯岩块的断口中心尚保持原有颜色外观具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干砌块石状,岩块上裂纹密布,疏松易碎易风化矿物均已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其他矿物仍部分保持原矿物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减弱,具有莱些半坚硬岩石的特性,变形模量小,承载强度低哑声弱风化表面和沿节理面大部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特点组织结构大部完好,但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风化剧烈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风化矿物物理力学性质减弱,岩体的软化系数与承载强度变小发声不够清脆微风化沿节理面略有变色组织结构未变,除构造节理外,一般风化裂隙不易察觉矿物组织未变,仅沿节理面有时有铁、锰质渲染物理性质几乎不变,力学强度略有减弱发声清脆。

风化程度划分

风化程度划分

风化程度划分岩石风化程度学科:工程地质学词目:岩石风化程度英文:degree of rock weathering释文:岩石风化程度是风化作用对岩体的破坏程度,它包括岩体的解体和变化程度及风化深度。

岩石的解体和变化程度一般划分成: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等四级。

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如何确定基岩的风化程度请大家来谈谈基岩风化程度的划分依据1 沿海花岗岩地区分带明显且厚度大,具备定量划分的条件,其他岩性不好说2 用标贯可确定。

n<30残积土,30<=n=<50全风化,n>50强风化楼上给出的老岩土规范的划分标准,而且不修正的,实践中看,n>50不修正作为强风化上限多数是土状的东西用标贯是不准确的,有两个方面:1、标贯操作有误差,工作人员一般不热心打标贯。

2, 是标贯超过20米(有的说是25米),标贯数据误差比较大,通过修正也不能完全反应地层情况。

3根据钻孔用肉眼判定岩层的风化程度,各个行业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岩芯呈土状或土柱状,或者大部分呈土状或土柱状,手可搓碎,即可判定是全风化。

如果岩芯大部分呈块状、碎块状,手不可掰开,或者用力才能掰开,锤击声闷,即可判定为强风化。

若岩芯颜色新鲜,很少矿物质,多呈柱状,锤击声脆,即可判定是弱风化或微风化。

4我想各个地质区域的岩性其划分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花岗岩就可以用力学指标去判定,其它的大多数还是以经验判定。

主要还是根据各类岩石岩性,其风化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来判定。

我在江西南昌,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其强风化就表现出泥土状及碎片状,强度很低,手可折断;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层面多见Fe、Me质,而且泥质成分肉眼就可感觉偏多;余下划分的基本就需靠岩石强度去调整了。

第三章岩石的风化和风化产物PPT课件

第三章岩石的风化和风化产物PPT课件

●第四纪红色粘土 指第四纪温暖潮湿气候下形成的 红色粘质残积物或运积物。质地粘重,呈红色、棕红 色,养分含量少,酸至强酸反应。
●冰川沉积物和冰水沉积物 冰川沉积物由冰川搬运 的粉砂、沙砾石和漂砾等混合的非层状沉积的物质。 冰水沉积物指由冰川搬运,以后为冰川融水的水流所 分选、沉积物质。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多不连续,呈 小片分布。
● 湖积物 湖积物指原湖泊底部的沉积物质, 以后由于湖水位的下降或陆地上升而出露的一
种母质。
.
23
●浅海沉积物 浅海沉积物指河流携带泥沙, 在海岸边沉积的物质。
● 风积物 风积物是经风搬运而堆积的物质, 如风成砂和黄土。形成的土壤肥力低。一般风 积物多为砂丘、砂岗等。
● 黄土及黄土状物质 黄土是由风搬运沉积 的第四纪陆相粉砂质富含碳酸钙的土状沉积物。 黄土形成的土壤肥力一般较高。
这种四面体相互联结的程度与矿物的稳定性有密 切关系。从硅氧四面体的联结程度来看,矿物稳定性 大小,即风化难易的次序是:
架状结构 > 层状结构 > 双链结构 > 单链结构 > 岛状结构
(石英、长石)(云母、滑石) (角闪石) (辉石) (橄榄石)
.
17
第三节 成土母质与类型
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 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 和运积母质。这种物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因 此称为成土母质,简称母质。 一、成土母质的特性 1.表面积的增加 2.孔隙性的发展 3.植物营养元素的释放
.
25
★ 风和流水的作用 主要风和流水把岩石表层剥 落的碎屑吹走、冲走及磨蚀。
.
5
★ 冰川作用 冰川底部和两侧的岩石会受到冰川 的压力和磨蚀作用而破碎。
★ 卸荷作用 指由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在花岗岩分布区最为常见。

风化作用的阶段

风化作用的阶段

风化作用的阶段风化作用fenghua zuoyongweathering矿物和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发生的机械碎裂和化学分解作用的总称。

简称风化。

矿物和岩石多形成于地下不同深处,一旦暴露于或接近地表,就处于与原来全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之中。

风化作用实质只是矿物和岩石为适应地表环境而发生物理机械()的和化学的变化的作用。

由于风化,岩石碎块、难溶物质残留原地,可溶性物质随地面水和地下水流走。

残留物质形成覆盖地表的松散层,这有利于各种外营力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所以,风化作用可看作是外力地质作用的序幕。

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包括类3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它们相互联系,难于截然分开,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各类风化作用所发生的程度不同。

:物理风化作用矿物和岩石在地表大气温度变化、水体的冻融等的影响下原地发生机械崩解、碎裂的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只使岩石发生崩解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

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

? 温差风化。

大气温度周期性变化引起岩石碎裂的作用。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长期的昼夜、季节性温差变化的影响下,岩体表里受热不均,胀缩交替,反复进行,致使岩体表里间产生裂隙甚至崩解成碎块。

若岩石中矿物的热膨胀系数各不相同,温差变化,还会削弱矿物间的结合力,致使部分矿物脱落。

(见彩图 )细砂岩的球形风化6 ? 冰劈风化又称冰冻风化(。

岩石裂隙中的水冻结成冰,使岩石受撑而破裂的作用。

渗入岩石裂隙的水,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结成冰,体积膨胀约9%,对两壁施加的撑胀压力达(94,196)×10帕。

气温回升到0?以上,冰融化为水,渗入新裂开的部位。

气温在0?上下波动,冻结-融化反复发生,最后岩石裂为碎块。

? 盐类结晶和潮解作用。

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蒸发量大,岩石裂缝中的含盐溶液易于饱和而结晶,结晶时体积增大,对两壁也施加压力。

当空气湿度增加时,已结晶的盐类又潮解为溶液,进一步渗入岩石内部。

岩石风化分类参考指标

岩石风化分类参考指标

完整
硬质岩石
软质岩石
岩石电阻率
碎石土 白云质灰岩 10-120 全风化 100-150 强风化 150-300 中风化 300-4500 破碎带 20-120
完整性划分
结构类型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中、薄层状结构或镶嵌碎裂结构 裂隙块状结构或碎裂结构 散体结构 完整性系数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风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别
岩石类别 压缩波速度VP (m/s) 未风化 >5000 微风化 4000-5000 中等风化 2000-4000 强风化 1000-2000 全风化 500-1000 残积土 <500 未风化 >4000 微风化 3000-4000 中等风化 1500-3000 强风化 700-1500 全风化 300-700 残积土 <300 风化程度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Kr 0.9-1 0.8-0.9 0.6-0.8 0.4-0.8 0.2-0.4 <0.2 0.9-1 0.8-0.9 0.5-0.9 0.3-0.5 0.1-0.3 <0.1 0.9-1 0.8-0.9 0.4-0.8 <0.4 0.9-1 0.8-0.9 0.3-0.8 <0.3 等级名称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松散
岩石波速值
白云质灰岩 砂岩 碎石土 600-700 600-700 全风化 强风化 中风化 500-650 1000-1800 2900-3400 500-600 900-1400 2700-3100
破碎带 1300-2000

第四章 岩石风化_PPT幻灯片

第四章   岩石风化_PPT幻灯片
1.气候 气候是控制风化性质和强度的主要因素。温度和降雨量是物
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的基础,是风化过程和风 化强度的推动力,其地带性导致风化壳分别的地带性。 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温度增高,岩石及矿物的风 化作用加剧;降雨量控制着化学反应以及淋滤可溶性矿 物所需的水分,水分增多,风化壳中粘粒含量增多。在 潮湿的热带,风化强度约是温带的3倍,寒带的10倍 (Bridges,E.M,1978)。所以在湿热地区一般以化学风化 为主,风化深度较大;高寒地区气温低,干旱荒漠地区 日照强烈且年降雨量小。这些地区的岩石多以物理风化 为主,风化深度一般不大。
残积土
二、风化岩石的工程性状及工程意义
岩石风化后,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岩石的工 程特性,主要表现在:
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原生矿物经受水解、水化、 氧化等作用后,逐渐转化生成新的次生矿物,特别是粘土矿物, 从而改变了岩石的性质。
结构构造的变化。岩石的完整性遭到破坏,风化破坏岩石颗粒间 联接,扩大岩石原有裂隙,产生新的风化裂隙,降低结构面的粗 糙程度,使岩石分裂成碎块,破坏岩体的完整性。整体状、块状、 层状结构岩体变为碎裂结构岩体,甚至散体结构的土体。坚硬岩 石可变为软弱岩石,甚至松散土。
第一节 概述
一、风化和风化作用的概念
风化: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的物 理和化学变化过程。
风化壳:表层不同深度的岩石,遭受风化程度 的不同,形成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 由其构成的复杂剖面称为风化壳。 不同岩石,不同地区,风化壳有很大差别。其 厚度很大差别,大则几百米。 地壳表层保留的主要为现代时期形成的风化壳 。当风化壳形成后,被后来的堆积物掩埋,被 保留下来成为古风化壳。
2.岩性
软质岩石比硬质岩石更易风化。

岩石分层的判定方法

岩石分层的判定方法

岩石分层的判定方法一、一般情况下,岩体的风化程度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渐减弱的规律。

但由于岩体中岩性并不均一,且有断裂存在,所以岩体风化的情况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一般规律。

岩体风化厚度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沿断裂破碎带和易风化岩层,可形成风化较剧的岩层。

断层交会处还可形成风化囊。

在这两种情况下深度可超过百米。

按照岩石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1、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2、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3、中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

4、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5、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6、残积土:岩石已经风化成土。

二、如何分辨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1、根据钻孔用肉眼判定岩层的风化程度,各个行业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岩芯呈土状或土柱状,或者大部分呈土状或土柱状,手可搓碎,即可判定是全风化。

如果岩芯大部分呈块状、碎块状,手不可掰开,或者用力才能掰开,锤击声闷,即可判定为强风化。

若岩芯颜色新鲜,很少矿物质,多呈柱状,锤击声脆,即可判定是弱风化或微风化。

2、各个地质区域的岩性及其划分条件不一样,比如花岗岩就可以用力学指标去判定,其它的大多数还是以经验判定。

主要还是根据各类岩石岩性,其风化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来判定。

3、岩体风化程度划分分级为①颜色光泽;②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破碎情况;③矿物成分的变化情况;④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⑤锤击声。

(1)全风化①颜色已全改变光泽消失;②组织结构己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③除石英晶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次生矿物;④浸水崩解,与松软土体的特性近似;⑤哑声。

(2)强风化①颜色改变,唯岩块的断口中心尚保持原有颜色;②外观具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干砌块石状,岩块上裂纹密布,疏松易碎③易风化矿物均已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其他矿物仍部分保持原矿物特征;④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减弱,具有莱些半坚硬岩石的特性,变形模量小,承载强度低;⑤哑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