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诊疗分叉病变霍勇幻灯片

合集下载

《分叉病变病例》课件

《分叉病变病例》课件

病例一:轻度分叉病变的治疗
总结词
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控制危险因素
详细描述
轻度分叉病变的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等,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 险。同时,患者需要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此外,控制 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 、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以及
病变区域淋巴结肿大。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病变部位、质地、颜色 、温度等指标,初步判断分叉病变的 性质。
影像学检查
借助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 段,了解病变范围、骨质破坏程度及 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病理学检查
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 定病变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ERA
分叉病变的定义
分叉病变是指冠状动脉主要分支 血管的起始部或分叉部位出现狭 窄或阻塞的病变,是冠心病的一
种特殊类型。
分叉病变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主 支与分支交汇处,如左主干与前 降支、左主干与回旋支等部位。
分叉病变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 率较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
要领域之一。
分叉病变的分类
根据形态学特征,分 叉病变可分为Y型、T 型和不规则型。
病理学检查结果是确诊分叉病变的金标准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03
分叉病变的治疗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分叉病变的早期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期进行 复查,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PPT幻灯片共53页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PPT幻灯片共53页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 PPT幻灯片
6、纪律是自由的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PPT课件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PPT课件

04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难点与挑战
病变部位的特殊性
病变部位血管结构复杂
冠脉分叉病变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分叉处,血管结构复杂,增加 了介入治疗的难度。
病变形态多变
冠脉分叉病变的形态多样,包括狭窄、闭塞等,需要针对不同病变 形态采取相应的介入技巧。
病变血管质地差异大
冠脉分叉病变的血管质地可能存在差异,如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 低等,需要针对不同血管质地采取相应的介入技巧。
术后抗凝治疗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后,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药物治疗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后,需要继续服用相关药 物,如降脂药、降压药等,以巩固治疗效果。
术后定期复查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检查治疗效果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05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与
展望
临床效果评估
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防止血管破裂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小心操 作,避免对血管造成过度损伤,
防止血管破裂。
防止血栓形成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导 管、支架等器械,这些器械可能 会引起血栓形成,需要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防止心肌梗死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 需要确保血流畅通,防止心肌梗
死的发生。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6
总结
回顾与总结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的回顾
详细介绍了冠脉分叉病变的分类、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和意义。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的总结
对课件中涉及的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包括适应症、禁忌症 、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继续深入研究冠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处理》课件

《分叉病变处理》课件
的分叉病变处理方法略有不同。
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分叉病变可以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 度、中度和重度等类型,不同严重 程度的分叉病变处理方法也不同。
根据斑块性质分类
分叉病变可以根据斑块的性质分为 软斑块、硬斑块和混合斑块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斑块处理方法也有所 不同。
分叉病变的成因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分叉病变的主要成 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
药物治疗通常作为早期分叉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口服或局部应用药物来控制炎症和疼痛。根据病变的类型 和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药物治疗通常比较安全,但也可能存在一定 的副作用。
案例二:物理治疗案例
总结词
物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物理因子刺激和调节身体功能,促进病变 的康复。
斑块。
02
分叉病变处理技术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是分叉病变处理中的基础手 段,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炎症、缓解疼 痛等症状。
常用药物
包括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抗 生素等,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选择合 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和相互作用,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联合其他疗法
未来药物治疗可能会与其他疗法(如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结合 使用,形成综合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物理治疗未来展望
01
非侵入性物理疗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如光疗、电疗等)在治疗分叉
病变方面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治疗方式。
02
物理疗法与药物治疗结合
总结词:保持耐心
详细描述:物理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 和耐心,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不要 轻易放弃。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PPT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PPT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血管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血管并发症
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管并发症,如血管破裂、
血管夹层、血栓形成等。
02 03
预防措施
为预防血管并发症,应选择合适的导管和导丝,轻柔操作,避免过度扩 张和损伤血管。同时,应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 并发症。
处理方法
03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技巧
导丝通过技巧
总结词
导丝通过是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关键步骤,需要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详细描述
导丝通过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导丝、掌握导丝操控技 巧、判断导丝位置以及处理导丝通过困难等。在操作 过程中,医生需要熟悉病变特点和血管解剖结构,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丝,并熟练掌握推送、回撤 、旋转等操控技巧。同时,医生需要密切关注导丝位 置,确保导丝顺利通过病变部位,遇到通过困难时, 需及时调整策略,避免造成血管损伤或治疗失败。
药物洗脱支架应用技巧
• 总结词: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新型的冠状动脉支架,具有抑制血管再狭窄的作用。 • 详细描述: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表面涂有药物的支架,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率。在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时,医生需要掌握其特殊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首先,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洗 脱支架型号和规格,根据病变特点和血管解剖结构进行植入。其次,在植入过程中,医生需要掌握药物洗脱支 架的释放技巧,确保支架能够稳定地支撑血管壁并均匀涂布药物。同时,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监测 数据,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病变或复杂病例,可能需要采用其他辅助 治疗措施或特殊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治疗效果。
病变评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
Culotte 支架 (Y-型支架)
分叉病变: 支架技术
描述
优点
缺点
支架植入主血管 ( 或成角大的血管), 再通过第一个支架 植入分支血管
分叉处支架覆盖良 好
技术上有挑战; 可能 在支架植入后很难送 指引导丝通过支架进 入任何分支血管
对吻支架
双导丝, 随后进行 对吻球囊扩张和对 吻支架植入
支架覆盖病变好;很 适合大血管和分支 中度成角; 相对容 易
包括分支
分支正常
分叉病变的分类
类型 3: 主血管狭窄位于分 叉远端
包括分支
分支正常
分叉病变的分类
类型 4: 主血管正常; 分支开口 狭窄
分支保护
▪ 建议保护
• 分支 2.0 mm 直径, 而且是 • Type 1A, 2A, 3A
▪ 可选择性保护
• 分支 2.0 mm 直径, 而且是 • Type 1B
进入
分叉病变: 类型 3A
分支 2 mm: Yes SBO风险: 15% SB 保护: Yes PTCA 技术: 对吻或顺序
分叉病变: 类型 3B
分支 2 mm: Yes SBO风险: 1 - 5% SB 保护: No PTCA 技术: 如果需要重新
进入
分叉病变: 类型 1A
分支 2 mm: Yes SBO风险: 35% SB 保护: Yes PTCA 技术: 对吻
分叉病变: 类型 2B
分支 2 mm: Yes SBO风险: 1 - 3% SB 保护: No PTCA 技术: 如果需要重新
进入
块移位 ▪ 单一球囊可能不适合分叉近
端和远端主血管直径的大小
分叉病变成形术: 对吻球囊技术
优点
缺点
▪ 减少 “犁雪” 效应和斑块移位 ▪ 保证对大口径分叉近端主血管
PTCA 时不会过度扩张分叉远端相 对小的主血管
▪ 过程更复杂 ▪ 增加导丝缠绕的风险 ▪ 可能过度扩张分叉近端主血管
分叉病变: DCA 技术
冠脉介入诊疗分叉 病变霍勇幻灯片
分叉病变成形术
当靶病变从大血管近端节段延伸至相对小血管远端 (分叉后) , 通常需要用“对 吻”球囊进行扩张.
A. 按照近端血管选择球囊导致远端血管过度扩张 B. 按照远端血管选择球囊导致近端血管扩张不足 C. 对吻球囊扩张保证了近端和远端血管节段均得到充分扩张
分叉病变: 分支闭塞的风险(SBO)
▪ 不建议保护
• 分支 < 1.5 mm 直径, 或是 • Type 2B, 3B, 4
分叉病变成形术技术策略
▪ 保护技术
• 双指引导丝 • 双球囊使用一根导丝 • 经导丝型双球囊
▪ 扩张技术
• 顺序球囊扩张 • 对吻球囊扩张
分叉病变成形术: 双指引导丝技术
优点
缺点
▪ 保持持续接近两支血管
▪ 增加导丝缠绕的风险
解剖
分支正常, 开口靠近靶病 变
SBO (%) <1
SB 保护 No
分支正常, 开口起源于靶 病变
2 - 10 Yes, 对大分支
分支狭窄 > 50%, 开口起源 15 - 35
Yes
于靶病变
分叉病变的分类
类型 1: 主血管狭窄位于 分叉近端和远端
包括分支
(真正分叉病变)
分支正常
分叉病变的分类
类型 2: 主血管狭窄位于 分叉近端
分叉病变: 支架技术
描述
优点
支架植入主血管; 支架植入很容易 如果临床有指征重 新进入分支血管
缺点
重新进入分支可能有 挑战而且可能不成功
T-型支架
支架植入分支, 然 后植入主血管
很适合分支开口和 主血管成 90º 情况; 可很好覆盖主血管
技术上有挑战; 可能 导致不能充分覆盖分 支开口或主血管支架 过度伸展
分叉病变: DCA 技术
分叉病变: 支架植入技术
▪ 支架植入-和-重新进入 ▪ T-型支架 ▪ Culotte 支架 (Y-型支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吻支架
分叉病变: 支架植入-和-重新进入
分叉病变: T-型支架
分叉病变: Culotte 支架 (Y-型支架)
分叉病变: 对吻支架
技术
支架植入 和重新进入
▪ 可能影响造影剂显影
分叉病变成形术: 经导丝型双球囊技术
优点
缺点
▪ 保持指引导丝通过主血管
▪ 增加导丝缠绕的风险
▪ 当分支突然闭塞时可以即刻进行 PTCA ▪ 可能影响造影剂显影
分叉病变成形术: 顺序球囊扩张技术
优点
缺点
▪ 减少冠状动脉内硬件需求 ▪ 能在两支血管中使用同一球囊
▪ 增加导丝缠绕的风险 ▪ 不能消除 “犁雪” 效应或斑
改造突起部分可能导 致主血管过度扩张
分叉病变: 类型 1A
分支 2 mm: 是 SBO风险: 35% SB 保护: 是 PTCA 技术: 对吻
分叉病变: 类型 2A
分支 2 mm: Yes SBO风险: 25 - 35% SB 保护: Yes PTCA 技术: 对吻
分叉病变: 类型 2B
分支 2 mm: Yes SBO风险: 2 - 10% SB 保护: 可选择性 PTCA 技术: 如果需要重新
▪ 一根指引导丝比一个球囊阻断冠状动脉 血流少
▪ 更好的造影剂显示
▪ 如果同一球囊可以用于两个血管,花费 减少
分叉病变成形术: 双固定导丝技术
优点
缺点
▪ 如果需要可以即刻进行分支 PTCA ▪ 增加导丝缠绕的风险
▪ 在顺序扩张时球囊作为一种 “限 制”
▪ 不能在不放弃导丝位置的情况下 向上扩张或交换球囊 & 必须用导 丝重新通过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