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3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下)共140页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下)共140页
➢ 作品内容充实,思想积极; ➢ 形式多样,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
诗的基本形式; ➢ 写景状物,语言新奇丰富;音节激昂顿挫,
富于变化;感情慷慨奔放,风格豪迈俊逸。
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
➢ “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 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律诗变而 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也”(胡应麟《诗薮》)
【参考书】
➢ 1、朱光潜《山水诗与自然美》《文学评论》 1960年第6期;
➢ 2、曹道衡《也谈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文学评 论》1961年第2期
➢ 3、林庚《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文学评论》 1961年第3期。
➢ 6、黄节注《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
➢ 7、鲍照《鲍参军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拟行路难 其六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丈夫生世会几时, ➢ 安能蹀躞垂羽翼? ➢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 自古圣贤尽贫贱, ➢ 何况我辈孤且直!
鲍照诗的创新
➢ 既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 展,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 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 山水诗兴起;七言和杂言乐府诗发展 ; “永明体” 、宫体诗出现。
山水诗的起源
➢ 在《诗经》、《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 现了山水景物,但并不作为一种独立的审 美对象。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 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晋宋时代则是山 水诗兴盛的时期。
➢ 刘勰《文心雕龙》:“宋初文咏,体有因 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 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 必穷力而追新。”
➢ 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的传 统。
鲍照的生平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大学论文必备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大学论文必备课件)

B 嵇康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赠秀才入军》
(5)正始诗歌的特点
• 表达曲折、隐晦、风格清隽艰深
2、西晋、东晋诗歌
(1)西晋 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 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 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 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 绘画和书法
注重内在精神世界: 气韵生动
《 进 食 图 》
魏 晋 南 北 朝 嘉 峪 关 墓 室 壁 画
仕女出游图
二、文学成就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散 文、辞赋、小说、文学批评上。 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总趋势是慷慨任气、刚 健爽朗的建安风骨没能继承发展下去,而 精细的感情挖掘、精致的形式表达日渐成
(2)魏晋风度 超尘脱俗的精神,放达不羁的行为, 师心使气的风格,越名任心的性情。
(3)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阮咸、刘伶、山涛、 向秀、 王戎
竹林七贤
嵇康为司马昭所杀。康将刑东市, 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 已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 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晋书· 阮籍传》 “籍容貌环杰, 志气宏放,傲 然独得,任性 不羁,而喜怒 不形于色。或 闭户视书,累 月不出;或登 临山水,经日 忘归。”
• 刘伶恒纵酒放达,
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
“我以天地为栋宇,
屋室为裈衣,诸君
何为入我裈中!”
•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 “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 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 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 见戴?”

魏晋南北朝文学师大

魏晋南北朝文学师大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第一节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知识点:1、三曹及其创作;2、建安七子;3、建安风骨。

一、三曹及其创作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重要作家,他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局面,并且形成了以“建安风骨”为主要美学特征的审美风范,这种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对于矫正浮华的文风有重要意义。

它和两晋文学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和曹植。

当时,他们不仅是政治的领袖,而且是文学的中枢,在他们的周围形成了所谓的“邺下文人集团”。

曹操出身卑微,但有侠义之气,不拘小节。

当时被人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中有其详细地记载。

后来他统一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曹操本人对艺术很精通,在处理军事之余,还进行文学创作,他的诗歌,和他本人一样,气魄雄伟,悲凉慷慨,在当时很有个性。

他的诗歌现存二十几首,在内容和创作手法上都和两汉乐府诗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一脉相承。

曹操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表现了人民的悲苦生活,有的诗歌则表达了他宏伟的政治志向。

《蒿里行》、《步出夏门行》和《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

《蒿里行》看作是“汉末实录”(钟惺《古诗归》卷七):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歌对当时兴义兵讨伐董卓一事进行了议论,对军阀的各怀私心进行了批判,末尾对人民的悲惨遭遇无比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要统一国家的雄伟胸襟。

《短歌行》集中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幽幽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公元190-589)概说一、社会概况大分裂、大动荡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民族矛盾尖锐。

政治:士族门阀制度门第经济:经济重心的转移民族的大融合社会思想:思想解放;个体价值;儒道释二、文学概况鲁迅:“文学的自觉时代” “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新变唯美1、主要特点: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文学集团的活跃追求美的创造文学与哲理的结合2、文学样式:(1)诗歌:参见《文心雕龙·明诗》“建安风骨” “忧生之嗟”左思刘琨郭璞玄言诗孙绰、许询“平典似道德论” 陶渊明玄言山水“永明体”、“宫体”南北朝民歌暨晋世群才,稍入轻绮。

张、潘、左、陆,比肩诗衢。

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木片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

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

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此近世之所,竞也。

(2)散文:南朝:辞采骈偶隶事史书: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北朝:“北地三书”:《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颜氏家训》(3)辞赋:抒情小赋:藻饰、声律、骈偶、用典工整精丽(4)小说:“志怪” “志人”(5)文学批评: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裴子野《雕虫论》、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四声八病”文学意识的自觉。

文学脱离哲学、史学而成为独立的学科。

从品评山水到文学品评。

第一章建安文学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

文学史上的“建安”一、汉末世风与士人心态察举制度与人物品评:许劭与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郭太九品中正制士人的政治地位:汉末的两次“党锢”之祸。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论一、社会概况黄巾起义实际上结束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此后军阀割据,三国鼎立。

建安时期,曹操尚刑名,抑制豪强,曹丕建魏,实行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世族制度。

世族与庶族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司马氏代魏,士族门阀势力进一步扩大。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八王之乱,士族纷纷南下。

东晋以后南方政权更替,而经济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庶族上升,士族的相对下降。

北方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

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这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大交融的时期。

二、社会思想与文人心态汉末儒学独尊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刑名、道、法等家思想抬头。

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尖锐,一些人逃避现实,一些人看透了儒家礼教的虚伪性。

魏晋老庄学说盛行,玄学兴起。

佛教的中国化。

儒学与佛、道既斗争又融合。

隐逸、服食、狂饮、纵欲等各种乱世人生观流行。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文人信仰相对自由,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和学术气氛的活跃。

所以,这也是中国学术思想和文学传统的大发展、大转变时期。

三、文学概况社会的世族化,导致贵族文人逐步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军,使文学产生了明显的贵族化倾向。

诗歌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最大。

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歌,表现出了积极用世的思想,慷慨悲歌。

正始诗歌在高压政策下转而为忧生嗟叹,但也继承了一些建安诗歌的传统。

太康诗歌追求华美,重模拟、颂功德、重形式的倾向明显,唯左思挟愤世之音。

东晋大畅玄言,诗歌多枯燥乏味。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以平淡自然之风开田园诗歌一派。

谢灵运、谢脁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山水诗歌一派。

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永明新体诗风靡一时。

庾信是南北朝诗歌集大成的作家。

南北朝乐府民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对文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曹魏之时,文多通脱,骈散俱呈;正始文多恣放。

西晋以后,骈体文形成并臻于鼎盛。

辞赋由汉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向骈化和律化方向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5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简答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悲愤诗 蔡琰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 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 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 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二节 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二、刘琨 P168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后练习
1、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 )
A.左思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2、名词解释: “左思风力”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答案
1、B 2、C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5、曹丕诗歌的特点。

曹丕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尤善写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

曹丕的一些述怀之作,则写得清峻悲凉。

曹丕还有一些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

6、曹植生平及性格。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1)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1)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诗歌。

由于汉末社会动乱、思想活跃,建安诗歌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成就辉煌的阶段之一。

学习时对“三曹”、“七子”及蔡琰的创作概貌应全面了解,对曹操、曹植、王粲、蔡琰的作品应重点掌握。

曹操既是政治军事集团领袖,也是建安文盟主,诗歌创作开一代风气。

存诗虽仅二十余首,但内容现实性强,或反映社会动乱,如《蒿里行》,苍凉悲愤;或抒写理想壮志,如《短歌行》,慷慨刚健。

·艺术形式上则富独创性,如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发展了乐府诗;以四言写乐府,使四言诗出现中兴;此外,语言的简朴刚健,情调的慷慨悲愤,也都是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更重要的是,悲伤离乱、慷慨苍凉、志深笔长、梗概多气之建安风骨的形成,曹操有首创之功。

曹丕是曹操次子,他的《燕歌行》开创了七言新体制。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人。

他有安邦济世的理想和恃才傲物的性格,这两方面成为他诗歌的基本精神。

他的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多写政治抱负,奋发进取,《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英雄,正是曹植本人的写照。

后期诗多写不幸遭际,充满愤懑,《野田黄雀行》中“利剑不在掌”的悲哀,《赠白马王彪》中亲人生离死别的悲痛和遭到迫害的苦闷,都表现得十分强烈。

曹植诗在艺术上有突出成就。

他的五言诗名震诗坛,有鲜明的特色:一、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前期诗中的任侠使气,后期诗中的满腔悲愤,都体现了他的个性特色。

二、骨气奇高,慷慨奋发,他那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贯穿于他的生活与创作的始终,形成奇高的骨气,激越感人。

三、词采华茂,语言精炼。

曹植诗歌或语言质朴,如《野田黄雀行》,或词采华美,如《公宴》,改变了乐府诗语言古朴的风貌。

四、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曹植善以警句开篇,精警突出,造成强烈影响。

警句有时安排于诗篇之中,如“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使诗情振起,感染读者。

总之,曹植创作成就比较突出,他使五言诗从民歌走向文人诗苑,故而被人们誉为“建安之杰”。

大学语文第3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31页PPT

大学语文第3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31页PPT

石崇每要客燕集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 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 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 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 “ 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背景材料
• 刘义庆 ( 公元403 —444年 ), 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 。
• 《 世说新语 》 是一本笔记小说 集 , 在中国小说史上有重要的地 位 。 全书分德行 、言语 、政事 、 文学等三十六门 每门收集了若干 则小故事 。书中记载了从汉末到 刘宋约三百年间的一些士族的思 想 、逸事 、言谈 ,其中多数是 东晋的 ,因此主要反映出了晋代 士族的放荡生活和清谈风气 。
背景材料
• 陶渊明(公元365— 公元 427年 ),又名潜 , 字元亮 ,世号靖节先生 ,别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是晋宋时代著名的诗 人 、辞赋散文家 。
• 陶渊明现存的诗文大都写于他隐居之后 。在这些作 品中 ,一方面,主要描写了作者作为一个农民的劳 动生活经历和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极力表现 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其诗格调清新自 然,于平淡中见真情,颇具韵味,开创了我国田园 诗一体,对后世的田 园山 水诗派影响很大 。 另一 方面 ,少数诗文也抒发了作者 “ 金刚怒目 ” 式 的愤世嫉俗之情和 “ 猛志逸四海 ” 的壮志 , 不 容忽视 。 有 《 陶渊明集 》。
建安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曹氏父子
曹曹操操
曹曹丕丕
曹植
文艺理论著作:曹丕的《典论 ·论文》
建安七子
A 孔融
B 陈琳
C 王粲
D 徐干
E 阮瑀
F 应瑒 G 刘桢
竹林七贤:“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 , 肆意酣畅 , 故世谓七贤 ”。 其中 阮籍和嵇康成就最高 , 以阮籍的《 咏怀 》82首诗 , 嵇康的 《 与 山巨源绝交书 》 为代表 。

第三编第九章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小说

第三编第九章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小说

(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二、魏晋辞赋 (一) 王粲《登楼赋》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 小说 第一节 魏晋的文与赋
(二)曹植《洛神赋》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小说 第二节 南朝的文与赋
一、南朝骈文 (一)(齐)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二)(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 (三)(梁)吴均的《与宋元思书》 (四)(梁)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 二、南朝辞赋 (一)鲍照的《芜城赋》 (二)江淹的赋 《恨赋》《别赋》
二、 志怪与志人 (一)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 小说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
(二)志人小说与 “记言则玄远冷隽, 记行则高简瑰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小说 第一节 魏晋的文与赋
一、魏晋散文 (一)“三曹”之文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典论· 自叙》 曹植:《与杨德祖书》 (二)阮籍、嵇康 之文 阮籍:《大人先生传》 嵇康:《养生论》
(三)王羲之的《兰亭魏晋的文与赋
一、郦道元的《水经注》
二、杨衒之的《洛阳伽 蓝记》 三、颜之推的《颜氏家 训》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 小说 第三节 北朝散文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辞赋与小说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小说的起源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外物》: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答亦远矣。”这里 的小说,指的是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 小道理。先秦诸子对小说的菲薄,对后世小说 的发展很有影响。 到了汉代,小说的地位略有上升。班固 《汉书· 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乃得附于 诸子之末。班固明确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 这对认识中国小说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品评的兴盛(一)、文学自觉的标志1、文学从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如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列。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体制、风格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如《典论·论文》分文体为四科八种;《文赋》分文体为十类;《文心雕龙》分文体为33大类。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如“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二)、文学理论和文学总集1、《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2、《文选》选录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作品,是最早的文学总集。

(三)、新的文学思潮1、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分类、规律和价值。

2、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言义、形神、意象等。

二、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一)、乱世文人的悲剧性: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惨遭杀戮。

(第8页)(二)、乱世文学的主题:1、生死主题。

(1)、感慨人生短促。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2)、认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

如“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陶渊明《拟挽歌辞》)。

(3)、对待人生的态度:第一,勉励建功立业,提高生命的质量。

第二,服药求仙,增加生命的长度。

第三,借酒浇愁,及时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

第四,顺应自然,生命与大化合一。

2、游仙主题。

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如曹操、曹植、张华、何劭、郭璞都写过这类诗。

3、隐逸主题。

如:左思、陆机、潘岳、陶渊明都写过这类事。

三、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一)、士族与庶族的对立:1、士族:即世族,世代做官的世家大族。

2、庶族:也称寒族,众多的不能做官的中小地主家族。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实行的选官制度。

州郡设中正官,将人分为九品,三品以上为上品,其余为下品。

大学语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大学语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精读品味
人生苦短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主旨把握
人生为何苦短?因为功业未就。功业因何未 就?贤才难得!诗人通过抒发忧思,同时试图排 解,但是忧思不能排解,最终归结到贤才难得!
诗人在诗中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 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 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归园田居(其一)
点拨
东晋义熙二年,亦即诗人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写下了著名 诗篇——《归园田居》五首。课文选的是其中的“一”。这 首诗叙述了作者归田园的原因,以及归田园后的闲适生活和 喜悦心情,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田园风光的由 衷热爱,体现了作者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情操。
精读品味
三忧——功业未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此景触动了诗 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 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 人才的渴望。
久 户狗 暧榆方开羁误少 在 庭吠 暧柳宅荒鸟入无 樊 无深 远荫十南恋尘适 笼 尘巷 人后余野旧网俗 里 杂中 村檐亩际林中韵 , ,, ,,,,,,, 复 虚鸡 依桃草守池一性 得 室鸣 依李屋拙鱼去本 返 有桑 墟罗八归思三爱 自 余树 里堂九园故十丘 然 闲颠 烟前间田渊年山 。 。。 。。。。。。。
目 录
1.短歌行 3.哀江南赋序 5. 陈情表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另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和统一天下的 雄心大志。如《观沧海》写登临碣石眺望大海 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吞吐宇宙的气概和宽 广博大的胸怀;《龟虽寿》抒写了年命有尽而 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短歌行》抒发了 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曹操创造 性地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如《薤露行》、《蒿 里行》本是送葬时的挽歌,在曹操笔下却以其 反映现实的鲜明性被称为“汉末实录”。此外, 他的四言诗为已经僵化板滞的形式注入新的活 力。曹操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 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二、正始文学

(一)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 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时 期。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 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尤其在司马氏集团 掌握政权以后大肆诛杀曹魏集团,造成中古史上“名 士少有全者”的最黑暗恐怖的时期。充满阴谋和篡夺 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 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 的面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 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 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 戎。竹林七贤是玄风大兴的产物,谈玄促进了他们的 交游,但彼此志趣并不相合。阮籍醉酒佯狂不问世事, 嵇康终因公然不与司马氏合作而被害,此二人是这一 时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除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中孔融、陈琳、 阮瑀的文章亦文气充沛,辞彩壮丽,颇具战 国纵横家之遗风。总的说来,建安时代 优秀的散文作品,大多情怀慷慨,文质彬彬, 气势飞动流宕。

蔡琰,字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之 女。董卓之乱中被胡兵掳至南匈奴,嫁给左贤 王,生有二子,后被曹操用金璧赎回,重嫁同 郡董祀。相传为蔡琰所作诗今存三首,其中五 言体《悲愤诗》比较可信。此诗长达540字, 是建安文人诗中唯一的长篇叙事体抒情诗。全 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叙述自己遭祸被虏的缘由 和被掳入关途中的痛苦;第二段叙述在南匈奴 的生活和听到被赎消息悲喜交集以及母子生离 死别时的惨痛;最后一段记叙归途和到家后所 见所感。作品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悲惨遭遇,深 刻揭示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 幸命运。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 有强烈的的感染力和隽永的艺术魅力。

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85页PPT

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85页PPT
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 王。
•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三国志·陈思王传》)
(二)、曹植的诗歌创作
• 1、前期创作 • 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
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得精神。 • (1)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如《白马篇》 • (2)游宴、唱和之作:《名都篇》 • (3)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赠王
曹植诗歌选讲
•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
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
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
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
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
诗的先河,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将汉乐府代抒闺怨 的传统加以文人化的改造。
• 这种代言体的诗歌表现形式对后世产生着深远
的影响,南朝以及唐代的闺怨诗、宫怨诗都承接
着这种表现形式而将其发扬光大。如李白的《长
干行》、金昌绪《春怨》等都是典型的代言体诗 歌。
三、曹植
• (一)、曹植生平简介 •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
个性色彩和浓郁的的悲剧色彩,就是“建安风骨”
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
第二节 三曹
• 一、曹操 • (一)生平、思想 • 1、生平 •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
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 子,官至太尉。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 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 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丕称帝建魏后, 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崇每要客燕集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 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 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 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 “ 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背景材料
•刘义庆 ( 公元403 —444 年 ), 彭城( 今江苏徐州 ) 人。
背景材料
• 陶渊明(公元365— 公元 427年 ), 又名潜 ,字元亮 ,世号靖节先生 ,别号五 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 他是晋宋时代著名的诗人 、辞赋散文家 。
• 陶渊明现存的诗文大都写于他隐居之后 。在 这些作品中 ,一方面,主要描写了作者作为 一个农民的劳动生活经历和农村恬静优美的 自然景色,极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 自得之乐。其诗格调清新自然,于平淡中见 真情,颇具韵味,开创了我国田园诗一体, 对后世的田 园山 水诗派影响很大 。 另一方 面 ,少数诗文也抒发了作者 “ 金刚怒目 ”
举例说明这两篇笔记体小说是如何来 2 AMET 刻画人物的 ?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A 阮籍
B 嵇康
C 山涛
D 刘伶
E 阮咸
F 王戎 G 向秀
晋末的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 ,对后世田园 山水诗派影响很大 。
南北朝时期 , 南 方的宋初 , 诗歌
由玄言诗转化为 山水诗 , 代表诗 人是大谢 ( 谢灵 运 ) 和小谢 ( 谢珪 )。
短歌行
短歌行 (其一)
曹操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背景材料
• 曹操 ( 公元 155 — 公元 220 年 ), 字
孟德 , 小名阿瞒 , 沛
国谯 ( 今安徽亳县 )
人。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二首 , 都是乐府诗 。 诗人富有创造 性地运用乐府诗的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 : 有的反映 汉末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的苦难 ; 有的抒发了自 己的政 治抱负和远大理想 。诗歌气魄雄伟 、 情感深沉 , 充满 了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 , 有力地表现了建安时期的特
结合课文,谈谈本诗在写作表达上有 2 AMET 什么特点 ?
世说新语
石崇与王恺争豪
•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 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 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 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 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色 。 有《 曹操集 》。
简析
《 短歌行 》 是曹操的 抒情言志诗 。 这首诗 通过对时光易逝而人生 苦短 、 功业未就的咏 叹 , 表达出诗人渴慕 贤才的强烈愿望以及和 贤才一起建功立业实现 天下统一的理想壮志 。 情感深沉豪迈 , 慷慨 悲凉 , 充分体现了建 安时期昂扬进取的新的 时代精神 。
大学语文第3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1 文学概述 2 短歌行 3 咏荆轲 4 世说新语
文学概况
建安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 桢 ) 和女诗人蔡琰 。他们以诗歌为主 ,继承了 《 诗经 》 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 慷慨任气 。
• 本文两段篇幅虽小 , 但其选材典型 ,并善于抓 住人物的一些典型言行举止 、 神态心理来表现 和刻画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寥寥数语 , 其人物 思想性格鲜明突出 ,跃然纸上 。充分体现了小 说写作的技巧 。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结合课文,具体谈谈西晋士族阶级有哪 1 AMET 些反人性的丑陋习性 。
•《 世说新语 》 是一本笔记小 说集 , 在中国小说史上有重 要的地位 。 全书分德行 、言 语 、政事 、 文学等三十六门 每门收集了若干则小故事 。 书中记载了从汉末到刘宋约三 百年间的一些士族的思想 、 名的世族石崇的两件事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晋朝世族统治阶级的奢淫残暴 。
简析
全诗融叙事 、 写景 、 抒情与议论于一体 ,
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 特定历史环境中荆轲 这一悲剧英雄人物形 象 。开头两句 , 简
明扼要地叙述了事件 的历史 背景 ;三至十句 ,
诗人不惜笔墨细腻地 描摹了送别的场面和 景象 ,多角度进行渲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与诗人其他田园诗相比 , 本诗的不平 1 AMET 淡处表现在哪里 ?
建安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曹氏父子
曹曹操操
曹曹丕丕
曹植
文艺理论著作:曹丕的《典论 ·论文》
建安七子
A 孔融
B 陈琳
C 王粲
D 徐干
E 阮瑀
F 应瑒 G 刘桢
竹林七贤:“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 , 肆意酣畅 , 故世谓七贤 ”。 其中 阮籍和嵇康成就最高 , 以阮籍的《 咏怀 》82首诗 , 嵇康的 《 与 山巨源绝交书 》 为代表 。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你对曹操 《短歌行 》( 其一 )中抒发 1 AMET 的思想感情有何认识和评价 ? 2 AMET 本诗描写用了哪些比喻 ?作用如何 ?
咏荆轲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征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