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水产养殖技术问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环节及技术
1) 亲鱼培育:亲鱼来源 :海捕or养殖
2) 催产:
1.催产的基本原理: 外界生态条件--鱼的感觉器官--神经纤维--中枢神经--下丘脑--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脑垂体--促性腺激素HCG--血液--性腺.
2.催产剂种类及剂量 (鱼类脑垂体 ): HCG LRH LRH-A
3.催产亲鱼及催产时间的选择:雌鱼性腺Ⅳ2-期
4.方法:体腔注射,肌肉注射:
3)产卵:发情让其自然产卵,通过卵的浮性来判断卵的好坏,并对鱼卵进行计数
4)人工授精:干法:香鱼,湿法:棘头梅童鱼半干法
5)孵化: 控制好水温和盐度,是卵在适宜的环境下,在原池里孵化
2、论述海水网箱养殖类型及网箱装置的类型
我国海水养鱼常用的网箱类型有:浮动式网箱、固定式网箱、可翻转网箱和沉下式网箱等四种。

从外形上又可分为方形、圆形和多角形。

从组合形式上可分为单个网箱和组合式网箱。

1) 浮动式网箱
这种网箱是将网衣挂在浮架上,借助浮架的浮力使网箱浮于水的上层,网箱随潮水的涨落而浮动,而保证养鱼水体不变。

这种网箱移动较为方便,其形状多为方形,也有圆形的。

目前我国海水养鱼用
网箱主要是浮动式,其基本结构都是由浮架、箱形(网衣)、沉子
等组成。

2) 固定式网箱
适用于潮差较小的海湾。

网箱固定于插在浅海海底的水泥桩之上,
所以不随潮水涨落而沉浮。

但箱内水的体积却随水位的涨落而变动。

网箱的形状不会因受海流的影响而变形。

3) 可翻转网箱
用铁管、角铁或毛竹制成固定的立方体框架,6个面均包被网衣,
其中一个面上留有可开启的小门。

整个网箱可绕一轴翻转。

这种网
箱的特点是体积较小,便于洗刷附着的杂藻。

且形状固定,不为海
流所改变。

使用时,有一面网衣暴露在水面以上,网底上的杂藻经
太阳晒干后便于清刷。

每隔一定时间翻转一次,让网箱的四个面依
次曝露于日光之下,以按时清刷杂藻。

这样,可减少网更换次数。

在大风浪来临之时,可全部沉入海水中,以免风浪袭击。

4) 沉下式网箱
整个网箱沉入海水中,在上部留有投饵网口。

网箱位于水层中间,
网箱内的水体体积不变,在风浪袭击时不易受损。

可用于暖水性鱼
类越冬或冷水性鱼类渡夏。

3.简述贝类的养殖方式及养殖期间的主要管理方法
贝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滩涂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浅海养殖。

滩涂养殖有埕田养殖、插竹养殖、桥式养殖、立石养殖和围网
养殖几种形式;池塘养殖有筏式养殖、插竹养殖和地播养殖几种形式;工厂化养殖主要指室内池养;浅海养殖主要有筏式养殖、栅式
养殖、沉箱养殖、垒石蒙网养殖和围岩养殖几种形式。

1)养殖方法:贝类养殖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养殖场地选择、采苗育苗、养成、育肥和收获加工等环节。

2)场地选择:为满足贝类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生理生态要求,选择场地时必须对海区的理化、生物因子如波浪、潮汐、水流、
水深、底质、盐度、温度、水质、饵料生物、敌害生物、贝类
资源等进行系统调查,据此确定海区生产的安全程度。

一般常
将养殖海区分为采苗、养成、育苗、避洪等不同作业区。

此外,养殖海区还应选在方便生产和生活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3)采苗和育苗:即采集野生苗种和人工育苗。

①采集野生苗种。

②人工育苗。

4)养成:双壳类贝类的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
①海底式。

即在潮间带或低潮线以下海区将贝苗按一定密度分撒在海底泥沙或贴近海底的固形物上,即进行“播种”。

②立桩式。

即以树立于海底的木桩、水泥柱、石板、竹竿等为养殖基。

养殖基主要设置于潮间带中下区。

③垂下式。

即将养殖基悬挂水中,养殖附着或固着生活的贝类,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先进养殖方法,适用于潮下带至约20米左右深处。

④网笼式。

主要用于养成某些易逃逸或珍贵的种类,仅用于珠母贝或扇贝等的养成。

5)育肥:贝类经养成期后,一般个体的大小已达商品规格时可予
收获。

但为了增加贝类软体部的肥满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收获前可进行肥育。

方法一般是将贝类从养成场移到饵料丰
富的肥育场,促进软体部的迅速增长。

6)收获:贝类的生长速度有逐渐降低的特点。

为提高海区利用率,
一般应在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的年龄进行收获,时间短的只有几
个月至1年。

收获时,对固着或附着的种类以人工从附着器上
剥下,对埋栖种类连同泥沙一起挖起加以筛选,对穴居种类只
能从底质中挖出。

4:简述对虾养成期间的主要管理技术
对虾的养成管理主要分四个阶段:苗,水质,饵料,病虫害防治
一抓苗:在人工条件下,将符合放养规格标准的虾苗,根据不同生
产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平,按产量和规格要求,决定放苗数量,按
千亩片150公斤/亩和万亩片100公斤/亩的两个生产模式,放苗要求分别是:出库苗(0.7-1厘米/尾)2万-2.5万尾/亩和1.2万-1.5万尾/亩,暂养苗1.2万-1.5万尾/亩和0.8万-1万尾/亩,要落实查苗制度及时补苗和疏苗,达到苗全苗壮。

投苗必须做到“虾苗不健
壮数量不足不投,未培养基础饵料不投,气候不宜水质不符不投”。

投苗后必须注意查苗保苗,早期适量投喂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如鱼
肉或牡砺肉等。

二抓水:影响水环境的因素很多,如水温,盐度,PH,溶解氧,水色和透明度,氨氮和H2S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溶解氧,虾池中溶解氧的增长因素是来自空气与水的接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
用和水的交换等。

要增加水中溶氧,除保持水中一定数量的浮游植
物来降解或吸收有毒物质起到自净作用外,就是要靠换水的办法来
调节,在保证水源的基础上,坚持前期稳而缓,中期细而长,后期
大面是活的技术要求。

水温25-32℃,注意泥质pH和池水pH不
要相差太大,控制在8.0±0.3.池水透明度在养殖前期维持在40厘
米左右,中后期50厘米左右,池水盐度控制在28-34.
三抓饵料:根据不同生长时期,投喂不同的饵料,并采取不同的投
饵方法。

投饵量的确定就在于能否准确掌握不同时期的成活率。


长在7厘米以下为养虾前期,此时一般成活率为60%,8厘米以上为养虾中后期,其成活率一般为:8厘米时为55%,9厘米时为50%,10厘米时为45%,11厘米时为40%,12厘米以上时为35%,依此来决定对虾的日投饵量,同时前期以投喂鲜活饵料为主,中后期逐步加大配合饵料的比重。

投饵方法要以“少吃多餐,全池撒料”为原则,投饵次数可随着虾体的增大从少到多,当虾体长小
于3.0厘米时,可日投2~3次,体长8.0厘米以下可日投4次,体长大于8.0厘米以后投饵次数应不少于5次。

另外早上10点钟至
下午4点钟这段时间内不宜投饵。

日投饵量的安排,白天投饵量不
应超过日投饵量的35%,夜间不应低于65%。

四抓病害:养殖前可先对池塘进行生石灰消毒处理,在养成期定期(5~7天)在虾池使用8×10-6~10× 10-6浓度的生石灰来净
化水质、消毒杀菌,还可以起到防病作用。

还可以通过增值有效微
生物群(EM)稳定水质,维持藻相,一直其他有害病菌的繁殖,降低池水中NH3—N、NO2—N等含量,增加溶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