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西 植 保 文章编号1003-8779 (2007) 01-0012-03 果蝇诱捕器诱捕
广东省农业保险的需求调查分析

广东省农业保险的需求调查分析作者:钟斯丽,王峰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主要就现今广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为农业保险的推广,并就结论提出几点建议,如保费补贴;加大宣传,提高保险意识;提高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意识;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广东省农业保险快速发展。
关键词:保费;保险意识;服务意识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8-0496-01农业保险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基础,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农业活动过程中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保障的一种保险,属于由国家政策的推动,财政支持的政策性保险。
2017 年《关于进一步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央和省级保费补贴资金安排管理工作的意见》修订版,进一步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发展农业保险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同时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分散机制,对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稳定农民收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概况广东省位于中国东部临海地区,气候和地质都适宜农业生长,农产品种类多种多样,它的主要农业经济来源是种植水稻、经济作物栽培。
目前广东保险业支农融资模式主要是“融资+ 农业保险+信用保证保险/ 第三方担保”。
( 二) 人员配置现状近几年全国农业保险曾递增趋势,保费逐年递增。
而2007 年广东开始农业保险试点,经过9 年的发展,我省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省主要种养殖业品种和农业生产的主要风险。
这几年广东省农业保险保费逐年递增,总体趋势是往积极方向发展。
从上表可得农业保险发展还是较缓慢。
近几年农业生产总值不断递增,财产险保费波动上涨。
但2012-3015 年农业保险占每年财产险保费占1% 左右,其保费总体不高,我省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之间存着很大缺口。
2017 年《中国保险报》报道广东省农业保险为1000 万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443 亿元风险保障,赔款给付4.5 亿元。
植宝素二代有机水溶肥料在蚕桑生产上的应用试验

Vol.57,No.08. 2023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01植宝素二代有机水溶肥料在蚕桑生产上的应用试验刘伟富1,2刘伟立1郭勇军2周坚兵2刘吉平1(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广东广州510642;2.佛山市植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摘要为了探讨植宝素二代有机水溶肥料用于桑园的可行性,作者进行了桑树种子萌发试验、桑树苗期生长试验、桑树安全性评价试验、对田间桑树应用效果评价试验以及对家蚕安全性评价试验。
结果显示:植宝素二代有机水溶肥料在桑树浸种期,能促进桑树种子的萌发;在苗期,能促进壮苗、健壮植株、提高幼苗抵抗力;在安全性上,若以高浓度植宝素二代有机水溶肥料溶液喷施桑树,则会危害桑树生长,若以兑水稀释1 000倍的植宝素二代有机水溶肥料溶液喷施桑树,则能使桑园增产,且对家蚕安全。
关键词桑树;叶面肥;作用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S88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8-01-04在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肥料的支撑。
肥料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生产资料,具有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特点,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长期以来,化肥的大量使用,在促进农作物增产的同时,也导致了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被破坏[1]。
桑园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桑园土壤板结严重,土壤肥力降低,桑树生产力下降,阻碍了桑园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桑园可改善施肥方式或引入新型肥料,如微生物肥料、叶面肥和缓控释肥料等,以提高桑园肥料利用率。
其中叶面肥突破了传统的根部施肥观念,利用植物叶片也能吸收养分的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作物施肥新方式。
桑树具有丰富的叶量,通过对桑叶施加叶面肥可以为桑树补充养分,而且这种施肥方式具有肥料吸收速度快、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和施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在桑园使用叶面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桑园的可持续发展。
ipt基因促进杜仲遗传转化不定芽再生

第33卷第6期2011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Vol.33,No.6Nov.,2011收稿日期:2011--05--31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8ZX08010--003);贵州省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7)6004--6)。
第一作者:李岩,讲师,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基因工程。
电话:139********Email :166997@qq.com550025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南校区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责任作者:赵德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基因工程。
电话:0851--3865027Email :dgzhao@yahoo.com地址:同上。
本刊网址:http :∥journal.bjfu.edu.cnipt 基因促进杜仲遗传转化不定芽再生李岩赵德刚(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实验室,贵州大学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35S 启动子驱动的ipt 基因遗传转化杜仲,分析ipt 基因对杜仲遗传转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结果表明:转ipt 基因及空载体,外植体不定芽的分化率分别为0. 96%和0. 93%,差别不明显,但转ipt 基因的单位外植体平均长芽数为3. 1个,明显高于对照的1. 9个,进而促进了杜仲遗传转化的不定芽的诱导,其不定芽诱导率可达2. 95%,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的1. 68%。
本文首次证明:ipt 基因能够促进转化困难木本植物杜仲的不定芽诱导,为通过该基因与其他功能基因结合提高杜仲遗传转化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遗传转化;杜仲中图分类号:Q943. 2;S723. 1+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522(2011)06--0090--04LI Yan ;ZHAO De-gang. Ipt gene promoting shoot regeneration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1)33(6)90--93[Ch ,11ref.]Guizhou Key Laboratory of Agro-Bio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Gene Engineering 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of Guizhou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Pesticide and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Guiyang ,550025,P.R.China.In this research ,the ipt gene driven by 35S promoter was transferred into Eucommia ulmoides Oliv.via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exogenous gene on shoot regeneration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the current wor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ipt -free )line (0. 93%),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hoot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from the ipt transgenic lines (0.96%).However ,ipt gene enhanced the shoot number per explant ,which was 3. 1,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1. 9).Thus ipt gene enhanced shoot inductivity of E.ulmoides ,which was 2. 95%,evidently high than CK 1. 68%.The present research firstly prove that ipt gene can substantially enhance shoot regeneration of E.ulmoides and this lays a foundations for promoting genetic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E.ulmoides .Key wordsipt gen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Eucommia ulmoides Oliv.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系杜仲科(Eucommiaceae )杜仲属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树种,已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卷。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农业风险可保性研究——以广东农业保险发展为例

台风的次损失率=单次台风的损失额除以该年度广东的GDP。 191
第五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论文集
同归方程为:
r-1.0082x+6.5326
其中y{℃表经济损失亿元单位酶对数值,X代表等级擗痔涎对数值,复相美系数为0,91 13,投 合度较高,表明这两个指标之间基本满足幂次分布定律,幂次分布的参数a=一1/(-1.0082)
二、广东农业保险的发展困境 广东于1984年开始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当时采取地方政府全额支付保费的方式,原中国 人民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在辖区的韶关(包括现在的清远)、梅州、河源、肇庆等地都先后开办
作者简介:郭颂平,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张伟、朱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 究生
188
第五届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险教育论坛论文集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农业风险可保性研究
——以广东农业保险发展为例
郭颂平 张伟 朱斌
摘要:我国农业保险自1982年恢复以来发展并不顺利,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农业风险的特 殊性导致其无法完全满足保险公司的承保要求。综合评估表明,农业风险虽然具备偶然性,意外 性等可保风险的基本特征,但同时也具有系统性、巨灾性、异质性等与可保风险要求相悖的特点。 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过高,不符合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化解 农业风险的非可保性问题是吸引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经营的关键所在。
2.台风致灾因子分析。选择1994—2008年的50个台风作为样本.以台风的次损失率1 (Lossratio)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择台风登陆时的中心气压值(Air-pressure)、登陆时最大风 速(Velocity)、农业GDP在总GDP中所占的比重(Agr-per-gdp)、历年GDP(gdp)和农业GDP (Agr-gdp)作为解释变量。对相关变量对数化后进行回归分析,在5%的显著水平下,常数项, 风速和农业GDP比重都能够通过检验,复相关系数为0.771。
广东花生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广东花生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作者:汤亚飞林祺佘小漫李正刚于琳蓝国兵何自福来源:《植物保护》2022年第05期摘要 2020年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田间发现表现明显丛枝、小叶,类似植原体感染症状的花生病株。
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病原进行鉴定。
以花生病叶的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和SecY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广东花生丛枝病植原体(PnWB-GDSX-2020)16S rRNA基因片段(1 430 bp,GenBank登录号为MZ427281)和SecY基因片段(1 709 bp,GenBank登录号为MZ437794)。
序列一致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nWB-GDSX-2020的16S rRNA序列与16SrⅡ-A、16SrⅡ-D和16SrⅡ-V亚组植原体一致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利用iPhyClassifier对16S rRNA序列进行在线虚拟RFLP分析,结果显示,PnWB-GDSX-2020的虚拟RFLP 图谱与16SrⅡ-V亚组的参照株系‘Praxelis clematidea’ ph yllody phytoplasma (GenBank登录号:KY568717)酶切图谱一致,相似系数为1.00。
因此,PnWB-GDSX-2020属于16SrⅡ-V亚组成员。
所获得的PnWB-GDSX-2020 Sec Y 基因序列与花生丛枝植原体的一致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
本文确定了广东花生丛枝病相关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当地病害诊断、检测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花生丛枝病; 植原体; 分子鉴定; 16S rRNA; SecY基因; 序列分析中图分类号: S432.41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21409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peanut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 in Guangdong provinceTANG Yafei1#, LIN Qi1,2#, SHE Xiaoman1, LI Zhenggang1, YU Lin1, LAN Guobing1, HE Zifu1*(1.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High Technology for Plant Protection,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Abstract In 2020,peanut plants exhibiting symptoms of witches’-broom and fewer leaves like phytoplasma infection were found in fields in Suixi county, Zhan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is study,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using 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16S rRNA fragment (1 430 bp, GenBank acc. no. MZ427281) and SecY gene fragment (1 709 bp,GenBank acc. no. MZ437794)of phytoplasma associated with peanut witches’-broom in Guangdong province (PnWB-GDSX-2020) were amplified from total DNA of diseased peanut leaves using phytoplasma universal primers of 16S rRNA and SecY gene. Sequence similarit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16S rRNA sequence showed that PnWB-GDSX-2020 shared the highest similarity and closest relationship with phytoplasmas from 16SrⅡ-A, 16SrⅡ-D and 16SrⅡ-V subgroup. The iPhyClassifier online virtual RFLP analysis on the 16S rRNA sequence showed that the virtual RFLP map of PnWB-GDSX-2020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Praxelis clematidea’ phyllody phytoplasma (GenBank acc. no. KY568717), the reference strain from 16SrⅡ-V subgroup, with a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1.00. Based on the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s, PnWB-GDSX-2020 belonged to 16SrⅡ-V subgroup of phytoplasma. The SecY gene sequence of PnWB-GDSX-2020 also had the highest similarity and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with peanut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for determining the classification status of phytoplasma associated with peanut witches’-broom disease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diagnosis,det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is disease.Key words peanut witches’-broom disease; phytoplasma;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16S rRNA; SecY gene; sequence analysis植原体phytoplasma是一类专性寄生、不能人工培养的植物病原物,隶属于细菌界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柔膜菌纲Mollicutes无胆甾原体目Acholeplasmatales无胆甾原体科Acholeplasmataceae植原体暂定属Ca. genus Phytoplasma[12]。
2005—2010年广州市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2005—2010年广州市食物中毒分析李海麟,毛新武,刘于飞,景钦隆,谢朝军,周琴【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0年广州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5—2010年广州市食物中毒档案资料,并对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2005—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发生食物中毒381起,中毒4802例,死亡10例。
微生物污染是主要致病因素,中毒232起(占60.9%),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中毒104起(占27.3%);误食毒蘑菇是主要致死原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0.0%(6/10)。
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主要责任单位,分别报告发生135起(占35.4%)和125起(占32.8%)。
结论广州市食物中毒人数和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需要进一步完善食物中毒应急机制,尤其是针对食物中毒高发地点、主要致病致死因素等特点,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预防与控制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39(2012)03-0056-03作者单位:1.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440作者简介:李海麟(1979—),男,硕士,技师,主要从事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一直以来,食物中毒屡有发生,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食物中毒更是对社会、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食物中毒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为研究近几年广州市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并为制订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广州市2005—2010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分析。
1材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本次分析的食物中毒数据来源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资料,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表、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资料和事件报告等,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广州市食物中毒相关信息。
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基本情况及对策

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基本情况及对策作者:程雄王利英蒋艳萍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2期摘要以广东省2007—2015年间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的实际情况,利用文献查阅及分析归纳法,介绍了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广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从优化工作制度建设、增加财政补贴力度、扩大新增险种范畴、完善协保体系建设、创新经营模式发展、调动各方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促进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有关部门和其他省市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工作措施;问题;对策;广东省中图分类号 F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88-03Basic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CHENG Xiong 1 WANG Li-ying 2 JIANG Yan-ping 1 TIAN Xing-Guo 1 LV Jian-qiu 1 *(1 The New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2 Southern China Agricultural Museum)Abstract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of 2007-2015 in Guangdong Province,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policy-orient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mplementation,us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tic induction,the basic situation of policy-orient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s introduced,the experiences were summed up,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were also analyzed,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from following aspects,optimizing the working system construction,increasing the fiscal subsidy,expanding the category of new risks,perfecting assist in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innovativing business mode development,arousing the enthusiasm of all parti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other provinces or cities.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surance;policy subsidy;working measure;problem;countermeasure;Guangdong Province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农业一直处于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但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又使得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快速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1]。
广东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创新思路

9
09
.
国
,
出 7 6 .
1
个百 分点 ,
为
1
1 48
万农户
的农 业生 产 提供 了 5 0 1
亿元的 风 险保障
开 办农
,
险 区域 覆 盖全 省所有 地 市 。
然
而 截至 ,
20 1 6
年 ,
广东 省 政 策 性农 业 保 险 的 保 险 深 度 ( 保 费 收 人 占 农业 生产 总 值 的
发 展离 不 开政府 扶持 和补 贴 ( 世 界银 行 , 20 1 0 ) 。
我 国 的 中 央 2004 2 - 0 1 7
1
号文 件 ( 20 1 1
年除 外 ) 都 对政 策
性农业 保 险发展 提 出 了 指 导意 见 , 公 共财 政补 贴 农 业保 险 的 力 度不 断加 大 。
按照 中 央文件精 神指 引 广 东 ,
占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例 ) 仍 远 低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 与 广 东 省 作 为 经 济 强 省 和 农 业 大 省 的 地 位 严 重 不 符 。 通 过 对 广 东 省 政
策 性农 业保 险发
展现 状及 存在
问题 分析
文章 提出
,
必须
从险种创
新
、
政府 补贴模式创
玉米
、花生
、 马 铃薯
甘
、
蔗
、
荔枝
、龙眼
香蕉
、
、 木 瓜
( 二 圹东 省政策 性农业保险保费 收人和 赔付情况
1.
总 体来 看 近 十 年 来广 东 省 政策 性农 业保 险保 费 收入 增 长迅 速 但 年 增 长 率 呈 现 较 大 波 动
2011

区, 崇左 市 的扶绥 县 、 龙州县 , 百 色地 区的 田阳县 、 田
1 真菌性病害
1 . 1 香蕉 黑条 叶斑 病 该病 又称 黑 色芭蕉 瘟 ( B l a c k S i g a t o k a ) 、 香 蕉 ( 假) 尾孢 菌 叶斑病 , 在 各 香蕉 产 区普遍 发 生 。发 病
本病病原 为斐济假 尾孢菌 [ P s e u d o c e r c o s p o r a 一
i f e n s i s( M o r e l e t )D e i t h t o n ] , 有性 态为斐济球 腔菌 ( My —
c o s p h a e r e l l a i f j i e n s i s Mo r e l e t ) 。
1 . 1 . 2 症状
病害按如下方法鉴定 : 叶部病 害采集发病初期 的典 型 病 叶 , 果 实病 害取 3个 发病蕉 指 , 地下 部分 病 害采集香蕉近基部部分假茎 、 球茎和根组织 , 带 回实 验 室分 离 。病 原真 菌首 先用 光学 显微 镜观 察菌 体形
态 并拍 照 , 然后 取单 孢 培养 物 提 取 D N A, 进行 r D N A
要: 2 0 1 1 至2 0 1 3年在广西香蕉 主产区开展 病害种类 调查 , 共调查 鉴定 出为害广 西香 蕉的病 害 2 1种 , 其 中真菌性病
害1 4 种, 细菌性病害 3 种, 病毒病 害 3 种, 线虫类病害 1 种 。文章对调查病害 的病原及症状进行 了逐一 描述 , 为香蕉病 害的诊
主要 为 害 叶 片 , 发病 初 期在 叶脉 间 出现 点 状 或
浅谈电气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广 西 农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第38卷 第1期Vol.38,No.12023年2月February,202386浅谈电气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陈淑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7)摘要:电气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现代物理农业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陆续开展了研究。
文章针对电气栽培技术在作物生长效应影响、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生长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国内外研究表明,适宜的电场处理可促进作物生长,有效预防病虫害,优化作物生长环境。
电气栽培技术能够规避化学肥料和农药残留对公众安全所带来的威胁,将成为未来绿色种植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电气栽培;技术;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号:A 文献编号:1003-4374(2023)01-0086-05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lectric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Chen Shu-xian(Guangx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Abstract: Electric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modern phys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which has been successively studi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results of electric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crop growth effect, crop pest prerention and control, crop growth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so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ppropriate electric field treatment can promote crop growth, effectively prevent pests and diseases, and optimize crop growth environment. Electric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can avoid the threat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residues to public safety, and will become a new trend of green planting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Key words: electric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tatus, prospects 相关研究表明,人类生存的地球周边被大气层所包围,大气环境受紫外线等外界电离作用后产生大量正离子和自由电子,继而形成巨大的电场,因此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均是在这样的电场环境中生长。
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病原的分离及鉴定

·1007·0引言【研究意义】西番莲(Passiflora Linn.)又称百香果、鸡蛋果,果实具有较髙的食用和药用价值(Anto-gnoni et al.,2007;Zeraik and Yariwake ,2010),目前商业栽培的品种主要有紫果西番莲(P .edulis Sims )和黄果西番莲(P .edulis var.flavicarpa Degener ),在收稿日期:2018-12-04基金项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2018LM1077);广东省主体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粤科规财字〔2014〕208号)作者简介:*为通讯作者,彭埃天(1962-),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病害防控技术研究工作,E-mail :pengait@ 。
宋晓兵(1980-),主要从事果树病害综合防治研究工作,E-mail :xbsong@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病原的分离及鉴定宋晓兵,崔一平,彭埃天*,凌金锋,程保平,陈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摘要:【目的】明确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广东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利用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光学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学特征,测序分析病原菌的rDNA ITS 序列。
【结果】基于柯赫氏法则的致病性测定,证实从发病西番莲茎基部主干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对西番莲具有致病性。
BLAST 在线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rDNA ITS 序列与多个腐皮镰孢菌菌株的相似性在99%以上。
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 ITS 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
【结论】近年来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
30

关键 词 有机磷 农 药 ; 蔬菜; 气相 色谱 ; 农 药残 留 ; 基 质 效应 中 图分类 号 ¥ 4 8 2 . 3 +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2 0 1 5 ) 1 3 ~ 0 1 4 6 — 0 3
p o l a r i t y nd a h a d n o o b v i O U S l i n e a r r e l a t i o ns h i p wi t h t h e c o nc e n t r a t i o n o f p e s t i c i d e . Ke y wo r d s o r g a n i c —p h o s p ho r o u s pe s t i c i d e s; v e g e t bl a e s ; g a s c hr o ma t o ra g p hy; pe s t i c i d e r e s i du e; ma t r i x e f f e c t
s t r o n g nd a w e k a ma t ix r e f f e c t o f山e r e s t o f t h e p e s t i c i d e w e r e c o n n e c t e d w i t h t h e k i n d s o f v e g e t a b l e ,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p e s t i c i d e s . t h e s t r e n g t h o f t h e
e n h a n c e m e n t e f f e c t o r w e a k e n e d e f e c t o n 3 0 k i n d s o f p e s t i c i d e s . O b v i o u s m a t i r x w e a k e n i n g e f f e c t o f t h e t r i c h l o r f o n e x i s t e d i n i f v e k i n d s o f v e g e t bl a e s 。
24%

1 . 4 试 验方 法 于 9月 2 6 3进 行 第 1次 施 药 ,以 后 于 l 1 O月 2
日、 1 0月 9日施 药 , 共 施 药 3次 ; 按每 6 6 7 m 用 药水
是影响荸荠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目前农药市场药 剂 品种 繁 多 , 农 户 盲 目施 药 现 象普 遍 , 且 防治 效果 不
白对 照 , 喷 清水 。每 个处 理 重 复 3次 , 共 1 5个 小 区 , 随机 区组 排列 , 每 个小 区 4 0 m。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 0 7
( 0 . 0 5 水平) , 但显著 高于 2 4 %噻呋胺 S C 1 5 0 0 倍液。 各 试 验药 剂对 荸荠 无药 害 。
Hale Waihona Puke [ 作 者简介 : 覃凤涛( 1 9 5 8 一 ) , 男, 广西荔浦县人 , 助理农艺师。 ]
广 西 植 保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7 7 9 ( 2 0 1 5 ) 0 2 — 0 0 3 0 — 0 2
0 . 3 %印楝素乳油 防治 烟青虫 田间药效试 验
刘大恩 , 郑 邕, 韦素群
( 广西 贺州 市八 步 区植 物保 护站
摘
八步区
5 4 2 8 0 0 )
要 :采 用 植 物 源 杀 虫 剂 印 楝 素 对 烟 草 烟青 虫进 行 田 间药 效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O . 3 %印 楝 素 E C 8 0 m l / 6 6 7 m 和 1 0 0 m l / 6 6 7 m
区药前病情指数) / 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对照 区药后 病情 指 数] M O O
2 结果 与分 析
广寄生Taxilluschinensis寄生在园林树木上的细节观察

广寄生Taxilluschinensis寄生在园林树木上的细节观察作者:刘均成,吴柳尧,吴奉奇,茅裕婷,孙思*来源:《广东园林》 2016年第2期刘均成1 吴柳尧1 吴奉奇2 茅裕婷2 孙思2,*(1 江门市河排林场,广东江门529431;2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摘要:通过观察多个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危害园林树木的实例细节,发现几种不同的寄生状态,初步将其分为分枝型、平行型和缠绕型。
分枝型指广寄生枝条从寄主枝条上长出,类似寄主枝条的分枝。
平行型指广寄生枝条与寄主枝条平行生长,但会长出吸根插入寄主枝条。
缠绕型指广寄生枝条围绕寄主枝条生长。
对这3 种状态的细节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近距离的图片资料。
关键词:广寄生;园林树木;寄生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2-0082-03收稿日期:2015-09-28修回日期:2015-10-15引言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桑寄生科寄生植物,在园林树木上十分常见,已有记载的受害树木种类达数十种之多[1-3],包括榕树Ficus microcarpa、黄葛榕Ficus virens、高山榕Ficus altissima、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石栗Aleuritesmoluccana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白兰Michelia alba、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银桦Grevillearobusta、木棉Bombax ceiba、蒲桃Syzygiumjambo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石榴Punica granatum、人心果Manilkarazapot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龙眼Dimocarpus longan、荔枝Litchichinensis、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苹婆Sterculiamonosperma、凤凰木Delonixregia、南洋楹Falcataria moluccana、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南岭黄檀Dalbergia balansae、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朴树Celtis sinensis、岭南酸枣Spondias lakonensis、柿Diospyros kaki 等。
广州市公园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广州市公园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何俊;杨永亮;潘静;路国慧;吴学丽;朱晓华;武振燕【摘要】通过测定广州市典型公园的冬季和夏季表层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研究了OCPs的残留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并与附近地区相比较,结合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土壤中OCPs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冬季和夏季土壤中,六六六类(HCHs)的残留水平分别为0.29~6.26 ng/g和0.60~8.07ns/g,平均值分别为2.06和2.44 ng/g;滴滴涕类(DDTs)的残留水平分别为3.27~38.8 ng/g和1.46~35.5 ng/g,平均值分别为12.4和12.5 ng/g.两类OCPs都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自然背景值.较低的α-HCH/γ-HCH比值和γ-HCH>β-HCH,有可能仍有林丹的使用所致.一些公园可能有新的外源DDTs的输入.历史悠久且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公园土壤中OCPs含量明显偏高.对于大多数新建且相对偏僻的公园而言,表层土壤一般都未见明显的OCPs污染.【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09(028)005【总页数】6页(P401-406)【关键词】表层土壤;有机氯农药;公园;广州市【作者】何俊;杨永亮;潘静;路国慧;吴学丽;朱晓华;武振燕【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和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1.93;S482.32由于城市化的强烈影响,城市土壤的污染物不仅量多,而且种类繁杂。
2.0%广豆根总碱ME对西瓜害虫的控制效果

2.0%广豆根总碱ME对西瓜害虫的控制效果
朱荣珍;陆致平
【期刊名称】《上海蔬菜》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我市大棚西瓜由于采用了膜下软管微滴等新技术,西瓜收获期由原来的6月份延长到10月份,但夏秋季节西瓜上害虫危害十分严重,主要有瓜绢螟、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等,田间发生量很大,加之世代交替,给害虫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为此,我们对自行研制开发的2.0%广豆根总碱微乳剂防治瓜绢螟、斜纹夜蛾等害虫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以便明确该产品防治西瓜害虫的田间药效,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和使用效果,为该产品进行农药登记提供依据。
【总页数】2页(P92-93)
【作者】朱荣珍;陆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15217;吴江市植保植检站【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2%广豆根总碱微乳剂防治番茄斑潜蝇效果研究 [J], 史顺荣;陆海明;陆致平
2.HPLC法测定复方广豆根合剂中苦参碱的含量 [J], 贾晓斌
3.2%广豆根总碱ME对甘蓝菜螟的防治效果 [J], 赵小华;陆致平
4.2%广豆根总碱ME对甘蓝夜蛾类害虫的防效研究 [J], 陆海明; 史顺荣; 陆致平
5.广豆根总碱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 [J], 洪息君;黄仁彬;杨帆;杨启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品种02428和8504的广亲和性遗传

水稻品种02428和8504的广亲和性遗传
卢诚;潘熙淦
【期刊名称】《中国水稻科学》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以02428、8504和CPSLO 17与籼型测验种南京11、IR36、测49和模型测验种巴利拉、秋光、丰锦测交,F_1杂种的小穗育性为78.8%~97.9%,其平均值02428为90.2%,8504为82.4%,CPSLO 17为90.9%。
以CPSLO 17作对照,研究了02428、8504的广亲和性遗传,推测它们的广亲和性遗传都是由一对主基因控制的,广亲和基因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Ⅰ连锁群上,遗传规律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并受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总页数】6页(P113-118)
【作者】卢诚;潘熙淦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103.5
【相关文献】
1.“东乡野生稻”及“02428”、“8504”、“CPSL017”广亲和性遗传的研究[J], 卢诚;潘熙淦
2.水稻品种02428和轮回422广亲和性的遗传分析 [J], 杨竹平;刘保申
3.“02428选”的广亲和性及其杂种优势 [J], 王才林;邹江石
4.广亲和性品种02428与籼稻配组F1代优势分析 [J], 齐运田;胡长虹;潘启民
5.水稻品种8504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 [J], 卢诚;潘皓;钟家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贵州省凯里市农业局植保站, 1 凯里市, 500 2 560 ; 凯里市湾溪街道农推站; 凯里市舟溪镇农推站) 3
摘要:5% 正源WP 6 对早育秧田立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与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有关, 尤其与施药次数关 系非常密切; 6 5%正源 WP 0 倍液防治早育秧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7%敌克松 S5 倍液的防治效果, 1 00 0 P0 但用药量
个处理, 1 第 处理为每 67 悬挂 9 第 2 6时 个, 处理 为每 67 悬挂 6 第 3 6时 个, 处理为每 67 2 6m 悬挂 3 个, 观察 3d 观察方法同上。 0,
133 不同天数清理诱捕器内 .. 果蝇的 观察
共分 4 第 1 项, 项为每天清理观察记录其死活 体, 2 第 项为每2 天清理观察记录其死活体, 3 第 项为隔 3 清理观察记录其死活体,第 4 d 项为不清 理,只在最后一天观察记录其死活体。除第 4 项 外, 3 前 项历时 3d 前后 1d 0, 0 按各 自 要求观察记 录,中间 1d 0 在第 1 天观察记录。第 4 0 项也历时 3d 但只在最后第 3 天观察记录 1 0, 0 次其死活体。 134 不同悬挂高度的观察 .. 共分 3 个处理, 1 第 处理诱捕器离地面树根高 度05 第 2 . m, 处理诱捕器离地面树根高度 15 . m, 第3 处理诱捕器离地面树根高度 22 均悬挂在 . m, 同一棵树上, 基本垂直同一线。历时 3d 0,前后 1d 0 每天观察记录,中间 1d 0 在第 1 天观察记录 1 0
7% 克松S 对 枯 防 效 2 6 笔者 0敌 P 立 病的 治 果。 0 年 0
收稿 日 :20- - 期 06 61 0 5 注:该课题是黔东南州人民政府 20-20 年实施的超级稻推广项目 05 06 配套的病虫综合防治内容之一。 〔 作者简介: 雷邦海, ( 5 一) 岑巩县人,高级农艺师。 男 16 , 9 〕
次。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 广西壮族自 治区农业厅植保总站监制推广, 柳 州市双虹塑料工业有限公司出品的 “ 永康”牌果蝇 诱捕器及专用引 诱剂。 12 地点及时间 . 20 年 1 月 4日 20 年 1 月 9日 05 1 至 05 2 在广西 浦北县三合镇塘岸村委会护麓屯高臣金的连片杨桃 果园中进行应用观察, 该果园属丘陵地带, 地势趋 缓, 杨桃栽于半 山腰 以下,共分为 3片,面积
广 西 植 保
文章编号:10- 7 ( 0 ) 01- 03 79 07 0- 2 3 8 2 10 0
20 .0 ) 072 ( 1
果蝇诱捕器诱捕杨桃桔小实蝇的效果观察
梁家尧‘ ,李凯声“
( 广西浦北县植保站, 1 浦北县, 330 2 550 ; 浦北县三合镇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 应用果蝇诱捕器能有效诱捕杨桃果园的桔小实蝇, 且具专一性, 对其它害虫及天敌无效, 具安全、有效、简 便、经济、实用、生态环保的优点。可在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果蝇诱捕器; 杨桃; 桔小实蝇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捕柑桔小实蝇的效果 . 1 月 4日 悬挂果蝇诱捕器,1 月 6日 1 1 起观察 记录,1 月5日 2 结束。1 月 6日 1 诱捕的柑桔小实
时3d 前1d 0, 0 每天观察记录1 次,中间1d 0 在最
后第 1 天观察记录 1 ,最后 1d 0 次 0 每天观察记录 1
被柑桔小实蝇为害果为6 个,为害率42 不悬 .%,
挂诱捕器的 17 5 个果实,被柑桔小实蝇为害果为 1 个,为害率 1.%。据了解,该杨桃基地果实 8 15 套袋时机为果实将要转色之前, 如果不套袋、 不悬 挂诱捕器的杨桃被桔小实蝇为害的数量将大幅增 加,损失很大。 杨桃一年四季挂果,实蝇也终年发生为害,喷 施农药不起作用,以前多采用套袋来防止柑桔小实 蝇的为害。该果园以每 67 2 5 6m 种 4棵杨桃树计
54m a . 2 h
13 方法: . 131 定点观察 .. 在杨桃园按不同地势, 定点 5 个诱捕器进行观 察, 果蝇诱捕器悬挂高度为离地面 15 . m左右。历
135 天气影响应用观察中, .. 在进行第 2 方案即 不同悬挂密度的同时, 记录当地气象, 分析观察天 气对诱捕数量的影响。
处理
1 清理 1 d 次
死虫
八U 7 . 0 7
2 清理 1 d 次
活虫
5 6
产0
3 清理 1 d 次
活虫 10 死虫
4
死虫
, 几 今
不清理 活虫 死虫
0
Q U
7 18
n , 自21只来自0O 八25 不同天数清理诱捕器的效果观察 . 在历时 3 的观察中, 0 d 0 1d内每天清理诱捕器 的诱捕柑桔小实蝇数量共 2 头, 8 活体2 头, 1 死体
量越少,防治成本也就随之增加。
表 2 果蝇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的捕蝇效果
悬挂高度 ( ) m 1 月 1.1 1 0 9日
1 月 2 -2 1 0 9日 1月3 1 0日一1 月 9日 2 合计
0 5 . 1 5 . 2 2.
12 5 5
7 3 8
明 显少于 克松。 别用5% 源W 10倍液、 0 倍液和8 倍液、 0 敌 松S5倍液、 6衬 7吨药液在苗 敌 分 6正 P 0 2 1 0 0 0 0 7% 克 P0 6 7 5
前和苗后2 次施药, - 叶期, 5- 6 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 %, 8%, 2% 24%. 77 4 7.1 8. 和7. 5 26 6 关键词:5%正源;防治;早育秧田立枯病; 6 药效试验
期群集于果实中取食果肉,使果实干瘪、腐烂,严 重影响果实品质、产量及商品价值。果蝇诱捕器是 根据柑桔小实蝇的性吸引, 通过滴加性引诱剂, 将 柑桔小实蝇的成虫引诱进人果蝇诱捕器内而灭杀。 是一种先进实用的物理防治柑桔小实蝇的防治技 一 术, 具有绿色环保无公害, 是目 前国内外成熟的害 虫生物防治技术。为探讨其在杨桃生产中的应用效 果和应用技术, 笔者对其进行了应用试验观察。
中图分类号 466 :S3 . 文献标识码 : B
杨桃生产中常受柑桔小实蝇 ( t mtf r- 次。 S u e eu r a r .2 3 6m 悬挂不同密度的 诱捕器; 共分3 g e dr l Hne i a si edl n oa s )的为害。其幼虫在杨桃成熟 1 . 每67 2
清理、2 清理、3 清理 1 d d 次的诱捕柑桔小实蝇数 量差异很小, 但不清理的比清理的差异就很大, 少 诱捕柑桔小实蝇 1一2 头。见表 3 9 1 0
广 西 植 保
文章编号:10- 7 (07 0- 1- 03 79 0 ) 0 4 4 8 2 10 0
20 .0 ) 072 ( 1
5 %正源 WP防治超级稻旱育秧田立枯病药效试验与示范 6
在果蝇诱捕器悬挂不同密度中, 笔者同时记录
当 时的气象状况。 其中1 月 1-1 、1 月3 1 0 9日 1 0
67 ' 6m 悬挂 3 个诱捕器 3d 0 共诱捕柑桔小实蝇 8 4
头, 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柑桔小实蝇 2 头。由此 8 可见, 6澎 悬挂的 每67 诱捕器越多其诱捕的 柑桔小 实蝇总数量越多, 但每个诱捕器诱捕的平均诱虫数
3 防治效果及效益分析
笔者对该杨桃生产基地悬挂果蝇诱捕器的果园 与另一相距 30 0m的不悬挂果蝇诱捕器的果园 ( 同 是套袋)的杨桃进行了 调查, 各调查 5 株杨桃树上 皮色开始泛黄的果实, 悬挂诱捕器的 13 4 个果实,
捕 桔 卖 数 共8 全 死 可 每 柑 小 蝇 量 头; 是 体。 见, 天
12 3 3
及
18
18
23 不同气象对果蝇诱捕器诱蝇效果的影响 .
表 3 不同天数清理诱捕器诱捕柑桔小实蝇的效果 ( 头)
活虫 0 1 月 1 -1 1 0 -9日 8 1 月 2 -2 1 0 9日 5 1月3 1 0日一1 月 9日 2 21 小计 合计
收稿日 期:20-1 0 060- 2 [ 作者简介:梁家尧 (94 ,男 ( ,广西浦北县人,农艺师。 16 一) 汉) 〕
20 . () 072 1 0
梁家尧, 李凯声: 果蝇诱捕器诱捕杨桃桔小实蝇的效果观察
日 1 月 9日 2d 至 2 这 0 有气象记录, 2d 这 0 中有南 风、北风、有晴、有多云、有阴天、有阵雨, 最低 温度 6 最高温度2`, ' C, 8 在这些气象条件下,以 C 南风、多云, 气温在 2 一2℃时诱捕量最多, 0 8 低 于2℃以下且刮北风诱捕蝇量减少,气温在 1r 0 5- 以 下的基本诱捕不到, 尤其在 1 月 1一1 、1 1 6 9日 2 小实蝇 1. 头。见表 l 84 a 月4- 平均温度低于 1℃以下,1 个诱捕器中 - 9日 2 8 表 1 诱捕器诱捕柑桔小实蝇的数f 只 诱到6 可见温度对蝇的活动影响最大, 头, 温度 诱捕器编号 1 2 3 4 5 低于1℃时, 5 果蝇诱捕器基本诱捕不到。 35 36 14 4 76 1月6 5日 1 -1 6 3 3 4 4 24 果蝇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的效果 . 1 月 1一2 5日 1 6 5 25 39 5 18 同 一棵树上作 3 个不同高度对比, 05 在 . m- 1月2 1 6日一1 月 5日 84 2 64 81 2 6 合计 22 . m的高度与诱捕量差异不大, 悬挂高度为 05 . m 的 共诱捕柑桔小实蝇 2 头, 2 悬挂高度为 15 . m的 22 不同密度的诱捕器诱捕果蝇的情况 . 8 . m的共 每67 2 6m 悬挂9 个诱捕器3d 0 共诱捕柑桔小实 共诱捕柑桔小实蝇 1 头,悬挂高度为 22 8 . m的 蝇 13 平均每个诱捕柑桔小实蝇 1 . 头; 3 头, 48 每 诱捕柑桔小实蝇 1 头,可见,悬挂高度 05 诱捕数量最多, 这与该杨桃园梯级种植 67 2 6m 悬挂6 个诱捕器3d 0 共诱捕柑桔小实蝇 16 效果最好, 1 0 头, 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柑桔小实蝇 1. 头;每 有一定的关系。见表 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