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经验总结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经验总结
赵锦涛;赵霞;王亚军;王文超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2(38)11
【摘要】小儿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指因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导致颜面旋向健侧,头颈部持续性向患侧倾斜的病证[1]。
本病发病率约为0.3%~2.0%[2],近年有上升趋势。
一般根据肿块的存在与否,临床分为“肿
块型”、“非肿块型”两种[3],肿块型患儿一般有产伤史,一侧颈部有卵圆形肿块或条索状硬块,肿块较大,质稍硬、边界清,其走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颈部旋转受限明显。
【总页数】2页(P2011-2012)
【作者】赵锦涛;赵霞;王亚军;王文超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甘肃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27
【相关文献】
1.刃针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临床观察
2.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应用效果
3.以伸筋液为介质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
观察4.中药熏蒸联合蜡疗及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5.推拿配合纠形颈托
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摘要:小儿肌性斜颈是指肌肉性受损之后,导致颈部组织的角度出现改变。
一般在半岁内患儿可以用手法按摩,部分患儿能够完全恢复,还有一部分患儿可能需要借助手术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使其颈部的组织形态上取得改变性效果。
中医推拿治疗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且干预效果良好,为更好诊疗患儿,促进其预后,我们针对该疾病给予中医推拿治疗。
综述如下: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中医推拿;手法按摩;综述前言小儿肌性斜颈主要病变在于颈部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所致。
由于纤维化的肌肉不能实行正常的收缩以及放松,患儿常引起功能障碍,同时还会限制其颈部的运动。
长期以往,两侧的肌肉发育不对称,还会出现大小脸,甚至有的患儿还会出现斜视的情况。
常规药物治疗,多选择多巴胺类、苯二氮卓类的药物等,如果出现有骨性的斜颈还应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中医推拿是中国特色医学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推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直接解决患者问题,易被患儿、家长所接受。
现就针对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现代医学中发现小儿肌性斜颈者多在出生后有一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摸到肿块,随着肌肉移动,可发现病变的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短[1]。
临床上,患儿一般表现为头向病侧偏斜,下颏转向对侧,当2岁后,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
对此,当新生儿出生后,如果发生上述症状,可以通过X线片检查,诊断该疾病,同时在对全身检查中注意观察双侧颈部是否对称,双侧胸锁乳突肌内有无肿块,婴儿头颈是否经常向同一方向倾斜,从而判断是否为小儿先天性肌斜颈。
1.中医推拿治疗2.1推拿特色疗法中医推拿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开展较多的一项治疗方法。
该疗法对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并且副作用较小,一般经过规范化的治疗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儿科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 2 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 2 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1)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2)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3)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
(4)彩色超声波检查:彩色超声波显像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或可探及肌性肿块,回声增高或减低。
(5)除外其他疾患所致的斜颈。
如:颈椎先天性畸形(半椎体、先天性短颈),颈椎损伤(骨折或旋转性半脱位),锁骨产伤骨折,炎性病变(扁桃体炎、颈淋巴腺结核、颈椎结核)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自发性颈椎半脱位,视力障碍引起头部倾斜等。
(6)必要时,拍颈椎 X 线片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类1.肿块型:(1)卵圆形肿块型,在临床上多数患儿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 且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6×5 cm ,轮廓清晰,不需触摸;小的1.5×1 cm,需要触摸方知,肿块质地较硬,其形状为卵圆形。
(2)条索状肿块型,在临床上患儿肿块不明显,但胸锁乳突肌变粗而短,可摸及到条索状包块。
2.非肿块型:患侧胸锁乳突肌轻度痉挛,无肿块,头部畸形,下颌斜向健侧, 患侧颜面小于正常颜面,头部活动受限。
二、治疗方案(一)小儿推拿1.肿块型:(1)患儿及医者体位:患儿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头顶侧,使患儿头面部转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2)点摩法:医者先用中指指腹点患侧翳风、缺盆、扶突穴,再用食、中、无名指指腹并拢在患侧颜面及颈部做顺时钟方向摩动,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3)按揉法:应用拇指指腹按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 1/3 部分及颈后肌群,同时按揉人迎、水突、扶突、肩井及风池穴,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4)弹拨法:医者用食、中二指固定肿块一侧,然后用拇指对肿块反复进行弹拨。
四步推拿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临床观察
小儿 先天 性肌 性斜 颈 是 指 小 儿 一 侧 胸锁 乳 突肌 挛 缩或 发育 不 良而 致 头 颈 部 向 一 侧 倾 斜 ,颜 面部 旋 向 健 侧 ,颈 部 活动受 限 ,并 常伴 有 患 侧 面 颊 部及 眼 睛较 健 侧 变小 的一 种先 天性 肌性 的颈 部 畸形疾 病 。临床 中 ,斜 颈 除 了脊柱 畸形 引起 的骨 性斜 颈 、视 力 障碍 的代偿 姿势 性 斜 颈 和颈 部肌 麻痹 导致 的神 经性斜 颈 者外 ,一般 是指 患 侧 胸锁 乳 突肌 挛缩 形 成包 块 而 致 头 歪所 引起 的包 块 型 肌性斜 颈 ,以及 患侧 胸 锁乳 突 肌 、斜方 肌等 发 育 不 良而 致 头歪 所 引起 的 营养不 良型 肌性斜 颈 。西 医采用 手术 、 超 声波 、超 短波 、磁疗 、热 敷 、功 能训 练 等 方 法 治 疗 肌 性 斜 颈 ,但远 期效 果不 佳 ,且 不 能解决 其伴 随症 状 如头颅 、 面部五 官 畸形 以及胸 腰段 脊柱 出现 的代 偿性 侧弯 等 ,患 儿 家 属 不 易 接 受 。 笔 者 临 床 采 用 推 拿 治 疗 肌 性 斜 颈 ,可 有 效改 善患 儿 的主要 症状 及伴 随症 状现 ,报 道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料 选 取 2015年 1月 至 2017年 6月在 普 泰 诊所 推 拿 门诊 就 诊 的 50例 患 儿 ,其 中男 28例 ,女 22例 ;年 龄最 小 20 d,最大 1周 岁 ,平均 0.5岁 ;病 程 最 短 20 d,最 长 1年 ,平均 0.5年 。 1.2 诊 断标 准 ① 患儿 头 部 处 于 被 动 体 位 ,头 向 患侧 倾 斜 ,颜 面旋 向健侧 ,头 向患 侧 旋 转 受 限 。② 患 侧胸 锁 乳 突肌 中部 或其 胸锁 骨 端 附 着处 触 及 大 小 软 硬 不 等并 随之移 动 的梭形 肿物 ,无 疼痛 ;如发 现较 晚 ,肿物虽 不 明 显 ,但 因水肿 机 化形成 挛 缩 ,患 侧胸 锁乳 突肌 紧张 变硬 、 变 短 ,突 出如条 索 。③患 侧颜 面发 育不 良,继 发性 畸形 。 病期 较 久者 ,甚 至颅 骨发 育 不 对 称 ,颈 椎 及 上 胸椎 出 现 侧 弯 畸 形 。 2 治 疗 方 法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1)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二、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3)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6)一、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二、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8)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0)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10)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12)治疗后随访 1~6 月情况 (12)治疗后随访 7~12 月情况 (13)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14)一、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14)二、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15)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16)一、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16)二、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18)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20)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20)二、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21)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迁延性及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22)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24)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4)二、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26)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迁延性及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28)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30)一、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0)二、五迟、五软、五硬(小儿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32)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床进展及诊疗方案临
不同手法施治
李氏用揉按法、挤拉法、弹拨旋转法、提 拿法等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周氏用三步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范氏采用拧挤手法为主治疗重症小儿肌性
斜颈
张氏用推、揉、捻、摇等手法为主治疗小 儿肌性斜颈
整体观念施治
董氏认为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既应注重患侧胸锁 乳突肌局部调整,又要注意斜方肌等颈项肩部 相关组织的整体调节,同时健侧也应予以适当 调理
发育紊乱学说
是先天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SCM 先天发育不 良,加以分娩时在外力和重力过重负荷下被伸 展, 反应性肉芽组织产生, 出现SCM 肿块
Green DW 认为CMT 与臀肌发育不良存在 一定关系
唐盛平等用巨微解剖方法研究小儿尸体SCM 的血供,发现其血供有多个起源,不支持头颈前 曲、侧弯和外旋会造成SCM 缺血
4
1.4严重倾斜 (>15º)
6
胸锁
2.1对称、无挛缩
0
乳突
肌变
2.2略粗、无挛缩
2
化
2.3较粗硬、有挛缩
4
2.4粗硬、挛缩
6
肿
3.1无肿块
0
块
3.2小 (厚度:<10mm)
2
大
小
3.3较大(厚度:10-15mm)
4
3.4大 (厚度:>15mm)
6
肿
4.1无肿块
0
块
4.2软
2
硬
4.3较硬
4
度
4.4硬
含义
指由于一侧胸锁乳突 肌挛缩而造成以头向患 侧歪斜、前倾,颜面旋 向健侧为其特点的斜颈
胸锁乳突肌解剖特点
胸锁乳突肌
起点两个(胸骨上外端、锁骨内 侧端)止点(颞骨乳突)
当两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使头 抬起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476)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50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发布时间:2021-05-17T15:06:29.247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作者:吴泽炳[导读] 小儿肌性斜颈,也称先天性斜颈,是一种较多见的畸形,它的主要病变是在胸锁乳突肌,故又称肌性斜颈。
吴泽炳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一、概述小儿肌性斜颈,也称先天性斜颈,是一种较多见的畸形,它的主要病变是在胸锁乳突肌,故又称肌性斜颈,属于中医的“歪头”范畴。
它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形为特点。
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因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患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
二、祖国医学认识小儿肌性斜颈,在祖国医学中,属“筋痹”的范畴。
与督脉、筋血为病有关。
如《素问·骨空论篇》“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景岳全书·痉证》:“愚谓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
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
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
”“筋痹”语出《素问·痹论》,指以肌肉症状为主的痹症,又称肌痹。
“痹”者,闭也,即有闭阻不通之意。
在这里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藏经络而引起的病症。
小儿肌性斜颈,为胸锁乳突肌受伤,造成该肌血离经脉,气血瘀阻而形成的筋痹。
若瘀血留着,聚而不散,经筋挛缩日久,发生筋结则难治。
临床上通过手法治疗,按其经络疏通郁闭之气,摩其塞聚,可以疏通经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促使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
在拉牵胸锁乳突肌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滑利关节,矫正畸形,使疾病早愈。
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所言“:按摩可使筋节舒畅,血脉流通。
盖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淤结之肿,其患可愈”。
(1)病因病机小儿斜颈虽临床表现大致相同,都是头颈歪斜,活动受限.其病理多为气滞血瘀,经脉失畅,颈筋挛急而致.但是,深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尽如此,而可以将该病证概括分为虚实两大不同临床证型.实证(气滞血瘀,筋脉挛缩)或因胎儿在宫内活动不利(胎位不正、胎儿过大、羊水过少等),或因分娩受阻(难产而致产程过长,助产不当、急产等),造成颈部经脉损伤,使脖颈血脉不畅,气机凝涩,筋肉挛急,而见颈部肿块,头颈歪斜,活动不利. 虚证(气血虚弱,肌肉萎软)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小儿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脾主肌肉,血养筋脉,气充躯干,3-4个月的小儿正是直立抬头之时,亦是脖肌用力之时,如气血不足,则气不充肌,血不养筋,必然导致筋肉萎软无力,而见头颈歪斜,活动不灵.正如《幼幼集成》日“有小儿生下颈便软者.胎气不足也.’ 三、临床诊断(一)辨病诊断1.临床诊断①斜颈畸形斜颈特有的姿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
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中的应用
201$年第3卷第11期Vol.3, No. 11, 2017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61 %DOI: 10.11997/nitcwm.2017011018 •论著!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中的应用张玲(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北京,10002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4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开展CNP,责任护士按照路径为患儿实施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及指导,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疼痛干预、并发症预防等。
结果患儿顺利完成全麻下患侧胸锁乳突肌松解术治疗,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颈托佩戴顺利。
结论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开展CNP,具有较强的规范诊疗、护理行为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先天性肌性斜颈;饮食;疼痛;出血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7)11-0061-03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pediatric congenital myogenic torticollisZH AN G Li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with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Beijing,100020)A B S T R A C T:O 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 f clinical nursing pattiway (CNP)for pediatric congenital myogenic torticollis at perioperati-^e period.M etliods This study included45 pediatric patients w itti congenital myogenic tortico llis.A ll patients recei-ved nursing management a cording to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tiw ay,including diet inter-v ention,healtti education,disease condition m onitoring,pain control,complication prevention,and so on.Results A ll pediatric patients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o f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release successfully and wore neckbrace after surgery.There was no severe complication observed in this study.Conclusion Application o f clinical nursing p athway can regulat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highlight the keypoints in nursing management o f pediatric congenital myogenic tortico llis.K E Y W O R D 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ongenital myogenic to rtico llis;dietary;pain;hemorrhage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 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表,它由患 者的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 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一、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ICD-10 编码:Q68.0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2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疾病分类(1)肿块型(2)非肿块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肌性斜颈(ICD-10 编码:Q68.002)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伴有颈部皮肤破溃、颈椎发育不良及哭闹会加重相关疾病的患儿可暂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患儿侧颈部彩色超声检查(2)颈部检查相关内容:①颈部触诊:是否有肿块,若有肿块,应触及肿块的大小、硬度、具体位置(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是否有粘连及活动度;若无肿块,应触及胸锁乳突肌的硬度、活动度。
②头颈部活动情况:≤3 个月患儿被动活动患儿头部,观察头部旋转及侧倾是否受限;≥3 个月患儿可诱导其主动转头及头侧倾,观察患儿头部活动是否受限,若受限明显,再被动检查患儿头部活动的最大范围。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八)治疗方法1.小儿推拿2.中药外敷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应用颈托矫形器、TDP 加磁疗、超激光照射等疗法。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肿块,主要表现为患儿头向一侧倾斜,颈部活动受限。
本病属中医“颈筋硬结”、“筋伤”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孕妇失养,胎儿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孕体失护,跌扑闪挫,致使胎儿颈部受损,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经筋结聚。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较多,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学者争论较多。
蔡亮等*认为与胎位不正或接生手法不当有关,致出生时一侧颈肌特别是胸锁乳突肌结缔组织损伤、缩短而不能伸展。
周小丽*认为本病可能由产伤、局部缺血、静脉闭塞、宫内姿势不良、遗传、生长停滞、感染性肌炎或者多种因素混合造成。
杨金花等*提出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有静脉受阻学说、产伤学说、室间综合征后遗症学说、胸锁乳突肌先天发育不良学说、遗传学说影响等。
小儿斜颈临床分型多样,李新剑等*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呈比例、胸锁乳突肌的粗细及软硬程度将小儿肌性斜颈分为肌肉型、混合型、纤维型。
任志华等*根据头颈倾斜的程度将其分为三型:(1)轻型:头颈向一侧歪斜<20。
,包块直径<1 cm,头颈活动轻微受限;(2)中型:头颈向一侧歪斜20~30。
,包块直径<2 cm,质稍硬,面部稍有不对称,颈部活动受限;(3)重型:头颈向一侧歪斜30。
以上,患侧胸锁乳突肌或包块>2 cm,质硬,面部变形,颈部活动显著受限。
裴建中*根据斜颈的病因分为虚实两型:实证多与分娩时胸锁乳突肌损伤有关,表现为胸锁乳突肌挛缩,并有明显肿块;虚证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表现为胸锁乳突肌萎软,无肿块。
孙波*根据导致斜颈的病因将其分为挛缩型与瘀结型,前者表现为气血亏虚“不荣”之虚证,后者表现为气滞血瘀“不通”之实证。
肌性斜颈在检查方面多遵从超声图像表现*:胸锁乳突肌较健侧缩短,有团块回声,回声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周边部分,沿肌肉长轴分布,故大体呈棱形多见,内部回声较弱,欠均匀,肌肉条纹回声较杂乱。
小儿肌性斜颈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小儿肌性斜颈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2-09-15T07:33:38.58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期作者:王志攀王萍[导读] 小儿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多于新生儿期发现。
王志攀王萍(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小儿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多于新生儿期发现。
目前该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而早发现且及时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脊椎代偿性侧弯、头面五官畸形以及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CMT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整理综述。
【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治疗;中西医小儿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指颈部因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向病侧偏斜,面部旋转向健侧的病症。
病侧胸锁乳突肌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肿块。
西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多为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包括推拿、推拿配合药物外敷、小针刀等治疗。
斜颈患儿重点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一、病因病机目前本病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西医认为主要与静脉受阻、胸锁乳突肌先天发育不良、间室综合征后遗症、遗传以及产伤血肿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主要由肾、脾、肝虚及瘀血阻滞导致,肾作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肾精充足人体才能正常生长;脾主肌肉为后天之本,脾病则肌肉无以濡养而影响发育;小儿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挛缩的症状为筋脉失养的表现,而肝主筋,肝病致筋脉失养、拘急而成痉。
二、治疗1、西医治疗手术治疗:李文锦[1]等人研究发现胸锁乳突肌双切口手术较胸锁乳突肌单切口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头部倾斜、颈部运动、面部不对称、肌柱丧失和外侧束带评分均高于,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胸锁乳突肌多头切断双切口术治疗先天性急性斜颈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韩福友[2]等人对17例颈部有肿块儿的斜颈患儿采取肿块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6年,17例患儿均未出现头面偏斜等继发畸形的发生。
69=先天性肌性斜颈(肌肉松解术)临床路径
先天性肌性斜颈(肌肉松解术)临床路径一、先天性肌性斜颈(肌肉松解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ICD–10:Q68/M43.6)。
行斜颈腱性条索切断术/胸锁乳突肌切断术(ICD-9-CM-3:83.19018/83.190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1.临床表现:头颈歪斜、生后2周左右颈部包块。
2.体格检查:头向患侧歪斜、下颌转向健侧、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增粗挛缩或触及条索感。
3.辅助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超声检查,颈椎X线摄片。
4.其他专科检查:症状不典型时要排除眼源性和骨性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行斜颈腱性条索切断术/胸锁乳突肌切断术(ICD-9-CM-3:83.19018/83.19021)。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先天性肌性斜颈(ICD–10:Q68/M43.6)。
2.患儿大于1岁。
3.当患儿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4)心电图;(5)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颈椎平片、颈部超声、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非手术综合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附42例报告)
非手术综合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附42例报告)
陈天才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年(卷),期】1990(6)5
【摘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气血瘀滞、筋脉失养"而引起;而西医则认为与胚胎发育及产伤有关。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和
非手术治疗两种,笔者10年来应用非手术综合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22-23)
【关键词】综合疗法;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
【作者】陈天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王庄煤矿医院;青泉山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74.921.2
【相关文献】
1.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体会 [J], 郭霞;谢凤英;郭衍俊
2.66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非手术治疗 [J], 李初阳;周小凤;熊玲琨;张航;梁琪
3.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 [J], 谢垒;张谢安;夏监芳
4.SWE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J],
刘娜;张岚;乔鸿飞;黄丽丽;周琦
5.非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3例报告 [J], 韩文学; 郑学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推拿临床路径
小儿推拿临床路径第一章:小儿感冒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的患者。
一、小儿感冒中医临床路径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朱福堂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感冒”主证证候。
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时疫感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感冒”治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感冒。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或咽峡炎。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C 反应蛋白(CRP)(3)降钙素原(PCT)(4)肺炎支原体检测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细胞形态、肝功、肾功、心肌酶谱、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胸部X 线片、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测、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
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
时疫感冒证:清热解毒。
夹痰证:风寒夹痰者宜辛温解表,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者宜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夹滞证:疏风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2.辨证使用中成药3.外治法(1)儿童穴位敷贴疗法(2)普通拔罐疗治疗(3)耳穴压丸治疗(4)小儿感冒推拿治疗:①手指点穴治疗②小儿捏脊推拿治疗③基本手法推拿治疗4.护理:辨证施护。
中医医案——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性斜颈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病案:林某,男,43天,2014年2月2日。
主诉:头颈向左侧倾斜,左侧颈部有一包块1月余。
病史:患儿出生后第28天,父母发现其头部向左侧倾斜,且颈部左侧有一包块,未予以任何治疗。
初诊:头颈部向左侧倾斜30°左右,两侧颜面与眼裂不对称,左侧颜面与眼裂均较小,有斜偏头情况,左侧枕骨较为凸出,右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变硬,可扪及肿块,质地坚硬如骨,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颈椎向左侧旋转受限约10°。
舌苔薄白,指纹淡红。
B超:左侧胸锁乳突肌呈梭形增厚,大小为2.2cm×1.0cm,外轮廓尚且规整。
西医诊断: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性斜颈中医诊断:小儿斜颈病(肿块型)辨证审机:气血阻滞,经络瘀阻。
治法:活血消肿,软坚散结,舒筋解挛,纠正畸形。
手法:以“按、揉”为主,辅以牵拉:(1)按法:医生用拇指在患儿患部施加垂直方向的挤压,着力点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突起处,力度以医者手感而定。
(2)揉法:医者用与患侧相同侧手拇指螺纹面吸定患处做顺时针旋揉,频率约为60次/分。
(3)牵法:医者用双手捧住患儿头颈部,一手拇指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突起处固定,双手施力使患儿头颈部向健侧做弧形牵拉运动。
再以食、中二指自耳后高骨、天窗、天容、风池、肩井处反复按3-5分钟。
治疗过程用时15-20分钟。
每日一次,每周五次。
2个月后复查:2014年4月6日。
推拿按摩治疗约50次,患儿头颈部左侧倾斜约20°,右侧胸锁乳突肌变软,中下段肿块较前明显减小、质地柔软。
偏头情况有所改善,舌苔薄白,指纹淡红。
继续推拿按摩治疗,诸症继续好转,患儿头颈部较前活动灵活,但于安静状态下,患儿头颈部仍然明显向左侧倾斜,活动略有受限,右侧胸锁乳突肌较左侧粗,故而仍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适当加强牵拉力度。
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效果评价
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效果评价贾海亭;孙琳【期刊名称】《中国研究型医院》【年(卷),期】2018(005)001【摘要】目的:评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1月未实施临床路径的15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对照组,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实施临床路径的12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观察指标包括:术前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再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术前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床位费用、麻醉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费用、西药费用、一次性材料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儿术后出现伤口渗血,实验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患儿行二次手术,实验组无再次手术患儿;对照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24 h的比率为83.33%(130/156),而实验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24 h的比率为0.79%(1/126).实施临床路径后变异率为49.64%(69/139).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可以缩短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住院天数,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但住院费用较前增加,且实施过程中变异率较高,因此需对临床路径加以完善并推广使用.【总页数】8页(P37-44)【作者】贾海亭;孙琳【作者单位】济南市儿童医院,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23976号 2500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 10004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实施临床路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 [J], 郝开颜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动态效果评价 [J], 姚一明;谢功能;祝伟宏;周小平;江秋香3.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效果评价 [J], 贾海亭;孙琳;;4.临床药师参与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制订与实施效果评价 [J], 周晓玲;梁华;谢于;高羽;蔡江晖;吴波5.超声弹性成像在手法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评价中的价值分析 [J], 郑利会;李学广;杨淑利;魏少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最全版)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最全版)一、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ICD–10:Q68.001)。
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ICD-9-CM-3:83.1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1.临床表现:头颈歪斜、生后2周左右颈部包块。
2.体格检查:头向患侧歪斜、下颌转向健侧、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增粗挛缩或触及条索感。
3.辅助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超声检查,颈椎X线摄片。
4.其他专科检查:症状不典型时要排除眼源性和骨性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ICD-9-CM-3:83.19)。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8.001先天性肌性斜颈疾病编码。
2.患儿大于1岁。
3.当患儿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4)心电图;(5)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颈椎平片、颈部超声、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推荐用药及剂量)。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临床小儿肌性斜颈所见所治
临床小儿肌性斜颈所见所治
姚常立
【期刊名称】《按摩与导引》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较多见,笔者对本病进行多年探索和临床实践,并查阅有关文献,现论述认识和体会如下:从上海有关医疗单位观察到,推拿治疗单纯性斜颈。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姚常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21.2
【相关文献】
1.《群书治要》所见《管子》异文考 [J], 巩曰国;张艳丽
2.“治身”与“治政”——试析《论语》中所见的自我管理思想及其意义 [J], 戴黍
3.新出简牍所见"治渠卒"与汉代张掖地区水利建设 [J], 江志
4.德主刑辅,道一风同——《周礼》所见古代地方首长的治政理念 [J], 彭林
5.辨证施推“按揉牵三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研究(附100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王玉兰;郑九香;李彦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一、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ICD-10编码:Q68.0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2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疾病分类
(1)肿块型
(2)非肿块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肌性斜颈(ICD-10编码:Q68.002)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伴有颈部皮肤破溃、颈椎发育不良及哭闹会加重相关疾病的患儿可暂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患儿侧颈部彩色超声检查
(2)颈部检查相关内容:
①颈部触诊:是否有肿块,若有肿块,应触及肿块的大小、硬度、具体位置(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是否有粘连及活动度;若无肿块,应触及胸锁乳突肌
的硬度、活动度。
②头颈部活动情况:≤3个月患儿被动活动患儿头部,观察头部旋转及侧倾是否受限;≥3个月患儿可诱导其主动转头及头侧倾,观察患儿头部活动是否受限,若受限明显,再被动检查患儿头部活动的最大范围。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八)治疗方法
1.小儿推拿
2.中药外敷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应用颈托矫形器、TDP加磁疗、超激光照射等疗法。
4.护理:嘱家长注意患儿日常头颈部姿势的控制。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头颈部无歪斜,活动自如,各方向活动不受限。
2.肿块减小或消失。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ICD-10编码:Q68.0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