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论述类文本阅读: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有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有答案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一种艺术可以表出一种空间感形,并且可以互相移易地表现它们的空间感形。
西洋绘画在希腊及古典主义画风里所表现的是偏于雕刻的和建筑的空间意识。
文艺复兴以后,西洋绘画发展到印象主义,空间情绪寄托在光影彩色明暗里面。
那么,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是怎样?我说:它是基于中国的特有艺术书法的空间表现力。
中国画里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中国水墨画并不是光影的实写,而仍是一种抽象的笔墨表现),也不是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形。
确切地说,是一种“书法的空间创造”。
中国绘画以书法为基础,就如同西画通于雕刻建筑的意匠。
我们现在研究书法的空间表现力,可以了解中国画的空间意识。
书画的神彩皆生于用笔。
用笔有三忌,就是板、刻、结。
“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状物平扁,不能圆混”(见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用笔不板,就能状物不平扁而有圆浑的立体味。
中国的字不像西洋字由多寡不同的字母所拼成,而是每一个字占据齐一固定的空间,在写字时用笔画,如横、直、撇、捺、钩、点,结成一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单位”,同时也就成为一个“上下相望,左右相近,四隅相招,大小相副,长短阔狭,临时变适”(见运笔姿势诀),“八方点画环拱中心”(见盛熙明《法书考》)的一个“空间单位”。
中国字若写得好,用笔得法,就成为一个有生命有空间立体味的艺术品。
若字和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如一回舞蹈,似一曲音乐。
唐代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因悟草书;吴道子观裴将军舞剑而画法益进。
书画都通于舞。
它的空间感觉也同于舞蹈与音乐所引起的力线律动的空间感觉。
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结构,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这书法的空间意境。
美从何处寻-宗白华-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美从何处寻|宗白华|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
那么,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就找不到美了吗?我说,如果我们的心灵起伏万变,经常陷入情感的波涛,这时,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未必是美。
只有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把它形象化了,表现在文艺里,或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的欢乐表现在舞蹈的形象里,或把你的忧郁歌咏在有节奏的诗歌里。
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那时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实地具体地发现你的心里的美。
除此以外,恐怕不容易吧!你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这“美”对于你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只在自己的心里去找寻美的踪迹是不够的,是大有问题的。
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
”发见这样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的。
我们的感情是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
矿石商人只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的美和特性。
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
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做“移人之情”或“移我情”。
这里我所说的“移情”应当是我们审美的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美学家所说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的消极条件。
女子郭六芳《舟还长沙》诗说得好: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
自己住在现实生活里,没有能够把握它的美。
等到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当的距离,从远处来看,才发现家在画图中。
但是在这主观心理条件之外,也还需要客观的物的方面的条件。
在这里是那夕照的红和十二珠帘的具有节奏与和谐的形象。
宋人陈简斋的海棠诗云:“隔帘花叶有辉光”。
帘子造成了距离,同时它的线文的节奏也更能把帘外的花叶纳进美的形象,增强了它的光辉闪灼,呈显出生命的华美,就象一段欢愉生活嵌在素朴而具有优美旋律的歌词里一样。
2024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卷(二)(仿2023新高考1卷题型)(全国通用)含参考答案
2024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卷(二)(仿2023新高考1卷题型)(全国通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1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特别指出,要发扬学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鼓励通过学术争鸣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
这里的“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既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应有属性而言,也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当下现状而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在这里,无论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还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都旨在“引导性”,内含“建设性”。
因此,担负着如此重任与使命的文艺批评,需要增强自身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需要在批评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这一切都使得“建设性”成为当代文艺批评最为基本的要务,也是最为重要的特性。
建设性的文艺批评,既涉及文艺批评的目的与态度,也关乎文艺批评的能力与功效。
文艺批评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准确的阅读感受和深切的审美判断,与作者对话,与读者交流。
这种相互砥砺、彼此互动的目的与初心,必然要求批评态度的与人为善、以文会友。
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促进创作、对读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必须切中肯綮、研精阐微,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
”而要做到这些,也需要批评家“真懂得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
因此,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就成为当代文艺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如此,才能使文艺批评在为文艺创作鸣锣开道和助力鼓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进而完善自己。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法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笔法中的藏锋与露锋、回锋与出锋等技巧,传达出一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内在美。
通过线条的起承转合,空间的留白处理,墨色的浓淡变化,产生了节奏与韵律之美,使每一笔都如同音乐中的旋律,疾徐交替、轻重缓急,展现出动态的节奏美,反映了书法家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意境营造。
此为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
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在于墨韵、气韵和意境。
书法以玄黑的独特线条——墨韵,展示作品的多形态之美。
一幅作品墨色的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等形成不同的审美风貌,不宜完全一样。
笔意墨象使书法线条随时间展开而构成空间形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中体悟到时间的流动。
这种时空的转换使点画线条、结字排列和章法布局产生了无穷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审美意趣,使书法超越单纯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
对气韵境界的创造,则集中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在中国哲学中,“气”是一个多维的整体,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
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最早用来品藻人物形态风度,其后才逐渐扩大到书画诗文中,并成为写意艺术流派的理想美。
韵在书法中,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态。
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或生动自然,或缜密洗练,或委曲含蓄、意味无穷的艺术氛围。
书法得其“韵”,即达到自然随化之境。
气与韵相依而彰,气是韵的本体,韵是气的表征。
书法艺术之美在于书中之精蕴和书外之远致。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宗白华-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宗白华|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①现代德国哲学家斯播格耐在他的名著《西方之衰落》里面曾经阐明每一种独立的文化都有它的基本象征物,具体地表象它的基本精神。
在埃及是“路”,在希腊是“立体”,在近代欧洲文化是“无尽的空间”。
这三种基本象征都是取之于空间境界,而他们最具体的表现是在艺术里面。
埃及金字塔里的甬道,希腊的雕像,近代欧洲的最大油画家伦勃朗的风景,是我们领悟这三种文化的最深的灵魂之媒介。
②我们若用这个观点来考察中国艺术,尤其是画与诗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再拿来同别种文化作比较,是一极有趣味的事。
③西洋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油画家梵埃格的画极注重写实,精细地描写人体,画面上表现屋宇内的空间,画家用科学及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于是透视法的知识被发挥出来,而用之于绘画。
④中国十八世纪雍正、乾隆时,名画家邹一桂对于西洋透视画法表示惊异而持不同情的态度,邹一桂认为西洋的透视的写实的画法“笔法全无,虽工亦匠”,只是一种技巧,与真正的绘画艺术没有关系,所以“不入画品”。
而能够入画品的画,即能“成画”的画,应是不采取西洋透视法的立场,而采沈括所说的“以大观小之法”。
⑤早在宋代一位博学家沈括在他名著《梦溪笔谈》里就曾讥评大画家李成采用透视立场“仰画飞檐”,而主张“以大观小之法”。
他说:“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阁之类,皆仰画飞檐。
其说以谓"自下望上,如人立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
此论非也。
”沈括以为画家画山水,并非如常人站在平地上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仰首看山;而是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以大观小”。
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不是机械的照相。
这画面上的空间组织,是受着画中全部节奏及表情所支配。
“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
这就是说须服从艺术上的构图原理,而不是服从科学上算学的透视法原理。
他并且以为那种依据透视法的看法只能看见片面,看不到全面,所以不能成画。
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秦哲学家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
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他说: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
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
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
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
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
赵执信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
这是大大的误解。
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
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首都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了千年的智慧,维系了文化的根脉,推进了文明的传承。
初三学生开展了“墨香字韵话古今”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1-7题。
专题一体悟汉字之美作为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方块字,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象意境美,还具有深层的意蕴美。
汉字有形象意境之美。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派生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动作的关联。
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
”宗先生的深刻,不仅在于揭示了象形字的形象,而且进一层显现了形声字(占汉字绝大比例)的形象意境美,那种在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联觉之中表现出来的美。
汉字有深层意蕴之美。
如在汉字的结构形状中,古代取象于天地间万物,蕴含着自然之美。
在甲骨文中,“虎”有虎形,“鹿”有鹿形,“鱼”有鱼形,“鸟”有鸟形,各示其特征及美,虎之斑纹,鹿之双角,鱼之乐水,鸟之丰羽,反应出各自的意蕴美。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为汉字运用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在处理汉字时面临着诸多困难,有人认为汉字与人工智能扞格难通。
然而,随着研究逐渐增强和技术不断进步,这些困难正在被逐渐克服。
相信汉字的高度表意性,在未来的智能系统中能够发挥巨大优势。
1.请你对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潜”指“隐藏,不露在表面”,应读为“qián”。
B.“汩汩”指“水流动的声音”,应读为“mì”。
C.“蕴含”指“内里含有”,所以“蕴含”一词中有错别字。
D.因为表示“把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所以“反应”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2.《现代汉语词典》、中“扦”有“金属、竹子等制成的针状物”的意思,“格”有“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的意思。
非连续性文本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阅读练习及答案(重庆2022高三下3月考)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
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
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
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
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
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
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地延长。
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
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薄者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
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
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
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
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
蔡文姬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篇一」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8.从全文看,汉字书法是如何“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的?(4分)19.第⑤段中,作者说《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
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宗白华《美学散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音乐,从古到今,都是声乐占主导地位。
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也”(《世说新语》)。
中国古代所谓“乐”,并非纯粹的音乐,而是舞蹈、歌唱、表演的一种综合。
《乐记》上有一段记载:“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歌”是“言”,但不是普通的“言”,而是一种“长言”,“长言”即入腔,成了一个腔调,从逻辑语言、科学语言走入音乐语言、艺术语言。
为什么要“长言”呢?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情感的语言。
“悦之故言之”,因为快乐,情不自禁,就要说出,普通的语言不够表达,就要“长言之”和“嗟叹之”(入腔和行腔)。
这就到了歌唱的境界。
更进一步,心情的激动要以动作来表现,就走到了舞蹈的境界,所谓“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种思想在当时较为普遍。
《毛诗序》也说了相类似的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也是说,逻辑语言,由于情感之推动,产生飞跃,成为音乐的语言,成为舞蹈。
那么,这推动逻辑语言使成为音乐语言的情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古代思想家认为,情感产生于社会的劳动生活和阶级的压迫,所谓“男女有所怨恨,相从为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这显然是一种进步的美学思想。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材料二: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
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
”“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
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期初阳光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测试语文2024.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
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艺术特性,于文化表现和观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着文化衰落。
四十年来,上海等通商大埠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多为租界外国人建设,中国市民只是附和而已。
此类建筑无中国复兴精神迹象。
今后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建设,但应是自觉的,由专业建筑师指导,在科学结构上有艺术表现,为中国精神复兴而努力。
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
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论来看,其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
它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国建筑的外貌。
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衙,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组织。
细项上东西凑合且多属过去时代,不适应中国经济情形也不能普遍。
这些尝试如同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但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答案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中国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人开心时,呈略笑容,悲痛时释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够在中国书法里整体表现出,像是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能够达至这种境地的。
中国的书法何以可以存有这种特点?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仁义草书,伤重他技,无常窘穷,弊悲愉佚,愤恨忧愁,酣醉,无趣,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矣发之。
必于物,见到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小,令人瞩目可愕,一微旨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令人瞩目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现在我们再惹来一段书家自己的告白。
后汉大书家蔡邕说道:“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元代赵子昂写下“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并使“子”字存有这鸟飘形象的表明。
他写下“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
如他从“为”字获得“鼠”形的表明,因而积极主动地观测鼠的生动形象,汲取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想,并使“为”字更存有生气、更存有意味、内容更多样。
这字已不仅就是一个抒发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整体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去抒发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了。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从追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一问题开始,指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而为人者,在于人有“觉解”;而“人之所以能有觉解,因为人是有心的”。
由此可见,“心”在冯友兰的境界论中占据首要地位。
概括起来,冯友兰一般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心。
他讲到心有四种功能:感觉、思议、了解、自觉。
其中,了解和自觉又合称“觉解”。
冯友兰论述人生境界的依据是心的觉解程度的高低,而觉解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过程:第一,运用心的思议功能得到事物之理及其知识形态的概念(思);第二,站在事物之理的高度“以理观物”(观),并在实践过程中用经验、知觉去印证名言的概念知识(悟)。
观与悟合称“了解”(解);第三,将心的“了解”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进行反观,使心处于明觉状态(觉)。
第四,觉解其觉解。
因此,思、观、悟、觉等概念所表达的都是心的不同功能或不同状态,冯友兰将其合称为“觉解”。
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自明诚”“转识成智”的意思是一致的,其根本底蕴在于如何通过认识、知识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就是以增进知识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
冯友兰所关注的正是由理论上的知识转化为切身体验,由常人的心理转化为圣人的心理。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可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有“心”。
他将人心的觉解比喻为一盏“宇宙灯”。
宇宙间有觉解,与宇宙间有水有云,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事。
不过宇宙间有水有云,不过是有水有云而已。
而宇宙间有觉解,则可使其他别的事物被了解。
如一室内有桌椅,有灯光。
就存在方面说,灯光与桌椅的地位,是相等的。
但有桌椅不过是有桌椅而已。
有灯光则室内一切,皆为灯光所照。
宇宙间之有觉解,亦正如是。
宇宙间的事物,本是无意义的,但有了觉解,则即有意义了。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
近代科学兴起以来,原本充满神奇色彩的宇宙变成了物质性的“自然界”。
宗白华《舞——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舞——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宗白华艺术家经过“写实”、“传神”到“妙悟”境地,由于妙悟,他们“透过鸿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
这个使命是够伟大的!那么艺术意境之表现于作品,就是透过秩序的网幕,使鸿濛之理闪闪发光。
这秩序的网幕是由各个艺术家的构思组织线、点、光、色、形体、声音或文字成为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以表出意境。
因为这意境是艺术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绘,像一照相机的摄影。
所以艺术家要能拿特创的“秩序的网幕”来把住那真理的闪光。
音乐和建筑的秩序结构,尤能直接地启示宇宙真体的内部和谐与节奏,所以一切艺术趋向音乐的状态、建筑的构思。
然而,尤其是“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艺术家在这时失落自己于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穷元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论画语)。
“是有真宰,与之浮沉”(司空图《诗品》语),从深不可测的玄冥的体验中升化而出,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在这时只有“舞”,这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
在这舞中,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而为音乐,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而为韵律。
艺术表演着宇宙的创化。
所以唐代大书家张旭见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说:“庶因猛厉以通幽冥!”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上说:唐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
道子答曰:“吾画笔久废,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厉,以通幽冥!”旻于是脱去縗服,若常时装束,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
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
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栗。
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
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调研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调研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班级: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是相互作用的。
创造力帮我们产生想法,创新则是将原创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而想象力能激发创新。
想象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能力之一,人类迄今为止取得的巨大的艺术和科学上的跨越都是以想象力的应用为基础的。
空悬诺奖多年的中国一直被西方看作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
拿下文学奖而被称为“想象力超越人类的存在”的莫言坦言书本限制住了他的想象。
而以书本为参照的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包裹”住了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借助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创造出从未出现过的事物的能力。
在逻辑严密的学科学习中,具有具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编码抽象的书本知识,并在实际情境中加以应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水平会不断提升,也更易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拿大学者伊根坚持主张关注想象是达到目前公共教育指导者所期望的目标的最好途径。
想象作为被排斥的和被忽视的“装饰品”,确实是我们开展高效学习的最有效的工具。
想象的过程是学生借助已有的丰富表象,充分运用联想能力,将相似、相近的表象联系起来,利用思维进行组合排列,形成独一无二的创造。
桃花源就是陶渊明独一无二的想象产物,而理想国则是柏拉图的想象世界。
将想象的世界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对于表达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陶渊明将自己构造的美好世界写成了《桃花源记》,柏拉图编写了《理想国》向世人展示自己想象的理想国家的样子。
想象力使我们同情、理解与关怀他人,协助我们做出更正确的道德判断,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想象力。
它让我们能够更敏感地感知周围人的情感,从而更谨慎地做出判断。
这种想象力给予我们感同身受的能力,让我们更容易体验他人的情绪,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
学生从家庭进入学校,人际关系的处理需要他们拥有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荀子在《劝学》中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这句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去粗存精,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就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
如晚周帛画凤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鳞《免胄图》、元颜辉《钟馗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里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法,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
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
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
“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唐朝大书法家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而舞蹈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根基。
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神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
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
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
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
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
《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
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
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
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
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2020年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0年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
网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
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
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
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
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
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
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
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