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进展_赵延明

合集下载

过敏性鼻炎免疫学检测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过敏性鼻炎免疫学检测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过敏性鼻炎免疫学检测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任可;李桐【摘要】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是免疫细胞介导发生的炎症反应,诱发因素多见机体受到外界的刺激发生过敏的反应而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的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而且临床上还未发现治疗该病的特效方法及药物,免疫学检测指标可准确的检测出患者的过敏原,运用免疫学检测法检测过敏性鼻炎不仅可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过敏现象,还可以确定患者的过敏原,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机体识别患者自身抗原及非己抗原,提示患者在日常生活尽量减少与过敏原接触或者避开过敏原,即可减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发病率.临床干预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过敏原进行细致的检测,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因此,为患者进行免疫学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过敏性鼻炎免疫学检测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断及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32【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免疫学检测;特异性;研究进展【作者】任可;李桐【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内蒙古包头 014040;内蒙古包头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内蒙古包头 014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通常为打喷嚏、鼻塞及水样清涕[1]。

诱发因素多见机体受到外界的刺激发生过敏的反应而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的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发现治疗该病的特效疗法或者特效药物,临床常规使用药物干预治疗。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免疫学检测指标可准确的检测出患者的过敏原,对临床治疗及预防均有积极的意义。

笔者深入探讨了过敏性鼻炎免疫学检测指标研究现状及进展,现综述如下[2]。

1 运用免疫学检测法检测过敏性鼻炎的概况运用免疫学检测法检测过敏性鼻炎不仅可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过敏现象,还可以确定患者的过敏原,提示患者在日常生活尽量减少与过敏原接触或者避开过敏原,即可减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发病率[3]。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与治疗研究报告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与治疗研究报告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与治疗研究报告引言: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炎症,通常由过敏原引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逐渐增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主要是过敏原引起的,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过敏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皮毛等。

这些过敏原会进入鼻腔后,与黏膜上的抗体结合,引发炎症反应,使鼻腔充血、分泌物增多、打喷嚏等症状出现。

此外,过敏性鼻炎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有某些基因变异会影响人对过敏原的敏感性。

治疗方法: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两种方式。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种方式。

常用的局部治疗药物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等,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炎症反应。

全身治疗则采用口服药物,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针对全身性的过敏反应进行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注射过敏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达到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症状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注射的过敏原会逐渐增加,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减少对过敏原的反应。

免疫治疗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进行3-5年的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预防: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花粉过敏者,可以通过查看天气预报、佩戴口罩等方式减少与花粉的接触;对于尘螨过敏者,可以往床褥上铺毛毯,经常用高温水洗涤等方式减少尘螨的滋生。

此外,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坚持室内清洁卫生等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结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炎症反应。

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主要是避免过敏原的接触。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分析与缓解方法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分析与缓解方法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分析与缓解方法一、引言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

该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适和困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机制,并提供相应的缓解方法,本文将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几种常见的缓解方法。

二、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分析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有过敏史,那么他们患上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就会增加。

这些基因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产生异常反应,从而引发过敏性鼻炎。

2. 空气污染空气中存在大量的花粉、尘螨等微小颗粒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引发过敏反应。

此外,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硫、臭氧等污染物也会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鼻炎发生。

3. 饮食因素一些食物中的物质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常见的过敏原食物包括牛奶、鸡蛋、海鲜、花生等。

对于易过敏者来说,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避免摄入这些食物,以减少症状的出现。

4.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湿度、温度变化也与过敏性鼻炎有关。

较高湿度和较低温度有助于尘螨等微生物的滋生,增加了引发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

此外,在一个高污染区居住或工作时间长也是患上这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方法1. 避免接触过敏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比如,当花粉季节来临时,出门前可以戴口罩,避免花粉直接接触鼻腔黏膜。

此外,在清洁居室的时候要注意除尘和通风,减少尘螨等过敏原的滋生。

2. 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对于已经患上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合理使用一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抗组胺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减轻鼻塞、流涕等不适感。

此外,局部喷雾剂也可通过抑制黏膜内炎症反应来减轻鼻部不适。

3. 采用免疫治疗对于那些经过检测确定确实存在过敏源,并经历了长时间无效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免疫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提高人体对某一特定过敏源的耐受性,并改善身体对该过敏原产生的异常反应。

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基础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基础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基础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黏膜炎症、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

该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研究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基础和基因治疗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

目前的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免疫系统相关基因上存在一些突变或多态性。

例如,几种细胞因子基因的多态性与过敏性鼻炎的易感性相关联。

典型的例子是IgE产生调节基因IL4和IL13,它们的多态性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此外,T细胞相关基因和抗菌肽等基因的多态性也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有关。

这些遗传变异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异常,从而引发过敏性鼻炎。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基因治疗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改变或修复患者体内的异常基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过敏性鼻炎的基因治疗研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选择合适的基因靶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些潜在的基因靶点,如IgE产生调节基因IL4和IL13。

通过针对这些基因进行干扰或修复,可能能够有效地治疗过敏性鼻炎。

在基因治疗的实施过程中,基因传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常用的基因传递方法包括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传递和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传递。

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传递通常利用病毒的感染能力将目标基因导入宿主细胞,起到传递和表达基因的作用。

而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传递则借助于人工制备的载体,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目标基因导入宿主细胞。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基因传递方式。

除了基因传递方法的选择外,基因治疗还需要考虑基因治疗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机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基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在开展基因治疗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严密的实验设计和安全性评估。

尽管基因治疗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进展引言: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鼻腔疾病,主要由多种过敏原引发,临床表现为鼻部瘙痒、充血、喷嚏和鼻塞等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本文将着重探讨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以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诊断方法的进展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询问和过敏源的检测,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详细病史询问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期、症状表现、病程、季节性或持续性等,以便进一步确定是否为过敏性鼻炎。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眼、耳、鼻、喉及淋巴结的检查,以寻找它对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病征。

例如,鼻腔黏膜和软骨的颜色变化,鼻甲的增大等。

3. 皮肤过敏原检测皮肤过敏原检测是目前诊断过敏性鼻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施加过敏原,并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来确认过敏源。

常见的皮肤过敏原检测方法有划痧法、皮内试验和皮肤测源试验。

4. 专业实验室检测除了皮肤过敏原检测,一些特殊检测也可以用于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例如,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

这些实验室检测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1. 避免过敏源一旦过敏源被确定,避免接触过敏源是预防过敏性鼻炎发作的首要策略。

对于花粉、宠物毛发等普遍存在的过敏原,要尽量减少室内外的暴露。

在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和洁净床上用品可有效降低过敏原的接触。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过敏性鼻炎常用的方法之一,常见的药物有抗组胺药物、类固醇鼻喷剂和鼻痒止痒药物。

抗组胺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瘙痒和鼻塞症状,而类固醇鼻喷剂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鼻塞症状。

鼻痒止痒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鼻腔瘙痒和刺激感。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也被称为过敏原免疫疗法。

它是一种通过注射或舌下给药方式来减少过敏原对患者敏感性的治疗。

MicroRNA在过敏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在过敏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在过敏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赵延明;张媛;张罗【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卷),期】2011(18)12【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小分子单链RNA。

成熟的miRNA分子结合RNA诱导沉默复合体后通过识别并诱导靶位mRNA降解或mRNA抑制作用,在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上发挥其生物调节功能。

作为近年才发现的基因调节家族,miRNA已在许多疾病的研究有所发现。

在过敏性疾病中,miRNA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试从miRNA的角度对过敏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做一综述。

【总页数】4页(P646-649)【关键词】微RNAs(MicroRNAs);呼吸超敏反应(Respiratory;Hypersensitivity);遗传学(Genetics)【作者】赵延明;张媛;张罗【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1【相关文献】1.类胰蛋白酶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黄玉萨;谢家骏;胡风丽2.表观遗传学在过敏性疾病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邢梦娟3.AEC-Ⅱ凋亡中microRNA表达的研究进展The Progress of AEC-Ⅱapoptosis in microRNA expression in hyperoxia-induced Iung injury [J], 何英;程云;石磊;陈淼4.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CD203c的表达在过敏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崔函;刘婉君;林丽娜;陈丽萍5.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在过敏性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J], 张敏;崔振泽;李悦;徐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遗传基因与鼻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遗传基因与鼻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遗传基因与鼻炎的关系研究进展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特征包括鼻黏膜充血、鼻塞、流涕以及鼻部瘙痒等症状。

虽然鼻炎的发病原因复杂,涉及环境、遗传和免疫等多个因素,但目前的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在鼻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遗传基因与鼻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一、鼻炎的遗传基因背景研究发现,鼻炎的遗传基因与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调节免疫反应的基因IL-4、IL-6和IL-13等与鼻炎的易感性有关。

此外,Toll样受体基因(TLR)家族成员、HLA基因和IgE等免疫相关基因也被认为是鼻炎发病的遗传基因背景。

二、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炎的关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研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疾病相关性的重要遗传标记物。

通过对SNPs的研究,已发现多个与鼻炎发病相关的基因。

例如,在亚洲人种中,SNPs在IL-4、IL-13等基因的调控区域与鼻炎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此外,部分SNPs在鼻腔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基因表达与鼻炎的关系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研究发现,鼻炎患者与非患者之间存在基因表达差异。

例如,在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中,与IgE抗体的合成相关的基因在表达上存在明显的异常。

另外,IL-6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在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也较高。

四、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鼻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是一种常用的遗传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鼻炎的遗传机制研究中。

GWAS通过对大样本的基因变异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与鼻炎发病相关的基因。

例如,一个GWAS的研究表明,位于HLA-DQB1基因附近的SNPs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五、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对于鼻炎的发生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家庭和职业环境中的各种室内外过敏原与鼻炎症状的表达和病情加重有关。

此外,环境污染、抗生素使用和饮食等环境因素也被认为可能与鼻炎的遗传相关性有所关联。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黏膜炎症和异位症状,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对显得尤为重要。

一、过敏性鼻炎的病因过敏性鼻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

首先,环境因素是导致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空气中的致敏原物质增多,人体对这些物质的过敏反应也越来越严重。

其次,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

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过敏性鼻炎,遗传基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再次,免疫因素也是导致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使得机体对致敏原产生过敏性反应,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二、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表现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鼻塞是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鼻腔通气不畅,影响到呼吸正常功能。

鼻痒是另一种常见症状,常常让患者感到难受,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流涕是过敏性鼻炎的又一重要症状,患者常常要用手帕不停地擦鼻涕,影响到患者的外貌形象。

打喷嚏是患者在过敏原刺激下的一种正常反应,但频繁的打喷嚏会让患者感到疲惫不堪。

三、过敏性鼻炎的诊断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过敏原检测等方式进行。

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家族史等,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过敏性鼻炎。

其次,医生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如鼻腔镜检查、鼻窦CT等,以帮助确定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最后,医生还可以通过皮肤试验或血清IgE水平检测等方法,检测患者对不同过敏原的过敏反应,帮助确定过敏性鼻炎的确诊。

四、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最近,第三代抗组胺药已经问世,它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代谢物,具有显著优点,包括对心脏传导组织无影响。非索那汀(fexofenadine,特非那汀代谢物)已用于临床;desloratadine(氯雷他汀代谢物)和norastemizole(阿斯咪唑代谢物)己进入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它们的疗效同母制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当或更好,而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全气道炎症高反应综合征可区分为三个阶段:鼻炎不伴支气管高反应或哮喘;鼻炎伴有支气管高反应,但无哮喘;鼻炎伴有哮喘。三个阶段的区别可能只是反映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从AR发展为BA,接触过多的变应原是关键。在某些AR病人支气管高反应可以是暂时性的,随着变应原接触的终止,可恢复正常反应状态。
变应性鼻炎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殷明德
--------------------------------------------------------------------------------
随着工业化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率有全球性增长的趋势。其发病率约占人口的5%~50%。一项国际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调查发现,在发展中国家,青少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枯草热)的患病率高达50%。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AR的发病率亦很高。AR已对人类健康、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造成严重危害。
治疗前景:(1)抗IgE治疗 最近业已证实,抗IgE碎片的重组人单克隆IgG抗体能降低循环中IgE水平、快速皮试反应性和快速抗原激发鼻腔反应。长期研究已证明这种治疗安全、耐受性好,比现有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少。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应用重组抗人IgE单克隆抗体(omalizumab)可降低血液游离IgE水平,减轻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JAMA,2001,386 ∶2956)。(2)细胞因子治疗 白介素-4(IL-4)和IL-5是变应性致敏和炎症的关键因子。每周局部应用可溶性IL-4受体拮抗剂治疗变应性哮喘安全有效。用于哮喘的IL-5受体拮抗剂和抗IL-5单克隆抗体亦在研制中。如果这些新药对支气管哮喘有效,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也起作用。

鼻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鼻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鼻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鼻炎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形成原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鼻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的研究进展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被认为是鼻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早期的研究表明,某些基因与鼻炎的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鼻炎相关基因的发现和功能研究。

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与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如IL-4、IL-13等基因。

这些研究为遗传因素在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1.2 免疫调节紊乱免疫调节紊乱也是鼻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免疫系统在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维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鼻炎患者的鼻腔黏膜免疫功能存在异常,主要表现为免疫细胞类型和数量的改变以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异常表达。

这些改变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过度,从而引发鼻炎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2.1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鼻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鼻炎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鼻腔黏膜的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等症状。

研究发现,炎症细胞的介导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在鼻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细胞因子如IL-4、IL-5、IL-13等的过度表达可以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加剧,从而加重了鼻炎的症状。

2.2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也是鼻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许多鼻炎患者具有过敏体质,对一些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主要通过IgE介导,其本质是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

当过敏原与IgE结合时,会触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炎症细胞的释放和炎症因子的产生,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

三、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3.1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治疗鼻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类固醇喷雾剂、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免疫反应等途径来缓解鼻炎的症状。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摘要】:文章主要是从中医角度,分析和总结内治法与外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与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1引言过敏性鼻炎属于非感染性的炎性疾病,主要是威胁到鼻黏膜,会使患者出现喷嚏、流鼻涕(清水样)、鼻子痒痒、鼻塞等症状。

传统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是进行脱敏治疗、吸入性激素等,但刺激性较大,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或其他合并症,或导致复发率较高。

而随着对于中医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中医治疗此病的应用逐渐广泛,取得良好效果,疗效和安全性受到临床及患者的肯定。

从中医上分析,此病属于“鼻鼽”的范畴,具体有不同的证型,而中药、针灸、耳穴压豆等方法均有一定效果,相对西医治疗来说疗效更好,安全性强,而且可以降低复发率,治疗成本也低,患者坚持治疗的积极性较高[1]。

2中医内治法2.1辨证论治从中医角度治疗此病,需要进行辨证论治,确定具体的证型,然后提供对症治疗手段。

临床上一般将此病分为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肾阳不足型、肺经伏热型,各有各自的不同症状以及对症的中药处方。

比如有研究选择肺脾气虚型的此病患者,使用加味玉屏风汤进行治疗,发现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抑制气道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而且安全性强[2]。

2.2经方在传统中医的观念里,我们现在所说的过敏性鼻炎就对应着他们说的“鼻鼽”,这是由于肾、肺、脾的功能衰退,尤其是肺的升降功能出现失衡,和个体先天体质偏弱有关。

鼻鼽,是中医的一种疾病名词,其产生原因主要归咎于脏腑损伤与卫疾稳定性不佳,表现病状则是无窗警告的鼻痒,频繁打喷嚏,涕水清澈并伴随鼻塞等等。

主要病因归结于肺气不足、脾气衰弱、肾阳乏力以及肺部存在炎热。

这意味着对症的经方对于此病的治疗有良好价值,比如有研究选择升阳祛湿方治疗此病患者,与西药治疗对比,发现对于脾虚湿困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2.3自拟方按照中医的治疗理念,对这个疾病的处理方法,必须严格依据识别事实的原则,通过四诊结合来确认病理本质,主调查脏腑的实虚情况来辨病。

过敏性鼻炎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从古至今,鼻炎一直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而其中,过敏性鼻炎因其症状较为突出和持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备受关注。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一直是研究的焦点,而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过敏性鼻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探讨过敏性鼻炎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遗传因素在过敏性鼻炎中的作用过敏性鼻炎在家族中的聚集现象常常引起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遗传易感基因的发现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多基因的复杂遗传模式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的易感性与特定基因的变异密切相关。

其中,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调节基因(TNFA、IL-4、IL-13等)是过敏性鼻炎易感性的重要基因。

这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过敏原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引发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1.2 遗传与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

遗传因素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功能和数量,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细胞在细胞因子表达和趋化性方面存在差异,这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IgE导致的过敏反应中,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基因的调控。

1.3 转录组学技术的应用随着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基因在过敏性鼻炎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这些表达差异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通过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发现一些特定的基因组变化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基础。

二、环境因素在过敏性鼻炎中的作用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差异在不同社会群体中普遍存在,这表明环境因素在其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的介入可能引起细胞抗原变化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从而影响免疫反应的发生。

2.1 空气污染大量的研究证实,空气污染物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进展[摘要]近些年来,在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的背景之下,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概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患者的病情较为顽固,同时出现容易复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过敏性鼻炎的确切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还不是特别明晰,同时期的诊断,一般会根据临床的表现和诊断性的试验来进行确定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也有手术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敏性鼻炎;诊断;治疗;临床进展过敏性鼻炎本身就是一种发病概率比较高的变态反应性的疾病,患者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出现鼻分泌亢进,出现鼻部瘙痒,打喷嚏以及鼻粘膜肿胀等各种类型的症状[1]。

从发病机制上来看主要属于I型变态反应,因为鼻粘膜浅层和表面的是碱性粒细胞等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体进行了结合,因此会导致整个鼻粘膜处在致敏性的状态当中,随着变异源再一次吸入到鼻腔里面[2],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对组胺产生刺激,从而出现多种介质释放的现象[3]。

本文主要梳理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梳理,进一步为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学角度上来看,一般情况下认为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患者大多数都属于特应性体质的人群,在反复接触变应原之后发病[4]。

有临床的报道认为,早期暴露在多种微生物和其他环境当中的婴儿I型免疫反应会更加成熟,同时出现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会更低[5]。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花粉、尘螨和动物皮屑等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的鼻炎,并且也具备着家族易感性的特点。

目前IgE水平和HLAII类等类基因型的关联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证实,因此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当中,会出现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参与其中的现象[6]。

RANTES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趋化性的细胞因子,对于过敏性的鼻炎患者来说,该因子启动子区下的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会出现偏高的现象,能够用在预测过敏性鼻炎发生的过程当中。

过敏性鼻炎病因探究

过敏性鼻炎病因探究

过敏性鼻炎病因探究什么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又称为“花粉症”或“枯草热”。

它主要通过花粉、尘螨、家居蟑螂、霉菌孢子等各种过敏原引起。

在过敏性鼻炎发作时,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生活质量。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对特定的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

具体的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在同卵双生子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这表明遗传因素在过敏性鼻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在家族中有过敏性鼻炎的人群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水平更高。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空气中的颗粒物、化学物质、室内的尘螨、霉菌孢子等都是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之一。

尤其是室内潮湿环境下的霉菌孢子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3. 过敏原暴露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特定的过敏原暴露有关。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室内霉菌、动物毛发等。

在过敏性鼻炎患者身上进行皮肤过敏原测试,可以帮助确定引起过敏的具体原因。

4. 免疫系统异常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异常,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一些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IgE水平明显升高,这也是免疫系统异常的表现。

5.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能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例如,药物使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

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可能引发药物诱导的过敏性鼻炎。

同时,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有关。

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对于过敏性鼻炎的预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尽量避免过敏原的暴露:避免接触花粉、霉菌、尘螨等过敏原,尤其是在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或者潮湿环境下。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一、概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和鼻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面,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中医药在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预防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和临床应用。

通过对传统中药方剂的挖掘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了许多具有抗过敏、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和方剂,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药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与西药相比,中医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且能够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总结,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药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还能够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过敏性鼻炎的概述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引发的多因素性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机体对环境中某些致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产生过度反应,进而引发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

这种病症的发作性特征明显,常伴随着喷嚏、流涕、鼻塞等鼻部症状,同时也可出现眼部发痒、流泪以及呼吸道不适等伴随症状。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响着数以亿计的患者。

尤其在西欧、北欧和北美等发达地区,其发病率更为显著。

这种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还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支气管哮喘、鼻窦炎等,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过敏性鼻炎又可称之为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发生在鼻腔黏膜的非感染性炎症,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随处都充满着各种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再加之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我国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过敏性鼻炎不仅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多困扰,降低其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工作效率,情况严重时甚至还会引发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因此做好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以下内容将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预防;护理;进展过敏性鼻炎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有流鼻涕、鼻痒、鼻塞等,属于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不仅是在我国,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都很高,并且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根据临床医学研究发现,现有的医疗水平尚无法根治,缺失根治的治疗药物,因而,现阶段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将过敏性鼻炎给生活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1]。

虽然过敏性鼻炎不属于致命性疾病,但是为避免影响正常生活,避免对患者造成心理和精神负担,一定要及时做好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和护理,减少危害性。

一、过敏性鼻炎类型及病因过敏性鼻炎发作时患者主要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症状,病情严重可能还会出现失去嗅觉等症状。

通常可将过敏性鼻炎分为三种类型:(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灰尘常年存在而引起,但该类型发作也会根据不同季节症状有所加重或减轻;(2)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主要是由于某一季节时期植物花粉播散而引起,又称“花粉症”。

患者这种过敏性鼻炎类型的患者可能对各种花粉过敏,因此每当到植物开花的季节就会引发鼻炎;(3)间歇性变应性鼻炎,这种类型的鼻炎每周发作时间通常不会超过4天,或者每年发作持续时间不会超过4周[2]。

引起过敏性鼻炎多与遗传因素、吸入性或者食物性过敏因素等有关,根据数据统计,较常见的多是吸入性过敏。

吸入性过敏是指将过敏物吸入鼻腔内,引起鼻腔黏膜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原有春夏季节的花粉、枕头床褥的尘螨、动物羽毛等。

浅谈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学分析

浅谈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学分析

摘 要: 探 讨过 敏 性鼻 炎的遗 传 学特点及 其遗 传 学的分 析 方法 。对 目前过敏 性 鼻 炎患 者在 临床 诊 断和 治 疗过 程 中的遗传 学特 点和 遗传 学的 分析 方法进 行分 析 , 探 讨遗传 学分析 手段 在 对过敏 性 鼻 炎患者 的临床 诊 治过 程 中的应 用 。 目前在 对 过敏 性 鼻 炎 患者 实施 临床 诊 治 和研 究 的

D 2的影响 [ J ] . 中国 实验 方荆 学 杂志 , 2 0 1 1 , 1 7 ( 3 ) : 1 9 2 —1 9 4 . [ 1 5 ] 肖俊 华 , 牛 玉红 , 杨翠 芬 .四磨 汤 口服液 联 合 红 霉素 治 疗新 生儿 [ 6 ] 李丹 丹 , 肖新云 , 赵先平, 等. 四磨 汤 口服 液对 脾 虚 便秘 小 鼠肠 道 喂 养 不耐 5 2 例[ J ] . 社 区医学杂 志 , 2 0 1 3 , 1 1 ( 9 ) : 2 9 — 3 O . 微 生 物及酶 活 性 的 影 响 [ J ] .中 国微 生 态 学 杂 志 , 2 0 1 5 , 2 7 ( 2 ) : 1 3 5 [ 1 6 ] 田应 蓉 , 杨 雪艳 , 左 良娟 . 汉森 四磨 汤联合 吗 丁啉 治疗早 产 儿、 低 体重儿喂养 不 耐 受 2 O例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 J ] . 吉 林 医 学, 2 0 1 3 , 3 4 [ 7 ] 朱豫 , 许贵 华 , 秦娜 , 等. 中 药四 磨 汤 对婴 幼儿 先 心 病 术后 胃肠 功 ( 2 ): 2 4 7 。 能恢 复的影 响 [ J ] . 西 南国防 医药 , 2 0 1 3 , 2 3 ( 6 ) : 6 4 3 — 6 4 5 . [ 1 7 ] 李玲 .四磨 汤 .多潘立 酮和 阿米 替 林联 合 治 疗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 8 ] 李志 华 .比较 乳 果 糖 口服 液 与 四 磨 汤 口服 液 治疗 婴 幼 儿功 能 性 3 5例 [ J ] . 中国老年 学 , 2 0 1 2 , 3 2 ( 1 3 ) : 2 8 5 3 — 2 8 5 4 . 便 秘 的疗效 [ J ]中国 医药指 南, 2 0 1 3 , 1 1 ( 6 ) : 5 5 2— 5 5 3 . [ 1 8 ] 方瑜 .西沙 比利 片治疗 新生 儿 胃食 管反 流 3 6例 临床 分析 [ J ] . 医

YBP和AOAH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过敏性鼻炎人群中的验证性研究

YBP和AOAH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过敏性鼻炎人群中的验证性研究

方法 儿童AR患者138例,年龄3~17岁,平均年龄(9.96±3.78)岁(χ±s,以下同);发病时间3个月~12年,平均病程(4.21±2.72)年。

所有患儿均为持续性AR,对屋尘螨和(或)粉尘螨过敏。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的病情严重度进行评价,对所有病例检测外周血Eos计数,ImmunoCAP体外变应原检测系统测定血清ECP、tIgE、和sIgE水平。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A019.YBP和AOAH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过敏性鼻炎人群中的验证性研究赵延明张嫒张罗教育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005) 目的 CRS在加拿大人群中得出的遗传学研究结论在中国人群中的可重复性并做一定的扩展性研究。

方法 病例对照验证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中国人群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 n=306)),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 without nasal polyps (CRSsNP n=332))及健康对照(n=315)的血液DNA标本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相关性分析。

共计对49个SNPs进行了验证,其中一部分来自CRS在加拿大人群中得出阳性结果的SNPs,另一部分来自CHB HapMap数据库中的SNPs。

A020.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在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孟粹达沙骥超朱冬冬孟珣董震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长春 130033) 目的 为了探讨变应性鼻炎(AR)与非变应性鼻炎(NAR)在细胞学及病理学上的差异,以及FLC在AR与NAR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同时分析FLC与肥大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9月至12月60例连续患者,至少具有两项以下症状且病程超过2周的患者,包括阵发性喷嚏、鼻溢、鼻塞及鼻痒。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吸入性过敏原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吸入性过敏原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吸入性过敏原张媛;赵延明;贺飞;张罗【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32)1【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地区过敏性鼻炎儿童的主要吸入性过敏原.方法采用21种标准化过敏原对北京地区458例3~18岁的过敏性鼻炎儿童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描述过敏原的整体分布特征,并依据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在过敏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阳性率前10位的过敏原分别为屋尘螨(83.6%)、粉尘螨(83.2%)、动物毛(15.7%)、大豚草(13.3%)、树1(13.3%)、藜(13.1%)、树2(12.0%)、交链孢霉属(9.6%)、刺槐(9.2%)和禾本科(9.2%).尘螨在男性和女性儿童中均为最常见过敏原.在377例尘螨过敏患儿中,强阳性者占87.0%.分别以阳性率最高点14岁以及强阳性率最高点11岁为界进行分组,尘螨过敏的强阳性率在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螨是北京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最重要的过敏原.%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ich aeroallergens were prevalent in children with allergic rhinitis in Beijing region.Methods A total of 458 cases(aged from 3 to 18 year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allergic rhinitis, underwent a skin prick test with 21 standardized aeroallergeus,and the important sensitizing allergens were assessed.The stratified analysis for gender and age were also performed.Differences in SPT responses among the groups according to age were explored.Results The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kin tests were as follows: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 83.6% ),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83.2% ), animal hair ( 15.7% ), giant ragweed( 13.3%), Tree Ⅰ ( 13.3% ), Chenopodium album( 13.1%), Tree Ⅱ ( 12.0% ), Alternariaalternate(9.6% ), Locust(9.2% )and Gramineae(9.2% ).The dust mite was the most popular allergen regardless of gender.The individuals who showed strong positive response to dust mite accounted for 87.0% among the 377 dust mite allergic subjec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higher sensitivity to dust mite among groups when cut-off points were set at 14 and 11 years of age( P > 0.05 ).Conclusion The dust mit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aeroallergens in children with allergic rhinitis in Beijing region.【总页数】4页(P13-16)【作者】张媛;赵延明;贺飞;张罗【作者单位】教育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育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教育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相关文献】1.承德地区78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与分析 [J], 马桂琴;尹桂茹;高珊;杨春悦;宋晓鸿2.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分析 [J], 许小朋;史梅;史伟峰3.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分析 [J], 侯惠芬4.无锡地区成人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分析 [J], 高亚英;俞蕾;刘洁;唐建英5.无锡市哮喘儿童和过敏性鼻炎儿童吸入性过敏原检测诊断分析 [J], 周静月;任明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2月第34卷第6期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Dec.2013Vol.34No.6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1025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846);北京市自然基金(7102030);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2009-02-007)和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2年阶梯计划项目(Z121107009212032)。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81025007);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0872846);NatureScience Foundation of Beijing (7102030);Beijing Health Bureau Fund for Distinguished Medical Expert (2009-02-007);Beijing Science andTechnology program (Z121107009212032).*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dr.luozhang@gmail.com 网络出版时间:2013-12-0509ʒ39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 /kcms /detail /11.3662.R.20131205.0939.006.html[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3.06.006]·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赵延明1张罗1,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730;2.教育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100005)【摘要】近年来过敏性鼻炎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各国医疗支出的重要负担。

有关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是发现新的致病机制、指导临床预防及探索药物靶向治疗途径的有效手段。

本文旨在对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基因;遗传学【中图分类号】R765.21Progress in genetic study on allergic rhinitisZHAO Yanming 1,ZHANG Luo 1,2*(1.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730,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Beijing Institute of Otolaryngology ,Beijing 100005,China )【Abstract 】Allergic rhinitis is a disease of high prevalence and has exhibited a fairly rapid upward trend all over the world.This high prevalence translates into a high cost to society.There are still some unanswered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The genetic study of allergic rhiniti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tect novel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personalized drug therapy in allergic rhinitis individuals.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elaborate on the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the genetic study on allergic rhinitis.【Key words 】allergic rhinitis ;gene ;genetics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IgE 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23%,中国中心城市的自报患病率为8.7% 24.1%[1]。

2002年美国在AR上的医药花销为600万美元[2],AR给世界卫生支出造成的负担已不容忽视。

从1916年Cooke 和Vander Veer提出过敏性疾病为“单基因遗传疾病”至今,过敏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如今已公认过敏性疾病为多基因遗传疾病,并且基因与环境之间,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

AR作为过敏性疾病中的一种,其遗传学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

1过敏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回首前人在过敏性疾病遗传学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振奋的,大量的致病基因被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趋于明朗,而随着生物实验技术的发展,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在未来的研究中注定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但同时也无法忽略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何明确所有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易感基因及致病基因以及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确切机制、如何解释实验研究的可重复性低以及怎样明确发病过程中环境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等。

要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先从有关过敏性疾病遗传学研究的方法第6期赵延明等: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上着手。

在探究过敏性疾病的致病基因的过程中基因组连锁研究和候选基因相关性研究是最早应用的主要研究手段。

1.1基因组连锁研究基因组连锁研究的研究群体是家系成员,检测到基因组中某一区域与疾病相关后,再通过进一步提高分辨率,最终确定哪些基因与过敏性疾病相关。

应用于家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连锁研究的主要优点是:①检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少(可以少于500个)。

由于家族成员间的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使得个体之间存在相同的较大区域的基因序列,因此对于需检测SNP位点数目可以少于500就足够达到实验要求;②不需要候选基因假设。

相对于候选基因相关性研究,基因组连锁研究不需要挑选与过敏性疾病相关的候选基因,而是直接对实验对象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检测;③可以发现新的疾病相关基因。

由于候选基因研究无法探测新的致病基因,而基因组连锁研究弥补了这一缺点,在发现新的致病基因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的基因位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及线索;④在多表型混杂因素的影响下基因组连锁研究是检测目的等位基因的理想手段。

1.2候选基因研究候选基因研究关注的是在过敏性疾病发生中参与炎症反应的各个因子的编码基因及相关基因,例如IgE候选基因和细胞因子候选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产物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候选基因的变异与疾病的相关性是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或者是基因型频率得出的。

候选基因研究的主要缺憾来自人口结构的差异,由于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可能来于不同人口结构,其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必然存在差异,干扰了候选基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在校正了统计学分析方法后,候选基因研究已经可以用于人口结构差异的样本研究。

虽然与基因组连锁研究相比,候选基因相关性研究不能用于发现新的疾病易感基因位点,但其主要优点为:①基因检测功效高。

相对于基因组连锁研究,相同样本量的研究中,候选基因研究对危险度低的致病基因的检测功效较高,这反映了对于危险度低的致病基因,其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家系人群中与非相关人群相比差异并不明显;②样本获取容易。

候选基因研究不要求大样本量的家系人群,非家系的样本人群即可满足要求,相对于基因组连锁研究而言更容易获取研究样本,而且对同样本量大小的研究候选基因相关性研究比基因组连锁研究具有更高的统计学效力[3];③对标记物密度要求高。

研究人群为非相关个体使得基因组中相同序列较少,所以候选基因研究要求更高密度的标记物。

在AR的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基因组连锁研究还是候选基因研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低。

在不同人群中独立的可重复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是确定AR相关基因最有力的证据。

何为独立的重复研究?先前的研究中把一个等位基因变异当作重复实验的基本单位,但随着SNP检测序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学者认为应当把某个基因区域作为重复实验的基本单位,因为已经有先例证明,同一基因的功能变异与过敏性疾病易感性相关联[4]。

AD-AM33基因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问题,基因中SNP及单体型在所有被检测人群中都无相关性,而在不同人群中存在着不同的疾病相关风险SNP和单体型,这提示了疾病易感性的复杂性,可能在同一基因上存在不只一个风险SNP,他们共同决定了疾病的易感性。

就重复性实验而言,相对于表型,重复的实验标准是与原始实验完全相同的表型下得出的阳性结果,而对于基因型,严格的标准是与原始实验完全相同的SNP、单体型及风险等位基因下得出阳性结果,对于一个疾病易感基因最有力的支持就是在严格标准的基因型及表型下得到的阳性重复结果。

2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在过去的10年中,基因组连锁研究最早用于探索过敏性鼻炎的风险等位基因。

确定了一系列AR易感基因位点区域,表1中列出了近年在过敏性鼻炎家族人群进行的遗传学研究成果。

基因组连锁研究中收集样本量足够的过敏性鼻炎家族人群是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

丹麦学者在收集大规模家族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方面优势突出,并利用基因组连锁研究的方法在AR的早期遗传学研究中做出贡献,发现了多个风险等位基因区域。

但是即使在同一国家,来自丹麦的4个过敏性家族研究中确定的基因区域也没能完全重叠。

这可能与AR临床表型的选择及患者人群差异有关,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过敏性鼻炎作为复杂疾病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困难性。

利用基因组连锁研究家族人群的成果,为后908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第34卷表1过敏性鼻炎基因组连锁研究Tab.1Genome-wide linkage study of ARDiseases Gene Number of family Country YearAR4q24-q2733Denmark2001[5]AR1p36.2,4q13.3y,9q34.348Japan2002[6]AR4q32.2100Denmark2004[7]AR2q32,3p24-p14,9p22,9q22-q34295French2005[8]AR3q13,6p23-p24,9q34.3250Sweden2006[9]AR3q13.31236Denmark2006[10]AR1q31-q32,20p12190Denmark2012[11]AR:allergic rhinitis.来的进行定位克隆确定具体的易感基因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