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6760f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4.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在学术界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在语言教学、翻译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述评,并通过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汉语教学的普及,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在学术研究方面,学者们对于汉语词汇的内涵、外延、搭配、义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逐渐向语言教学、翻译等实际应用领域延伸,为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学术研究方面,近十年来,有关汉语词汇本体的研究从单一的语言学视角逐渐向跨学科方向发展,涉及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从传统的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到实验研究、语料库分析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准确和可靠。
在实际应用领域,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对语言教学和翻译等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语言教学方面,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设计了更加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了学习效果;在翻译领域,词汇本体研究为提高翻译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了汉语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的创新。
二、存在问题尽管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汉语词汇数量巨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
目前研究方法多样化,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有效整合,导致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不强。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与现代技术手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研究中的作用。
三、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发展中,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通过跨学科合作,整合各方面的研究资源,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研究方法的整合和创新,充分发挥各种研究手段的优势,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积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高研究效率和精度。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e8dc4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2.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述评。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主要关注语言中词汇的本质和内在关系,旨在揭示词汇的原始含义和意义演变规律。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和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的影响,研究方法和视角更加多元化。
一方面,近十年来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词源学和语义学分析,而是更加注重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词汇本体的研究方法从单一的语言学分析转向了对语境和认知过程的探索,以认知语义学为基础,通过认知语义分类、框架语义分析等方式来揭示词汇的多义性和联想关系。
基于实证研究,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分析和实验研究,使得汉语词汇本体的研究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也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视角。
通过脑成像技术和神经生理学方法,研究者可以观察和分析大脑在词汇理解和联想过程中的活动,探索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和处理机制。
这种基于脑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于揭示词汇本体的形成和加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十年来的研究中,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研究内容从词源学和字义学扩展到了词汇语义扩散和意义演变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通过跨时空的对比和联想分析,揭示了词汇间关联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研究方法从传统的文献考证扩展到了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新技术手段,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视角从词汇自身扩展到了词汇与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丰富了对词汇本体的理解和解释。
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延伸到了教育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我们对于词汇的本质和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但是也需要指出的是,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视角还不够多元化和完善、研究方法还不够科学化和精确等。
今后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d43414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8.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
许多学者通过对词汇的大规模语料库的建立和整理,为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这些语料库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文本,还包括了口语、网络语言等多样化的语言材料。
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学者们得以深入研究词汇的形态特征、语义关系、语用功能等方面的本体问题。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逐渐得到完善。
基于认知语义学、语用学、形式语言学等理论的启发,一系列关于词汇本体的分类、层级结构、语义范畴等方面的理论模型被提出。
有学者根据词汇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将词汇本体分为基本本体和引申本体。
还有学者提出了关于词汇的上位本体、下位本体、同位本体等概念,用于描述词汇之间的关系和层级结构。
这些理论模型使得词汇本体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
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语言系统的运作机制。
这对于语言教学、语言技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用法和搭配关系,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
词汇本体的研究也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待完善的方面。
目前的词汇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于词汇的音、字、词等层面的本体问题研究相对较少。
尽管有不少理论模型被提出,但对于这些模型的验证和应用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词汇本体研究与其他领域如语料库学、计算语言学等的交叉融合还存在较少的研究成果,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词汇本体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b22b1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e.png)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想表达的载体。
在语言中,词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词汇的语义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它通过对词汇的词义、义项、义理、义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一、词汇语义的基本特征词汇语义是指词汇所具有的具体意义或特定含义。
在当前的语言交际中,词汇语义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词与义的关系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
这就意味着,词的语义不是绝对确定的,而是在一定的交际场合和语境下确定的。
例如:“钥匙”这个词,它的义项会因为使用场景、人群、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第二,词的语义是多维度的。
词汇的语义结构由多个分立的义项组成,每一个义项都有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盘子”这个词,它的义项有“餐具”、“文物”等,各个义项之间相互独立,却能共同构成这个词的整体语义。
第三,词汇语义具有灵活性和多义性。
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马”这个词,除了表示四足动物之外,还可以表示驾驶工具、比喻人等多种含义。
二、词汇语义研究的方法词汇语义的研究成果主要依赖于对各种工具、方法和理论的运用。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第一,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构建和分析语料库、寻找语言规律和趋势,从而发现词汇语义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第二,基于分类学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内的词汇,通过对多个分类的构建和分析,探索词义之间的联系、内涵和边界。
第三,基于思维模型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通过分析词汇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和地位,探究词汇语义的形成和变化机制。
三、词汇语义研究的现状目前,词汇语义研究在我国颇受关注和重视,有关学者和专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例如,北京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持了多项语义研究项目,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词汇语义研究也有很多实践意义。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fd4cb0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0.png)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汉语的进步,而且可以为未来的词汇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因此,本文将对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从发展趋势上看,汉语新词语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信息化、科技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及其相关新概念也在汉语字典中以多种形式而出现。
同时,由于新兴文化、体育和娱乐等领域的繁荣,新兴文化、新兴体育以及新兴娱乐场景相关的新词也在汉语词汇中不断涌现。
另外,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许多学术术语也随之而来,成为汉语传统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汉语新词语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的。
从社会生活的层面上来看,汉语由传统农耕文化进入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文化、新体育和新娱乐等方面都将为汉语提供新的词汇。
从学术层面上来看,学术术语将为汉语提供更为丰富的词汇素材。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也在发生变化。
首先,新词的使用范围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局部词汇使用发展到大量使用,甚至与传统词汇同等高度使用,如人们现在已经把“智能”、“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术语同样用作日常生活使用。
其次,汉语新词语更加多样化,不仅有技术术语,也有与生活、文化、体育等相关的新词。
第三,新词语更具时代精神,体现了新的“新时代”的发展思想,如“网络空间”、“未来时代”等。
总之,汉语新词语的发展趋势是多种多样的,受到社会的影响很大,涉及到许多学科,有助于汉语的发展。
因此,未来学习汉语词汇的重点应该是实现把握其发展趋势,以便把握学习汉语词汇的方向,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汉语词汇的目的。
对于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educationalinstitutions应该从多方面加以研究,以把握这些变化,以免造成词汇教育工作的困难。
此外,未来学习汉语词汇的方向应该更加国际化,将不同文化的词汇引入汉语,帮助汉语的跨文化交际。
总之,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汉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汉语词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060190602020740be1e9b4c.png)
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词汇是句子的构成单位,同时也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其在文字及口头语言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地位显得不那么重要,常常成为现代汉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对于该种现象,我们可以从词汇本身的特点寻找原因,也可以从时代的发展变化去追溯,在追寻原因的同时认清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并寻求改善该种状况的良策。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原因;完善一、词汇教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意思表达的基本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到现状汉语中,一个词汇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非常丰富的,它对句子结构和意思表达的完整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应当明确词汇教学的基础地位,重视词汇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词汇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和了解对其他方面的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现代汉语环境下,每一个词汇都有一个或多个意思,对于一个词汇的错误理解或解释,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汉语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词汇意思和词性的解释,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正确环境下使用该词汇,避免发生词汇使用的笑话或者尴尬。
词汇教学对于现代汉语教学有推进作用,词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基础,老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词汇教学的贯通,并通过每个词汇的读音、释义及在句子中的完整使用等,使学生能够掌握词汇的基本用法,能够在文字表达中正确使用该词汇。
这样一种效果的递进,能够有效保证现代汉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词汇教学的不断开展,可以有效的完善现在汉语教学体系。
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只是注重词汇的教学,导致学生只是能够掌握读音、词汇意义和用法,很难有更大的突破。
词汇教学的开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被误用或被滥用的词汇,因为某些词汇随时代的发展可能会有新的意思出现,从而起到梳理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还原或丰富词汇含义,保证现代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3819d4d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5.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不断深入,在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一、概念理论方面
近年来,有一些新的视角被引入词汇本体研究中,比如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
这个
视角认为,人们对于词汇的理解是基于认知过程而来的,而不是基于传统的形式意义分析。
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也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和丰富的语言数据。
这些发
展使得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深化。
二、实证研究方面
近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比较多,并且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比如
研究范围在动作、关系、事件、时间、空间等方面。
同时,在实证研究中,不仅仅使用了
传统的实验和调查等方法,还广泛使用了自然语料库等现代语言技术。
三、知识库构建方面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的知识库构建方面主要是构建形式化的语义知识库。
这些知识库
基于本体论,将汉语词汇进行了分类、关联和定义。
这些知识库的建立可以为自然语言处
理等其他领域提供基础。
总体来说,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
未来,
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扩大实证研究的范围,同时更加深入
地开展知识库的构建工作,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汉语教育、信息检索、机器翻译等应用领
域。
现代汉语字母词调查研究
![现代汉语字母词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7239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b.png)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特点分析
02 二、现状分析 04 四、优缺点评价
目录
05 五、应用探究
07 参考内容
06 六、结论
现代汉语字母词:背景、现状、 特点、优缺点及应用探究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语词汇越来越多地涌入现代汉语中。这些外来词 中,字母词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字母词的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越来越常见,引起了 广泛的。本次演示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现代汉语字母词的现状、特点、优缺 点及其在语言交流中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六、结论
现代汉语字母词作为一种特殊的外来词汇,其使用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通过对其现状、特点、优缺点及应用探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字母词在 丰富现代汉语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效率的也需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字母词的优势,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其健康、合 理地融入现代汉语体系中。
首先,字母词的来源和定义尚不明确。尽管一些字母词来自外语或汉语拼音 缩写,但仍有部分字母词是由国内机构或个人创造的。此外,一些字母词存在多 种不同的拼写和读法,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其次,字母词的使用规范和原则尚未建立。由于字母词的特殊性质,它们在 实际使用中往往会造成一些语义上的困惑和混乱。例如,“PS”既可以表示 “Photoshop”软件,也可以表示“顺便说一句”的口语缩写。这种不确定性可 能导致语言交流中的误解和障碍。
谢谢观看
关键词:汉语字母词;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应用特点;未来研究
引言汉语字母词指的是由汉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词汇,在汉语中广泛使用。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流,汉语字母词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本次演示 旨在探讨汉语字母词的定义、背景、方法、结果与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 考和启示。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d0ff5f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9.png)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新的观念和新的概念不断出现,用以表达这一现实的词汇也不断更新和替代,汉语新词语也随之不断出现。
今天,汉语新词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构成了汉语的主要词汇,成为表达人们思想的重要方式。
一、汉语新词语的现状1、科技领域:科技领域是汉语新词语出现最多的领域之一。
如“数字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仅举这几个词就可以窥见科技领域的发展有多么迅猛。
2、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新词语也是频频出现的,如“网络教育”、“网络学习”、“知识检索”、“可视化学习”等。
这类词汇出现在学术论文、报纸文章等场合,反映出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
3、社会领域:社会领域也出现大量新词语,如“错位时代”、“新常态”、“低碳生活”、“智慧城市”等。
这些新词语出现在官方文件、学术论文及报纸文章中,反映出当今社会变革的趋势。
二、新词语的发展趋势1、科技方面:科技新词语的出现正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替代,出现的词汇也越来越多,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也将不断持续,新老技术在不断演进,以促进科技的发展。
2、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随着教育转变的深入发展,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教育也将走向宽广,新词语频频出现,如“网络课堂”、“虚拟实验室”、“智慧校园”等,反映出新型教育模式正在形成。
3、社会方面:社会领域中涌现出的新词语反映出人们文明和进步的趋势,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将不断出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低碳经济”、“文明礼仪”、“绿色社会”等,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综上所述,汉语新词语不断出现,构成了汉语的主要词汇,反映了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并以不同的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思想。
新词语的出现是表达人们思想的重要方式,应加以重视和弘扬,使汉语新词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e54c2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f.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1. 引言1.1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背景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应用的普及,汉语词汇本体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的需求,因此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被视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其本体研究对于语义理解、信息检索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文本数据被积累和传播,如何高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和需求的不断变化,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正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它的发展也为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交叉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为促进我国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对汉语词汇的认识,促进语言研究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汉语词汇系统也在不断演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解析。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汉语词汇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探究词汇的构成要素和结构特点,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对汉语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深化对汉语词汇的认识,为语言学习和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还在于促进语言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学者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语言研究的发展。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国际学术界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学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全球语言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d676501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2.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体论意味着词语有实在性,即每个词语都是一个独立的、实在的、有存在感的实体。
在本体论的基础上,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关注词语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力求揭示汉语中词语的内在规律和语言结构。
近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本体论视角二、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
语料库语言学是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大量的语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分析手段,能够深入解析汉语词汇本体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特征。
三、本体分类体系建立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第三个发展方向是正式建立本体分类体系。
分类体系是一种组织汉语词汇本体的方法,它能够将词汇本体按照意义和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和归纳。
对于语言学研究和人工智能应用来说,本体分类体系能够极大地提升语义识别和信息检索的精度和效率。
四、词汇本体关系研究针对汉语词汇本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进行了重要探索。
汉语词汇本体关系研究主要注重词汇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子集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语用关系等方面,旨在为汉语语言学和信息处理学提供更准确和丰富的信息框架。
总的来说,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不断推动和拓展着汉语语言学和信息处理领域的相关研究。
未来,随着数据资源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增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将会极大地扩展其应用范围和深度,为人工智能应用、知识图谱构建等领域带来更为精确和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0daf4f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1.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对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发展进行述评。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是以探讨汉语词汇的本质、属性和关系为主要目标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近十年来,随着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汉语词汇本体研究逐渐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者们致力于构建汉语词汇的本体结构,并利用本体来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词汇本体构建和本体应用。
在词汇本体构建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分析汉语词汇的语义关系和语义属性,构建了一系列的词汇本体模型。
这些本体模型不仅包括常用词的本体,还包括领域词、专业词等特殊词汇的本体。
研究者们还努力构建开放式的、可扩展的本体模型,以应对不断涌现的新词和新概念。
在本体应用方面,研究者们利用词汇本体来改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的语义分析能力,提高信息检索、问答系统和机器翻译等应用的准确性和效率。
近年来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语料库和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大规模的汉语语料库,抽取词汇的语义信息,并通过统计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来构建词汇本体。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大量的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来建模,但受限于语料库的规模和质量。
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则通过构建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属性来表示词汇的语义信息,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人工构建本体知识图谱,但可以更灵活地表示词汇的语义关系和属性。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词汇本体的应用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验证,如智能语音助手、智能机器人、机器翻译等。
通过利用词汇本体,这些应用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语义意图,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汉语语义技术的发展,为汉语自然语言处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研究者们通过构建词汇本体模型和应用本体模型来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问题。
对当代汉语词汇状况及其研究的思考
![对当代汉语词汇状况及其研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30fed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c.png)
对当代汉语词汇状况及其研究的思考刁晏斌【摘要】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汉语词汇研究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已有词语和新生词语.前者往往有从退隐到复显以及意义和使用范围等的变化;后者除数量大、使用多以及涉及面广之外,还在构成以及表义、使用等方面有鲜明的特点,另外也有比较明显的不足.在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应当注意进行观念的调整和更新,应当建立“两翼”模式以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范围,研究中的理论性也应当加强,包括理论的应用和理论的建设.另外,工具书编纂也是当代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做更多后续性以及开创性的工作,如编写编年体新词语词典,续编网络语言、字母词语等专门词典,创编新的、收录范围更广的外来语词典等.【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11页(P45-55)【关键词】当代汉语;词汇;旧有词语;新生词语【作者】刁晏斌【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引言早在2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发表了《大家都来关心新词新义》一文[1],此后,新词语的研究就渐成“显学”,一时间论者众多、成果纷出,蔚为大观。
然而,与以前的热闹相比,如今的新词语研究似乎冷清了许多,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本文作者认为,应当把对新词语的研究推而广之,及于整个当代汉语的词汇及其实时状况。
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当代汉语的词汇状况,本文试图尽力给出一个近乎全景式的简要描述;第二,关于当代汉语词汇状况研究的思考,主要是结合已有的研究提出一些问题和值得进一步用力的方面。
一当代汉语的词汇状况任何一个时代共时平面的词汇,大致都可以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已有词语和新生词语,所以,要讨论当代汉语词汇的状况,就应该从上述两个方面来分别进行。
(一)当代的已有词语这里的已有词语大致是指从现代汉语确立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使用的各类词语,它们是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各个时期和阶段都有一些变化,其中尤以当代最为明显和突出。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f344e5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e.png)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汉语新词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新兴的研究话题。
汉语新词在当今社
会中日益普及,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内涵,也是语言研究的重点之一。
首先,汉语新词语之现状。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
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促使语言发展和变化,引发新的汉
语词语的出现。
从科技新词到新的乐语,从新的消费概念到涉及社会前沿
热点的新词汇,都为现有的语言日益膨胀。
汉语新词反映了新的文化、新
的理念以及新的形式,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和巨大的社会作用。
其次,汉语新词语之发展趋势。
随着以上社会变迁,汉语新词语也发
生了很多变化,包括汉语新词语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汉语词汇量越来越大,新概念的出现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汉语的表达能力越
来越强,语言越来越多元化,以及词语礼仪的变化等。
最后,汉语新词语之研究困境。
由于汉语新词的数量多,变化速度快,更新的研究成果有限,缺乏系统研究,因此,对汉语新词语的传播、用法
及其对汉语的影响等研究都需要做深入挖掘,从而更好地了解汉语新词语
的作用,为语言变迁及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In conclusion, the emergence of new words in Chinese
language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culture,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xpress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326f820f61fb7360a4c65b2.png)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21世纪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在过去的十二年间,研究的情况大致可以概括为:研究内容上的深入化、细致化;研究方法上表面描写与深层解释相结合;研究呈交叉性的特点;应用词汇和词汇的比较研究成为热点。
其中,研究的交叉性则主要表现在从其他学科寻找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加强词汇学的研究,如潜显理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零度偏移理论、回环理论、语义缠绕理论等理论以及计量研究和社会调查等方法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应用。
标签:现代汉语词汇现状汉语词汇研究经过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建期,七八十年代的恢复与发展期,90年代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
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较之以前又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周荐(2006)《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中的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年底各类现代汉语词汇学论文共计457篇,超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论文(440多篇)”。
下面,我们对21世纪以来汉语词汇研究的情況做一个概括。
一、内容上,研究向细致化方向发展,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较以前更为深刻周荐(2004)《从字、词、组合的分野谈词的单位的确定》没有从传统的词的定义——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自由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入手来讨论词与非词的界限,而是从字的独用功能和字与字的组合功能以及合成性单位内字串类的构件的组合功能入手进行讨论并探寻合成词的最佳构成模式。
林巧莉、韩景泉(2011)《从“分布形态理论”看汉语的词类》则是以分布形态理论为指导,认为词是语素通过“合并”等形式手段在句法运算中生成的,词类并非词库的规定,而是句法结构的生成物,并在此基础上,将汉语和英语的事实纳入同一种分析机制中,两种语言的差异也被归因于词根的不同属性以及PF层局部的形态音系操作。
还有王用源(2004)《废“离合词”兴“组合词”》从“离合词”这一术语的起源说起,对“离合词”和“扩展法”提出了质疑,通过重新分析现代汉语词的结构体系,大胆提倡废除“离合词”这一术语,而以“组合词”代替,并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及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汉语词汇规范化现状及原因研究
![汉语词汇规范化现状及原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6302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f.png)
汉语词汇规范化现状及原因研究
汉语词汇规范化是汉语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表达汉
语语言本质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调整汉语词汇在语法和习惯上
的使用,使它们更具语言能力和审美价值,以及能够令人清楚明白地
表达,汉语词汇规范化还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汉语词汇的规范化状况并不理想,出现了一些糟糕的表达
习惯,比如倒装,偏歧义,滥用固定搭配,未使用正确的表达形式等。
这些都会影响汉语语言本质特征的表达和思维的正确性。
如何解决汉语词汇规范化的问题,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来源和流派太多。
汉语前約有4000多年发展史,其语法以
及表达形式更是由这么长时间产生了多样化和复杂性,这也就使得汉
语词汇的规范化显得愈发困难。
第二是历史传统的影响。
虽然时代变迁以及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
汉语语言从本质上发生了改变,但大量传统的语法,表达形式,甚至
俗语仍然被用于日常的交流,很难进行词汇规范化。
第三是技术文化的发展。
近几年,技术文化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
表达方式,网络文化言语逐渐被接受,这也使得汉语词汇的规范化受
到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想要做好汉语词汇规范化,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把学习汉
语的传统文化和新的技术文化相结合,运用词汇来表达其本质特征。
近十年新词语研究报告
![近十年新词语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a34f9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d.png)
近十年新词语研究报告近十年新词语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词语不断涌现,它们往往反映了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于研究新词语的出现趋势、意义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的语言现象和社会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分析近十年新词语的出现趋势和影响,以提供对于新时代语言现象的理解和洞察。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近十年的学术文献和相关报道,了解新词语的出现和背后的社会背景。
2.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人群,了解他们对于新词语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3. 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新词语的出现趋势和影响。
四、研究结果经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 出现趋势:近十年新词语的出现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主要受到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影响因素:新词语的出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科技发展、社会发展、文化传播以及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等。
3. 社会影响:新词语的出现和流行,往往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它们既是社会变革和青年文化的表现,也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五、研究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近十年新词语的出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 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是新词语出现的重要推动因素。
3. 新词语的出现和流行对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涉及到文化、思维方式和社会变革等方面。
六、研究展望本次研究只对近十年新词语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新词语的出现规律和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更多维度和更大样本的角度进行,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新词语的现象和意义。
此外,也可以对新词语的语义演变和传播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拓宽研究领域。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935913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0.png)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I. 前言哎呀说起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那可是一言难尽啊!咱们这代人,虽然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要说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了解,还真不一定比得上老祖宗呢。
现在的年轻人,别说是掌握那些繁琐的词汇了,有时候连个普通话都说得不标准。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都在忙着工作、学习、生活,哪有时间去琢磨这些琐碎的事情呢?当然啦我们也不能否认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性,毕竟语言是我们沟通的工具,词汇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基石。
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词汇都不熟悉,那还怎么去交流、去理解这个世界呢?所以说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再到现代社会的新词汇、网络用语等等。
要想全面了解这个领域的现状,恐怕得费上一整天的时间,甚至还得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行。
不过尽管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看起来很复杂,但我们作为普通人,也可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入手,逐渐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词汇。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听歌、看电影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结交朋友,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好了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领域的更多奥秘吧!A. 研究背景和意义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交流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都离不开词汇的演变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现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现代汉语新词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现代汉语新词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2125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7.png)
现代汉语新词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汉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不断演变和丰富,新词语层出不穷。
本文将就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首先,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现状表现为多样性和快速更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科学技术、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领域不断涌现,为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这些变化不仅仅反映在技术和社会结构上,也反映在汉语词汇的更新上。
例如,“微信”、“微博”、“朋友圈”等词语,都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的新词,准确地反映了人们在网络社交中的行为和方式。
这些新词的出现使得汉语词汇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现状也体现了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的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也在不断涌现新的术语和专业词汇。
例如,“互联网+”、“大数据”、“共享经济”等词语,都是近年来在中国国内兴起的与经济发展和科技革新相关的新词语。
同时,社会热点事件也会引发大量新词的出现。
例如,“封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词汇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迅速进入大众的日常词汇中。
这些新词语的诞生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使得汉语词汇能够及时反映出社会状况和变化。
另外,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现状还表现为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的交流,外来词汇成为了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汽车”、“电视”、“手机”等词汇都是从外语中引进并且成为了中国汉语的一部分。
同时,汉语词汇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功夫”、“太极”、“红包”等词汇都成为了国际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这种国际化的趋势不仅拓宽了汉语的词汇范围,也为留学生和跨国企业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展望未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技术和新概念会不断涌现,这将为汉语新词语的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将继续推动新词的出现。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400a39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0.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在逐渐受到重视。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是对汉语词汇意义和使用规律的研究,是语言学中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进展进行述评。
一、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基础逐渐丰富和完善。
在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语言学以及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理论框架。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研究者对汉语词汇的本质特征、意义构成、语境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重点领域涵盖了词汇意义的认知结构、语义类别与范畴、词语语用功能、词义辨析、语义变化、词语语境等方面。
对词汇意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词汇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为深入理解词汇的意义构成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基础。
对词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揭示了词汇在语用交际中的作用和特点,为语境中词语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汉语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研究工具对语料库进行词汇本体分析等等,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推动了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还提供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和案例分析,这些成果对于推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要看到,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理论体系尚不够完善,实证研究数据还不够充分,研究方法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未来的研究工作还需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21世纪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在过去的十二年间,研究的情况大致可以概括为:研究内容上的深入化、细致化;研究方法上表面描写与深层解释相结合;研究呈交叉性的特点;应用词汇和词汇的比较研究成为热点。
其中,研究的交叉性则主要表现在从其他学科寻找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加强词汇学的研究,如潜显理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零度偏移理论、回环理论、语义缠绕理论等理论以及计量研究和社会调查等方法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应用。
标签:现代汉语词汇现状汉语词汇研究经过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建期,七八十年代的恢复与发展期,90年代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
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较之以前又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周荐(2006)《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中的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年底各类现代汉语词汇学论文共计457篇,超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论文(440多篇)”。
下面,我们对21世纪以来汉语词汇研究的情況做一个概括。
一、内容上,研究向细致化方向发展,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较以前更为深刻周荐(2004)《从字、词、组合的分野谈词的单位的确定》没有从传统的词的定义——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自由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入手来讨论词与非词的界限,而是从字的独用功能和字与字的组合功能以及合成性单位内字串类的构件的组合功能入手进行讨论并探寻合成词的最佳构成模式。
林巧莉、韩景泉(2011)《从“分布形态理论”看汉语的词类》则是以分布形态理论为指导,认为词是语素通过“合并”等形式手段在句法运算中生成的,词类并非词库的规定,而是句法结构的生成物,并在此基础上,将汉语和英语的事实纳入同一种分析机制中,两种语言的差异也被归因于词根的不同属性以及PF层局部的形态音系操作。
还有王用源(2004)《废“离合词”兴“组合词”》从“离合词”这一术语的起源说起,对“离合词”和“扩展法”提出了质疑,通过重新分析现代汉语词的结构体系,大胆提倡废除“离合词”这一术语,而以“组合词”代替,并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及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法上,不再仅限于七八十年代所注重的表面的描写,而是表面描写与深层解释相结合,将词的结构分析与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相结合,进行立体考查这主要体现在对新兴词语及新兴表达方式的研究上。
这类文章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李润生的《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文章站在理论认识的高度上,以“猛料”一词为例,具体分析了新词新义研究时的一些方法,将社会文化、民族心理与汉语词汇系统本身三个方面联系了起来,来研究社会新词语。
三、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从其他学科寻找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加强词汇学的研究(一)在理论上的主要表现1.潜显理论在词汇学中的应用“潜”与“显”是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的重要范畴,可以认为指的是语言现象的两种存在方式。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王希杰。
在《汉语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1995)中王希杰用简练精到的语言概括了潜显语言的内涵:“我们可以把语言的世界分为显性的世界和潜在的世界两个。
所谓显性语言就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在使用的并且得到社会公认的那个部分,是我们大家都习惯了的东西。
所谓潜在的语言世界指的是,按照语言的结构规则和组合规则所构造和组合起来的一切可能的语言形式的总和。
但是它们还没有被这个语言社团所利用和开发。
”于根元把语言潜显理论运用于新词新语的整理与研究中,在《说“友”》(1996)中明确提出了“占位说”和“磨合说”。
除此之外,运用潜显理论进行汉语词汇研究的文章还有姜庆姬(2006)《汉语和韩语词汇的潜性与显性——以兄弟姐妹类称谓语、指示代词、数词为主》;杨帆(2010)《浅论“雷×”类词语的潜词显词化》;刘春蕾(2011)《从潜显理论看“她经济”及相关词语的潜显》等。
2.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词汇研究中的应用长期以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较多应用于汉语的语法研究中,现在有学者将之引入词汇研究,并提出了“认知词汇学”的概念。
于林龙、李丽虹(2008)《认知词汇学理论构建及其实践意义》中说道:“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认知词汇学的明显优势就是与认知科学相结合,这种对词汇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学习者对词汇的认知和习得。
认知词汇学的理论构建在方法上与传统词汇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将词汇学的研究重点从单纯研究词的形态和语义的静态描写转移到揭示‘词’‘世界’和‘心灵’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借鉴认知科学、语言学、语言习得等相关理论对词汇学进行跨学科研究。
它体现了词汇学与语言学习相结合,以词汇学促进语言教与学的新理念。
”此类文章还有王彤伟(2009)《汉语同义词的认知学思考》;吴志杰、王育平(2006)《框架语义理论探索》等。
3.零度与偏移理论在词汇研究中的应用“零度”和“偏离”本是西方修辞学的一对概念,国内学者王希杰将其引进并立足于汉语进行了改进与阐发。
①所谓“零度”是正常的、规范的话语状态;“偏离”则是对这种状态的违反。
以零度与偏移理论研究汉语词汇的文章有史秀菊(2004)《汉语称谓语中“偏离”现象的文化心理例谈》;陈曌(2010)《论汉语色彩词的零度和偏离》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陈曌的《论汉语色彩词的零度和偏离》不仅用零度偏移理论分析色彩词的语用效果,还运用王希杰先生的“四个世界”的理论②,对色彩词的中级偏离划分了两个层次,即由物理世界产生的层次及由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产生的层次。
4.回环理论回环理论指句法里生成好的结构可以返回词库再进入合成构词。
何元建在(2004)《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中就是通过这一理论,论证了述宾式合成复合词的构造,合理地解释了汉语述宾式合成复合词构造的“短语入词”的现象。
文章认为“双音节OV型是典型的词结构,双音节VO型中的VO是动词短语返回词库作构词用,单音节VO型中的VO则是通过模式联体记忆从短语变成的词根。
另外认为述补式(V-V)也是通过模式联体记忆从短语变成的词根。
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和量补式虽然形式上是复合词,但因兼备相关模式也是进入联体记忆的词根。
”5.语义缠绕理论的应用语义缠绕理论认为语义是有层次的,词义和句义相互区别,但又相互渗透、缠绕。
周国光(2002)《语义的缠绕和词汇体系的必然性》通过此理论论证了词汇的体系性,他认为“词义和句义的互相渗透和缠绕决定了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必须用其他词语的意义表达出来,都必须根据词汇体系中与之相关的词语的意义来确定,因而词语在意义上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词语在语义上形成体系也是必然的”。
(二)在研究方法上的表现1.用计量法研究汉语词汇学并不是从21世纪才开始的,但无疑21世纪对其重视的程度最高,使用的规模也最大2000年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第三届现代汉语词汇学研讨会对专门倡导“计量研究”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运用计量研究法来分析认识汉语词汇问题的文章很多,如:邵敬敏、刘杰(2008)《从“手机”看不同华语社区同义词群的竞争与选择》;樊小玲、胡范铸、林界军、马小玲(2004)《”小姐”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地理分布及其走向》等。
计量研究法有着举例法所没有的优势,它能更直观地揭示规律。
但是大多文章在使用时往往忽略了取样的标准、样本的大小、数值的科学计算、数值所揭示的问题的实质的适用范围等一系列问题,变成了简单的数字罗列,从而影响了最终结论的可靠性。
2.社会调查的方法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应用如樊小玲、胡范铸、林界军和马小玲(2004)《“小姐”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地理分布及其走向》使用社会调查的方式绘制出“‘小姐’称呼语‘首先指称’地图”,以此客观直接地展现出“小姐”这一称呼语在全国范围内的语用状况及其分布,并预测这一称呼语的发展走向。
此外,还有王立(2003)《基于公众语感测量的汉语构词研究》;魏万德、肖先明(2002)《词义在变迁中的文化因素》等。
四、应用性词汇的研究成为热点21世纪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对外交流空前频繁的时期。
不管是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还是大力发扬中华文化,词汇的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实用的角度研究汉语词汇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词汇研究与机器翻译和信息处理的结合此类文章有沈阳、顾阳(2001)《汉语合成复合词的词库和句法界面特征》;司显柱和彭媛(2011)《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转类词语库的研制》等。
(二)词汇理论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结合如李思旭(2008)《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陈曌(2010)《论汉语色彩词的零度和偏离》等。
五、词汇比较研究成为热点词汇的比较研究并非21世纪所特有,随着各民族交流的进一步深化,这类研究会越来越多,范围将越来越广,程度也将越来越深。
此类文章有吴礼权(2011)《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略论海峡两岸词汇差异的对比研究问题》;胡娟(2011)《从同形异义、异形同义看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及其成因》;邹维(2011)《日汉同形词之比较研究》等。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相比之前稍有进步,不少研究体现出了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的特点。
但若是将这些有创新点的文章数与这一时期发表的文章总数相比,将会发现有创新的文章不多,大部分文章还是沿袭旧说。
相信今后的汉语词汇研究会慢慢改变这一局面,会提出更多新观点,解决更多新问题。
注释:①有学者认为王希杰提出的“零度偏移理论”并不是来源于比利时的烈日学派,王希杰提出的“零度偏移理论”与研究普通修辞学的比利时烈日学派的有本质的区别。
具体请参见王德福(2008)《语言学研究重要方法论——零度与偏离理论》。
②四个世界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它们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一个整体。
王希杰提出的潜显理论、零度偏移理论和四个世界理论,被称为“三一语言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1]陈曌.论汉语色彩词的零度和偏离[J].语文学刊,2010,(4).[2]樊小玲,胡范铸,林界军,马小玲.“小姐”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地理分布及其走向[J].语言文字应用,2004,(4).[3]何元建.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J].当代语言学,2004,(3).[4]胡娟.从同形异义、异形同义看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及其成因[J].中州大学学报,2011,(1).[5]姜庆姬.汉语和韩语词汇的潜性与显性——以兄弟姐妹类称谓语、指示代词、数词为主[J].毕节学院学报,2006,(2).[6]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语言文字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7]李思旭.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日本)理论语言学研究,2008,(6).[8]林巧莉,韩景泉.从“分布形态理论”看汉语的词类[J].外国语,2011,(2).[9]刘春蕾.从潜显理论看“她经济”及相关词语的潜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3).[10]邵敬敏,刘杰.从“手机”看不同华语社区同义词群的竞争与选择[J].语文研究,2008,(4).[11]沈阳,顾阳.汉语合成复合词的词库和句法界面特征[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12]史秀菊.汉语称谓语中“偏离”现象的文化心理例谈[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司显柱,彭媛.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转类词语库的研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王德福.语言学研究重要方法论——零度与偏离理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5]王立.基于公众语感测量的汉语构词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3).[16]王彤伟.汉语同义词的认知学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7]王希杰.汉语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J].语言文字应用,1995,(2).[18]王用源.废“离合词”兴“组合词”[D].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4.[19]魏万德,肖先明.词义在变迁中的文化因素[J].理工高教研究,2002,(3).[20]吴礼权.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略论海峡两岸词汇差异的对比研究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1).[21]吴志杰,王育平.框架语义理论探索[J].南京社会科学,2006,(8).[22]杨帆.浅论“雷X”类词语的潜词显词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4).[23]于根元.说“友”[J].语文建设,1996,(3).[24]于林龙,李丽虹.认知词汇学理论构建及其实践意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5).[25]周国光.语义的缠绕和词汇体系的必然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6]周荐.从字、词、组合的分野谈词的单位的确定[J].南开语言学刊,2004,(2).[27]周荐.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8]邹维.日汉同形词之比较研究[J].才智,2011,(9).(毕晓君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