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的浅析
浅析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浅析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摘要】湿地基质堵塞是当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使用中较常见的一类问题,会明显缩短人工湿地的设计使用寿命并造成对水污染物的去除与效率降低。
本文简要阐述了人工湿地基质堵塞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为人工湿地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工湿地;基质;堵塞;防治措施一、人工湿地的定义人工湿地技术是20世纪的70年代初发展完善起来应用的另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其本质是人为塑造的一种仿自然生态系统,是人为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仿照和模拟,将低污染水投配到由基质填料与各类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的生态复合体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实现水质净化改善的仿自然生态景观工程。
二、人工湿地基质堵塞成因人工湿地基质堵塞问题的发生原因,从我国有关试验研究成果及一些工程实例情况来看,是由诸多因素所共同起作用导致,大致来说可分为以下的这个三个影响方面:一是因人工湿地前端水质预处理设施工作不到位,污染水体负荷量过大,污染物留存在人工基质系统内造成堵塞;二是人工湿地进水有机负荷过高,有机物不能有效降解造成有机质积累引起基质堵塞;三是基质选择不合理,基质粒径及级配搭配不合理,基质机械强度及稳定性不佳,基质比表面积及孔隙率降低造成堵塞。
三、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影响因素按照堵塞发生的可能原因,大体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1)湿地微生物繁殖堆积造成堵塞。
随着人工湿地的运行,湿地环境中的氧分含量与无机营养物质含量就会开始逐渐地减少,湿地植被群落中大量滋生着的各类微生物随之大量快速繁殖,再加上地面各种植物根部腐烂形成大量腐殖质,若湿地维护和处理工作不当,很容易产生大面积湿地的淤积、阻塞现象。
(2)人工湿地中植物造成的堵塞。
植物残体碎屑及其他藻类分泌物等都是形成人工湿地有机质中重要的矿物来源。
据有关工程经验数据调查表明,人工湿地近三层湿地孔隙的堵塞问题源于湿地植物上腐烂下来的部分残根体及腐烂植物地下茎堆积,近七层的湿地孔隙堵塞现象是由于湿地进水及腐烂的植物在地上形成部分残体堆积进而导致形成新的水生有机物大量积累。
人工湿地常见问题浅析
人工湿地常见问题浅析引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数量的增多,迫切地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美化水环境和提升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
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水位控制、进出水装置维护、护堤维护、植物管理、气味控制、蚊蝇控制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系统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
对将来建立完善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 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1.1 有机质累积和堵塞问题人工湿地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TN、TP、重金属和病原体等污染物质。
但是,湿地通常都供氧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截留的悬浮物在湿地中存在积累现象,还有微生物的增长(相当于活性污泥的增长),都会使基质层的渗流能力减弱,如果维护不当,便很容易产生淤积、阻塞现象,使水力传导性、湿地处理效果和运行寿命降低。
随着污水处理过程的不断运行,数年内基质的吸附能力通常会趋于饱和,也会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
排除淤积、饱和现象的最佳途径是要在有备用池的前提下,定期地对基质进行去淤、更换,对植物进行收割。
1.2 处理能力难以提高问题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机理可以看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等几个方面。
然而仅靠植物的输氧不能充分满足微生物活动的需求,基质吸附会达到动态平衡,植物的直接吸收量较低,如通过对湿地植物的收割对氮、磷的去除量小于20%。
因此人工湿地运行稳定后,处理能力要想进一步提高比较困难。
1.3 植物的输氧能力问题植物输氧能力问题倍受关注,人们普遍认为湿地植物能够把氧传输至植物根部并释放,使周围的微环境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的状态,并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去除污水中各种污染物。
然而早期的工作表明,用于三级或者深度处理的湿地并不适合用于处理污染较严重的污水,低负荷运行的处理机制不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的城市污水,因为按好氧机制处理该污水需要大量的氧气。
浅析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
浅析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1 我国水生态处理技术及治理现状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多数在1至3年内失效(变成污水潭),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和降低投资,所建湿地规模太小,后因氧气供给不足,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而变黑变臭。
人工湿地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不能正常运行(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冬季几乎失效),夏季可能滋生蚊虫。
近年来,我国研发人员提出各种以强化“预处理+人工湿地”为主的污水处理组合技术,其中以“预曝气+人工湿地”的效果较好,但其预处理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处理系统,大大提高运行费用和管理难度。
“多级跌水复氧+人工湿地”不仅危害周围环境,而且受气候影响很大;滴滤池的建设投资大,接触反应时间太短,需要大比例回流,因此运行成本较高。
经济和环境效益好、适用范围广、维护管理简便的水生态治理技术是我国所急需的。
2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的可行性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历史较长,虽处理效果较好,但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需要庞大的充氧曝气设施和大规模的收集管网,而我国农村和中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污水分散,难以大面积的收集,缺少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因此,传统的污水处理模式难以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
人工湿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主要难题是污水负荷小,因此需要通过强化预处理降低进水污染物浓度,以提高污水负荷。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可自流运行,不需要动力设备。
人工湿地工程的造价为传统二级活性污泥法的16%~20%,为氧化沟的34%,价格低廉。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维护主要是植物的重新种植、杂草的去除和沉积物的清理,技术要求较低。
在污水净化的同时能够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可在湿地系统中推广生物质能源植物作为湿地植物,处理能力强且不产生污泥。
现在的中小城镇和农村,都在搞美化建设,人工湿地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治理环境污染,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常用的景观植物有水葱、雨久花、香蒲、黄花鸢尾、柳树、芦苇、芡实、千屈菜和菖蒲等,这些植物对BOD5去除率可达85%-95%,对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出水BOD5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具有较强的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人工湿地是指人类通过人工手段修建、管理和维护的具有湿地特征的生态系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的手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展开讨论。
一、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1.生态修复功能:人工湿地具有较强的生态修复能力,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并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研究者通过对各种湿地植物的筛选和培植技术的改进,提高了人工湿地的生态修复效果。
2.水资源管理功能:人工湿地可以储蓄和净化水资源,提高水的质量。
研究者通过优化湿地的设计和运营管理,提高人工湿地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碳循环功能:人工湿地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湿地植被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分解,促进碳的固定和循环。
研究者通过探索湿地植被的种植和管理措施,提高人工湿地的碳固定能力。
二、人工湿地研究的局限性1. 样本选择和数据采集:人工湿地的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样本和数据支持,但实际上获取样本和数据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研究者需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研究对象,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2. 社会经济因素的考量: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因素,如投资成本、土地利用、政策支持等。
研究者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人工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工湿地研究的未来展望1. 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材料和技术将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的支持和手段。
例如,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改进人工湿地的运行效率和治理效果等。
2. 多学科交叉研究:人工湿地的研究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提升人工湿地研究的综合能力。
3. 社会参与与政策支持: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人工湿地科普知识
人工湿地科普知识1. 人工湿地的定义和作用1.1 人工湿地的定义人工湿地是指人为建造或修复的湿地区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物、生态和水文过程,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去除水中污染物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1.2 人工湿地的作用1.水质净化: 人工湿地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如悬浮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从而改善水质。
2.洪水防治: 人工湿地可以起到储水和缓冲洪峰的作用,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3.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工湿地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条件,可以吸引和滋养各种野生动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4.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吸收有害气体和减少噪音。
5.旅游休闲: 人工湿地是一个理想的观光和休闲场所,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和美丽景观。
2. 人工湿地的分类2.1 基于水文特征分类1.自由水面湿地: 如湖泊、池塘等,主要用于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
2.流态湿地: 如人工溪流、人工湿地等,主要用于水质净化和洪水防治。
3.浸润湿地: 如人工湿地过滤系统等,主要用于水质净化。
2.2 基于湿地植被分类1.浅水湿地: 如浅水湖泊和沼泽,植被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浅水植物组成。
2.河岸湿地: 如河流的沿岸湿地,植被主要由河岸植物组成。
3.漆黑湿地: 如氧化性漆黑湿地,植被主要为湿地种植物。
4.泥炭湿地: 如泥炭沼泽,植被主要由泥炭形成的乔木和灌木组成。
3. 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3.1 人工湿地的建设步骤1.选址和准备: 根据周围环境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地点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2.设计和建造: 根据水文特征和湿地类型,进行设计和建造工作。
3.植被的筛选和种植: 选择适宜的湿地植被,进行种植和养护。
4.水质监测和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管理和调整。
3.2 人工湿地的管理和维护1.水位管理: 根据季节和需求,合理控制水位,保持湿地生态平衡。
2.植被管理: 定期修剪和更新湿地植被,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
3.废物处理: 处理湿地中的废物,避免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损害。
《2024年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范文
《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人工湿地是一种生态工程,利用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净化。
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维护简单、生态效益显著等优点,因此在污水处理和生态修复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的类型选择及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人工湿地的类型主要根据地域、气候、水体性质以及设计目标等因素进行选择。
目前,常见的人工湿地类型主要包括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1. 表面流湿地表面流湿地是最简单的一种人工湿地类型,其特点是水流在湿地表面流动。
这种类型的湿地适用于气候温暖、降雨量较大的地区。
由于水流在表面流动,因此氧气含量较高,适合好氧菌的生长,对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表面流湿地的处理效率较低,易受气候影响。
2. 潜流湿地潜流湿地是水流通过填料床的湿地类型,填料床中填充有砂、碎石等材料。
这种湿地的处理效率较高,适用于寒冷地区和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潜流湿地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同时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3. 垂直流湿地垂直流湿地是水流在填料床中垂直流动的湿地类型。
这种湿地的处理效率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尤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
但是,垂直流湿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
三、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预处理区、湿地处理区和出水区三个部分。
其中,预处理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湿地处理区则采用潜流式湿地床进行处理,出水区则对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净化。
在该项目中,潜流式湿地的填料床采用了砂石等材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吸附性能。
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使得水流在填料床中能够充分接触和反应,提高了处理效率。
经过该系统的处理,污水中有机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得到了显著降低,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引言人工湿地是一种模仿自然湿地的人工建筑,用来处理污水、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具有生态工程、水质净化和生态景观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处理、景观建设和生态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构建原理、应用价值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对人工湿地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人工湿地的定义人工湿地是指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一种水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通常包括湿地植物、人工废水处理设施和微生物群落等组成部分,以实现对污水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处理。
二、人工湿地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水质要求,人工湿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植物湿地、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城市湿地等。
1. 植物湿地植物湿地是利用湿地植物对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进行吸收和降解的一种人工湿地系统。
植物湿地通常分为浅水区、湿地植物区和生物膜区,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微生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和生态修复。
2.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构建湿地废水处理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和修复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通常包括水生植物区、流态化区和沉淀区等功能区域,通过不同区域的水力条件和生态过程,对污水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处理。
3.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构建湿地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和修复的一种城市生态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通过不同的构建方式和处理措施,对城市污水进行高效净化和生态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处理技术。
4. 城市湿地城市湿地是指利用城市水体和湿地资源,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景观和城市水系等生态设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实现城市生态修复和水域健康管理的一种生态设施。
城市湿地通过构建湿地景观和水体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态建设方式。
人工湿地优缺点
①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②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③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④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⑤可提供和间接提供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
但也有不足:①占地面积大;②易受病虫害影响;③生物和水力复杂性加大了对其处理机制、工艺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的认识理解,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因此常由于设计不当使出水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不能达标排放,有的人工湿地反而成了污染源。
一级强化工艺;(化学絮凝及吸附再生)。
设计步骤: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
实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
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
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1.选址。
考察地质、地貌、水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关法律及公众意见。
应因地制宜,尽量选择有一定自然坡度的洼地或经济价值不高的荒地,一方面减少土石方工程、利于排水、降低投资,另一方面防止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确定系统组合形式。
根据场地特征、处理要求和所处理污水的性质来确定。
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综合式。
3.确定水力负荷。
根据文献或经验而定。
4.选择植物。
根据湿地植物的耐污性能、生长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和美观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有芦苇、席草、大米草、水葫芦、水花生等,最为常用的是芦苇,插植密度为1~3株/㎡。
5.计算表面积As=Q/a As-表面积;Q-进水量;a-水力负荷。
6.确定长宽比。
(1)表面流湿地:长宽比10:1或更大,根据地形来考虑,底坡降0%~1%。
(2)潜流湿地:根据达西定律Q=Ks×A×S S-水力坡度;A-湿地床横截面积;Ks-潜流渗透系数。
河道人工湿地管护问题浅析
河道人工湿地管护问题浅析本文简要介绍河道人工湿地案例的工程概况、需处理主要问题和可采取措施,总结人工湿地管护经验,提出自己对河道人工湿地管护问题的认识。
标签:河道;人工湿地;管护利用河道现状地形建立人工湿地,根据河道比降合理建设拦水设施,以延长污染河水在河道内的停留时间,再结合净水植物种植等工程措施,可对河道内的污染水进行深度处理,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对建成后的河道人工湿地进行有效地维护与管理,才能发挥其净化水质功能,如果管护不善,不仅湿地区域水体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和生物群落会被破坏,人工湿地还可能变成新污染源。
现以利津县褚官河人工湿地工程为例,初步分析河道人工湿地管护中要处理问题及可采取措施。
1 工程概况2016年利津县褚官河人工湿地工程位于孔家灶节制闸(新建)至潘家村附近,全长21.8千米,占地面积860亩。
由河道走廊湿地区、表面流湿地区、工程配套拦水建筑物三部分组成,河道走廊湿地区位于褚官河河道内,起点为潘家村、终点为孔家灶村,长度约19.31千米,河道水面宽9-48米,水面总占地面积约710亩,设置生物岛栅。
表面流湿地区建在S316省道南侧现有坑塘内,长约370米,宽约210米,总占地面积150亩。
工程配套拦水建筑物包括孔家灶节制闸闸组及迷宫堰。
2 问题及措施为使褚官河人工湿地可持续运行,我们建立了一支高素质、多专业、高水平的湿地管护队伍,由其对湿地内的物种、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进行全面的保护、监测和研究。
在湿地管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2.1 水位控制水位控制和流量调整是保障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
水位变化既影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还对大气中的氧向水相扩散造成影响。
对于表面流人工湿地,水位的调整与植物的生长也有密切联系。
在人工湿地启动阶段,水位应该逐步提高,以免淹死或漂走净水植物幼苗。
在运行期间,每年春天需及时降低水位以促进净水植物新芽生长。
2.2 护堤维护人工湿地经过长期运行,水面以下护堤的外部斜坡面可能会出现渗水现象,过多或颜色异常暗绿的植被生长都是出现渗漏的症状。
人工湿地:环保与水资源管理
人工湿地:环保与水资源管理一、人工湿地的定义和作用人工湿地是指人为设立的具有湿地特征的生态系统,通过各种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功能,具有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防洪排涝、景观美化等作用。
人工湿地一般包括水生植物、微生物和有机底泥等组成部分,通过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周边水体的水质。
二、人工湿地在环保中的重要性1. 水质净化人工湿地可以吸附和降解水中污染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氨氮等,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还原为无害物质,从而提高水体的水质。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雨水收集和处理,以及城市污水的中后处理,在提升城市环境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生态平衡由于其独特的生态功能,人工湿地能够提供各种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的场所,并可改善周围环境,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它们可以对抗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护濒危物种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人工湿地对水资源管理的意义1. 河流流域管理人工湿地能够起到截留、净化和调蓄雨洪水等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河道排洪压力。
同时通过引导、调整河道流态,促进泥沙淤积和植被滞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下游的河道冲刷等问题。
2. 水资源再生利用借助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能力,可实现城市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通过适当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农业灌溉或城市绿化等,从而减少对淡水资源的消耗。
四、人工湿地建设与管理1. 适宜区位选择在进行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区位调查和评估。
通常建设之前需要考虑降雨充足、土壤条件适宜等因素。
2. 种植选择与维护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质,在设计之初要有相应的适宜植被种植规划,同时要进行良好的维护管理。
五、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人工湿地领域将继续实现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情况下,人工湿地必将发挥更为重要且广泛的作用。
由此可见,人工湿地不仅在环保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在合理利用和管理过程中也会对节约水资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人工湿地常见问题浅析
人工湿地常见问题浅析引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数量的增多,迫切地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美化水环境和提升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
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水位控制、进出水装置维护、护堤维护、植物管理、气味控制、蚊蝇控制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系统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
对将来建立完善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 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1.1 有机质累积和堵塞问题人工湿地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TN、TP、重金属和病原体等污染物质。
但是,湿地通常都供氧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截留的悬浮物在湿地中存在积累现象,还有微生物的增长(相当于活性污泥的增长),都会使基质层的渗流能力减弱,如果维护不当,便很容易产生淤积、阻塞现象,使水力传导性、湿地处理效果和运行寿命降低。
随着污水处理过程的不断运行,数年内基质的吸附能力通常会趋于饱和,也会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
排除淤积、饱和现象的最佳途径是要在有备用池的前提下,定期地对基质进行去淤、更换,对植物进行收割。
1.2 处理能力难以提高问题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机理可以看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等几个方面。
然而仅靠植物的输氧不能充分满足微生物活动的需求,基质吸附会达到动态平衡,植物的直接吸收量较低,如通过对湿地植物的收割对氮、磷的去除量小于20%。
因此人工湿地运行稳定后,处理能力要想进一步提高比较困难。
1.3 植物的输氧能力问题植物输氧能力问题倍受关注,人们普遍认为湿地植物能够把氧传输至植物根部并释放,使周围的微环境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的状态,并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去除污水中各种污染物。
然而早期的工作表明,用于三级或者深度处理的湿地并不适合用于处理污染较严重的污水,低负荷运行的处理机制不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的城市污水,因为按好氧机制处理该污水需要大量的氧气。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来改善水质的技术。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处理污水、保护水源和恢复生态系统等方面。
然而,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水质净化效果的不稳定、维护成本高、技术标准不统一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存在不稳定性。
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水质特征、工程设计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可能导致人工湿地在不同时间段出现水质净化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来提高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例如选用适应性强、具有高水质净化能力的植物和微生物。
其次,人工湿地的维护成本较高。
人工湿地的运营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包括植被管理、泵站运行、浮渣清理等。
特别是对于面积较大的人工湿地,维护成本更是不容忽视。
为降低维护成本,可以采用新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系统和智能化设备来实时监测人工湿地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探索与周边地区的循环农业相结合,将人工湿地作为生态循环的一部分,通过农作物种植等经济活动来获取收入,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第三,人工湿地的技术标准不统一。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人工湿地项目存在差异,对其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制定统一的人工湿地建设和管理指南,明确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此外,还可以加强人工湿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进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提高人工湿地的整体水质净化效果和运营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着水质净化效果不稳定、维护成本高和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合理选择植物和微生物,采用新技术手段降低维护成本,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模拟天然湿地的工程技术,通过构建湿地,使得城市内部能够自行净化水质并改善生态环境。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人工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净化水质作为城市的“天然过滤器”,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净化城市污水和雨水,阻止污染物进入水体,并改善水质。
在城市内部设置人工湿地,可以吸收和降解污染物,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水质的生态功能,保护城市的水资源。
通过人工湿地的净化作用,可以改善城市周边水质环境,提高城市整体的生态品质。
二、提供生态栖息地人工湿地能够为城市内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优质的栖息地,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
湿地内的植被和水生生物能够为城市内的鸟类、昆虫等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保护和促进城市生物资源的增长。
在湿地周边设置绿化带和保护区,可以进一步扩大生物栖息地的范围,增加城市内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城市的生态平衡。
三、改善城市环境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吸收CO2和其他有害气体,净化空气,降低城市内的温度,并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湿地内的植被和水体能够有效吸收相对湿度,调节城市的湿度,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湿地还能够有效防止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
通过改善城市环境,人工湿地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教育与休闲功能人工湿地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不仅是一处美丽的景观,更是一个生态教育和休闲的场所。
通过人工湿地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引导居民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加强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的景观和环境也为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居民的亲水体验和户外活动空间,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净化水质、提供生态栖息地、改善城市环境、教育与休闲功能,这些都是人工湿地所具有的生态功能。
加强人工湿地的建设与保护,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适应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工湿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分析
人工湿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分析生态系统是我们生活和生产活动所依赖的重要基础。
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许多生态系统遭受到了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人们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的概念、分类、建设方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进行分析。
一、人工湿地的概念和分类人工湿地就是利用人工手段建造,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水体进行自然净化的系统。
按照处理的方式和水质要求,人工湿地可以分为自流式湿地、强制通气式湿地、人工漩涡格栅式湿地等不同类型。
自流式湿地是针对中小型污染水处理,按纵向有序性原则,通过分段、分区、分层摆布,利用大面积的水面、浮菌藻、底泥、植物根系等手段,使水体通过自然流动、渗透、滞留和过滤的作用进行净化。
强制通气式人工湿地是针对有机性污染水处理的一种湿地系统。
系统由进水池、氧化池、滤层池、沉淀池构成,其中氧化池中的生物群落主要由厌氧和好氧微生物组成。
人工漩涡格栅式湿地是将污泥与废水同时在水中分散,加入适量的人工微生物,加上特殊的混合器搅拌,利用不断增加的溶解氧使污泥废水得到充分的调合和化解。
二、人工湿地的建设方式1、水土保持型建设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建设湿地与生物植被常用生态绿化工程配合进行施工;选择植物品种应当遵循区域适宜性原则;配合注重水土保持的绿化造林技术。
2、环境清理型建设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建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当符合污染源的实际情况;湿地面积应当按污染源与降解能力及排放规定计算(一般按污染源面积的1-3倍计算);湿地中应当选择优良水植物及合适菌种来治理污染源。
3、恢复生态型建设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以水、土、植物、生物为主体;以湿地面积建设为依据;以恢复湿地生态为建设目标。
三、人工湿地的修复效果1、净化水体。
人工湿地具有良好的富营养盐去除能力、氮磷去除能力和有机物分解能力,可以有效净化废水,达到减轻污染的目的。
浅谈人工湿地农业面源水体污染的应用
浅谈人工湿地农业面源水体污染的应用随着我国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村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造成了收纳水体的面源污染。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许多科学家尝试利用国外人工湿地技术的经验,研究出能适应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实际的成熟技术。
1、人工湿地的概念人工湿地是人为创造的一个适宜于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生长的,根据自然湿地模拟的人工生态系统,人们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2、人工湿地的类型和特点人工湿地按照湿地中主要高等植物的类别可分为浮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
沉水植物系统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更多应用于水体生态修复和受污染地表水的净化。
浮水植物系统主要用于去除氮、磷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
目前,一般所说的人工湿地植物系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
以水流方式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主要分为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两类。
2.1表面流湿地表面流湿地,又称自由表面流湿地,通常由一个或者几个池体或渠道组成,池体或渠道间设隔墙分隔,有时底部亦铺设防水材料以防止污水下渗,保护地下水。
池中一般填有土壤、砂或者其它合适的介质材料供水生植物固定根系。
水流缓慢,通常以水平流的流态流经各个处理单元。
2.2 潜流湿地潜流湿地同样由一个或者几个池体或渠道组成,池体或渠道间设隔墙,有时需在底部铺设防水材料以防止污水下渗。
人工湿地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人工湿地工艺的可行性分析引言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方面,人工湿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等领域。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人工湿地工艺的定义人工湿地工艺是一种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原理,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技术,处理和净化废水或污水的一种技术手段。
相比传统的化学和物理处理方法,人工湿地工艺具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环保效益。
人工湿地工艺的原理人工湿地工艺主要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吸收、微生物的降解和沉淀等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的根系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和有机物,为湿地中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同时,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转化氮、磷等元素,起到了进一步净化水质的作用。
人工湿地工艺的应用1. 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它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2. 水资源管理:人工湿地工艺可以通过收集、储存和净化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提供可靠的水源供应。
3. 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工艺可以用于修复采矿区、土地退化区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恢复湿地的水文、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再生。
人工湿地工艺的优势1. 成本效益:相比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工艺具有更低的成本。
它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高能耗的运行费用,减少了处理成本。
2. 高效性:人工湿地工艺对常见的废水污染物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它可以去除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并且能够抑制藻类和蚊蝇等有害生物的滋生。
3. 环境友好:人工湿地工艺是一种生物技术,更加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
它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4. 可持续发展:人工湿地工艺通过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它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人工湿地工艺的局限性1. 土地占用:人工湿地工艺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特别是对于污水处理而言。
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的应用分析
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的应用分析一、人工湿地的原理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过滤和净化水质的一种处理方式,其原理在于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湿地中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以及物理化学作用,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目的。
通常人工湿地可分为表层流式湿地和底部流式湿地两种类型。
表层流式湿地主要利用植物的根系和湿地中的微生物对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和转化,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而底部流式湿地则主要利用湿地中的沉积物、微生物和植物对水中悬浮固体和重金属等物质进行沉淀和吸附,达到去除水中杂质的效果。
二、人工湿地的应用效果1. 去除污染物人工湿地具有优良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对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进行吸附、转化和降解,使得水质得到有效净化。
研究表明,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中,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指标均有明显的下降,达到了国家相关排放标准。
2. 生态效益3. 经济效益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设备简单、维护成本低,耗能少,对电力、化学药剂等资源的需求量小,这为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更为经济和实用的选择。
人工湿地的运行还可以为当地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三、人工湿地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设施简陋、处理能力低、排放水质差等,迫切需要采用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处理方式。
而人工湿地正是一种适合农村地区、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处理方式,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人工湿地在技术上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和可行性,通过对湿地植物的选取、湿地结构的设计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可以使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污水特性的处理需求。
人工湿地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居住环境,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浅析人工湿地运营管理的思路及建议
浅析人工湿地运营管理的思路及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治理和保护日趋深入人心,人工湿地作为污水综合治理的一种处理工艺,如何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运营管理的手段和维护措施是发挥其资源优势的必备条件。
人工湿地运营中如何有效管理、维护,是延长其使用寿命,发挥其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运营管理;维护;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人工湿地概述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循环系统,多数情况下是由黏土、碎石头与植物组合而成的一种处理工艺。
人工湿地主要适用于处理排放的工业废水和日常生活废水。
由于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污染清除效果好,抗冲击性强,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
二、人工湿地的类型依据不同水分在水流域的流经方式不同,建成的人工湿地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1.表面流人工湿地表面湿地是将水分配到湿地表面,保持一定厚度的水,潮湿的表面与沼泽相同,不需要砾石等物料作为填料。
污水流入潮湿土壤后,与土壤和植物接触,特别是与植物根系生长、形成生物膜,并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反应过程完成净化。
其优点是易操作,人力投入资源也少。
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用水的承载低,净化的能力较强,夏季很容易滋生蚊子和苍蝇。
图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示意图3.垂直流人工湿地垂直流湿地基本上是一种新型的湿地,结合水平地下湿地和渗透性土地处理系统,如图3所示。
污水通过地表和地下过滤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进行净化。
垂直流的湿地处于不饱和状态,氧气通过大气和植物根部输送到潮湿的土壤中。
其优点是消化能力强,具有处理有机物质的能力,适用于处理氨氮含量高的污水。
缺点是控制较复杂,夏季易滋生蚊子和苍蝇。
图3 垂直流人工湿地示意图三、人工湿地运营管理思路人工湿地的运营管理,是一项复杂、综合性较强且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工作。
了解人工湿地自身的优缺点,对症采取措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1.项目的优缺点优点:工艺简单、设备较少、处理效果佳、景观效果好、维护费用较低。
人工湿地的浅析
人工湿地的浅析摘要:近几年来,人工湿地逐渐被应用于废污水的处理,且其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由水体富营养化等引起的问题。
通过简单论述人工湿地的相关概念,加强对人工湿地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净化机理湿地因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维持碳循环等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近几年来,湿地的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被广泛关注,人们通过建立类似的人工湿地来进行污水的深度处理,有效解决了由污水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人工湿地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1.人工湿地的概念《湿地公约》中给出湿地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
[1]。
其地下水位一般在土地表面或近表面,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长有植物及存在着许多动物及微生物,可看做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是在湿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基质(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2]。
人工湿地可以直接处理污水,也可做深度处理,但污水在进入湿地系统之前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以达到人工湿地进水的水质要求。
2.人工湿地的组成人工湿地一般由基质、水体、植物、无脊椎或脊椎动物及微生物种群五部分组成。
传统的基质主要有土壤、砂砾、石块、土壤[3]等,此外沸石、石灰石、页岩、陶瓷、明矾[4]等材料也逐渐被采用。
基质不仅为微生物及植物提供了稳定的依附表面,同时还提供了载体和营养物质,为污水净化的一系列复杂反应提供了反应界面。
[5]湿地中的植物大多要求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主要包括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
常见的浮水植物有浮萍(Lemna minor)、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和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挺水植物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沉水植物主要是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 等。
人工湿地主题介绍与感受
人工湿地主题介绍与感受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构建的生态系统,它通过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以下是对人工湿地主题的介绍和感受:
一、主题介绍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效性: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2. 低成本:相比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维护管理也相对简单。
3. 生态环保:人工湿地不使用化学药剂,而是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4. 美化环境:人工湿地可以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美化周边环境,提高生态品质。
二、个人感受
通过对人工湿地主题的了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人工湿地不仅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更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理念和实践。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了解生态知识的机会。
通过参与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提高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人工湿地主题让我认识到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也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人工湿地的建设和保护,共同为创建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的浅析
发表时间:2018-08-20T16:08:56.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段良凤[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人工湿地逐渐被应用于废污水的处理,且其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由水体富营养化等引起的问题。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市 266510
摘要:近几年来,人工湿地逐渐被应用于废污水的处理,且其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由水体富营养化等引起的问题。
通过简单论述人工湿地的相关概念,加强对人工湿地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净化机理
湿地因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维持碳循环等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近几年来,湿地的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被广泛关注,人们通过建立类似的人工湿地来进行污水的深度处理,有效解决了由污水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人工湿地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1.人工湿地的概念
《湿地公约》中给出湿地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
[1]。
其地下水位一般在土地表面或近表面,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长有植物及存在着许多动物及微生物,可看做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是在湿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基质(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2]。
人工湿地可以直接处理污水,也可做深度处理,但污水在进入湿地系统之前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以达到人工湿地进水的水质要求。
2.人工湿地的组成
人工湿地一般由基质、水体、植物、无脊椎或脊椎动物及微生物种群五部分组成。
传统的基质主要有土壤、砂砾、石块、土壤[3]等,此外沸石、石灰石、页岩、陶瓷、明矾[4]等材料也逐渐被采用。
基质不仅为微生物及植物提供了稳定的依附表面,同时还提供了载体和营养物质,为污水净化的一系列复杂反应提供了反应界面。
[5] 湿地中的植物大多要求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主要包括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
常见的浮水植物有浮萍(Lemna minor)、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和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挺水植物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沉水植物主要是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 等。
[6]目前芦苇和香蒲应用最为广泛,是国际公认的最佳湿地植物[7]。
这些植物能将污水中的一些营养物质直接吸收利用,还可富集重金属及其他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此外,植物还可将氧气输送至根部,有利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促进根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3.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主要包括物理作用的沉降、植物根系的截留、污染物质的化学沉淀、土壤和植物表面的吸收以及微生物的降解等。
植物渗出的可溶性有机和无机物质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基质,使根系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都高于非根际带。
湿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一层生物膜。
当污水流经时,大量的固体悬浮物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被微生物吸收降解;而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此外,根系周围由于植物的运输组织和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形成连续的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相当于许多串联或并联的A2/O 处理单元,不仅保证了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而且使污水中的氮磷物质被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直接吸收,同时还可以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将其从污水中去除。
最后,随着湿地填料的定期更换和植物的收割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去除。
[8] 4.人工湿地的分类
按照水体的流动状态,可将湿地分为三种类型[9]:表面流人工湿地(SFCW)、水平流人工湿地(HFCW)及垂直流人工湿地(VFCW)。
表面流人工湿地主要通过植物茎叶的拦截、土壤的吸附及悬浮固体的自然沉降来达到净水目的,但其效果不如另外两种,适合处理只经过简单沉淀或一级处理的受污水体。
水平流人工湿地水流流态复杂,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填料床组成,污水水平流过填料床,与表面流湿地相比,其对BOD5、CODCr、SS和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较好[10]。
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比较明显,且有很高的稳定性及抗冲击负荷能力[11],适合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12],但是对磷的去除效率差异较大[13]。
目前,大多数湿地采用组合式,可以提高污水的净化程度及增大水力负荷。
5.小结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不仅有明显的处理效果,且其投资成本小、抗冲击能力强。
另外,湿地的生态化还可以美化环境,增加美感,增大了环境效益。
但通过实际的应用也可以发现人工湿地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受季节影响大、占地面积大、基质易发生堵塞和饱和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湿地的发展。
因此,在未来仍要继续研究改善,将人工湿地的作用进一步增大。
参考文献
[1]李禄康.湿地与湿地公约[J]. 世界林业研究, 2001, 14(1): 1-7.
[2]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11.
[3]吴振斌,成水平, 贺锋, 等.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净化功能初探[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6): 715~718.
[4]Knox A S, Nelson E A, Halverson N V, etal.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a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Metal Removal[J]. Soil and Sediment Contamination, 2010, 19(6): 667-685.
[5]万佳静,王湛,李军,等.基质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J].环境保护科学报,2009,3(35):16-19.
[6]曹笑笑,吕宪国, 张仲胜,等.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13,1(11):121-128
[7]刘红,刘学燕, 欧阳威. 人工湿地植物系统优化管理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23(5): 1 003-1 008.
[8]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58.
[9][16]蔡佩英, 马祥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8, 20(1): 8-11.
[10]张清. 人工湿地的构建与应用[J].湿地科学,2011,4(9):373-379
[11]杨敦, 徐丽花, 周琪. 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21(4): 334-336.
[12]Langergraber G, Leroch K, Pressl A, etal. A two-stage subsurface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57(12): 1 881-1 888.
[13]吴振斌, 陈辉蓉, 贺锋, 等. 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磷的净化效果[J].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25(1):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