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的极致追求-大国工匠推荐材料.事迹材料.申报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具匠心的极致追求-代写大国工匠推荐材料.事迹材料.申

报材料

第一篇通讯报道材料

只有中专学历,却成了全国乙烯行业的“技术大拿”;22年坚守在倒班一线,却干出了国内同行最牛的业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石化集团茂名分公司裂解车间压缩分离班长、首席技师张恒珍,是一位书写“石化工匠”传奇的人。

《石化工匠筑梦前行

从一张白纸到“全流程”的传奇

“第一次打开装置流程图的时候,管线上标注的各种标识,我都读不懂。”说起刚开始工作时的状态,张恒珍形容自己是白纸一张,连最基础的装置流程图都看不懂。

1994年,张恒珍从兰州化工学校毕业来到茂名三十万吨乙烯工作时,当时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中国石化集团从系统内抽调了大批骨干来到茂名,并从高等院校招聘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张恒珍的起跑线远远落在了后面。

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设备,张恒珍脑中有了一丝迷茫,但很快就被一种信念充满。

茂名第一套乙烯装置单单高塔就有20个,其中最高的达88米。张恒珍天天“泡”在现场,走遍了装置的角角落落,爬遍了所有的高塔,把装置里的一点一滴都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为了研究流程图里那一个个难懂的标识和现场架起的大大小小的设备,她借阅了十几本技术资料,摘抄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两尺多高。

“大家都说张恒珍是一台复印机。”回忆起当年的学习情景,和张恒珍一起进厂工作的裂解车间职工史建波说,“当时经常考试,张恒珍的试卷几乎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

1996年茂名乙烯开车前,张恒珍已经成为裂解装置第一位“问不倒”的“活流程”,成为开车操作的主力。如今,张恒珍不但是“活流程”,还是“全流程”,百万吨乙烯装置的8个岗位,她都能进行操作;裂解车间12000多个岗位参数,她大概都记得。

以“工匠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

“党员不仅是一份承诺、一份光荣,还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作为一名党员,张恒珍始终清楚自己肩上应该扛什么样的担子。

在茂名石化流传着一个“传奇”——张恒珍保持着“零差错”的操作纪录!22年来,张恒珍始终坚守在分离压缩系统碳二加

氢操作岗位。这是裂解装置最“敏感”最“桀骜不驯”的岗位,稍有不慎,就会使反应器“飞温”,导致装置停车。张恒珍当班时,碳二加氢反应器却总是出奇地“温驯”,从没出现影响生产和质量的情况,张恒珍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碳二加氢最佳“操盘手”。

22年里,张恒珍把自己多年的操作心得和经验,融入系统

操作方法,并且不断丰富和完善,创出了一套独具茂名特色的《1# 裂解装置分离系统张恒珍操作法》。这套操作法如今已经成了茂名石化培训乙烯员工和解决日常操作难题的“宝典”。

22年里,张恒珍先后提出并参与实施了解决影响乙烯装置

长周期运行效率的重大问题9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46亿元。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茂名石化裂解装置在中国石化同类装置竞赛中连续8年获第一,茂名石化乙烯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裂解车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她自创的一系列排查问题与技术攻关方法,如今已经被编入技术手册,成为茂名石化解决同类技术难题的重要“蓝本”。

为了让自己掌握的操作知识薪尽火传,张恒珍编写了《分离系统仿真操作手册》、完善了《乙烯装置精馏工种题库》2520道题、

编写了8万多字的中国石化脂肪烃培训教材,4次为中国石化脂肪烃高级技师培训班授课,手把手带徒51人。如今,她的学生遍布国内各大乙烯企业,一大批学生成为我国乙烯行业技能操作骨干。

作为石化企业最基层的一员,张恒珍以工匠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裂解装置成为她实现梦想的平台。

第二篇,第一人称自述自荐材料

我叫洪家光,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普通车工。成为一名光荣的劳动模范,是我追求了20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我有幸代表全省职工在表彰大会上发言,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我会用加倍的努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报答党和企业的培养之恩。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体会。

一、追求卓越小车工也能挑战世界尖端

1998年7月,技校毕业后,我被分到黎明公司工具厂58车间,成了一名车工。那时候,正是企业最困难时期,就在我为自己的前途发愁担忧时,企业安排了一位老师傅为新入厂工人展示绝活——“快速切削法”,普通工人加工车床速度只能开到每分钟600转,快了会直接打刀,而他加工时每分钟能够开到1200转。这样高超的技术,简直无法想象,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一问才知道,这位老师傅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孟宪新。正是看了他的演示,我的激情被瞬间点燃,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钻研技术,成为像孟师傅那样的好技工。

大家知道,航空发动机属于高科技的精密制造,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中,叶片是发动机的关键承载部件,其加工精度直接决定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长期以来,叶片金刚石滚轮技术西方国家对我国是封锁的,突破这项技术瓶颈迫在眉睫。为此,我一方面苦练基本功,快速提升加工技能;另一方面,反复请教专家,从技术小改进、小发明、小创新做起,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完善,历经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的从头再来,终于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超厚滚轮精度超过西方国家,滚轮使用寿命提升两倍。成果应用后,国产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合格率大幅提升,结束了原来国内无法加工的历史,得到了中科院两位院士和军方代表的高度

评价,公司新增叶片销售额达数亿元。同时,该项成果代表辽宁省,由全国总工会推荐参评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团队合作小岗位也能凝聚强大的振兴力量

伴随企业发展,我的技术水平也日臻精湛,开始从企业的技术能手,升级到代表企业走向沈阳市、辽宁省,最后获得国家技能大赛的冠军。我深知,虽然自己取得了成绩,但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做基础,没有技艺精湛的团队密切合作是不行的。恰逢此时,工会组织在企业建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吸引职工学技能,凝聚力量搞革新提供了平台。

借助我的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近两年,我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员,申报并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完成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2项、成果转化53项、解决临时技术难题56项,累计创造价值2850余万元。我多次担任国家一级、二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车工教练。2013年,我带领辽宁队在第九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车工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6年我带领公司另外两位选手参加了第十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机修钳工第一名、第三名的公司历史最好成绩。

三、学习劳模小青年也能大有作为

劳模精神是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走到今天,我永远忘不了启发我智慧、激励我上进的老劳模——孟宪新。可以说,我就是劳模精神传承的最大受益者。

2013年以来,我先后4次参加“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走基层活动,先后到京、津、冀等多省市及央企、高校,作事迹报告会56场,展示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想,在网络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应该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多了解劳模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建设事业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也将竭尽平生之力,做劳模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者,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振兴大业,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再立新功!(

第三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