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体制改革最终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南的体制改革
摘要:越南,一个在世界上不起眼的国家,为了民族的富强,国家的繁荣,勇敢的顺应世界的民主潮流,走上了政治和经济改革道路。
近年来,越南在改革开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越南,一个与中国有着深刻渊源的东南亚国家。
它,在东亚封贡体系中是中国的藩属国,也曾经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
而现在,在目前中国南海争端激化、危机四伏的时刻,越南作为侵占中国南海主权的好处大捞者,利益最大获取国,被愈来愈多的国人恨之入骨。
除了本世纪的南海纷争和上世纪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外,我们很少了解过越南。
然而,无论是在宏观的发展模式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还是在微观的政府管理机制、政府运行方式等方面,与中国都有太多相似地方的越南,参考了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于1986年在越南开始进行革新开放运动。
回顾越南20多年的革新历程,可以看出越南并不是一个总会给人带来“突然”和“意外”的国家,从经济上的革新开放到政府治理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再到政权体制的调整,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在稳步推进,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甚至有报道说越南的政治改革步伐甚至超过中国,这些逐渐成为中国公共政治的热门话题。
一、走向革新之路
越南的革新开放,发生于80 年代初, 到1 9 8 6 年才全面铺开。
政策革新,在越南语中有“刷新”之意,是指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所提出的政策、主要是经济上和思想上的改革与开放。
后来逐渐深入到政治体制革新。
越南的革新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
有这样一段描述:“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 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 人口7 0 0 多万。
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看, 有许多得天独厚之处, 气候适宜, 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都十分丰富. 另外,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越户南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并富有勤劳勇敢的精神”。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更为越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但是, 这些优越的条件并没有使越南走上富强之路。
20世纪80年代初越南经济社会情况很糟糕,直到19 8 8 年, 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低于150 美元, 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
这种困境的出现不是一时半会的,而是由一些具体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比较重要的是越南使自己被拖入长期的战争泥潭之中。
二战以来,越南进行了一系列与其历史紧密联系的持续的战争。
在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后越南实现了民族独立,但为了完成南北统一,越南国土上依旧硝烟不灭,紧接的是长达9 年的抗法战争和10 年的抗美战争。
与此同时,沿着南部边界的越南与民主柬埔寨之间以及沿着北部边界的越南与中国之间敌对行动的逐步升级,恶化了越南在国际社会上的生存境况。
频繁的战争,消耗了其大量国力、财力和民力。
这些侵略战争也使越南当时在国际环境上空前孤立,各国中止了对越的援助和
经济合作,以及联合国对其实行制裁。
这些对于本来就十分困难的越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经济濒于崩溃,社会不稳定,政权合法性受到质疑。
但仅用战争这些直接的、表面的事件来解释越南经济的落后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更深层的、根本性的因素, 即体制和战略方面的因素。
首先,其中关键的便是“斯大林模式”对越南经济带来了长远而消极的后果。
越南南北分治后,北方独立照搬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却也只能和东欧各国一样,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50年代时,越南北方人均的粮食已达360公斤,而到了70年代则减少至250公斤。
后来,历史经验也证明了,斯大林模式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走向富强之路的长远之道。
其次,越南在南北统一后,在南方进行极左、过激的社会主义改造,犯了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美国人在南方经营了近20年,经济相当发达,市场经济基础很好,和泰国相差无几,西贡(胡志明市)的经济状况比当时的曼谷还要好,时称“东方巴黎”。
南北统一后,越南采取了跟北方一致的政策,对南方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所有企业实行国有化,对农村实行集体化,80%的土地集体化,90%的企业国有化。
将相当部分城市人口赶到农村(新经济区),“把资本主义扫地出门”,极大地破坏了南方的经济和社会生产力。
到1978年3月,最后一批私营企业被关闭。
从此,南北方进入同一社会发展轨道,越南的经济逐渐走入了死胡同。
就是在这样的内外压迫下,越南领导人为了克服经济上出现的持续困
难,不得不效仿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自己的经济革新,并逐步走向政治体制革新。
越南民主政治改革
越南是现在世界上仅有的五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越南的民主政治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其成绩也被世界所称道。
越南是怎么从一个党政独裁的国家走到了今天的民主局面呢?作为越南邻居的我们不得不发出感叹,越南从我们中国引进了改革开放,却又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越南是怎么样一步一个脚印,艰难的走到了今天的呢?谈及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必须回顾越南自越南共产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领导人独揽大权的时期,即1957-1985年的黎笋时期。
1957年黎笋接替长征担任越南共产党第一书记后(后改称总书记),党政军大权集中于一身,不顾党内反对实行“一边倒”的路线,直接导致了中越之间长达十多年的冲突与对峙,使得越南经济陷入全面崩溃的边缘。
(注释1)
正是由于黎笋时期的专制独裁统治,越南基本全线陷入奔溃。
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黎笋于1985年去世,无疑上一个独裁者的消失为越南带来了改革自救的重大历史契机。
这时候曾经被打压的前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长征,重新回到了越南的政治中心。
长征是一位坚定的改革者,在接下来的1986越南共产党六大上,他领导越南人民开启了
伟大的改革道路,彻底摒弃了黎笋时期的“一边倒”的错误路线。
同时越南共产党六大也反思了越南在黎笋时期的个人专制独裁,个人崇拜的严重政治错误,确定了党内民主改革的正确道路。
在一个长期是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国家中,开展政治制度改革,这是难得可饿、贵的,也是艰巨无比的。
关注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必须从其改革的进程出发,才能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关注越南的共产党的内部民主改革。
一,领导阶层实行差额选举制度,也废除了实际上的领导干部终身制。
使得一批有为的年轻干部得以当选越南干部,增加了国家领导活力。
越南共产党对中央委员的年龄作出明确规定:凡是55岁以上党员不得第一次当选为中央委员,"60岁以上不得第二次当选中央委员,65岁以上的中央领导人都要退下来;总不能超过两届,从而使干部的新老交替步入正轨。
在越共“十大”上,越共坚决执行到了年龄的领导都必须退休的政策,不仅8名政治局元老同时告别了国家领导岗位,而且政府各部中的多名要员也因为年龄而提前退休拒绝提名连任中央委员。
其结果是,在2006年越共十大按差额选举产生的中央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181名(含候补委员21名)中,领导层至少年轻5岁。
当选委员中新人逾半,且多是年龄在50岁左右的越南各省市的第一、二把手和政府部委的副部长级人物。
按差额新选出的14名政治局委员中,8名为新成员,平均年龄59.3岁,远低于上届政治局平均年龄58岁)。
越共中央领导集体干部队伍年轻化,无疑将给党带来更多活力。
二,近年来越南党代会上的政治报告草案还提前公布,让广大民众和党员查阅,充分体现了民主决策这一重要的民主形式。
三,国会代表也实行差额选举制度。
四,为了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管理,越南党政机关实行民主监督,为此,越南在中央会议上实行质询制度。
特别强化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监督。
2006年6月潘文凯总理因对“交通部特大公款赌球案”的腐败事件负有领导责任而引咎辞职。
五,近年来越南特别强化了依法治国这一重要措施,越南多次修改宪法,删除了一些与时代不相符合的法律文件,为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里提及的关于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只是越南体制改革的皮毛。
越南的政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制,很多我们无法深入了解。
随着越南的民主化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越南的了解会逐步增加,对越南的民主之路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越南经济改革
70年代末越南面临的困境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首先越南国内经济因为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而长期呆滞,人民生活极端困难, 社会动荡不安。
1975-1981年,外逃的越南难民高达100多万;再者,越南在分别在北部和南部与中国以及民主柬埔寨存在着
长期的军事冲突,无休无止的战争给越南造成灾难性的经济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在近40年的时间内根本没有全面开展经济建设的机会。
自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以来,和平就基本没有降临过越南人民身上。
先是9年的抗法战争,接着是长达10年的抗美战争;越战结束后,越南又因为其地区野心迅速膨胀而陷入和邻国长期的军事冲突中。
越南经济改革就是在这样“底子薄”加上“长期过度劳损”的情况下开始的。
越南的经济改革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1979年9月越共四届六中全会决定实行经济“放宽”政策。
“放宽”政策的具体政策包括有:农业方面放缓集体化的速度,推行包产到组, 包产到劳的承包制;企业方面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允许私有经济成份存在;商品流通方面(包括对外贸易)有限度地放松管制。
然而这种缓慢经济改革成效并不明显,到了80年代前期越南经济进一步恶化,出现了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
面对“放宽”政策的失效,越共领导层内部出现了尖锐的意见分歧。
经过越共内部的政治斗争后,越南经济政策出现反弹(或者说是倒退)。
1983年越南出台“收缩”政策, 国家重新加强对经济的直接控制。
但是改革的阀门一旦打开就无法关闭,越南已经无法回到过去。
“收缩”政策很快就被发现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其直接后果是越南经济形势再度恶化。
越共只得恢复了“放宽”政策, 并在以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化,包括广泛倡导和推行“家庭经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 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特别是财政自主权,取消包干制, 根据企业效益决定其留利幅度。
1985
年越南还进行了工资、货币和物价改革,取消补贴制度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粮食和农产品定量供应制,上调物价,提高薪金,发行新货币。
“放宽”政策的恢复和深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越南经济崩溃的趋势,但是它仅仅试图在旧有计划体制的基本框架内引入经济杠杆和市场
机制,而不是建立起一套新的、完全按经济规律运行的经济体制,由于没有触及造成越南经济困境的根本症结,因此这种对旧体制修修补补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此后越南经济困难持续得不到解决的局面迫使越共下决心开展更全面的改革。
第二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1986年越共“六大”的召开。
越共六大对经济建设方面的错误进行了反省和批判,认为“要走出目前的困境, 唯一的出路是革新开放”,把改革列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六大”以后, 越南加强了改革的力度, 着手建构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其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重新安排生产结构, 调整资金投向;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积极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改革行政集中、统包统管的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正确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积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新的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越南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其直接表现为越南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供给改善, 对外经济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濒临解体,国际形势出现了急剧变化,再加上越南国内改革也出现了失误, 致使越南经济在尚未摆脱原有危机
的同时, 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
“越南经济改革走向何方”成为越共急需回答的一个问题,越共高层北部再次产生改革与保守的路线
斗争。
在这种背景下,1991年越共召开了“七大”,通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的纲领》和《2000年前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战略》两大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决议, 确立了今后越南经济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步骤。
这标志着越南经济改革进入了“深化、加速”的第三阶段,越南改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996年越共“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
越南经济逐步走出困境。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越南经济改革进入了成熟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6年越南共产党召开了“十大”,对越南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越南改革二十年来对越南的经济、社会的推进作用。
2010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35.7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1174美元,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而全国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数量继续减少,贫困户比例下降到10.6%。
越南在短短的20年内,摆脱经济比较落后的面貌,摆脱危机的状态,摆脱了世界最落后、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一成就令世界瞩目。
影响
越南的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其取得的成绩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足迹,越南这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世界上最穷的国度--越南,以超乎想象的发展速度,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具体的变化前文已经提到,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取其重点说之:
一、经济方面:越南革新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关注民生。
越南政府无论在革新的哪个阶段,都把农业革新放在重要位置,毫不放松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成功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还成为了粮食的出口国。
此外,政府非常注重发展民营经济,藏富于民。
最有特色的是越南土地所有权是公有,但使用权私有,个人可以转让、继承、买卖。
因此越南人民平均财产的价值其实是不低的,甚至可以说越南是个“国穷民富”的国家。
但正是因为这样才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并且拉动消费,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政治方面:可以说,越南在政治民主方面走的道路更远,迈的
步子更大:1、越南祖国统一战线越南祖国阵线是各群众组织的联合体。
比起中国政协,越南祖国统一战线似乎承担了更多“反辨”
的职能。
“反辨”是越南一个重要的被鼓励的概念。
大意为“针对政府决策反映公众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祖国阵线作为“社会反辨”机制发挥作用,目的是监督越共执政过程中是否有不合法的程序,同时代表民间团体的声音,让执政党听到,这种机制对越共的党建、执政、稳固地位都是有益的。
2、除了祖国阵线,越南工会组织也承担起组织、协调罢工,与资本家谈判,维护工人利益的责任。
工会代表由工人选举产生,其成员通常从政府部门得到的是帮助而不是限制。
3、越南互联网管理较为宽松,各种意见在网上出现。
除了普通网民、知识分子,许多越共元老、退休高官也参与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公开信”景观。
其中一些在互
联网流传之后,又以专访等形式在传统媒体上出现。
党外民主的开放,对越南最高领导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除党内外舆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党专政等基本理论提出质疑之外,政府总理都曾险些被起诉。
越共对于民主的放开似乎充满自信:“越共强调民主集中,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即民主要建立在纪律、纪纲之上,因而越共不担心民主的扩大会影响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民主的开放似乎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越共执政的合法性:与越南国内联系紧密的海外流亡政党和反对势力一直要求越共结束一党执政,实行多党制。
但越共却以逐步开放主动回击了海外民主运动:越南已经有不同的力量和声音,无需多党制。
尽管越南在政治改革上对民主大力提倡,但是不难看出,越南的党外民主无论表现得怎样活跃热烈,越共的底线不能触碰:决不允许多党制。
直到目前,越南所有民主的迹象,都还在越共牢牢掌控之中。
媒体为什么现在会发出民主的声音?前述党报记者称,因为党要求我们民主,所以我们就民主。
在这一点上,也体现了越南式的开放和矛盾:虽然一些人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捕,但在法庭上有为自己激烈辩护的权利。
类似案件官方媒体上会予以公开报道,甚至列明有多少外国记者在场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