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常考实词总结(完整版)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和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和虚词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271355b4b73f242336c5f7a.png)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
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 2)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如:墨池记。
6.出:(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
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
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
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
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
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得:(1)动词,得到。
如:既出,得其船。
(2)动词,达到。
(3)动词,能够,可以。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感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必须掌握的130个文言实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必须掌握的130个文言实词》](https://img.taocdn.com/s3/m/0e531054ec3a87c24128c435.png)
① 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 安稳的,安定的。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反诘,译为“怎么”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本来,原来,最初。
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中考语文必须掌握的 130 个文言实词1. 安(ān)(1)形容词。
..(2)动词。
养生,享受。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疑问副词。
.2. 本(běn)副词。
..3. 比(bǐ )(1)动词。
① 并列,紧靠着。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1② 比作。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③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① 等到……的时候。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② 比起。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 目光短浅的。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2)介词。
..4. 鄙(bǐ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形容词。
..5. 毕(bì )(1)动词。
完毕,结束。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用作助词用尽,竭尽全力。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6. 敝(bì )2.① 士兵,军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 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 轻视,看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 迫近。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① 与“厚”相对,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0605fe6964bcf84b8d57b29.png)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第1篇岳阳楼记❶重点词语解释①谪.守(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②越.明年(及、到)③政通.人和.(顺利;和乐)④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通“俱”,全、都)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就;规模)⑥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写文章)⑦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好景色)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接;吞纳;水流大而急)⑨横无际涯..(边际)⑩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⑫前人之述备.矣(详尽)⑬南极.潇湘(尽)⑭迁客骚人....(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⑮连月不开.(放晴)⑯日星隐曜.(光辉)⑰浊浪排空..(冲向天空)⑱樯.倾楫.摧(桅杆;桨) ⑲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谗言)○21至若春和景.明(日光)○22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2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24宠.辱偕.忘(荣耀;一起)○25静影沉璧.(圆形的玉)○26心旷.神怡.(开阔;愉快)○27把.酒临风(持,执)○28嗟夫..(唉)○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思想感情)○30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❷通假字①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❸一词多义①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②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③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④通⎩⎨⎧政通.人和(顺利)然则北通.巫峡(通向)⑤极⎩⎪⎨⎪⎧南极.潇湘(尽)此乐何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⑥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⑦一⎩⎨⎧而或长烟一.空(全)在洞庭一.湖(整个)⑧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⑨之⎩⎨⎧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❹古今异义①气象..万千 气象⎩⎨⎧古义:景象,景致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②微.斯人 微⎩⎨⎧古义:没有今义:微小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古义:景象今义:看 ④越明年..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⑤浊浪排空..排空⎩⎨⎧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⑥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今义:丈夫,夫人⑦至若春和景.明 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⑧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习作 ⑨增其旧制.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⑩前人之述备.矣 备⎩⎨⎧古义:详尽今义:准备 ⑪去国.怀乡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❺词类活用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③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郡守) 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北、南,向北、向南)第2篇 醉翁亭记❶重点词语解释①林壑.尤美(山谷)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④饮少辄.醉(就)⑤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散)⑧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⑨野芳发..而幽香(香花;开放)⑩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绿荫)⑪伛偻提携....(文中指老人、小孩)⑫泉香而酒洌.(清澈)⑬山肴野蔌.(菜蔬)⑭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开)⑮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⑯弈.者胜(下棋)⑰觥筹..交错(酒杯;酒筹)⑱已而..夕阳在山(不久)⑲树林阴翳.(遮盖)❷一词多义①而⎩⎪⎨⎪⎧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朝而.往(表修饰,不译)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②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茂盛)③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④谓⎩⎨⎧太守自谓.也(称)太守谓.谁(是)⑤乐⎩⎪⎨⎪⎧山水之乐.(名词,乐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动词,以……为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形容词,欢乐)⑥临⎩⎨⎧临.溪而渔(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⑦名⎩⎨⎧名.之者谁(给……命名)卷卷有爷名.(名字)⑧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⑨高⎩⎨⎧而年又最高.(大)风霜高.洁(高爽)⑩开⎩⎪⎨⎪⎧连月不开.(放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消散)开.我东阁门(打开) ⑪其⎩⎪⎨⎪⎧其.西南诸峰(那)太守之乐其.乐也(他们的)醉能同其.乐(人们) ❸古今异义①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精神不振的样子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③射.者中 射⎩⎨⎧古义:投壶今义:用推力送出或受到压力挤出❹词类活用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②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③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④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第3篇 湖心亭看雪❶重点词语解释①是.日更定..矣(这;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②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撑;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③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 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酒杯) ⑥上下一白..(全白) ⑦及.下船(等到) ⑧与余舟一芥.(小草) ⑨客.此(客居) ⑩舟子..喃喃曰(船夫) ❷一词多义①是⎩⎨⎧是.日更定矣(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②更⎩⎪⎨⎪⎧是日更.定矣(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③一⎩⎨⎧余拏一.小舟(一只)上下一.白(全)④白⎩⎨⎧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⑤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助词,“啊”)⑥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明月别.枝惊鹊(另外的)❸古今异义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余⎩⎨⎧古义:我今义:剩下的 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勉强 白⎩⎨⎧古义:古人罚酒用的酒杯,文中指酒杯今义:颜色,与“黑”相对❹词类活用①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 ③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④上下一.白(数词作副词,全,都)第4篇 鱼我所欲也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②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③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⑥贤者能勿丧.耳(丢掉) ⑦蹴.尔而与.之(用脚踢;给予) ⑧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⑨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⑩妻妾之奉.(侍奉) ⑪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⑫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❷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❸一词多义①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②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③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代他)今为宫室之.美(助词,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代这件事)④而⎩⎨⎧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⑤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陈述的对象,对)⑥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呼尔而与.之(给予)❹古今异义①一豆.羹 豆⎩⎨⎧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类的名称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古义:指带来好处今义:增加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以⎩⎨⎧古义:“可”和“以”两词连用,可以用来今义:能够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古义:假使,如果今义:让,派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❺词类活用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感激)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名词作动词,合乎礼义)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以大易.小(交换) ⑤故不错意..也(置意) ⑥请广.于君(扩充) ⑦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⑧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⑨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⑩布衣..之怒(平民) ⑪以头抢.地耳(撞) ⑫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⑬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⑭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 ⑮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⑯秦王色挠.(屈服) ⑰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⑱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④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览表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1cc75c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b.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览表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部编版七年级)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部编版七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3e178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e.png)
《观沧海》曹操1. 东临.碣石:到达,登上。
2.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 山岛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4. 幸甚至哉:幸运的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 夕阳西.下:名词作状语,向西。
2. 断肠..: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人在天涯《咏雪》《世说新语》刘义庆1.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3.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刘义庆1. 期日中:约定在正午时分。
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2. 太丘舍去..:舍,舍弃。
去,离开。
3. 去后乃至..:乃,才。
至,到。
4.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5. 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委,舍弃。
去,离开。
6. 友人惭: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惭愧。
7. 下车引之:拉,牵拉。
8.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1.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习,温习。
2.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6. 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8. 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9.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10.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11.不逾矩:逾,越过。
矩,法度。
1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a93b9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5.png)
(《〈论语〉十二章》)
美丽的
好鸟相鸣
(《与朱元思书》)
好的
君子好逑
(《关雎》)
号
呼吼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
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河
河流
山门圮于河
(《河中石兽》)
黄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恨
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怨恨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停止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尽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极
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序》)
趋
跑,疾走
尝趋百里外
(《送东阳马生序》)
去
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狼径去
(《狼》)
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消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
入
进入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义
例句
出处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全册重点实词整理默写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全册重点实词整理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3619a9d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d.png)
统编教材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世说新语咏雪俄而..:..雪骤:欣然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十有.五:不逾.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治性:..则不能励精:险躁遂.成枯落:悲守穷庐.:狼止有剩骨: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弛.担持刀: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方.欲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穿井得一人溉汲..:及.其家穿井:丁氏对.曰: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杞人忧天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往晓.之: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不当坠邪.:只使..坠:孙权劝学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孤:..:孰若大有所益.:非复..吴下阿蒙:木兰诗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愿为市.鞍马: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赏赐百千强.:出郭.相扶将: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雄雌: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徐.以杓酌油沥之:陋室铭斯.是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之乱耳,无案牍爱莲说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古代诗歌五首独怆然..而涕.下:造化钟.神秀:会当凌...绝顶:自缘.身在最高层:丰年留客足鸡豚.: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竟.不可得:棹.数小舟,曳.铁钯:尔辈..: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湮.于沙上:不亦颠.乎:啮.沙:如是..再啮: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但.知其一:可据理臆断欤...:部编教材初二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三峡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答谢中书书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寝.:相与..: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朱元思书任意东西..:一百许.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唐诗五首东皋薄.暮望:此地空.余黄鹤楼:仍怜.故乡水:富贵不能淫岂不诚.大丈夫哉: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往之女.家:得志,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法家拂.士:愚公移山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毕.力平险:达于汉阴.: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何.:且焉..置土石:投诸.渤海之尾:荷.担者:叩.石垦壤:孀妻..:遗男..:始龀.: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汝之不惠.:长息..: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穷匮..: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周亚夫军细柳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天子且.至: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既.出军门:曩者..: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诗词五首问君何能尔.:烽火..连三月:浑.欲不胜.簪:自将.磨洗认前朝:学诗谩.有惊人句:桃花源记缘.溪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仿佛..若有光:便舍.船:才.通人: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诣.太守:遂.迷: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小石潭记心乐.之:水尤.清冽: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不可久居.:核舟记为.宫室、器皿、人物: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峨冠..而多髯: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弥勒: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诎.右臂支船:珠可历历..数也:其船背稍夷.:细若.蚊足,勾画了了..: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诗经》二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从之:..求之:溯洄白露未晞.:北冥有鱼北冥.有鱼: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齐谐》者,志.怪者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鱼之乐也:安.知鱼之乐:固.不知子矣: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自反.: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盗窃乱贼..而不作.: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是.马也: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唐诗二首俄顷..多年冷似铁:..风定云墨色:布衾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卖炭得钱何所营:心忧炭贱愿.天寒:晓驾炭车辗.冰辙: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系向牛头充炭直.:岳阳楼记谪.守巴陵郡:越明年..:百废具.兴: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横无际涯..:朝晖.夕阴:大观..:前人之述备.矣:然则....:..:迁客骚人得无..霏霏:..异乎:若夫淫雨浊浪排.空:日星隐曜.:樯倾楫摧.:薄.暮冥冥..:登斯.楼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至若春和景.明:锦鳞..游泳:长烟一.空:宠辱偕.忘:把.酒临风:或.异二者之为:是.进亦忧,退亦忧:微.斯人:醉翁亭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者:..而深秀山.行六七里:翼然..:名.之者谁: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山间之四时..也: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临.溪而渔:泉香而酒洌.:野蔌.:杂然而前陈.者:丝竹..:弈.者:颓然..乎其间:已而..夕阳在山:树林阴翳.: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谓.谁:湖心亭看雪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毳衣..:雾凇沆砀..更有此人:..:湖中焉得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客.此:诗词三首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直挂云帆济.沧海:宫阙..:高处不胜..寒:何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顾茅庐不胜愧赧..:但恨.亮年幼才疏:屏.人:汉室倾颓..:..,奸臣窃命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天下豪杰并.起:(曹操)竟.能克绍者:此诚.不可与争锋:不可图.也:是殆.天所以资...将军: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将军既帝室之胄.: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箪.食壶.浆:诚如是...:惟将军图.之: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是故非独贤者有是心..:贤者能勿丧.耳:一豆.羹:弗.得则死: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唐雎不辱使命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大王加惠..:虽然..:愿.终守之: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故不错意..也:轻.寡人与.: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布衣..: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徒.以有先生也:送东阳马生序嗜.学:无从致.书以观:假借..:砚冰.坚: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圣贤之道:...:益慕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稍降辞色援.疑质.理: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皲裂四支.僵劲不能动:汤.:衾.:逆旅..: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若神人:..,烨然缊袍敝.衣: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若.人也:今虽耄老...:缀.公卿之后:县官..日有廪稍..之供:裘葛..:无冻馁.之患.矣:假诸.人:生以乡人子谒.余:贽.:言和而色夷..:诋.:词四首人不寐.:老夫聊.发少年狂: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了却..君王天下事:秋容如拭.: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曹刿论战肉食者...: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小惠未遍.: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忠之属.也:战则请从.:公将鼓.之:既.克:再.而衰:彼竭我盈.:望其旗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吾孰.与徐公美:旦日..:..:明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王之蔽.甚矣: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出师表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以光.先帝遗德:..:诚宜开张圣听妄自菲薄..:....:陟.罚臧否作奸犯科..:....:有司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此皆良实..: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裨补..阙漏: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未尝..不叹息痛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忧叹:..:夙夜恐托付不效.: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此臣所以..报先帝……: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以彰.其咎:咨诹.善道:诗词曲五首松柏冢.累累:狗窦..:雉.:舂谷..:不知饴.阿谁:风掣.红旗:兜鍪..:..:意踌躇。
WORD文档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及用法
![WORD文档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及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52db3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0.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及用法★得★1.得到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童趣》于是鸱得腐鼠。
——《惠子相梁》渴,欲得饮。
——《夸父逐日》求之不得。
——《关雎》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劣得所。
——《出师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
——《狼》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五柳先生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隆中对》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龟虽寿》2.发现林尽水,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记》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3.找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怎能)——《岳阳楼记》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实现)——《公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鱼我所欲也》犹得备晨炊。
(能够)——《石壕吏》★去★离开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与友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一狼径去。
——《狼》停数日,辞去。
——《桃花记》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委而去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两小儿辩日》曾不吝情去留。
(去留,偏义复词,取“去”之意,离开)——《五柳先生传》★穷★1. 尽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文言文知识汇总(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文言文知识汇总(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https://img.taocdn.com/s3/m/05aa98f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c.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一、古今异义1.短兵.相接——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槁—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著名的专家。
8.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9.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
今义:喜爱热爱。
11.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2.不速.之客—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4.赴汤.蹈火——古义:热水、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15.吊.民伐罪——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二、通假字1.被发文身被通披2.厉兵袜马厉通砺3.—暴十寒暴通曝4.拨乱反正反通返5.厝火积薪厝通措6.一唱百和唱通倡7.春华秋实华通花8.信口开河河通合9.图穷匕见见通现10.排沙简金简通拣13.受益匪浅匪通非三、虚词用法1.“之”的用法。
(1)无稽之谈:助词,的。
(2)等闲视之:代词,它。
(3)之死靡它:动词,到。
(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无意义。
(5)不此之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以”的用法。
(1)以貌取人:介词,凭。
(2)拭目以待:连词,而。
(3)自以为是:动词,认为。
(4)物以类聚:介词,按照。
(5)以理服人:介词,用。
(6)以辞害意:介词,因为。
3.“而”的用法。
(1)向隅而泣:连词,表承接。
(2)侃侃而谈:助词,地。
(3)鼎足而立:连词,表修饰。
(4)乐而忘返:连词,表原因。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如果,表假设。
(6)博而不精:连词,却,表转折。
(7)述而不作:连词,表并列。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https://img.taocdn.com/s3/m/52d9974d0912a21615792934.png)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word完整版)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文言常见实词汇编,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文言常见实词汇编,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d8a0bf3eff9aef8951e06b7.png)
是日更定矣
geng
古夜间计时单位
48.躬
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亲自
49.苟
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
句全性命于乱世
苟且,姑且
50.固
固不可彻
顽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求之下流,固颠
固然
其将固可袭而掳也
必,一定
子固非鱼也
本来
51.故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原因,缘故
故渔者歌曰《三峡》
军队
25.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指在国外
兵甲已足
兵器,武器
水洛而石出者
露出
11.薄
薄暮冥冥
迫近
不敢出一言以复
发出
东皋溥暮望《野望》
接近
不复出焉
出去,与入相对
C12.尝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曾、曾经
皆出酒食
拿出
13.长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长度
D
26.殆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道阻且长。(《诗经》
远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三顾茅庐》
词语
例句
意思
词语
例句
意思
A1.爱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喜爱,爱好
17.陈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陈列;摆开
2•安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安逸
恐惧不敢自陈
陈述;陈说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18.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ceng曾经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曾不若孀妻弱子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文言常见实词汇编[1]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文言常见实词汇编[1]](https://img.taocdn.com/s3/m/e1b2a1266137ee06eef91898.png)
往来而不绝者
断,断绝
77.间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中间,当中
佛印绝类弥勒
极,非常
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jiàn,参与
K
87。开
连月不开
天气放晴
时时而间进jiàn
间或,偶然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散开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105.瞑
目似瞑,意暇甚
闭上眼睛
88.堪
人不堪其忧,《论语十二章》
能承受,能忍受
106。明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供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过分
43。服
众服为确论
信服
养不教,父之过
过错
朝服衣冠
穿戴
人恒过,然后能改
犯错误
44.复
而复问其妾曰
再,又
过故人庄
过访,访问,
兴复汉室
恢复,复兴
过中不至
过去,过了
不敢出一言以复
回答,答复这里指辩解
58.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45.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背
予观夫巴陵胜状
观看
负势竞上
凭借
困惑
是故谋闭而不行
奸诈之心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困扰,忧困
聚室而谋曰
商量
92.空
浊浪排空
天空
N108。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
接受
而或长烟一空
消散
109。曩
曩者霸上,若儿戏耳
[nǎng]先前
空谷传响
空旷
110。乃
去后乃至
才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文实词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文实词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9856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b.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文实词总结1.爱a i.“爱”繁体字写作“爱”,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d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②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④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梁惠王上》).2.安a n,“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不安定。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安置,安放。
安营扎寨(成语)②③…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使…;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⑥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表示被子。
be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③表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pi/①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 e i“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彳),音声(古音相近)。
表示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②更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实词120例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实词120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3ed10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1.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实词120例1.爱XXX(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XXX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XXX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XXX(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XXX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XXX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XXX(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 1 -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情。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XXX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XXX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怠倦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摆布欲兵(损伤)其友,勿劝。
8.病XXX身有疾.摆布病(忧郁)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XXX之病〔瑕玷)。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XXX之事,告XXX,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XXX以为XXX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XXX,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XXX(早晨)服衣冠,XXX(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共13个)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共13个)](https://img.taocdn.com/s3/m/5c3458e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4.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一、期1.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2.时间,日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龟虽寿》)3.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4.希望,期望。
期有得耳。
(《狱中杂记》)译文:期望得到些财物罢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译文:一来饮酒就要尽兴,期望一醉方休。
期望秋风回,一扫无余孽。
(《秋蝇》)译文:期望秋风回来,把余孽一扫而光。
5.一周年;一整月。
期年(jī nián,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能期月(jī yuè,一个月)守也。
(《中庸》)译文:一个月都不能坚持。
二、去1.已经过去的。
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2.离开。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秋草独寻人去后。
(《长沙过贾谊宅》)蓬山此去无多路。
(《无题》)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秋思》)有孙母未去。
(《石壕吏》)一狼径去。
(《狼》)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久而不去。
(《卖油翁》)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表示趋向,往……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公然抱茅入竹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欲乘风归去。
(《水调歌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朝天子·咏喇叭》)4.消失,逝去。
三、临1.居高面下,从高处往下看。
部编7~9年级文言文120“必考”实词表!背熟0扣分就初中语文学
![部编7~9年级文言文120“必考”实词表!背熟0扣分就初中语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6eef7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77.png)
部编7~9年级文言文120“必考”实词表!背熟0扣分就初中语文学
就初中语文学习而言,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不仅要直接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而且在语句翻译题中也要涉及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
因此,这需要同学们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多注意对实词的积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块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老师特意给大家整理归纳了部编7~9年级文言文120个“必考”实词汇总!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2a1498581b6bd97e19ea57.png)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 ? ?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 ? ? ?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 ?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 ? ?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5739f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4.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不少同学期末考都结束了,大家一定发现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接下来一定要做好查漏补缺。
如果下面的这些文言文实词虚词还不会,那你要抓紧了。
一、文言文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
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一一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一一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120个常考实词汇总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120个常考实词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9c97dc3647d27284a735128.png)
第 13 页 共 50 页
③间或,偶尔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④暗地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胜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⑤夹杂,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6 简 挑选,选拔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①看见,看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那小溪像北斗星和蛇爬行那趟曲曲折折,一段看
得见,一段看不见
37 见
曹刿请见
②拜见,谒见
曹刿(准备)求见鲁庄公 于是入朝见威王
因此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
③表示被动,相当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于“被”
原来是老鼠被困在袋中不能逃出去
又以钜鹿之战、……垓下之会为最 又数钜鹿之战、……垓下之会(几个片段)写得
最好
③正好,恰巧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①恩惠(给人以)
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众人,所以百姓不会跟从您
好处
28 惠
的
④ 同“慧”,聪 甚矣,汝之不惠
明
你太不聪明了
①赶得上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那些僻远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了
第 5 页 共 50 页
①方形 ②方圆,周围 15 方 ③区域,地方
④ 将,将要
①背,以背载物 (覆盖) 16 负
②辜负,对不起 17 赋 ①赋税
人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石头呈青黑色,多是平的和方的,很少有圆的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如今的齐国,土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把他杀了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呢?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的后面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山路上歌唱,行路的人在树 下休息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 亮着南面的天空 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老师略微传授一些小技巧,此次来也就不枉此行 了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让他调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常考实词总结(完整版)1.爱ài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爱”繁体字写作“形,从攵部,(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②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④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梁惠王上》)2.安ān“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②安置,安放。
安营扎寨(成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⑥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表示被子。
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③表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p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①通“披”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
表示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②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③通“背”门宴》)5.本běn“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
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③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君子务本。
(《学而》)④原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本来。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⑤推究,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bǐ“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
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①边远的地方。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秦王》)②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④轻贱。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⑤庸俗,浅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7.兵bīnɡ“兵”是会意字。
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
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
表示兵器。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②士兵,军队。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鸿门宴》)③军事,战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病bìnɡ“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
表示疾病。
①重病。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②弊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③生病。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祭十二郎文》)④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⑤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⑥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训俭示康》)⑦穷困。
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
(《种树郭橐驼传》)⑧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9.察chá“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
表示仔细观察。
①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梁惠王上》)②详审,细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考察,审查。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③考察和推举。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④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客难》)10.朝“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
“潮”的本字。
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接受朝见,使……朝见。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④对,向。
坐北朝南。
zhāo早晨。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蜀道难》)11.曾“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象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象蒸汽冒出,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
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cénɡ①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②竟,竟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zēnɡ①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或晚辈亲属。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治平篇》),增加。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②通“增”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乘”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下边是“木”字,象树木。
合起来指人攀上树木。
表示登、升。
chénɡ①驾,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升,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③趁,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凭恃,依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宋书?宗悫传》)④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shènɡ①一车四马的合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②辆。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13.诚chénɡ誠”,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成“诚”字本来写作“声。
表示言语真诚。
①诚心。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②确实,的确。
此诚不可与争锋。
(《隆中对》)③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14.除chú[即阝(在左)],余声(韵母相“除”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同)。
表示台阶。
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②去掉,清除。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③修治。
即除逆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④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⑤流逝,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15.辞cí辭”,是形声字,金文从“”(表示治理),“辞”字本来写作“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①借口,托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②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③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④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⑤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⑥计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⑦审讯,口供。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苏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