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诗经》
经典常谈诗经知识点总结
经典常谈诗经知识点总结一、《诗经》的历史意义1. 反映社会风俗《诗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合,其中的诗歌内容涵盖了贵族、民间等不同阶层的生活和风俗。
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2. 历史文化价值《诗经》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
它保留了古代中国的语言、音乐、节奏等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3. 彰显国学经典《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国学经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诗经》的内容特点1. 诗歌形式多样《诗经》包括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形式多样,包括赋、颂、雅、颂等多种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和审美情趣。
2. 内容广泛丰富《诗经》的内容涵盖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政治制度、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轨迹和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哲理思想深刻《诗经》中的很多诗歌都表现出了深刻的哲理思想,包括了对人生、情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这些诗歌精致而含蓄,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有很大的启发和熏陶作用。
三、《诗经》的影响1. 文学影响《诗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鼻祖,它为后世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古代文学史上,它对于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 思想影响《诗经》中的诗歌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为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思想文化传统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历史影响《诗经》中的诗歌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诗经》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 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 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四始: 《国风》:《关雎》 《大雅》: 《清庙》 《小雅》: 《鹿鸣》 《颂》: 《文王》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 彼独宿,亦在车下。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
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
可畏也?伊可怀也。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
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
我不见,于今三年。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B、换韵 ❖ 《邶风·静女》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政治制度
二、《诗经》与乐舞的关系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 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儒者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 诗三百。”(《墨子·公孟》)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的内容
❖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 《大雅·生民》:后稷 ❖ 《大雅·公刘》:公刘 ❖ 《大雅·绵》:古公亶父 ❖ 《大雅·皇矣》:文王 ❖ 《大雅·大明》:武王
❖ (2)双声 ❖ 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 ❖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3)叠韵 ❖ 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 ❖ 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 ❖ “爰居爰处”(《邶风·击鼓》) ❖ “婉兮娈兮”(《齐风·甫田》)
国学经典《诗经》国风曹风大字注音直接打印(原文)
wéi tí zài liánɡ bù rú qí yì
维 鹈 在 梁 ,不 濡 其 翼。
bǐ jī zhī zǐ bù chēnɡ qí fú
彼 其 之 子,不 称 其 服。
wéi tí zài liánɡ bù rú qí zhòu
维 鹈 在 梁 ,不 濡 其 咮 。
冽 彼 下 泉 ,浸 彼 苞 萧 。
kài wǒ wù tàn niàn bǐ jīnɡ zhōu
忾 我 寤 叹, 念 彼 京 周 。
liè bǐ xià quán jìn bǐ bāo shī
冽 彼 下 泉 ,浸 彼 苞 蓍。
kài wǒ wù tàn niàn bǐ jīnɡ shī
忾 我 寤 叹, 念 彼 京 师。
【 风 -153下 泉 】
liè bǐ xià quán jìn bǐ bāo lánɡ
冽 彼 下 泉 ,浸 彼 苞 稂 。
kài wǒ wù tàn niàn bǐ zhōu jīnɡ
忾 我 寤 叹, 念 彼 周 京 。
2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liè bǐ xià quán jìn bǐ bāo xiāo
《诗 经 •国 风 •曹 风 》
fēng
shī jiū
【 风 -152鳲 鸠】
shī jiū zài sānɡ qí zǐ qī xī
鳲 鸠 在 桑 ,其 子 七 兮。
shū rén jūn zǐ qí yí yì xī
淑 人 君 子,其 仪 一 兮。
qí yí yì xī xīn rú jié xī
bǐ jī zhī zǐ bú suì qí ɡòu
彼 其 之 子,不 遂 其 媾。
01第一篇 第一章《诗经》四首
赏析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 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深切, 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 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 却。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 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 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 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真率, 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 动人。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 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 一片情思。作者用雎鸠起兴, 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 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 贞洁的品德。
返回目录
译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 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 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返回目录
赏析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 这诗的立意有关,只不过是作为 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 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 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 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 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 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 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 许,两情相悦。 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 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 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 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 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 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 “投桃报李”的仪式。
国学有关的经典古诗文词
国学有关的经典古诗文词
1.《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诗经》: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论语》:不知道者不耻,不学习者不知道。
4.《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孟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庄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楚辞》: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8.《史记》:满招损,谦受益。
9.《诗经》: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西出阳关无故人,读书忧人泪如雨。
10.《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其他艺术修辞手法 夸张 对比 映衬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
1
添加标题
《诗经》中的物象抽取和周文化精神
2
添加标题
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与作品的内在结构
四、《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名词动词的丰富多彩与具象化特征 重章复唱的章法形式与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锤炼
二、语言形式
《诗 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的编订
编订的方法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2、编订的目的
01
宗教祭祀
02
政治外交
03
道德伦理
04
教育文化
05
娱乐宴飨
《诗经》的体例 风:十五国风,160篇 二南:周南、召南,25篇 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35篇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
(2)叠句
1
2
3
4
5
A、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
B、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摹声摹形 (1)叠字(重言)
01
颂:三颂,40篇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
《诗经》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国学经典名句十八句欣赏——《诗经》
1.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2.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4.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5. 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6.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7. 式微,式微,胡不归?
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9. 夜如何其?夜未央。
10.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1.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2. 北风其凉,雨雪其雾。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13.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14.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16.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17. 正月开岁,二月绀香,三月桃良,四月秀蔓,五月鸣蜩,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十月获稻,葭月潜龙,腊月嘉年。
18.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希望能帮到各位。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1“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诗经》,如一块古碑,虽古老,却流传千古;似一级石阶,虽陈旧,却使人更进一步。
在暑假中,我阅读了这本经典名著—《诗经》。
当我翻开扉页时,那朴实的封面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阅读起来。
我仿佛看到了栖歇在河中沙洲上那关关对鸣的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仿佛看到了那威武雄壮、保护公侯的武士,“赳赳武夫,公候心腹”;仿佛看到了那眺望对岸寻心中所思的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仿佛看到了周王宴群臣的场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一个个不同的场景,或喜、或悲、或动、或静,汇集在一本书中,使人身临其境,情感非常丰富。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文学价值极大,似一条诗歌长河中那永不停歇的源头。
那四字一句的古韵,绵延不断,像山、像水,像通往高峰的阶梯、像指引航向的灯塔。
《诗经》包含了诗歌的精髓,字字皆精华;也包含了人的各种情感,流传千万年。
《诗经》在历史上也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它陪伴着整个历史,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些诗中鲜活的词汇都在被世人所频繁引用,例如“窈窕淑女”、“悠哉悠哉”……它虽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十分陈旧,却伴我们生活。
正所谓“不学诗,无以言”。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那朴实无华的封面,在诗歌的长河中尽情享受吧。
国学经典《诗经》观后感500字笔记2甜蜜的爱情终将被残酷的现实摧残掉;当初的海誓山盟也终将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代替;那时的忠厚老实的氓只是一个假象罢了,唯一留下的是女子无尽的悲哀。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道出了女子完全沉沦于爱情的甜蜜之中的疯狂。
国学宝典《诗经》的详细介绍
【导语】《诗经》是产⽣于中国奴⾪社会末期的⼀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部诗歌总集。
下⾯就给⼤家详细介绍下《诗经》,欢迎阅读! 诗经的简介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6⾸只存篇名⽽⽆诗⽂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铎深⼊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周代贵族⽂⼈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部分。
《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2008年⼊藏清华⼤学的⼀批战国⽵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篇有密切关系。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思征⼈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常⽤复沓的⼿法来反复咏叹,⼀⾸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雅》分《⼤雅》、《⼩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雅》的作者是贵族⽂⼈,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外,也写出了⼀些反映⼈民愿望的讽刺诗。
《⼩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价值。
孔⼦曾概括《诗经》宗旨为“⽆邪”,并教育弟⼦读《诗经》以作为⽴⾔、⽴⾏的标准。
先秦诸⼦中,引⽤《诗经》者颇多,如孟⼦、荀⼦、墨⼦、庄⼦、韩⾮⼦等⼈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以增强说服⼒。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
《诗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6·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论语·学而》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17·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18·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1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2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2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2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3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3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3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35·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3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3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3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40·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4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44·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4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4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4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48·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49·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5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5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5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5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54·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5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5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57·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58·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子张》5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6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6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6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大学》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10·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1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14·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4·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5·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8·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9·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10·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孟子》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2·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3·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1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1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1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16·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1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1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下》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2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2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2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23·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2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25·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2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28·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29·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3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32·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尽心下》3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34·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35·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尚书》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2·满招损,谦受益.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9·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易经》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乾·文言》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乾·文言》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相》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7·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彖》8·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10·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1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象》12·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13·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畜·象》14·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过·象》15·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16·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17·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蹇·彖》18·君子以惩忿窒欲.《损·象》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20·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象》21·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彖》22·君子以恐惧修省.《震·象》23·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24·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象》25·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彖》2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象》27·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上》2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上》29·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系辞上》30·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於此.《系辞上》3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上》32·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系辞上》3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34·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35·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36·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系辞下》37·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3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39·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系辞下》4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系辞下》4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42·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经·说卦传》43·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易经·说卦传》44·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易经·说卦传》《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老子第四》6·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五》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第七》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10·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11·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第十》1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13·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14·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15·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老子第十五》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十八》17·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老子第十九》18·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老子第二十一》19·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2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21·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第二十七》22·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23·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老子第三十》24·朴虽小,天下不敢臣.《老子第三十二》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26·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三十四》27·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子第三十五》2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六》2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第三十八》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3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第四十一》32·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四十一》3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34·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四十四》3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3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第四十七》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38·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老子第五十二》39·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第五十五》40·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第五十六》41·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第五十九》42·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第六十》4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六十三》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4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第六十五》46·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老子第六十五》47·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六十六》48·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49·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第七十》5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51·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老子第七十七》52·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老子第七十八》5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第八十一》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第八十一》《左传》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年》4·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年》5·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十年》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年》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9·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10·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左传·昭公十三年》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成公八年》12·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左传·僖公十三年》13·《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14·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15.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史记》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齐太公世家》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宴列传》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8·隐忍就功名.《史记·伍子胥列传》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春申君列传》1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1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13·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李斯列传》14·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史记·李斯列传》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16·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阴侯列传》17·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史记·货殖列传》18·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1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21·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22·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23·飞鸟尽,良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2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25·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2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2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荀子》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7·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说苑》1·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说苑·谈丛》2·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说苑·谈丛》3·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 《说苑·政理》4·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说苑·贵德》5·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说苑·政理》。
30首《诗经》美句及译文,看一次醉一次,不愧为国学经典
30⾸《诗经》美句及译⽂,看⼀次醉⼀次,不愧为国学经典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君⼦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
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2、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芦苇青⼜青,⽩⾊露⽔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上⼈,在⽔的另⼀边。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4、巧笑倩兮,美⽬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译:浅笑盈盈酒窝俏,⿊⽩分明眼波妙。
5、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哉?《诗经·国风·王风·⿉离》译:知道我的⼈,说我⼼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在上的⽼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6、彼采萧兮,⼀⽇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7、青青⼦衿,悠悠我⼼。
《诗经·国风·郑风·⼦衿》译:我怀恋着倩影,我⼼伤悲!8、投我以⽊⽠,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译:他送我⽊⽠,我就送他佩⽟。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雪霏霏。
《诗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
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10、风⾬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译:风⾬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
看到你来这⾥,还有什么不⾼兴呢?11、有匪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雅的君⼦,如琢⾻⾓器⼀般,如雕⽟⽯般完美⽆斑。
国学相关的书籍推荐10本
国学相关的书籍推荐10本国学相关的书籍推荐1、《诗经》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家,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始,中国第一部诗歌的集合,也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及春秋前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同时《诗经》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绝对是国学经典必读书目之一。
2、《道德经》对于国学经典书籍推荐,Maigoo小编力荐《道德经》。
这本书又称《老子》、《五千言》,为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它可以说是一本人生的大书,能够贯穿人生的始终,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理解和感悟。
它还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3、《论语》《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是中国儒家经典书籍之一,也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
这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可以说是了解儒家思想首选必读书。
4、《史记》说起国学经典有哪些?《史记》必须榜上有名。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前后经历了14年才撰写完成的,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并且《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历史著作中有着开创和标杆式的伟大地位。
5、《周易》《周易》即《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具有至高无上的位置,是国学经典书籍之一。
这本著作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周易》也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思维方式和思维高度、广度及深度的经典,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诗经》中的经典国学名句精选
《诗经》中的经典国学名句精选
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诗经》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部分,在《诗经》中,有很多千古流传的名言名句,孩子们读这些名言名句,和古人们一起感受当时的意境吧。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上面的这些国学名言名句,均是出自《诗经》,孩子们读这些名言名句,领会这些句子中的意义吧。
[《诗经》中的经典国学名句精选]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国学《诗经》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 在那野外吃艾蒿。 我有许多好的宾客, 鼓瑟吹笙邀请他。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 (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 光明。
一读,读准字音
《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yao tiao hao j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xì ng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wù mèi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sè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mào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 以雕刻成玉器。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 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 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 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译:你送我木桃,我就以琼浆玉液报答。这哪里 能算报答,只是为了彼此永远相好。
9.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诗经·国风·卫风·木 瓜》 译:你送我木瓜,我就送你佩玉。 这哪里能算报答,只是为了彼此 永远相好。
10.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雅”:朝廷的“正声雅乐”,是周王
朝京都地区的乐歌。根据音节、律吕分 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为朝 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为个人 抒情之作。 “颂”:宗庙祭祀之乐,一般是周王朝 的史官或者当时的巫祝所作的宗庙祭祖 乐歌。许多是舞曲。有商颂、周颂、鲁 颂,共4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诗集传》
《豳风·七月》: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 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
21
比:比喻。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朱熹《诗集传》
A、整首作比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
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B、部分作比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 眉。
❖ 其中大雅,31篇
❖
小雅,74篇
❖
❖ “朝廷之音曰雅”(郑樵《通志序》) ❖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毛诗序》) ❖ “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 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 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师法程而 不可易者也。”(朱熹《诗集传序》)
❖ 2、西汉文帝时,《诗》首先被官方确认 为经,被当作治国经邦的政治经典列于学官。
-
8
四、传诗
1、齐诗:齐人辕固 2、鲁诗:鲁人申培 3、韩诗:燕人韩婴 4、毛诗: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
9
四家诗的特点
齐诗: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解说《易》 和律历。
鲁诗:据《春秋》大义,采先秦杂说,以诗 训诂,以诗印证周代礼乐典章制度,将诗作 为《礼》的说明。
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25
❖ (二)其他艺术修辞手法 ❖ (1)夸张 ❖ (2)对比 ❖ (3)映衬
❖ (1)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抓住人物活动的 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
❖ (2)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 人物形象
❖ (3)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来塑造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
❖ 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
❖ 3、高超的艺术技巧
-
20
(一)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室家。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
-
24
C、赋兴兼用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
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
“儒者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 三百。”(《墨子·公孟》)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
15
三、《诗经》的内容
❖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 《大雅·生民》:后稷 ❖ 《大雅·公刘》:公刘 ❖ 《大雅·绵》:古公亶父 ❖ 《大雅·皇矣》:文王 ❖ 《大雅·大明》:武王
-
16
❖ 2、农事诗 ❖ 例:《豳风·七月》《周颂·丰年》 ❖ 3、燕飨诗 ❖ 例:《小雅·鹿鸣》 《魏风·相鼠》 ❖ 4、怨刺诗 ❖ 例:《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 5、战争徭役诗 ❖ 例:《秦风·无衣》《小雅·采薇》 《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 6、婚姻爱情诗 ❖ 例:《周南·关睢》《邶风·静女》 《卫风·氓》
-
6
❖ 颂:三颂,40篇
❖ 其中周颂31篇
❖
鲁颂4篇
❖
商颂5篇
❖
❖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序》) ❖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
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
7
❖三、《诗经》名称的由来
❖ 1、《诗经》最初被称为《诗》或《诗三 百》,战国后期始称为经。
❖ 《庄子·天运》:“丘治《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经。”
-
17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形态
-
18
一、《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创作论意义
❖ 1、由原始诗歌的实用功能到功利主义的创作 自觉
❖ 2、由原始诗歌和民歌的集体歌唱到个体诗人 的出现
❖ 3、由原始诗歌的简洁素朴到艺术水平的提高
-
19
二、《诗经》 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
❖ 1、抒情诗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韩诗:继承先秦说诗的传统,断章取义,割 裂诗句以作自己论文的注脚。
毛诗:将《诗》和《左传》配合起来,以诗 论史。训诂简明,很少神学迷信内容。
-
10
第二节 《诗经》会形态
❖ 邰---------豳---岐--------丰邑--镐---❖ 始祖后稷---公刘-古公亶父--文王--武王--
❖ 战国时期
❖ A、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前221年
❖ (《史记》)
❖ B、前403周威烈王2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前
221年(《资治通鉴》)-
13
❖
❖ 1、农业的发展 2、宗教思想 3、政治制度
-
14
二、《诗经》与乐舞的关系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论语·子罕》)
《诗 经》
-
1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
2
一、《诗经》的编订
1、编订的方法 A、献诗说 B、删诗说 C、采诗说
-
3
2、编订的目的
(1)宗教祭祀 (2)政治外交 (3)道德伦理 (4)教育文化 (5)娱乐宴飨
-
4
❖二、《诗经》的体例
❖ 风:十五国风,160篇 ❖ 二南:周南、召南,25篇 ❖ 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
-
22
兴:起兴,有引起联想渲染气氛的作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A、只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 《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
宜其遐福。” 《小雅·白华》:“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
二三其德。”
-
23
B、比兴兼用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
❖ 洛邑--❖ 平王---
-
12
❖ 春秋时期
❖ A、前770年平王东迁---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 (《史记》,共295年)
❖ B、前770年平王东迁---前403周威烈王23年(《资 治通鉴》)
❖ C、前722年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前481年周 敬王三十九年鲁襄公十四年(《春秋》,共242年)
魏、唐、秦、陈、桧、曹、豳,135篇
❖
❖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 (《毛诗序》)
❖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
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朱熹《诗集传序》)-
5
❖ 雅:大小雅,1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