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情真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心真情真教育

摘要:本文有感于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从以情激趣、情趣相融、寓情于教、陶冶情操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日常教学事例证明:爱生,才能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必须真心付出、真情投入才能赢得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认知;创造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1]确实,知之深,爱之切,深厚、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感情。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一直谨记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的交流与培养,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

一、以情激趣,游刃有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2]只有带着内在学习兴趣的学生

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去,学习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快感。现在的学生大部分还是非常喜欢体育课的,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快乐的,但这份快乐需要教师去挖掘和挽留,否则,体育课就会失去原有的活力和动力。笔者始终这样自勉:第一,体育教师自己必须充满激情与活力,才能感染学生。第二,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化教育,教师的指导始终起着巨大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多从学生角度看问题,因材施教,用情施教。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去迎合学生的兴趣,只有那些与学习任务、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兴趣,才是应该尊重、培养和发展的。

二、情趣相融,促进认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因此,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运动技术的掌握,运动技能的发展,都离不开轻松的氛围和愉悦的心情,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体育与健康课更需要情感的注入。

教育教学中融入情感艺术,能使我们的教学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当然,要热爱学生,就必须努力发掘和认识每个学生身上所存在的优点和长处,了解他们各自的体育爱好,尽量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主动地亲近老师,变被动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从而缩短动作

技能形成的时间。这正如陶老先生所说的:注重启发,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3]。

三、寓情于教,开拓创造

如果教师能将“情感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让情感与知识相互交汇,让学生个体的潜质得到激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进行,愉快、主动、高效的学习景象便呈现出来了。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4]确实,学生的学习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潜力的挖掘还需要我们教师循循善诱,寓情于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地帮助学生排解学习困难,这样,学生的创造力自然会迸发。例如高二年级男生要进行屈腿腾越横箱的练习,笔者从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出发,首先做好规范、流畅的示范动作来鼓励学生,其次提示学生先从两层横箱开始练习,结果学生们第一次就成功完成动作。在取得初步成功后大家的信心大增,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学生们自主地想办法,他们用逐渐增加高度的方法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动作,圆满地完成了练习任务。

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可使学生在情感陶冶中得到净化

和感染。体育课上,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都多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师只有正确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教育过程必须在幸福、欢乐的情感交往中展开。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学生在心理上趋向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交往频率增加,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易于使学生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定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爱生,才能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关怀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朋友,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用真心、真情赢得真教育!

参考文献:

[1][2]吴江市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论师德建设[Z].2002:44,20.

[3]陶行知.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M]//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559.

[4]陶行知.创造宣言[M]//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7.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