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
解读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
![解读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https://img.taocdn.com/s3/m/42bf84765acfa1c7aa00ccfe.png)
创 作 充 实 而广 阔 的天 地 。 在威 尔 第 的 歌 剧创 作 中 即 使 是 小 小 的 动机 都 不 会 使 人感 到呆 板 和 乏味 .也 就 是 说 最抒 情 完 美 的咏 叹调 中随 剧 情 发 展 而 出现 的 任 何 音符 都 是 恰 当 和 必要 的 。它 是 用 来体 现 人 物 内 心 活 动 、思 想 痛 苦 挣 扎 、情 绪 混 沌 不 清 的 十分 重 要 的
向 贵族 ,对 受屈 辱 的人 寄 予 了 深 切 的 同情 ,它 不仅 饱 含感 情 地 写 出 了薇 奥 列 塔 的 遭 遇 .为她 的 悲 剧结
花 给 她 ,并 探 问 她 的病 情 . 这 使 薇 奥 列 塔 十 分 感 动 。在 宴会 上 ,薇 奥 列 塔才 知道 :那 个送 花 的人 就 是 阿尔 弗 莱 德 。她 非 常 高兴 。席 间 ,朋友 们 邀 请 阿 尔 弗 莱德 唱一 首 歌 。 他便 借 歌 声 向薇 奥列 塔 表 达 了
她 .只有 一 个 和 她 素 不 相识 的青 年 每 天 暗 地里 送 鲜
莱 德追 悔 莫 及 ,赶 紧来 到 爱 人 的 身边 .但 是 她 已经
奄 奄一 息 ,最 后 死在 了爱 人 的 怀 里 ,作 品表 现 了 真
挚 相爱 与 世 俗偏 见 的对 立 。威 尔第 将 抨 击 的 目标指
解读威尔第的歌剧
■ 宋 丽娟
欧洲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诗 歌,音乐与戏剧的艺
术 体 裁 ,于 1 、1 纪在 意 大 利诞 生 。 6 7世 文 艺 复兴 时代 ,歌 剧 的创 作 成 了从 人 文 主义 出
发 的 一 种 艺术 理 想 。要 求 用各 种 不 同的 艺术 手段 真 实 、有 力 地 表 达人 的感 情 。 到 1 纪 末 ,佛 罗 伦 6世
歌剧茶花女咏叹调赏析
![歌剧茶花女咏叹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4bac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f.png)
歌剧茶花女咏叹调赏析歌剧《茶花女》是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所创作的一部著名歌剧,它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歌剧中的咏叹调是其中一首著名的唱段,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咏叹调是歌剧中的一种重要唱段,通常由主要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关键时刻演唱。
在《茶花女》中,主人公维奥莱塔在第一幕的咏叹调中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结。
这首咏叹调以其悲伤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咏叹调的旋律首先以悠扬的小提琴独奏开始,随后维奥莱塔的歌声悠扬而哀怨地响起。
她唱到,“我是如此年轻,我是如此美丽,我是如此幸福”,表达了她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她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她唱到,“命运对我如此残酷,我注定要孤独一生”,表达了她对未来的绝望和无奈。
在咏叹调的高潮部分,维奥莱塔的歌声更加激昂,她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她唱到,“我不想被束缚,我要追求自由的爱情”,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坚定和勇敢。
然而,最终她意识到自己的爱情是不可能实现的,她唱到,“我知道我是注定要孤独一生的”,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绝望和无奈。
咏叹调的结尾部分,维奥莱塔的歌声渐渐减弱,最终消失在悠扬的小提琴旋律中。
这首咏叹调以其悲伤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刻地展现了维奥莱塔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除了旋律动人外,咏叹调的歌词也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
歌词中充满了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和绝望。
这些歌词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触及了观众的情感,使人们对剧情产生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歌剧《茶花女》中的咏叹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它是歌剧中的一首经典唱段,也是威尔第创作的杰作之一。
通过对咏叹调的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歌剧《茶花女》的精髓和内涵,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简析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人物形象的塑造
![简析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人物形象的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6289920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0.png)
42张加珍:简析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摘 要】声乐学习过程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需要对歌曲有所了解,因此以《茶花女》为例,分析剧中的巴黎名妓薇奥列塔人物形象塑造,了解歌剧中人物的心理及情绪变化,通过对歌剧的欣赏、了解,感知审美,体验情感,更好地融入歌曲的演唱以及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威尔第;《茶花女》;悲剧;对比;审美体验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2)03-0042-02作者简介:张加珍(1976-),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东海县石榴街道文体中心,馆员中级,研究方向:群文管理工作。
简析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人物形象的塑造张加珍(东海县石榴街道文体中心 江苏 连云港 222300)一、威尔第简介1813年10月10日,朱塞佩·威尔第出生在意大利帕尔马隆高勒的一个小旅馆之家,作为音乐史上第一位能在今日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意大利作曲家,对歌剧、和声学、交响乐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由于威尔第自小接触音乐,因此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和向往。
他从1824年开始学习并创作歌剧,八年后报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留在米兰向歌剧乐师拉维尼亚学习。
直到十年后的1842年,威尔第的第二部作品《那布科王》演出成功,在他逐渐成为意大利一流作曲家的过程中,社会动荡和改革浪潮进一步促进了他作品的“音乐革命”,《伦巴底人》《阿尔及拉》等革命音乐创作鼓舞了意大利人民,其主要歌剧作品有:《弄臣》《奥赛罗》《阿依达》《假面舞会》等26部。
其中《茶花女》是其创作成熟期的歌曲作品,是意大利歌剧戏剧张力和悲剧性最强的作品之一。
二、《茶花女》中薇奥列塔悲剧形象的塑造《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悲剧巨著,威尔第在观赏完这部长篇小说的戏剧后,备受感动和启发,在邀请法兰切斯科·皮亚威修改剧本后,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曲谱,将其改编为意大利三幕歌剧。
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96a2e37514791711cd791716.png)
教学研究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艺市特色沈阳音乐学院/张玲玲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威尔第就是当时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茶花女》也成为威尔第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
本文首先是威尔第的生平筒介,其次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创作背景,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茶花女》经过岁月的更迭,依旧是当今经典的歌剧曲目之_。
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尽管当时首演时候不尽理想,但是经过改编之后,《茶花女》获得轰动,其歌剧价值流传至今,犹如久蒙尘埃的珍珠,依旧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威尔第也成为了意大利歌剧的代名词。
悲剧之美往往会带给人最为荡气回肠、缠绵悱恻的感动。
意大利歌剧的诞生也影响着欧洲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涌现出大批的剧作家、音乐家,并用精湛的创作技巧与曲折的故事题材,创作出大量的优秀歌剧作品,场面宏大,歌声迷人,也因此长盛不衰。
威尔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充分运用声乐技巧,创作出曲折动人、戏剧性强的作品,也因此是他成为意大利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令人钦佩至今。
一、威尔第的生平简介居塞比•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最为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他引领全世界认识到了意大利歌剧的独特魅力,成为歌剧的代名词®。
回顾他的一生,1813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贫困的家庭之中,家境的凄苦未能掩盖他的音乐才能,从7岁开始在镇上的教堂里面学习风琴,12岁参与乐队活动并开始自己独立作曲,18岁那年报考米兰的音乐学院,然而不幸落选,后来专门学习配器、作曲。
“是金子总会发光”。
在1842年《纳布科》一举成功,也让更多人注意到威尔第,也奠定了他成为世界著名歌剧勇于斗争,是意大利人民心目中的革命大师®。
1901年威尔第逝世与米兰,在他的一生中为人们留下了 27部伟大作品,成为宝贵的文化财富,称他为“意大利歌剧之王”也是当之无愧的,在他的指引下全世界人民都牢牢记住了意大利歌剧,他的名字也名垂不朽。
歌剧茶花女赏析论文:威尔第歌剧_茶花女_音乐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论文:威尔第歌剧_茶花女_音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05c622482fb4daa58d4b65.png)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他是19世纪下半叶名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
歌剧《茶花女》这部三幕歌剧是剧作家皮亚韦根据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的著名小说《茶花女》改编的。
威尔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歌剧全部作曲工作,并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凤凰剧院进行了首次公演。
虽然首次演出没有成功,但他的艺术创作及音乐风格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出色的歌剧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一(一)第一幕地点茶花女维奥莱塔富丽堂皇的客厅中。
演出人物有维奥莱塔、芙罗拉、加斯顿、阿弗列德等等。
这些人都是维奥莱塔请来参加晚会的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们,他们在富丽堂皇的客厅里欢快地跳着舞曲,加斯顿提议让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共同高唱《饮酒歌》来调动大家热情,就是在这场舞会上,维奥莱塔为阿弗列德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纸醉金迷的生活,与阿弗列德去了乡间共同生活,而阿弗列德的父亲却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无奈之下他们两个忍痛断绝了关系,维奥莱塔回到了巴黎过起了从前的生活。
(二)第二幕地点巴黎郊外的一个农庄、巴黎芙罗拉家的庭院。
演出人物有芙罗拉和侯爵、医生、阿弗列德等等。
由于阿弗列德的父亲的坚决反对,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不得不分手,维奥莱塔重新回到了巴黎又过起来了以前的生活。
阿弗列德不甘心爱情的失败,来到巴黎寻找维奥莱塔。
夜幕低垂,芙罗拉家热闹的化妆舞会即将开始,宾客们正在一旁大桌上玩牌赌博。
此时,一群打扮成吉普赛算命女郎的女士们蜂拥进入,随后则是男士们装扮成西班牙斗牛士,把场面气氛带到最高潮。
在热闹的歌曲之后,阿弗列德登门拜访,并加入赌局。
未久,维奥莱塔在老恩客多佛男爵的陪伴之下进场;维奥莱塔一眼就看见赌桌旁的阿弗列德,心想:自己来的真不是时候。
赌局中的阿弗列德运气颇佳,连盘皆赢,但他不断地冷嘲热讽赌运甚差的多佛男爵、以及大厅一旁的维奥莱塔。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7600202f60ddccda38a02e.png)
歌剧《茶花女》赏析《茶花女》是威尔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是《弄臣》及《游唱诗人》),它所获意大利人的欢迎也是不亚于《游唱诗人》。
这是根据1852年法国的作家小仲马(Alexandre Dumas)的戏剧「茶花女」( La Dame aux Camelias)而写成。
这部歌剧充满着优美的咏叹调,其出现密度之高,使得和比才的《卡门》一样,成为美歌集一般,即使不太明白剧情,但绝对不会感到有「冷场」,所以,它也是很好的欣赏入门的歌剧.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于1853年在威尼斯进行首演,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难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要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
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列塔。
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剧情:薇奥莱塔原是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到巴黎近郊与阿尔弗莱德共同酿造爱情的蜜。
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强要她承诺与他的儿子断绝来往。
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她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重返风月场。
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
茶花女
![茶花女](https://img.taocdn.com/s3/m/5997ec0a52ea551810a6878b.png)
《茶花女》是威尔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是《弄臣》及《游唱诗人》),它所获意大利人的欢迎也是不亚于《游唱诗人》。
这是根据1852年法国的作家小仲马(Alexandre Dumas)的戏剧「茶花女」(La Dame aux Camelias)而写成。
这部歌剧充满着优美的咏叹调,其出现密度之高,使得和比才的《卡门》一样,成为美歌集一般,即使不太明白剧情,但绝对不会感到有「冷场」,所以,它也是很好的欣赏入门的歌剧.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于1853年在威尼斯进行首演,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难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要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
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列塔。
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剧情:薇奥莱塔原是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到巴黎近郊与阿尔弗莱德共同酿造爱情的蜜。
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强要她承诺与他的儿子断绝来往。
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她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重返风月场。
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
薇奥莱塔信守对乔治欧的诺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一致命打击,就此卧床不起。
《茶花女》点评
![《茶花女》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0b74ff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6.png)
《茶花女》点评
《茶花女》是一部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根据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名著改编的三幕歌剧,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卖座的经典作品之一。
它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首演,之后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至今盛演不衰。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它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在爱情与道德之间挣扎的内心世界。
主人公玛格丽特为了爱情而牺牲了自己,这种无私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同时,剧中的音乐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威尔第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将观众的情感引向高潮。
此外,《茶花女》的演员阵容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优秀的演员能够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
总的来说,《茶花女》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有优美的音乐和出色的演员阵容。
它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和爱情的真谛。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影中,《茶花女》都能够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灵,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真挚。
《茶花女》
![《茶花女》](https://img.taocdn.com/s3/m/7e650bc39ec3d5bbfd0a7463.png)
艺术成就 小仲马的剧作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 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话剧 《茶花女》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 开端的标志。他的剧作不以情节的曲折 离奇取胜,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 结构谨严,语言流畅,富有抒情意味。
【大仲马和小仲马】 大仲马和小仲马】
19世纪上半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是法 19世纪上半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是法 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少有的多产作家。 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少有的多产作家。他的作品故 事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事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大仲马的主要成 就在于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 就在于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 1844)、 玛尔戈王后》 1845) )、《 (1844)、《玛尔戈王后》(1845)和《基督山 伯爵》 1845,又名《基督山恩仇记》 伯爵》(1845,又名《基督山恩仇记》)。 • 文学之父维克多· 文学之父维克多·雨果对他作了最中肯最感 人的评价: 他的为人像夏日的雷雨那样爽快, 人的评价: “他的为人像夏日的雷雨那样爽快, 他是个讨人喜爱的人。他是密云,他是雷鸣, 他是个讨人喜爱的人。他是密云,他是雷鸣,他 是闪电,但他从未伤害过任何人。谁都知道, 是闪电,但他从未伤害过任何人。谁都知道,他 待人温和,为人宽厚,就像大旱中的甘霖。 待人温和,为人宽厚,就像大旱中的甘霖。” •
小仲马(1824年 小仲马(1824年7月27日 27日 1895年11月27日 -1895年11月27日), 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 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 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 戏剧家。 戏剧家。他的父亲是以 多产闻名于世的杰出作 家大仲马,受父亲影响, 家大仲马,受父亲影响, 他也热爱文学创作, 他也热爱文学创作,并 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 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 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 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 的重要作家。 的重要作家。
茶花女中的赏析
![茶花女中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4597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9.png)
茶花女中的赏析茶花女(La Traviata)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一部歌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歌剧,通过讲述主人公芭芭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妓女的不公和伦理束缚。
本文将对茶花女中的音乐、剧情和主题进行赏析。
一、音乐赏析茶花女中的音乐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威尔第的音乐风格优雅且充满激情,充分展现了主人公芭芭拉的内心世界。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第一幕的“见面曲”和第三幕的“背叛之歌”。
“见面曲”是茶花女中最著名的乐曲之一。
这首乐曲以轻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开头,随后演唱者展示了出众的唱功和高音音域。
这首乐曲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芭芭拉在即将与亚尔弗雷多相见之前的紧张和期待,为整个歌剧的高潮部分做出了铺垫。
“背叛之歌”是茶花女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在这一场景中,芭芭拉意识到自己被亚尔弗雷多抛弃,她用悲伤和愤怒混合的情感表达出内心的痛苦。
整个乐曲以悲壮的音乐和文字描绘了芭芭拉的心境,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无奈。
二、剧情赏析茶花女的剧情情节曲折且感人。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芭芭拉展开,她是一个社交界的名妓,被社会所误解和唾弃。
而芭芭拉却追求爱情的真实和自由,她与年轻的贵族亚尔弗雷多坠入了热烈的爱情,但这段爱情最终因亚尔弗雷多家庭的阻挠而走向悲剧结局。
剧情中的高潮部分是芭芭拉与亚尔弗雷多分别的场景。
亚尔弗雷多被他的父亲说服放弃了芭芭拉,回到了自己的家庭。
而当亚尔弗雷多的父亲实际上奉命来向芭芭拉求情时,芭芭拉已经身患重病,她告诉他们自己将很快死去。
亚尔弗雷多最终赶到时,却只能目睹爱人在他面前去世。
整个剧情通过展示芭芭拉被社会和爱人的背叛,呈现了现实与浪漫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观众在情节的起伏中体会到了爱情和社会道德之间的无奈与痛苦。
三、主题赏析茶花女探讨并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妓女的偏见和伦理束缚。
芭芭拉作为一个名妓,虽然她在内心中追求着真爱和自由,但正是因为她的职业身份,导致了她在社交界和爱人面前受到歧视和误解。
论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维奥莱塔悲剧的命运
![论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维奥莱塔悲剧的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8de261d8284ac850ad02429b.png)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论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维奥莱塔悲剧的命运陈威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摘要:威尔第歌剧《茶花女》是歌剧史上的经典名作,时至今日,仍被各歌剧院及舞台争相上演。
女主角维奥莱塔是歌剧中最为重要的人物,贯穿整个歌剧的始终,可以说整个歌剧是围绕维奥莱塔开始、展开与结束的,剧中每个人物都与她息息相关。
本文通过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剧情梗概、维奥莱塔人物形象来进行分析,为演唱维奥莱塔这一角色提供参考。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维奥莱塔悲剧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133-02一、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剧情梗概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共分为三幕,第一幕:故事开始于茶花女家热闹的宴会上,剧中主要人物悉数出现,“茶花女”维奥莱塔出场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并开始与所有人进行交谈与周旋,暗示了她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
正在此时,男主角阿尔弗莱德被引荐给维奥莱塔,并擦出爱的火花。
第二幕:维奥莱塔与阿尔弗莱德隐居在乡下过着幸福的二人世界,阿尔弗莱德父亲阿芒出现,打破了他们偷来的浪漫时光,激发了隐藏的矛盾,维奥莱塔被迫离开阿尔弗莱德,回归风月场所。
一次宴会中,阿尔弗莱德借机侮辱维奥莱塔,使她晕厥一病不起。
第三幕:维奥莱塔重病卧床,得知真相的阿尔弗莱德赶回来,两人相聚,憧憬美好的未来,最后维奥莱塔在阿尔弗莱德的怀中死去。
二、维奥莱塔人物分析维奥莱塔酷爱茶花:白茶花和红茶花,“茶花女”的称号由此而来。
“白茶花”纯洁无暇代表一缕白月光,暗示茶花女出淤泥而不染,遗世而独立;“红茶花”艳丽热情,代表茶花女风尘洒脱的一面。
她有着双重性格,既能像贵族妇女那样举止得体、优雅自信、才气逼人,又能摒弃这些活得放纵潇洒、言语粗俗、动作轻佻,是交际花中绽放的一朵奇葩。
维奥莱塔是有思想、有追求的独立女性,虽出生贫寒,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使堕入风尘,也能抓住机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她的修养、文学素质、才艺水平等比当时的贵妇人更甚。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音乐特色分析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音乐特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50dbf2eefdc8d377ee3239.png)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音乐特色分析摘要】本文浅析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的创作特色,论威尔第在西方歌剧上的重要地位。
威尔第的《茶花女》的音乐细腻流畅、真挚动人,具有拨人心弦的悲剧效果,其创作几极具特色;善于应用以歌唱为主的咏叹调书法人物内心情感;注重重唱、合唱的烘托及管弦乐的作用,充分体现威尔第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惊人的艺术才华。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创作特色一、绪论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集大成者。
18岁时,威尔第来到他向往已久的意大利文化中心——米兰,报考米兰皇家音乐学院,但被拒绝。
但年轻的威尔第并不气馁,他投靠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作曲家拉维尼亚门下学习作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853年《游吟诗人》在罗马的阿波罗剧院首演,大获成功。
在《游吟诗人》排练之际,威尔第又埋头创作《茶花女》,当其脚本由皮亚韦完成后,威尔第仅用4周时间就写出了歌剧总谱。
《茶花女》经调整再度上演,大获成功,成为歌剧舞台上演出最为频繁、最受欢迎的经典剧目之一。
二、歌剧《茶花女》的剧情简介《茶花女》是三幕歌剧。
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
剧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压迫下层市民的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莱塔。
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四、歌剧《茶花女》的创作特色(一)善于应用以歌唱为主的咏叹调抒发人物内心情感威尔第的歌剧的特点是始终坚持以“歌唱”为主角,保持器乐与声乐艺术之间的平衡感。
他为剧中人物设计了最优美、最有欣赏价值的合唱、重唱和独唱的宜叙调以及咏叹调等,所有这些唱段都有规整的结构。
此外,他选用的题材大部分是悲剧性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间的冷酷无情和真善美。
(二)重唱、合唱的烘托威尔第不仅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入的刻画,把类型化的形象提炼成个性化的形象并把性格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联系起来,不断的采用重唱与合唱推动着戏剧发展。
茶花女
![茶花女](https://img.taocdn.com/s3/m/5af048e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b.png)
国家大剧院为广大观众献上的2019年“开年大戏”《茶花女》将于2019年1月20日至26日上演。日前,该剧 已进入紧锣密鼓的排练阶段,而这也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这部威尔第歌剧经典第五度与广大观众见面。
本轮演出,国家大剧院集聚众多海内外一流艺术家再现这部经典。执棒该剧的意大利指挥家雷纳托·帕伦波, 曾在国家大剧院版《诺尔玛》《假面舞会》中有过令人称赞的上佳表现,而《茶花女》更是这位深谙意大利歌剧 精髓的指挥家的“拿手好戏”。在歌唱家阵容方面,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穆德拉克与国家大 剧院驻院女高音歌唱家周晓琳携手石倚洁、薛皓垠、法比安·维洛兹、袁晨野等来自海内外的实力唱将,共同演 绎这部纯爱经典。值得一提的是,曾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军中女郎》中,连唱19个high C的男高音歌唱家石 倚洁推掉原本在匈牙利参加的歌剧《微笑王国》的演出,将为广大中国观众献上他艺术生涯中的首版《茶花 女》。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这一版《茶花女》首演于2010年。该剧导演、灯光设计海宁·布洛克豪斯深入挖掘字面意 思下人物行为的动机、心理状态及矛盾,“添加了小仲马和作曲家都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在视觉呈现上,巨 幅镜面舞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极富“诗意之美”,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在真实与“镜像”间,映衬 出“交际花”薇奥莱塔的爱情、生活与香消玉殒。此外,根据意大利著名画家乔万尼·博蒂尼的画作设计的服装, 还原了19世纪巴黎的社会风貌,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时尚潮流”。
歌剧茶花女观后感
![歌剧茶花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595ab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4.png)
歌剧茶花女观后感歌剧《茶花女》是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一部经典之作。
近日,我有幸观赏了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深受触动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茶花女》的观后感。
整台演出以法国19世纪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富豪和一个舞女之间难以逾越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仅发生在舞台上,更是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生活哲理在其中展现。
这部歌剧以其深刻的情感揭示了贫富不均、社会阶层固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等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首先,歌剧展现了人性中的丑陋和美好。
女主角玛格丽特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舞女,一度为了生计放弃了爱情。
她与阿尔弗雷德的相遇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她的选择既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又是对爱情的无限执着。
她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对爱的追求不是浪漫的虚幻,而是真实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
其次,本剧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再现了19世纪巴黎的精致与浮华。
其中最为人称赞的是香颂的登场,她用她那令人陶醉的嗓音带领观众走进了一个充满艳丽花卉与巴黎繁华的世界。
演唱者们的高亢音调、戏剧性的姿态和精湛的演技使整个剧场沉浸在独特的氛围中,观众也倍感舞台的魅力和震撼。
这些场景转换的完美结合,为整个故事的流畅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环绕着玛格丽特与阿尔弗雷德命运交织的角色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女主人公的拜金姐妹,他们对阿尔弗雷德的诋毁和报复,让人们进一步反思了贫富悬殊对人性的影响。
这些配角的表演不仅衬托出玛格丽特的高尚与纯洁,同时也使观众对社会道德观和人性的界限有了更加清晰的审视。
细致入微的舞台布景和服装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精心设计的服装展现了19世纪巴黎社会的华丽与虚荣,舞台背景则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繁荣而多彩的时代。
这些细节的把握使整场演出更加真实感人,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剧中的世界之中。
总的来说,歌剧《茶花女》通过精湛的演绎和引人深思的情节,成功地展现了贫富之间的鸿沟和爱情的触动。
更重要的是,它向观众传递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性的美好与真善始终存在的价值观。
《茶花女》
![《茶花女》](https://img.taocdn.com/s3/m/21380666a98271fe910ef944.png)
二号主人公亚蒙杜瓦,他深深的爱着玛格丽特,不 嫌弃她身体不好,不嫌弃她与男爵的过去,只在乎 她人本身纯真热烈的爱,让他愿意为玛格丽特付 出一切.但他不理解她的"背叛",至使痛恨 她.这是矛盾的高潮.当他知道误会了玛格丽特 时,非常后悔,可是已经迟了.他是一个感情用 事的人,缺乏理性.不过纯真的爱,专一的请是 值得我们学习的.造成他悲剧的人物,不得不提 三号人物.
《茶花女》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英文) 《La dame aux Camélias》 (法文)
<法>亚历山大· 小仲马 著
文学巨著《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 小仲马 (1824年7月27 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茶花女》亦是 朱塞佩· 威尔第作曲的三幕歌剧。 意大利文剧本由皮亚威编写,改编自小仲马于1848 年出版的小说《茶花女》。歌剧于1853年3月6日在 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首演。故事的原著小说,亦被改 拍成电影《茶花女》(1936)。《情陷红磨坊》 (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蓝本改编。 《茶花女》是第一本流传到中国的外国小说,1897 年,最早由林纾(即林琴南)译作汉语,当时译名 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作者的思想
受父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并且和他父亲一 样勤奋,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 重要作家。 和大仲马侧重表现历史,专写历史剧和历史小说不 同,小仲马则专写现代剧。 小仲马幼年饱尝家庭不幸带来的种种辛酸和痛苦, 亲眼看到大仲马一生受累于种种桃色事件,并因此落得晚 景贫困凄凉。所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扬家庭及婚 姻的神圣,对资产阶级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 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抨击了娼妓社会对家庭婚姻的 威胁,歌颂了纯洁高尚的爱情,成为社会问题剧创始人之 一。
茶花女
![茶花女](https://img.taocdn.com/s3/m/961ec8f5770bf78a6529544d.png)
茶花女(威尔第作曲三幕歌剧)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观赏这部以法国文学家小仲马著名小说为本的戏剧《茶花女》后,备受感动,立即邀请剧作家修改剧本,以短短6周时间谱曲完成,改编为歌剧。
1853年在意大利凤凰歌剧院首演时,因男女主角表现不佳,惨遭失败,面对这样的结果,威尔第只说了一句话:「时间会证明这次的失败究竟是主演的错还是我的错。
」2年后,歌剧茶花女换了主角再次上演,立即造成轰动!至今已经是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剧。
剧中多首歌曲,如《饮酒歌》、咏叹调《啊!梦里情人》、《及时行乐》等,已变成许多声乐家必唱曲目,受欢迎的程度可称作歌剧界中的流行金曲。
《茶花女》(三幕歌剧)作曲:威尔第剧本:法兰契斯可·马利亚·皮亚夫根据法国小说家兼剧作家亚利山大·杜玛(小仲马)戏剧“茶花女”改编而成首演:1853年03月06日,意大利威尼斯凤凰剧院一位游走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交际花茶花女,一位来自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不顾身份地位的悬殊及世俗礼教,坠入了爱河,原以为从此可以白头偕老,无奈在作家的父亲秘密干涉下,作家误以为茶花女是一个嗜钱如命、用情不专的女子,这个误解,造成了两人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当年,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观赏这部以法国文学家小仲马著名小说为本的戏剧《茶花女》后,备受感动,立即邀请剧作家修改剧本,以短短6周时间谱曲完成,改编为歌剧。
1853年在意大利凤凰歌剧院首演时,因男女主角表现不佳,惨遭失败,面对这样的结果,威尔第只说了一句话:「时间会证明这次的失败究竟是主演的错还是我的错。
」2年后,歌剧茶花女换了主角再次上演,立即造成轰动!至今已经是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剧。
剧中多首歌曲,如《饮酒歌》、咏叹调《啊!梦里情人》、《及时行乐》等,已变成许多声乐家必唱曲目,受欢迎的程度可称作歌剧界中的流行金曲。
[1]由英国五度奥利弗金奖得主导演理查德·艾尔执导的《茶花女》,此版本自1994 年创作完成后,受到热烈追捧,不断重演,古典精致的舞美及服装、贴近角色的动作设计及豪华的场面调度,让它已成为歌剧史上的经典。
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df99b4d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4.png)
2020年第12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石垒(1979-),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歌剧表演。
收稿日期:2020年11月15日。
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对于欧洲各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由此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音乐家,作曲家等等,同时他们用精湛的创作技巧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题材,创作出大批量的优秀歌剧作品等等,其中,威尔第就是众多作曲家中的典型代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威尔第的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因此,威尔第在意大利歌剧界,甚至世界歌剧界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特别是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更是经久不衰,成为歌剧领域的一朵奇葩。
据此,有必要对于威尔第的生平和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
1威尔第的生平概述威尔第是意大利享有盛名的歌剧作曲家,他生于1813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是意大利歌剧的代名词,他所创作的歌剧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于意大利的歌剧,甚至整个欧洲的音乐界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在12岁的时候就能够独立的作曲并参与多种类型的乐队活动,在18岁的时候报考米兰最著名的音乐学院,虽然不幸落选,但是经过自学,他在作曲、配器等相关方面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
在1842年的时候,他所创作的《纳布科》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同时也让音乐界相关人士关注到威尔第这样的音乐奇才,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他的歌剧创作之路。
1853年,威尔第创作的《游吟诗人》在罗马阿波罗剧院首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游吟诗人》在练的过程中,他又创作出《茶花女》,经过不断的改变和调整之后,该歌剧轰动了全世界,同时这也成为歌剧界舞台演出最受欢迎、同时演出最为频繁的经典剧目之一。
在之后的音乐生涯中,他坚持不懈,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创作出一步又一步的经典,成为意大利歌剧界的领军人物,他所创作的歌剧《茶花女》等等杰出的作品经过岁月的洗礼,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从而也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激励着更多人勇往直前。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https://img.taocdn.com/s3/m/2cd848f1f705cc1755270912.png)
藝術家描繪的對象(Cont.20)
最後一幕,有著使人心碎的序曲,帶我們 進入死亡的的世界。當維歐蕾塔受苦時, 阿佛列多與他的父親也真心地與她一起 受苦。Amore(愛情)的部分演完了, Morte(死亡)繼之。 原文出自歌劇新聞98年12月號。 作者Mary Jane Phillips-Matz著有一本威 爾第的傳記。
藝術家描繪的對象(Cont.7)
李斯特(作曲家)在1845年的一場音樂會中初遇 瑪麗˙杜普蕾絲,描述她是『女人中最完美的 化身』、『我所愛上的第一位女性』。她央求 他帶她逃離巴黎,說:『我沒法存活。我是個 異類,我無法繼續過這種生活,我完全不知道 如何維持。帶我走吧!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我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困擾。我會整天睡覺,晚 上到戲院看戲,夜裡你則可以對我為所欲為。』 他向她承諾會帶她走,但最後食言。在瑪麗死 後,李斯特說:『在她身上,我總感到淡淡的 憂鬱與哀愁(即使她自己並不覺得),令我想 以詩歌與樂章來抒發。』她對小仲馬和威爾第 也有相同的影響。
藝術家描繪的對象(Cont.1)
『茶花女』(La Dame ux Camelias,法文原意 即為:茶花女)中的描寫對象(女主角瑪格麗 特),在威爾第的歌劇中則名叫維歐蕾塔。 1856年,倫敦泰晤士報警告大眾『歌劇茶花女 中下流、不堪入目的內容』;由於被認為淫穢, 沒有人願意出版歌詞的英譯本。得要花上許多 年的時間,才能使一個清教徒社會中的上流人 士瞭解這齣歌劇實在是個傑作,是相當令人惋 惜的----因為在威爾第的所有作品中,『茶花 女』也許是最充滿同情與憐憫心的。
格林維爾(Doctor di Grenvil)/醫生<男中音>
朱圔培(Giuseppe)/茶花女的男僕<男高音>
藝術家描繪的對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
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创作是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重要代表。
他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创作(1839--1850)、中期创作(1851—1871)和后期创作(1871—1893)。
他的早期创作大多是对罗西尼和贝里尼的模仿,但在题材上大都反映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内容。
其重要作品有《纳布克》《伦巴弟人》《欧那尼》《阿蒂拉》等。
中期创作,在内容上大大加强了现实主义因素,人物性格也有深入的刻画,以《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伊达》为代表,标志着他的歌剧走向成熟。
后期创作只有两部歌剧《奥赛罗》《法尔斯塔夫》,此外重要的作品还有《安魂弥撒曲》等。
下面主要来介绍他的歌剧《茶花女》。
《茶花女》(la traviata)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部作品,全歌剧有三幕,剧本是由皮亚维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改编而成的,由威尔第作曲。
歌剧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费尼切”剧院首演。
音乐体现着威尔第的中晚期创作风格,以充分地描写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为重,最终以悲剧而告终。
但由于歌剧的主角是一位“堕落的女人”等原因,演出反响不佳,随即威尔第对歌剧的第二幕作了修改,于1854年5月再次上演,并一举获得成功,得到了很高的赞誉,并与《弄臣》《游吟诗人》被誉为威尔第50年代的“三大杰作”。
这部歌剧主要描述的是位于19世纪巴黎,上流社会中一个受迫害
的妇女“微奥列塔”,因她喜欢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她整天沉迷在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荒谬生活之中。
虽然显得高贵,但患了重病,在一次酒会上,他无意中认识了英俊潇洒的阿尔弗雷德,凑巧此时微奥列塔突发重病,倒在沙发上,阿尔弗雷德见状立马上前深切的照顾她,同时,也向微奥列塔倾诉了自己对她的爱慕之心,微奥列塔很是感动,便接受了他的请求。
微奥列塔为了阿尔弗雷德,改掉了所有的不良陋习,同时也摆脱了之前花天酒地、奢华荒谬的环境,带着所有积蓄和阿尔弗雷德回到了乡下,过着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生活,可是好景不长,这个消息不知如何传到阿尔弗雷德父亲的耳朵里,父亲顿时勃然大怒,赶来乡间兴师请罪,父亲严厉的面孔使他们感到恐慌,两人的分离已在预料之中。
当其父亲得知他们的真心真情之后,虽然有所感动,但考虑到自己儿子的未来,仍然要求两人断绝关系,微奥列塔只好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忍痛答应了其父亲的要求,并给阿尔弗雷德写了封“绝情信”,很快她便又回到了之前令她厌恶的生活中。
当阿尔弗雷德看完信之后,颤抖欲绝,打算给微奥列塔以深深的打击报复。
在一次宴会上,满腔怒火的他,当着众多朋友的面羞辱了微奥列塔,说她为了享乐而负心绝情,微奥列塔遭此打击和满腔委屈,顿时晕倒在地,生命垂危。
当阿尔弗雷德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儿子,可是这一切都太晚了。
阿尔弗雷德带着无比的歉疚再次来到微奥列塔的身边时,她躺在病床上已经奄奄一息,最终带着无法实现的爱情离开了人间。
威尔第在整部作品中突出了两大主题:第一“爱情主题”;第二“告别主题”。
“爱情主题”主要出现在第一幕阿尔弗雷德向微奥列塔倾诉衷肠的情景,以及最后一幕阿尔弗雷德当知道事情真相后,再次来到微奥列塔的身边的场面。
虽然是以悲伤而告终,但亦是爱情主题的又一次上演。
“告别主题”则主要出现在开头的序曲中,它营造出了悲伤的气氛,预示着不幸的结局,还有当阿尔弗雷德父亲出面干涉两人的幸福生活时,已说明了“告别”的必然性。
以下,笔者将介绍歌剧《茶花女》中的几个精彩唱段。
1.《饮酒歌》(libiamo neliete calici)选自第一幕第二场,由阿尔弗雷德和微奥列塔共同演唱的一段二重唱,运用了轻松活泼的3/8拍曲调。
阿尔弗雷德举杯祝福,他为青春、为美好的爱情干杯,同时也向微奥列塔倾诉了自己心中的爱意,微奥列塔也与此同时奉劝大家能够和他一样的生活,因为快乐不会长久,青春会转眼即逝,人们都热烈的同声应和。
在歌剧的幻想梦境中,他们志同道合地谈了起来,爱神丘比特便刺中了微奥列塔的芳心。
这段曲调轻快优雅,旋律鲜明易记,整体结构为单三部曲式,所以被人们广为流传。
2.《像天使一样美丽》(pura siccome unangelo)出现在第二幕第二场,是阿尔弗雷德父亲劝说两人分离时的一段著名男中音咏叹调。
描述的是当他知道微奥列塔深爱着他的儿子,并痛恨自己的过去后深受感动,但依然请求微奥列塔作出牺牲,因为他还有一个像天使一样美丽的女儿,如果不能洗清家庭蒙受的耻辱,她就不能嫁给一个好的青年。
在这段咏叹调中,充分体现出其父亲是一个不屈
不挠的家庭道德捍卫者的角色。
3.《永别了,快乐的梦》(addio del passato)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三幕的第一场,是微奥列塔在遭到阿尔弗雷德打击当场晕倒,被送到医院后,她所发出的微弱呼声,她在向过去美好的梦想告别,死神正在向她走近。
即使没有人会为悼念她而悲伤流泪,会用鲜花布满她的坟墓,上帝也会怜悯她,宽恕她的此曲充满了极度的悲伤,同时与窗外喧嚣的巴黎狂欢节的合唱声造成强烈的对比。
这就造成了歌剧中“戏剧性”的产生,同时,这更有利于接下来阿尔弗雷德上场的效果。
4.《巴黎,我们将一起离去》(parigi o cara,non lasceremo)这支曲子出现在第三幕的第二场,当微奥列塔卧床不起时,阿尔弗雷德满怀愧疚再次回到她的身边,温柔地劝导她,要她永远离开这遭人唾弃的巴黎,和他一起到一个气候温暖的地方去养病,一起欢度幸福的生活。
这个念头使可怜的微奥列塔又恢复了对幸福的憧憬,可由于她身体太虚弱,于是向无情的死神提出了抗议——“我向往生活,我还年轻”。
歌声中充满了爱情和绝望,笼罩在悲凉的气息中,两人的歌声形成一首经典的二重唱。
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和艺术上的大胆创造与探索而感人至深。
该歌剧虽然依旧遵循分曲结构的写法,但尽量克服不自然的、刻板的段落衔接。
咏叹调内部的结构,随剧情及情绪的发展而处理的灵活自由,使人物性格在音乐与戏剧浑然一体的对比发展中呈现出来。
他还克服了意大利歌剧乐队粗糙、表现
力苍白的弱点,在绝不压倒声乐旋律的情况下,尽情发挥其表现力。
他还在该剧中对瓦格纳分场不分曲的结构乐队的巨大作用和主导
动机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使在该作品当中表现出了他始终坚守自己民族风格与传统的审美习惯。
他的包括《茶花女》在内的独树一帜的新型歌剧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意大利作曲家,而且得到了欧洲乐坛的真诚尊重。
参考文献:
1.廖天瑞.《音乐百科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世元.《艺术歌剧大师:威尔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茶花女》.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张重辉.《外国音乐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