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对中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冷战的大幕又从砖瓦废墟上缓缓拉开。美国和苏联——这一对超级大国,从共同对抗纳粹的威胁中解除出来后,就再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相处。希特勒刚一垮台,双方便展开全方位的竞赛,试图用它们的影响力控制整个世界。

战后中国走上革命道路,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以往的研究,比较多地分析了战后中国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推动革命的种种动力,却多少忽略了对外部条件和作用的探讨。迄今为止,注意到分析说明战后中国革命外部条件的文章著作与那些强调中国革命内部原因的文章著作相比,可以说屈指可数。而不少谈到这一问题的学者又往往习惯于把这种刺激与反应的过程简单地归结为具体描述中共成功抵制外国干预或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的过程。因此,有关战后外部世界变动及其对中国革命所起作用和意义问题,似乎尚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入讨论。何谓战后中国革命的外部原因?通常,许多关注这一问题的人都习惯于把目光集中在战后苏联与中共的关系问题上。结果,中俄两国档案公布的迟缓就极大地妨碍了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准确的评估。但是,严格说来,战后国际环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苏联究竟在何时何地向中共具体提供了些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它其实更重要地反映在,由于美苏关系急剧变动而出现的两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世界政治关系的迅速分化与改组,给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些什么样的条件和机会,它们又在多大程度上便利和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对法西斯的共同基础已经不复存在。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苏联的影响急剧上升,在反法西斯的过程中,帮助东欧各国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世界矛盾转化,美国要称霸世界,美苏冷战就不可避免。1947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笼,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严重威胁。东欧各国的亲西方势力也企图策动政变,所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推出了“情报局”和“经互会”。“经互会”成立时,宣布其任务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济互助、技术合作、交流经验。这就让中国有了研制核武器的缝隙。

斯大林或许没有料到,还在苏联进行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国就了解到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技术,甚至提出参观苏联的核设施。当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出这一要求时,斯大林拒绝了。不过,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纪录片。由于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在8月29日,而那时刘少奇已经离开了莫斯科,所以有学者怀疑中国代表团看到的并非像他们理解的那样是有关苏联核试验的影片。斯大林这样做,可能是在应付中国人--他不知道即将开始的试验是否能够成功,也可能是对毛泽东的动机有所怀疑--中国人是否也想拥有原子弹。苏联拥有原子弹对中国无疑是一种很大的鼓励。无论如何,当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已经可以炫耀性地邀请毛泽东观看苏联进行原子弹试验的纪录影片了。中国领导人由此对原子弹有了感性认识,也是事实。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领导层接连不断地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赫鲁晓夫为了战胜其政治对手,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并一再讨好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又一次考虑到研制核武器的问题。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时,主动问中国还有什么要求,毛泽东趁此机会提出对核武器感兴趣,并希望苏联在这方面能

给予帮助。赫鲁晓夫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没有准备,稍做迟疑后,他劝说毛泽东应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不要搞这个耗费巨资的东西,并表示只要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行了。赫鲁晓夫最后建议,由苏联帮助中国建立一个小型实验性核反应堆,以进行原子物理的科学研究和培训技术力量。

赫鲁晓夫回国以后,中苏两国政府便开始了关于在核能事业方面合作的具体谈判。1955年1月17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说,为在促进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给予其他国家以科学技术和工业上的帮助,苏联将向中国和几个东欧国家提供广泛的帮助,其中包括进行实验性反应堆和加速器的设计,供给相关设备及必要数量的可分裂物质。作为合作条件,1月20日中苏签署了《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放射性元素的寻找、鉴定和地质勘察工作的议定书》。根据这个协定,中苏两国将在中国境内合作经营,进行铀矿的普查勘探,对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由中国方面组织开采,铀矿石除满足中国自己的发展需要外,其余均由苏联收购。

苏联的帮助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原子能研究事业。1956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说,“中央已经决定对原子能的研究和建设事业,采取最积极的方针,并且在苏联的帮助下,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接近和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在同年5月全国科学规划会议所确定的57个重点学科中,原子能被摆在最为突出的地位。

此后两年苏联的核援助进一步扩大。由于苏联专家的帮助,实验性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相继建成,还培养了一批中国科学技术人员。苏联专家刚来时,在研究所里只有60位核物理方面的中国专家,而到1959年11月他离开这里时,这个集体的人数已经增长到6000人。时任该所的负责人后来回忆说,不仅在技术问题上,而且在反应堆、核动力的研究体制建设方面,对中国都给予了不少帮助。苏联能派出如此优秀的科学家,可见是诚心帮助中国的。

冷战后,中国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存在有利于中国的一面,又有不利于中国的一面。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使中国的安全环境大大改善。主要表现是:中俄关系有了实质性改善;摆脱了与所有国家的军事冲突;同所有邻国都保持着至少是正常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日益频繁和不断深化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交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互信,降低了军事对抗的可能。但中国安全环境仍然令人担忧。西方以人权、武器扩散、台湾、西藏和新疆等问题为名,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威胁始终存在。他们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压制自由,不可能成为民主大家庭中的一员,也不可能成为国际事物中的可靠的伙伴。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苏联崩溃以后,中国对发达民主国家的战略意义已不复存在。阻止苏联扩张时中国是一个有用伙伴。但苏联不存在了,中国不是可资利用之物,而有可能成为对西方利益尤其是美国利益的长期威胁。为此,美国加紧把战略重新东移,在中国周边部署军事力量,压制和延缓中国的崛起。然而,中国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决定参与世界事务使中国在全球经济分量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持续、大幅上升。目前中国已经是具备一定的实力地区大国。经济增长年速度高大8%至9%,199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大国。2000年,中国的GDP达1万亿美元,已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六。外贸总值达4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在世界上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中国13亿人口那么大的国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全面,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即便中国经济增长率还低一些,用不了一代人的努力,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其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额也将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的文化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正在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