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阅读题及

答案

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但现在却失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文体权力。探讨古典诗歌在创作与批评方面的处境与未来走势,为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这种古典艺术形式找到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路径,是每一个诗国后人应有的文化责任与历史担当。

现代律诗的创作与批评,存在着“以律绳诗”的单维批评定式。专求格律,忽略诗歌所要传达的情志内涵,并不十分在意诗歌的意境、韵致或是格调。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曾对当时类似的风气进行分析,认为“泥古诗之成声”和在平仄字句方面“摹仿而不敢失”的做派,会导致“无以发人之性情”的结果。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根据新的时代特性和实践期许及时进行创变。“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只有灵活、开放地审视格律要求,不斤斤于格律的形上法则,才能创作出更符合当下人们精神和情感品位的古典诗歌。明代中期的诗风也表现得较为迂执。对此,何景明曾希冀用清通简易的方式予以调适。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何景明把那种规行矩步的作诗方式称为“稍离旧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他不否认作诗应遵循古人矩镬,但认为应“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关键是要写出真的自己。而我们今天的律诗创作,却是一种以格律为宗旨和评判法则的单维批评模式,甚至是唯一的评价矩镬,或者可以叫作一种公式化的思维定式和批评行为。这种批评思维和批评逻辑实际上比概念化批评更缺乏艺术精神。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以意为主”便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要领。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指出,“学诗当识活法”,而“活法”,是“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诗人“以意为主”,创作时再以“活法”运之,便可造就鸢飞鱼跃般活泼生动的诗歌境界。

作诗当“以意为主”,当以“活法”运之,古人看得何其透彻!“意”可包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精神活动。“活法”则是诗人贯通自身与前人矩镬并“神而明之”的诗学真髓。只有写出真景、真情,才有真诗。也只有不拘束于形式格律,不计较于尺寸得失,才能“以意为主”,才能不失真率自然之妙。作诗要真,就不能以律绳己,更不能以律绳人。盘活古代诗歌艺术传统,将其发扬光大,不能“参死句”,守“死法”。唯有开放和包容,古典诗歌才有未来。

(选自郭鹏《当前古典诗歌的创作与批评》,2017.11. 6《光明日报》,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研究古典诗歌的创作和批评,以恢复其至高的文体权力,是诗国后人的文化责任。

B. 不打破以格律为宗旨的形式主义法则,就无法创作出契合新时代精神的古典诗歌。

C. 清通简易的方式,重在写出真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明中期较为迂执的诗风。

D. “活法”摒弃了前人格律规矩的束缚,是“以意为主”创作理念的实践运用原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 文章交待写作目的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

B. 文章引用了多则古典文论,在增强论证说服力的同时也揭示了论题的历史延续性。

C. 文章从创作和批评两个维度切入,着重论证两者互相影响造成了现代律诗的闲境。

D. 文章提出“作诗要真”,是对“以意为主”“活法”这两条作诗原则的概括和深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一下说法不对的的一项是

A. 激活古典诗歌表达感情、寄托人生情怀方面的优势,就能使这种艺术形式重续辉煌。

B. 通过李东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律绳诗”可能给现代律诗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C. 格律在严格要求诗歌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诗歌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现代律诗是古典诗歌在新时代的发展,格律上的进一步解放,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试题答案:【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以恢复其至高的文体权力”,不符合文意,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但现在却失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文体权力。探讨古典诗歌在创作与批评方面的处境与未来走势,为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这种古典艺术形式找到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路径,是每一个诗国后人应有的文化责任与历史担当”;C项,“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明中期较为迂执的诗风”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无此意;D项,“‘活法’摒弃了前人格律规矩的束缚”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活法”强调“规矩具备”和“贯通”,并非“摒弃”。故选B。

【2题解答】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对的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C项,“着重论证两者互相影响”说法有误,本文并不是着重论证创作和批评两者相互影响,而是着重论证了现代律诗的创作与批评,存在着“以律绳诗”的单维批评定式,专求格律,忽略诗歌所要传达的情志内涵,并不十分在意诗歌的意境、韵致或是格调。致使“今天的律诗创作,是一种以格律为宗旨和评判法则的单维批评模式,甚至是唯一的评价矩镬,或者可以叫作一种公式化的思维定式和批评行为”。故选C。

【3题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说法不对的的一项”,A项,原文中“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并非条件关系。“就能”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以下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阅读题及答案由高中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