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一曲胡笳救孤城-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一曲胡笳救孤城-公开课教案
34一曲胡笳救孤城
(五年级第二学期)
一、激发感情,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它们激励和启迪着后人。
请看屏幕,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历史故事吗?(媒体出示:闻鸡起舞)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能说说吗?
后来两人都成为了能文善武的将领。
2、故事中有一位主人公是刘琨,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与刘琨有关的历史故事。
板书:一曲胡笳救孤城
师:我们先来看看对刘琨的介绍,出示刘琨的简介
3、读课题,质疑。
(预设:胡笳是怎样一种乐器?(当场借助资料解决)出示:胡笳图(配音乐)
孤城指哪座城?(晋阳城)随机板书
为什么称晋阳城是孤城?
为什么一曲胡笳可以救孤城?刘琨是怎么想到这一办法的?(研读时解决))
4、“为何称为孤城?”“一曲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晋末年,解开这些谜团。
二、了解故事背景
1、轻声读读课文第一小节,出示第一节,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2、学生交流。
教师随机板书:西晋末年晋阳城
刘琨匈奴
教师随机介绍,随机出示晋阳城地图。
晋阳城:故事发生在西晋末年,这就是西晋的地图。
这块区域就是并州,这座靠近北部边疆的城池这是晋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
在它北面,居住着以放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匈奴,他们逐渐强大,时常侵犯中原。
3、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你能否借助板书概括地说说。
板书:背景
(西晋末年,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晋怀帝任命刘琨驻守晋阳城。
)
三、理解“孤城”,概述故事的发生
师:晋阳城怎么会成为孤城的呢?读读课文第二小节,出示要求,了解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1、理解成为孤城的原因之一是晋阳城“孤立无援”。
●出示: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借助“水泄不通”,理解重兵围困。
“泄”表示向外流出。
“水泄不通”的意思是什么?
连水也流不出去,看来晋阳城被重重包围了。
晋阳城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情况十分危急。
而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双方兵力悬殊,真是被重兵围困。
板书:围困
●出示: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晋阳城在匈奴兵的围困下,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而求救的援兵还没到,此时真是孤立无援啊,看来晋阳城称为“孤城”是有“孤立无援”的意思呀。
2、理解成为孤城的原因之二是晋阳城所处地理位置。
师:同学们,刚才在故事发生的背景中,我们了解了晋阳城的位置,你能否联系起来想想还有什么原因把晋阳城称为孤城?
晋阳城位于北部边疆,周围是广阔的荒漠和连绵的山丘。
加上匈奴重兵围困、援军未到,因此成了孤城。
3、过渡:由此可见,晋阳城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解救晋阳城迫在眉睫,此时,刘琨是怎么做呢?
生找相关句子,师出示
4、引读这些句子:当匈奴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时——出示:(生读)
当匈奴骑兵三番五次攻城时——出示:(生读)
当兵力减弱,粮食减少时——出示:(生读)
随机板书:死守、求援
5、眼看守城即将被攻破,作为总指挥的刘琨怎么不急呢!(板书:急)
出示:刘琨急得团团转。
6、你还知道哪些词是描写心里很急的?(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出示:急的词
7、眼看守城即将被攻破,面对援兵未到,城里粮食减少,兵力减弱,假设你是刘
琨,心理都会想什么?
出示:想象说话:
当面对援兵未到,城里粮食减少,兵力减弱,刘琨心理怎么想的:
指名答
四、发展:刘琨是怎样想到一曲胡笳救孤城?
1、刘琨急得寝食难安,一天晚上,他登上了城楼。
面对即将被攻破的晋阳城,他望着眼前的一切,是思绪万千。
出示: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①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明月挂在空中,是那么恬静和柔美,可在刘琨眼中,为什么月亮是“清冷”的,沙漠是“荒凉”的?
(预设:①联系实际,那里本来就是边塞地区,所以那里的事物看上去是荒芜的,空旷的。
②情感,内心孤独无援,为处境担忧,援兵还没有到内心着急……)
师:文章通过“冷月、荒漠、山丘和孤城”反映了刘琨此时心事重重,孤立无援的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③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读这段话。
④想象说话: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似乎在述说——抽生答(刘琨对援军未到的着急,对晋阳城将失守而担忧……)
⑤让我们把刘琨的着急、忧愁、孤独融入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吧。
⑥面对这样的景物,刘琨禁不住发出一声声凄厉的长啸。
板书:一声声长啸
出示: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
“凄厉”是什么意思?(声音凄凉而尖利)
⑦这一声声凄厉的长啸饱含了刘琨驻守边关思念亲人以及面对强敌孤立无援的复杂的情感,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得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匈奴兵营里发出了一阵骚动。
板书:骚动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刘琨的担忧,从你们的朗读让我体会(男生读)
男生读
师:正是这一下骚动启发了刘琨,他想起了当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一个计谋。
)
板书:启发,一曲胡笳
⑧、出示视频介绍四面楚歌
师:因为项羽的部下听到楚歌,想起了家乡和亲人,想到回家不想打战了,军心动摇,所以战斗失败,那我们刘琨又怎么能借助一曲胡笳救得了晋阳城啊,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一曲胡笳能救孤城?找出相关句子,并说出感受
1、为什么一曲胡笳能救孤城呢?读读4-8小节,小组内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胡笳是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
(此时介绍乐器:胡笳)
●胡笳曲悦耳动听,又哀伤凄婉,勾起了匈奴兵的思乡之情。
板书:思乡之情
胡笳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匈奴人原来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匈奴人在草原上牧马放羊,在草原上骑马狩猎,蒙古包里与亲人快乐地生活,与朋友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是冷月、荒漠、山丘、孤城。
这样的对比是何等的强烈。
这时传来的胡笳曲会让匈奴人作何感想呢?设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匈奴士兵,离家已久)说话训练:(配上胡笳曲)
悦耳动听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哀伤凄婉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指导朗读: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还像是什么呢?交流,出示:还像是年幼
的孩子在想念远方的父亲
点明:这就成为了一句排比句。
师:是啊,这胡笳曲就像是一封封情深意长的家书,那是一份思乡念亲的深情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匈奴兵听到这样令人肝肠寸断的来自家乡的乐曲,再也抑制
不了对亲人的思念。
让我们带着这样一种情感来读读句子。
出示:
女生读
刘琨选的胡笳曲能勾起匈奴士兵的思乡之情,这是一曲胡笳能救孤城的很重要的原
因,还有其他原因吗?继续交流
刘琨吹奏胡笳曲是饱含自己的真情的。
出示句子:刘琨一遍遍地吹奏着那深情的乐曲,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刘琨为什么自己也流下了眼泪呢?请你联系课文说一说
(预设:他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妻儿,自己的父母……)
板书:一遍遍吹奏
口述补充材料:刘琨是西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了《胡笳五弄》
吹奏的人——刘琨精通音律,再加上深情演奏,自然更能感染听曲的匈奴士兵。
能否连起来说说刘琨为什么能用一曲胡笳救孤城?
(因为胡笳是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刘坤饱含深情的吹奏,勾起了匈奴士兵的思乡之情,使他们士气低弱,无心作战,所以能救孤城。
)
结果是不是如刘琨所愿呢?匈奴兵营有着怎样的反应呢?(先是有了动静,随着刘琨一遍一遍的吹奏,终于他们连夜——撤兵)板书:动静撤兵
结合理解“动静”,匈奴兵营有了动静。
是什么动静?
与其说是胡笳曲救孤城,不如说是刘琨用胡笳曲吹退了匈奴士兵,刘琨知道后,好
似卸下了千斤重担,成就了千古佳话
出示:如果说刘邦四面楚歌唱败项羽,那么刘琨一曲胡笳(吹退)了匈奴。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世代流传的美谈)板书:千古佳话
板书:吹退
千古佳话
六、总结
1、现在你能不能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根据老师的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了课文,说说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刘琨呢?
学生自由交流(勇敢、有智慧……)
3、难怪诗人陆游会做出这番评价: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4、刘琨以柔克刚,不动一刀一箭,不伤一兵一卒,只吹奏了一曲胡笳,便退了围城的匈奴骑兵,挽救了一座孤城,挽救了满城百姓的生命,也使得众多将士不至于埋尸他乡。
这真是一段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板书:千古佳话)
七、作业:
1.解释词语并了解成语的出处:
四面楚歌闻鸡起舞千古佳话水泄不通
2.照样子写词语
动静
3.想象说话:
兵营里,一个匈奴士兵听着这哀伤凄婉的胡笳曲,他仿佛看到了(
),仿佛听到了(),他想起(
),不由得小声哭泣起来。
板书: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思乡情)
背景西晋末年晋阳城
刘琨匈奴
发生死守、求援围困
发展一声声长啸骚动
启发
(一曲胡笳)
高潮一遍遍吹奏动静
吹退
结局千古佳话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