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测试试题及解答

浙江省杭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测试试题及解答

浙江省杭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测试试题及解答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瞭望(liào)狭隘(yì)缄默(jiān)叱咤风云(zhà)B. 镌刻(juān)剽悍(biāo)铿锵(kēng)踉踉跄跄(qiàng)C. 冗杂(rǒng)遒劲(qiú)黝黑(yǒu)参差不齐(cēn cī)D. 嗥鸣(háo)彷徨(páng)嗔视(chēn)迥乎不同(jiǒng)答案:C解析:A项中“狭隘”的“隘”应读“ài”;B项中“剽悍”的“剽”应读“piāo”;D项中“彷徨”的“彷”应读“pá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春天的花是美丽的季节。

B.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活动,使她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D.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答案:A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将“解决、分析、观察”改为“观察、分析、解决”;C 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D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注意本题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故A项正确。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chì) 琐屑(xiè) 阔绰(chuò)B、蓦然(mù) 惬意(qiè) 哺育(bǔ)C、追溯(sù) 贮藏(zhù) 挑衅(xìn)D、绮丽(yǐ) 恣睢(suī) 沉淀(dìng)【答案】 C【解析】 A项全部正确;B项,“蓦然”的“蓦”应读“mò”;C项全部正确;D项,“绮丽”的“绮”应读“qǐ”,“沉淀”的“淀”应读“diàn”。

因此,选项C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途卞流光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

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

从他的诗中,能够感觉到他以为自己早晚会成名。

扬名国内的《沦落》发布时,郁达夫不到26 岁。

但是他等这天忧如等了许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由于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

记忆中,母亲常常奔走在外,祖母每日念经礼佛。

这在一个儿童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向来优秀,性格却愈来愈古怪,这二者仿佛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

1913 年 17 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踊跃宽泛的学习本事外,孤寂和落寞再次激烈地包裹了他。

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堕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扬名。

感情上的不顺,理想的难酬,这是他一世忧虑的开始。

③1922 年归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很多国外回来的知识分子相同,有一种破灭感。

《返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国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此刻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浪的状态一比较,感觉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

《沦落》的流行国内并无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经济上仍旧没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会和诅咒。

归国后向来到 1927 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写两种身份之间。

归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而后又由于生计无着,再去教书。

这样来往返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遣,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返乡记》、《返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慨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游者的背影。

1926 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促北归,却仍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

多年来的奔走流浪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

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此刻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

2020届高考现代文阅读二轮复习:“郁达夫”主题练

2020届高考现代文阅读二轮复习:“郁达夫”主题练
【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项,“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有十分相似的命运……发出叹息:‘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说法错误。张冠李戴,“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是黄仲则发出的哀叹。
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会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郁达夫散文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郁达夫散文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郁达夫散文专练郁达夫作品:《怀鲁迅》《西溪的晴雨》《花坞》《半日的游程》《钓台的春昼》《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怀鲁迅郁达夫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枢,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文本二秋夜(节选)①巴金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

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

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

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

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

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

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

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

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

【精编文档】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doc

【精编文档】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doc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

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

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

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

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

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

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

接下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

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

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

《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

《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了实质性的改变。

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无数的误解和谩骂。

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

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辑《创造月刊》。

之后辗转北京,武汉、广州、上海,郁达夫总是不满教书(他称之为“贩卖知识”)的刻板乏味以及大学里同事的勾心斗角,转而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

这样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

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得及见儿子一面。

多年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分层单元测专题01-第一单元(A卷基础篇)(解析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分层单元测专题01-第一单元(A卷基础篇)(解析版)

专题01 第一单元(A卷基础篇)(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4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鲜妍.(yán) 娉.婷(pīng) 妖娆.(ráo) 凝.望(nínɡ)B. 喑.哑(àn) 枉.然(wǎnɡ) 襁.褓(qiánɡ) 摇曳.(yè)C. 呢喃.(nán) 飘逸.(yì) 鲜妍.(yán) 留滞.(zhì)D. 天骄.(jiāo) 遐.想(xiá) 栖.息(qī) 莽莽.(mǎng)【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B项的注音有误,应为喑哑(yīn),襁褓(qiǎng))2. 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A. 妖娆..: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鞠躬,倾倒。

留滞..(ráo):娇艳美好。

折腰褓.(qiǎnɡ bǎo)B. 田圃..(lǚ):丝线。

凝望..(nínɡ..: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fǔ):田地。

禁锢wànɡ)C. 成吉思汗..(xuán):大声喊。

冻僵.(jián) 风流......(há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D. 颤抖..(yànɡ):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枯黄焦黄。

微漾..(zhàn dǒu) 干枯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区分形近字、多音字,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B项有误,应为田圃)pǔ))C项有误,应为喧嚷(xuān),冻僵(jiāng))D项有误,应为颤抖(chàn))“惟余莽莽”。

《一个人的遭遇》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个人的遭遇》同步练习(附答案)

导语:做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有利于我们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下面是《一个人的遭遇》同步练习(附答案),欢迎大家过来做一做!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梗概( ) (2)邂逅( ) (3)和睦( ) (4)刹那( )(5)狙击( ) (6)嗜好( ) (7)粘住( ) (8)哄骗( )(9)栖息( ) (10)窒闷( ) (11)胡诌( ) (12)翘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掩敝奖赏寂静古里古怪B.影踪寂静荒凉喜气洋洋C.狭窄气慨衬衫狼吞虎咽D.军衔安祥震荡小心翼翼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B.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4.填空。

《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作家,1965年获。

作品有长篇小说《》《》等。

5.简答题。

请概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阅读下文,完成6~11题。

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

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

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

”“那么妈妈呢?”“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没有一个。

”“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

”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半日的游程 郁达夫阅读理解

半日的游程 郁达夫阅读理解

半日的游程郁达夫阅读理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反映出人们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生活的困境。

而在他的一篇散文《半日的游程》中,也展现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半日的游程》中,郁达夫描述了自己和一位朋友一同外出游玩的情景。

他们乘坐小船在水上漂流,感受着清风拂面和波光粼粼的水面。

郁达夫深深地被大自然的美丽所震撼,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景色,描绘了清晨的阳光、浓密的树林和远处的山峦,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

在游程中,郁达夫的内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感受到了自己与自然的融合。

他不再感到孤单和迷茫,而是感到了一种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平静。

这种平静使他重新审视了人生和生活,思考着自己的存在意义和追求方向。

他意识到人生短暂,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才是最重要的。

在文章的结尾,郁达夫回顾了这次游程所带给他的感悟和启示。

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次短暂的游程,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机会,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他呼吁人们要心怀感恩和善良,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正如他所说:“生活像一场半日的游程,我们要珍惜每一刻,感受其中的美好,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总的来说,郁达夫的《半日的游程》不仅是一次对大自然之美的感悟,更是一次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通过游程的经历,他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

这篇散文充满着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安抚。

愿我们在风景如画的游程中,不忘珍惜每一刻,感受生活的美好,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第二篇示例:郁达夫在《半日的游程》中讲述了一次半日的游程,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这个故事中,主人公选择了一个晴朗的下午,驾驶着自己的车,开始了一场令人难忘的旅程。

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小溪潺潺。

统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及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统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及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统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2.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3.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4.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核心素养】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重难点】了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评价任务】学习游记文章,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壶口瀑布》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描写景物,表达情感,写法比较典型。

复习时要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

(2)《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作者"游览“”冰塔林的经历,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置身于这些难得见的景物之中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感受,语言并不华丽,却很能打动读者。

我们要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

(3)《登勃朗峰》先以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所夷所思的"登山"过程,相辅相成,独具异趣。

复习时要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

掌握作者行踪,体会文中优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

(4)《滴水经过丽江》可以算是游记中的"异类",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而含藏,颇耐咀嚼。

郁达夫阅读理解

郁达夫阅读理解

现代文名家阅读:郁达夫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平的四季郁达夫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还比不上北平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就是大家觉得最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

为叙述的便利起见,想分成四季来约略地说说。

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节季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

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

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炕,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

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

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

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的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

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一夜。

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

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班级开展主题“我爱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文苑漫步】1.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雨果说:“吼叫是狼的安慰,羊毛是羊的安慰,白颊鸟是森林的安慰,爱情是女人的安慰,(zhēn)言是哲学家的安慰。

”找一个爱语文的借口,搭一架学语文的桥梁,日积月累,积沙成塔,积水成渊,假以时日,必有所获,这就是学习语文的秘(jué)。

“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二十四孝文化长廊,游人不时驻足,细细端(xiáng)品味栩栩如生的画雕和孝子故事。

这幅作品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1)根据语境,在上文中填入合适的汉字。

(zhēn)____言秘(jué)____ 端(xiáng)____(2)填入上文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各得其所B. 相得益彰C. 惟妙惟肖D. 相互映衬答案:(1)①.箴②.诀③.详(2)B【小问1详解】zhēn——箴,箴言:规劝的话。

jué——诀,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xiáng——详,端详:仔细地看。

【小问2详解】A.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B.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C.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D.相互映衬:互相映照、衬托;分析语义为:这幅作品中,书与画相互结合,两者的长处都得到极大的发挥,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故应用“相得益彰”;故选B。

【文思敏捷】2. 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

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A. 一生坎坷知冷暖B. 一生坎坷晓高低C. 世事艰辛识人心D. 人事沧桑见冷暖答案:B答案解析:A.上下联同一位置都是“知”,不合对联要求;B.对仗工整,“近”是仄音,“低”是平音。

部编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精选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精选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精选试题一、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一辈子就做一件事阅读下面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一年前的2月26日,一位87岁的科学巨星停止了思想,一年之后,苍穹之上的那颗以他的姓名命名的小行星依然并将永远放射光亮。

朱光亚,这个名字承载了一段传奇而神秘的人生,代表了一个充满理想又无比睿智的大脑,也镌刻出一个大写的人,一颗淡泊的心。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1959年由钱三强推荐,宋任穷等人邀请35岁的朱光亚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朱光亚自此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时,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

1946年,22岁的朱光亚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

在密执安,朱光亚的学习成绩始终全部是A,连续4年获奖学金,并在《物理评论》上相继发表了4篇英语论文。

这也是目前公开渠道可查到的朱光亚仅有的4篇学术论文。

平日里,他常组织大家围坐在草坪上传阅《华侨日报》,宣读家信,传递国内消息。

1950年3月18日,一篇感情真挚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发表在《留美学生通讯》上。

此信一出,仿佛是吹响了回国的集结号,让很多原本天平在摇摆的海外学子受到了感召,选择了新中国。

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朱光亚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

1950年2月,他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正处在热恋中的女友,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

正是此次临行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那封公开信。

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对朱光亚而言,漂洋过海去学习和追求的梦想,终于有了坚实的土壤。

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4课 (1)故都的秋-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4课 (1)故都的秋-一课一练(学生版+教师版)

第14课(1)故都的秋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二十世纪,面对非本土文学的进入,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在文学史上留下了①____________的一笔,但无论郁达夫受到外国文学影响有多深,(),浸淫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与修养。

郁达夫笔下的中国底色与异域风情②____________,最终成就了③____________的郁氏小说风格。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非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整合、发现、提炼自我特质,在他者的参照下进行文学内部的构建与重塑,最终丰富我们的本土文学风格,提高本土文学品质,促进人类精神层面的深层次沟通与理解。

优秀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层面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大家可以共同欣赏的基础。

但是,在文学全球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本土体验中的文化隔阂也无法消除。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小说《沉沦》中主人公的思想都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郁达夫笔下的人物总是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B.他的小说《沉沦》都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这是因为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C.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之所以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正是因为他的小说《沉沦》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D.他的小说《沉沦》正是因为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所以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非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B.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整合、发现、提炼自我特质C.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D.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11传记阅读课件

2011传记阅读课件


12.周老说“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 浪花,而是水底下走势”,这对你未来的 生活有怎样的启示?(6分) 参考角度: ①思考大问题; ②具有“开阔”“深邃”的眼光; ③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关注本质。其它角 度自圆其说亦可。 (6分,根据表述酌情给分)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不天真时代的天真老人——周有光 阮中强


9.文章以“人活得足够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 事情”开头有怎样的作用?(4分) ①内容上,突出周有光活得足够久却未失 赤子之心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难能可贵。(4分) ②结构上,引起读者兴趣,以对比的手法 引出传主。(2分)

10.作者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天真 的时代”,理由是什么?(4分)
①没有理想,把物质奴化,人们身上有太 多的难以排遣的焦灼感和浮躁气。 ②文化人老于世故,缺乏正直的品质。 (4分,每点2分)

11.周老的“天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4分) ①超凡脱俗,仍充满理想; ②无名缰利锁,自由超脱,思想透彻; ③能够看到真相,说出真话; ④人生态度旷达。 (4分,每点1分)


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 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请结合全文 和“补充介绍”,简要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请分条列举(可联系自身实际)。 (1)要有自己的爱好并努力学习和奋斗。丘吉尔 尽管拉丁语、希腊语、数学成绩不好,但历史、 文学、母语成绩很好。 (2)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孩子选择生 活志向。丘吉尔的父亲见丘吉尔喜欢军事游戏, 就同意他进军事学院。 (3)要刻苦自学。如丘吉尔在战争期间,广泛阅 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 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总之,人要有理想,并 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实践和学习。

郁达夫练习题

郁达夫练习题

郁达夫练习题一、选择题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A. 诗人B. 小说家C. 戏剧家D. 文艺评论家A. 《沉沦》B. 《边城》C. 《家》D. 《骆驼祥子》3.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沉沦》创作于哪一年?()A. 1921年B. 1923年C. 1925年D. 1927年A. 郭沫若B. 成仿吾C. 郁达夫D. 郭敬明5. 郁达夫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讲述了一个()A. 爱情故事B. 友情故事C. 家庭故事D. 社会现实故事二、填空题6.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______,浙江富阳人。

7. 郁达夫于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共同创立了______。

8.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风格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

9. 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10. 郁达夫在散文《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中,对青年诗人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建议。

三、判断题11.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讲述了一个留学生因无法融入当地社会而走向毁灭的故事。

()12. 郁达夫的散文《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

()13. 郁达夫是“新月派”作家之一。

()14. 郁达夫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主人公与一位女演员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15. 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描绘了北京秋天的美景。

()四、简答题16. 简述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主题特点。

17. 简述郁达夫散文的艺术特色。

18. 请谈谈你对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理解。

19. 请分析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中的景物描写。

20. 请谈谈郁达夫作品对你的启示。

五、名词解释题21. 解释“创造社”。

22. 解释“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

23. 解释“新月派”。

24. 解释“现代派小说”。

六、阅读理解题“我看看时间,已经十一点钟了。

车站上的人,也正同蜜蜂一样,在纷纷扰扰的散去。

专题02+故都的秋(测)-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Word版含解析

专题02+故都的秋(测)-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Word版含解析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谈谈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

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

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

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

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

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

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

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边城同步重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边城同步重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3 边城【重点知识·能力提升】一、阅读与拓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

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

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

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

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

那人笑着说:“请不要拦我!”“不成,你不能走!”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

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

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

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祖父就说:“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

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

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

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

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

甘肃省庆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甘肃省庆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语文试题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吴智勇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

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

《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

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

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

半日的游程 郁达夫阅读理解

半日的游程 郁达夫阅读理解

半日的游程郁达夫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半日的游程郁达夫去年有一天秋晴的午后,我因为天气实在好不过,所以就搁下了当时正在赶着写的一篇短篇的笔,从湖上坐汽车驰上了江干。

在儿时习熟的海月桥、花牌楼等处闲走了一阵,看看青天,看看江岸,觉得一个人有点寂寞起来了,索性就朝西的直上,一口气便走到了二十几年前曾在那里度过半年学生生活的之江大学的山中。

二十年的时间的印迹,居然处处都显示了面形:从前的一片荒山,几条泥路,与夫乱石幽溪,草房藩溷,现在都看不见了。

尤其要使人感觉到我老何堪的,是在山道两旁的那一排青青的不凋冬树;当时只同豆苗似的几根小小的树秧,现在竟长成了可以遮蔽风雨,可以掩障烈日的长林。

不消说,山腰的平处,这里那里,一所所的轻巧而经济的住宅,也添造了许多;像在画里似的附近山川的大致,虽仍依阳,但校址的周围,变化却竟簇生了不少。

第一,从前在大礼堂前的那一丝空地,本来是下临绝谷的半边山道,班在却已将面前的深谷填平,变成了一大球场。

大礼堂西北的略高之处,本来足有几枝被朔风摧折得弯腰屈背的老树孤立在那里的,现在却建筑起了三层的图书文库了。

二十年的岁月!三千六百日的两倍的七千二百的日子!以这一短短的时节,来比起天地的悠长来,原不过是象白驹的过隙,但是时间的威力,究竟是绝对的暴君,曾日月之几何,我这一个本在这些荒山野径里驰骋过的毛头小子,现在也竟垂垂老了。

一路上走着看着,又微微地叹着,自山的脚下,走上中腰,我竟费去了三十来分钟的时刻。

半山里是一排教员的住宅,我的此来,原因为在湖上在江干孤独得怕了,想来找一位既是同乡,又是同学,而自美国回来之后就在这母校里服务的胡君,和他来谈谈过去,赏赏清秋,并且也可以由他这里来探到一点故乡的消息的。

两个人本来是上下年纪的小学校的同学,虽然在这二十几年中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或当暑假,或在异乡,偶尔通着的时候,却也有一段不能自已的柔情,油然会生起在各个的胸中。

我的这一回的突然的袭击,原也不过是想使他惊骇一下,用以加增加增亲热的效力的企图;升堂一见,他果然是被我骇倒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
卞流光
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

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

从他的
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

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

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
是孤寂的。

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

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
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
的矛盾性格。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
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

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
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

感情上的不顺,
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

《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
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
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
了过去的云烟。

《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
质性的改变。

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
骂。

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
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

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
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
去教书。

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
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
零的旅行者的背影。

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
儿子一面。

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


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

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
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

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
他一生的谶言。

⑤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

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

“检点青
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

”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
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

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
家的感觉。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

好事只愁
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
上海移家杭州。

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

然而好
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

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
去国,自我放逐。

“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


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

”见过郁达夫临
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
乎让人难以辨识。

⑥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

不管是选择还
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

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
的气质。

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
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

郁达夫有许多缺点,
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

终其一生,他
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1)下列选项对文章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中“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在文章中承
上启下,引起下文对郁迭夫孤寂一生的叙述。

B.文章多处引用郁达夫的原作中的文字,目的是为了语言
的华丽多彩。

C.郁达夫因《沉沦》成名,虽然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
但在当时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赞誉。

D.文章题目中:一个人的旅程,在文中有几出有呼应,突
出在漫漫旅程中郁达夫的孤寂。

E.文章中提到郁达夫的生活放荡、颓废,因此其作品消极
因素过多,不值得当代读者去阅读研究。

(2)作者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表
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4)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
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

结合文中
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

(8分)
答案: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B、引用原作中的文字主要为了真实具有说服力,
更好体现郁达夫的真实感。

C、还引来了一些人的误解和谩骂。

E、不值得读者研究阅读错。


(2)(1)童年和学生时代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形成了他孤
僻的性格。

(2)回国后,中国的黑暗现实使郁达夫产生了
一种幻灭感。

(3)经济上无法立足,居无定所,没有固定
职业,四处漂泊。

(4)早年丧子,孤苦零丁,境况凄凉。

(5)感情生活连连受挫,只身离开祖国,自我放逐。

(答
出4条可得4分,5条6分)
(3)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

他有沉沦、颓
废、自卑的一面,又有率真的一面;让人爱,也让人恨。


的一生是一个人的旅程。

(3分)总结全文,呼应文章题目。

“仿佛是一个人的旅程”“必须一个人走”是对文章题目的
呼应。

(3分)
(4)(1)文章与作者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

(2)经历、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源泉。

(3)文章要率真赤诚,写出自己
的真情实感。

(4)文章要自己的风格。

(每条2分,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