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阿霉素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之特点篇
阿霉素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之特点篇前言阿霉素作为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恶性肿瘤药物,其心脏毒性、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
自从脂质体被发现,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有效载体后,取得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
文章对阿霉素脂质体的应用优势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阿霉素;脂质体;靶向治疗;肿瘤概况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恶性肿瘤的药物,抗瘤谱较广,可广泛用于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的化疗。
但对消化道、心脏的不良反应及骨髓抑制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自从1965 年,英国学者Bangham 将磷脂分散在水中,用电镜观察,发现磷脂自发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类似生物膜结构的脂质双分子层。
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为4nm,将这种小囊泡称为脂质体。
1971 年Gregoriadis 和Rymen 首次报道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20 世纪70 年代末脂质体开始作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有效载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使药物靶向网状内皮系统、延长药效、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避免耐受性、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
以下将重点介绍阿霉素脂质体研究进展与开发的品种。
应用脂质体特点阿霉素作用机制主要是阿霉素分子嵌入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而抑制核酸的合成,广泛分布于肝、脾、肾、肺和心脏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骨髓抑制以及消化系统反应,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使用。
为了克服以上各种不良反应,多年来各国医药工作者致力采用新的药物传递系统,以期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拓宽现有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
现研究的抗癌靶向给药制剂主要有:脂质体、微球、毫微球、纳米粒、微囊等。
阿霉素各种控释、靶向制剂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1]:①增加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作用;②减少阿霉素对正常组织的毒性,特别是对骨髓和心肌的毒性;③防止阿霉素在体内运转过程中过早地失活;④阿霉素能从载体上缓慢释放下来在作用部位潴留;⑤改进治疗方案,如减少阿霉素给药剂量等。
温敏脂质体作为肿瘤靶向递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温敏脂质体作为肿瘤靶向递药载体的研究进展温敏脂质体是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载体。
以温敏脂质体为载体包裹抗肿瘤药物,可利用肿瘤组织的滞留增强(EPR)效应将抗肿瘤药物载体靶向分布于肿瘤组织,然后结合局部外加热触发载体中的药物在肿瘤组织释放,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并可实现肿瘤的热化疗联合治疗。
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温敏脂质体作为肿瘤靶向递药载体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为一种肿瘤靶向药物载体,温敏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 is a new targeted drug carrier. The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 is used as a carrier to encapsulate an anti-tumor drug,which can be distributed to tumor tissues on targeting by utilizing an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of the tumor tissue. After that,the drugs in the carrier will be released into tumor tissues once triggered by local external heating,which can improve the drug targeting,reduce systemic side effects,and achieve combined therapy of tumor thermochemotherapy. In this research,the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studies of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as tumor-targeted drug delivery carriers were reviewed. As a tumor-targeted drug carrier,thermosensitive liposome has a good prospect.[Key words]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Tumor targeting;Drug delivery carrier脂质体(liposomes)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制备简单、安全性高、靶向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已逐渐开展应用。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肿瘤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的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抗肿瘤研究中逐渐受到。
本文将围绕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展开讨论,介绍其基本概念、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前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脂质体,抗肿瘤,药物载体,基因治疗,制备技术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在抗肿瘤研究中广泛应用。
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药物运输: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包裹抗肿瘤药物,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
同时,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延长药物的半衰期,降低药物代谢的速度,使药物在肿瘤部位持续释放。
基因治疗: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细胞通透性,能够将抗肿瘤基因准确地输送到肿瘤细胞内,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
目前,基于脂质体的基因治疗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薄膜制备法和注入法。
薄膜制备法是通过将磷脂分子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除去有机溶剂,使磷脂分子自组装成膜,进而形成脂质体。
注入法是通过将磷脂分子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高压或高速搅拌将有机溶剂注入水相中,进而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来控制脂质体的粒径和包封率。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无毒、无污染,同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和包封率。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抗肿瘤临床研究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脂质体的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了多项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些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同时,基于脂质体的基因治疗在临床研究中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未来,随着脂质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在抗肿瘤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脂质体具有靶向性、高效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并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但它的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
这项研究对于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紫杉醇的特点在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紫杉醇的特点。
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由于其溶解度较低,给药量大,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输液反应等。
2. 脂质体的作用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微粒,能够包裹药物,并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长循环脂质体则是对脂质体进行修饰,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更长。
3.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方法,包括超声乳化法、薄膜分散法等,成功制备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
4. 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前景研究结果显示,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生物利用度较传统给药方式有显著提高,且对肿瘤组织有更好的靶向效果,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这为其在临床应用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结语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为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改进其制备方法,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药效学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从紫杉醇的特点到脂质体的作用,再到制备方法和研究结果,全面地介绍了这一课题。
我个人认为,这种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减轻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
总结回顾:本文主要介绍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前景,并分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然而其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脂质体研究进展.
脂质体研究进展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磷脂类生化物质,属携有双层包膜的脂质小囊。
它作为药物的人工膜和赋形剂,可将治疗药剂准确地命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
脂质体包裹药物可用于肿瘤、免疫等方面的治疗。
关键词脂质体、膜、人工、赋形剂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携有双层包膜的磷脂质小囊,可作为各类治疗药剂的人工膜和赋形剂。
通过各种给药途径,它可使所包裹的药物具有打靶作用,准确地击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1 脂质体的主用途主用途有:作为疫苗的包膜;作为NDA片段的输送赋形剂以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含脂质体的药物治疗哮喘所致支气管缩窄;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可用于缓解或预防手术后伤口粘连;这类药用化合物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此类药物在用于基因治疗时免用病毒载体;作为化妆品软膏可促进皮肤神经酰胺生长等。
脂质体抗肿瘤药可准确击中靶器官胰腺[1],亦可用来治疗头颈部鳞癌[2]。
脂质体药物具有对体内硬肿瘤打靶的功能[3],用于治疗胃或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或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4,5]。
脂质体及其包裹的药物可在体内外渗,进入硬瘤组织[6]。
投给脂质体进行体内动力疗法时,可观察到大鼠RR1022肿瘤模型的荧光变化[7]。
这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艾滋病并发的Kaposi肉瘤[8]。
脂质体能促进药物输入人白血病细胞[9]。
脂质体复合物可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转移和介导DNA接种[10,11]。
它还被用于对肺泡巨噬细胞的药物打靶和白喉毒素A基因的介导[12,13]。
有关脂质体药物使激活的单核细胞凋亡的问题曾展开过争论[14,15]。
据报道,以脂质体包裹HBsAg经淋巴结传送可获致免疫性[16]。
此外,脂质体还可用作加速伤口愈合药物的包膜及基因疗法的佐料。
2 所使用的药物和脂质体类型2.1抗肿瘤药剂2.1.1各类脂质体包裹阿霉素(ADR)Sadzuka等报道了聚乙烯甘醇阿霉素脂质体(PEC-LADR)的抗肿瘤活性和副作用[1]。
脂质体组合可使ADR活性增强。
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彭佩纯1,潘姿蕗2,邓鑫21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南宁530200;2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摘要:脂质体是最早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治疗纳米载药系统,具有易于制备、高生物相容性、低不良反应、高度靶向性等优势。
脂质体能够作为载体通过被动及主动靶向机制将药物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选择性地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从而发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深入探讨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或可为靶向载药脂质体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脂质体;纳米载药系统;主动靶向;被动靶向;肿瘤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7.023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7-0091-06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目标是在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情况下,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活动。
化疗、放疗及手术等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均存在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问题。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药物载体因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纳米药物载体包括纳米颗粒、聚合胶束、脂质体等,其中脂质体因具有易于制备、生物相容性好、能够包封亲水/疏水性药物、不良反应少以及具有高度靶向性等优势,成为了最早被批准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纳米载药系统[1]。
脂质体能够作为载体通过被动及主动靶向机制,将药物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的方式选择性地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从而发挥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现就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以期为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1 被动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载药脂质体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作为异物吞噬,可形成天然倾向的富集,即为被动靶向。
被动靶向的作用机制主要依靠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EPR)效应。
肿瘤组织的特点是血管生长丰富、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管损伤致淋巴回流减少,因此,与健康组织比较,一定大小(直径50~200 nm)的载药颗粒更容易透过血管壁在肿瘤组织中聚集,从而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纳米抗肿瘤药物是指以纳米技术为基础,将药物粒径控制在纳米尺度的药物制剂。
相较于传统的药物制剂,纳米抗肿瘤药物具有更高的药物负荷量、优良的药物释放动力学特性以及更好的针对性。
这些特点使得纳米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一些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的例子。
1. 纳米脂质体药物载体:纳米脂质体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层包裹的药物载体,具有较小的粒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输送肿瘤治疗药物。
文献报道了一种利用纳米脂质体输送顺铂(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脂质体的成分和药物的包封率,实现了顺铂的高负荷量输送和减少了非肿瘤组织的毒性。
2. 纳米金属颗粒药物载体:纳米金属颗粒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金属颗粒可以作为基于光热效应的抗肿瘤治疗药物载体。
研究者们利用纳米金颗粒在近红外光下的光热转换特性,将其用于肿瘤热疗。
在此方法中,纳米金颗粒被注入到肿瘤细胞中,然后通过激发近红外光,使颗粒发热,并破坏肿瘤细胞。
该方法具有高效和可控性的特点。
3. 肽类纳米药物载体:肽类纳米药物载体是利用肽分子的特异性靶向性质,来改善肿瘤药物的输送效果。
一种名为Arg-Gly-Asp(RGD)的短肽被发现可以高度特异性地结合于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这为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了一类RGD修饰的纳米载体。
这些载体在输送抗肿瘤药物时,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高度针对性。
纳米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纳米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动力学特性,并提高药物的载荷量。
通过利用纳米载体的靶向性质,可以提高药物的针对性。
尽管在药物设计和合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纳米抗肿瘤药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生产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以及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明其效果和安全性。
对纳米抗肿瘤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和示踪研究中的新进展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和示踪研究中的新进展丁杰;胡立江;康星;曹科;管文贤【摘要】Liposome is an artificially prepared spherical vesicle that has a phospholipid bilayer. Given that the basic structure of its biological membrane is also a lipid bilayer membrane, liposome shares similar structures with body cells Therefore, liposome h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advantages such as biodegradability, low immunogenicity, and subtle toxicity. Liposom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s an effective drug carrier. Studies on liposome-encapsulated fluorescent dye on tumor tracing have been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 Liposome can become a more advantageous transport carrier 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long cycle, targeted liposome-encapsulated drugs, and fluorescent dye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rest for several researcher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long cycle and targeted liposome in cancer research.%脂质体(liposome,LP)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球形磷脂双分子层囊泡,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体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似的结构,因此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也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免疫原性小及无明显毒性等优势。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纳米科技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肿瘤治疗中。
纳米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分子大小、生物活性和定向转运优异等优点。
近年来,在纳米科技的助力下,多种纳米抗肿瘤药物被研发出来,对肿瘤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纳米脂质体类药物纳米脂质体类药物是将靶向药物封装在脂质体上,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目前,纳米脂质体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纳米脂质体药物的药物载体,可以得到高效的肿瘤靶向药物。
例如,研究人员将HER2单克隆抗体与靶向药物(如培美曲塞、紫杉醇等)结合到纳米脂质体中,并通过改变脂质体表面的修饰物质,提高了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度,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纳米聚合物类药物是一类利用聚合物纳米技术制作的抗肿瘤药物。
这种药物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良好的可控性和可调控性。
与传统抗肿瘤药物相比,纳米聚合物类药物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和生物相容性。
目前,纳米聚合物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结构、药物释放速度和靶向性等方式来优化其作用机制,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例如,研究人员将靶向性纳米粒子与靶向药物(如多柔比星)结合,制备出具有高度生物可利用性和稳定性的纳米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产生了显著的毒性作用。
3. 其他纳米药物除了纳米脂质体类药物和纳米聚合物类药物以外,还有其他种类的纳米抗肿瘤药物,如纳米金、纳米银、碳基纳米材料等。
这些药物的抗癌作用机理各有不同,但都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治疗效果。
例如,纳米金颗粒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中。
这种药物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和热效应,可以在肿瘤细胞内释放能量,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纳米银粒子也具有抗微生物、抗炎和抗癌作用,可以通过与DNA分子结合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抗癌药物脂质体制剂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Pharmacokinetics’s research advancement of anticancer drugs’S liposome preparation
MO Fan,XIAO Xue-feng,QlA0 Xiao-li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刊,2008,26(5)1984~986.
teers.Phytother Res,2000。14(5):333~338.
[9]Iruretagoyena M l,Tobar J A,Gonzalea P A,et a1.Androgra--
pholide interferes with T eel
activation
AUCo.、AUCo…和MRT均有显著性差异。黄毅等【"进行
了羟基喜树碱脂质体注射液与溶液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 动学行为的比较研究,结果羟基喜树碱脂质体比溶液具有更 高的血药浓度水平,更大的AUC面积。上述两项研究成果 表明脂质体制荆可以延长喜树碱类抗癌药物的作用时间,增 强疗效,提高生物利用度。 2.3铂类配合物顺铂是铂类配合物中的一种.能与DNA 结合形成交叉联结,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RNA及 蛋白质的合成【“。张晓萌等[83进行了顺铂纳米脂质体在小 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普通顺铂(CDDP)组小鼠在 注射后游离铂浓度立即达峰,然后迅速降低,2h后在血液中 已经无法检测出游离铂。顺铂纳米脂质体(LDDP)组小鼠注 射后lh,血浆游离铂C。。,是CDDP组峰浓度的4倍多,表明 顺铂纳米脂质体使游离铂的血药浓度长时问维持在相对较 高的水平。初步达到了长循环及缓释的要求。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抗癌药物 3.1蒽环类抗生索 3.3.1柔红霉索:柔红霉素能嵌入DNA碱基对中,阻止转录 过程,抑制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3]。柔红霉素热敏 脂质体静脉注射与游离药物直接静脉给药相比,柔红霉素在
抗肿瘤药物中脂质体的应用进展
3.3组织因子(t i s s ue f a ct o r.T F)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与内在凝血途径相比,TF途径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与病理过程的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血管壁受损时,受刺激的内皮细胞表达TF。
3.4血浆蛋白C活化肽(P C P)测定PC P是蛋白C在凝血酶TM复合物作用下,被激活时由其重链氨基端所释放的,由12个氨基酸组成的酶性肽段,在凝血酶生成增多时的PTS.血浆PC P含量可增高。
4纤溶系统4.1血浆B口l一15和B pl5-42肽段凝血系统被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
B pl-42和B pl5-42肽段均属纤溶活性增强的早期产物.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I(纤维蛋白原失去一对FPA后的名称),降解下B口1-15片段;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1(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失去一对FPB后的名称),降解下邱15—42肽段.此二肽段均为纤镕酶活性增强的早期降解产物,PTS时可见血浆中此二肽段的含量增高.4.2D二聚体(Ddi m er,D D)D D纤溶酶对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D D水平与纤溶系统的活性及血栓的溶解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D D是反映体内纤溶酶活性的理想指标.同时也是评价凝血加速的一个重要指标.4.3血浆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I c)由于纤藩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纤溶酶其半寿期极短,不便进行测定.既往常以血浆纤溶酶原含量下降和a2抗纤溶酶含量减低来推断纤溶酶综述93活性的增强,转而测定P I C的含量,后者含量增高提示纤溶酶生成增多。
在PT S时血浆PI C含量常见增高.5小结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除以上诸多实验外,还包括血黏度、红细胞检查、纤维蛋白原含量等多项检查.血栓前状态也与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调节功能、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有关。
年龄、饮食习惯、吸烟、药物、情绪状态、血脂、血管弹性等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建议先作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vw F、E T-1,以及反映血小板活化的pT G、G M P-140.反映凝血酶生成亢进的FPA和反映纤溶亢进的D 二聚体几项指标,再逐步展开其他有关项目,结合各方面结果综合分析。
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脂质体
药学与临床研究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2010多柔比星(Doxorubicin )是1969年从松链丝菌浅灰色变株(Str.peucetius var.caesius )中提取分离到的蒽环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化疗指数较高,临床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多柔比星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它主要通过嵌入DNA 碱基对之间并与DNA 紧密结合,从而阻止DNA 的复制,抑制DNA 依赖性多聚酶的作用,干扰RNA 转录过程。
这种阻止细胞分裂的作用,并不能选择性地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因此与大多数化疗药物一样,多柔比星的不良反应很多。
除呕吐、恶心、脱发等常见副作用外,还由于阿霉素类化合物与心肌的亲和力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并能通过半醌代谢物损害心肌细胞,从而带来严重的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1]。
虽然通过减少累积给药剂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阿霉素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但同时会降低对肿瘤的控制效果。
近年来,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在肿瘤药物开发中备受重视[2]。
大量研究表明,脂质体技术对克服阿霉素心脏毒性尤为有效,阿霉素脂质体因此迅速成为各大制药公司开发的热点,先后有多个药物上市,进入临床应用,其中以多柔比星脂质体为最多。
1脂质体制剂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
最初是在1965年由英国科学家Bangham 和Standish 等发现的。
他们用电镜观察到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由厚度约为4纳米的双分子层组成,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3]。
1971年Ryman 等人提出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以提高药物靶向性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此后对其研究日益深入,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与传统剂型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4]。
脂质体载药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脂质体载药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提高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脂质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载体,已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分析脂质体载药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一、脂质体概述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磷脂质和胆固醇构成的球形微粒,可以将水不溶性或难溶性的药物包裹在内,以达到增加药物溶解度、稳定性和有效性的作用。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不会对人体产生显著的副作用。
目前,脂质体已经在治疗癌症、炎症等方面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能够有效提高肿瘤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效果。
1.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类在治疗过程中利用自身免疫系统来清除肿瘤的药物。
目前,生物制剂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脂质体作为生物制剂的载体,能够帮助药物更快速的进入肿瘤细胞内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经过脂质体包裹的疫苗会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内部,并促进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于特定肿瘤基因的反应,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
2. 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是一类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的药物。
然而,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副作用,故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治疗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而脂质体通过能够增加化疗药物的稳定性、延缓药物释放速度等方式,可以大大减轻药物对人体的损伤。
例如,在治疗前列腺癌的过程中,脂质体载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化疗药物的药效,还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三、脂质体载药技术的优势1. 治疗效果更显著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脂质体载药技术能够更快速的将药物运输到大小血管壁中,并渗透进入肿瘤细胞,使药物的浓度更大,作用时间更长,从而提高了药物的作用效果。
2. 较低的毒性和副作用传统的治疗方式需要大剂量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而脂质体载药技术可以将药物达到较高的浓度,从而能够使用更小的化疗药量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副作用的出现。
一种新型长效靶向抗肿瘤的紫杉醇脂质体
尽管目前这种新型药物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但其展现出 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让我们对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充满期待
随着科研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这种新型药物能 早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PART 6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新型紫杉醇脂质体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在其开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进一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尽管已经通过修饰靶向分子 实现了部分靶向,但如何更精准地引导脂质体到达肿瘤部位仍需深入研究。其次,如何实 现脂质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药物的释放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药物的过早或过晚释放都 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此外,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大规模生产也是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 的问题
一种新型长效靶向 抗肿瘤的紫杉醇脂
质体
XXXXX
-
1 引言 3 新型紫杉醇脂质体的优势 5 结论
2 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 4 临床应用与前景 6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PART 1
引言
引言
癌症,作为全球性的健康 威胁,每年导致数百万人
死亡
其中,肿瘤的耐药性和毒 副作用是治疗的主要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 者们不断探索新型的抗肿
提高疗效:由于实现了长效和靶向治疗, 新型紫杉醇脂质体可以在肿瘤部位保持 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PART 4
临床应用与前景
临床应用与前景
目前,新型紫杉醇脂质体已经在 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 著的优势
02
随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 我们相信这种新型的长效靶向抗 肿瘤紫杉醇脂质体将在未来的临 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能够开发出更加高效、安全和低成本的新 型紫杉醇脂质体。通过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靶向效率和药物的控释性能,这种新型 药物有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随着临床试验的深入和更多数据的积累, 我们也期待这种新型药物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黄子益
【期刊名称】《生物化工》
【年(卷),期】2024(10)2
【摘要】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递送载体,具有独特的微球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对药物广泛的适用性,在抗肿瘤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然而,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侵袭力强、破坏性大且手术难度高等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脂质体,使其具备更好的靶向作用从而提高抗肿瘤疗效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综述了被动、主动及物理化学靶向脂质体的特点及优势,总结归纳了脂质体在乳腺癌、肺癌及脑胶质瘤领域的应用,以期为脂质体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7页(P201-207)
【作者】黄子益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3
【相关文献】
1.主动靶向脂质体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含酸敏感化学键的pH敏感性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研究进展
3.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主动
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5.热敏脂质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肿瘤药物的新型载体研究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新型载体研究及应用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常常伴随着副作用大、疗效差等问题。
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减轻副作用,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型的药物载体,用于有效输送药物到肿瘤细胞。
一、抗肿瘤药物的新型载体1. 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等组成的微粒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释药性。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调控药物的负载量、释放速率和靶向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2. 聚合物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是一种由聚合物材料制备而成的纳米粒子。
这种载体具有高载药量、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控释药性等特点。
研究者通过调整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构和化学修饰等方法,优化载药体系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性能。
3. 金属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特殊的光学、电化学和磁学性质。
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金属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药物的保护剂,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并通过局部刺激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二、新型载体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1. 靶向治疗:新型药物载体可以通过修饰表面分子,使药物更具有特异性地靶向到肿瘤细胞。
例如,通过改变脂质体的表面改性剂,可以使脂质体靶向到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上,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
2. 缓释功能:新型药物载体可以通过调整组成和结构,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这种缓释功能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
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典型的药物缓释载体,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并制备不同释药速率、时间和模式的纳米粒子。
3. 多药联合疗法:新型药物载体可以同时负载多种抗肿瘤药物,并通过调控释药性能实现药物的协同作用。
这种多药联合疗法不仅可以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还可以减少抗肿瘤机制的产生和药物抵抗。
三、新型载体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新型载体可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药物负载量、靶向性和稳定性,实现药物的缓释和多药联合治疗等功能。
磁性热敏脂质体在肿瘤热化疗中的研究进展
磁性热敏脂质体在肿瘤热化疗中的研究进展磁性热敏脂质体在肿瘤热化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磁性热敏脂质体; 靶向; 热疗; 化疗; 综述[文献类型]热疗是一种利用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淀而产生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 以杀死癌细胞, 又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
近期研究表明,热疗与化疗药物协同治疗肿瘤具有显著的效果。
磁性热敏脂质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可以同时发挥热疗与化疗作用的靶向药物载体,它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随血液循环聚集到靶器官, 通过交变磁场产热, 释放化疗药物, 达到定向进行肿瘤热化疗的效果。
与普通脂质体相比, 磁性热敏脂质体具有更强的组织靶向性和控释特性。
由于它在肿瘤热化疗作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希望,国内外的学者正在努力使其可应用于医疗实践。
1 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1.1 磁性载体应具备的条件理想的磁性药物载体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有较好的磁场响应性,在靶部位置外磁场后,经过靶部位的载体能100%地滞留在靶部位; 粒径足够小,能够自由通过最小内径的毛细血管,不会发生异位栓塞和滞留; 不被网状内皮系统(RES)和其他正常细胞摄取吞噬; 药物载体具有较高的载药能力并可以进入靶细胞内,并在细胞内以可调控的方式释放。
1.2 制备所需的脂质材料人体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是有限制的,超过45 ℃的高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大大限制了制备磁性热敏脂质体的脂质材料,只有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 和二棕榈酰神经鞘磷脂(DPSP) 的相变温度合适。
目前DPPC 是比较成熟的常用的制备热敏脂质体的主要材料之一, 通过加入其他不同碳链长度的磷脂来调节脂质体膜的释药特性,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磷脂酰胆碱可产生理想的相变温度。
也有人[2]用天然卵磷脂和乙醇DPPC 和DSPC 混合制备热敏脂质体。
主动靶向脂质体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靶向脂质体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程荔春;范青【摘要】Liposomal targeting system makes antitumor drug combine with target tissue. Encapsulated into lipo-somal targeting system, antitumor drug could target and release into the target tissue with controlled character. Targeting system could enhance the effect of antitumor drug and prevent some side effec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oliposomes, receptor mediated liposomes, glycon containing liposomes, peptide-targeted liposomes briefly, which would be the potential drug delivery system in future tumor therapy with a potential prosp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主动靶向脂质体给药系统可使抗肿瘤药物与靶组织结合,将药物可控性地分布于靶组织并持续缓慢释药,在提高药物抗癌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其对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介绍了免疫脂质体、受体介导的脂质体、糖基修饰的脂质体及多肽修饰的脂质体等主动靶向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主动靶向脂质体给药系统将会发展为抗肿瘤药物的理想剂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1(014)005【总页数】4页(P426-429)【关键词】免疫脂质体;糖基修饰的脂质体;受体介导的脂质体;多肽修饰的脂质体【作者】程荔春;范青【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大连,11602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大连,116027【正文语种】中文脂质体(Liposomes)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
脂质体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进展
目前,癌症依旧是难以克服的疾病。
癌症的治疗需要大量的细胞毒性药物。
治疗肿瘤的脂质体也主要用于增加药物疗效,减少毒性反应。
尽管阿霉素脂质体疗效显著,但是治疗依然存在缺陷如毒性反应(手足综合征)和阿霉素耐受。
为克服这些困难,癌症的治疗靶点开始由癌症细胞转向肿瘤基质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是肿瘤基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分泌一些刺激肿瘤细胞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的物质,对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有促进作用[1]。
靶向TAM的优势首先在于TAM有一定的遗传学稳定性,不会产生药物的耐受。
其次,TAM与支撑肿瘤生长的组织在生理学方面差异明显,可以实现良好的靶向,减少组织的不良反应。
本文就TAM在肿瘤生长的作用和脂质体靶向的巨噬细胞治疗研究作详细阐述。
脂质体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金丽娜,王铁闯,张淑娟,舒丹丹(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提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生长和促进血管生成上有重要作用。
脂质体是新型的给药系统,通过改变脂质组成,改变粒径电位或表面修饰,特异性靶向巨噬细胞。
负载药物的脂质体可以有效地减少TAM的数量或通过调节TAM的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TAM在肿瘤中的作用已成为共识,脂质体给药系统介导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靶向治疗也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热点。
【关键词】巨噬细胞;抗肿瘤药;脂质体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4-2174-02中图法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7月30日第28卷第14期J Mod Med Health,July30,2012,Vol.28,No.141TAM在肿瘤中的作用巨噬细胞是由CD34+骨髓源细胞分化而来的骨髓系的淋巴球[2]。
TAM是由肿瘤而来的信号[如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刺激使得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进入肿瘤的内[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张晓燕高永良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癌症是目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心脏疾病。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1],全球2007年大约有760万人死于各类癌症。
癌症的高发生率和复发率令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领域成为热点。
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的数据显示[2],截至2008年3月31日,共有750种癌症治疗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等待FDA的批准。
但是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对肿瘤靶向性不明显,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逆损伤,不利于癌症的治疗。
1974年,Gregoriadis 等首次提出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效低毒的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抗肿瘤药物脂质体(anti-tumor agent liposomes)更是其中研究和开发热点,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将各种手段修饰后的脂质体载药系统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文献报道很多,本文仅对已经上市和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一些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1.阿霉素脂质体(liposomal Doxorubicin)
阿霉素脂质体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制剂。
传统的阿霉素制剂能有效地对抗多种类型的肿瘤,但是其潜在的疗效受不良反应的限制,包括严重的心脏毒性、骨髓抑制、口腔炎、粘膜炎、恶心呕吐和脱发等。
最早上市的阿霉素脂质体是美国Sequus公司开发的“Doxil®(多喜)”,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和人体免疫缺乏病毒(HIV)引起的难以医治的卡巴氏肉瘤(Kaposi’s,KS)。
多喜采用STEALTH®技术将阿霉素包裹于PEG化的隐形脂质体,由于PEG修饰对脂质体的立体稳定化作用,多喜可在体内的循环数日,从而提高了阿霉素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大大降低了阿霉素的心脏毒性[4],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除多喜外,阿尔扎/先灵葆雅公司开发的PEG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Caelyx®(楷莱)于2003年被批准上市,效果显著[5]。
阿霉素脂质体如楷莱与传统脂质体相比,能够显著降低阿霉素心脏毒性,同时可明显减少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见表1);具有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其血浆半衰期长,清除率降低,循环时间延长(见表2);可在肿瘤组织中聚集,提高阿霉素在靶组织中的浓度,从而具有肿瘤靶向的作用(见图1)等。
Table 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doxorubicin and liposomal doxorubicin
(Caelyx®) on adverse reaction.
Adverse reaction (%) Doxorubicin injection Caelyx®
Cardiotoxicity 17% 4%
Hematologic toxicity
Anemia
Leukopenia
Neutropenia Thrombocytopenia 7%
11%
10%
1%
5%
2%
4%
1%
Alopecia 54% 7%
Nausea 53% 37%
Emesis 31% 19%
Table 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doxorubicin and liposomal doxorubicin
(Caelyx®) on adverse reactio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Doxorubicin injection Caelyx®
Cmax(mg/mL) 17.6 233.0
T1/2(h) 1.4 12.0
CL(mL/h) 25 80
AUC(mg﹒h/mL) 5.5 3981.0
Fig.1 The targetting after application of Caelyx® between KS skin and normal skin.
liposome company被Elan 公司合并之后[6],脂质体药物的研发工作也成为Elan 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Elan 公司已经上市了阿霉素柠檬酸盐脂质体注
射液Myocet®,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
表3中列出了目前上市的和部分正处于临床阶段的阿霉素脂质体。
Table 3 The products of liposomal doxorubicin on the market or in advanced
clinical studies before 2008.
No. Product Status Company
1 Doxil®On the market Sequus
2 Myocet®On the market Elan
3 Caelyx®On the market Pharmacia &Upjohn
4 ThermoDox. phaseⅠCel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