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全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
2.5 2 1.5 1 0.5 0 文盲人数
1962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文革期间,文盲人数没有减少,说明在此期间教育处 于停滞状态。
人民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的工农兵学员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 1)学校“停课闹革命”。 2)大中小学校停止招生。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二 动 乱 中 的 教 育
文 革 冲 击 教 育 革 命 危 害
1.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2.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走资 派”, 3.全国大中小学校招生基本停止
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 3.初形体系 1学前教育、大中小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2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田头识字学习
偏远贫因地区的小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 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 等形式,这些形式为扫盲教育作出贡献
落后地区的教育
三.教育的复兴
1.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1.邓小平刚一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 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技,不抓教育不行”;
2.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根本纠正长期以来 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观点,迅速给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 平反,使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得到新生,教育战线上的春天来了; 3.1977年冬,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使教育界重新焕发新
在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中国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 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341万增长为 1100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 硕士、博士人数增至80万,其中研 究生人数增长了约45万。 高等教育 资源扩大,校均规模增加。2004年 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236 所,其中普通高校1731所,比上年 增加17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 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
世界扫盲游行大会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速成中学学习
新中国的教育成就;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 基础;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 骨干力量。
机;
4.组织编写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和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
5.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社会风气;颁布《教师法》、 规定教师节、提高教师待遇,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等。
1977年冬天,570万考 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 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 次考试。
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2.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
1.邓小平多次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 依靠科技和教育,要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 2.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 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 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 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中华民族振兴 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 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 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 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 ”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各科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学生条件:政治思想好、身 体健康 、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 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有 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 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 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 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10月1 5日,国务院向 各地发出电报: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 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全国首批招收的工农兵学员 共 4万余人。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 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 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中国为其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 思想,主要原因是( ) ①“三个代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②“三个代表”反映了 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 要求 ③“三个代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 论武器 ④“三个代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人物评价见仁见智的原因:1.评价者的政治立场、 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观情绪、价值取向、个人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 好恶等。2.特定时代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3.新 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的发现和解密。4.现实政治的需要。5.新的史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 素的影响?(3分) 学研究方法。6.人物经历的复杂性; (3)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 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8分)
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 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全国流行的口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学子)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华学子)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 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 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 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 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 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探究活动: 综合以上所述,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的原因有哪些?
1)环境改善: “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对教育界 进行了拨乱反正,尊师重教的风气逐 步形成。 2)经济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政府政策: 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教育立法。 4)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的推动。
中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 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 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 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 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 、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 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 好猫。”它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 想精髓(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毛主席,你是 我的偶像—— 一个毛的超级 FAN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 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 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 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 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 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 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 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 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 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 (1)中体西用。(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 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 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 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 末何欤?——《刘光禄遗稿》 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 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 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 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 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 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
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 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
思考:开基创业 经历了怎样的发 展过程?
(1)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2)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2.制定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
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 方制度。(5分)
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 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
(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 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 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 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 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将传统 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 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 ——邓小平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 学技术)。 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 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争,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
3.坚持“三个面向”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改革的步伐 加快,普九教育,《义务教育法》颁布,中等教育和普 通教育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招生制度 等。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教育法律法规 《学位条例》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 开始正式实施的时ຫໍສະໝຸດ Baidu 1981年 1986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9年 2003年
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高考制度被废除 1.学校领导体制变化: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2.教育体制上“开门办学”,缩短学制
3.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 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而 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4.原有的教师,被认为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下 放农村劳动 1.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 为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专毕业 生和200多万中专毕业生,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中华民 族素质下降,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基础教育受害十分残重,出现人才断层 3.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