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2018年10期科技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李晓杰(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前言随着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与日俱增,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城市的地铁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加。
地铁线路的增加使运营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地铁运营管理主要以“一案三制”概念为基础,通过整合运营管理机构、管理流程和机制等各方面要素,实现应急资源的高效调配,有效应对运营突发事件。
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概述应急管理(EM )是针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控、处理和恢复机制。
根据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是基于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管理行为,具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阶段、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阶段、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阶段,以及突发事件的善后和恢复阶段。
在预防准备阶段,要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和人员组织结构,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并对应急方案的实施进行模拟演练。
在监测和预警阶段,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管理对象的运营状态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发出告警。
在突发事件发生阶段,则根据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展开救援和事态控制行动,最后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做好善后和补救事宜,并根据应急处理过程,对应急方案作出调整,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目前我国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主要以“一案三制”制度为基础,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1]。
2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运营风险分析2.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我国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起步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并逐渐形成了“一案三制”管理体系。
在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以“一案三制”概念为基础,构建地铁应急管理体系。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应用不仅保证了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方便了群众出行。
地铁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项目,由于其建设规模相对较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加快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已成为地铁建设项目的优先事项之一。
本文主要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进行描述与分析。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前言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是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地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发生运营事故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应急管理系统。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
首先,概述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分析其建设现状和主要运营风险。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应急管理系统的对策。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概述在地铁运营中,它具有较强的机动性、所有环节的集中性和较强的完整性。
作为联合行动的一部分,它们团结一致,明确履行运输任务。
随着中国地铁交通的动态发展,地铁环节的增加,运营时间的延长,安全风险太大,容易发生事故。
除非以科学和有效的方式加以管理,否则将严重影响到地铁运输的安全以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加强应急管理战略和提高应急能力是地铁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紧急情况管理是一种预防、监测、管理和应对突发危机的机制。
根据我国《国家全面公共紧急计划》对紧急情况管理的定义,紧急情况管理以整个紧急进程的管理行为为基础,可分为四个阶段:紧急情况预防和准备、紧急情况监测和预警在预防和准备阶段,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应急管理系统和工作人员组织结构,制定应急管理计划,并为执行应急计划进行模拟演习。
在监测预警阶段,主要利用信息技术监测管理对象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警报。
在紧急阶段,根据应急计划及时安排人员和设备,以开展救济和情况监测行动。
最后,分析总结了消除紧急情况的过程,确保监测和纠正,使应急计划适应消除紧急情况的过程,并不断提高紧急情况管理能力。
目前,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主要依靠一案三制,即应急计划、应急管理制度、机制和法制。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摘要:本文首先陈述了造成地铁突发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并列举了真实事例加以印证,然后着重探讨了构建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分别为决策知识库的构建、“一库三制”管理体系的构建、全生命管理周期理念的强化以及应急组织机构的创建,通过做好这些管理工作来有效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以期为地铁乘客的出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方案引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和居民出行量的持续增加,地铁之于民众的重要性在近些年越来越高,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上,以期为民众的出行便利提供保障。
同时,地铁公司也要重视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管控,其对于乘客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此,应当全面构建并优化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
一、造成地铁突发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在地铁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突发状况有许多种类型,其具备高度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一般而言只能在事发后对事态进行快速分析并作出应急行动,将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低范围内。
不过,在一系列已发生的地铁突发安全事件中,还是能够找出一定的规律,据此可以理清造成地铁突发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
首先,毒气爆炸是主要因素之一。
在上世纪末,东京市区的三条地铁列车上就遭遇了这一突发安全事件,造成了近五千人的人身安全问题。
其次,列车脱轨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在2003年,伦敦地铁就遭遇了这种状况,其中央线列车脱轨并撞击至隧道。
另外,车辆故障、供电故障、水灾和火灾也都是造成地铁突发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客流量过大、乘客拥挤和其他人为因素也会造成安全问题,这些都是地铁公司在构建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时所应注意的事项。
二、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案探析(一)加强构建应急管理决策知识库在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决策知识库的构建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对工作人员有着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能够让工作人员在面对突发安全状况的时候有原则可以依循,有方法可以遵照,从而能使工作人员有条有理地且快速精准地对突发安全状况作出正确和及时的反应,继而能有效控制地铁运营中的安全风险,将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有效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摘要:地铁在城市化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高效的运载率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地铁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
这就需要地铁运营部门在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科学性已经对策略来处理应急事件,从而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因此,本文针对地铁系统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引言:地铁作为现代化的一种交通运输手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先进标志,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员,并且实现高效的运输,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地铁在运输过程中,运载的人员处在底下封闭狭长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下发生的突发事件在应急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特性。
因此,研究和建立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各个地铁运营公司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导致地铁运营过程中应急事件的因素(一)自然因素地铁的运行,使用的是地下管道的运输方式。
这种运输方式具有高效,不堵车的便利性。
然而因为其这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因此受到地震、水灾和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比较大。
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可能导致地铁产生脱轨事故,雨水灌入的事故,火灾会导致密闭的车厢内充满烟雾,这些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1]。
比如在2021年的夏天郑州的大雨,导致雨水灌入地铁系统内,地铁车厢淹没在水中,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二)人为因素导致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另一大因素便是人为因素。
根据我国地铁事故发生统计数据来看,大多数认为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乘客没有在乘坐地铁过程中严格遵守乘车安全规定,并且有些地铁工作人员在地铁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全神贯注,由于疏忽导致了一些认为因素突发事件的产生。
同时,还有一些原因是由于一些心理不正常的人制造的恐怖袭击事件,如2003年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纵火事件,导致100多人死亡。
2017年,在敦伦地铁站有人蓄意制造的爆炸案等,这些人为因素对地铁安全运营造成的一定的威胁。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林华凤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林华凤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地铁交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地铁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其相应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从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出发角度出发,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进行简单概述,分析和研究运营风险,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策略,以期为我国地铁安全健康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地铁;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伴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地面交通压力与日俱增,地下的空间开发和利用尤为重要,为减缓地面交通压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地铁作为城市地下交通的枢纽,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面对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的出行,增加的地铁线路运营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短时间内大量流动的人口基数,地铁地下空间的封闭环境,对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产生了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近些年俩,地铁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凸显了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缺陷和薄弱点,严重影响着人们出行的质量和人身安全。
因此,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城市地铁运营管理主要通过整合运营管理机构、优化管理流程和完善管理机制等手段,以“一案三制”概念为基础,实现应急资源的高效调动和配置,对运营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应对。
因此,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概述我们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可以得知,针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控、处理和恢复机制,其管理行为涉及到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具体可定义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预防准备极端、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阶段、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阶段以及突发事件的善后和恢复阶段。
在预防准备阶段中,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并完善人员组织结构,组织人员队应急方案进行模拟演练。
在监测和预警阶段,对运营管理对象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并发出警告。
在突发事件发生阶段,及时组织人员和救援物资,依据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相关救援工作,并展开事态控制行动。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策略分析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策略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得到进步,人们对出行工具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地铁目前已成为城市交通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铁空间封闭、结构复杂、人员密集、逃生疏散困难,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地铁;应急体系;策略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以地铁车辆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数据、物联网、5G 等技术也在车辆感知、专家诊断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使得更多的车辆数据可以被采集、传输,故障可以被诊断、预测,为车辆运营的智能化运维化奠定了基础。
而轨道交通行业是注重安全、效率的行业,但传统运营管理存在部分缺陷,调度难以掌握车辆的运行状况,司机和地面沟通成本高、效率低,正线地铁一旦出现故障,故障分析时间长。
本文主要研究地铁车辆运营的需求,深入分析车辆智能运维技术如何实现,并匹配地铁运营管理模式,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1既有流程存在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五点问题:①车站请点效率低。
车站填写施工系统相关内容及确认用时较长,确认完毕后向行调提交请点。
行调再与车站核对施工代码、施工部门、施工内容、作业区域等,确认无误后行调同意施工。
整个流程相对繁琐,清掉效率低下。
②A1 类施工防护设置时间长。
车站请点完毕后,需要下轨道在施工区域两端设置红闪灯做防护,设置红闪灯的时间较长且该时间受红闪灯数量影响较大。
③A1 类作业交命令、核对命令时间较长。
车站人员设置好红闪灯后,返回到车控室拿封锁命令,确认无误后,将封锁命令拿到站台与司机核对封锁命令,确认无误后交给司机,司机接到封锁命令后需要再次与行调核对,整个流程中的双确认导致流程繁琐,效率低。
④施工安全交底流程不合理。
施工负责人请点后,开展施工安全交底,布置施工重点和安全事项。
这样导致施工安全交底利用的是施工作业时间,与本就紧凑的施工时间相悖,存在流程不合理。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要出行方式。
然而,地铁运营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天灾、恐怖袭击、乘客紧急病情等,这就要求地铁运营方必须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大程度保障乘客的安全。
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防、准备、应对、恢复四个环节。
预防环节是指运营方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预先防范,包括安全设备的检修、整改,建立应急预案等;准备环节是指运营方在事故发生前,在人员、装备、物资等方面进行准备,以便迅速应对;应对环节是指发生紧急事件时,运营方的应急处置行动和应急演练;恢复环节是指事后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对已实施的应急处置进行评估和改进。
在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当加强预防环节。
预防环节是应急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能预防事故的发生,就能大大降低应急风险,保障乘客的安全。
运营方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和监控,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运营方也应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处置,并避免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
在准备环节,必须认真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已发生的各种事故和灾难,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和更新,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快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置。
在应急物资的储备上,应根据地铁的规模和特点,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消防水枪、逃生设备等,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演练质量,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应对环节,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地铁运营方应结合应急预案和事故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加强指挥中心的调度和协调,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操作,并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
同时,还应加强对外联络和应急新闻发布,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最后,在恢复环节,要及时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和分析,总结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以便在下次应急处置时更加有效。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策略分析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策略分析摘要:为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为目标,相关单位应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创新管理制度,增强安全防范治理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服务,本文通过对各城市的轨道交通应急预案体系的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预案体系1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体系问题分析1.1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合理目前,国内各城市的轨道交通,要求各地立即对风险隐患进行再排查再整治,及时调整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稳妥有序恢复运营,运营单位要充分吸取雨水倒灌事件教训,进一步调整完善应急预案,对超设计暴雨强度等非常规情况,采取停运列车、疏散乘客、关闭车站等应急措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重点排查地势低洼车站、过渡段、长大区间等重点区域排水设备设施的能力,能力不足的要及时补强,排查排水管道与周边市政管网的连通情况,尚未连接或连通不畅的,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处理,排查在建线路与既有线路连接处的封堵情况,防止雨水通过在建线路倒灌车站区间;加强地面高架线路沿线边坡检查,对土质疏松、堆土滑坡等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核查沙袋、挡水板、排水泵等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补齐补足补强相应设备设施。
运营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巡查监测,及时发现险情苗头,科学研判发展态势,及时启动相应等级预案;当发生水淹倒灌等突发事件时,不具备安全运行条件的应坚决停运,对发生淹水倒灌的线路,要全面深入细致排查设备系统,及时更换受损设备,必要时聘请第三方机构、行业专家对相关线路进行全面测试评估,严防次生灾害。
1.2应急预案体系覆盖不全面运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涵盖了地铁站外积水水位不断上升,并流入车站及隧道,其间下行进站列车出现故障紧急制动无法动车,列车和站内乘客需紧急疏散进行应急预案。
预案包括先期处置、联合处置、恢复运营三个阶段。
地铁车站快速预案响应进行前期应急处置、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车站内乘客疏导,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各相关成员单位进驻现场指挥部。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摘要: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有利于保障地铁运行安全,是维护地铁乘客和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目前,地铁建设规模不断增大,需要加强对运营应急管理的关注,解决相关风险,提升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水平。
本文分析了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探究了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风险,并从建立“一库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地铁运营应急管理长效机制、设置应急组织机构等方面提出了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措施。
以此构建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为地铁运营及其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地铁运营发展是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可以较好的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但也对地铁运营管理提出要求,需要有效提升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保障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因此,需要构建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从多方面进行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的分析,提升资源和人员的调度能力,充分发挥应急管理的作用,从而解决运营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提升地铁运营的服务能力。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2003年“非典”爆发后,有关部门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了“一案三制”的管理体系。
同时,在“一案三制”理念的指导下,也建立了地铁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制度。
地铁运行体系是由车站、轨道、列车、机电设备、工作人员和旅客等构成的复杂系统。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运行状态对地铁运行现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正常运行状态、非正常运行状态和紧急运行状态,其中紧急事件运行状态是为了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控制,而系统建设是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现有工作经验,部分研究人员以“一案三制”为基础,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的预案、体制、法制、机制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
刘光武等以广州轨道交通运行调研为基础,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包括火灾、爆炸、列车脱轨、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
这些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强等特点,给应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构建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应急管理的流程和行为,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其次,要加强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
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工作。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应急管理中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同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兼职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再者,要强化应急管理的监测预警机制。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传感器、监控摄像头、大数据分析等,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
建立健全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另外,要做好应急资源的保障工作。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消防器材、救援工具、医疗用品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完好有效。
建立应急物资和设备的调配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到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同时,要加强应急资金的保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营离不开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从应急组织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加强信息建设工作五个方面入手。
建立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工作的稳定进行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在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建设要求特别高,技术复杂,运营难度大,需要地铁运营部门积极解决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的相关问题。
加强地铁建设、运营、设施保护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建立对应的应急管理体系,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稳定运营,为居民的日常出行继续提供便捷的服务。
1应急组织管理应急组织机构是应急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应急规章制度监督和应急建设的主要机构,遇到突发事件时,应急组织机构是应急执行机构和应急指挥机构。
依照城市轨道交通线的特性,将轨道交通应急组织机构分为三级,总公司层级应急组织机构、线网应急组织机构、线路应急组织机构。
当前,应急系统的管理模式常见的模式有代理工作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和协同管理模式。
其中集中管理模式应用比较广泛。
一般情况下生产调度指挥部门内包含各线路应急组织机构和网线应急机构,有应急值班的岗位,主要发号机构由正常运营向应急状态转变的指令。
总公司的应急机构是城市轨道公司内的应急机构,日常中设有值班岗位,负责总公司的应急委员的联系和沟通[1]。
3层级的作用关系是逐层向上级负责,各个线路应急线路向线网应急机构负责,线网应急机构向总公司的应急机构负责。
遇到紧急情况时便于快速确定应急指挥的核心。
遇到较小的突发事件可以快速处置妥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快速全面的向全地铁公司范围内进行资源的紧急调配和协商。
上述应急组织的设计能与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指挥中心进行无缝衔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可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质量。
交通运输行业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交通运输行业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引言: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也面临着各种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的威胁。
为了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顺畅,构建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展开讨论。
一、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1. 制定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交通运输行业应急管理体系是指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而建立的一系列组织、资源、制度和措施的综合体。
它的建立旨在提高应急管理效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2. 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交通运输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全面性原则。
科学性意味着应急管理体系需要依据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建设;实用性要求体系设计符合实际运作情况;灵活性是指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具备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调整的能力;全面性是指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覆盖各个环节和层级,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
二、应急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1. 应急预警与监测系统应急预警与监测系统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交通运输环境、设施和运行状况的监测与分析,提前预警各类安全隐患,并向相关部门和层级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 应急救援与处置机制应急救援与处置机制是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
它包括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等资源的准备和调配,以及救援方案和处置流程的制定与实施。
这个机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组织救援力量,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成功率。
3. 信息共享与协调机制信息共享与协调机制是应急管理体系的纽带和支撑。
它将涉及应急管理的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快速传递,并促进各方的协调和配合。
只有通过信息共享与协调机制,各个环节的应急工作才能有机衔接,形成整体效能。
4. 应急演练与评估机制应急演练与评估机制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手段。
通过定期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其高效、快速的特点被广大市民所青睐。
然而,地铁的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应急情况,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恶劣天气等。
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对于确保乘客的安全和地铁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在应急管理方面,地铁与其他行业有着一些区别,如乘客密集、运营区域封闭等特点,所以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体系。
首先,地铁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其日客流量较大,一旦发生应急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地铁运营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和系统,如电力、通信、信号等,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严重不便。
此外,地铁的运营环境复杂多变,经常出现突发事件,如恶劣天气、地震等,对地铁的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在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应急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地铁的设备、人员、制度、技术等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系统。
2.预防性原则:通过事前的风险评估和预案制定,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造成的损失。
3.协调性原则:地铁的应急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形成一个紧密配合的整体。
4.灵活性原则:应急管理应具备应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紧急情况的能力。
三、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应急预案编制、应急组织建设、应急演练和应急响应等方面。
1.应急预案编制地铁应急预案是指在应急情况下,地铁所要采取的措施和应对步骤。
该预案应该包含不同类型应急事件的应对措施,如火灾、地震、恶劣天气等。
同时,还需要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以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应急组织建设地铁应急组织是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要成立由专职人员组成的应急工作小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还可以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应急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以及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社会各界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学术界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的研究也逐渐趋于成熟,针对地铁运营的自身特点,学术研究中指出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1.1客观性与科学性原则以辩证唯物注意原则参考,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始终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突发事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以科学性的理论研究为指导,进行突发事件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保证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的真实准确性。
1.2全面性与简明性原则事物观察分析处理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特别是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更要注重广泛性、全面性。
地铁运营过程中突发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因此全面性的分析才更具有准确性。
此外简明性在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构建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具代表性的典型性的问题评价,有利于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能够清晰的展现问题之所在。
1.3实用性与可比性原则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重视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并要注意评价指标要具有易于采集、便于归类对比分析的特点。
1.4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和动态性原则也是针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而言的,对于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来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评价指标之间必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1.5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的原则地铁交通建设是以为人服务为基本原则,因此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切实以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减少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对乘客的伤害,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6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完整的管理机构,在高级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成立多个专业负责部门,不同的部分负责不同的工作,使各部门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的专业的作出相应的反应,高效的完成应急工作处理。
综述应急能力评价体系
综述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前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低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
解决了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根本途径,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
但是,因地铁建设于地下,又具有封闭性强、运行速度高、起停频繁、客流量大且来源复杂、乘客自助乘车、应急疏散难度大等固有特点,事故一旦发生,后果极为严重,不仅会造成设备设施的损坏,而且会造成乘客的伤亡,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地铁作为一类特殊的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对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发现其薄弱环节,预先采取措施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是极为重要的。
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和保证,特别是对于地下铁道这样狭长的、近乎封闭的地下空间而言,一旦发生较大的灾害事故,将给各种运营设备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致命性损害和巨大的社会影响,使系统功能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地铁运营系统的安全和评价,是从系统外部因素、指挥因素、设备因素、运营管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确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地铁运营风险分析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其风险具有以下特点:1.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在半封闭状态单向高速运行的列车由于通风、照明及救援困难,一旦失控,必将引起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社会影响的恶劣性。
地铁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将直接造成交通瘫痪中断、人员拥堵,社会影响恶劣,甚至可能引发乘客骚乱,或市民对政府信任危机,后果极其严重。
3.行车安全对管理的依赖性。
地铁运行作业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动态系统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管理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的有效性。
4.运营系统的动态性。
地铁的整个运营系统是靠各种设备的运转功能来保证的,各设备动态运营状态对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可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各项运营设备的动态性引起系统运营的动态性特征尤为显著。
地铁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不完善 。配备地铁各 种硬件设施 时
( 2 )地 铁 安 全 管 理 不 到 位 。 如 发 生 在 未 安 装 屏 蔽 门 的地 铁 站 点 。
1 . 1 . 9 自然 灾 害造 成 的事 故
未 充 分 考 虑 防爆 需 求 ,设 备 的 防 灾 驾 驶员 、信 号控 制员 操作 不 当。
( 1 ) 电力 设 备 故 障 。如 变 电所 力弱 。
( 2 )地 铁 的 运 营 设 备 及 基 础 设
死亡、1 4 人 终身 残 废 、 5 5 0 0 多 人 受 变 压 器 故 障 、整 流 机 组 故 障 、断 路
伤 。此 次事 故 的 直 接 原 因是 恐 怖 袭 器 故 障 、传 输 电缆故 障 等 。 击 , 而导 致 事 故 严 重 后 果 的 间接 原 因则 出现在 事故 处置 过程 中。
( 2 )轨 道 、 路 基 、 桥 梁 、 隧道
识 ,引导公众在危机 中进 行 自我救
助和互 助 。
1 . 1 . 4 列 车相撞 事 故
( 2 )疏散 通道或 出入 口的设 计 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等工务系统工作状
( 1 )地铁 技术设备 缺陷故 障或 事 故 ,造 成 事 故 的 原 因 通 常 有 : 站
外 部 侵 限 。 如 轨 道 及 车 辆 状 况 不 台 客 流 过 度 拥 挤 ; 乘 客 醉 酒 、 打
闹 、 跳 轨 等 。乘 客 坠 落 站 台事 故 易
( 1 )预 防爆 炸 事 故 的 技 术 规 范 佳 、信号 设备 发生 故 障 。
1 . 1 . 3 毒 气事 故
个方 面 。 事 故 。 停 电事 故 不 仅 会 中断 正 常 运 铁 事故 的原 因主要 有 以下3
探析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探析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摘要: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是确保地铁能够安全运行的关键,近年来,地铁建设规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四通八达的运营网络也使运营事故风险概率大大提升,因此要逐步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结合以上特点,本文将重点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与分析,分析当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运营风险,并针对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大大缓解交通压力,这无疑推动了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进程,更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地铁工程且数量在不断的增长。
地铁线路的增加尽管可以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但是也给地铁的运营管理带了较大的挑战,因此,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的重要意义也逐渐显现出来。
为了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最优配置,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对运营应急管理的研究工作就更为重要。
1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指的是为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制定的预防、监控、处理和恢复机制。
应急管理主要包括预防准备阶段、监测和预警阶段、发生和处理阶段,以及善后和恢复阶段等阶段[1] 。
预防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和人员配置,对应急管理预案进行编制,以及对应急方案的实施和模拟演练。
监测和预警阶段则依靠信息化技术,监测管理对象的运营状态,及时预知预警信息。
突发事件发生阶段,以应急预案为依托,调动人员和物资,开展救援工作,并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做出事件处理工作,根据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工作,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2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分析(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地铁运营系统各构成因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影响作用。
为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合理性,需要对地铁运营系统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分析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因素。
地铁的运营状态的包括正常状态、非正常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三种运营状态,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将紧急运营状态下的事态发展进行有效控制,该体系构建需要在整个地铁运营的过程中进行。
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地铁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地铁的发展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供了新途径,地铁运营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概述,其次探讨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维度,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关键词:地铁;应急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引言地铁站点范围空间相对封闭、人员流动性大,与常规的城市公共灾害相比,地铁运营场所发生突发应急事件后,设备抢险抢修和人员疏散、救援难度大,如果应急处置不当或处置效率低,都将对地铁运营服务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多家地铁运营期间发生设备故障或事故灾害,严重影响了市民出行,加重了地面交通拥堵情况,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效的应急救援处置就成为减少事件影响和降低事故损失的关键要素。
1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地铁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地铁运行安全管理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地铁事业飞速发展,对地铁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想保障地铁安全运行,就要将安全管理与科技相结合。
同时,在地铁运行中,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
在地铁中,影响地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员、设备和建筑物三个方面。
人的因素包括运营人员、乘客、管理人员和相关的设备维修人员。
设备因素包括地铁车辆、通讯设备、电力设备、控制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等。
建筑要素则是指整个地铁的结构和地铁的外部空间。
在地铁运行全流程中,各个安全因素与其对应的管理体系、控制体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铁安全综合管理体系。
2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维度分析2.1应急准备能力分析充分开展应急资源调配是减少地铁运营事故损失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做好应急救援资源的配备,才能保障应急救援的顺利开展。
应急准备能力指标分解如下。
(1)应急管理制度健全程度。
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是应急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也是应急救援的依据。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刘海涛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刘海涛摘要:为切实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地铁运营应急管理制体系。
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无形中加大了运营事故的风险。
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大势所趋。
针对当前现状,本文深入分析了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
首先,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探究了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的建设现状以及较为常见运营风险,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前言: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迅速激增,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地下交通建设,同时给予了相应技术和资金支持,大量的地铁建设项目已经被提到建设日程上。
随着地铁数量不断增多,应急管理工作负担也随之增加。
因此,深入研究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系统意义重大。
现阶段,国内地铁运营管理系统都是基于“一案三制”基础上,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资源配置,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概述所谓的应急管理具体指,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部门采取的监控、预防、处理以及恢复机制。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针对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是一种基于公共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管理行为。
不仅包括预防准备阶段、监测和预警阶段,而且还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和紧急处理阶段以及突发事件的善后和恢复阶段。
在准备预防时,有必要建立健全的人事组织结构和应急管理系统。
事先拟定应急管理计划,之后安排模拟演练。
在进行监测预警时,通常通过信息技术实时监测管理对象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时及时发出警示。
当进行到应急阶段时,需要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召集人员、组织物资,立即实施抢险救援行动,控制好态势的发展。
最终,总结分析应急处理过程,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补救。
与此同时,还需要参照应急处理流程,改进应急预案,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近几年,国内地铁运营管理系统都是基于“一案三制”基础上,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资源配置,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浅谈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搭建
浅谈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搭建摘要:轨道交通作产业目前正值飞速发展期,全国目前已有30多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运营里程5000多公里。
地铁作为公共交通运营企业,承载着千万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地铁处在地下封闭空间,庞杂的电气设备长期运行,同时受到天气、设备、乘客个人行为等影响,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大客流、中断运营等突发事件。
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必然会导致运营秩序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结合国内主要运营企业经验和实际,对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搭建进行探讨,旨在为其他城市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地铁应急管理;地铁应急管理体系1 地铁运营主要突发事件1.1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类型地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主要由调度、车务、车辆、乘务、供电、通号、轨道、桥隧等十几个专业组成。
同时地铁运营还会受到天气、社会环境(重大活动、节假日)、乘客自身情况等因素影响。
因此地铁运营主要面临的突发事件可分为运营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社会安全类和公共卫生四大类。
具体为:(1)运营生产类事件(含生产安全事故)地铁运营过程可能发生的运营生产类事件主要有火灾、人员伤亡、特种设备等生产安全事故,由于车辆、信号等设备故障造成的运营延误和由于恶劣天气、大型活动等造成的局部突发大客流。
(2)自然灾害类事件地铁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主要由暴雨、台风等造成的雨水倒灌、设备设施淹泡,冰雹雷电等造成户外环境变化,大雪天气造成道岔、轨道、车站受影响和重污染天气对施工和运力要求的变化。
(3)社会安全类事件地铁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社会安全类事件主要有乘客纵火、投毒、暴力砍杀等事件,乘客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事件和乘客跳轨、封堵出入口、破坏设施等影响运营秩序的事件。
(4)公共卫生类事件地铁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有城市突发疫情等对运营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以及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社会各界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学术界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的研究也逐渐趋于成熟,针对地铁运营的自身特点,学术研究中指出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1.1客观性与科学性原则
以辩证唯物注意原则参考,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始终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突发事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以科学性的理论研究为指导,进行突发事件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保证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的真实准确性。
1.2全面性与简明性原则
事物观察分析处理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特别是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更要注重广泛性、全面性。
地铁运营过程中突发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因此全面性的分析才更具有准确性。
此外简明性在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构建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具代表性的典型性的问题评价,有利于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能够清晰的展现问题之所在。
1.3实用性与可比性原则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重视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并要注意评价指标要具有易于采集、便于归类对比分析的特点。
1.4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和动态性原则也是针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而言的,对于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来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评价指标之间必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1.5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的原则
地铁交通建设是以为人服务为基本原则,因此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切实以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减少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对乘客的伤害,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6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
建立完整的管理机构,在高级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成立多个专业负责部门,不同的部分负责不同的工作,使各部门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的专业的作出相应的反应,高效的完成应急工作处理。
1.7属地为主、分工协作的原则
建设权责分明的具有不同任务的部门,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各部分之间分工协作,快速有效进行突发事故的处理,尽可能避免突发事故进一步恶性发展。
1.8应急处置与日常准备相结合的原则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地铁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各部门就要充分准备提高应急事件的管理处理能力,始终坚持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中应急处置与日常准备相结合的基本性原则,使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更加科学准确,突发事件处理更价快速高效。
2.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化构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构述评价体系时应遵循因时因地原则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意坚持因时因地原则,所谓因时因地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建立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整体框架的基础之上,结合地铁运营的实际工作情况,选取具有针对新的评价指标,确保能够准确的反应出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2)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选取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准确的区分主要评价指标和次要评价指标,并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评价指标低的选择区分。
(3)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但是在评价指标的选择过程中又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主次区分,因此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始终坚持自身内部发展的客观规律。
2.2评价体系中指标效用的局限性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衡量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评
价指标的不足和局限性,不断的进行发展完善,保证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3评价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
在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同时采用多个不同的评价指标,因此评价结果会出现部分偏差,因此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意评价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