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肥料分析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学时: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肥料学的发展概况和肥料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肥料的概念,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肥料的分类和施用。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一、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基本概念肥料:是指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改良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二)、肥料的分类依据不同的目的,肥料可分为不同类型:1、按肥料来源分有机肥(农家肥):农民自己积制的和农业废弃物等。
化肥(无机肥):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制造的,在市场上出售的肥料,如CO(NH2)2、NH4HCO3、过磷酸钙等。
生物肥料:含有益微生物的菌剂,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所接种的微生物的繁殖、调整作物与微生物相互间的关系,利用后者的活动或代谢产物,改善作物营养状况或抑制病害,从而获得增产。
绿肥:绿肥是翻埋入土做肥料的栽培野生植物绿色体。
2、按肥料的作用直接肥料:施用肥料能直接供应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如氮、磷、钾肥和微肥。
间接肥料:施用肥料能改善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如CaSO4. 2H2O、 CaO。
3、按营养成分单质肥料:仅含有一种营养元素。
复合肥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
完全肥料: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所有营养元素。
(三)、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二、肥料学的发展概况(一)、我国施用肥料的简史(二)、西欧化肥工业的兴建与世界化肥的生产和施用(三)、我国近代肥料生产与施用的概况三、肥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植物体的组成成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养育元素的种类,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影响植物养分吸收的环境条件,介绍矿质营养学说、最小养分律等施肥原理2、肥料部分各种肥料的成分及其性质;肥料施入土壤中的变化、被吸收的形态;肥料的合理使用3、计量施肥与施肥技术(1)根据作物的养分平衡原理,土壤的肥力水平或者其肥料的效应函数,计算预计产量的施肥量(2)肥料的施用方法和有效施肥技术(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总结科学施肥、积肥经验。
肥料分析知识点总结图
肥料分析知识点总结图一、常见的营养元素1.氮(N):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元素,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氮的主要功能是构成植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参与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2.磷(P):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磷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能量转移和储存,促进植物的开花结果和幼苗生长。
3.钾(K):钾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元素,它对植物的抗逆性、耐寒性和促进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钾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渗透压、调节植物的水分平衡和养分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4.钙(Ca):钙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必需元素,它对植物的细胞壁形成、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钙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植物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
5.镁(Mg):镁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必需元素,它对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镁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叶绿素的合成、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和代谢,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6.硫(S):硫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元素,它是蛋白质、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
以上是常见的植物营养元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肥料分析中对这些元素的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帮助农民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肥料分析的常见方法1. 土壤分析:土壤分析是肥料分析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pH值,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土壤分析的常见方法包括土壤取样、土壤样品制备、土壤试验和结果解读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案,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2. 植物组织分析:植物组织分析是肥料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作物组织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植物组织分析的常见方法包括植物采样、植物样品制备、植物试验和结果解读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对作物组织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作物的养分状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七年级化学肥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化学肥料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无处不在。
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而化学中的肥料知识点对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环保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本文将对七年级化学肥料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化肥和有机肥料化肥是指人造的含有一定养分的化学肥料,常见的有氮肥、磷肥、钾肥等。
有机肥料是指由动、植物等有机体制成的肥料,比如农家肥、沼气池渣等。
化肥与有机肥料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正确使用化肥和有机肥料,可以达到更好的肥料效果。
二、氮肥、磷肥、钾肥氮肥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产量。
常见的有尿素、铵盐等。
磷肥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可以改善土壤性质,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有磷酸二氢钾、三钾磷等。
钾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和耐寒性,增加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三、合理施肥的方法要想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质量,合理施肥是很重要的。
合理施肥包括减量、精施、深施、分期施、均施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作物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最佳的肥料效果。
四、肥料的环保问题肥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氮肥和磷肥。
如果施用不当,会对土壤和水质造成影响,甚至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在使用肥料时,必须科学施肥、合理施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结语化学肥料知识点是七年级化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知识点,正确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在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学生也应该关注肥料的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第七章肥料分析知识课件
➢加热温度
最初:低温,避免碳化物反应激烈;
以后:逐渐升高温度,保持微沸至消化完毕。
若温度高
碳化太快 使部分N未成铵态而成为分子N2逸出 >500oC (NH4)2SO4分解损失
➢蒸馏装置不漏气
➢吸收必须保证完全
2020/9/22
13
(3)方法的适用范围
此方法适用于消化后其中N可变为氨的有机化合物。 有些有机化合物,其N原子与另外N原子或O原子相连 (如偶氮化合物、肼、硝基化合物及亚硝基化合物等), 则不能应用,因为在消化时其中的含N不能转变成NH3, 而成游离氮或氮的氧化物逸出。
第七章 肥料分析
§7.1 概述 §7.2 氮肥分析 §7.3 磷肥分析 §7.4 钾肥分析 §7.5 复合肥分析
2020/9/22
1
§7.1 概述
植物生长,几乎需要所有的化学元素,但最主要的是N、P、 K三要素。
肥料包括自然肥料和化学肥料(以矿物、空气、海水等为 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方法制造,能供给农作物营养及提高 土壤肥力的化学物质)。
若有机肥中含有铵态氮,碱蒸馏时可一并蒸出, 测得即是总氮量。
若有硝酸态氮因消化时,已成为硝酸而挥发而无 法测定。
2020/9/22
14
若欲求三种态氮之和 先将硝酸态氮固定为硝基物,再用还原剂还原为
氨基物,然后消化。
一般用水杨酸固定,Na2S2O3还原
O H
C6H 4
+ H N O 3
CO O H
N4 H O- H N3 H H 2O
用过量硫酸标液吸收NH3,再用NaOH标液滴定剩 余的硫酸
2020/9/22
2N 3 H H 2 S4O (N4)H 2S4O
肥料及合理利用教案
肥料及合理利用教案第一章:肥料的概述1.1 肥料的定义与作用介绍肥料的概念阐述肥料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分析肥料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2 肥料的分类有机肥料动物粪便植物残体厨余垃圾无机肥料化学肥料矿物肥料1.3 肥料的施用方法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灌溉施肥第二章:有机肥料的制备与施用2.1 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堆肥化发酵厌氧消化2.2 有机肥料的优势与局限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环境污染问题2.3 有机肥料的施用技术施用量与施用时机施用方法与技巧与其他肥料的配合使用第三章:化学肥料的选择与施用3.1 主要化学肥料的种类与作用氮肥磷肥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3.2 化学肥料的选择原则根据作物需求选择考虑土壤肥力状况环保与安全3.3 化学肥料的施用技术施用量与施用时机施用方法与技巧防止肥料流失与污染第四章:合理施肥的原则与技术4.1 合理施肥的原则满足作物需求保持土壤肥力平衡经济合理性4.2 合理施肥的技术确定施肥量确定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与技巧4.3 施肥计划的设计单一作物施肥计划复合作物施肥计划第五章:肥料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5.1 肥料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土壤资源5.2 肥料产业的发展与政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家政策与法规产业技术创新5.3 可持续发展的肥料利用策略推广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第六章: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6.1 施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氮、磷、钾等元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6.2 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单产和总产的变化肥料利用率的研究6.3 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蛋白质、淀粉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施肥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第七章:施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7.1 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土壤结构的变化7.2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7.3 施肥对土壤污染的影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土壤盐渍化的趋势第八章:施肥对水环境的影响8.1 施肥对地表水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富营养化的影响8.2 施肥对地下水的影响营养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污染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变化8.3 施肥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施肥策略节水灌溉与施肥的结合第九章:施肥管理与环境友好型农业9.1 施肥管理的原则和技术优化施肥时期和施用量施肥方法和技巧的改进9.2 环境友好型肥料的研究与应用生物肥料的开发和应用功能性肥料的研究和推广9.3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土壤侵蚀的控制退化土地的恢复与重建第十章: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0.2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发展绿色农业推广循环农业模式10.3 未来肥料发展趋势高效、环保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智能化施肥技术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肥料的分类和作用解析:肥料的分类和作用是理解肥料及合理利用教案的基石。
工业分析第七章化学肥料分析
化学肥料分析
第七章
(四)钒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化学肥料分析
五氧化二磷标准系列
标准溶液的加入量,mL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P2O5含量,mg/10mL
1.0
2.0
3.0
4.0
5.0
6.0
7.0
第七章
四、游离酸含量的测定
化学肥料分析
第七章
化学肥料分析
第四节
氮肥分析
一、氨态氮的测定 (一)直接滴定法
第七章
(二)甲醛法
化学肥料分析
(三)蒸馏后滴定法 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化学肥料的氮含量,也可用蒸馏后 滴定法测定,此方法为仲裁分析法。
第七章
二、硝态氮的测定
化学肥料分析
铁粉还原法
德瓦达合金还原法
氮试剂重量法
第七章
三、酰胺态氮的测定 (一)尿素酶法
化学肥料分析
化学肥料根据所含营养元素的数量可分为单元肥料和复合肥料,分 类方法1中所列的肥料都是单元肥料,将上述不同营养元素成分的单元 肥料混合起来,称为复合肥料,含有任何两种元素的复合肥料称二元复 合肥;同时含有三元素的肥料称为三元复合肥,如氮磷钾复合肥。
第七章
二、化学肥料的分析项目
化学肥料分析
化学肥料的分析项目:有效成分含量、水分含量、游离酸、粒度、 杂质含量等。
第七章
化学肥料分析
第二节
水分的测定
一、烘箱干燥法
第七章
二、碳化钙法
化学肥料分析
三、卡尔· 费休法
第七章
化学肥料分析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
一、概述
磷肥的分析
含磷的肥料称为磷肥。磷肥包括自然磷肥和化学磷肥。 化学磷肥品种较多,有复合磷肥、复混磷肥、单元磷肥等。单元磷 肥常见的有酸法磷肥和热法磷肥。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_10
总__18___课时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第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盐的分类及性质。
水平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比较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选择适当的酸和碱,通过中和反应,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K2SO4++ ==Ca(NO3)2++ ==CuCl2++ ==AlCl3+1.盐的组成特点讨论交流:从中和反应的本质,请分析发生中和反应的酸和碱的组成与反应生成的盐的组成有什么关系?点拨:中和反应中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都是“旁观者”,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才是真正的“参与者”。
小结: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结合成盐。
2.常见的盐讨论交流:请举出生产、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盐。
调味用的食盐(NaCl)、建筑装潢用的大理石(CaCO3)、净化水的明矾[含Al2(SO4)3]、小苏打(NaHCO3)、游泳池里的消毒剂(CuSO4)、纯碱(Na2CO3)、绝绝大多数化肥(硫酸铵、碳酸氢铵)等。
注意:化学上的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食盐仅仅盐中的一种。
有咸味的盐不一定都能食用,工业食盐中含的亚硝酸钠(NaNO2)就有致癌作用。
纯碱虽然其水溶液呈碱性,但不属于碱,而属于盐。
3.盐的分类与命名讨论:根据所出现的盐,分别对它们实行分类、命名。
小结:(1)分类方法一:根据阳离子实行分类如钠盐、铵盐、铜盐等,根据酸根离子实行分类如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
分类方法二:根据盐的组成特点分成正盐(如Na2CO3)、酸式盐(如NaHCO3)、碱式盐(如Cu2(OH)2CO3)。
(2)命名:含氧酸盐一般叫:×酸×,不含氧的盐叫:×化×。
土壤肥料学总结肥料部分重点笔记
⼟壤肥料学总结肥料部分重点笔记第六章植物营养概论⼆、植物营养学的主要领域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环境之间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与多个学科交叉,⽬前其主要领域包括如下:1.植物矿质营养⽣理学2.根际微⽣态系统中的物质环境及其调控3.逆境植物营养⽣理学4.作物产量⽣理学5.植物营养⽣态学6.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7.植物⼟壤营养8.肥料学与优化平衡施肥三、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法1.⽥间⽣物⽅法1)最基本的研究⽅法2)接近于⽣产条件3)⽐较客观地反映农业实际4)结果对⽣产更有实际的和直接的指导意义5)其他试验结果在应⽤于⽣产以前,都应该通过⽥间试验的检验2.模拟研究⽅法通常叫盆栽试验或培养试验特点: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特定的营养环境下对植物的营养问题进⾏研究。
优点:便于调控⽔、肥、⽓、热和光照等因素,有利于开展单因⼦的研究和开展在⽥间条件下难于举⾏的探索性试验。
-----结果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有通过⽥间试验进⼀步检验,才能应⽤于⽣产。
⽅法:⼟培、砂培和⽔培(溶液培养)等3.植物根系和根际研究⽅法根系:摄取、运输和储存营养物质以及合成⼀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器官,是植物的地下⽣长部位。
根系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主要领域有:根系⽣态学、根系⽣理学、根系解剖学根际是受植物根系⽣理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理学特征上不同于原⼟体的特殊区域,是⼟壤-植物根-微⽣物三者相互作⽤的场所。
根际研究在理论及⽣产实践上都有重⼤意义。
4.⽣物统计和⽣物数学的⽅法在近代植物营养研究中,数理统计已成为指导试验设计、检验试验数据资料不可缺少的⼿段和⽅法。
优点:能正确对试验⽅法进⾏设计和研究试验误差出现的规律性,从⽽确定误差的估计⽅法,帮助试验者评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能客观地认识试验资料,合理地判断试验结果,从⽽做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近态:计算机技术的应⽤-数学模拟、数学模型其它:p166-1675.近代物理化学、⽣物化学和仪器分析⽅法6.核技术研究⽅法7.酶学诊断法8.植物营养诊断与调查研究法第⼆节植物的营养成分⼀、植物的组成和必须营养元素的概念植物新鲜植物中含⽔分75%—95%,⼲物质含量5%—25%,⼲物质中有机质占绝⼤部分,约占⼲物重的95%,主要元素为C、H、O、N四种,灰分中主要是各种⾦属氧化物、磷酸盐及氯化物等,亦称矿质元素,包括P、K、Ca、Mg、S、Fe、Mn、Zn、Cu、Mo、B、Cl、Si、Na、Se、Al、Hg、Se等,这些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种类要受到⼟壤的物质组成,植物种类,⽓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七章 化学肥料分析
NH 4 OH - NH 3 H 2O
用过量硫酸标液吸收NH3,再用NaOH标液滴定剩 余的硫酸 2NH 3 H 2SO 4 ( NH 4 ) 2 SO 4
2NaOH H 2SO 4 Na 2SO 4 2H 2O
用甲基红做指示剂。
2、硝态氮的测定
硝酸态氮 先还原成 氨态1g试样,于2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后, 加入20~25mL盐酸和7~9mL硝酸,盖上表面皿,混匀。 在电炉上缓慢加热煮沸30min(在加热过程中可稍补 充些水以防煮干)。 取下烧杯,待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mL 盐酸 (1+1) ,电炉上加热后用快速滤纸滤于250mL容量瓶 中,用水洗烧杯及滤纸8次,每次约20mL,冷却,稀 释至刻度。 后面的沉淀过程及其它步骤与有效磷的测定相同。
P2O5标液的配制
称取105℃干燥2h的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定量 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加2~3mL硝酸,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浓度为10mgP2O5/mL。用时根据需要稀释成不 同浓度的标液。
有效磷的测定
吸取溶液A和B各5mL于烧杯中,加入1mL碱性柠 檬酸铵溶液、4mL硝酸和适量水,加入煮沸5min,冷 却,转移到容量瓶中,加入20.0mL显色剂,用水稀释 至刻度,防止30min,在420nm处,测定吸光度。 吸取P2O5标液两份,其中一份含量低于试样,另一 份高于试样,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其余显色操作 同上。此两溶液分别为标液1和标液2。
ˆ 1P2 O 5 = 52OH
-
1 141.95 (c1V1 - c2V2 ) 1000 w (P2O5 ) = 52 25 ´ m 250
测定条件
(1)磷钼杂多酸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稳定,在碱性 溶液中重新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的酸根离子。酸度、温 度、配位酸酐的浓度不同,严重影响杂多酸组成,沉 淀条件必须严格控制。
肥料的分析
按溶解性又可分为
1)水溶性的磷化物:可溶于水,如H3PO4, Ca(H2PO4)2
2)柠檬酸溶性:能被植物根部分泌出的酸性 物质溶解后吸收的含磷化合物分析中用柠檬 酸铵的氨溶液或2%的柠檬酸溶液溶解。 如:CaHPO4·2H2O,钙镁磷肥,钢渣磷肥
3)难溶性磷化合物:难溶于水也难溶于有 机弱酸。如Ca3(PO4)2,FePO4,AlPO4, 磷矿石 等
尿素 (NH2)2CO
中性有机氮肥,外观为白色或微红色圆珠状 颗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 标准中规定,符合下列指标
2[N( 4H)3P4O1M2 3o2HO2O]4O6H H4P2O2M4 4o2O6N3H2H62O
水分测定
1)卡尔·费休滴定法
原理:I2、SO2、C5H5N溶液在有甲醇和水 存在时,发生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2)因常温下反应慢,溶液需加热至50℃, 加酚酞用NaOH。但温度也不能过高,因为 温度>60℃,(CH2)6N4H+易分解。
( C 2 ) 6 N 4 H H 4 H 2 O 4 C 3 N 2 H 2 C H 2 H O
(3)滴定前须将溶液的酸度降低,滴定到 接近终点时,游离酸全部被中和,这时如有 亚甲基二胺盐存在,也会随之分解,使最初 消耗的 酸陆续重游离出来,而被滴定。
P2O5 1.49150H.3P34O21M0274o2O3C9H7N2H4 2(C9H7N)3H3(P4O1M23)o2O2.8192(C9H7N)3H3(P4O1M23o)OH2O1H12O
实验步骤
称取5克样(0.0001g)到500ml凯氏定氮瓶中 加20ml水、20ml浓H2SO4、1g CuSO4 和少量 K2SO4,全部溶解后,瓶口加一个小漏斗, 在通风柜中加热至无CO2发生,并有白烟冒出, 继续加热10~15min,除去过量的H2SO4,冷却 加NaOH 蒸馏并用硼酸吸收,测定。
七年级上册肥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肥料知识点总结肥料是指为了供应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种农业物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七年级上册关于肥料的知识点。
1. 肥料分类根据肥料的来源和化学成分,肥料可以分为化肥、有机肥和矿物质肥料。
化肥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
有机肥可以分为家禽粪便、畜禽粪便、绿肥、农业废弃物等。
矿物质肥料可以分为硫酸铵、磷矿粉、复合磷肥等。
2. 化肥的特点化肥含有高浓度的养分,比如氮、磷和钾等,可以很快为作物提供养分,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由于化肥精制,质量比较稳定,易于储存和运输。
3. 有机肥的特点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农作物生长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有机肥具有少量持续释放的特点,可以为植物提供长期的营养。
4. 肥料的施用方法肥料的施用方法可以分为根肥、叶肥和灌溉肥等几种。
根肥是将肥料直接施加在农作物的根部,可以更快地被吸收和利用;叶肥是将肥料喷洒在农作物的叶子上,不仅能够补充作物的营养,还可以防治某些病虫害;灌溉肥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后喷洒在农作物的土壤中,可以使作物均匀吸收养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 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肥料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施肥量,不能过量或不足;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土壤和作物来选择相应的肥料,在应用肥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肥料的深度和均匀性;此外还需要注意肥料的施用时间和地点,防止损失和浪费。
总之,了解肥料的种类和特点,掌握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帮助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肥料分析知识点总结归纳
肥料分析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肥料分析的概念和意义肥料分析是指对土壤和植物组织中的养分含量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便了解土壤和植物所需养分的供应情况,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肥料分析的意义在于:1. 了解土壤和植物的养分含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3. 评估土壤肥力和植物的生长状况,为土壤改良和作物生产提供参考。
二、肥料分析的主要内容1. 土壤养分分析:包括土壤中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分析,以及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以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
2. 植物组织分析:包括植物叶片、茎、果实等部位的养分含量分析,以评估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情况。
3. 肥料成分分析:包括肥料中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分析,以及肥料的微量元素含量和其他成分分析,以评估肥料的养分供应能力。
4. 土壤微生物分析:包括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以评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有机质分解能力。
5.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包括土壤的质地、结构、孔隙度等理化性质的分析,以评估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等性质。
三、肥料分析的方法和技术1. 样品采集:对土壤样品、植物组织和肥料样品进行采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样品预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干燥、研磨等预处理工作,以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3. 化学分析:包括土壤和植物组织中养分含量的化学分析,通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光度法、色谱法等化学分析技术。
4. 生物分析:包括土壤微生物分析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通常采用培养基培养、PCR技术、电子显微镜等生物分析技术。
5. 仪器分析:包括肥料中微量元素、有机质等成分的仪器分析,通常采用原子荧光光谱、质谱、红外光谱等仪器分析技术。
6. 数据处理:对获得的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四、肥料分析的应用1. 施肥决策:通过肥料分析结果,指导合理施肥,避免养分的过量施用或缺乏施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化肥鉴别知识点总结归纳
化肥鉴别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化肥的分类化肥按照来源、成分、用途等方面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
1. 氮肥:氮肥是指含有丰富氮元素的化肥,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常见的氮肥有尿素、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等。
2. 磷肥:磷肥是指含有丰富磷元素的化肥,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
常见的磷肥有磷酸二铵、超磷酸钙、磷酸铵等。
3. 钾肥:钾肥是指含有丰富钾元素的化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4. 复合肥:复合肥是指含有多种元素的化肥,可以满足植物全面的营养需求。
常见的复合肥有全面肥、多元素复合肥等。
二、化肥的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可以通过观察化肥的外观来进行初步的鉴别。
正规的化肥包装应该具有清晰的商标、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包装袋应该无破损、无漏肥、无结块等情况。
另外,化肥的颜色、颗粒大小等也可以用来初步鉴别。
2. 化学成分鉴别:可以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化肥进行成分分析,检测化肥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来确保化肥的质量。
3. 溶解性鉴别:可以将一定量的化肥样品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合格的化肥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全溶解,不应该出现结块、沉淀等现象。
4. 营养元素鉴别:根据不同种类化肥中含有的营养元素种类和含量,可以对其进行鉴别。
比如氮肥中应该含有较高的氮元素,磷肥中应该含有较高的磷元素,钾肥中应该含有较高的钾元素,而复合肥中含有多种元素。
5. 生长效果鉴别:可以通过在实验田或小面积实验田上分别施用不同种类的化肥,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和产量变化,来鉴别化肥的好坏。
三、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1. 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合理选用化肥。
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选用合适的化肥。
2. 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化肥。
对于肥力较高的土壤,施用化肥应该适量,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过肥。
有机肥料分析PPT学习教案
有机肥料中全磷、钾的测定
测定有机肥料全磷、钾,首先要把样品 中有机态的磷以及矿物态的磷、钾经消化转 化成相应的磷酸和可溶性的钾盐才能进行测 定。消化方法有干灰化法和湿灰化法。干灰 化法是把样品经高温灰化之后,残渣用稀盐 酸溶解制成供磷、钾测定的溶液。湿灰化法 常用HNO3-H2SO4-HClO4或H2SO4-HNO3,而 植物性肥料如各种绿肥或秸秆堆沤的可用 H2SO4-H2O2消煮亦可取得同样的效果。
第22页/共24页
游离腐殖酸含量的测定
游离腐殖酸的测定,方法原理均与 测定腐殖酸总量相同,其不同之处,仅 仅是将碱性焦磷酸钠溶液,换为10g·L-1 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液中腐殖酸的测 定和计算均与测定腐殖酸总量相同。
第23页/共24页
样品的采集必须注意其代表性,采样点应选 择在煤层厚度变化小的地方,先平整清理风化煤 露头,再挖到顶板及底板界线清楚,煤层稳定为 止。然后平整煤层表面,清理采样点后,沿煤层 相垂直的方向,由顶至底线划两条相距15cm的垂 直线,在整个层面沿两线之间规则地取厚薄一致 整层样品。采取的样品先收集在塑料布上,捣碎 混匀后用四分法取适量置于塑料袋或布袋里,写 好标签,送至风干室。样品风干后,磨碎全部过 80目筛,置于样品瓶内备用。
第2页/共24页
有 机 肥 料 中全 氮的测 定,一 般采用 开氏消 煮法, 消煮液 可用常 量蒸馏 或半微 量蒸馏 、滴定 ,也可 采用扩 散法和 比色法 ,以及 用氨气 敏电极 法来测 定其中 全氮的 含量。
有 机 肥 料 中全 磷的测 定,可 采用干 灰化法 和湿灰 化法。 湿灰化 法较快 速,简 单易行 。灰化 后用磷 钼酸喹 啉容量 法、磷 钼酸铵 容量法 、钼黄 比色法 来确定 其中磷 的含量 。 有 机 肥 料 中全 钾的测 定,可 用火焰 光度法 、原子 吸收光 谱法, 也可用 四苯硼 钠容量 法或重 量法来 测定其 中钾的 含量。
化肥分析报告
化肥分析报告1. 引言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因此,对于化肥的分析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农民合理选用化肥品种、控制用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份化肥分析报告将介绍化肥的主要组成成分、分析方法、质量评价等内容,为农民与专业人士提供基础知识和参考依据。
2. 化肥的组成化肥的主要成分包括氮、磷和钾等元素。
其中,氮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促进植物的叶绿素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磷素则是植物的营养需求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的代谢过程;而钾素则能够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
除了氮、磷、钾之外,化肥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锰等。
这些微量元素以少量存在于化肥中,但它们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3. 化肥的分析方法化肥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种方法。
3.1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方法来测定化肥中各种养分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滴定法、比色法等。
化学分析需要通过样品制备、试剂配制、反应过程等步骤来进行。
3.2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进行化肥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仪器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
仪器分析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4. 化肥的质量评价在化肥的质量评价中,首先需要评价化肥的养分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例如,对于氮肥,国家标准规定其氨态氮含量应不低于25%,硝态氮含量应不低于20%;对于磷肥,国家标准规定其有效磷酸含量应不低于12%等。
此外,还需要评价化肥的溶解度、颗粒度和纯度等指标。
溶解度是指化肥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颗粒度则是指化肥颗粒的大小和均匀程度,纯度则是指化肥中杂质的含量。
5. 结论化肥的分析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化肥分析可以了解化肥的组成、养分含量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选用合适的化肥品种、控制使用量。
第七章 复合肥料
第七章复合肥料第一节复合肥料的意义及其发展动向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氮、磷、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按其制造方法一般可分为化合复合肥料、混合复合肥料、掺合复合肥料三种类型。
(一)、化合复合肥料:在生产工业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得的复合肥料,一般属二元型复肥。
无副成分如:磷酸铵、硝酸磷肥、硝酸钾、磷酸钾等。
(二)、混合复合肥料:通过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料与化合复肥的机械混合,有时经二次加工造粒而制成复合肥料称之。
大都属于三元型复肥,含有副成分。
如:尿素磷铵钾、硫磷铵钾、氯磷铵钾、硝磷铵钾等。
(三)、掺合复合肥料:将颗粒大小比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化合肥料作基础肥料,直接由肥料销售系统按当地土壤和农作物要求,确定的配方,经称量配料和简单机械混合而成。
掺合复合肥料是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开始的,1976年美国化肥总售量中40.1%是颗粒掺合复合肥料。
它与混合复肥的基本区别在于二次加工不在生产厂中完成,肥料的养分含量和比例可按当地生产要求做较大幅度调节,一般是随混随用,不长期存放,掺合复肥要比混合复肥降低成本10%左右,美国散装,而发展中国家需袋装。
复合肥料的有效成分用N-P2O5-K2O的含量百分数表示。
如含N12%,P2O552%的磷酸一铵表示为12-52-0,含N13%,K2O 44%的硝酸钾,表示为13-0-44几种营养元素含量百分数总和称为复合肥料的总养分含量。
总养分含量≥40%称为高浓度复合肥料。
≥30%为中浓度复合肥料。
三元肥料≥25%,二元肥料≥20%为低浓度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与单元肥料相比有以下优点:1、养分种类多,含量高,能均衡地、长时间低同时供应养分,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提高效果。
2、可以大量节省包装、贮存、运输及施用等费用,有效成分含量高,副成分少,可降低包装、运输成本。
如每贮运1吨磷酸铵,约等于贮运过磷酸钙及硫铵3-4吨,物理性状良好,吸湿性小,不易结块,施用方便,便于机械施肥,可减轻施肥劳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肥料分析植物生长的三要素?植物生长几乎需要所有的化学元素,但最主要的是N、P、K三要素。
N、P、K肥料的作用?肥料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物质之一。
氮肥含氮的肥料磷肥含磷的肥料营养元素钾肥含钾的肥料复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化学肥料的分析项目包括水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和杂质含量等分析。
☐有效成分含量,氮肥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
磷肥以有效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表示。
钾肥以氧化钾的质量分数表示。
微量元素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
氮肥分析自然肥料人畜尿类、油饼、腐草等铵盐: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氯化铵等硝酸盐:硝酸钠、硝酸钙化学氮肥尿素:有机化学肥料氨水;硝酸铵钙;硝硫酸铵氰氨基化钙(石灰氮)一1、甲醛法(铵态氮):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强酸弱碱盐,酸性太弱,不能直接用碱滴定,利用甲醛反应后,置换出等量较强的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4NH4++6HCHO=4H++(CH2)6N4+6H2O 指示剂:酚酞特点:操作简单方便,但准确度不够高(试样中游离酸影响准确度)。
2、蒸馏法:铵态氮从碱性溶液中蒸馏出的氨用过量的硫酸标液吸收,选择甲基红-次甲基兰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液滴定过量的硫酸。
NH4++OH-=NH3+H2O NH3 +H2SO4=(NH4)2SO4H2SO4 +NaOH= Na2SO4 +2H2O也可用硼酸吸收氨,用硫酸或盐酸标液滴定。
准确度高,费时,用于仲裁分析。
此法适用于受热稳定的肥料,不适合尿素等受热分解的氮肥。
3、酸量法(滴定法)如氨水,碳酸氢铵等可以用强酸标准液直接滴定。
2NH4HCO3+H2SO4=(NH4)2SO4+2CO2+2H2O 指示剂:甲基橙返滴定法:加过量硫酸,再以甲基红-次甲基兰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液返滴定过量酸。
2NaOH+H2SO4=Na2SO4+2H2O二、硝态氮的测定1、铁粉还原法:在酸性溶液中铁粉置换出的新生态氢使硝态氮还原成氨态氮,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和过量的氢氧化钠,用蒸馏法测定。
同时对试剂铁粉做空白实验。
Fe+H2SO4=FeSO4+2[H] NO3-+8[H]+2H+=NH4++3H2O2 德瓦达合金还原法在碱性溶液中,德瓦达合金(50%铜45%铝5%锌)释放出新生态氢使硝态氮还原成氨态氮,然后用蒸馏法测定。
试样中有氨态氮、亚硝态氮时需要扣除它们的含量。
Cu+2NaOH+2H2O=Na2[Cu(OH)4]+2H Al+ NaOH+3H2O=Na [Al(OH)4]+3HZn+2NaOH+2H2O=Na2[Zn(OH)4]+2H NO3-+8H=NH3+OH-+2H2ONO2-+6H=NH3+OH-+H2O三、尿素中氮的测定尿素是中性氮肥。
尿素[CO(NH2)2]是碳酸的酰二胺。
氮原子以酰胺(-CONH2)状态存在。
只有经过土壤中微生物加工分解,转化为氨态或硝态后,才被吸收产生肥效。
检测指标:农业用尿素通常要求检验水分,缩二脲,氮含量及粒度四项指标消化反应的催化剂有:Se、HgO、CuSO4及H2O2等。
其中以Se效果最好,HgO次之,但两者价格都比CuSO4贵,又易中毒。
目前最好的是CuSO4。
CuSO4的催化作用如下:2CuSO4 = CuSO4 + SO2 + 2(O) CuSO4 + 2H2SO4 = CuSO4 + 2H2O + SO2此作用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过程中析出的新生态的氧使有机物迅速分解。
●使用CuSO4的优点除有催化作用外,消化完毕,使溶液具有清澈的蓝绿色(CuSO4·5H2O),可以指示终点。
●H2O2是氧化剂,加入后可使消化时间大为缩短,但也因价格昂贵,只有当CuSO4对测定有干扰时使用。
●加入Na2SO4或K2SO4,可以提高H2SO4的bp (boiling-point)而加速反应,但加入的数量与对H2SO4的比例应按照规定。
如果加入量过多,使H2SO4形成KHSO4,则影响作用的效率。
加热温度蒸馏装置不漏气☐(1) 以免在蒸馏过程中NH3损失☐(2) 加入碱必须过量由加碱后生成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Δ变成黑色CuO)或者氢氧化铜溶于过浓的碱液所生的深蓝色判断。
☐ (3) 吸收必须保证完全☐ (4) 操作过程中防止倒吸。
3、方法的适用范围此方法适用于消化后其中N 可变为氨的有机化合物。
有些有机化合物中,其N 原子系于另外N 原子或O 原子相连(如偶氮化合物、肼、硝基化合物及亚硝基化合物等)时,则不能应用,因为在消化时其中的含N 不能转变成NH3,而成游离氮或氮的氧化物逸出。
磷肥分析磷钼酸铵容量法、重量法、磷钼酸喹啉容量法、重量法和钒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其中磷钼酸喹啉重量法为国家规定的标准仲裁方法。
●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实验原理磷酸盐在硝酸介质中,与钼酸盐、喹啉作用生成磷钼酸喹啉沉淀:H3PO4+12MoO42-+3C9H7N+24H+→(C9H7N )3H3(PO4·12MoO3)H2O +11H2O用重量法测定时,用G4玻璃坩埚过滤,洗涤,180℃烘45min 后称量。
由磷钼酸喹啉换算为P2O5的换算因数为: P2O5/2(C9H7N )3H3(PO4·12MoO3)=141.95/(2×2212.89)=0.03207换算因数较小,测定有较高的准确度。
喹钼柠酮试剂(1) 70gNa2MoO4·2H2O 溶于150mL 水;(2) 60g 柠檬酸溶于85mLHNO3和150mL 水的混合溶液,冷却。
(3) 溶5mL 喹啉于35mLHNO3和100mL 水的混合液中。
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溶液(1)加到溶液(2)中,再加入溶液(3),放置24小时,过滤,加丙酮280mL,稀释至1L,贮藏于聚乙烯瓶中。
式中 G1—沉淀重,g ; G2—空白试验沉淀重,g ; G —试样重,g ; V1—分取试样的体积mL ; V2—试液总体积mL ;0.03207—磷钼酸喹啉换算成P2O5的因数.分析讨论:1.此方法已被世界公认为测定磷的最准确方法。
2.沉淀只有在强酸介质中才稳定。
酸度过低,反应不完全;酸度过高,沉淀的物理性能较差。
3.溶液中的NH4+,能生成磷钼酸铵。
其性质与磷钼酸喹啉相似。
但由于分子量小,因此使结果偏低。
加入丙酮使与NH4+作用,并使沉淀颗粒增大,疏松,便于洗涤过滤。
4.溶液中的硅酸有干扰,生成硅酸喹啉沉淀。
加入柠檬酸,与钼酸生成电离较小的配合物。
此配合物的浓度仅能满足生成磷钼酸喹啉沉淀要求而达不到硅钼酸喹啉的溶度积。
当然柠檬酸的浓度要适当。
有柠檬酸存在时,硅钼酸铵的溶解度比磷钼酸喹啉的大,因而可进一步克服NH4+的干扰,柠檬酸还可以阻止钼酸水解5.喹啉、钼酸铵、丙酮、柠檬酸配在一起,组成了”喹钼柠酮试剂”。
但在配制喹钼柠酮试剂时,可用无色透明工业品代替丙酮。
如果试剂中不含NH4+时,也可不用丙酮,而改用喹啉量为8.5ml(俗称高喹试剂)● 磷钼酸铵容量法2512()0.03207100%500P O m m V m ω-⨯=⨯⨯H3PO4 + 12MoO42- + 24H+ = H3(PO4.12MoO3).H2O + 11H2OH3(PO4.12MoO3).H2O + 3C9H7N= (C9H7N)3H3(PO4.12MoO3).H2O(C9H7N)3H3(PO4.12MoO3).H2O + 26OH- = HPO42- + 12MoO42- + 3C9H7N + 15H2O游离酸含量的测定过磷酸钙中的游离酸主要是磷酸及少量硫酸。
含有磷酸过多的过磷酸钙易吸湿、结块并有腐蚀性,尤其是能酸化土壤,不利于植物生长。
因此必须控制游离酸含量。
如果游离酸含量过高,应该加入适量磷矿石粉或碳酸钙中和。
方法原理: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游离酸。
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地丁溶液的量,求得游离酸的含量。
过磷酸钙肥料中游离酸主要有H2SO4和H3PO4,其滴定反应式为H2SO4 + 2NaOH→Na2SO4 + 2H2OH3PO4 + NaOH→NaH2PO4 +H2O滴定终点可用电位法或指示剂法指示。
酸度计法利用酸度计直接指示滴定终点;指示剂法以溴甲酚绿为指示剂指示终点。
钾肥的测定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方法原理试样用稀酸溶解,加入甲醛溶液,使存在的铵离子转变为六亚甲基四胺;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消除干扰分析结果的其他阳离子。
在微碱性介质中,用四苯硼酸钠沉淀钾,干燥沉淀并称量。
该法适用于氯化钾、硫酸钾和复合肥等进出口化肥中加含量的测定。
该法主要反应如下K+ + NaB(C6H5)4→KB(C6H5)4↓+ Na+方法讨论1 在微酸性溶液中,铵离子与四苯硼酸钠反应也能生成沉淀,故测定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铵盐及氨的影响。
如试样中有铵离子,可以在沉淀前加碱,并加热驱除氨,然后重新调节酸度进行测定。
2 由于四苯硼酸钾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在四苯硼酸钠沉淀剂加入时速度应慢,同时要剧烈搅拌以促使它凝聚析出。
考虑到沉淀的溶解度(Ksp=2.2×10-8),洗涤沉淀时,应采用预先配置的四苯硼酸钾饱和溶液。
3 沉淀剂四苯硼酸钠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应予以控制。
4 四苯硼酸钠可用离子交换法回收,具体方法是用丙酮溶解四苯硼酸钾沉淀,将此溶液通过盛有钠性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柱,然后将含有四本鹏孙娜的丙酮流出液蒸馏,收集丙酮,剩余物烘干机为四苯硼酸钠固体,必要时丙酮中重结晶一次。
●苯硼酸钠容量法(SN/T0736-1999)方法原理试样用稀酸溶解,加甲醛溶液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消除铵离子和其他阳离子的干扰在微碱性溶液中,一定量的四苯硼酸溶液沉淀试样中钾,滤液中过量的四苯硼酸钠以达旦黄作指示剂,用季铵盐回滴至溶液子黄变成明亮的粉红色,其化学反应:B(C6H5)4- + K+ →KB(C6H5)4↓Br[N(CH3)3·C16H33] + NaB(C6H5)4→B(C6H5)4·N(CH3)3C16H33↓NaBr水分的测定☐根据化肥中所含水分状况以及肥料本身的性质吸附水分;结晶水;是否易挥发热稳定?1烘干法:加热烘干(烘箱,时间,温度)红外线烘干(红外线烘干器)(氯化铵,硫酸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氯化钾等)2、碳化钙法适用于稳定性差、易分解的试样(如碳酸氢铵)。
原理:2H2O+CaC2==Ca(OH)2+C2H2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即可计算水分含量3、卡尔费休法☐适用条件:受热易分解或易挥发的物质,如尿素、硝酸铵:2(NH2)2CO=(NH2CO)2NH+NH3☐卡尔费休试剂:碘,二氧化硫,吡啶,甲醇☐原理:H2O+I2+SO2+3C5H5N+CH3OH=2C5H5N · HI+C5H5NH · SO4CH3 终点指示方法:永停法用碘~二氧化硫标准溶液滴定,由标准液的消耗量计算水分含量:W水=VT×100/m(%)☐V:消耗标准液的体积,mL;☐T:水当量,标准液对水的滴定度,g/mL;☐m:试样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