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经济学方法论

合集下载

张五常教授经济学思想简介

张五常教授经济学思想简介

五常教授经济学思想简介(06113091马俊)摘要:五常教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学术思想,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基础上对教授的经济学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概括.主要容涉及教授对产权,交易费用等若干概念的解释,以及佃农理论和企业理论等.从而,为我们熟悉和掌握教授的经济学思想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五常;价格理论;产权;交易费用如今在国,说起五常(StevenN.S.Cheung)教授,即便不是学经济的人恐怕也是早有耳闻的.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价格理论,交易费用和合约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将新制度经济学应用于中国问题研究的第一人.教授传奇的学术经历和丰富的学术成果让人们对他本人及其理论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这也正是五常热在国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回首六十年代初期,当时全力专注于产权和交易费用研究的只有四个人,即阿尔钦(A.A.Alchian),德姆塞茨(H.Demsetz),科斯(RonaldH.Coase)和五常.一九五九年五常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后,得到了导师阿尔钦,以及其他名师如德姆塞茨等人的言传身教.同时,他也深受科斯和戴维德(A.Director)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作为今天合约经济学开山之作的《佃农理论》,从而影响力大增.一九六七年由于《佃农理论》被戴维德等人看中,五常因而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并跟从科斯作博士后研究.由于他表现出色所以深受科斯的欣赏,后来他被转为了该校的助理教授.在这里,与他共事还有德姆塞茨,戴维德以及斯蒂格勒(G.J.Stigler)等许多名家.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加之他自身的刻苦钻研,芝大的研究生活对他影响很大.此间,他写成了关于合约选择与合约结构的两篇重要的文章.一九六九年他去了华盛顿大学,在那里他与巴泽尔(Y.Barzel),麦基(J.S.Mcgee),诺斯(D.C.North)等人共事多年,并以诸多原创性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泽尔和诺斯.显而易见,这种多年来身处潮头,屡遇名师的学术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应该说教授是幸运的,更是成功的.教授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始终坚持着两个原则.一,经济学的目的是解释真实世界,并推出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义.二,强调价格理论的重要性并始终用价格理论的基础假设去解释现象.他常说自己的研究是继承了斯密,马歇尔,奈特,弗里德曼和科斯等价格理论大师的伟大传统,且坚持经济学是实证科学.同时,他在众多前辈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独特的创见,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经济解释》(三卷本)是集其经济学思想的大成之作,当中形成了价格理论新的分析架构.在开始介绍教授的经济学思想之前,对实证经济学(关于价格理论)的发展历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是非常有必要的.1776年,斯密在《国富论》中最先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在这部巨著中,真是国民财富的增长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但他的分析中缺一直暗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存在需求定律.而且,他对价格有完全一般化的理解,他把所有约束人的行为的局限条件都处理为价格或成本.同时,斯密确立的体系属于实证经济学体系.因为他没有使用复杂的计量工具就抓住了复杂事实的简单逻辑,也没有使用数学公式却透析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世界各国经济制度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这一点意义非凡.教授常说自己是在复斯密的古,并称自己是"古人",发展的理论是"古文",看来不无道理.然而,斯密的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最主要的失误在于真实价格或价值与名义价格的区分以及将劳动作为衡量价值的绝对标准.正是这些失误直接误导了后来的经济学者,使经济学走向了歧途. 这一点在斯密之后的古典经济学家中,以嘉图最为典型.他对价值的错误理解,使得他从成本或供给的角度来分析价值,形成了劳动价值论或成本价值论.而且,其中缺乏明确的选择行为分析架构.由于对资本,财富等概念没有一般性的理解,他发展出了很多模糊不清的概念如资本积累,储蓄,投资和再生产等.同时,他的分析中缺乏明确的因果关系概念,常常使自己陷入循环论.他对经济体系运行的公理"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对制度安排或制度选择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分析中的应用也完全没有给予考虑.经济学到了嘉图手里,已经开始以提供政策建议为目标了.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发起了边际效用革命.他们反对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从需求的角度或效用的角度来分析价格或价值的决定,未考虑成本或供给,最后提出了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理念使得数学开始大量进入经济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欣赏数学方程式的完备,抽象和优美,追求对经济系统最一般的"镜像"描述,而不关心是否可以解释真实世界.对边际效用的研究,还促使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可见,边际效用革命使经济学在背离实证经济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也不能认为全无贡献和进步.至少边际理念为经济解释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方法,因而意义重大.还有就是,它促使马歇尔提出了价格理论的完整分析架构.1890年马歇尔将需求价值论和成本价值论合而为一,建立了价格理论的第一个真正完整的理论架构.他认为经济学家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复杂事物间的简单规律,并用简单规律解释复杂现象.他的《经济学原理》是继《国富论》之后对经济思想史的又一次整合.他明确强调经济学的唯一目的是解释真实世界,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他还认为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统一的基础,是经济学的基石,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关系决定所有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另外,边际理念和边际相等原理在他这里得到了绝妙的应用.遗憾的是,马歇尔对成本理念认识不清,对供应的本质认识不足,这使他在面临规模收益递增问题时几乎束手无策.为此他发明了长期,短期,均衡和非均衡等概念,来掩盖自己的不足.而这些对于解释现象或行为没有任何作用的概念,不仅违背了他自己的许多理念和初衷而且还深深误导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他对需求定律的理解不完全,也使他在解释吉芬商品的存在时力不从心.正是基于此,教授常说自己一生没有发明什么新的理论,他所做的只是对马歇尔传统的补充和完善.在《经济学原理》出版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马歇尔的传统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的追随.相反,瓦尔拉斯系统却占了上风,成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信奉的经济学规.此后,以政策为导向的经济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主要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向:一是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美国哈佛大学伯伦教授的《垄断竞争理论》,提出了完全市场竞争的理念.他们将斯密"看不见的手"简单的,教条式地理解为完全市场竞争.二是英国剑桥大学凯恩斯教授的《通论》所引发的革命.虽然凯恩斯是一个关注真实世界的人,但他的理论却不是为了解释现象或行为.其追随者对《通论》的片面理解以及对著作中一些理论失误的继承和发展,使得经济学成为了更加名副其实的"经世致用"之学.三是英国剑桥大学庇古教授创立了福利经济学.他的著作《福利经济学》不仅诸多概念模糊不清,而且全部理论都是服务于提供政策建议.四是法国经济学大师瓦尔拉斯发起的数理经济学和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与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创立的计量经济学.由于数学方法的大量运用,使得经济学具有了"科学"的外衣和"精确"的名声,所以追随者无数.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经济学也不例外.20世纪60年代,经济解释的潮流开始不断高涨,经济学开始向斯密和马歇尔的传统回归.产权和交易费用经济学既新制度经济学很快兴起,并在奈特,弗里德曼,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以及五常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不断丰富和壮大.说实话,教授的经济学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广博.本文受笔者自身局限条件的约束,也仅仅在几个方面对其做了简单的概述.回味教授的著作,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他贯穿于所有文章中的分析方法,以及由此组织建立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在这方面,教授大量借鉴了卡纳等人的逻辑哲学成果.本文将从介绍教授的分析方法开始,逐渐涉及他的经济学思想.一,科学的方法:实证主义与经济解释教授始终认为,经济学是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但困难的是,经济学者也是人,于是就难免将自己的价值观牵涉在,以致用主观的好恶来作为科学的结论.因此,主观感情与客观分析的清楚划分是尤为重要的.优秀经济学家之所以优秀,就在于能够冷却自己的感情,并将上述二者划分的泾渭分明.而所谓科学的方法,是抽象理论与客观世界转接中的实证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实证经济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授强调,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精神,因而科学方法论对中国人尤为重要.(一)现象必有规律.不管是大自然或人为的现象,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事实上,现象有规律,自古以来就概莫能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正是出于人们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科学的形成是基于三个重要的信念:第一,凡是现象或行为,其存在是靠主观的判断,而大家决不能在这主观上有分歧.例如,我看见的是鹿,你看见的也是鹿;我说河水在流,你也同意河水在流,这是科学一般化的第一个条件.第二,所有被人们所认同的现象,都是有迹可寻,有规律的.第三,任何事情的发生,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一句话,主观的现象要被人们所认同,得有固定的规律,而其发生或出现是必有原因的.这些就是科学的必需条件.(二)事实不能解释事实.解释现象是需要非事实的抽象理论的.事实的规律不能不言自明,自我解释.天下雨,天上一定有云(这是现象的规律),但雨的出现不能解释云的存在.私有产权带来经济繁荣(这也是规律),但繁荣不能解释私产的存在.倒过来说,也没有什么解释能力.事实的规律只可以使我们知其然,但却不能使我们知其所以然.(三)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所谓特殊理论,是指只能特殊地解释一个现象,完全没有一般性的解释能力,因而容太多.所谓套套逻辑,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甚至不可能被想像为错,因而没有容.例如:四足动物有四只脚.对此,我们通过增加约束条件或局限条件,可以使特殊理论增加更具一般性的解释能力(代价不至过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套套逻辑增加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容.通常,可以解释现象和行为的理论都必定是介于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端或另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发展的.(四)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在整个科学方法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推测一定要可能被事实推翻.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是没有解释能力的.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证实了.不管是对还是错,有解释力的理论就是有用的理论.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套套逻辑,还有四种情况会使一个理论免于可能被事实推翻. 1,理论模糊不清.能解释现象的理论,必然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可是,概念或分析模糊不清,理论就不可能清楚地证明是错的,也不可能清楚地被事实推翻.因此,模糊不清的理论没有解释能力.例如,下雨天空就一定有云可能是错的(但从未错过),但是如果我们不清楚地知道云为何物,我们又怎么来判断对与错呢2,理论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并非空洞(不像套套逻辑),也并非模糊不清,而是因为言论互相矛盾,使人不知所指,因而变得没有意义了.例如,有人说"一幅全白的墙壁有污点".这句话不空洞,也很清楚.但"全白"与"污点"互相矛盾,不能共存,这句话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可见,矛盾的言论可以有容,也可以很清楚,但不可能有意义.3,用以验证的现象,并非现象(事实).天下雨,天上必有云.这句话中的雨和云是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但假如雨或云不是事实,无从观察,那么雨云之说就无法验证了.这反映了实证科学中的一个很深刻的哲理.一方面,凡是一个有解释能力的推断,其考证方法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假若A发生,B就会跟着发生,而A与B 皆是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但问题在于,事实是不能解释事实的.所以,在另一方面,有解释力的理论一定得始于抽象的思想,以某些非事实的假设入手,然后经过逻辑的推理,引出可以被验证的含意.4,被推断会发生的现象没有限制.例如,经济学上所说的均衡或非均衡只是概念,在真实世界中不存在,不是现象或事实,是不可以被观察到的.教授认为,非均衡是指因为被推断的现象没有限制,理论就缺少了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意,而均衡则是指因为有限制而达到可以验证的理论.也就是说,可验证的含意,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但含意中的附加条件以及现象的推断不能是没有限制的.(五)理论的真实性.事实不能解释事实,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又必然是抽象的,那么理论有真实性吗在教授看来,真实有多种意义,若不搞清楚是哪个方面的,争论就永无止境了.有解释力的理论最终是要被用于事实验证的,这就表明有实用性的理论是有其真实性的.对于有解释力的理论的非真实性,其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理论本身必定有抽象的成分.说它非真实,当然是对的.但说它非真实而没有解释力,却是错了.第二,所有事实或观察的描述都一定需要简化,而这简化使事实变得非真实了.第三,世界很复杂,简化的假设(与思想上的抽象假设不同)是必需的.但这个简化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处理,若取消这个简化并不会影响效果.第四,当把验证条件作为一种假设时,它一定要有迹可寻,无论怎样简化,也一定要大致吻合世界的真实情况.例如,做化学实验时需用一支清洁的试管(清洁是一个验证条件),我们不能用一支肮脏的试管而假设它是清洁的.在经济学上,局限条件(验证条件)的真实调查与简化,是忠于经济解释的最艰难的过程.二,价格理论的传承:需求定律、交易费用与制度效率教授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注重概念的科学,只有对基本概念掌握的通透才能深入浅出,让价格理论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经济学真正有用的概念少之又少.所以,掌握基本概念就是领会教授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一)对价格理论基础假设的解释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要有一个起点,因为科学不可能在一个争论不休的起点上存在和进行下去.因而,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们之间的共识作为基础假设或公理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规则.只有当人们在共识之上以理性的思维推出一些可以用事实来验证的含意时,争论和反对才会有理有据.那么,价格理论的基础假设是什么呢?教授认为用价格理论来解释世事的两个最关键的共识或基础假设是,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教授称之为自私的假设)和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价减量增).其实,这正是教授经常所称道的自己解释世事的两个制胜绝招,也是价格理论的精髓所在.若局限条件发生变化,则人的行为就一定发生变化.但是要解释或推测人的行为的变化,人的行为就不能随意变化,而必须要受到理论的约束.在这里,约束人的行为的规律即理论主要是指需求定律.1,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经济学的分析是以个人为起点的,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由个人来作出的,经济问题其实就是选择问题.而经济学要想通过推测人的选择(行为)来解释现象,那么人的选择就必须受到理论的约束.因为,不受约束的行为中是推不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容的.但是,由于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偏好函数和目标函数,他们的选择就取决于是否能实现各自的目标.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们尽力实现其目标的过程,只是人们各自不同的目标使得利益最大化具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随之人们的选择也变得多种多样.然而,如果我们轻易地认为任何选择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么就是犯了套套逻辑的错误.关键是我们必须指明在怎样的局限条件下,人会因为自私而作出怎样的选择,而局限条件的变化又会导致选择发生怎样的变化.可见,局限条件的认识,审核和界定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人们对于自私的本质历来持有不同的观点,如:斯密认为自私是被逼局限条件行为变动理论(需求定律)出来的,是适者生存;阿尔钦以自私作为基础假设,同时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道更斯认为自私属于遗传;教授认为自私应该作为一个基础假设.自私作为基础假设,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但是,只要能把局限条件处理得当,各种观点的解释能力都是一样的.可见,作为一个基础假设,人的本质是否真的自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最为关键的是,用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假设来解释人的行为时是否能推出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含意.2,需求定律需求定律主要是用来指出人们需求行为变化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假设来约束人的行为,从而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效用分析常常被用来研究人们需求行为的变化规律,可是事实证明效用分析推不出需求定律.因为吉芬商品的存在,使得效用分析的三个定理(争取局限下的最高效用;替换定理;凸定理)推出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需求曲线不能总是保证向右下方倾斜.所以,为了解释行为,我们必须假设一个需求定律并以此为基础假设.而这个需求定律就是指,当任何物品的价格下降时,对物品的需求量必定增加.可见,需求定律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假设,主要是因为它对行为具有更强的约束,不仅包括了效用分析中三个定理的所有行为约束,而且也把吉芬商品排除在外了,因此很容易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其实在教授看来,效用分析是可以被挽救的.因为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竞争和吉芬商品是不能共存的.一样物品,如果价格越高人们越愿意多买,那么卖者就会越不愿意卖,因为价格还可以长得更高.这样的物品怎么可能在市场成交呢但教授最终没有接受效用分析,因为"效用"是抽象的不存在之物,不仅很难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而且很容易陷入套套逻辑的陷阱.当然,需求定律不仅限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很多物品没有市价,一些制度中也不存在市场,但需求定律依然适用.因此,可以影响需求的因素是数不胜数的."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也就在于此,即前者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后者随价格之外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影响需求的这些因素中哪些变哪些不变呢显然,需求定律选择变与不变的因素是需要准则的.教授所定的准则是:只要需求定律的验证含意不被事实推翻,其他的不变因素越少越好,其他可变因素越多越好,因为这会增加需求定律解释现象的广泛性.基于此,教授认为关于变与不变的界定有如下三项是安全的,是可以不被事实推翻的.1,凡是直接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皆可变.如,农业丰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2,凡是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皆不可变.如,连天大雨影响雨伞需求量.3,价格转变会导致需求量的转变,但价格的转变还可能导致其他因素的转变,而这些其他因素可能再影响需求量.如,糖作为中间因素可以影响咖啡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这些在中间的,间接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都可变.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为了需求定律能解释行为,我们要假设每个人的品位是不变的.因为以品位的变化来解释行为,不可能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需求定律是价与有关的量的定律.关于什么是价,什么是量应该有明确的认识.斯密指出,价值有两种.一种是用值,一种是换值.所谓用值是指某物品给予其拥有者或享用者的最高所值,或这个人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换值是指获得该物品时需要付出的代价,在市场上换值就是该物品的市价.那么,价格就是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在选择均衡点上,市价就必定等于最高的边际用值.而需求量是指在不同的价格(换值)下,消费者试图换取的最高的量.事实上,需求量是一个无从观察,不存在的量,是个意图之量.教授认为量可以分为"有质"的和"委托"的两类,以及二者的合并.其中,凡是质量被直接度量而算价的,就是有质的量.如,钻石的定价.凡是通过无质的委托单位来算价的,就是委托的量.如,瓶装维他命的定价.重要的是,价与量是必定有直接联系的,有关的量是价直接表达着的量.(二)对交易费用的解释局限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人的行为的变化,那么认识和界定局限条件呢其实,所谓局限条件是指那些约束人们争取更多利益的条件.根据不同的角度,局限条件可分为八种:财富,知识,价格,成本,边际产量下降,竞争,产权和交易费用.其中前五项的分析是比较简单的,如:价格和财富(收入)约束着消费需求,成本,知识和边际产量下降定律约束着生产供应.而后三项的分析都不太容易处理,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在竞争这个局限条件上下足了功夫,以科斯为首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则引入了对于产权和交易费用这两个局限条件的分析.当然,最后这两种局限条件也是最难处理的.教授认为,相对于抽象的产权而言交易费用是可以考证的.同时,产权的存在也是因为有交易费用的存在.所以,以交易费用作为局限条件时就可以不考虑产权了.交易费用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休谟和斯密,但直到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后,交易费用才首次得到了开拓性的分析.最广义地说,交易费用包括了鲁宾逊(一人)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所有那些费用.这样定义是因为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常常只有在边际上才可以分开.如果我们能够在边际上把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区分开来,。

(完整word)张五常:求学的方法

(完整word)张五常:求学的方法

求学的方法--张五常在辽宁大学讲演2001-10—09 11:15:27记录者按:2001年9月23日下午,张五常先生及夫人丁女士于辽宁大学礼堂讲演,以下根据他的夫人的普通话翻译的录音整理,有不清楚的地方用_或(?)标示.我听不懂粤语,所以不能精确反映他的重复、停顿、省略,进而反映他的思路.其中问答部分由于现场没有给问者提供麦克风,加上有些听众状态不好,现场噪音很大,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望谅解.终于整理完,很累。

之所以费这么大气力,因为我觉得这是篇对很多学人都有启发的讲稿,希望更多的人受益。

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降低信息费用、促进共同发展的行动中。

听讲演时能感受到他真诚的赤子之心,他给我的印象与媒体和论坛中间接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我想这篇讲稿可能改变一些人对张五常先生的偏见及消除一些误解。

当然,看文和临境的感觉是不同的,希望不会弄巧反拙。

正文如下,请分享。

张五常:各位同学,在我还没来辽宁大学之前,你们说没有指定题目给我说,昨天晚上我跟同学聊天时,他们说希望我今天能够讲“新制度经济学”这个题目。

可是刚刚吃中饭的时候,我跟你们的同学和老师再谈起来的时候,他们说今天来的有很多都是本科生,对本科生来说我花一两个小时也不见得把新制度经济学讲得很清楚。

后来我们研究的结果,半个小时前我们决定了题目是“求学的方法"。

(掌声)求学的方法和读书的方法是有点不同的,我今天要谈的是求学的方法,求学的方法跟读书的方法是有点不同的。

我今天要谈的是求学的方法,求学的方法跟思考的方法也不一样。

我曾经写过文章谈过思考的方法,还有读书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我都谈论过,但是有关求学的方法我却还没有写过文章发表.在许多外人的眼里,我本人在很多方面都少有成就.问题就是很多人不明白,我这个人一生前三分之一是一事无成的,念书不成,没有什么事是做得成功的.我被学校赶出学校有两三次。

(笑声)我留级的次数也比我所认识的朋友都来得多(笑声),我在中小学的考试差不多每次都是不及格的(笑声).但是后来进了大学以后,我差不多每次考试都是考第一的。

张五常《经济解释》对法律经济学方法论之启示

张五常《经济解释》对法律经济学方法论之启示

择 的问题镇 日萦绕心头 , 但至今没有完全解开心头 的谜 团。不过 , 《 经济解释 》 仍然在我分析 具 体法律问题时 , 助我一臂之力 。本文则是第一 次 , 反过来用法律经 济学的研究 成果 , 反省《 经济
解释 》 是 否 尚有可 精 进 之 处 。须 再 三 强 调 者 , 本 文对《 经济解 释 》 之 商 榷 意见 , 不 代 表 笔 者 否 定 《 经济 解 释 》 之 价 值 。正 相 反 , 笔者认为 , 任 何 懂 中文 且 有 意 从 事法 律 经 济 学 研 究 ( 遑论 制 度 经 济学研究 ) 者, 必定要熟读《 经济解释 》 。但 学 者 的 天 职 , 是 不 断 想 办 法 推 进 知 识 的 典 范 。《 经
研 究 领域 峰 回路转 变 成 物权 法 , 而 物 权法 正 是 制 度经 济 学 关 怀 的 核 心之 一 。张 五 常 教 授 的 经典
英文论文 , 反复在笔者 阅读的英文法律经济学文献 中出现。前些年《 经 济解释 》 的神州增订版逐

面世 , 再加 上笔者 自己也一直思考物 权法 经济分 析的根本方法论 问题 , ¨ 交易成本 、 制度选
学 养不 够而 有所误 会 , 实在见 笑 方家 。但 能 以一 篇短 文 , 一 方面 表达 笔 者对 张 五 常教 授之 敬 意 , 一
方 面趁 机将 多年来 自己偷学 武功产 生 的疑惑 , 一 并请 教 , 也 算是 了却一 桩 心事 。笔 者接 下 了《 交 大 法学》 朱 芒教 授 、 高薇教 授 嘱咐 的任务 , 因而 有此 文 。
交 大 法学 T N U
。.
w 2
张五常《 经 济解 释》 对 法律 经 济学 方 法论 之启 示

从张五常读价格理论

从张五常读价格理论

从张五常读价格理论——弗里德曼《价格理论》翻译感言弗里德曼是经济学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一九七六年获诺贝尔奖。

一般认为,弗里德曼以货币理论闻名,但也有不同看法。

如张五常和科罗拉多大学的Medema(2007年《价格理论》重印本导言作者)都提到他对价格理论传统的巨大贡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人物小传中也有类似介绍。

《价格理论》一书,是弗里德曼在芝加哥大学的同名研究生课程的教科书。

最先以学生记录的油印本流传,一九六二年初版,一九七六年二版,此后未再修改。

张五常教授多次强调这部《价格理论》的重要性。

他在《佛利民的学术贡献》中说:“学术上,佛老的最大贡献是在价格理论那方面。

佛老在价格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一九六二年出版的《价格理论》一书……他把价格理论提升了一个层面。

”而在更早的《价格理论快要失传了》一文中,他就高举这本书;并又为文,视之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四本书之一[1];如此等等,再三重申。

二零零七年六月,我被下派工作,周末才得回家。

工作日的晚上闲极无聊。

九月间,我开始学习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至今突突两年半。

这期间,我把这本书过了六遍,一读一抄译校四过,像母熊舔仔,慢慢舔出宝宝的模样,便有了一份初订的译本。

全部文本双语合计四十七万多字,其中原文一十六万单词,译文二十四万字,译注七万字。

价格理论是什么?极端地说,价格理论不是经济学的一部分,而是经济学的全部。

妥协点讲,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

引入货币因素,就变为货币理论;用于制度分析,就成了制度经济学,如此等等。

张五常说,“价格理论的正确意义是选择理论”[2],研究人们在局限条件下的选择行为。

因此,价格理论是理解人们行为——甚至不仅限于经济行为——的理论范畴。

《价格理论》一书主题明确,视野开阔,内容广博。

起笔即点出全书主题是产品定价和收入分配。

其中,产品价格引导资源配置,要素价格决定收入分配。

大体上,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内容平分秋色。

同时,又有很大篇幅论及就业、税赋、资本和利息理论等等通常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张五常-思考的方法

张五常-思考的方法

转换角度可事半功倍 三 角度有远近之分
在思考的过程中,细节与大要是互补 短长的,无论细节想得如何周到,在 大要上是有困难的见解,思考者就可 能前功尽弃。
但在大要上是对了的思想,细节的补 充只是时间的问题——就算是错了细 节也往往无伤大雅。
第五

例子远胜 符号
例子远胜符号
推理时可用例子,也可用符号 有科学性的思考,用例子是远胜用符 号的
不要将预感抹杀
第三

不要将预感抹杀
平衡逻辑和预感的关系 逻辑保证了团队沟通的效率,也有助 深入地了解问题和构建思维框架
但是,过于倚重逻辑也会抹杀预感
逻辑必须辅以感觉,或称预感
不要将预感抹杀
纯以预感而起,加上想象力去 多方推敲,有了大概,再反覆 以逻辑证实,是最有效的思考 方法。
第六

百思不解就 要暂时搁置
百思不解就要暂时搁置
拼命想时想不到,不想时答 案却走了出来,是常有的事 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 间并没有白费。将问题搁 置一旁,过些时日再想, 可有奇效。 等待是思考的一个重要步骤
《思考的方法》
原 文 网 址 二 维 码
以善用数学而负盛名的经济学者,都 是以例子帮助思考的 以数学求证是得了大要之后的事
用例子有几个基本的法门
一 要全部包括在例子之内 通常的办法就是将例子内的枝节删去 ,使重点突出,务求在重点上例子与 理论有平行的对比
用例子有几个基本的法门
二 例子要分真假
四 例子要一般化
将多个不同的例子归纳为同类,加以 一般化,是寻求一般性理论的一个重 要方法。 过于一般性的理论,因为没有例外的 例子,所以也没有解释的功能。因此 之故,例子既要归纳,也要分类。

经济学家张五常广州讲演录

经济学家张五常广州讲演录

张五常广州讲演录(上)4月13日,应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和《21世纪经济报道》邀请,张五常教授在“岭南财经论坛”发表了题为“产权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演讲。

本文由李俊慧女士录音整理,是张五常教授演讲内容的一部分。

整理稿分两期刊出。

本期刊载张教授关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看法,下期刊载张教授关于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方法论的看法。

产权与交易费用是理解中国改革的钥匙1979年我来广州看我的姐姐。

那时候广州晚上全是黑的,街上没有灯;市场上连一只鸡蛋都买不到(笑声),我的姐姐在床底下养鸡(笑声);到外面吃饭很难找到一家好的餐馆,有时候叫了菜也没有白米饭,因为那时候白米是要配给的。

那是22年前的事了,在座很多同学可能还没有出世。

两个多月前的农历新年,我又来到广州,到佛山一家酒家吃饭。

那酒家有一条食街,你可以随意选购东西让他们煮,有汤水部,有海鲜部,有小炒部,有烧腊部……光是海鲜部里就有6种虾,任君选择,琳琅满目,多得不得了。

22年,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产权制度改了,生活就可以有这么大的变化。

所以产权对民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你们要听清楚,我说的是很简单的东西,这是经济学的基础。

在鲁宾逊一人世界里是没有产权的。

不需要警察,没有市场,没有银行,没有货币,没有经纪,没有公司,没有律师,只有鲁宾逊一个人。

经济学的困难就在于多了一个人。

多了一个人后,两个人就成了社会。

社会的定义就是多了一个人———我喜欢从简单的角度看问题。

两个人都想要同样的物品,竞争就无可避免。

有竞争就要决定输赢。

决定输赢就要讲游戏规则。

你们打网球有游戏规则,田径也有游戏规则,弱肉强食也是游戏规则,走后门也是游戏规则(笑声)。

有了游戏规则后,就可以决定输赢。

比如田径的游戏规则是以谁快谁慢来决定输赢。

你一早起来就要开始竞争。

你去吃早餐,在这社会里就得有人吃得少一些,有人吃得多一些,所以你的早餐也是竞争赢来的。

现在的竞争很简单。

我是大教授,但我没有优先权;即使我的父亲是政协委员,我也没有优先权;我考试考第一也没有优先权;但我掏出一张钞票来,我就有优先权了(笑声)。

张五常-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

张五常-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

张五常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Econo‎mi c Organ‎i zati‎o n and Trans‎a ctio‎n Cost)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科斯(Coase‎)定理的一个‎重要引申是‎,如果所有的‎交易成本都‎为零,则不论生产‎和交换活动‎怎样安排,资源的使用‎都相同。

这意味着,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各种制度的‎或组织的安‎排提供不了‎选择的根据‎,区此也不能‎用经济理论‎来解释。

不仅经济组‎织是随机决‎定的,而且实际上‎谈不上有什‎么组织:生产和交换‎活动都只是‎由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引‎导的。

但是组织或‎各种制度的‎安排确实存‎在,而且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和变化,必须把它们‎视为在交易‎成本的约束‎下选择的结‎果。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经济中的成‎本。

交易成本的‎定义这么宽‎广很有必要‎,因为各种类‎型的成本经‎常无法区分‎。

这样定义,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

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显然,这些成本的‎确很重要,把它们称为‎“交易成本”,可能引起误‎解,因为它们甚‎至在像共产‎主义国家那‎样的经济里‎,也会赫然耸‎现。

从定义上看‎,一个组织总‎要求有人去‎组织它。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所有不是由‎市场看不见‎的手指导的‎生产和交换‎活动,都是有组织‎的活动。

这样,任何需要经‎理、主任、监督者、管理者、实施者、律师、法官、代理人,或甚至中间‎人的活动安‎排,都意味着组‎级的存在。

这些职业在‎鲁滨逊经济‎中,是不存在的‎,给他们的工‎作支付的工‎资,就是交易成‎本。

合约经济分析的新范式张五常的“佃农理论”

合约经济分析的新范式张五常的“佃农理论”

合约经济分析的新范式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内容摘要:张五常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推翻了所有之前学者的佃农理论,开创了全新的合约经济分析,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中流砥柱,间接触发了今天大行其道的信息经济学和博弈理论。

其中一整套关于产权、交易费用、合约的理论更是从另一个视角开拓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各种“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和现象亟待给出背后的经济解释。

本文从《佃农理论》开始,阐述固定合约和分成合约的不同之处,最后联系实际,讨论其意义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佃农理论合约交易费用租值消散合约的起源现代合约理论的发展要追溯到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合约经济学的发展,是近四五十年来经济学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主流经济学最具研究突破的方向之一。

经济组织的方式,政府指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本质上都是不同类型的合约。

企业取代市场实质上是一种类型和合约取代另一种类型的合约(张五常,1983)。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企业的边界。

而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活动中不同的组织、市场内部(或之间)的合约本质时,力求寻找出最优的合约安排方式,以实现最优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效率。

我们知道,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

那时战争频发,商人借机发财。

某些大商人联合起来为政府解决部分财政问题,政府则授权他们组成一定的商人组织,承包某些过去由政府控制的贸易,工程,甚至收税职能。

从而出现了类似今天股份公司的组织。

在公司的起源中,合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

因为政府协调产生的交易成本远远大于商人。

因此公司取代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是必然的过程。

不同合约组织形式伴随着不同的交易费用,因此,通过何种形式的组织生产,应当以所带来的交易费用最小化的合约选择为依据,这已经是交易费用经济和合约经济学研究组织结构选择时心照不宣的准则。

威廉姆森(1991)分析离散组织结构时,认为随着交易特性的变化,组织形式的成本收益选择会随之变化。

张五常七十自述:我是怎样研究经济的?

张五常七十自述:我是怎样研究经济的?

张五常七十自述:我是怎样研究经济的?2005-12-01一天才的定义,是先知先觉。

定义说,我不是天才!我的经济思想永远起于外人的感染或提点。

后知后觉,本领是「觉」得快,一位高人还没有说完我就想象到没有人到过的地方。

老师说不容易教,但喜欢教,朋友则认为是脱缰之马,无可救药,但欣赏我天马行空。

还有两项本领。

其一是学得快。

两年的微积分课程我曾经在一个星期内自修找到要用的,但用后一个星期就忘记了。

学得快,暂时用不着的通常不管,临急抱佛脚,知道可以这样过关,求学时只集中于自己有兴趣的。

其二是年轻时,记忆力奇怪地可以收发自如——要记久可久,记暂可暂。

调查研究记文件,知道只要记几个月,可以记数以百计的,研究做好后几天就忘记了。

写论文从来不先作密密麻麻的笔记:脑子彷佛录音带,要记得就录下来,要忘记就洗掉。

是说年轻时,五十岁后渐渐退化,今天荡然无存了。

一九五九年,还有两个多月二十四岁,进入了洛杉矶加大作本科生,先读商,一个学期后转经济。

年岁让同学五年可不是真的让:曾经逃过难,捱饥抵饿,也做过生意,对世界的认识比同学高很多。

这根底影响了后来选走实证研究的路。

不久前高斯对他的助手说,经济的实证研究没有谁超越张五常。

两年本科读得杂。

经济为主,校方规定起码要选四科副修。

在历史与数学之间选了历史。

老师W. R. Allen说,一个经济学者不知历史是天下奇闻。

连经济史、思想史与艺术史,一共修了十科,比正规的本科经济还要多。

有兴趣,过目不忘,历史读得比经济还要好,而在图书馆内喜欢选历史书籍解闷,加起来是半个史学家。

一九六一进入了研究院,认真学经济。

两项发展对我后来的研究思维有大影响。

其一是高级的理论课程愈读愈胡涂:老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之分。

老师说来说去听不懂。

这使我意识到马歇尔的新古典理论架构,伟大中有大不足。

后来一九八三年发表《公司的合约本质》,推翻了该架构,再后来进入了新纪元,以三卷本的《经济解释》提供新架构,前后一贯,没有半点勉强接驳的痕迹。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欧阳日辉1,徐光东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北京 100000;2.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0)摘要: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不容忽视和令人激动的领域,但新制度经济学内部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在坚持正统的新古典理论硬核的同时,不断修正新古典理论的保护带。

由于制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新制度经济学的进步需要方法论上的多元论,或者说对各种方法论的兼收并蓄。

新制度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奥地利经济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现有各个流派制度分析的资源,将被新古典抽象掉的不确定性、无知、错误预期和法律与制度框架还原到现实中,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关键词:制度;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纲领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并被视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新制度经济学的革命使经济学的潮流从政策建议转向了经济解释,这种转变引起了对经济现象的重新认识,对研究目的的重新确认,以及对效率含义的重新评价。

由于关注范围的广阔和文献的庞杂,更主要的是由于其内部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别和异议,新制度经济学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明确统一的范式。

因而适时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从总体上把握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脉络和发展方向,成为一项迫切而有价值的工作。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把与制度及制度变迁有关的问题纳入经济学科的努力,贯穿经济思想史的始终。

因此,当我们回顾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时,必须将视角推向历史的纵深。

1.制度主义的先驱制度经济学的先驱可以追溯到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包括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和亚当•斯密(柯武刚和史漫飞,2002:39-40)。

他们揭示出了运行中的经济,或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制度基础及其演化的性质。

而涂尔干和孔德的社会学传统也是制度研究的重要起源(汪丁丁,2002:200-201)。

张五常- 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

张五常- 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

张五常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Transaction Cost)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科斯(Coase)定理的一个重要引申是,如果所有的交易成本都为零,则不论生产和交换活动怎样安排,资源的使用都相同。

这意味着,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各种制度的或组织的安排提供不了选择的根据,区此也不能用经济理论来解释。

不仅经济组织是随机决定的,而且实际上谈不上有什么组织:生产和交换活动都只是由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引导的。

但是组织或各种制度的安排确实存在,而且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和变化,必须把它们视为在交易成本的约束下选择的结果。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经济中的成本。

交易成本的定义这么宽广很有必要,因为各种类型的成本经常无法区分。

这样定义,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

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显然,这些成本的确很重要,把它们称为“交易成本”,可能引起误解,因为它们甚至在像共产主义国家那样的经济里,也会赫然耸现。

从定义上看,一个组织总要求有人去组织它。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所有不是由市场看不见的手指导的生产和交换活动,都是有组织的活动。

这样,任何需要经理、主任、监督者、管理者、实施者、律师、法官、代理人,或甚至中间人的活动安排,都意味着组级的存在。

这些职业在鲁滨逊经济中,是不存在的,给他们的工作支付的工资,就是交易成本。

当把交易成本定义为一切在克鲁索经济中没有的成本,组织被同样广义地定义为任何要求有看得见的手服务的活动安排时,就出现一个推论:所有的组织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反之亦然。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20年间,经济学家总是竭力用变化的交易成本来解释各种组织结构形式的原因。

张五常对企业存在的原因和企业规模的论述

张五常对企业存在的原因和企业规模的论述

张五常对企业存在的原因和企业规模的论述科斯首创的现代企业理论把组织制度与交易费用联系起来,提出产业经济的结构变迁取决于企业、市场的边际增减,具体包括企业联合形式的横向一体化和企业与市场互相替代的纵向一体化,为分析交易费用、产权和法律制度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开辟了道路。

但它没有真正分析,更谈不上透彻解释企业产生的原因。

1 企业产生的原因和企业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企业产生的原因是说明从没有企业到有企业的过程。

就是说,在市场价格协调社会资源配置之外,为什么还要有企业 ?如果出现这一原因,企业就会产生;如果没有这一条件,企业就不会出现。

至于企业或市场规模变动的原因,是指在企业和市场都已存在的前提下,它们各自的规模或范围为什么这么大?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扩大,在什么条件下缩小72业产生的原因是从时间角度分析。

企业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应该接受历史事实的检验;企业或市场规模的变动是从空间角度提出,企业或市场规模的变动,不论是纵向一体化还是横向一体化,需要什么条件 ?应该接受现实实践的检验。

这种企业边界变动和企业存在的原因有联系,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企业边界变动原因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发展和结果。

但决不能作为同一个问题,当然也不应该用同一个原因加以解释。

2 现代企业理论并没有说明企业产生的原因现代企业理论回答和解决了上述什么问题 ?是企业产生的原因 ?企业规模变动的原因?还是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的性质》一文在形式上提出了这两个问题,并用交易费用较低加以解释,但它既没有严格区分这两个问题,更没有科学地说明企业产生的原因,实际上将两个问题混为一谈,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现实。

如果要寻找“企业出现的原因”从方法论上说,应该从总体上将所有的企业抽象为一个企业,将所有的市场抽象为一个市场,然后提出,社会资源配置为什么不能全部由市场价格机制协调 ?反过来,社会资源配置为什么不能由一个唯一的组织来协调 ?这两个是不是愚蠢的问题 ?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因为没有企业的市场和没有市场的企业都是不可能的,它们本质的、第一层次的关系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张五常 经济解释第三章 缺乏与竞争

张五常 经济解释第三章 缺乏与竞争

第三章:缺乏与竞争要以理论解释行为,行为就一定要受理论的约束——这是很基本的道理。

经济解释的法门,与任何其它的实证科学一样,那就是:一方面我们以一些有一般性的行为假设、公理或定律,来约束行为;另一方面,我们又指出一些限制行为的局限条件或情况。

这两方面的「双管齐下」,使我们能推断在怎样的情况下,人的行为必然会怎样;而情况若有所变,行为也就一定随之而变。

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这推断要说得肯定。

(若不肯定,所推断的怎可能会「错」或被推翻呢?)对这约束理论融会贯通的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作出对行为的推断的精确,是足以令人叹服的。

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要在这套理论的重点及其概念上作些颇为详尽的阐释,多用一些例子,作为这理论的推断能力的示范。

我们在第二章谈及两个基础假设:(一)每个人的任何行为,是个人的选择,而这选择是可以被推测的;(二)在任何局限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一贯地争取最大的私利。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其它的约束行为的基础假设。

这些我们将于第四章及第五章分析。

在本章内我们得打断话题,先解释缺乏(scarcity)与竞争(competition)这两个在经济学上不可或缺的概念。

第一节:物品的定义「物品」是从英语「goods」这个字翻译过来的。

因此,「物品」这一词有很广泛的含义。

它不仅可释义为产品(product)或商品(commodity),也包括服务(service)、友情、声望、空气、清洁、幽静、爱人、爱,等等。

凡是有胜于无的东西,不管是有形或无形,都是「物品」——「有胜于无」是经济学上的「物品」定义。

从个人的角度看,亲生的孩子、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都是有胜于无;美丽的相貌、可信的声誉、动听的声音、温馨的回忆、思考的能力,等等,都是物品。

物品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其二是免费物品(free goods)。

物品的定义是有胜于无,而在有胜于无之中,有一大部分是多胜于少的。

张五常《科学的方法》读书笔记

张五常《科学的方法》读书笔记

《科学的方法》读书笔记班级:217小班姓名:蒋晓倩学号:68《科学的方法》作为《经济解释》卷一的第一章,融合哲学逻辑与实证转接,向我们阐释了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根据内容共分为八节,我认为这一章实际上可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科学是什么和科学不是什么。

一、可证伪性与检验作者在本章提到了科学形成的三个条件,并且指出科学最重要的一点:可能被事实推翻。

“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证实了。

”这同波普尔的“科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观点具有一致性,同时林毅夫也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中提到,“方法论规范化的其中一个要求是严格检验那些依照这个理论的逻辑推演产生的推论是否与所要解释的经验事实相一致。

如果一致,就是不被证伪的,这个理论暂时就可以被接受;如果不一致,这个理论就必须受到修正或摈弃。

”我们所掌握的有限的证据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证明一个理论。

然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无法再证明该理论正确与否。

一个反例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如出现在美国一本小学自然教材的序言中的文字“本书教给您的这些科学知识有可能明天就被证明是错误的,只要你发现一个反例!”启示任何人都应有一种批判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而科学理论需要耐得住检验,林毅夫认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养成经验实证的习惯。

“当我们学习现有的理论时,要养成不断将所学理论和自己所知的经验事实对照的习惯。

自己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时也要不断地寻找更多的经验现象来检验这个理论的习惯。

从这种理论和经验的不断对照中,去寻找理论创新的机会,也从这种不断对照中去深入了解现象,寻找更深层、更一般的理论。

”二、验证条件(限制条件)犹如处在数轴两个极端的套套逻辑和特殊理论、模糊不清、互相矛盾、非事实与无限制的理论都不具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因而毫无解释力。

在研究方法上必然要避免出现这些错误。

但事实上,上述这些“错误”的理论中,将范围加以约束、收窄,有时可以促成一个有内容的——可能错的--理论,引出不少具有灵活的、解释现象能力的理论。

张五常 思考方法 -回复

张五常 思考方法 -回复

张五常思考方法-回复关于张五常的思考方法,我会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写一篇1500-2000字的文章,并提供详细的回答。

一、引言(150-200字)在经济学领域,张五常被公认为是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思考方法而著名,该方法对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有着广泛的启发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张五常的思考方法,并详细分析其应用的方式和影响。

二、张五常的思考方法简介(200-300字)张五常的思考方法可以概括为“案例分析法+经济智力学”,这种方法主要强调通过研究实际案例来推断经济的本质规律,从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他认为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朝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

他的思考方法融合了经济学、智力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

三、案例分析法(400-600字)案例分析法是张五常思考方法中的关键部分。

他强调通过分析现实案例来发现经济规律和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经济学理论更贴近实际情况,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具体的思路。

张五常认为案例本身承载着大量有用的信息,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揭示经济问题的本质。

他特别强调对细节的重视,认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在案例分析中至关重要。

四、经济智力学(400-600字)经济智力学是张五常思考方法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经济问题的本质并不仅仅是经济本身,还涉及到人的需求和行为。

因此,理解人的需求和行为对于解决经济问题至关重要。

经济智力学主要通过研究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来分析经济问题,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

张五常认为经济智力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的经济分析模式。

五、思考方法的影响和局限性(200-300字)张五常的思考方法对于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考方法注重实际应用,使经济学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同时,他的方法也激发了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为经济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理论是灰色的_生活之树常青_张五常经济思想研究_易宪容

理论是灰色的_生活之树常青_张五常经济思想研究_易宪容

215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张五常经济思想研究易 宪 容 正如科斯所言,传统的经济理论是“黑板经济”,它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经济现象不是无法合理的解释,就是置之不理(科斯,1994)。

例如,企业为什么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企业为什么是那种结构形式?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它的边界在哪里?为什么有经纪人和金融中间机构的存在?除企业之外,为什么还有许多其他的组织形式与制度安排,从最简单的日常用品采购到关于就业、保险、产品定货通知、特许证、企业合约等等?在具体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作出自己合约选择,为什么某些合约形式比其他合约形式更为常见?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中,权利规则又如何设定,其设定对经济运行有怎么样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创立以前,传统经济理论不能给出合理的答案。

然而新制度经济的理论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给予自己解释,因他们的研究完全建立在生活中案例的实证分析上。

张五常与科斯一样对案例的实证分析好之成癖。

要了解玉石市场的运作,张五常曾在广东道卖玉;在美国研究原油市场价格时,张五常曾到油田及炼油厂调查了好几个月;在华盛顿州研究蜜蜂采蜜及替果树传授花粉的交易时,果园及养蜂厂也是张五常常去的地方,后来发表了《蜜蜂的寓言》一文,使张五常无意间成了半个蜜蜂及果树专家;为了证实价格分歧理论,张五常也曾在年宵夜香港街头卖桔等等。

张五常的理论基本上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引伸出的结论。

正如他自己所言,理论如经不起实践的考验,是很难站得住的。

(张五常,1984)可以说,张五常的文章和著作基本上是一个个的案例实证分析,无论是分成租佃制、公海渔业、香港租务管制、婚姻合约,还是座位定价、商业秘密、发明专利等都是如此(张五常, 2001B)。

因此张五常的经济研究基本上从实证出发而引申出独创性的理论。

以下仅是荦荦大端对张五常的经济理论独创性的方面作一点概括。

一、创立新佃农理论① 张五常《佃农理论》的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越来越大,②它不仅成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Allen,D.W.and Lueck,D,1995),而且《经济解释》中在期刊上发表的两篇文章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Medema,1995)。

张五常: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二)

张五常: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二)

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二):曲线交叉自欺欺人前文说了宏观分析的一个基础失误,指出储蓄与投资——不管意图不意图——是同一回事。

只这一点,传统的宏观分析难以挽救。

还有其他严重失误。

自欺欺人的玩意不限于宏观分析,只是宏观比微观远为普及。

让我拿出刀来剖析吧。

(二)曲线交叉说均衡的失误一九六七年的秋天我到芝加哥大学去,是乡巴佬出城。

芝大当时名满天下,是经济学的少林寺。

战战兢兢,我把自己作为学生看。

两个月后,听到那里有一位明星学生讲述他的博士论文,好奇地去聆听。

小室坐着三、四十人,讲题是分析某国的汇率波动,说到重点,讲者意气风发,说大幅的波动很快就找到均衡点,平静下来。

我听得一头雾水,高声问:「经济学的均衡是个概念,不是事实,真实世界没有经济学说的『均衡』这回事。

到市场去大家见到市价有时多变有时少变,哪个现象算是均衡只有天晓得。

我天天望出窗外,永远看不出外间的经济是均衡还是不均衡。

你凭什么可以看得出呢?」室内一时鸦雀无声,听众你看我,我看你。

过了一阵,在座的经济数学大师Hirofumi Uzawa说:「你说的对!经济学的均衡是数学方程式的事,我从来没有说过以数学算出来的均衡是描述真实世界的。

你们不要被数学误导。

」Uzawa是日本人,当时行内举他为数学经济的第一把手。

两年后他回到日本去。

他说的几句话使我对自己的思想增加了信心。

Hiro兄还健在,这里谨向他致意。

经济学的均衡(equilibrium)与不均衡(disequilibrium)是从物理学借过来的。

近于灾难性的误导,因为在物理学这术语是描述物体的动态,是事实,但经济学的均衡却是空中楼阁,是概念,真实世界不存在。

经济理论中的曲线一般描述人的「意图」,不是事实,没有经济学者的想象这些曲线不会存在。

今天流行的经济泡沫之说,是从「不稳定均衡」(unstable equilibrium)的概念变化出来,无从观察,也非事实。

不是说股市不会暴跌,但我们无从判断那是不稳定均衡引发出来的泡沫。

现象解释:张五常经济学方法论的特色

现象解释:张五常经济学方法论的特色
论 为理 论 工 具 ,很 少使 用 数 学。 当前 我 国应 严 格 区分 学术 性 与 通 俗 性 作 品 , 并首 先在 学术成 果 与 学术报 刊 中重 视 方 法论 的运 用 ;同 时 ,要 在 解释 研 究 中
重视数 量 研 究和 范式研 究。
【 关 键 词 】张五常;经济现 象;解释研 究;方法论 【 中图分类号 】F 1 【 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1 20 ) 4 09 — 3 09 44 O2 0 — 04 0 8(
结论有 :分成租约 的交易成本要高于定额租约; 由于把额外 的风险负担 强加在 了土地所有者 身
上 ,分成 地 租要 略高 于定 额 地租 ;若 市场 上存 在
收 稿 日期 :2 0 0 2一O —3 5 0
作者简介 :陶伟军 ( 9 O 17 一 金融学院博士生
) ,男 ,湖南宁 乡人 ,湖南 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 院讲师 ,西安交通 大学经 济与
现象 解 释 :
张五 常 经 济学 方 法 论的 特 色
陶伟军 廖增 梁
( . 南 师范大 学 ,湖 南 长 沙 1湖 2. 安 交通大 学 ,陕西 西 安 西 408 ; 10 1 70 6 ) 10 1
【 摘
要 】张五常在 《 交易成本、风险规避及合约安排 的选择》一文成功运 用了科 学研 究方 法 。他 运 用经 济 学方 法论 时有 三 个特 色:研 究 对 象的 真 实性 , 以价 格 理
为 。在 《 易 》一 文 中 ,作 者是 按 以下 步骤 来展 交 开论述 的 :()提 出要 解 释 的经 济现 象 :农业 中 1 人 们 为什 么会选 择 不 同 的合约 ,特别 是 为什 么会 选 择据 说是 无效 率 的分 成合 约 ? ( )分 析合约 现 2 象 ,主要 是 解析 了不 同合 约类 型存 在 的原 因 :一 是存 在 自然 风 险 ,二是 交 易成 本 不 同。 ( )提 出 3 假说 :人 们 选择 不 同 的合 约 安 排 ,是 为 了在交 易 成本 的 约 束 下 ,从 分 散 风 险 中 获 得 最 大 收 益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方法论张五常【编者按】中国的经济理论文章或论著,严格说来大多算不上真正的经济学研究。

经济学在中国实在是一门太年轻的学问。

我们仅有的那点底子,还是俄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我们一直得不到经济学的真传。

对经济学的无知,使我们置身中国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经济实验室而孕育不出自己的经济学大师,甚至连一支象样的经济学家队伍也排列不齐。

张五常的“经济学方法论”令人顿开茅塞,它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学、经济学方法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

显然经济学既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也完全不是大多数中国经济学者笔下的那么潦草、简单。

大师道来,非同一般,却又似乎可以亲近。

在此我们特别刊出张五常先生这篇演讲,相信它比刊发张先生的经济学专论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步更加实用。

内容提要经济学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

经济学主要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解释人的行为或现象。

它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精确推测,而不是预测。

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以理论解释事实,要有抽象的存在。

经济学能够运用的基础理论不多,但是推测能力要强,问题的局限条件清楚,就会有结论。

解释现象的理论越简单越好,用复杂的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是行不通的。

经济学不能和真实世界脱节。

经济学就是在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之间寻找一般性结论。

关键词科学人推测真实世界简单张五常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

1935年生于香港。

1945年在广东佛山华英中学附小读书; 1948年返回香港,先后就读香港湾仔官立书院、皇仁书院。

1957年到加拿大留学。

1959年到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学习。

1961年在该大学经济研究院读研究生, 1967年获博士学位。

1969-1982年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1982-2000年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和院长。

1997—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博士论文,获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英文, 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 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吗?》(英文, 1982),《卖桔者言》(1984),《中国的前途》(1985),《再论中国的前途》(1987)等等。

主要论文有:《私人产权与佃农制度》,《交易成本、风险规避及合约安排》,《合约结构与非私有资源理论》,《价格管制理论》,《公司的合约性质》,《交易费用的范式》等等。

此外,张五常还是著名摄影家、书法家和散文家。

此文根据张五常先生在吉林大学的即席讲演录音整理而成。

今天我的题目是“经济学方法论”,其实题目不应该叫“经济学方法论”,应叫“科学的方法”。

因为科学方法论在经济方面与其他科学是相同的,所以要笼统地说一说,不应该分门别类。

这个题目是不浅的,花一个小时来讲科学的方法论是不容易的,我在做学生时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

但是我个人认为经济学不是用来改造社会的。

科学问的是为什么,工程学说的是怎么办,伦理学说的是好不好。

也有许多经济学家问“怎么办”这方面的问题,我自己写文章也谈到“怎么办”这个问题。

但是经济学主要不是学怎么办,而是要学为什么,就是要用经济学去解释人的行为或现象。

许多人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他们认为物理学、化学都是精确的。

提到经济学,很多人不相信是精确的。

因为解释行为就可推断行为发生,那么物理学家可以推断得非常正确的。

但是经济学呢,就认为不算是科学。

很多人预测经济衰退,经济复苏,他们起码有一半是不准的,所以有很多人怀疑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我个人没有怀疑。

推测和预测是两回事,科学可以推测的,不可以预测。

什么是预测呢?预测就是看水晶球,你看看股票交易分析,那就是预测,看图表就是预测。

中国人相信风水先生,我不相信风水先生能做好预测。

预测用英文说就是“forecast”,就是说早上碰到什么事情的话就会好或不好,桌子位置放的不对就是不好,这是个预测。

科学说推测。

推测一定要有条件,在什么情形之下,在某种理论根据或某种条件下,会有怎么样的现象发生。

一定是要有条件的,没有条件是不能够解释的。

看风水是不需要条件的,风水先生说好就好,说不好就不好,你相不相信都可以。

那么你说经济的推测准不准确呢?可以做得像物理学一样准确非常不容易,不容易的症结所在:你看不到那个条件的存在。

很多学生问我,你说经济学可以推测,怎么能比得上物理学呢?你是讲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怎么能推测得到呢?我的太太有神经病,我怎么能推测她的行为呢(除了她发神经以外)?所以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容易。

我就对同学们说,我把手里的硬币扔掉,它们一定往下跌。

有没有人跟我打赌?我用一万赌你一,你都不敢跟我赌。

这是推测,这不是买股票那种,这是很准确的。

物理学是非常准确的,这是万有引力的问题,地心吸力很准确。

因为在我指定的条件下,我说它跌它一定跌。

这一张100元人民币,没有风,街上有很多行人,没有警察,我把它放在地上,我说它一定会不见,赌不赌?在我指定的条件下,它一定会不见的,物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化学、社会学都解释不到,可是我可以解释得到,这就是经济学。

怎么能说经济学不准确呢?我推测这100元钱在路上会不见,它的准确性跟物理学推测硬币一定会往下跌一样准确。

物理学会解释在什么情况下硬币会往下跌,经济学就解释那100元钱在什么情况下会不见。

你不用考虑路上的行人的行为是否正常,这100元钱一定不见。

我推测的准确性,不是看它在小数点后几位,科学不是这样看的。

精确性不是看它是怎样详尽,因为量度是很多的,量度是可以排列的。

只要排列两点就够了,排两点之后再排两点,再排两点……就可以有非常多的变化。

推测的准确性不是看数字的排位,而是看大众的认同性。

这个认同性是非常主要的。

我有点色盲的,对看绿色有点问题,但是我同意有绿色,我看不见我也同意。

我在北京看过几次特异功能的表演,我看到我都不同意,因为我不相信。

所谓的基因问题,生物学家已经知道这个问题差不多有100多年了,没有人看过基因,可是他们都同意有基因。

有些事情是非常怪的,耳朵聋的人同意有声音。

所以研究科学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大家是否同意有某些现象的存在。

大家都同意有声音,有颜色,有基因,有云,天会下雨,可是却不能同意有上帝。

我不是批评上帝,只是说上帝207经济学方法论这个问题不能在科学上出现。

有些人什么事情都不同意,这样的人是不能研究科学的,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现象是主观的。

我看到银色,你也看到了,我们都是主观的。

科学上无论如何都是要有主观上的认同。

第二个条件是很主要的,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行为或现象一定是要有规律的。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行为或现象是有规律的。

天会下雨,太阳会从东方升起,这些都是规律。

研究科学的人应该相信世界上存在有规律的现象。

假如真的有一些现象完全没有规律,无论怎样研究都没有规律,是完全随意的、偶然的话,发生了可能以后就不会再发生,这种现象科学是不能解释的。

有些现象的规律是要花些时间才能发现的,但它还是有规律的。

所以说现象是有规律的,行为是有规律的,这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但是,事实是不能解释事实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天上有云,用雨来解释云的存在,我们只知道这是规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要知道其所以然就要靠科学了。

所以从科学上说,它的解释跟一般不懂科学的解释就是不同的。

比如今天,我们一定做了一样的推测,而且是非常准确的推测:张五常今天一定在这里讲学。

你们都推测对了。

假如我问你们,你为什么会来这儿?张五常今天为什么会来这儿?你们可能会说,我们看到了宣传广告。

可是你们怎么那么肯定我会在这儿呢?通常来说,你们所做的推测是中的。

但是怎么去解释它的科学性?要问10个人,要他们讲出推测的理由,可能每个人的理由都不同。

就像刚才我讲的那个例子,放在街上的100元钱会不见,每个人都有解释这种现象的理由,可能每个人的解释都不相同。

你的解释未必错,但未必科学。

科学的解释,是经济学者讲出来的。

你问一个最好的经济学者,如弗里德曼,你问他,为什么100元钱会不见,他会说是需求定律;你问他,张五常为什么会到吉林大学来讲学,他会说是需求定律;你问江泽民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他会说是需求定律;你问恐怖分子为什么会用飞机去撞大楼,他会说是需求定律……。

你问他什么,他都会回答是需求定律。

你问最好的经济学家,他们都会这样回答。

你问我,我也这么答,好的科学理论,来来去去的就是这么一点。

你问物理学家为什么硬币会往下跌?他会说是万有引力。

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会这么回答。

这就是大家共同认同的基础,这才叫做科学。

所以我们首先要同意现象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我们就会花时间去肯定现象是有规律性的,然后我们才知道事实是不能解释事实的。

当事实不能解释事实时,就要有一点理论,并且加上些条件上去,然后来解释这个事实。

可是解释这个事实的理论是有系统的,越高深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就越少。

我做学生的时候,跟你们一样,学很多的理论,如弹性,产出函数。

每次考试我都考第一,跟你们一样知道的很多,但到了学得差不多的时候,就知道很多理论是没有用的,都可以淘汰的;真能用上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我的经济学理论就是这么多,一条是需求定律,另一条是在一定的局限条件下争取最大利益。

1998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说,在经济学上,我就这么两手,没有别的了。

我那时是美国经济学会的会长,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学会。

我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两句话,没有人敢反对。

后来弗里德曼私下跟我说,你说的好,经济学就这么多了。

但是在运用起来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

事实是不能解释事实的,以理论来解释事实的出发点,是一定要有抽象的存在。

因为抽象不是事实,概念不是事实。

你们在这里求学,都学过功效、效用。

世界上没有效用,需求定律是没有这样的内容的。

看不到需求定律,你看不到会存在一条需求曲线,这完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当你有抽象的概念时,你就会把它208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4期·学术人物转到真实的世界里去。

怎么转呢?这就要功夫了,要不然我也不要念那么多的书了。

有一个逻辑上的规律,只要在中学里学过数学的都知道。

假如甲发生,乙也会跟着发生。

这其中的逻辑含义就是乙不发生,甲就不会发生。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人类在逻辑学上这么多年的发展,来来去去的就是这么一点点,可以很复杂,但事实上就这么少。

由最浅到最深的学问其实是差不多的。

假如你说,一个人很自私,他看到钱就会争钱;假如一个人不自私,他就不会捡那张钞票,这是逻辑上的错误。

科学不是求对,不是求错,科学是求可以被事实推翻。

规律可以被推翻,但没有被推翻,就是说已经被证实了。

在英文上说就是“prove”和“con-firm”,这两个单词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在查字典的时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证明”。

我们扔10亿次硬币,它都会往下跌。

可是,在非洲的某个地方,某个晚上,它可能会往上去,但是我们不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