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10年广州亚运会对广州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影响研究
收稿 日期 :0 l—O 2 修订 日期 :0 1一O 2 21 2— 0; 21 3— 2 作者简介 : 黄小敏( 9 8 ) 女 , 1 8 一 , 福建南平人 ,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 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 黄安民 ( 95 ) 男 , 北武汉 人 , 侨大学 旅游学 院教授 , 士, 16 一 , 湖 华 博 主要研 究方 向 : 闲与旅游 学基 础研究 及旅游 开发 和景 区 休 管理。
垒 , 祥智 ) , 国投资咨询 网 ht :/ w .c .o .n f e2 lO / au h i29 3 h 广州统计年鉴 (0 4 20 ) 卜 ”中 t / w w on cr c/r / O O 7 yyn u10 0 . t p n e m 20 - 09 。
从 统 计数 字来 看 , 在广 东省 的广 州 、 深圳 、 海 、 头 和佛 山五个 市 中 , 州市 20 珠 汕 广 09年基 本建 设投 资额 增 幅为 2 . % , 7 7 居全省 第 一 , 于第 二 的深圳 2 .% , 幅 16个 百分 点 , 当于全省 平 均增 幅 的 15倍 ; 高 61 增 . 相 . 20 09年 , 虽然 与 亚运会 相 关 的建设 项 目大 部 分 完成 投 资 , 广 州 市基 本 建 设 投 资额 的增 幅仍 然 稍 高 于 全 但
州城 市基 础 及其 配套 设施 的影 响 , 基本 表现 为 : 市基 础 建设 投 资 超 常规 增 长 , 市市政 建 设 其 城 城 超 常规发 展 , 市设施 水 平的提 高与公 共交通 的 快速发展 ; 城 同时与亚 运会相 关的餐饮 、 乐、 娱 购物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冲击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冲击近年来,体育赛事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国际顶级综合性运动盛会,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的举办对于承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冲击,从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亚运会的举办使得广州的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
作为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广州面临着大规模的游客涌入,各类旅游资源和景点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
这无疑为广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据统计,亚运会期间,广州的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大量外地和国外游客前来观赛、旅游,带动了广州旅游景区的游客量和收入的大幅增长,为广州的旅游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其次,餐饮业也是亚运会带动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大量游客和参赛人员的到来,需求量进一步增加的餐饮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满足亚运会期间的饮食需求,广州的餐饮业不仅增加了就餐场所的数量,还提升了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各类餐饮企业纷纷推出亚运会特色菜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参赛人员前来品尝,为广州的餐饮业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同时,住宿业也是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亚运会期间,广州的酒店业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各大酒店的入住率高居不下。
为了满足游客和参赛人员的住宿需求,广州的酒店业增加了投资和改造,提升了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高端酒店和特色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广州的住宿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
最后,亚运会的举办也推动了广州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
为了承办亚运会,广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造和扩大体育场馆、修建交通设施和提升城市环境等。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了广州的城市形象和软实力,也为广州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亚运会结束后,这些基础设施将持续为广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亚运会对广州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通过带动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亚运会为广州注入了新的经济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提升。
2010年亚运会对广东省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续发展 ,全面提升城市的竞争 力。
关键词:2 1 0 0亚运会;体育旅 游;文化资源;对策
Ab t a t h 6 sr c :T e 1 Asa me l b ed o v mb r 1 t - 7 h 2 1 n Gu n z o , i a i n Ga swi e h l n No e e 2h 2 t , 0 0 i a g h u Ch n , l
文章编号:10 - 69 2 1 )O 一o 1 一O 07 8 1( 00 4 0 0 4
四川体育科学 I
21年 1 00 2月第 4期
S CHUAN POR CI NCE I S TS S E
N o. De . 2 0 4, c , 01
2 年亚运会对广东省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0 1 0
t u i i a g o g P o i c , d e a o t st e i f e c f2 1 a g h u Asa me n o rs n Gu n d n r v n e a lb r e h l n e o 0 0 Gu n z o in Ga so m n a n u t e d v lp n fs rst u im.T i p p ra s rn s f r r d t e t o g t d me u e f h e e o me to p t o rs h s a lo b ig wa h u h s a a r s o o e o h n s v g r u l e eo i g t e s o t t u i i a g o g i o o s d v lp n p rs o rs n Gu n d n ,wh c r v d s t e r t a a i f r t e y h m ih p o i e o ei lb s o h c s h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
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中国申办的又一个顶级的国际盛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这一次的申办有利于进一步展示中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展冬季运动,推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推动健身、休闲、文化、旅游等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城市环境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民众健康水平。
提升城市形象(实例)
日本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经济一度萧条,但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使得日本经济重新腾飞,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使巴塞罗那由一个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了欧洲第七大城市。当今,许多城市更是把举办大型体育比赛作为城市营销的强有力手段,广州为了更加国际化在2010年举办亚运会,深圳在2011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青岛更是借2008年举办奥运会帆船比赛使其走向国际。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游客环青海湖骑行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体育赛事经济影响具体流程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大型体育比赛对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02
PEPORT ON WORK
社会 作用 提升城市形象 促进就业 提高民众凝聚力 有利于城市软环境的建设 二、大型体育比赛对社会发展带动的作用
三、总结
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不小的带动作用,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场馆建设,市政交通建设,邮电通讯系统建设,带动旅游餐饮宾馆业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新闻传媒广告业等的发展。社会方面主要是带动就业和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以及有利于凝聚民众力等方面。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9章 体育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第9章体育发展趋势一、选择题1.广州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届亚运会。
A.15B.16C.17D.18【答案】B【解析】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日~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
2.()是现代常用的一些宣传手段,如广播、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等。
A.大众传播B.宣传C.广播D.电视【答案】A【解析】大众传播是指社会媒介组织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籍)、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电子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公开地传递自己用各种手段复制的信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3.1953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100米仰泳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A.许海峰B.吴传玉C.容国团D.刘长春【答案】B【解析】吴传玉(1928~1954),生于印度尼西亚沙拉迪加的一个华侨家庭。
1953年,参加了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游泳比赛,获得100米仰泳金牌,成为重大国际比赛中第一个获得冠军的中国运动员。
二、判断题1.中世纪时期是欧洲体育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答案】×【解析】2.金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唯一标准。
()【解析】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标准包括: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群众体育普及的程度,体育科学研究的成就和水平,体育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和招待情况,各种体育场地、设施的情况,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最好成绩等。
3.广州亚运会首次把武术列入亚运会比赛项目。
()【答案】√4.球迷骚乱和滥用兴奋剂是困扰国内外体坛的主要体育社会问题。
()【答案】√5.体育运动本身也能发挥经济效益,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把体育看成一桩大生意。
()【答案】√6.体育运动是一种无需翻译就可以交流的“世界语”,具有国际性特点。
()【答案】√7.体育产业属于第二产业。
()【答案】×【解析】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带动旅游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并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
广州市体育旅游资源分析
广州市体育旅游资源分析广州市,这座繁华的南方都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体育旅游资源的宝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青睐。
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广州市丰富多样的体育旅游资源。
一、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体育旅游资源广州市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这种宜人的气候为户外运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首先,广州市周边拥有众多山峦,如白云山。
白云山风景秀丽,山路蜿蜒曲折,吸引了大量登山爱好者。
登山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的空气。
其次,珠江穿城而过,为水上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游客可以参与皮划艇、赛艇等水上项目,感受江水的流淌和城市的脉动。
珠江两岸的美丽夜景更是为水上运动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此外,广州还有一些沿海地区,如南沙,那里的沙滩和海洋资源为沙滩排球、冲浪等海滨体育活动提供了可能。
二、丰富的体育赛事资源广州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经常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
广州马拉松是其中的知名赛事之一。
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齐聚广州,奔跑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感受其独特的人文风情。
国际龙舟邀请赛也是广州的传统体育赛事之一。
赛龙舟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此外,还有各类球类赛事、自行车赛事等,丰富的赛事资源不仅吸引了专业运动员,也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前来观赛和参与。
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广州市拥有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的体育场馆。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它集体育比赛、健身娱乐、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可以举办大型的足球、田径等赛事。
广州体育馆造型独特,设施先进,能够满足多种体育项目的比赛和训练需求。
这些体育场馆不仅为体育赛事提供了场地保障,也为市民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
四、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除了传统的体育活动,广州市还开发了一些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
例如,徒步旅行。
广州市内有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和古老村落,游客可以选择徒步的方式,深入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
亚运会后广州市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 01 3年 ( 第 3卷 )第 04期
亚 运 会 后 广 州 市体 育旅 游 发 展 的现 状 及对 策研 究①
孙 红伟 吕利珊 张崇英 江月兰 ( 广 州大 学松 田学院社 会体育 系 广州增 城 5 1 1 3 7 0 ) 摘 要: 本文 以亚运会 后广州市 的体 育旅 游业的 发展 为研 究对象 , 在 阐述体 育旅 游相关概念 分类 以及广 州市开展体 育旅 游的优越 性与 发展现状 的基础上 。 提 出 了一 系列的发展对策 , 以期为广 州市体 育旅 游持续良好发展提供 理论参考和依据 , 并为推动广 州市旅 游经济不断 增 长 做 出应 有 贡 献 。 关键 词 : 亚运会 体 育旅 游 对策 中 图分 类号 : G 8 0 -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3 ) 0 2 ( a ) 一 0 0 7 5 — 0 2
a s e r i e s o f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wi t h a v i e w t o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p o r t s t o ur i s m i n Gu a n g z h o u p r o v i d e s t h e t h e o r y r e f e r e n c e
S u n Ho n g wei , L v L i s h a n。 Zh a n g Ch o n g y i n g, J i a n g Y u el a n
( G u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n g S c h o o l o f S o c i a l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D e p a r t me n t , Z e n g c h e n g G u a n g z h o u , 5 1 1 3 7 0, C h i n a )
广州亚运会市场开发计划
广州亚运会市场开发计划亚洲运动会作为亚洲地区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每四年举办一次。
作为东道主,广州市将承办第19届亚洲运动会,这无疑是广州市对外界展示自身城市形象和实力的绝佳机会。
广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南大门,历来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繁荣的商业氛围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投资者和商家,相信本次亚运会将为广州市市场带来新的商机和发展契机。
因此,广州市有必要制定一份详尽的市场开发计划,以最大化利用亚运会的影响力,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一、市场概况分析1.1 广州市市场现状广州市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都市,也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综合经济实力强劲。
目前,广州市的市场环境积极向好,各项经济指标逐步向好,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商业氛围浓厚。
1.2 亚运会背景分析亚洲运动会是亚洲地区权威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是亚洲地区各国体育界和全球体育界最高水平的比赛之一。
举办亚洲运动会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还可以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市场的繁荣。
广州市将承办第19届亚洲运动会,这无疑将是广州市市场开发的重要契机。
二、市场开发目标2.1 提高广州市国际知名度通过举办亚洲运动会,提高广州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和商家来到广州市投资兴业,推动广州市的国际化进程。
2.2 推动广州市经济发展借助亚运会的平台,促进广州市经济的发展,推动本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提升市场竞争力。
2.3 扩大广州市市场规模通过亚运会这一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商家来到广州市消费和投资,扩大广州市市场规模,推动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三、市场开发策略3.1 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为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和商家来到广州市,推动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广州市需要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简化外商投资手续,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2024年广东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广东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对广东省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1. 广东省旅游资源概况广东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美食等多种元素。
其中,自然景观方面,广东省拥有众多的海岛、沿海风光以及独特的山水景观,如珠江三角洲、丹霞山等。
人文古迹方面,广东省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古建筑和文化村落,如开平碉楼、陈家祠等。
此外,广东省还以其丰富而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广东省旅游市场现状目前,广东省的旅游市场发展迅猛,日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省国内外游客数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这得益于广东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政府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投资。
广东省还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不仅注重传统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还开展了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3. 广东省旅游市场的优势广东省旅游市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优越的地理位置广东省处于中国的南部,拥有丰富的海岛资源和沿海风光,这为广东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广东省与港澳地区相邻,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广东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首选之地。
3.2 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广东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旅游者。
广东省还保留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
3.3 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广东省的旅游产品种类繁多,满足了各类游客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景点旅游之外,广东省还提供了涵盖文化、休闲、度假、购物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体验。
这些多样的旅游产品为广东省的旅游市场吸引了更广泛的游客群体。
4. 广东省旅游市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广东省旅游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亚运后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亚运后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大型体育比赛后场馆的利用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参考模式和策略方案,广州亚运会赛后体育场馆也同样面临这一难题。
研究广州亚运会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的关键是对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构建出一套具有较大普适性的经验管理方案。
关键词:亚运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现状对策研究2010年广州举行亚运会,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对大学城1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造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通过对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升级、针对性的改建,各高校体育场馆的软件、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做出了等级之分,达到了承办各类大赛的要求。
在亚运会期间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馆根据组委会要求,顺利完成了承办比赛的各项任务,受到了省市政府、国家体育局、广大参赛队伍的一致好评。
笔者针对亚运会后大学城的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做了调查,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城各高校场馆开发利用的对策。
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近几年有关亚运会前后场馆利用的参考文献80余篇,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掌握广州亚运会后场馆利用的信息。
1.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笔者设计了一份有关于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问卷,分别前往十所高校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
1.3对比分析法对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后的场馆使用与广州亚运会后的场馆利用进行比较,分析奥运会场馆使用的优缺点,为广州亚运会赛后场馆的利用提出有效建议。
1.4数据统计法将调查得出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
1.5逻辑分析法根据参考的文献及总结出的结果,经过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确保调查的真实性。
2.亚运会前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体育比赛甚多,体育场馆的修建日趋频繁,国家对体育场馆的投入逐年增多,这是促使一个国家从强国走向大国的物质基础。
“后亚运时代”对广东省体育产业以及高职体育人才需求的影响
“后亚运时代”对广东省体育产业以及高职体育人才需求的影响摘要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广州的国际知名度,改善了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给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本文就“后亚运时代”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体育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做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后亚运时代”对广东省体育产业以及人才需求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做铺垫。
关键词后亚运时代体育产业人才需求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所谓“后亚运时代”就是指亚运会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但更多的是指亚运会对当地乃至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北京市乃至中国的形象在世界的眼中焕然一新,并且在“后奥运时代”迎来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
那么正如北京奥运会一样,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也必将让广东省引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暖春。
1 研究目的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广州的国际知名度,改善了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给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本文就“后亚运时代”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体育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做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后亚运时代”对广东省体育产业以及人才需求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做铺垫。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走访、文献(网络)资料等方法调查了分布在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的体育企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状况,通过实地发放问卷、电话填写问卷、邮寄问卷等形式对约60家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
3 研究结果3.1 广州亚运会对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影响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亚运会将设42个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
本届亚运会的举办,有效地促进了广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还带动了旅游,物流,金融,体育以及会展等服务贸易行业的迅速发展。
3.1.1 亚运会的举办促进了广东省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广州2010年亚运会将设42个比赛项目,使用比赛和练习场馆共88座,参赛国家和参赛项目均创历届亚运会之最。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徐培熊云明九江学院旅游学院【摘要】体育旅游是当今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本文探讨了体育旅游的含义及特点,分析了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我国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为丰富多彩的旅游方式,作为一种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愉悦身心的休闲方式,体育旅游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和参与,成为当前旅游消费的一个新热点。
一、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体育旅游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
自1994年后,我国的体育旅游发展步入正轨,旅游收入以每年30%—40%的速度高速增长。
进入21世纪,我国体育旅游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更多国民的积极响应,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旅游项目以及组织运营方式与国际接轨,由此,我国体育旅游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我国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凭借各地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旅游活动,云南热带雨林、长江三峡、新疆戈壁、青藏高原、东北雪地、内蒙草原,都是开展体育旅游的绝佳场所,而民间传统习俗及各民族特色文化为内涵的体育文化活动如傣族的泼水节体验游、那达慕草原节感受游等也是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方式。
其次,中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居民对体育旅游的热情。
随着诸如奥运会、亚运会等世界型赛事在我国成功举办,居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他们对体育旅游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最后,政府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使他们能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来。
国家旅游局的一项调查数字显示,目前国内旅游者中以健身、康复、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旅游人数已占总人数的75%。
以滑雪为例,我国已建成的滑雪场近200家,滑雪人数也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万余人发展到现在的千万人次。
虽然我国体育旅游具备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由于我国的体育旅游虽已跨越初级阶段,但整体发展还相对迟缓,难以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
广州将举办2024年亚洲运动会
亚运会的主要项目介绍
亚运会项目设置:广州2024年亚洲运动会共设40个竞赛大项,包括31个奥运项目和9 个非奥运项目
奥运项目:田径、游泳、体操、羽毛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马术、击剑、 足球、高尔夫、柔道、赛艇等
非奥运项目:武术、藤球、克柔术、相扑、空手道、龙舟、轮滑、围棋等
特色项目:广州2024年亚运会将新增武术项目,作为东道主,中国将派出2996名运 动员参赛
加强广州与亚洲其他城市的 合作与交流
促进广州的经济发展和产业 升级
提升广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 响力
提高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和城 市形象
汇报人:XX
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形象的提升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 和交通建设
促进旅游和经济发 展
提高市民素质和环 保意识
增强国际知名度和 影响力
亚运会对广州体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广州体育设施的完善和升级 提升广州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 推动广州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增强广州在国际体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广州未来在亚洲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添加标题
促进旅游业的繁荣:亚运会作为一项国际性体育赛事,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比赛 和旅游,促进了广州市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添加标题
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亚运会的举办推动了广州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加速了体育产业与其他 产业的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添加标题
提高城市知名度资者和游客 对广州市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比赛场馆的分布和特点
广州亚运会场馆主要 分布在广州市的各个 区域,包括海珠区、 天河区、番禺区等。
广州亚运会场馆设施 齐全,包括主体育场、 游泳馆、羽毛球馆、 篮球馆等各类比赛场 馆。
发展我国体育旅游业的价值、优势与导向
Tourism旅游经济1622012年5月 发展我国体育旅游业的价值、优势与导向①邢台学院 尹冬冬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旅游业逐渐崛起,现已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体育旅游也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
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基于此,我们更应该清楚体育旅游的价值,比如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等,了解其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育旅游 价值 优势 导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b)-162-021 我国体育旅游的概况1.1 体育旅游的概念现阶段体育旅游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作者借鉴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即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它体现了体育的社会性与旅游的社会性。
体育旅游属于社会体育的一个产业分支,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种旅游的一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
在我国体育旅游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早在1986年,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就挂牌成立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体育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只是当时大众还对体育旅游的性质定义不是很熟知。
直到2001年,国家旅游局专门策划实施了“中国体育健身游”主题年活动,推出了包括内蒙古那达慕大会、黑龙江冰雪旅游、泰山华山登山游等11大类80个专项的体育旅游产品和路线,才逐渐的被民众所知晓。
体育旅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健身、休闲娱乐、养生及寻求刺激等旅游项目。
因此,根据旅游者不同的需求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
在我国,199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4亿人次,其中以休闲、娱乐、健身、康复为旅游目的的人数占到了48.7%。
据调查显示,目前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旅游的人数在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中占据了73.53%。
出现体育旅游的国民性的原因,一是大众的收入不断提升,可支配收入有了增多,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越来越多的花费到体育旅游健身活动当中,以便寻求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012年社科版目录参考文献版
2012年社科版目录(参考文献版)探索与争鸣[1:1] 张雄.南京体育学院在江苏“体育强省”建设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1):1-5.[1:1] 张雄.优秀竞技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体育学院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1-5.[1:6] 程传银.西方体育教学论研究的理论观点及其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6-10.[1:11] 于文谦,戴红磊.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11-16.[1:17] 辜德宏.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政府角色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17-22.[2:1] 张雄.试析我国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1-5.[2:6] 刘志民,赵学森.基于行为分阶段模型的我国毛南族居民健身行为与生命质量的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6-13.[2:14] 邓运龙.周期性竞速运动的项目本质特征与关键技术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14-18.[3:1] 胡金波.超越路径依赖推动融合发展——江苏“教体融合”新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1-8.[3:9] 张雄.关于竞技运动中体能训练的思考——南京体育学院体能康复实验中心启用及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9-12.博士论坛[4:1] 韩鲁安,凌玮.社区公共体育的国土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1-8.[4:9] 李靖,张蕴琨.体育院校以培养方向为导向的运动中医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9-14.[4:15] 刘明生.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15-18.[4:19] 李轶君,姚颂平.体育赛事赞助营销资源销售组合方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19-23.[4:24] 魏延志.“体育生活化”语境之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24-27.[5:1] 辜德宏,刘雪勇,常德胜.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的调查研究——以湖南省高校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1-8.[5:9] 罗婉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湘西州的考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9-12.[5:13] 姜志明,李中华.汉蒙藏大学生体育目标定向的跨文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13-17.[5:18] 熊飞,朱梅新.西部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18-23.[6:1] 王静.竞技性缺失的体育课堂背后:“完整的人”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1-3.[6:4] 陈家起,刘红建,孙庆祝.回顾与思考:30年来自组织理论在我国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4-9.[6:10] 王若光,啜静,刘旻航.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演进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10-15.[6:16] 秦旸,刘志云.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运动员跑动能力与传球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16-20.运动心理学[2:113]邓雷,石冬梅.一次身体锻炼对流畅状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外向型人格特质大专女生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113-118.[2:119]周萍,等.析小强度力量锻炼对康奈尔健康指标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119-122.[2:123]姚可军.从2011年第43届体操锦标赛看伦敦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的前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123-128.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专栏[1:23] 徐烨,刘礼国.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反排苗族木鼓舞文化生态及变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23-28.[1:29] 侯胜川.当代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消费社会的逻辑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29-34.[2:19] 范铜钢,虞定海,査安妮.大国崛起与武术公共服务体系架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19-25.[2:26] 谢庆伟.当下中国社会分层对体育公平的影响——兼谈实现体育公平的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26-30.[3:13] 王岗,刘帅兵.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13-15.[4:28] 孟庆光.试从竞争的视域管窥武术的技、艺、道[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28-31.[4:32] 苏雄.粤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32-40.[4:41] 余靖.古希腊神话与古奥林匹克运动之渊源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41-45.[4:46] 张丰.文化与制度变迁理论与农村体育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46-48.[5:24] 郑健,赵婧.尴尬的沦陷——全媒体背景下的武术传播[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24-27.[5:28] 李万虎,张辉.传统文化视角下我国大众体育的“自然”特征管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28-32.[5:33] 李鹏.津鲁新鄂豫大众传播媒介对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力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33-39.[5:40] 夏琼华.民俗旅游业开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广东十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乡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40-44.[5:45] 张兴奇,顾晓艳.耗散结构理论视阈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化理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45-50.[6:21] 文建生,苏敏.中华武学独有特性的文化溯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21-25.[6:26] 郝延省.“塞宴四事”的历史价值与现代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26-30.[6:31] 张油福, 黄晓晓, 王国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体育民俗文化保护——基于贵州体育民俗史及当代转型的考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31-35.体育社会学[1:35] 东锋,吴香芝,张林.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35-41.[1:42] 朱菊芳.基于生命周期的我国体育赛事业经营战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42-46.[1:47] 孙荣会,王永妍.部分群众体育发展定位理论的梳理及其政策意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47-53.[1:54] 戴永冠,田雨.广州市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54-58.[1:59] 向会英.学校体育伤害赔偿制度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59-69.[1:70] 王帆,杨雪芹,牟少华,张雷.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70-74.[1:75] 朱华,蒋东升.教育学视角下传统民间游戏与竞技的价值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75-78.[1:79] 石先彬,孙健,汪正法.基于价值取向多元化视角论太极文化之全面与个性发展价值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79-83.[1:84] 王隆华.福建体育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84-88.[1:89] 刘涛.基于FAHP的体育设施融资模式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89-94.[1:95] 耿志伟,杨杰,周游.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民生体育观的实质及其当代意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95-98.[2:31] 孙德朝.体育强国视域下体育综合实力要素构成及其量化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31-36.[2:37]任春香,等.促进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37-44.[2:45]汪熔芳.运动不足的慢性疾病成本和运动健身的经济绩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45-47.[2:48] 魏德样.基于DEA的中外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现金使用效率对比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48-54.[2:55] 曲鲁平,李宗浩,王健.比较优势理论下天津市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研究:全运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55-59.[2:60] 王雪峰.南京市体育观众现场观赛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60-66.[2:67] 陈庆熙, 潘前.美国大学竞技体育财政运行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67-72.[2:73] 谭震皖.对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政策监督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73-77.[2:78] 焦宇锋,徐东雯.对运动审美能力对大众生活质量的心理效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78-81.[2:82] 庞徐薇,朱洪军.赛场观众参与对观众体验影响的理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82-88.[3:18] 郭成岗.从伦敦奥运会报道看我国体育新闻价值新取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18-21.[3:22] 宋昱.伦敦·奥运:历史与现实的徊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22-25.[3:26] 王琪,黄汉升.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学科结构的演变研究——基于美国《研究季刊》1930-2009年文献共被引网络的知识图谱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26-33.[3:34] 戚雪枫,冯晓露.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及当代启示——读《体育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34-38.[3:39] 袁海军.体育赞助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39-42.[3:43] 刘承吉,张志超,李森,曹磊.江苏省三市居民体力活动水平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43-47.[3:48] 章茹.南京青奥会的价值体现: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48-52.[3:53] 秦立忠,邵凯,苏继革.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53-57.[4:49]陈家起.社会燃烧理论框架下大型体育赛事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49-53.[4:54] 马冠楠.竞技运动:人类诗意栖居之道——基于德国浪漫主义哲学的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54-59.[4:60] 何文清./体育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27个省份的实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60-67.[4:68] 施学莲,王正伦,王爱丰,等.从特惠到普惠:公共服务视野下江苏省老年人体育需求研究——基于江苏十三个市县的实证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68-72.[4:73] 徐忠.从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到国民体质下降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73-75.[4:76] 徐波,向家俊,刘黎明,等.体育休闲主体的需要与参与动机论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76-82.[5:51] 傅振磊.论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理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51-54.[5:55] 蔡宝家,杜娟,李顺友.微博时代下我国体育赛事营销刍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55-57.[5:58] 丁青.江苏省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58-63.[5:64] 赵富斌,赵莉.传统武术的法律保护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64-67.[5:68] 齐爽.试论体育院系人才管理的鲶鱼效应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68-71.[6:36]云欣,贾文彤.体育行政立法以外的规则研究——兼论国家体育总局网站政策法规栏目调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36-40.[6:41] 谭震皖.“三集中”城镇化建设下的乡村体育文化发展——对江阴市乡镇体育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41-45.[6:46] 李江,唐永干,蔡明明,孙国友.江苏省体育道德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46-49.[6:50] 张欣,汤卫东.体育仲裁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50-54.[6:55] 王成,谭琳.青奥会承办“南京模式”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55-59.[6:60] 孙林,陈诗华,马忠利.我国体育赛事研究的定量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60-64.[6:65] 李传奇,田雨普.身体哲学视野下的体育修身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65-68.[6:69] 侯海燕.现代竞技体育道德的缺失与重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69-72.学校体育学[1:99] 吕青,姜成.AHP在构建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指标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99-103.[1:104] 董新军,张玉秀.探究式教学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104-108.[1:109] 杜韫洁.关于击剑运动在南京地区高校开展前景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109-113.[2:88] 张波,毛晓荣,李继军.“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资源优化建设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88-92.[2:93] 胡苏.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新体系的构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93-97.[2:98] 姜玉华.现行学校体育背景下终身体育践行者的培养路径探讨——高中阶段学校体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架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98-100.[2:101] 顾平.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101-104.[3:58] 辜德宏,刘雪勇,刘平.体育类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基于我院学生课外学习兴趣小组的个案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58-65.[3:66] 邬凤.近十年来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科研阐析与教学改革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66-72.[3:73] 金昱.对苏州市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73-77.[3:78] 谢成超,李秀林.“团队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运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78-81.[3:82] 刘朝猛,蔡东,韦霞.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误区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82-86.[3:87] 孙占峰,张楠.军事院校开展跑酷运动的可行性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87-89.[4:83] 毛晓荣, 张波, 李继军, 等.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阳光体育发展困境与保障体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83-86.[4:87] 陈明.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87-93.[4:94] 李广周.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调查及其强化策略之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94-99.[4:100] 郭洋波,秦玉峰.体育院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100-104.[4:105] 肖丽, 蒋荣.我国区域性高校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105-109.[5:72] 周珂,周艳丽,王崇喜.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特点的实证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72-78.[5:79] 杨金东.论大学生校园语言暴力的类型与特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79-83.[5:84] 陈建峰,石兰萍.基于SEM分析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动机及其影响机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84-89.[5:90] 孙正,王建.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改革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90-93.[5:94] 孙馨,杨烨.上海市中小学阳光体育经费投入及预算管理机制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94-97.[5:98] 崔恩.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98-102.[5:103] 刘永强,崔洪成.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体育的困惑与出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103-107.[5:108] 刘邦华.我国体育院系《体育绘图》教材编撰与课时安排的优化设计[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108-111.[5:112] 李继军,毛晓荣,张波,朱斌.青藏高原牧区中小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障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112-119.[6:73] 郑丹蘅,焦敬伟.对普通学校和体育专门学校“教体结合”实践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73-78.[6:79] 谢芳,孙杰,王建民,刘茂昌,沈兴珠.新建本科体育院(系)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79-84.[6:85] 曲业煌,殷从建.体育概念研究发展新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85-90.[6:91] 刘柏青.孔子学习心理思想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91-93.[6:94] 朱丽琼.试论职业体育行业特性及其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94-97.[6:98] 孙炜, 孙一甲.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生活化依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98-103.[6:104] 强晓祥,刘成.我国十大城市中考体育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104-107.[6:108] 吕远远.体育教学课件设计的美学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108-111.[6:112] 周松年.体育类专业财务管理教材及教学方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112-115.运动训练学[1:114] 谭刚.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策略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114-121.[1:122] 王芳.专家的动作编排特点与花样游泳项目发展趋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1):122-128.[2:105] 孔丽娜,等.高球路预期能力的羽毛球运动员能更好地加工动态信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105-109.[2:110] 王瑞华.我国花样游泳项目市场开发影响要素的分析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2):110-112.[3:90] 明洁.负热能平衡控体重方案及其效果的研究——以江苏省艺术体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90-97.[3:98] 陈学东.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西班牙队战术特点分析——以西班牙队对阵意大利队决赛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98-100.[3:101] 王天翠,屈建华,戴建波.马特维也夫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哲学思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101-104.[3:105] 刘艳超,徐金陆,魏玉平,辛娟娟.对乒乓球基础训练中几个问题的反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105-108.[3:109] 陆青.对构建高水平游泳运动队科学训练系统中基本要素、方法及原则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3):109-111.[4:110]耿建华,水祎舟.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110-116.[4:117]贺越先,郭敏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关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117-120.[4:121]谢艾珊,霍次军,梁建坤.第23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中国混双的优势与差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121-124.[4:125]李彦龙,常凤.试论篮球奥运冠军模型特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125-128.[5:120]肖丽,吴德州.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120-125.[5:126]李勇勤.国内蹦床运动员后备人才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5):126-128.[6:116]李国锋.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篮与对手攻防能力的差异对比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116-123.[6:124]朱卫,孙飙.男性登山者行为的调查和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6):124-128.。
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边还有 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和珠江三角洲 的发达 经济 圈 ,这使 广州 在感觉 上成 为 “ 近距离的国际城市” 这座素有 “ , 花城 ” 的 美誉 ,既有深厚 的传统文化底蕴 ,又充满 现代气息 、有 中国 “ 南大 门”之称的风光 秀丽 的城市 ;将 吸引更多 的国内外游客在 亚运会期间到广州观光旅游 2 1年亚运 00 会 的举行是广州 体育 与旅游业发展 的一 次 1 极好机遇 ,也为推动广州城市建设 、体育 设施建设 、旅游项 目建设 以及投资商投 资 兴业提供 了巨大的舞台;尽管金融危机 的 爆发对旅游业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在中央 拉动 内需的政策调控 下 ,国 内的一 些旅游 和服务行业依然呈现出增 长态 势,以今年 春 节黄金周 为例 , 国共接待游客 10 亿 全 .9 人次 ,比上 年增 长 2 .%;实现旅 游收入 47 59 3 0 . 亿元 ,增 长 2 . %。这说 明 ,国内 31 旅游市场还在持续走高 从 国际和国内体育旅游的发展经验来 看 ,结合广州的 区位和发展实际 ;如何利 用广卅 举行 2 1 年亚运会这一契机、 1 00 在新 形 势下,推动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我 认 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廖佩 文 方金娴 陈惜娜 广州大 学体 育学 院公共体 育与研究部 5 4 5 1 0 0
的地域文化活力大大增 强 ,开始 由单纯 的 港 口城市转变 成文化旅游城市 ,使釜山市 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实现了 申亚 时 “ 将釜 山的发展加快 1 年”的 目标 ,由此 O 可见 ,亚运会对其他产业服务 的刺 激和推 动作用非常 明显。 借鉴 2 0 年奥运的经验 ,围绕 “ 08 动感 亚洲,动感 世界”的2 1 年亚运会这一主 00 题 ,结合 “ 活力广东” 的广 东旅游形象 ; “ 体育与旅游” 手举办一些特色的体育节 联 庆活动 , 推出大众化的体育旅游活动 。 “ 活 力广州 ,运动无限”20 年 5 09 月举行的广
广东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及整合发展
关键 词 : 广东 体 育旅游 资源 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0 -0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4 ) 0 1 ( a ) 一 O 1 1 2 - 0 2
多, 沿海滩涂丰富 。 大陆岸线3 3 6 8 . 1 k m, 居全 国各 省 区第 一 , 全 省 住 人 口1 . 0 4 3  ̄ L 人, 排在 全 国第 一 位 [ 5 1 , 成 为 全 国 人 口第 一 大 省 。 地面积0 . 9 %。 如 汕 头 南澳 岛、 深圳的大、 小梅 沙 、 汕尾 的 遮浪 红 海 湾 2 积极开发利用广东体育旅游资源。 推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等, 湛 江 的 东海 岛 , 台 山 的上 川 岛 及附 近 的 东 沙 、 中沙 、 西 沙 群 岛等 2. 1 做好 广 东体 育 旅游 产业 的发展 规 划 南 海诸 岛 。 广 东 省地 质构 造运 动和 岩浆 活动 频 繁 。 地貌类型 中, 丘 随 着 经 济 和 社 会 的快 速 发 展 , 体 育 旅 游 作 为 体 育 产 业 的 重 要 陵 山地 占全 省 土地 面积 的 6 2 . 4 3 %, 陆 地水 域 占0 . 8 8 %, 素有 “ 七 山一 组 成 部 分 , 在 国 民经 济 发 展 中起 到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 花 钱 买 健
具 有 发展 旅游 和进 行 消 费 的 基 本 条 件 。 东部 地 区 占全 国人 口比 重
比1 0 年 前 上升 2 . 4 1 个 百分 点 。 第 六次 全 国人 I I 普查显示 , 广 东 省 常
8 5 %。 地 势北高南 低海陆兼备 , 地貌类型复 杂 , 海 岸 曲折 , 港 湾 众 沿 海 共 有面 积 5 0 0 m 以上 大 小 岛屿7 5 9 个, 面积 1 6 0 0 k m, 约 占全 省 土
面向亚运会的广州旅游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9 . F50 3
20 )2 23 -3 17 -2 X(0 8 0 - 90 4 0 有浓郁 岭南 地方特色 和文化 内涵 的 近代 优 秀建筑 群等 得到 保护修缮 , 整座城市风 光如画 , 引人 人胜 , 成为海 内外 游客首
广州既有南越 王墓 、 南越 王宫 署这 样 的古 代 文化遗 迹 , 又有黄 花岗 、 黄埔军校 、 中山大元 帅府 、 孙 农讲所 等一批近代 革命 遗迹 , 有 中信 广场 、 还 天河 体育 中心 、 台花园 、 云 雕塑公 园等一群现代都市 景观 , 以及 番 禺长 隆野生 动物 世界 、 欢乐 世 界 、 墨 园 、 沙百万 葵园等 主题公 园 , 宝 南 增城 白水寨 、 花都 芙蓉 嶂、 从化温泉 、 流溪河森林公 园、 白云区帽峰 山森林公 园 等山水旅游景 区, 旅游 资源得天独厚 。这些旅游 线路 的设计 往 往与史迹 、 景点结合在一起 , 寓历史文化 于旅游 活动之 中。 同时 , 体现岭 南特 色 的建 筑 、 民俗 、 风貌 、 物古迹 以及市 民 文
利双收 的事 情。 广 州将 于 2 1 0 0年举 办第 1 亚运 会 。这将是 我 国继 6届
19 9 0年第 1 届北 京亚运 会之后 又一 次举 办亚运 会 , 1 也将 是
我 国 近 年来 继 “ 0 8北 京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会 ” “ 0 0上 海 世 界 20 、21
的最佳舞 台, 也是一个可 以推 动广州城市 全面发 展 的重 大历
史性“ 件” 事 。对于亚运会 的举办城市来说 , 举办亚运会 是一
个莫大 的光荣 和难 得 的机 遇 , 不但 可 以提 升城 市 的知 名 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 增大 , 广州 的体育 产业 结构 得到完 善 , 体育 产业
发展 迅猛 。 自2 0 至 2 1 以年 均 3 % 的速度 0 4年 0 0年 3
增长 , 预测 2 1 体育 产 业增 加 值 目标 数 达 35 5 05年 2 . 亿元 , 体育 产 业 增 加 值 占全 市 G P的 2 5 左 右 。 D .% () 2 在体 育 旅游 环 境 建 设 上 , 运 会 作 为 一 个 大 型 亚 国际体 育赛事 , 前期 的设 施准备 , 得广州 的基 础设 使
a e. I h wst a h in Ga e r ug tGua g h u c t po st u im a g ts o h tte Asa m sb o h n z o iyg s r o rs a f r— r a hi nd f l r n e i a t t e c nga ul— a g mp c .
从 15 9 1年 3月 4 日至 1 1日, 印 度 首 都新 德 在 里 举 办第 1届亚 运会 至今 , 已经成 功举 办 了 1 6届 亚
亚 运会 已经 完美 谢 幕 , 亚 运会 对 于体 育 旅 游 经 济 但 的影 响还远 未结 束 。后亚 运 时期广 州城 市体 育旅 游 如何 发 展 已成为 体育 界研 究 的热点 问题 。根 据近 几 届 亚运会 体 育旅 游 的发 展 经 验 , 运 后 这 一 时 期 大 亚
Re e r h o o o e Gu ng ho t p r sTr v l us a n bl s a c fPr m t a z u Ciy S o t a e i S t i a e ng
De eo m e tTa tc n Po t— Asa m e ro v lp n c i s i s — i n Ga sPe i d
R N C u xa g Y N n Z h n— l ,HE G Ha , E D n E h n— in , A G Mi ,HU Z e jB Z N n Y og—qn i ig
(ntueo . G aghuU i ri , un dn 10 6 C ia Is t f E, unzo n esy G a gog5 00 ,hn ) it P v t
ae ola eepr n eo eeoigso st rm f m Qndo—tehs c yf l i Sin a h一 ; g ;t er t xe e c f vlp t u s o ig a h ot i r y c a igm t nh i d n p oi r t o O mp l c
h rtg ft in Ga s s o s;t x an h r t e eo e a e o he Asa me p r i t o e p d t e ma kei d v lpme to po st u s o h in g me h ft ng n fs r o r m fte Asa a s e — t i i
T i t i a g h u ct g s san b e d v lp n fs o st u s i h e id at rt e As n Ga s p rs o man an Gu n z o i u t i a l e eo me to p r o r m n t e p r f h i me ,s o y t i o e a t
续发展 的影 响是 深远 的 、 方位 的 , 想保持 后 亚运 时期 广 州城 市体 育旅 游 可持 续发 展 , 全 要 必须 整合 体 育旅 游资 源 、 成 多 中心体 育旅 游 资源 市场 ; 分 利 用 亚运 场馆 旅 游 资源优 势 , 掘 潜 形 充 挖 在 体 育旅 游 需求 ; 强亚运 体 育旅 游遗 产保 护 , 展 亚运 体 育旅 游 遗 产 营销 发展 空 间 ; 鉴 奥 加 拓 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J un l f nigIsi t f h sc l d c t n o ra j tueo y ia E u ai o Na n n t P o
・
体 育 社 会 学
城 市体 育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策 略研 究
任春香 , 杨 敏, 祝振 军 , 郑 汉 , 叶冬 清
( 广州 大学 体 育学 院 , 广东 广 州 5 00 ) 106
摘 要 :采 用文 献 资料 调研 、 家访 谈 、 专 实地 调 查 、 综合 分析 等研 究方 法 , 对促 进后 亚运 时
期 广 州城 市体 育旅 游可持 续发展 策 略进 行研 究。 结果表 明 : 运会 对 广 州城 市体 育旅 游 可持 亚
turs a r ae i no a in i h o m fs rs turs . o i m nd c e t n v to n te f r o po o i m t K e o ds:p t— Asa a spe o yw r os in g me r d;s o s ta ei g;s ti a l e e o i p r r v ln t usan b e d v lpme t n
t u im e o r e o rs r s u c smus e it g ae n o a muli c n e po s tu s ma k t o fly u e te s pei rt fAsa tb n e rt d it t — e t rs r o r m r e ;t u l s h u ro y o i n t i i
展过 程 巾走 的更加稳 健 , 加从 容 , 具可 持续 性 。 更 更
旅 游经 济发展 上 , 亚运 会 的举 办 给广 州 体 育 旅 游 总 体 经济 带来 了 巨大效益 。亚 运会 的举办 不管 是外 资
的吸 引还是体 育旅 游 相 关 行 业 的充 分 发 展 , 得 作 使 为体 育产业 重要 组成部 分 的体育 旅游 在整 体经济 中
帆主 办城 市青 岛赛后 发展 体 育旅 游 经验 , 规避 后 亚运 体 育旅 游低 谷 效 应 以及 构 建 体 育旅 游 开
发 动 力机 制 、 新体 育旅 游 新业 态等 策略 , 创 实现后 亚运 时期 广 州城 市体 育旅 游可持 续发展 。
关 键 词 :后 亚运 ; 育旅 游 ; 体 可持 续发展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0 8—1 0 (0 2 0 0 3 0 9 9 2 1 )2— 0 7— 8 中图分 类号 :G 0—0 8 5
循环 性 等特征 。 因此 , 亚 运 广州 城 市 体 育旅 游 行 后
情不 应该 是短 期有 限 的井 喷行 情 , 是 应 该走 持 续 而 时 间长 、 参游人 数 多 、 长趋势 稳健 的可 持续 发展道 增 路 。从 国内研 究 看 , 者 们 多从 宏 观 视 角 对 亚运 学 会 加快 城市 基础 建设 、 境 建 设 及对 亚 运 场 馆赛 后 环 利 用 的研究 , 较少 有 学 者从 促 进 后 亚运 时 期 广 州城 市 体育 旅游 可持 续 发展 策 略 进行 研 究 , 是 目前研 这 究 的不 足 。基于 此 , 文通 过 对 后 亚 运 时期 广 州 城 本 市体育 旅游 可持 续 发展 策 略 的 探讨 , 希望 能为 有 关 部 门制定后 亚运 时 期 广州 城 市 体 育旅 游 发 展 政 策 , 采取有 效 措施推 动 广州体 育旅 游在后 亚运 时期 的发
运 会 … 。第 1 亚运 会 的成 功 举 办 给 广 州城 市 体 6届
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 了难得的机遇。虽然广州
基 金 项 目 : l 亚 运 会 组 委 会 委 托 研 究 项 目( 0 8 3 ) 第 6届 20 39 收 稿 日期 :0 1 2—0 2 1 —1 5 修 回 日期 :0 2— 2—2 21 0 0
Ab t a t sr c :Ap l i g t e meh d fl ea u e r s a c p yn h t o s o tr t r e e r h,e p r i tr iws i l u v y,c mp e e sv n l s ,t e i x e t n e ve ,f d s re e o rh n i e a ay i h s p p rr s ac e h t tg r moe Gu n z o i gs o t t v l g s san b e d v lp n n p s Asa a a e e e r h st e sr e y t p o t a g h u c t p rs r ei u t ia l e eo me ti o t in g me a o y a n
表 1 20 0 9—2 1 广 州 市 接 待 游 客 人 数 比 较 00年
质 遗产 与非物 质遗 产 的旅游 资源全 面发 挥效应 的时 期 。亚 运会后 广 州奥林 匹克 中心 、 天河体 育 中心 、 大
学城 、 亚运城 等 4大 亚运 场 馆 群 以及 亚 运 城 媒 体村 等亚运 遗产 无疑将 成 为广州 城市 最具特 色 的新体 育 旅 游资 源景 观 。亚运会 对 广州城 市旅游 经 济 的直 接 影 响 主要表 现为 亚运会 后体 育旅 游资 源 的繁荣 与发 展 , 州亚 运 城 市 体 育 旅 游 才 是 真 正 的体 育 旅 游 。 广 广州 亚运 城市体 育旅 游 的主要对 象不 是直 接参加 或 观看 亚运会 的人 群 , 而是更 为广 大 的 、 当时不能 直接 进羊 城参 加或 观看 亚 运会 的人 群 , 运 会后 广 州 城 亚 市体 育旅 游资 源 的开发 与利用 应具 有全局 性 和系统
t v i h ru h e fc f r t e Asa a s i p r o r m f l o a od te to g f t at h in g me n s o t tu s ed;t o sr c h y tm o d v lp s o t e e s i i o c n t tt e s se t e eo p rs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