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合集下载

阅读七步法教你读绘本(小学生怎么读绘本)

阅读七步法教你读绘本(小学生怎么读绘本)

阅读七步法教你读绘本(小学生怎么读绘本)开始之前现代的家长们都开始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随之也发现了另外一些问题:我的孩子阅读了很多书,但好象收获不大。

于是有的家长开始考察孩子到底有没有看这本书:这把这本书讲了什么说来听听;或者扔给孩子一个本子让孩子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或者让孩子写写读后感,然后在孩子茫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时得出孩子根本没看进去的结论。

孩子阅读了很多书,但家长面临孩子低效阅读甚至是假阅读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总之一句话,促进孩子在阅读中思考,让孩子真正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灵。

今天,寻妈介绍其中的方法之一:图式阅读记录单。

一、传统摘录式阅读记录单以上阅读记录单形式和名称有不同,但有共同特点,以让孩子们摘录书中内容如好词好句为主,所以寻妈总称这种记录单为摘录式阅读记录单。

二、图式阅读记录单而在学习欧美国家的儿童阅读经验时,寻妈却发现,欧美国家很少使用这种摘录式阅读记录单,往往采用更直观、更有方向性、更能激发儿童思考的一种方式:图形和图表的方式,寻妈称这种方式的记录单为图式阅读记录单。

图式阅读记录单采用图形或图表的形式记录儿童阅读中的批判性思考,是把儿童阅读中的思考通过图形或图表的形式可视化。

简单地说,传统摘录式阅读记录单记录的是书中说了什么,而图式阅读记录单更注重“我是如何思考这本书的”,强调孩子与书和作者的互动交流。

所以寻妈也称这种记录单为:思维整理式阅读纪录单。

三、儿童阅读方式与阅读记录单形式图式阅读记录单,与西方国家一直提倡的理解式阅读和批判性阅读是相适应的。

理解式和批判式的阅读方式,鼓励儿童在阅读时采取适当的阅读策略思考文本。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阅读呢?狭义的批判性阅读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作出判断、评价和反思,这是一个不断质疑并且挖掘答案的过程。

广义的批判性阅读包括发展理解的所有思考,一个层面是在文本中思考:解词、监测、和使用信息、总结、流利等、第二层面是思想超越文本的思考:预测、连接、综合、推断、对比等;第三层面是关于文本的思考:分析、批判等。

如何学好语文 循序渐进七步法

如何学好语文  循序渐进七步法

如何学好语文:循序渐进七步法语文学习“七步法”,觉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这“七步法”中的七步分别是:1、读一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

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

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划一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

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

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

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

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

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

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

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

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

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

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

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

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二: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
案例三:高中语文读写整合教学
深化文本理解、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其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04
CHAPTER
具体操作
VS
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需求,确定读写整合点,可以是文本的主题、写作技巧或语言表达等方面。
分析整合点
对确定的整合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在文本中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价值。
确定整合点
确定读写整合点
根据确定的整合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如主题讨论、写作技巧分析和语言表达模仿等。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实施该教学模式。
进一步研究该模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七个步骤
该模式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来深化阅读理解。
整合读写
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流程
适用于各种语言课程,特别是英语、语文等读写要求较高的课程。
应用范围
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限制
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03
CHAPTER
写作实践
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作品交流和分享,通过互相评价和借鉴,提高读写整合能力。
交流分享
实施读写整合教学
05
CHAPTER
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七步学习法

语文七步学习法

语文七步学习法在语文的学习中,有什么样的七步学习法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语文七步学习法以供大家阅读。

语文七步学习法:读一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

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

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项目之一。

语文七步学习法:划一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

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求教于老师同学。

语文七步学习法:查一查查什么?查工具书。

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

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

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

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语文七步学习法: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

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语文七步学习法: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何故?就是缺少写的训练。

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

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语文七步学习法: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

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

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三步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第一步:导入文章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要进行文章的导入,即通过一定方式引入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前预设文章的背景和情景,从而为学生的阅读做好铺垫。

这一步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引发一些思考,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一定的预热,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第二步:阅读文章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二步,就是进行文章的阅读。

在进行阅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的主题内容,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将重点和难点适当突出,然后再进行逐段、逐句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也可以在阅读时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作者:李二猛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19年第05期结合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来看,所选课文皆为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情感体验,还能通过阅读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有效的构建阅读课是值得广大一线教师探究的课题。

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课实践看,在阅读课中,不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阅读后加强活动,如此才能让学生读出情感。

一、发挥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要注重以情境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在进入文本阅读前,教师除了要根据所要阅读的文本材料而布置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认读等,要灵活根据教学内容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看到过小兴安岭,如果课堂中教师只是用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感受其景色的特点,故而教学中先以幻灯片展示小兴安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然后以问题“小兴安岭的特点是怎样的?”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

其次,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自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对文本生成出自己的体验,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相应的课文后,此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而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读课文。

在自读过程中,一是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而解决基本的生词字。

如《狐狸分奶酪》中对“酪、捡、奶、始”等生字词,不仅要让学生做到能读正确,还要了解其基本意思;二是要在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如《金色的草地》阅读中引导学生概括事件,对于内容的掌握,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划分层次,在该环节中也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初步交流活动。

二、提倡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入文本探究过程,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那么,接下来教师就需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而以问题而引导学生逐层展开交流活动。

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第二自然段的引导为例,先指名请学生阅读该段,然后提问“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当时的形势?哪些句子又可以看出李大钊的工作情况?李大钊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怎样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后,教师先组织小组学生展开交流活动。

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

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从教这些年来,听过不少专家的讲座,也听过不少名师的现场课,精明干练充满激情的窦桂梅老师,温文尔雅充满诗情的王崧舟老师,沉稳老练充满睿智的于永正老师,以及朴实中吐芳华的韩兴娥老师,都让我心动。

每次听完他们的课,心中总有无限的激动,总想把自己的课堂也变成这样,总想将自己也修炼成这样的高手。

现在我们潍坊市也在搞主题学习研究,各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主题单元教学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在课内完成大量阅读的教学模式。

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我觉得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很好,我既向往大师那种细细揣摩,情感激荡,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也向往那种两课时就能完成一个单元教学的高效课堂,也惊讶于韩兴娥老师那种课内海量阅读,让孩子踏上成长快车道的教学模式。

那么我到底该何去何从,效仿哪种模式呢?激动之余,我还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吧。

盲目地学哪种模式都不可取,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学生情况,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才是对的。

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一直是在学习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觉得语文教学既要提高效率,又不能将语文味全部抹杀。

如果每篇课文都当作精读课文,象以前一样每篇课文用3课时才能完成的话,这只能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课本的教学。

而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需要,有些环节是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没必要老师再细细地满堂讲满堂问。

而如果每个单元都进行单元主题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这也不可取。

并不是每个单元都适合单元主课学习阅读,尤其是象苏教版的语文书,有些单元的主题并不是很明显。

所以,我想能不能有一种教学模式既不失细细揣摩的语文味,又能做到高效课堂,增加课内阅读量呢?想想这几年的尝试,我根据叶圣陶先生的“三段式”以及魏书生老师的“三段六步教学法”,结合我们小学教学课堂实际,总结出一套“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这套阅读教学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当前,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与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与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与方法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步骤与方法,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阅读前准备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等。

2. 预习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触发学生的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即将阅读的内容进行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定任务:明确学生阅读的任务,可以是回答问题、总结文章要点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目的性和主动性。

4. 整理教具:准备好与文章相关的教具,如图片、识字卡等,用于辅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阅读教学过程1. 教师示范朗读:教师对整篇文章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语音语调,同时可以适当加入语音变调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听力和模仿能力。

2. 学生跟读:学生跟着教师朗读文章,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培养发音规范和语感。

3. 意境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文章插图、标题等信息,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并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4. 教师讲解:教师对文章中的生词、短语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解析,提供更深入的阅读指导。

5. 学生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通过自主思考和理解,尝试回答提出的问题或完成指定任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 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或伙伴合作,共同探讨文章中的问题或进行互相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丰富阅读过程。

7. 提供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可以是肯定积极因素,也可以是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励学生根据反馈持续提高。

三、阅读后延伸1. 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体会或与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

浅谈三段八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浅谈三段八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浅谈三段八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三段八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通过三段八个步骤的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下面将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浅谈。

第一段:导入阅读材料在这个阶段,教师会选择一段课文或故事作为导入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这段材料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思考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段:整体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问答、讲解等方式,对导入材料进行整体性的阅读和理解。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图片、词语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结构。

第三段:细节把握在这个阶段,教师会让学生更加细致地把握课文的细节,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

通过提问、讨论、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培养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分析能力。

第四步:名词解释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生词、专有名词等进行解释。

教师可以通过联想、比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词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第五步:词语运用与造句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的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填空、构造句子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步:语法讲解与练习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规则,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语法知识的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第七步:写作训练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他们实践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预读、细读和归纳三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种教学方法。

预读是指学生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和预测。

预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

通过预读,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以及文章中可能涉及的关键词等。

预读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即不深入阅读每个具体细节,只关注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预读的方法可以采用基于标题和重复的重要名词。

标题是文章的简明概括,通过读标题可以迅速了解文章的主题。

有时候,文章中会多次提到某个重要名词,学生可以通过重复出现的名词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细读是指学生在对整体理解之后,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

在细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段、逐句地阅读文章,并注意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和文章语言的表达方式。

细读的目的是全面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细读的方法可以采用标注和提问的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重要句子和段落来帮助理解文章。

学生还可以提出问题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学生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作者要提到某个具体细节,这个细节和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关系等。

归纳是指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归纳,学生可以提取出文章的核心要点和主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归纳的目的是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归纳的方法可以采用概括和总结的方式。

学生可以把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信息进行概括,从而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生还可以总结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

总结一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包括预读、细读和归纳三个步骤。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能够对阅读教学有所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1. 引言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得到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阅读贯穿始终,涉及各个学科领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阅读学习,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语文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发挥语文阅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内容长度:271字】1.2 “三步法”概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三步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个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语文阅读基础,先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以及自主思考和表达。

通过这个三步法,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

2. 正文2.1 建立良好的语文阅读基础建立良好的语文阅读基础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阅读基础,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解释和句子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课文中存在一些生僻词语或者复杂句子时,教师可以通过解释词语含义或者分析句子结构来引导学生理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辅导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摘要】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步法”,包括预习、精读和泛读三个步骤。

预习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前对文本进行了解和预测;精读阶段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重点和细节;泛读阶段指引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整体把握,理解文本的主题和结构。

实施方法包括教师示范、学生讨论、练习和评价等环节。

通过“三步法”,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和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预习、精读、泛读、实施方法、引言、总结1. 引言1.1 引言在本文中,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概念、实施方法等内容,以期对教师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所帮助。

引言部分将首先讨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其次会引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这一教学方法。

通过引言的阐述,读者可以对本文的主题有所了解,引发读者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内容铺平道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从而提升整体语文素养。

而“三步法”则是基于这一初衷提出来的具体教学方法,通过预习、精读、泛读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增强语文能力。

2. 正文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的概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预习、精读和泛读三个步骤,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这三个步骤,学生可以在阅读时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首先是预习阶段,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可以通过浏览标题、插图、注释等内容,了解文本的主题、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把握和理解,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

其次是精读阶段,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要注重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抓住关键信息,进行逐句逐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阅读能力,提高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语文阅读课教学流程(小编整理)

语文阅读课教学流程(小编整理)

语文阅读课教学流程(小编整理)第一篇:语文阅读课教学流程语文阅读课“三环六步”教学流程《短文两篇—蝉、贝壳》张晓清第一环:前置第1步:预习。

先入文本,指引学生的研究方向。

前置性研究指引了学生研究的方向,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宽度。

前置性研究问题的设计要求是:简单、根本、开放。

《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

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前置小研究:(1)反复朗读课文,说说你更喜欢哪篇?谈谈你的理解。

(2)精读课文,谈谈你最感兴趣的一点是?(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3)学完本课后,用你喜欢方式谈谈自己的收获。

(联系本课的哲理,可对蝉或贝壳说一句话、写一首诗、做一个书签或联想到哪些歌曲)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就这些问题展开交流展示。

从而延伸到对文章思想情感、主旨的把握。

第2步:展示。

通过课前第一环节的预习,课堂上学生有备而来,更加自信参与课堂的学习。

紧接着对前置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从组内小展到班内大展示,展示方式有:屏幕投影、书面展示(板书)、口头展示(语言),要展问题、展思路、展结果、展规律、展收获。

第二环:交流第3步:探究。

对预习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探究,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后,展开班级的发言,以弱者发言表态、中者质疑补充、强者总结归纳的要求来践行。

探究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生成问题的过程。

第4步:互助。

充分发挥学生的差异资源,让好生帮扶弱生,让对同学进行大胆的提问、反驳、补充、纠正、质疑,把提问权、评价权还给学生,且在老师的点拨、启发、帮助下得到提升,在老师的总结归纳中得到知识的整合(课件展示)。

第三环:反馈第5步:提升。

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

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
位的写作训练,师生/学生草拟写作提纲,或进行语篇 单位的口头作文,等等。 • 口头作文或句单位写作等单项训练活动是对写作文本的 口头建构。
步骤六:初稿写作
• 初稿写作是指写作者以最直接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 其要表达的思想转换成文字,将构思的结果草拟成文。
• 初稿写作是纯粹的写作活动,写作者需要在没有任何干 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 学生基于自己的体验理解文本需要在阅读后有机会相互交流阅读过程 中产生的批判性思维成果,因此,教师设计读后讨论、辩论、描述、 叙述等语言交流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拓宽批判性思维,展示对阅读 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对写作文本创造性的建构 意义重大。
读后活动
• 教学任务:读后讨论为写作打开思路,为写作获取素材 (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论点和积累语言材料)。
步骤二:读前活动
• 读前活动是指学生阅读
• 教学任务:为阅读理解做准备。 • 教学活动:看图说话(呈现新词),介绍背景知识,预
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
步骤三:阅读活动
• 阅读活动是指指向写作的信息获取和文本理解活动。 • 教学任务:阅读获取文本信息,阅读获取篇章知识,阅
“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图
导 说 读 谈 学/练 写 评




写前读后












稿
稿






步骤一:读写导入
• 读写导入是指布置读写任务,引导学生进入特 定语境的话语活动。
• 主要任务:激发学生的读写动机,引发学生读 写欲望,提升学生读写兴趣和热情。

小学语文阅读的“三步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的“三步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的“三步读”教学[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朗读一、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扫除知识障碍,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1.指导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

如朱熹在《养正类篇》中说的“凡读书……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2.读课文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切不可让学生读上一篇就草草收兵,让读书仅仅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读出感受,读出味道,读出情形。

3.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一味地让学生读、读、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怠倦,指导学生朗读,要在读的形式上想点办法,如举行朗读比赛,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分角色朗读等等,创造情景,营造氛围。

有了多种形式的读,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在读中逐步感受到文章的魅力,读出文章的品味,这样保证了朗读的质量,学生自身也得到进步。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二步。

有感情朗读,这是对学生情感熏陶,艺术感染有效载体,也是学生理解,感情课文的主要手段。

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要以理解课文内容为基础,同时感情朗读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随着朗读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语文文字的内涵,作者思想感情有着新的感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时阅读教学渐进“佳境”。

教师应适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在“读与思”中去咀嚼语文文字的滋味,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体验文章的情感,让学生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在感悟中受到艺术的感染,情感的熏陶。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要在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

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注意句子的停顿,把握好重音,控制好语速,运用好语调,把文章所蕴育的感情读出来。

群文阅读:“三段六步”教学法

群文阅读:“三段六步”教学法

群文阅读:“三段六步”教学法一、引言自近两年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在一些省市使用以来,群文阅读教学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机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进行研究,以期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人也在群文阅读教学探索的滚滚人潮中,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和探索思考,特别是对可复制和推广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整理,形成了这里的“三段六步”群文阅读教学法。

所谓“三段”,就是“做准备”阶段,“夯基础”阶段和“提能力”阶段;“六步”,是指“组文”“预设”“任务”“验收”“深化”“拓展”。

“做准备”包含“组文”和“预设”两步,“夯基础”包含“任务”“验收”两步,“提能力”包含“深化”“拓展”两步。

这样,“三段”与“六步”相结合就构成一个整体。

二、“三段六步”群文阅读教学法阐释“三段六步”是教师教学群文阅读的方法之一,取名为“三段六步”一是便于记忆,二是便于理解,三是便于运用,以达到形象生动、以简驭繁的效果。

(一)“做准备”阶段1.“组文”及其方法组文,就是组选群文,即根据教材中单元要求和主题需要,对文章篇目加以添加,便于学生阅读、学习、思考、探究的一个群文选取过程。

组文是教师的教学准备活动。

组选了恰当的群文,才能较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匠心,才能很好地让学生学习思考探究,也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组文的方式有“集合式组文”和“叠加式组文”。

集合式组文,就是一次性组选一堆群文;叠加式组文,是一个一个地拿出来,慢慢叠加成一个群文。

集合式组文通常是教学活动开始时给学生的,好处是一次性给学生,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便于学生选择性学习,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其不足是因为量大,可能使学生无所适从。

叠加式组文通常是教学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以后教师一个一个地给学生的,好处是针对性强,适时学习,但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被动学习。

从教学层面来看,教师容易操控的是叠加式组文,不容易操控的是集合式组文,一些表演课、汇报课几乎采用叠加式组文,也是便于临时增减和课堂操作的原因。

小学语文精读课“三段”“五读”“十环节”教学法

小学语文精读课“三段”“五读”“十环节”教学法

小学语文精读课“三段”“五读”“十环节”教学法小学语文精读课“三段”“五读”“十环节”教学法第一阶段:整体把握,梳理文本第一环节:用导语或上次学习内容引入本次学习。

明确并板书课题。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包括教学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等。

(2分钟)第二环节:教师范读或学生默读课文(一读)即:初读任务是扫清障碍,感知文本,疏通文本。

要求是读通。

做法:1、勾画出生字、生词,标注自然段序号;2、认读生词;3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5分钟)第三环节:带领学生认字、解词、造句。

介绍必要的、与文本相关的知识,如作者、写作时代背景等。

(5分钟)第四环节:教师用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二读),要注意断句、节奏、停顿、重读等,要具有示范作用和感染力。

提醒学生注意刚刚学过的字词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及用法特点。

(5分钟)第二阶段:部分探究,重点分析第五环节: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三读)。

人人出声,教室呈现人声鼎沸的情形。

在此环节前,教师要布置2-3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自由读时思考。

(6分钟)第六环节:提问同学读课文(四读)。

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接龙式朗读、表演式朗读等任何形式。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分钟)第七环节:研究文本,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步步走进文本。

通过解决前面预留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结构,赏析文章的语言,分析人物(或其他事物)的特点,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总结文章的中心。

并提倡个性化阅读,对于有独到见解或体悟深刻的同学要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习过程适宜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方式。

(21分钟)(第一节课下课)第三阶段:回归整体,总结升华第八环节:学生齐读课文(五读)后,就文本质疑,师生共同答疑。

(8分钟)第九环节:学生发言谈阅读体会、收获。

教师可以以一员身份参加讨论,也可以就同学的发言进行课堂总结。

(8分钟)第十环节:完成课后练习题并订正。

三三七阅读法

三三七阅读法

三三七阅读法
三三七阅读法是一种辅助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内容。

1. 第一步:三读。

第一次阅读时,只需快速浏览文章,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不要纠结于细节,重点是获取整体的理解。

第二次阅读时,放慢阅读速度,注意细节和关键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次阅读时,着重关注文章的细节和含义,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2. 第二步:三问。

在阅读完文章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三个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文章主题、观点、细节等方面的。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3. 第三步:七句。

在阅读完文章后,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总结为七个句子。

这七个句子应该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通过进行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整理思路、加深记忆并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三三七阅读法,读者可以更有目的地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培养阅读的系统性和深度,并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文章、新闻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多学校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而在这门课程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三步法”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第一步:导入阅读导入阅读是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

在导入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可以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者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警句或者启发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导入阅读,可以让学生主动地预测、思考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为后续的阅读做好铺垫。

理解阅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理解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梗概、分析故事结构、解读人物性格等方式来进行。

可以通过让学生搭建故事脉络、分析故事情节发展、解读人物行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内涵。

可以通过相关课堂活动来巩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分小组讨论、填写思维导图、设计角色扮演等。

活用阅读是帮助学生将所读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在活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剧本创作、写读后感、进行讨论或辩论等方式来进行。

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作、演讲、语音表达等方式来展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可以通过相关课堂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的简要介绍。

通过导入阅读、理解阅读和活用阅读这三个步骤,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希望能对大家的阅读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语文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从教这些年来,听过不少专家的讲座,也听过不少名师的现场课,精明干练充满激情的窦桂梅老师,温文尔雅充满诗情的王崧舟老师,沉稳老练充满睿智的于永正老师,以及朴实中吐芳华的韩兴娥老师,都让我心动。

每次听完他们的课,心中总有无限的激动,总想把自己的课堂也变成这样,总想将自己也修炼成这样的高手。

现在我们潍坊市也在搞主题学习研究,各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主题单元教学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在课内完成大量阅读的教学模式。

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我觉得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很好,我既向往大师那种细细揣摩,情感激荡,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也向往那种两课时就能完成一个单元教学的高效课堂,也惊讶于韩兴娥老师那种课内海量阅读,让孩子踏上成长快车道的教学模式。

那么我到底该何去何从,效仿哪种模式呢?激动之余,我还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吧。

盲目地学哪种模式都不可取,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学生情况,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才是对的。

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一直是在学习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觉得语文教学既要提高效率,又不能将语文味全部抹杀。

如果每篇课文都当作精读课文,象以前一样每篇课文用3课时才能完成的话,这只能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课本的教学。

而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需要,有些环节是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没必要老师再细细地满堂讲满堂问。

而如果每个单元都进行单元主题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这也不可取。

并不是每个单元都适合单元主课学习阅读,尤其是象苏教版的语文书,有些单元的主题并不是很明显。

所以,我想能不能有一种教学模式既不失细细揣摩的语文味,又能做到高效课堂,增加课内阅读量呢?想想这几年的尝试,我根据叶圣陶先生的“三段式”以及魏书生老师的“三段六步教学法”,结合我们小学教学课堂实际,总结出一套“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这套阅读教学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当前,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来看,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是他们在多次听、说、读、写,反复实践中形成的,老师只能是个引路的人。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

那么怎样才能用不着教呢?他说:“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

我想这里的“入门”和“上路”就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认为,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为指导,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活动。

“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就是将一篇课文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个阶段是课前。

其中,包括第一步,即预习。

这一步充分利用导学卡,让学生进行预习。

导学卡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的编写要既能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自学情况,又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对课文的朗读,对字词的掌握,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对课文人物的认识,对课文的复述,对课文主要问题的见解,以及课文相关资料的搜集等。

当然,导学卡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要根据课文和学生情况以及学习的需要来灵活的设计导学卡。

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做到有目的的预习,同时对文中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做到自主学习解决。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一路花香》时,我设计的导学卡是这样的:一、课文你读熟了吗?你读了几遍?请你多读上几遍。

(读了几遍就涂几颗星)二、看拼音写词语三、故事有几个主要角色?他们是谁?四、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六、你能用上下面的词语复述课文吗?裂缝完好无损日复一日骄傲惭愧道歉回报一丝仍然难道浇灌七、读了这个故事,让你想到哪些其它的故事呢?这样,导学卡的设计既让孩子掌握了生字词,也让其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师再上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做到会的不讲,不明白的才讲,这样就能够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个阶段是课中。

这一阶段包括五步:明确学习目标;检查预习;自学交流,讨论难点,教师点拨;总结方法;拓展阅读。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标。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以方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并利于学生在上课结束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总结。

比如说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一路花香》时,上课时我先出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有这么三条,一是掌握本课生字,能默写出字词,理解课文中词语。

二是认识故事中的人物,了解其特点。

三是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课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有的放矢的进行合作探究。

第三步,检查预习。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导学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孩子们能自己学习并解决的问题进行检查,以了解孩子的自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在《一路花香》这一课中,我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并能用生词造句。

对课文的朗读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检查。

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也进行检查,这些都是在导学卡中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检查,既节约时间,又讲求效率。

当然,对预习的检查,并不一定非得老师进行。

当老师引导孩子会进行自我检查和小组检查时,就没有必要再让老师检查。

比如说生字词的检查,交由组长进行听写,组员再听写组长,听写完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批改,最后交由老师审阅即可。

除了字词,课文的朗读,背诵,复述皆可交由组长检查或组员互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第四步,自学交流,讨论难点,教师点拨。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或难点,先交由小组内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进行点拨,解决重难点。

当然,这一环节也是课文的精读所在。

就象《一路花香》这一课,对于故事中的道理,我是让学生从分析人物入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层层递进,最后将从他们三个人物身上学到的综合起来,就是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经过这一步步的分解,孩子们很快在小组内形成自己的意见,最终整合在一起,总结出了道理,说得全面,而又头头是道。

第五步,总结方法。

课文学习结束时,回顾本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收获,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口头总结,使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以指导学生以后的学习。

当然每堂课的学习并不一定都有新的学习方法或写作方法,但即使是以前总结过的方法,对小学生而言再进行总结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

在《一路花香》这一课的学习中,孩子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就是归纳故事的道理可以从认识人物入手,搞清人物特点,就能知道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诚然,有些水平差的学生他可能总结不出学习方法来,但是他可以对本堂课学习过程进行回顾,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第六步,拓展阅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课内做到大量阅读的有力保障,关于怎样拓展阅读的文章有这么几种方案可以进行选择,一是用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自学同类型的文章;另一种是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其阅读一些与所学文章有关的材料;第三种是那种可以进行写作训练的文章,可以找一些同类型不同角度写法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以方便学生的写作训练。

比如说,在学习《一路花香》时,我让孩子拓展阅读的文章是寓言故事,让其用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去概括故事中的道理。

在学习《泉城》、《九寨沟》、《荷兰诗情》这些课文时,我推荐给学生的是主题阅读丛书中与之有关的信息文章。

在学习《桂花雨》这一课时,总结出来的是一种借物表情的写作方式,通过阅读《家乡的杨梅》等类似文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这种借物表情的写作方式。

在学习《天安门广场》时,我拓展了《三味书屋》一文,让学生了解这种方位顺序,并进行仿写。

拓展阅读的学习,我认为也可以放在单元学习上使用,尤其是那种单元主题明确的单元文章,完全可以采用这种学习一篇典型课文,总结方法,让学生自学其他文章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他文章的教学可以借助学习卡来进行并检测。

当然,拓展阅读可以根据上课的需要放在课上,也可以放在课下。

第三个阶段是课后。

即第七步,写作练笔。

练笔内容可根据所学文章来布置,可以是仿写课文,续写课文,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总结,总结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主要收获和学习方法等。

有时,这一环节并不一定是放在课后,比如仿写片断时,完全可以放在课内进行,这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的安排。

“三段七步”阅读教学法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氛围。

合作学习更加注意了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通过小组活动,使得优、差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荣辱与共,息息相关”。

由此,优、差生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可以说是各得其所。

这还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我采用语文学习量化评比的方法,由小组长在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记录,每周一总结,对组员间差距在不断缩小的小组进行鼓励,每周评选优秀学习小组。

除此之外,这种阅读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对于一些原本不爱动脑,懒于思考,课上只等着别人说答案的学生,提前用导学卡进行预习很好的改变了这种偷懒的情况。

他们不再是旁听者,而是参与者。

同时,提前预习还增强了那些缺乏自信学生的信心,他们对问题有了充足的思考的时间,课上发言时声音也变得响亮了,底气也足了。

“三段七步”这一阅读教学法并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和学生的不同,以及上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一教学模式虽不是很成熟,但要是坚持做下来的话,有利于学法指导,也有利于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更有利于博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

学生的自学能力会有很大提高,阅读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相信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