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微生物培养和运行
微生物污水处理
微生物污水处理微生物污水处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和代谢能力来降解和处理污水的技术。
它是一种环保、高效、经济的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一、技术原理微生物污水处理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和生物转化三个过程。
1. 生物降解:微生物通过吸附、吸附和降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
微生物降解的过程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酸化等反应。
2. 生物吸附:微生物通过吸附作用将有机物质吸附在其细胞表面,然后通过代谢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
3. 生物转化: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如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等。
二、处理工艺微生物污水处理的常用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微生物法和生物膜法等。
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活性污泥池,在氧气的供给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沉淀、澄清等步骤后,达到排放标准。
2. 固定化微生物法:固定化微生物法是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形成微生物膜,然后将污水通过微生物膜进行处理。
固定化微生物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
3.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利用微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污水通过生物膜时,微生物在膜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通过降解有机物质来净化污水。
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能耗低、运行稳定等优点。
三、应用领域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1. 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污水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的处理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降解到国家排放标准以内。
2. 工业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如化工废水、制药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微生物的选择,可以高效地降解和处理工业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引言概述: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处理方式。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1. 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功能1.1 厌氧菌:厌氧菌能在无氧环境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气体,有助于污水的降解和处理。
1.2 好氧菌: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代谢,能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1.3 光合菌:光合菌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促进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1.4 硝化菌:硝化菌能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防止水体中的氮污染。
1.5 脱氮菌:脱氮菌能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氮污染。
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其影响因素2.1 温度: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合适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2.2 pH值: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有差异,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能力。
2.3 溶解氧: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代谢活动,溶解氧的含量越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越快。
2.4 水质成份:水质中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等成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能力。
3. 微生物在不同处理工艺中的应用3.1 活性污泥法:通过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利用好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2 厌氧消化法:通过将污水与厌氧菌接触,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气体,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3.3 植物净化法: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共生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吸收、降解,净化水质。
3.4 曝气法:通过向水体中注入氧气,提供好氧菌生长所需的氧气,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净化过程。
3.5 紫外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对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消毒,确保水质的安全。
4.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和局限性4.1 优势:微生物处理污水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等优势,能够降解有机物质,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目的是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者降低到安全的水平,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而污水处理的关键之一就是培养菌种,这是实现高效处理的基础。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
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要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需要使用适宜的菌种。
培养菌种的方法有不少种,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和现代的生物技术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正文内容:1. 传统培养方法1.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污水的成份和特性,选择适合菌种生长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营养培养基、无机盐基础培养基等。
1.2 菌种的分离和筛选:将污水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出适合处理特定污水的菌种。
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分离法、液体分离法等。
1.3 菌种的纯化和培养:将分离出的菌种进行纯化,得到纯种菌株。
然后,将纯种菌株进行培养,以扩大菌种数量。
2. 现代生物技术方法2.1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的代谢途径,使其具有更高的降解能力。
这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等技术。
2.2 蛋白质工程技术:通过改变菌种中特定酶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其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这包括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技术。
2.3 微生物组群调控技术:通过调控不同菌种的比例和相互作用,实现协同降解特定污染物。
这包括菌种共培养、菌种共生等技术。
3. 培养条件的优化3.1 温度和pH值的调控: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特性,调节培养条件中的温度和pH值,使其适应菌种的生长要求。
3.2 氧气供应的控制:根据菌种的需氧性或者厌氧性,控制培养条件中的氧气供应,以满足菌种的生长需求。
3.3 营养物质的添加:根据菌种的需求,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以提供菌种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4. 培养菌种的监测和评估4.1 菌种的数量监测:通过菌落计数、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监测培养过程中菌种的数量变化,以评估培养效果。
4.2 菌种的活性评估:通过测定菌种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率、酶活性等指标,评估菌种的降解能力和活性。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处理过程。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降解有机物质、去除污染物,并使污水得以净化。
因此,培养菌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1.采集污水样品:选择合适的采集点位,避免采集到干净的水体,必要时可以加入少量的消毒剂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在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空气的污染,最好直接将样品转移到已经消毒的容器中。
2.筛选菌种: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筛选,在间歇式培养法中,通过稀释的方法来筛选菌种。
将适量的样品取出,依次进行系列稀释,然后取适量的每一沉淀液,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中。
培养基的选择要根据待处理污水的特性来确定,如需去除高浓度的有机物,可以选择富含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
3.菌种的筛选方法:对于产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可以通过发酵过程中产酶能力的强弱来筛选。
通过定量分析产酶活力,选择产酶能力较强的菌株。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菌株的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以及抗生素敏感性等进行观察,确定优良菌株。
4.提取纯菌种: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纯化,采取均匀涂布法或分离站法。
均匀涂布法是将菌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板上,进行孤立菌体。
分离站法是将涂布有菌液的平板培养基分成数个区,每个区培养不同的孤立菌体。
5.菌种的培养和保存:通过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的方法将纯菌株进行培养。
液体培养可用于繁殖大量的菌体,固体培养则可以用于后续菌株保存。
保存时可以采用低温冷冻法或冷冻干燥法,将菌株保存在低温下。
总结: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主要包括采集样品、筛选菌种、菌种的筛选方法、提取纯菌种以及菌种的培养和保存。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优良的菌株,用于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处理过程。
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培养驯化手册
微生物培养驯化手册培菌方法: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
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 控制。
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ºC,适宜温度为15-35º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4)酸碱度:一般PH为6-9。
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
2、培菌法:(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
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
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
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
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
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
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方式,有效净化污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提供相关数据和案例分析。
一、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降解有机物能力1. 好氧降解:好氧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通过氧化降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研究数据,好氧降解可以去除污水中的70%以上有机物。
例如,某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好氧生物滤池处理污水,去除率达到90%以上。
2. 厌氧降解:厌氧微生物(如厌氧菌)在缺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气体。
研究表明,厌氧降解可以去除污水中的20%以上有机物。
某厂采用厌氧反应器处理污水,有机物去除率达到80%以上。
二、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氮、磷去除能力1. 氮去除:微生物可以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氮。
硝化是指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研究数据显示,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可以使污水中的氮去除率达到70%以上。
例如,某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艺,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
2. 磷去除:微生物可以通过磷酸盐的吸附和沉淀去除污水中的磷。
研究表明,微生物处理可以使污水中的磷去除率达到80%以上。
某厂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磷去除率达到95%以上。
三、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案例分析某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
该工艺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特性,有效净化污水。
具体步骤如下:1. 污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与生物膜接触。
2. 好氧微生物在生物膜上降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厌氧微生物在生物膜内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气体。
4. 经过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微生物和悬浮物沉淀。
5. 沉淀后的清水经过过滤等步骤,得到净化后的水。
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显示,该工艺可以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率达到90%以上,氮去除率达到80%以上,磷去除率达到95%以上。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1、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并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作用指示。
2、细菌2.1 厌氧菌- 厌氧菌能够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并分解有机物质。
它们通常出现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初期阶段,帮助分解有机废物。
- 厌氧菌的存在可以通过测量甲烷气体产生来指示其活性,甲烷气体的量越大,说明厌氧菌活性越高。
2.2 好氧菌- 好氧菌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活动。
它们在厌氧菌作用后,进一步分解有机物质并去除有机废物。
- 好氧菌的存在可以通过检测溶解氧浓度来指示其活性,溶解氧浓度越高,说明好氧菌活性越高。
2.3 亚硝酸细菌和硝化细菌- 亚硝酸细菌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而硝化细菌将亚硝酸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它们是处理污水中氨氮的关键细菌。
- 亚硝酸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测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来指示其活性,浓度越高,说明它们的活性越高。
3、真菌3.1 活性污泥中的真菌- 活性污泥中的真菌是污水处理系统中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它们能够分解有机废物和去除污水中的酚类化合物。
- 检测真菌的存在可以通过观察活性污泥中的菌丝形态来指示其活性,菌丝数量和形态发育越好,说明真菌活性越高。
4、病原微生物4.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一种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存在表明可能存在粪便污染。
- 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测量大肠杆菌群的数量来指示其存在程度。
4.2 肠道致病菌- 污水中可能还存在其他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它们的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 检测肠道致病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离培养和特定基因的检测来指示其存在。
附件:附件1: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观察图附件2: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技术过程。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质,有效净化污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工作原理和效果。
二、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1. 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能源和营养源,通过代谢降解有机物质。
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呼吸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有用产物。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好氧呼吸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2. 污染物去除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还可以去除污染物质,如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
微生物通过氨氧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然后通过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利用磷酸盐作为能源,将其转化为无机磷酸盐沉淀,从而去除污水中的磷。
3. 细菌群落平衡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还起到维持细菌群落平衡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能力,通过调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可以保持细菌群落的平衡,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三、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其中微生物起到关键作用。
污水进入活性污泥池后,微生物通过吸附和降解有机物,同时去除氨氮和磷酸盐。
经过沉淀和过滤等步骤后,清洁水被排出。
2. 厌氧消化法厌氧消化法是一种将污泥中的有机物降解为甲烷的方法。
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气体。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处理污泥和污水,减少废物排放。
3.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装置。
污水通过滤料层,微生物附着在滤料表面,通过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
生物滤池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
四、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工作原理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两个方面。
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利用氧气氧化污染物质。
微生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一、污水生物处理的特征(一)、污水与污水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成份极其复杂。
普通生活污水的主要成份是代谢废物和食物残渣。
工业废水可能含有较多的金属、酚类、甲醛等化学物质。
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
污水的生物处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体作为工作主体,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结、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因此,污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水体自净的强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后,必须将微生物从出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动物、轮虫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二)、生化需氧量及生物处理的应用在污水处理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通常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BOD5。
BOD5 约占生化需氧总量的2/3,故采用BOD5 来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浓度是比较合适的。
但污水中有机物并非都能较快降解的,在工业废水中,可以结合COD 等指标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惟独BOD 高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物处理,COD 很高但BOD 不高的废水不宜采用生物处理。
对于有毒的废水,只要毒物能降解,就可用生物法处理,关键是控制毒物浓度和驯化微生物。
(三)、污水生物处理的效果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质能以某种形式(如生物絮凝作用)被分离除去,或者被转为无害的物质。
例如,城市生活污水经生物处理后,活性污泥法的BOD 和SS (悬浮性固体)去除率都在90%摆布;生物滤池法BOD 去除率在80%、SS 去除率在90%摆布。
生物处理还能减少城市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病毒,但浓度仍然较高,因此,出水和剩余污泥都要消毒。
二、污水生物处理方法根据微生物对O2 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
微生物培养及利用
微生物培养及利用
微生物培养是指将微生物放置在合适的培养基上,提供适当的环境,
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利用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或解决环境问题。
以下是一些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方式:
1.酵母菌的酒精发酵:酵母菌在含糖的环境中,通过发酵过程将糖转
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用于酿酒和发酵面包、酸奶等。
2.工业微生物的培养: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常被用于蛋白质表达和酵
素生产。
这些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控制培养基成分、温度、经营水平等参数,以提高产量。
3. 红霉素的制备: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由产生它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aeus)培养得到,可浸泡在草地上,形成生物薄膜。
4.突变和选择:人造突变和选择可以加速微生物的进化,从而生产有
用的化合物或医药化合物。
5.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如厌氧菌和硫化细菌进行废水
处理。
微生物培养和利用在工业、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生物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生物处理污水处理是处理和净化城市和工业生活废水的过程,以确保将污染物从水体中去除,维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利用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来降解和去除有机物质和其他污染物。
一、污水处理概述污水处理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阶段。
除了生物处理,通常还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例如筛分、沉淀和过滤等。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使用化学药剂去除溶解和胶体污染物,例如使用凝聚剂沉淀污染物或使用氧化剂氧化有机物质。
二、生物处理工艺流程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使用微生物来分解和去除有机物质。
以下是生物处理的主要流程:1. 洼地式生态系统:洼地式生态系统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建立湿地和泥土露天系统来模拟自然湿地的处理过程。
污水在湿地中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得到处理,悬浮物和有机物质被分解和去除。
2.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将污水和微生物暴露在一起,并提供充足的氧气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分解有机物质。
在活性污泥法中,氧气通过曝气设备进入处理系统,微生物在接触到有机物质后会进行分解和去除。
3. 曝气生物膜法:曝气生物膜法是一种结合了曝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技术的高效生物处理方法。
在此工艺中,废水通过薄膜,提供较大的生物负荷,并通过曝气系统提供氧气供微生物利用。
微生物在薄膜表面形成生物膜,该膜可以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质并去除污染物。
三、生物处理的利与弊生物处理作为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以下利与弊:1. 利:- 生物处理能够高效地分解和去除有机物质,降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 生物处理相对较为经济,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 生物处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能够处理不同类型和负荷的废水。
- 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可以进一步处理和利用。
污水处理站生化系统处理工艺及原理
污水处理站生化系统处理工艺及原理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生化系统是其中的核心处理工艺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站生化系统的处理工艺及原理。
一、污水处理站生化系统简介生化系统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和去除的方法。
它通过培养和利用微生物,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处理,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生化系统处理工艺生化系统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曝气池、沉淀池、调节池以及二沉池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工艺的作用及原理。
1. 曝气池曝气池是污水处理中的主要环节,主要用于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的降解活动。
曝气池内通过通入气泡或喷射气流的方式,将氧气与污水充分接触,使微生物能够进行有效的降解。
氧气的供应方式可以是机械曝气或天然曝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2. 沉淀池沉淀池是生化系统中的重要工艺环节,它用于沉淀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过剩的微生物。
在沉淀池中,由于重力作用,悬浮物会逐渐沉淀到池底,而上层清水则向下流动。
沉淀池的设计要求合理,以确保悬浮物和过剩微生物能够有效沉淀,并达到污水的初步净化。
3. 调节池调节池是用于调节污水水质和流量的工艺环节。
在进入生化系统之前,污水中的水质和流量可能存在较大的波动,因此通过调节池,可以将水质和流量进行平稳的调节,使进入下一阶段的处理工艺能够更好地适应处理要求。
4. 二沉池二沉池是生化系统中的最后一道工艺环节,主要用于沉淀可能残留在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
在二沉池中,通过减慢污水流速,以及继续利用重力作用,将残留微生物和悬浮物沉淀到池底,从而使污水达到更高的净化效果。
三、生化系统处理原理生化系统处理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
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硝化物等被微生物降解成较小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这些微生物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两类,它们在不同的处理阶段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完成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好氧微生物主要生活在曝气池中,它们通过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较小的无机物。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标题: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而菌种是污水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合理选择和培养菌种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培养适合的菌种来处理污水。
一、选择适合的菌种1.1 根据污水性质选择菌种:不同种类的污水需要不同的菌种来处理,如有机废水适合厌氧菌,而有机废水适合好氧菌。
1.2 考虑处理效率:选择菌种时要考虑其对污水的处理效率,一些高效的菌种可以加速处理过程。
1.3 考虑环境因素:菌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菌种。
二、菌种培养方法2.1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根据菌种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富含氮、磷等元素的培养基适合好氧菌。
2.2 控制培养条件:菌种的培养需要适当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要保持培养环境的稳定。
2.3 定期观察和调整: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以保证菌种的健康生长。
三、菌种培养设备3.1 常用的培养设备:培养菌种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如培养皿、恒温培养箱等。
3.2 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培养设备要定期清洁和维护,以确保菌种培养的正常进行。
3.3 安全措施:在使用培养设备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菌种外泄或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菌种应用4.1 菌种的添加方法: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接添加菌种或者通过生物接触氧化的方式引入菌种。
4.2 菌种的适用范围:不同的菌种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污水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菌种。
4.3 菌种的效果评估:在使用菌种后要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菌种的使用量和种类。
五、菌种保存和更新5.1 菌种的保存方法:菌种在长期存储时需要采取适当的保存方法,如低温保存或者冷冻保存。
5.2 菌种的更新:菌种在长时间培养后可能会失去活力,需要及时更新菌种以保证处理效果。
5.3 菌种的保密性:在使用自行培养的菌种时要注意保护菌种的保密性,避免泄露给外部人员。
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及运行管理
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及运行管理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而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管理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和水质处理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流程和运行管理的标准要求。
二、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流程1. 污水收集与初级处理污水从城市排水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后,首先进行初级处理。
在初级处理中,污水经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物,然后进入沉砂池去除沉积物和沙粒。
2. 第一级生化处理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进入第一级生化处理单元,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
在这个阶段,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微生物也得到生长和繁殖。
3. 第二级生化处理第一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第二级生化处理单元,采用好氧生物膜法。
在这个阶段,通过好氧条件下的生物膜,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 深度处理经过第二级生化处理的污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氧化等技术,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5. 二次沉淀与消毒经过深度处理的污水进入二次沉淀池,通过沉淀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
最后,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以确保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三、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管理的标准要求1. 运行人员要求污水处理厂应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行人员,包括工艺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等。
运行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了解最新的处理技术和管理要求。
2. 工艺操作管理污水处理工艺的操作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每个处理单元的运行稳定和效果良好。
对于处理单元的关键参数,如进水量、进水质量、污泥浓度等,应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3. 设备维护管理污水处理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设备维护包括设备清洗、润滑、更换易损件等。
同时,设备故障应及时处理,以减少停产时间。
4. 污泥处理管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污泥的脱水、干化和处置应符合环保要求,并及时清理和处理污泥储存设施,以防止二次污染。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生长环境和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微生物对污水处理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这些高能位的有机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理。
1、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一般是以生长曲线来反映,这条曲线表示了微生物在不同培养环境下生长情况及其生长过程。
按微生物生长速度,其生长可分为四个生长期,即停滞器(调整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静止期(平衡器)和衰老期(衰亡器)。
在废水处理中,微生物是一个混合群体,他们也有一定的生长规律。
有机物多时,以有机物为食料的细菌占优势,数量最多;当细菌很多时,出现以细菌为食料的原生动物;而后出现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食料的后生动物。
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如果条件适宜,活性污泥的增长过程与纯种单细胞微生物的增长过程大体相仿,也存在停滞器、对数期、静止期和衰老期。
但由于活性污泥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群体,其生长受废水水质、浓度、水温、PH 值、溶解氧等多种因素隐形,因此,在处理构筑物中通常仅出现生长曲线中的某一、二个阶段。
且处于不同阶段的污泥,其特性也有很大的区别。
活性污泥的这些特性对废水系统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微生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微生物生长与环境关系极大,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应设法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微生物很好的生长、繁殖、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季经理效益。
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讲,主要为营养、温度、PH值、溶解氧。
有毒物质。
一般来说,肺水中大多含有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但是有些工业废水含碳量较少,需要另加碳源,如生活污水、米泔水、淀粉浆料、葡萄糖等。
微生物除了碳源之外还需要氮、磷等营养物质,他们之间的比例一般为好氧BOD5:N:P=100:5:1,厌氧200:5:1.生活污水氮磷含量高在生化处理时无需另外投加营养。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一、活性污泥概述1.定义:活性污泥是污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的聚合体,是指微生物在贮存器潜育生存的体形和状态。
2.组成:活性污泥主要由泛类细菌、短杆菌、放线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
3.特征:活性污泥具有吸附性、降解性、沉降性及厌氧性等特征。
二、活性污泥培养1.活性污泥培养的目的:培养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具有良好的污水降解能力。
2.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活性污泥常用的培养基有17#苹果基、一个液体培养基等。
3.培养条件的控制:培养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DO值等条件。
4.培养方法:常见的培养方法有悬浮培养法、固定化培养法、连续培养法等。
三、活性污泥驯化1.活性污泥驯化的目的:通过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污水的处理要求。
2.驯化方式:常见的驯化方式有物理驯化、化学驯化和生物驯化等。
3.驯化条件的控制:驯化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曝气量、营养物质浓度等条件。
4.驯化指标:驯化活性污泥的指标主要有COD去除率、NH3-N去除率、生物毒性等。
四、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的应用1.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2.生物能源: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产生甲烷等生物能源,利用活性污泥进行沼气发酵有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3.土壤修复: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对于土壤修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结: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控制好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驯化方式,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污水降解能力和适应性。
此外,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培训2.1活性污泥2.1.1活性污泥是什么活性污泥是生化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
正常的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的外观为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粒径为0.02—0.2mm,单位表面可达2-10㎡/L,相对密度为1.002—1.006,含水率在99%以上。
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生物群体。
这些微生物群体主要由细菌和原生动物组成,也有真菌和以轮虫为主的后生动物。
活性污泥的固体物质含量占1%以下,由四部分组成:a具有活性的生物群体;b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这部分物质难于生物降解;c原污水带入的不能为微生物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d原污水带入并附在活性污泥上的无机物质。
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污水中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直接为微生物所摄取,并被代谢分解为无机物,如H2O和 CO2等。
活性污泥系统中的真菌是微小腐生或寄生的丝状菌,这种真菌具有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功能,但若大量异常的增殖会引发污泥膨胀现象。
在活性污泥中存活的原生动物有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三类。
活性污泥的原生动物能够不断地摄食水中的游离细菌,起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作用。
原生动物是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当活性污泥出现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独缩虫、聚缩虫和盖纤虫等,说明处理水质良好。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捕食原生动物,在处理优异的完全氧化型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出现,如氧化沟系统,轮虫的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但是当大量轮虫的出现、微生物细小则可能是过曝气引起。
活性污泥法是采用人工曝气的手段,使得活性污泥均匀分散于曝气池中,和污水充分接触,并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进行着合成和分解的代谢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微生物所利用,得以降解后去除。
同时,也不断合成新的微生物去补充、维持曝气池中所需的工作主体——微生物(活性污泥),与从系统中排除的那部分剩余的活性污泥互相平衡。
氧气微生物十有机物——→微生物+O2+H2O+能量2.1.2直观活性污泥在生化反应池中,形成的活性污泥应是凝絮大而明显,离析分明,水、絮分界面清晰,似乎在停留时有急速沉降之感。
具体如图2-1所示。
需要有菌种和菌种所需的营养物质。
对于城市污水,菌种和营养物质都存在。
若BOD5在200mg/L左右,可生化指数,即BOD5/CODcr≈0.5(一般应在0.45以上),水温25℃上下,就可直接用城市污水进行培养。
首先将污水经过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等预处理后引入生化处理系统。
当设置厌氧池时,水位达到设计水位时,开启水下推流器,并将污水引入具有缺氧、好氧的曝气反应池—氧化沟,氧化沟水位达到设计水位时,开启表曝机进行充分曝气,曝气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澄清水排出;启动污泥回流泵将二沉池刮吸泥机集中的污泥回流。
此时应注意应控制出水堰处的溶解氧浓度在1.5~2.0mg/L左右。
这样经过2~3d后(如果温度合适的话),用1000mL量筒测沉降比时就能观察到稍模糊的絮状物。
为了补充营养和排除对微生物生长有害的代谢产物,应补充污水并通过二沉池排出原有的污水。
换水可间歇进行,也可连续进行。
间歇曝气的方法例如可采用每天换水2~4次。
将污水引入氧化沟后,启动表曝机进行,闷曝2h后停止曝气,然后沉淀1 h,再向氧化沟内补充新鲜污水,同时将原污水从出水堰排出。
换水量可控制在氧化沟池容的25%,然后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连续进水,启动污泥回流。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不管间歇曝气还是连续曝气,曝气反应池出口处溶解氧宜控制在 1.5~2.0mg/L;污泥回流的回流比在100%以内。
根据活性污泥成长情况,适当调整曝气量,使二沉池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这样一直持续到混合液30min沉降比为10%~30%时止。
在25℃的条件下,一般经过5~7d,城市污水处理厂就可以达到上述的效果。
当活性污泥浓度,即MLSS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例如1500mg/L,用1000mL 量筒检测沉降比SV为30%时,则沉降指数:SVI=200(mL/g),属于活性污泥良好的指标。
标志活性污泥培养驯化达到要求,污水处理厂可投入正常运行。
2.2活性污泥加速培养法如果为了较快地培养出活性污泥亦可采用接种法,即向氧化沟曝气池内投加其他类似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新鲜脱水污泥。
为了加快活性污泥培养速度,向氧化沟内投加营养物质如粪便水等加速生物的繁殖。
连续换水一般适用城市污水处理厂。
在第一次进入污水并曝气后且经过数次闷曝间歇换水后,可以采用连续换水方式。
连续换水时,回流污泥量可按80%~100%量回流。
如果向氧化沟内投加营养物质,则间歇换水时间要长一些,采用多次闷曝方式然后再换水。
换水可延长到1.5~2d一次,以充分利用营养物质。
一般污水处理厂拟采用适当投加菌种,先间歇换水,后连续换水方式培养微生物。
成熟的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污泥内含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虫原生动物,如钟虫、豆形虫、漫游虫、等枝虫等,并可使BOD有90%以上的去除率。
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被处理的污水5脱氮除磷,在基本完成活性污泥的培养后,还应进一步将活性污泥驯化以适应脱氮除磷的要求。
此时氧化沟的运行操作可按硝化反硝化模式运行。
2.3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注意事项2.3.1活性污泥性能测定与评价氧化沟属完全混合型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的性能是处理工艺的关键。
采用理化测定和显微镜检查来考查活性污泥的性能。
活性污泥的理化测定⑴沉降比(SV)取混合液1000mL于1000mL量筒中,静置30分钟,污泥体积的毫升数的百分值即为SV值,单位:%;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把量筒中沉降的污泥用滤纸过滤后烘干称重的克数,单位:克/升(g/L);泥容积指数(SVI)沉降比与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之比称污泥容积指数,即SVI=SV/MLSS,单位:毫升/克(mL/g)。
在沉降比测定过程中同时需观察活性污泥状态。
正常的活性污泥絮状结构好,明显观察到絮凝进程,颗粒大,色泽黄褐,沉降性能好、5分钟沉降50%以上。
当MLSS=2克/升时,SV约36%。
SVI约180毫升/克(mL/g);MLSS=3克/升时,SV约43%。
SVI约140毫升/克(mL/g);当MLSS=4克/升时,SV 约44%。
SVI约110毫升/克(mL/g)。
当回流率为100%,污泥容积指数与混合液悬浮固体大致有表3的关系。
SVI与MLSS大致关系表表2-1显微镜检查污水生物处理起主要作用的是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即微生物。
这些细菌以菌胶团形式存在。
显微镜检查首先观察菌胶团的结构、形态和数量。
100倍级镜检应见到数十至上百的菌胶团;500倍级镜检以均匀透明、边界清晰、相互连接和新生菌胶团多为正常,以分散、疏松、相互不连接,新生少而老化多为不正常。
其次观察杂菌生长情况,如混合液营养不全会生长丝状菌,丝状菌的繁殖,会导致污泥膨胀。
第三要观察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各类数量和其活动情况。
可观察到的原生动物有纤毛虫类、鞭毛虫类、肉足虫类和吸管虫类四类,但常见的是钟虫、豆形虫、漫游虫、等枝虫等纤毛虫类。
微生物图谱分别见图2-2、2-3、2-4。
3.培菌过程中生物相的演替(或CODcr)营养物浓在培菌过程中,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其中主要是BOB5度的不断降低,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也相应地起着变化。
由于细菌和鞭毛虫类能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将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吸收到体内作为营养,因此它们能在高度污染的、未经处理的水域中大量繁殖。
变形虫类能用伪足吞噬固体有机物碎屑以摄取营养,因此亦必须生存于有机物丰富、污染程度较高的水域中。
在培菌初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污泥尚未形成,还没有明显处理效果,这时曝气池中可见大量游离细菌,接着出现的是植鞭毛虫的杆囊虫和动鞭毛虫的波多虫等,此外还能看到一定数量的变形虫,但不久就出现了掠食细菌能力更强的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先是小型的掠食细菌的游动型纤毛虫如豆形虫、肾形虫等大量出现,继而出现掠食小型纤毛虫的漫游虫、裂口虫和草履虫等。
随着培菌的进展,水中有机营养逐渐被消耗,异养细菌的数量下降,游动型纤毛虫逐步让位给固着型纤毛虫,它们以尾柄固着在污泥絮体上生长。
因此,钟虫类固着型纤毛虫的出现和增长就标志着活性污泥的逐步形成和增长。
与此同时,匍匐型纤毛虫如楯纤虫等也出现于污泥间,它们以有机残渣和死的生物体为食。
随着污泥日趋成熟,处理效果也越来越高,水中有机物减少到极低时,便相继出现了吞噬散落污泥的轮虫,故轮虫的出现是污泥成熟及净化程度高的标志。
培菌过程中微生物的有规律演替见图3-1。
㈣活性污泥的生物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及其对运行状况的指标作用生物相是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度及其代谢活力等状况的概貌。
生物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曝气系统的处理质量及运行状况。
当环境条件(如进水浓度及营养、pH 值、有毒物质、溶氧、温度等)变化时,在生物相上也会有所反映。
我们即可通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这些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指导运行管理。
因此,对生物相的观察,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活性污泥法生物相图谱肉足类属于动物型原生动物的水中微生物。
其图谱见图4-3。
同样属于动物型原生动物的尚有鞭毛类、纤毛类和吸管虫类。
分别见图4-4、4-5、4-6。
动物型水中微生物尚有后生动物类。
活性污泥中主要的后生动物如图4-7所示。
2. 菌胶团镜检菌胶团镜检中的基本形状如图4-8所示。
3. 微生物镜检评价在运行正常的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污泥絮粒大、菌胶团边缘清晰透明、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的吸附及沉降性能。
絮粒以菌胶团细菌为骨架,穿插生长着一些丝状细菌,但其数量远少于菌胶团细菌。
微型动物中以固着类纤毛虫为主,如钟虫、盖纤虫、累枝虫等;还可见到部分楯纤虫在絮粒上爬动,偶尔还可看到少量的游动纤毛虫等,在出水水质良好时乾虫生长活跃。
对生物相的观察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活性污泥的结构先取曝气池新鲜活性污泥,盛放到100毫升量筒中,静置5~15min后观察在静置条件下污泥的沉降速率,沉降后泥水界面是否分明,上清液是否清澈透明。
凡沉降速率快、泥水界面清晰、上清液中末见细小污泥絮粒悬浮于其中的污泥样品性能较好。
然后取活性污泥滴在玻片上,盖上压玻片制成压片标本,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先用低倍镜观察污泥絮体的大小、形状、结构紧密程度,然后再转换至高倍镜下观察污泥絮粒中菌胶团细菌与丝状细菌的比例,絮粒外游离细菌的多寡,凡絮粒大、圆形、封闭状;絮粒胶体厚实、结构紧密、丝状菌数量较少、未见游离细菌的污泥沉降及絮凝性能较好。
污水生物处理起主要作用的是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即微生物。
这些细菌以菌胶团形式存在。
显微镜检查首先观察菌胶团的结构、形态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