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二【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之路】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二【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1. 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仁人志士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材料三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我疗伤”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我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述内容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措施?依据材料概括该事件中政治方面的措施并指出颁布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是如何“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的?他的这一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2. 中国近代化是由表及里地艰难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陈旭麓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这次探索时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材料三《新青年》的出现被史学家誉为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它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梁启超《新民丛报》以及陈氏自己参与编辑的诸种报刊,但其思想高度则远为其“先辈”们所无法比拟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的口号是什么?这次探索“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如何体现的?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有何局限?
(3)材料三中的《新青年》是哪场运动的阵地?这场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基本特点。
3.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不同的阶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和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意义、价值的推崇,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二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但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
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因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西式民主实验”的具体表现并分析“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宣传了哪些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4.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主张“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材料二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18% 4.1% 2.8%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
度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
5年24年15年
间
——数据组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为实现“自强”作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三大改造,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 (1)事件:洋务运动。影响: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事件: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措施:废除八股取士,调整行政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意图:改革科举制度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调整政府机构,裁撤冗官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方式:领导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中华民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1)口号:自强、求富。体现:将西方先进的科技引入中国,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堂,建立新式海军。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局限: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运动:新文化运动。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4)特点: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3. (1)特点:向西方学习;以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贡献: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2)表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原因: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民众自由、民主意识淡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3)思想: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影响: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4. (1)努力:开展洋务运动。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亦可)
(2)现象:中国工业发展迅速(或中国工业发展速度迅猛)。原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或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亦可)
(3)变化: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