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4语文《登建康赏心亭》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4语文《登建康赏心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登建康赏心亭》是人教版必修4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文阅读课文。
该篇文章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登上位于建康的赏心亭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1.2 教材特点•文章语言简练明了,结构紧凑,适合初中生阅读•融合了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感受,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文章通过细致描写自然景观,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作者•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感受表达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感受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表达能力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感受表达与情感分析3.2 教学难点•情感分析与文学欣赏的结合四、教学准备•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材•课文《登建康赏心亭》•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步骤5.1 导入与引出•通过投影幻灯片展示一幅描绘赏心亭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和描述该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建立起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之基础5.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登建康赏心亭》,并回答相关问题:1.《登建康赏心亭》的作者是谁?2.赏心亭位于哪里?3.作者登赏心亭后的感受有哪些?•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错误,确保学生对课文有清晰的理解5.3 文章分析•教师通过导图或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要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5.4 感受表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将课文中的感受表达归纳整理,并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分析能力5.5 情感体会•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自然景观给人的美好感受,并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写成短文,与同学分享。
教师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5.6 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归纳出文章的美学特点和感受表达方式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大自然景物的感受,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美丽大自然》,字数不少于200字,要求用词精确、句式丰富七、板书设计登建康赏心亭- 王之涣结构分析:1. 第一部分:描写赏心亭的位置和景色2. 第二部分:登上赏心亭后的感受表达3. 结尾部分:以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考感受表达:- 自然景观的美丽与人的情感表达情感体会:- 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表达八、教学反思通过教学《登建康赏心亭》,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说课稿窦娥冤说课稿篇一:《窦娥冤》说课稿《窦娥冤》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准备从以下八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
一、说教材和学情说教材《窦娥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老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选取一、二、三3折,但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所以,我今天将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元杂剧,对于元杂剧的知识没有多少了解。
本课《窦娥冤》由中国古代戏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写成,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同时也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具有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
高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戏剧方面相关的知识,对戏剧的矛盾冲突以及本课极具价值的悲剧意义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时数设置为两个学时。
二、说教学目标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主要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阅读鉴赏”这一课程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我主要把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理清节选的剧情,初步把握窦娥的形象。
能力目标:培养鉴赏戏剧的能力依据:单元要求:感受人物曲词和矛盾冲突,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鉴赏曲词之美,领略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问题导读法理清戏剧情节;运用讨论法、研究型阅读法、分析法赏析窦娥形象;运用情境创设法、发散法深入课文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理解悲剧美的价值意义。
依据:新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1、掌握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窦娥形象及社会矛盾的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曹禺的剧作《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是高中第一个戏剧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选入课本的是第二幕。
《雷雨》也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说教学目标《雷雨》是现当代戏剧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课内教读课文。
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在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知识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2)作者曹禺及《雷雨》梗概。
走进作品,走进大师能力目标:(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戏剧人物的个性特点(3)训练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我计划共用三个课时来讲授《雷雨》。
对于第二课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这一幕剧中的矛盾冲突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难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雷雨》的教学是戏剧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戏剧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
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戏剧常识及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知识点拨,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
《望海潮》说课稿
《望海潮》说课稿《望海潮》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望海潮》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望海潮》说课稿1一、说教材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
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
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宋词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了解。
2、能力目标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具体如下: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定风波》说课稿4篇
《定风波》说课稿4篇《定风波》说课稿1一、说教材。
《定风波》是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的第5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两首苏词都是在其被贬黄州后而作,其中的《定风波》词人用一件生活小事,以事喻理,表达了词人豁然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该词为了提高学生摸索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达观积极的心理素养。
二、说学习目标。
我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学习目标下: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中寄寓的感情。
2、用心体会,能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苏东坡达观处世的态度,领会其旷达乐观、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
三、说重点、难点、课时。
学习重点: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学习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1课时。
四、说教法。
本课拟采取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词与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探究。
五、说学法。
为便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结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故引导学生作如下准备:1、充分预习: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读课文;了解本词写作背景,作者生平。
2、反复诵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对词这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3、小组讨论,分析评价:主要是通过重点难点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和人生态度的认识与理解。
六、说过程。
(一)首先,导入新课。
列出有关苏轼的资料让学生猜测是哪一位词人。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学生独学,圈点、勾画、思考,自己完成导学案“自研自探”环节中的问题。
1、写作背景。
2、苏轼被贬官的路线图:3、诵读全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狼狈,遂晴,吟啸,芒鞋,一蓑,烟雨,料峭,萧瑟。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张衡传》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的教材之一,也是一部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本教材旨在通过讲述张衡的传奇人生,展示他的学识、才华和品格,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认知。
1.2 教材内容《张衡传》详细介绍了张衡的生平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等领域的成就。
教材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张衡的卓越才华和他在天文学、地理学、诗词创作等方面的杰出贡献。
通过此教材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了解张衡在科学、文学和政治等领域的作用和贡献;•理解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欣赏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意境表达。
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伟人事迹的崇敬和敬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着重介绍张衡的生平和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帮助学生理解张衡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意境表达。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天文学和地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和鉴赏能力;四、教学方法4.1 模块教学法通过将教材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有序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每个模块包括对知识点的讲解、相关文章的解读、相关问题的讨论等环节,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4.2 问答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学生,促使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与教师和同学间的互动和合作。
4.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声声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二)课文特点《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
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其中一篇作品、其中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苏武传说课稿
苏武传说课稿苏武传说课稿苏武传说课稿【1】一、说教材《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人物传记,要在读懂本课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注意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手法,学习传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苏武传》节选近2000字,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但是要面对这么长的文言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也不能很到位。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准确把握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其脉络。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新课标强调: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因此我把学习独特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分析多个人物形象,及其所采用的细致入微地描写,体会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打算采用:1.启发式教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学习。
2.分角色朗读法。
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苏武的人物形象。
3.表演式教学。
引导学生从表演中体悟苏武的人物形象。
说学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教学。
2.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总结学习经验。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围绕一个“节”字入手,先梳理文章,再分析人物。
在说、演、悟中,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我设置以下环节:1.新课导入,从说文解字知节2.初读文本,从文章梳理知节3.品读课文,从人物形象析节4.迁移拓展,从古今故事谈节5.课后作业,从颁奖词中论节1.新课导入,从说文解字知节说文解字,一课一字。
节,繁体字�,形声字,从竹从即,左形右声。
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十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短文三篇》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三篇短文,富含哲理,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有思想冲击的力量。
它们告诉学生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要学会思想,学会平等、合作和承担责任,它有助于学生提高生命质量。
同时,三篇短文质朴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和以小见大、比喻、对比等技巧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
蒙田的《热爱生命》文章语句平实,思想却深刻,作者把深邃的思想通过鲜明的对比呈现了出来从对比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世界只是一个角度,而生活也只是一种心境: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以不同的心境营造的是迥异的生活从对生活苦和乐的对比中,作者调制出了“心的转化剂”,同样在对生和死的对比中,作者提炼出了“乐观的美酒”作者为了突出“生”的乐趣,鲜明地提出了“生之本质在于死”的观点乐观地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充实地度过上帝赐予你的每一天生命,死亡就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总是显得那样耐人寻味在一句简短的比喻中作者形象生动而又高度准确地概括出人的两个本质的属性:肉体的脆弱和思想的伟大文章的开头,作者把人比作苇草,似乎透露出苍凉的意境,传达出人的自然生命的脆弱性的无奈但是,这绝非单纯的感伤情绪的流露,因为作者并没有将人简单地比为草木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与“苇草”两个意象的叠加产生了诗性的张力,将人表述为一种矛盾的、辩证的存在,其中蕴涵着精神与物质、理性与感性、伦理的尊贵与自然的卑微等相反相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虽然“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但作为世间唯一能思想的动物,他却比整个宇宙更高贵正是人对自己有如草芥一般脆弱和微末的处境的自觉体认成就了人的崇高与庄严作者强调人生命的脆弱正是为了突出人思想的伟大《信条》就是这样一篇指导我们如何把美好的愿望付诸实践的文章。
一切美好的蓝图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变成现实,拥有爱的情愫,拥有思想的灵光,更需要有行动的桥来连接心灵和现实。
高中语文说课稿5篇(最新)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5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为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拿来主义鲁迅》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拿来主义鲁迅》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学情分析1.1 课程背景《拿来主义鲁迅》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一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鲁迅的文字,了解他的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1.2 学情分析本堂课学生为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是在审美鉴赏和批判思维方面相对欠缺,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升这些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鲁迅的思想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实践;•理解《拿来主义鲁迅》一文的主题和内涵;•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技能;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觉悟;•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为《拿来主义鲁迅》一文,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拿来主义思想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
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预习复习(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并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预习。
步骤三:课文解读(25分钟)•阅读课文并分析文章结构;•解读作者的拿来主义思想;•理解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思考。
步骤四:文学鉴赏(25分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学会如何欣赏一篇文学作品。
步骤五:讨论交流(20分钟)•分组讨论,就文章中的观点、思想和表达方式展开讨论;•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步骤六:作业布置和课堂总结(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分析鲁迅的拿来主义思想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实践;•理解《拿来主义鲁迅》一文的主题和内涵;•掌握文学鉴赏的一些技能;4.2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的拿来主义思想并分析其实践;•理解并分析《拿来主义鲁迅》一文的主题和意义;•运用鉴赏技巧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五、教学资源、学具和媒体运用•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六、教学评价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学生的课后作业;七、教学延伸1.邀请一位文学爱好者或者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鲁迅和其拿来主义思想。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热爱生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2022年高中语文热爱生命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4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热爱生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热爱生命》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以“热爱生命,及如何度过生命”为主题展开。
《热爱生命》是随笔,主要写了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表达了热爱生命的激情,写作特点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分析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由于课文较短,内容较容易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文章主旨;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会分析关键句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比较企鹅延续生命的艰难,与一些人轻视生命的做法。
通过一些数字的展现,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轻视生命的可怕;通过3个残疾人——霍金、无名男子、胡雯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顽强,明白什么是才是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再读课文1、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二度分析学案上的三个问题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说课稿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 幼安,号稼轩,宋代历城 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
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 名,并号称“苏辛”,史上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 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 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 为主。
三、初 感情基调?
悲愤
你从哪里读出词人的情感?
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
可惜流年, 风雨,树犹如此。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
四、精读诗词,感受词意
诗人为何感到愁恨和愤激呢?
思考
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 绪?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 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 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 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 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叁 【教学方法】
教法:诵读法、想象鉴赏法、提问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灼烧, 他是一支如椽巨 笔,把历史的词章抒写,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 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仰望。他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是 慷慨悲壮的一代词宗!这个人就是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 今 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欣赏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来感受他文武双全的人格魅力。
许汜 —谋取私利 羞
—为国为民
人教版必修4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4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题为《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这篇课文以法国启蒙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为引子,通过描述苇草的形象,展示了人类作为思想动物的特点与力量。
本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思想力量,以及思想的重要性。
二.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帕斯卡尔的名言,并能简要解释它的含义。
•掌握本文中关键词汇的词义和用法,如“固执”、“纤弱”等。
•理解苇草的形象,认识到人类思想的力量。
2.2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提炼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了解并思考人类的思想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价值,培养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想独立性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尝试。
三.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帕斯卡尔名言的含义。
•分析苇草形象的比喻,体味人类思想的力量。
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理解思想的力量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五. 教学准备•课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教材。
•导学案、讲义和课堂练习题。
六. 教学过程6.1 导入引入通过引用帕斯卡尔的名言来导入文本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思想力量的思考,并进行讨论。
•引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它想表达什么意思呢?6.2 阅读与理解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阅读课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并回答相关的理解问题。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苇草的形象。
•学生回答问题:帕斯卡尔的名言表达了人类的什么特点和能力?苇草形象有何寓意?6.3 词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并进行词义解释和运用。
•教师解释生词:“固执”和“纤弱”。
•学生进行词义理解和运用练习6.4 内容解读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苇草的形象,并思考人类思想的力量。
•教师解释文章的结构和主旨,重点分析苇草的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一、说教材《将进酒》是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学习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诗歌。
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学习,了解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上双子星座。
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沉郁顿挫、语言极其精练,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其中李白的《将进酒》是张扬个性的一首劝酒诗,学习此诗有助于同学更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风,由于此诗易有及时行乐、悲叹人生的消极思想,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理解诗人的狂歌痛饮。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对同学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二阶段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要求要读懂,还要求学生学会鉴赏。
因此,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念态度。
据此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为: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2)鉴赏诗歌中比兴、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2)背诵课文,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现在的时光,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阅读诗歌、背诵诗歌、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2)鉴赏此诗的比兴、夸张等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这首诗整体基调是豪放的,但是诗中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诗中一方面大喊“钟鼓馔玉不足贵”表现出蔑视权贵世俗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又高呼“天生我材需有用”的抱负,学生对此又是怎样看待的,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学生发表自我见解,加深对诗歌的主旨理解。
四、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我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对比法等,使学生动口动脑,积极思考,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手段上,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制作七个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说课稿一、教材解析1. 教材背景《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一篇古文阅读教材。
主要讲述了西汉末年,匈奴势力崛起,边疆频繁发生战乱的时期,苏武被匈奴俘虏的故事。
2. 教材内容《苏武传》以苏武为主人公,通过描述苏武在匈奴人的俘虏生活中所面临的艰辛与痛苦,突出了他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故事结尾,苏武成功逃脱,并最终回到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3. 教材特点《苏武传》是一篇古文阅读材料,它具有以下特点:•语言古朴、凝练,需要学生理解古汉语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忠诚、坚守信仰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苏武传》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古文中的词语、句子的意思,培养对古文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一些阅读策略,帮助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对古文中的价值观念进行思考和分析。
3.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感受苏武坚守信念的情感力量;•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理解古文中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学会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
2.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义;•理解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能够运用阅读策略,理解古文中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古文相关的图片、音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容和情感。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互相帮助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1尊敬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篇目――《再别康桥》。
(课件展示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契合了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诗歌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诗坛的一棵常青树,因为它始终回荡着美的旋律。
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2、、说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以上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标:掌握诵读技巧。
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领悟诗情,赏析诗歌画面、诗意美。
教学难点: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拿来主义说课稿(优秀13篇)
拿来主义说课稿(优秀13篇)拿来主义说课稿篇一我所要说课的资料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它具体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9课,也是第三单元议论文的第一篇。
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潜力和写作潜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必须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而《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它具有短小精悍形式活泼,能及时反映社会现实,有很强针对性和战斗性等特点。
有人将杂文比作是鲁迅先生的匕首和投枪。
一、说教材《拿来主义》是一篇老文,好几版的教材都没有将它删去,而且编者还将其放在单元的第一篇,足以说明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事实也是如此,《拿来主义》一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即使在21世纪的这天依然有很强的指导好处。
这是一篇说难不难,说简单又不简单的杂文。
如果纯粹从资料的理解上看,这是篇较为简单的文章:对待文化遗产的要胆大心细,要学会拿来,要学会挑选;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这个观念在这天依然十分科学,也是许多人所共知的,因此我只准备用一节课讲解本文的资料,让学生们掌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方法。
从第二节课起,我将重点放在对鲁迅语言技巧的研究和训练上。
第三节课的重点则是本文的各种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比较论证和比喻论证。
因此,本课的重点就是分析本文中语言的技巧。
鲁迅的杂文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他杂文的语言。
人们称,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其杂文的语言风格是犀利、幽默、讽刺。
如果是一个有生活经历的、思想成熟的成年人理解鲁迅的语言可能不会吃力,但要让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分析探究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语言技巧。
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并应用鲁迅先生杂文的语言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是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轼词《定风波》。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课文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与地位
《定风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的第2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词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苏轼词两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
《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未带雨具因此淋浴却感到欢愉的生活小事,表达了词人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朴实细腻。
在这首词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意境的分析,想象、描绘,领悟到苏轼的丰富情感,在继《赤壁赋后》再一次和苏轼的内心作亲密接触,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必修一中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中了解了唐诗,学生对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