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民族团结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感兴趣但缺乏深入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民族团结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民族团结的情感。
2.难点: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
2.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情景设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PPT,展示各民族的友谊和团结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56个民族的独特风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接触过一些少数民族的同学或文化,但对其深入了解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故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民族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故事等教学资源。
2.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民族的信息,准备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例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各民族的风情。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民族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巩固(5分钟)通过故事、实例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上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五上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示例文章篇一:《五上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聊聊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话题——中华民族一家亲!你们想啊,咱们中国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花园,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花朵,有娇艳的玫瑰,有清新的百合,还有素雅的菊花。
而咱们56 个民族,就像是这花园里不同种类的花朵,每一朵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和芬芳,组合在一起,那才叫一个绚丽多彩呢!比如说,蒙古族的小伙伴们,他们在广阔的草原上骑着骏马飞驰,那英姿飒爽的样子,难道不让你心生向往?他们的那达慕大会,热闹非凡,摔跤、射箭、骑马,样样精彩,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再看看傣族的兄弟姐妹,他们的泼水节多有趣呀!大家拿着水盆,欢快地互相泼水,把祝福和喜悦都泼洒在彼此身上。
这难道不像一场欢乐的水上派对吗?还有维吾尔族的朋友们,他们能歌善舞,那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声,仿佛能把我们的心都带走!咱们汉族呢,那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哪一样不让人陶醉?在学校里,我就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好朋友。
有一次,我和蒙古族的小明一起参加活动,我不小心摔倒了,他马上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关心地问我:“你没事吧?”那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担心。
还有维吾尔族的小丽,她经常给我们分享她家乡的美食和故事,让我们对她的家乡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咱们中华民族这么多的民族,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这就好比我们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人擅长做饭,有人擅长打扫卫生,有人擅长讲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这个家变得温馨、幸福。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个大家庭更加团结和睦呢?我们要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不嘲笑、不歧视。
就像我们不会嘲笑弟弟妹妹的幼稚,而是耐心地教导他们一样。
我们还要多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和他们交流和相处。
比如,去学习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或者参加他们的节日活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如何做到民族团结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比较好奇,因此,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4.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准备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的56个民族,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如:各民族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共同发展经济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课后去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设计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分布,各个民族的特色和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理解和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分布和各个民族的特色;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极其重要。
【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各个民族的习俗文化。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爱我中华》视频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1.民族的分布和特色。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是怎么分布的呢?每个民族都有哪些特色呢?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知识。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2.了解民族的特色。
(1)了解汉族的特点。
提问: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你知道汉族有哪些特色吗?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补充讲解。
(2)了解少数民族的特点。
提问:那么,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各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总结补充讲解。
3.走进民族大家庭。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教育学生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和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4.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学生要树立爱国主义情感,珍惜和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拓展延伸1.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习俗文化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2.以“我爱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统一的关注。
3.通过电视、广播或网络等媒介了解近期有关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相关报道或新闻,并以“我的民族一家亲感受”为题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民族的分布、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民族团结的认识还相对较浅。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但对民族团结的内在联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多元文化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本节课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本节பைடு நூலகம்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2.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3.公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行使公民权利的能力。
4.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本节课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这个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每个民族的特点和文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3.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难点: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个民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用于学生互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个民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我国的多民族特色。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展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他学生观看并提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成两队,进行民族知识问答比赛,增强学生对民族知识的记忆。
5.拓展(10分钟)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努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首先呈现了我国的性质—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做了说明,指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指出各民族的情感特点是相互亲近和互相依存,强调各民族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上,需要互相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材引用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各少数民族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域中的分布做了归纳总结;"相关链接"中呈现了宪法中对民族团结的相关规定;回顾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品,对各民族的节日和歌曲等的特点做了分析和班会展示。
教材中还给出了"茶马古道"和"广西口岸"两幅图的说明,描述了历史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通过马帮交流商品的状况以及广西边境地区各民族兴边富民的情況。
通过本课教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丰富爱国主义的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能力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
2.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建议通过听歌曲、看视频、做调查等方式,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而对于各民族有个自己的民族节日、特色活动、民族风情了解不多,特别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和“兴边富民”的政策更是了解的甚少。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资料与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再帮助他们了解-些国家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明白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努力。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吗?假如去到当地,你会怎么做?
活动四、入乡随俗我能行
(1)蒙古族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我可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跨越或踢火,不能往火上摔东西、扔赃物。
(2)回民禁止以食物开玩笑,特别是不能用进食的东西做比喻,如形容辣椒、西红柿像血一样红等。
(3)彝族男性最忌他人触摸自己头上的蓄发,认为这是不可宽恕的行为。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2.能够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国家的“精准扶贫”“兴边富民”的政策。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介绍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酥油花灯节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材内容以“56个民族”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和谐的大家庭。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第二部分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身边的民族多样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具体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这一阶段处于品德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
2.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
3.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
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制作成PPT或黑板报。
2.视频素材:选取有关各民族风俗习惯的视频,用于课堂展示。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案例,以便于进行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阐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掌握家族、家庭、国家、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述方式。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家族、家庭、国家、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述方式。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民族文化。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
2.互动式问答法。
3.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预习活动预习本节课内容,查阅资料,准备主题班会或读书分享,向同学展示和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下面几个问题:1.你们家在中国有亲戚吗?2.如果有亲戚,他们在哪个省份?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你们生活方式有什么区别?3.有很多中国特色的风俗习惯,它们代表着中国的哪些文化?3. 学习过程1.听读文章《中华民族一家亲》。
让学生注意听读时文章中的“家族、家庭、国家、民族”这几个词语,并标出关键词。
2.阅读理解:通过问答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中华文化有哪些传统美德、为什么要表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等。
3.学习新词:家族、家庭、国家、民族等既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代表着中国的现代社会。
将词语进行解释和区分,在引导学生时也要加强理解。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所在的家庭、班级、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为中华民族一家亲提供观察角度。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组员,并交换意见,按表述方式将答案清晰的表述出来。
4. 巩固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角度、词汇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1.除“家族、家庭、国家、民族。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2.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其对维护民族团结的作用。
3.探讨如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
-以实际案例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作,如西藏、新疆等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让学生理解自治制度对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通过历史故事、现代人物事迹等,展现各民族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西藏自治区的建设,展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民族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在本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民族话题的关注和热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有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民族分布特点的教学,我采用了地图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今后我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现状。
其次,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实例的选取,用更具说服力的案例来说明自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接触到的往往是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对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以及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如:某学校各民族学生共同参加校园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引导学生从尊重、理解、包容的角度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法律意识、公民责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法律意识: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公民责任:学生能主动参与维护民族团结,关心国家民族问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管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课堂纪律较为松散。这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虽然我采用了情境模拟和互动交流等方式,但部分学生仍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
3. 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我发现过于注重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大家能够理解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明确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维护民族团结。同时,通过学习,大家还培养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当堂检测:
1. 根据教材内容,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例题4: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此题属于判断题,不计入总分)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了解谁团结谁强大的道理,自觉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
3.通过讨论谁是祖国的亲人的主题,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爱乡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获得“团结就是力量”道理,学会团结合作。
3.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爱乡爱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课文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如何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自觉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材料:祖国篇)导入: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一个小故事,听完后表现出来自己的情感反应。
讲故事:春天,大地万物都在复苏之时,一位科学家在荒漠之中发现了一个神奇物体,它可以让自然环境得到改善,让人们的生活得到升华,他决定带着这个物体去寻找更多的适合它的基地。
最终,科学家来到了他的祖国,他为祖国献上了这个神奇物体,祖国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2. 课文讲解(材料:《中华民族一家亲》)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传达的信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祖国的亲人,明确谁是我们共同的亲人。
3.让学生领悟到共同的人类命运体系在国家团结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 课文默写让学生现场默写课文,引导他们通过默写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讨论环节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天下大同,为何还要讲团结协作的思想?如何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2.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和班上的同学有哪些事情可以团结合作,让大家都欢笑着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5. 总结点拨1.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课堂学习的收获,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努力进步。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律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律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道德与法律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法治意识。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法律制度;-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爱国责任感;- 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包括传统节日、主题故事、经典诗词等,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 法律基本知识的教授: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作用、法律的来源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 家国情怀的培养:通过教授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爱国责任感。
- 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教授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惯,提醒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
3. 教学方法- 结合故事和案例进行教学: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的概念。
-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 角色扮演:安排一些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4. 教学评价- 设计合适的测评方式,如小测验、写作、口头表达等,以检验学生对道德与法律教育的掌握程度。
-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以上是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律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1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课题第1课时课时安排 1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容,主要由三个主要板块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尊重守望相助”,每个板块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和逻辑关系。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介绍56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本课时主要设计教材中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和“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这两个部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法治意识,对国家的基本情况和民族政策有初步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探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在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尊重、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方面,还需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56个民族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树立学生尊重、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团结观念。
能力目标1.通过歌曲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的56个民族,认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少数民族资料(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少数民族分布图、人口比例图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提前分好小组便于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评价课前引入一、导入新课1.歌曲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时出示歌词,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了解歌曲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能够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环节】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中国国土,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
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活动一:展风采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风俗习惯、特色服饰、语言文字等。
(可以用图片、视频、歌舞等多种方式)
2.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如同56朵绚丽的鲜花,盛开在神州大地,装点着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活动二:听故事
1.简要讲述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彝海结盟”以及新时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一家亲的事例。
2.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小结:千百年来,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人民更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活动三:谈行动
请同学们讨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或为维护民族团结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活动四:说节日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4.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和藏族采花节。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出示课件:59页相关链接,明白各民族是怎样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的。
2.形成共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3.活动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
五(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
如果请你参加策划,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谈出自己好的建议。
4.教师补充介绍西部大开发系列工程,了解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的扶持政策。
5.补充介绍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阅读61页相关链接,明白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意义。
7.出示阅读角,有条件可以播放《天路》,学生跟唱,明白修建青藏铁路的困难和青藏铁路修剪成功带来的伟大历史意义。
8.总结,形成共识:
今天,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逐步形成和巩固。
各民族人民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亲如一家人,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团结奋斗。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关系是怎样形成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区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我区的发展进步,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