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解读新一轮我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路径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对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进行了全面部署。
《决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理论上有新发展、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对农民有新实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反映了我们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精神,年前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研究部署,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市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清晰的路径图。
《实施意见》指出:当前我市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必须抓住时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基本方向,把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为根本要求,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基础,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继续推进人口劳动力梯度转移加速城镇化进程、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投融资体制创新为突破,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基层基础建设为保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意见》勾勒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蓝图,明确了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八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提出到2012年,农村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建成全省首个现代农业示范市;创业创新环境得到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农村社区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农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明和谐程度明显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特点与要求
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特点与要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新时代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乡村振兴的特点与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特点与要求。
一、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土地自然资源是农村的重要资源,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改革领域。
一方面,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要充分保护农民的承包权益,确保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稳定。
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二、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这包括发展适应农村特点的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人才培养和流动新时代下,培养和引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在农村地区,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农村技术人才,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还需要鼓励城市人才返乡创业,推动城乡人才的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供水等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同时,还要注重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打破城乡发展的空间壁垒。
五、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们需要积极推动农村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绿色发展。
在农村房屋建设、农业生产等方面,也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
六、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需要注重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
我们需要加强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的文化传统,推动农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七、农民权益保护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
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权益保护,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在土地征收、农业产权、农民工等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
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曾业松中央党校研究员前言同志们大家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之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全面评价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深刻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具体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三中全会决定描绘了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勾画了新一轮改革的路线图,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同志们,三中全会决定共六个部分,分三大板块。
第一、第二部分是第一大板块,阐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第三、第四、第五三部分是第二大板块,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方面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六部分是第三大板块,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论述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今天我着重围绕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从四个方面谈谈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推进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下面我说第一个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我想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至少有三个,首先这是推进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全会决定指出波澜壮阔的30年农村改革实践极大解放和发展的农村生产力,极大的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使我们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两的极大高度概括了农村改革30年的重大成就,农村改革30年的成就是翻天覆地的,也是举世瞩目的。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思考
㈢新形势 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克服农村发展 面临 困难和
挑 战 的客 观 要 求 我 国农 村 正在 发生 新 的变 革 ,但 我 国农 业 参
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面临新的形势 ,使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 多有利条件 , 也面临不少 困难和挑战, 特别是城乡“ 二元 ” 结构造 成的深层 次矛盾突 出。 我们应该看到, 国农村经济体制 尚不完 我 善, 农业 生产经 营组织化程度低 , 农产 品市场 体系 、 农业社 会化
题的决定》 。作者通过对农村改革发展 的必要 性分析 , 为要 实 认 现改革 的持续健康发展 , 必须坚持 一定的基本原 则, 通过制度保
梅
献 ,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
础 , 成功 开辟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道 路 、 成 中 国特 色 社 会主 义 为 形
( 潍坊 职业学院 , 山东 潍坊 2 1 4 ) 6 0 1
理论体系积累 了宝贵经验 。 ]
㈢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 改革 开放 进入 关键 阶段 的
客观要求 农 业是 稳 民心 的基 础 产 业 , 没 有 农 业 的现 代 化 就 没
有 国家现代化 , 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 国繁荣稳定, 没有农 民全面小康就 没有全 国人 民全面小康 。当前, ] 国际形势继续发
立 以家 庭 承 包 经 营 为基 础 、 分 结合 的双 层 经 营 体 制 , 面 放 开 统 全
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 给农村发展注入新 的动力 , 为整个经济社
会 发 展 增Βιβλιοθήκη 添 新 的活 力 。 因此 , 动 科 学 发 展 , 须加 强农 业 发 展 推 必
这个基础 , 确保 国家粮食安全和 主要农产 品有效供给 , 促进农业 增产 、 民增收 、 农 农村繁荣 , 为经济社会 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提 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 , 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 完善
农业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发展与协调
公司诉讼理由是什么?农业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工部、农工委、农办、农工办、农牧办、农委,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1987年以来,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陆续建立,围绕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探索试验,对推动农村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改革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改革攻坚的任务更为繁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试验区在农村改革中的探索示范作用。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试验区工作,经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并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针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积极开展改革试验并力争突破,促进农村改革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超前探索、创新制度。
着眼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和解决制约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探索,超前试验,突出创新性,注重规范性。
2.坚持重点突破、配套推进。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扣试验项目,着力在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在相关领域配套推进,增强改革的协调性。
3.坚持统一指导、地方为主。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中央从总体上把握改革方向,加强制度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各地区从实际出发选择和实施试验项目,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的选择和创造。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读后感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的刚萌芽的文明遗址上种植的各种作物,到今天的科技化与传统种植模式共存的农业,农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
即使今天农业已经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仍然是最基础的产业。
更为重要的是农业产业背后的农村发展情况,农民的生活条件,与中国社会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轻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在中国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伴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以及体制变化,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制度是左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创新人手,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阶段和加人的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确立的指导思想是首先是三农问题的制度创新,政府应当成为主导力量,寄希望于农村自发的制度创新是不现实的。
因为农村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的发育等,单纯靠农村自身力量推动不可能成功,只有政府力量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营造一个全社会的公民和法人单位发展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目前改革的发展前景较好。
第一,我国农业发展显著,农业收入大幅增加,粮食总产与农业投入都有大幅增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我国三农问题矛盾依然,一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差距在不断扩大,而是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三是农业要素流失,包括土地用途不合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失,四是转化落后,我国现在的农业的产品大多是土地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对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制约。
第一,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主要是解决基本公共权益的均等化问题,而财产权益的城乡不平等问题是靠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来解决。
农村产权制度与农村户籍制度,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制度有关,具有相当复杂性,涉及农村土地产权、农民宅基地与住房产权,农村集体经济收益与其他资产等产权问题。
公共权益的供给制度则与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制度有关,这一制度不仅存在城乡二元的特性,而且带有明显的地方化供给特点。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问题
1. 资金短缺: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农村地区
的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来源有限,导致改革进展缓慢。
2. 农民观念转变困难:农村改革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和支持,然
而因长期安于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农民对改革的接受和适应性有限。
3. 不平衡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推进存在区域间不平衡现象,有
些地区改革发展较为顺利,而有些地区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仍然滞后。
建议
1. 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改革发展,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农村产业,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
2. 宣传教育加强: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政策宣传,引导农民转变
观念,提高对改革发展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3. 区域协调发展: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注重区域间发展平衡,提升滞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区域发展差距。
尽管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面临困难,但我们相信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的积极作用,采取合理的政策和措施,能够克服困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指导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读
中全会。 这次会议专题研究 了新形势下 性 、 性 , 创造 推动 农村经 济社会 又好 又 规 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 完善农业支 推进农村 改革发 展 问题 ,全 会通 过 的 快发 展 。农 村改革 发展 基本 目标任 务 持保护制度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 度 , 《 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若干 是 :到 2 2 年 ,农 村经济体制更加健 建立促 进城 乡经济社 会发展 一体 化制 00 重大问题 的决定 》深刻 总结 了 3 年农 全 , 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体制机制 度 , 全农村 民主管理度 。 四个加强” , O 城 健 “ : 村改革发展 的伟大 实践 和基 本经验 , 明 基本建立 ;现代 农业 建设 取得显 著进 即加强 对农村 改革发 展理论 和实践 问 确 提 出了新 形势下 推进农 村改 革发 展 展 , 业综 合生产 能力 明显 提高 , 农 国家 题 的调 查研究 ,加强农 村基层 组织建 的指导思想 、 标 任务 、 原则 . 署 粮食 安全 和主要农 产 品供 给得到 有效 设 , 目 重大 部 加强农 村基层 干部 队伍 建设 , 强 加 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的主要任务 , 适应 保障 ;农 民人均纯 收入 比 20 年 翻一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 08 五有 ”推进农村 :
终坚持 农村 改革的社 会 主义市 场经济 必须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 展 , 始终把 着 度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 加大对农 取 向 ,始终坚 持统筹 城 乡经 济社 会发 力构建新型工农 、 城乡关系作为加快 推 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 要创新农村金融 展, 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 的领导 。推 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 必须坚持党管农 体制 , 宽农村 金融准人 政策 , 放 引导更 进农村 改革发展 的指导思想是 : 要全面 村工作 , 始终把加 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 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 向农村 , 加快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增加农 民收入 、 提高我 国农业整体素质 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 是
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 的必 由之路 ,必须作为 基本 解农业 、 农村 、 民工作难题 的根本 出路 , 农 是推动城 乡生产要素 优化组 合 、 理流动 、 合 促进城 乡协 调发展 的根本 举措 , 是缩小城
纲领 , 一个有效破解“ 是 i农 ” 题 、 快 推 进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全 问 加
加快改造传统农业 、 走中国特 色农业现 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 进
入 着 力 破 除 城 乡二 元 结 构 、形 成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新 格
局 的重要时期 。《 决定 》 以全新的高度统一 了对“ 三农” 问题 的思
《 决定》 准确地判断 了当前 农业农村所 处的历史方位 , 明确
指 出 : 国总体上 已进入 以工促 农 、 我 以城带 乡的发展 阶段 , 进入
本要求认真落实 。一个战略任务 , 基本方 向, 一个 一个根本要求 ,
本文根据姚作 汀同志 1 3 o月 0日在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第四次学 习会上的发言材料 改编 有删 节。
乡差别 、 实现 城乡共 同发展 、 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 须作为根 共 必
《 决定》 以实事求是 的态度 , 深刻分析 了当前农业农村 面临
础仍然薄弱 , 最需要加强 ; 农村发展仍 然滞后 , 需要 扶持 ; 民 。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回良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全会《决定》),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信心,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关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全会《决定》系统回顾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五大成就”、对全局的“四大贡献”和积累的“五条经验”,冷静剖析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四个问题”,明确作出了我国总体上“三个进入”的基本判断。
(一)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成就”。
一是农村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三是农村经济全面繁荣,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五是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农村改革发展对全局的“四大贡献”。
一是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
二是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农村改革发展积累的“五条经验”。
一是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我们党指导“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
二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这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激发农民积极性、搞活农村经济的动力源泉。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 深化改革开放。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 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重大原则:
•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 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 •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 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 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 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 • • • • • • • • •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4、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5、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推进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队伍 , 强农 业 技术 推 广 普及 . 加 开展 农 民技术 培 训 。 加 快农 业 科 技成 果转 化 , 促进 产 学 研 、 农科 教 结 合 ,
支 持高 等学 校 、 科研 院所 同农 民专业 合 作社 、 头企 龙
谐 , 分 调 动 广 大 农 民 的积 极性 、 充 主动 性 、 造 性 , 创 推动 农村 经济 社会 又好 又 快发展 。
发 和集成 , 点支持 生物 技术 、 重 良种 培育 、 丰产 栽 培 、 农 业节 水 、 病 防控 、 疫 防灾 减灾 等 领 域科 技 创新 , 实 施转 基 因生物新 品种 培育科 技 重大专 项 ,尽快 获 得
推 进 新 形 势 下 我 国农 村 改 革 发 展 的行 动 纲 领
撬 囊 蓬 黪 霉 擎羼 睡硪撬
我国3 O年 农 村 改革 发 展取 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辉 煌 成 就 , “ 业 基 础 仍 然 薄 弱 , 需 要 加 强 ; 村 但 农 最 农 发展 仍然 滞后 , 最需 要 扶持 ; 民增 收 仍然 困难 , 农 最 需要 加快 ” 。党 的十 七届 三 中全会 通过 的 《 中共 中央 关 于推 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决 定 》 是 , 当前 和今 后 一 个 时 期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的行 动 纲 领 。联 系科技 管 理 工作 的实 际 , 习贯 彻 《 定》 学 决 应 重 点 把握 以下 内容 : 作 为农 村一 切 工 作 的 出发 点 和落 脚点 : 必须 不 断 解 放 和发 展农 村 社会 生 产力 。 终把 改 革 创新 作 为农 始 村发 展 的根 本 动力 ;必须 统 筹 城 乡经 济 社会 发 展 , 始终 把 着力 构 建新 型工农 、 乡关 系作 为加 快 推 进 城 现代 化 的重 大 战略 ; 须 坚 持党 管农 村 工 作 . 终 必 始 把加 强 和改 善 党 对 农 村 工 作 的领 导 作 为推 进 农 村 改革 发展 的政 治保 证 。 ( 加 快农 业科 技创新 的 部署和 要 求 :农 业发 四) “ 展 的根本 出路在 科技 进步 。 顺应 世 界科技 发展 潮流 , 着 眼 于建设 现代农 业 , 大力 推进农 业科 技 自主创 新 , 加 强原 始创 新 、 成创新 和 引进 消化 吸收再 创新 , 集 不 断促进农 业 技术集 成化 、 劳动 过程 机械 化 、 生产 经 营
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
一号文件解读中国发展观察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是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胜法宝。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着眼于今明两年“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做出了再动员再部署。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和新要求.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要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一)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要按照“完善认定、示范创建、普惠支持、服务提升”的总体要求,启动◊赵阳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重点支持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创办家庭农场。
开展百万家庭农场创建行动,尽快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将更多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纳入家庭农场进行指导服务。
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将已经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管理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和示范家庭农场评定.通过示范引领,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编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建设规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集中清理“空壳合作社”,建立健全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
(二)加快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小农户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都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面,工作中绝不能忽视。
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农村改革的必要性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日发布。
记者近日采访有关权威人士,他们普遍认为,《决定》在认识上有新高度,政策上有新突破,制度上有新安排,举措上有新实招,对农民有新实惠。
《决定》的贯彻落实必将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时代,让亿万农民共享美好生活。
农村改革的历史方位:“三个进入”和“三个作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如今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决定》作出了“三个进入”的重要判断,即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说:“…三个进入‟的概括,体现了中央对农村改革发展所处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重要判断,《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作为”,即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尹成杰说,“三个作为”是今后指导“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的一个新概括新论述。
对此,在过去的文献中都曾有过论述。
这次把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上升到“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表述,还是第一次。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个长久不变”与“两个转变”农村改革已走过30年,农村经营体制如何稳定完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决定》在充分强调“毫不动摇”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了“一个长久不变”与“两个转变”。
“毫不动摇”,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一个长久不变”,就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探析
摘
要 : 新 的 形 势 下 , 全 面 认 识 和 牢 牢 把 握 我 国 农 村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新 形 势 , 应 广 大 农 民 群 众 实现 全 面 小康 的 在 要 顺
新期待 , 掌握 《 定 》 精 神 实 质 , 一 步 把 思 想 认 识 统 一 到 党 的 十 七 届 三 中全 会 精 神 上 来 , 刻 认 识 新 形 势 下推 进 农 村 改 决 的 进 深
改 革 发 展 不 断 深 化 , 完 善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重 要 是
任 务 , 是 健 全 农 村 制 度 体 系 的 迫 切 需 要 。党 的 十 七 届 三 也
发展 阶段 , 进人加快改造 传统农 业 、 中 国特色农 业 现代化 中 全 会 的一 个 重 大 历 史 功 绩 , 是 为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提 走 就 道 路 的关 键 时 刻 , 入 着 力 破 除 城 乡 二 元 结 构 、 成 城 乡 经 出 了 六 大 制 度 建 设 和 创 新 , 中 稳 定 和 完 善 农 村 基 本 经 营 进 形 其
济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新 格 局 的 重 要 时 期 ”—— 这 一 个 “ 展 阶 制度 及健全严格 规范 的农 村土地管 理制度最 为重要 。 发 段”一个“ 键时刻 ” 一个 “ 要 时期 ” 用简 洁 的语 言 , 、 关 、 重 , 科 ( ) 定 和 重 新 定 义 了农 村 基 本 经 营 制度 。 1稳
务 , 个基本方 向 , 个 根本要 求 , 者 是 一个有 机 的整体 , 一 一 三 紧密联系 、 辅相 成 。 相 着力提高 组织 化 程 度 。《 定 》 出的 一个 “ 久 不 变” 决 提 长 和
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中国农村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制定实施方案,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方案:一、推动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
加大对种粮农户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
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
促进农民加工业发展,发展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强农村旅游和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旅游品质和形象。
三、健全农村土地制度。
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
完善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落实农民保护措施。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推动农民农村土地产权流转。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力度,提高农民养老和医疗待遇。
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研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农民子女义务教育资助政策。
加强农村卫生健康服务,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五、加强农村管理与治理。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级自治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大农村执法监管力度,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六、加强农民权益保护。
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对农民合法权益案件的处理力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加强对因农村改革政策造成的农民负面影响的救济和补偿,保障农民利益。
总之,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需要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管理与治理、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业农村全面改革实施方案
农业农村全面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我们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
我们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关键。
我们将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四、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确权等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激发农民土地的活力和潜力。
五、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和流动。
农村人才是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农村人才向农业、农村领域流动,推动农村人才的集聚和流动,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六、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加强对农村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服务。
七、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是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将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投入,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农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是农村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我们将加强对农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15期2024年7月15-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在该文件中,关于农业农村改革的表述占的篇幅很大,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
历数往届“三中全会”摸清“三農”改革发展脉络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会议,其中一些“三农”重大举措,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当下和未来。
下面,我们历数往届“三中全会”中关于“三农”的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
1978年年底,安徽小岗村18个农民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被后人称为“大包干”。
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这次会议提出的“在经济上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成为贯穿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红线,成为农村改革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原则。
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是“划时代”的,一点也不为过。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召开。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带着很强的时代烙印,而这种时代烙印又隐含着历史的意味深长。
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在此之前,正是农村改革的鲜活实践,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因此,文件中也提到,“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反映出了诸多问题。
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第四,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农村改革发展中各方面重大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的状况,实现工农并进,城乡并举。要统筹处理好农产品供给的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关系。上世纪末,我国农产品供给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农产品需求的层次和水平更高,当前部分农产品供给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为“相对偏紧”和“结构性偏紧”,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农产品供给的总量、结构和质量。要统筹处理好生产与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更加关注市场、研究市场,不断改进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方式,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促进国内农产品市场产销衔接,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建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国际市场风险向国内市场传导,提高保护国内产业的能力。要统筹处理好近期与长期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真抓实干,又要着眼长远谋篇布局,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还要统筹处理好保障农产品供给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创新经营方式的关系、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与加强政府调控的关系,等等。
第一,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保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但是,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推动农村的发展,必须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上来,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以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保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的好形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中之重,历史机遇,崭新起点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 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 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 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8)什么是“四农一村”?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城中村。
(9)能否“走出去” “再造一个常州”?
(10)金融海啸应该让我们检讨什么?是对市场化方向的怀疑吗?
(四)关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相互关联的、风险叠加的问题集 合。这些问题不仅必然地服从于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工业化、城 市化、全球化等人类社会演进的客观规定性,也根本地受制于中国作为 人地关系紧张、区域差异极大的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还现实地依赖于 中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转型、文化变革的历史进程,更因中国 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市场化、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后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而突显急迫。
时不我待(有危机),机不可失(有机遇),力所能及(有能力)。 全会向全国及世界释放了明晰的信号:中国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后的今天,
再次将改革攻坚的新起点定在农村改革上。 30年前,中国改革发轫于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的历史新时期。
30年后的今天,在全世界疲于应付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面临内外不确定因素 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寻求转变的情势下,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聚焦农 村,并非简单的历史轮回。中国农村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 的巨变,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刚刚起步,这些问 题和矛盾,决定了农村问题是我国下一步改革将如何走、能否保持持续快速 发展下去的实质内容。 困扰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两大制度瓶颈问题 :传统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初始水平低下、覆盖范围狭窄的农村社会公共 服务体系。
指导思想(“三个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 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 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 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个政治保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若干新提法: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 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 式转变/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 使用、收益等权利/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 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 小征地范围/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 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放宽中小 城市落户条件 /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 ……
若干热点:土地权益问题、农村金融问题、农民组织问题、城乡统筹问 题。
(三)关于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几点思路:
新理念、新思路、关键环节
(1)要重新认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足的深刻意义 和现实价值。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态循环、文化传承。
(2)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农民群众的制度选择,使千百万人 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了 持久的动力和创新力。
(3)政府的正确的角色定位和恰当的作用发挥,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是否顺利、有效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在适当的时候要敢于“有所作 为”,善于“有所作为”。当然,这种“有所作为”,其原则必定是符合中 央政府的基本意旨和名义偏好,其时机一般是在微观制度创新与宏观管理体 制发生较大摩擦和矛盾时,其切入点往往是改革和创新阻碍微观领域创新和 发展的中观管理体制或制度,其限度通常是不逾越中央政府默认的地方政府 自主性扩张空间。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主题已由不久前的遏制通货膨胀一变而为遏制经 济衰退。
就我国而言,在需求的三大构成中,出口已急剧衰减,政府正在紧急启 动巨额投资,但是,从根本上讲,只有调动国内消费需求才能有效应对 困境。
(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 超越和提升
基本判断(“三个没有”和’三个进入”):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 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 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 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五大重大原则:
(1)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 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2)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 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 展的根本动力;
重中之重,历史机遇,崭新起点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 就没有国家面小康。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 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时不我待(有危机),机不可失(有机遇),力所能及(有能力)。 全会向全国及世界释放了明晰的信号:中国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后
粮食的潜伏隐患:三大制约因素不可逆转(耕地、播种面积;水资源; 消费快速增长);气候条件不稳定性增加;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 失修;农业经营规模小,劳动力素质差,边际成本高;粮食政策激励 作用逐渐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国际粮源库存减少;等等。
对粮食安全形势的基本判断:我国粮食供求缺口将长期存在;粮 食要立足于基本自给;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5.9亿亩,人均粮食 不低于350公斤;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将伴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 设全过程,政府财政长期加大扶持不可扭转;玉米资源产业链快速 向工业延伸,对粮食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等等。
在现代社会,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最为重要的。我 国真正有能力保证的可能只有粮食安全,我国真正有资本博弈的 可能只有粮食安全。
金融海啸,经济紧缩,拉动内需
美国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和规模均超出预期,正在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 的金融海啸。在实体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的情况下,美国已经无法独自应 对金融危机。目前,欧洲也深陷其中,亚洲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 命悬一线。
(4)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有利弊选择,帕累托改进的事在现阶段已几乎不 存在。很多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政治智慧和决断。
(5)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基层党员、基层党风至 关重要。
(6)什么是关键环节?一是外部性强;二是本地优势;三是投入可能。
(7)什么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在稳定发展粮食 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 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在发 挥农村提供食品和原料功能的同时,加快培育和拓展循环农业、特色农业、 农村二三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等。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 快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为农服务的相关 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 持续发展能力。
(4)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5)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三大实现路径: (1)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六大目标任务: (1)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
建立; (2)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
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
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
必须将“三农”问题及其解决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空间 结构、制度框架中来加以考察、研判。
从根本上说,中国“三农”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特定转型过程中的发展问 题,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民 发展的问题。
所谓农民发展是指农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主 体性得以彰显,现代性得以提升,最终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 现代主体。换言之,所谓农民发展也就是农民逐步获致较为合理的从业 方式、较为富裕的经济收入、较为合意的生活品质、较为公平的主体地 位、较为充足的知识水平的过程。简言之,所谓农民发展即提升农民主 体性、现代性的问题。
粮食安全,定国之本,博弈资本
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异常严峻,耕地已由2000年的19.24亿亩减少到18.26 亿亩,今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仍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是, 在人口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将 呈刚性增长,这就要求今后我国必须保持必要数量的耕地。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和农业争夺农业资源日益突出,特别是科学技术 的长足进步,使粮食加工业和深加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粮食 供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供求平衡、丰年有余转向供求紧平衡、适当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