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改革大事记(2003-2011年)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事记有哪些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事记有哪些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5、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6、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7、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9、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
11、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2、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3、1992、1994年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4、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5、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6、1997年“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7、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19、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2002年“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1、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
22、2004年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23、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24、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25、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
26、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7、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
28、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
29、2007年《物权法》出台
30、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中国30多年的对内改革历程
中国30多年的“三农”改革历程:中国的对内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从1978年到2008年,我们坚持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农村改革的大事记:1、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2、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同时规定了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3、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党史大事记时间表
党史大事记时间表时间事件备注1920年8月 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上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2名代表: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寿、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福海(旅日)、包惠僧 12名代表代表53名党员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2年1月 香港海员罢工 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2月7日吴佩孚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史称二七惨案。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0多位共产党员参加了这次大会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5年1月 中共四大 明确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为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1925年5月 五卅运动 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叶挺独立团当先锋1927年-1937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大革命失败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 汉口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1927年8月1日 举行“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政权是枪杆子中取得的。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来,发生了许多标志性事件,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标志性事件的介绍。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农村改革的开篇之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的启动。
老百姓可以脱离集体经济,通过家庭自主经营和经济责任制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益。
这项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配置问题,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1981年,邓小平提出了“责任田、包产到户”,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经济改革。
这一政策使得土地所有权由集体变为农户个体所有,并给予农户对土地的自由选择和支配权,有效地鼓励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和产量。
1984年,农村改革又迈出了一步,实行了“家庭经济搞活动、林木林地利用”政策。
这一政策允许农民从事自愿的农村工商业活动,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该政策还鼓励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推动了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启动。
这项政策的实施大大加强了农民对土地的权益保护和土地经营的连续性,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农村经营的现代化。
2008年,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得到进一步推进,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合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在医疗和养老保障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有力地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016年,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使得农民持有的集体土地权益更加明确,鼓励农户参与市场化经营,推动乡村振兴。
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在这四十年的农村改革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
这些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和实施,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未来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自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以下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事件简介: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史性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结束了“文革”期间的教育混乱,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984年,中国成立了深圳经济特区,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和先进技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和改革。
2013年,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2018年,中国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方向。
以上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事件简介,这些事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展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农业大事记
大事记1949年: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做报告,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会议认为,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现在,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
在乡村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夺取城市作好了准备。
现在经过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后,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继续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了。
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
当然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工业和农业、工人和农民紧密地结合起来,巩固工农联盟,绝不可只顾城市而丢掉乡村的工作。
1950年: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在全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同年冬起,在新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到1952年除台湾省和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使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1951年1951年9月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部分中央局、省委的代表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草案)》。
会议认为,农民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发扬起来的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一方面是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这些积极性,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和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基本因素。
根据我国的经济条件,农民的个体经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大量存在的,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农民能够迅速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四十年的发展,期间发生了许多标志性事件,以下列举其中几个重要的:
1. “包产到户”:1982年,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包产到户”政策。
这是农村改革
的重要一步,农民从此成为农田的直接管理者,获得了土地流转、经营权和农产品销售权。
这一政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力。
2. 农村工业化:1984年,中国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鼓励发展农村企业和农村
合作组织,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这次农村产业化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许多
地方开始了大规模的农村电商、农村旅游、农村金融等业务。
3. “三改一拆”:1988年,中国农村改革推出了“三改一拆”政策。
此政策的目的
是为了消除农村的“三废”(废弃土地、废弃房屋、废弃人口),改造旧城区,重振新生
态农村。
此政策在L县中稳步推行,幅员产业增长了市场,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4. 农村土地流转:2008年,中国开始允许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
这一
政策使得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效率。
同时,农民通过流转土地,集体土地和闲置土
地以获得收益,增强了农民创造性和活力。
以上就是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中的几个标志性事件。
这些事件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农村改革30年最具标志性的10件大事
农村改革30年最具标志性的10件大事作者:来源:《中国报道》2008年第11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注定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安徽省小岗村18位村民冒死搞起大包干,在大包干契约书上摁下自己手印的举动,把小岗村推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前列,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也由此翻开了第一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共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5年,国家对农产品的统派购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实现“双轨制”。
取消了粮食、棉花的统购,将其改为合同定购。
定购的粮食,国家确定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
对于其他各类农产品,实行价格放开,由市场供求调节。
为了保护和鼓励农民生产和交售粮食的积极性,1986年进一步提出,适当减少合同定购数量,扩大市场议价收购比重。
鼓励发展多种经营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产业活动和发展乡镇企业。
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异军突起,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从传统的农业单一结构转向多部门的综合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1992年10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在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中国农业10年大事记
阔。
标 志着我 国农村 土地 承包 步入法 制化 的轨 道。 ②2 0 0 4
年 ,时 隔1 8 年 之后 ,中共中央 国务院再次发出关于 “ 三
农”问题 的一 号文件 。至 今连续9 个 中央 一号文件 锁定 “ 三农 ” ,提 出了一 系列强 农惠 农富农 的重要 政 策措
药 、有机 肥 、套 袋的 果农 补贴超 过2 t L 元, 覆盖果 园面 积的6 0 %。在 总结前 几年推 广经验 教训的基 础上 , 制订
出2 0 1 3 ~2 0 1 5 年 果 品安 全 生 产 补 贴 政 策 ,施 用 有 机 肥 的
果农可 拿到每亩2 0 0 元补贴 ;使 用无公害 农药的补贴最 高每 亩1 2 o 元 ;采用专 用果实套袋 的每亩补贴 l 0 0 ~1 5 0 元 。这 3 项 累加 , 按照政府 倡导的安全果 品种植法 , 最高 胄 B 拿 ̄ 1 . 1 4 7 o 元午 贴。
到田。
剂效果稳 定性 及配套拌种机 械的问题 。 目前种衣剂 已成 为我 国农药领域 发展最快的 品种 ,国内 已有北农 ( 海 利) 涿州种衣 剂有限公司、江苏华农种衣剂有限责任公 司、
天津 科润 北 方 种衣 剂 有 限 公 司 等 多 家 公 司 取 得 了种 衣 剂
产品的登记证 。河 南、山东是种衣剂用最多的 区域 ,湖
◎三农动态
种衣剂市场前景广阔
种 衣 剂 受 到 国 内各 种 子 企 业 和 经 销 商 的 高 度 关 注 。 受丰 厚 的 利润 、 日趋 成 熟 的 市 场 、 巨大 的 市 场 份 额 等 因
素影 响 ,近年 来种 衣剂的市场前景普 遍被看好 ,不少企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一、宅基地制度的改革(1981年):在农村改革的初期,中国政府推出了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允许农民取得土地使用权,并允许获得和流转宅基地。
这一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了土地保障,增加了农民的土地经营自主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982年):这一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里程碑事件。
它废除了集体农场的公共所有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和农田归还给了农民个体家庭,农民可以按照一定的承包期限,自主经营土地,并享有承包土地的权益。
这一制度改革使得农民有了直接的利益关系,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农村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1984年):这一改革措施放宽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限制,并允许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经营非农业业务,打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束缚。
这一改革还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以以利用农民自愿投入的非农活动收入为基础筹集资金,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2008年):为了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政府推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其他农户、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进行经营。
这一制度改革调整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科技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五、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这一战略的提出强调农村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注重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环境的保护,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从1978年开始,这40年里发生了许多标志性事件,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包产到组”:1982年,全国开始实行“包产到组”改革,将土地分给村庄的自然村组。
由自然村组负责分配和利用土地,农民个体在使用土地时有更大的自主权。
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开端。
2. 乡镇企业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推行乡镇企业改革,这些企业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建立的,主要生产轻工产品和农业机械。
改革后,这些企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加强产品开发和管理,成为带动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3. 农村土地流转:2008年以后,中国开始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允许农民将自己的承包地租赁或协作给他人使用。
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民用地问题,使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高品质农产品。
4. 农村合作社:2015年,中国农村合作社改革率先试点,改革成功后逐步推广到全国。
农村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整合农民的产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8年,中国开始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原来由国家管控的林地管理权开始逐步下放到基层群众手中,让群众参与林地的管理和保护。
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对林业的热情和保护意识,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这些标志性事件的发生,都大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地区的一系列问题,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
在未来,中国农村改革还将继续深入推进,不断迈向更高的水平。
一、大事记
一、大事记2003年大事记1、2003年1月,代表宿松县迎接省“两基”监测考核验收;2、2003年2月20日,召开全镇镇村干部大会,传达县“三干会”精神,部署2003年工作;3、2003年4月2日,全镇镇村干部集中开展“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学习活动;4、2003年4月22日,成立“非典”预防控制指挥所,全面部署和全力配合医疗卫生预防抗击“非典”工作;5、2003年4月,省委书记王太华一行到我镇视察抗“非典”工作;6、2003年5月28日,石锦华任复兴镇党委书记、原书记李超玉调县工作;7、2003年6月14日,召开复兴镇第十四届人代会,石甲东作政府工作报告,石甲东任镇长;8、2003年6月23日,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63个重点中心建制镇之一;9、2003年8月开始对种粮农户实行补贴;10、2003年9月2日,选举出席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15名;11、2003年9月30日,引资100万元的中棚、老岸大棚蔬菜基地建立;12、2003年10月1日起乡财县管;13、2003年10月20日,投资130万元的孤山自来水厂工程全面启动试运行;14、2003年10月31日,部署本年度冬季征兵工作;15、至年底,年终全县二十二个乡镇综合考评获“先进乡镇铜牌奖”;16、完成本年度退耕还林1200亩;17、本年度引进境外资金1400万元,梁公村民吴少华引进南京资金88万元,五丰村民田红祥引进无锡资金60万元;18、至年底,宿复线水泥路在本镇范围内路段全面完工;19、至年底,投资近百万元,完成复兴路2000米下水道和3.5公里中心绿化带工程;投资32万元完成孤山西路下水道工程;复兴路全面实行路面柏油化;20、至年底,投资130万元,完成5.7公里幸福河20万方清淤工程;21、至年底,投资70万元,扶助日产3000吨镇自来水厂下迁工程;22、至年底,石坝街道投资60万元对润申有限公司进行技改,全镇对原企业进行技改投资30万元以上的棉业加工厂有10余家;23、到年底,2001年前的590户移民建镇工程各村(街道)全面完成。
2001-2011十年大事
附:2001-2011国家大事记。
2001:神舟二号发射成功;“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辛亥革命90周年;张学良先生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中国加入WTO;2002:神舟三号、四号发射成功;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上海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
2003:抗击非典;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成中国太空第一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2004:《行政许可法》实施;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中国联想集团宣布收购IBMPC全球业务;2005:董建华辞去香港特区特首之职;《反分裂国家法》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抗战胜利60周年;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马英九接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十一五规划通过;2006:《农业税条例》正式废止,并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三峡大坝全线建成;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举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2007: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周正龙拍摄假华南虎照;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升到2000元。
2008:南方雪灾;四川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燃油税改革。
2009:嫦娥一号撞月成功;H1N1流感疫情;联通3G业务开通;节假日调整;500年一遇的日全食;60周年国庆。
2010:谷歌退出中国大陆;青海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开幕;腾讯大战360;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是中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标志性事件不断涌现。
这些事件影响深远,对中国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1978年,《关于建立农村经济责任制的决定》的颁布,开启了农村改革的大门。
这个决定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自愿参与土地承包和经营,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为农村改革奠定了基础。
1980年,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关于城市、镇会有条件的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政策的出台,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办企业,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基础。
1982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有力推行。
这一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
1985年,《关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政策的实施。
这一政策在农村土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集体经济组织体制和市场化经营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农村经济体制进一步得到优化升级。
1992年,中国农村改革迈入了新的阶段,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
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013年,中国政府正式推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这一政策为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置、承包期延长、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2019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中国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流转土地,支持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入市。
这一政策的实施,会进一步激发农村土地资源的潜力,并推动农村经济更快地发展。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农村改革始于1978年,距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
这段时间里,中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其中一些标志性的事件。
1. “包产到户”政策:1980年,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政策,农民可以按照一定的土地面积分得田地,不再按集体统一分配。
这一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1982年,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可以通过长期承包土地,获得土地使用权,并享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这一制度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保障了农民的劳动所得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3. 农村经济改革试点:1984年,中国决定在一些农村地区进行经济改革试点,通过发展农村工业、个体经济和其他经营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一试点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为今后的农村改革积累了经验。
4. 农村市场化改革:199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取消了农业生产计划,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
这一改革使农民可以按照市场需求来选择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2008年,中国开始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其他农户或农业企业经营。
这一制度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土地收入。
6. 新农村建设:2003年,中国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为重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一举措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居住等条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7. 农村金融改革:2003年,中国开始进行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服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这一改革的成果包括建立了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了融资和理财的渠道。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1978年至2018年)涉及了许多标志性事件,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事件的简要介绍。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开端。
根据这个制度,土地由村委会分配给农民个人或家庭,农民负有责任种植和经营土地,享受土地的收益。
这个制度分散了土地所有权,打破了集体经济的束缚,激发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为今后的农村改革奠定了基础。
2. 村集体经济改革 (1980年代):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发下,中国开始推行村集体经济改革。
这个改革取消了以前的集体经济,允许村民发展个体经济、小型企业和乡村合作社等。
这一举措鼓励了村民自主创业和发展乡村经济,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1990年代):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中国开始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允许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和承包权在农户之间流转。
这一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的转移。
4. 农村金融改革 (2000年代):农村金融改革旨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的问题,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项改革推动了农村信用社改制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了更多金融支持和融资渠道。
5. 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至今):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旨在加强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战略鼓励农民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旨在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富裕。
这些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中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中国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整个农村社会得到了积极的变革和发展。
农村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公共服务不完善等,今后的农村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改革措施来解决。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有许多,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
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农村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农村改革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1982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并开始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
这一制度的推行,使得农民能够独立经营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此后,中国的农村改革也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
第二个标志性事件是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
在80年代初期,中国引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可以个体经营土地,并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决策权。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力,中国政府鼓励农民组建经济合作社,以集体经营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989年,中国农村经济合作社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推动了农民的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标志性事件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
2008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进入了试点阶段。
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第四个标志性事件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
2016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
最重要的举措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权颁证,赋予其更多自主权和财产权益。
此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 30年大事记
农村改革发展 30年大事记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还制定了加强农业的措施。
1979●1月初,《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提出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中央首次明确肯定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
3月,国务院首次提高冻结了20多年的农副产品价格。
7月初,《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下发试行,对当时的社队企业大发展开了绿灯。
1982●1月1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发出,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要长期不变。
1983●1月初,第二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全面推广。
10月,农村开始实行政社(人民公社)分开,撤社建乡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1984●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三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巩固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把主要精力转到抓好商品生产上来。
3月,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开始走上“异军突起”的快速发展之路。
1985●1月初,第四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我国农村开始了以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
1986●1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第五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指出,我国农村已开始走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
1987●1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
到当年9月中旬,我国已在10个省、自治区建立起14个规模不等、项目不同的农村改革试验区。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农村改革距今已有40年的历史,这4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生了许多标志性事件,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些标志性事件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里程碑。
本文将对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进行梳理和解读。
1978年,中国启动了农村改革,在邓小平的倡导和领导下,中国农村开始了改革开放之路。
在这4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见证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崛起,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
以下是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1. 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建立(1978年)1978年,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家庭联产责任制。
这一制度废除了人民公社,把土地、水利、生产资料交还给农民个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这一改革为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农村兴办企业(1980年代)198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了兴办企业的浪潮,农民建立了乡村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推动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使得农村经济得到了新的活力。
这一举措深刻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3.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1982年)1982年,中国农村实行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不受侵犯,承包期限为30年,并进行了多次延续。
这一法律的实施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为农民提供了长期的土地经营权,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1985年)1985年,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0年代)199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制度的再次延续、农村金融改革等,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2011年我国农村改革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2-05-03访问次数:21
●2003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农合制度的目标。
●2004年,时隔18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发出关于“三农”问题一号文件。
自此,连续9个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提出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政策措施。
●2004年起,我国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
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的资金已达1406亿元。
●2004年起,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实行多渠道经营。
同年,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1月1日起,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全面取消。
2月,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
●2006年初,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
●2006年9月,国务院决定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三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2007年起,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国1.48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2007年7月,我国启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务院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2008年7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提出在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承包到户,承包期为70年,期满可以续包。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提出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选举法修正案,我国开始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2011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吃穿两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