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动态监测前沿传感器应用解读

桥梁动态监测前沿传感器应用解读
桥梁动态监测前沿传感器应用解读

一、支座监测:

测量仪器:表面应变计

测量原理:振弦式传感器;仪器以点焊或者粘贴的方式安装到支座表面,仪器能根据支座的受力变化测量出支座相对应的应变量。

组网方式:此传感器输出为模拟信号,一个应变计需接一个弦式高智能采集模块,进行数据转换后直接接到系统总线进行无线远程传输。仪器介绍:

表面应变计

YH—0200系列智能型表面应变计

采集方式:

远程无线自动化数据采集

利用GPRS或CDMA等无线公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完成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监控。传感器通过GPRS或CDMA接入INTERNET网,主机只要接入INTERNET 网就可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

安装方法:

1)表面应变计安装前检验:首先,仔细阅读表面应变计与测试仪说明书,了解表面应变计具体参数,熟悉测试仪使用操作;再将表面应变计与测试仪连接,按测试仪“开/关”键开机进行测量,检测表面应变计是否工作正常;检查传感器数量及导线长度是否正确。以确定传感器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损坏或丢失。

2)具体安装方式

1、选择测量点。

2、把应变计、安装座安装好。

3、将安装座用螺栓(或胶水)固定在被测物体上,两端之高度应平衡。

4、将保护罩罩上。

5、通过读数仪读出表面应变计的编号,并与安装位置一起做记录。

6、待浇注水泥凝固后,两三天待稳定后,用读数仪或电脑对表面应变计进行调零。

以后测量出的偏差值就是相对调零时的沉降量了。

3)观测与数据记录、整理

1 作好传感器的安装记录,存档。其内容包括,该段面里程、

表面应变计的具体位置、实验编号、传感器编号、安装日期、

天气状况及安装人员。

2 制作好相应的标示牌,插在输电缆布线位置,以作标示。

在每次工序转换施工时要安排专人负责看管,以防表面应变

计因施工或自然因素而破坏。

如果忽略这些安全注意事项,可能导致本产品受损,不能

二、梁板跨中位置的砼应变监测

测量仪器:表面应变计

各测量原理,安装方式可参考支座测量。

三、预应力钢绞线、钢索的应力、应变监测

测量仪器:1、锚索计(测量钢索的应力)2、表面应变计(测量钢索的应变)

测量原理:1、振弦式传感器;仪器可直接套在钢索上,用锚固头卡住,可直接测量钢索的应力。仪器内部有多根钢弦,减小了钢索偏心力引起的测量误差。

2、表面应变计:可参考以上表面应变计

组网方式:此传感器输出为模拟信号,一个传感器需接一个弦式高智能采集模块,进行数据转换后直接接到系统总线进行无线远程传输

仪器介绍:

锚索计

YH—1000系列智能型锚索计

在经过热处理的高强度合金钢圆柱筒内装有3-6个高精度振弦传感器,测量施加到圆筒上的载荷。多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消除不均匀及偏心负荷的影响。

用于测量或监测各种锚杆、锚索、岩石螺栓、支柱及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载荷或预应力变化。

问题一:此仪器不能完全实现动态监测,最快采集时间为三秒一次。如果是做安全监测,建议提高采集频次,比如车流高峰期提高监测频次,设定极限值,超过此值自动报警。

问题二:我们仪器设计寿命均为二十年。

问题三:如做动态监测可选用索力计,但不能拉入现有系统。

四、台背回填的沉降观测

测量仪器:单点沉降计

测量原理:仪器埋放在台背回填土中,在下部基岩上找一个相对不动点,由土体的变化带动仪器内部的测杆变化,根据不动电感量测量出相对应的沉降或者反弹量。

组网方式:此仪器数字信号输出,可直接挂接到系统总线,进行无线远程传输。

仪器介绍:

单点沉降计

YH2500A系列智能型单点沉降计

由位移计、测杆、锚头、沉降板组成。钻孔后埋入土体基础内部,测量锚头与沉降板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化。主要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大堤、高层建筑等各种基础沉降变形的测量。

YH-2510A 100mm 0.01mm

YH-2520A 200mm 0.01mm

YH-2540A 400mm 0. 1mm

五、桥梁墩柱防撞墩

此方式为动态监测,具体的产品及方案需另外做一套系统。到时再补充。

六、系统及软件

单总线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集线器(MCU)方式,更省线,接线方式更简便,系统的兼容性更强大。一条总线理论上可挂接256个各类型传感器。同时整座大桥可用一套系统。

软件: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图示及表格模块

自动报警模块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 王萍姚恒美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05 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33 . 1 亿美元,研发投入达到232 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1%。其中生物医药依然是生物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研究人员在药物设计、疫苗研究、抗体工程、新型药物输送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众多突破。尽管目前我国在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上仍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在癌症治疗、蛋白质、免疫学等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果屡次登上《科学》、《自然》等顶级国际权威期刊,并受到生物医药企业的高度关注。 一、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药物设计 以核酸为靶的药物设计重要研发领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反义核酸、核酶与三链DNA的设计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是以核酸为靶的小分子药物研发。 目前全球约有20 余家公司在从事反义核苷酸的研究与开发,其中有23 种试用于临床,其中 4 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反义核酸药物主要研发方向包括抗癌抑癌、抗耐药、免疫类、细胞因子类、抗病毒等。目前,反义药物方面己取得重大进展,第一代产品(Eyetech 公司用于抑制老年人眼疾的Macugen )己有上市,第二代反义产品也己形成。核酶具有高度特异性,作为抗病毒基因治疗的新型分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被认为是抗病毒基因治疗方案设计中重要探索方向。2004 年 6 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开发出了一种抗乙肝病毒的SNIPAA盒式微型载体。该类研究在国内已有开展,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自2001 年起开展“核酶介导的果树抗类病毒基因工程”的研究。R 卜A干扰不仅可以深入揭示细胞内基因沉默的机制,而且还可以作为后基因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有力工具,广泛用于包括功能基因学、药物靶点筛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疾病治疗等等,近年来已成为遗传学、药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目前中国科学家也己纷纷开展了该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已立项支持。 疫苗研究 以美国为例,疫苗的需求每年增长8 . 6 % ,到2008 年时市值将达74 亿美元,到2013 年疫苗市值将达91 亿美元。其中先进技术应用趋向包括异质基础加强结种技术、蛋白质调控技术、类病毒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美国细胞基因系统工程公司应用基因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肺癌疫苗G 一V AX ,被视为运用修改过基因的活体细胞治疗癌症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抗体工程 抗体分子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分子,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可广泛应用在疾病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等领

桥梁动态监测前沿传感器应用解读

一、支座监测: 测量仪器:表面应变计 测量原理:振弦式传感器;仪器以点焊或者粘贴的方式安装到支座表面,仪器能根据支座的受力变化测量出支座相对应的应变量。 组网方式:此传感器输出为模拟信号,一个应变计需接一个弦式高智能采集模块,进行数据转换后直接接到系统总线进行无线远程传输。仪器介绍: 表面应变计 YH—0200系列智能型表面应变计 型号量程分辨率温度范围外型尺寸mm 价格长 YH-0212 3000με1με-20℃~80℃150 490 YH-02XX 3000με1με-20℃~80℃根据用户要求

型号振弦数测量范围灵敏度输出接口价格YH-3001A 1 700~5000Hz 0. 1Hz 工业总线接口490 采集方式: 远程无线自动化数据采集 利用GPRS或CDMA等无线公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完成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监控。传感器通过GPRS或CDMA接入INTERNET网,主机只要接入INTERNET 网就可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

安装方法: 1)表面应变计安装前检验:首先,仔细阅读表面应变计与测试仪说明书,了解表面应变计具体参数,熟悉测试仪使用操作;再将表面应变计与测试仪连接,按测试仪“开/关”键开机进行测量,检测表面应变计是否工作正常;检查传感器数量及导线长度是否正确。以确定传感器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损坏或丢失。 2)具体安装方式 1、选择测量点。 2、把应变计、安装座安装好。 3、将安装座用螺栓(或胶水)固定在被测物体上,两端之高度应平衡。 4、将保护罩罩上。 5、通过读数仪读出表面应变计的编号,并与安装位置一起做记录。 6、待浇注水泥凝固后,两三天待稳定后,用读数仪或电脑对表面应变计进行调零。 以后测量出的偏差值就是相对调零时的沉降量了。 3)观测与数据记录、整理 1 作好传感器的安装记录,存档。其内容包括,该段面里程、 表面应变计的具体位置、实验编号、传感器编号、安装日期、 天气状况及安装人员。 2 制作好相应的标示牌,插在输电缆布线位置,以作标示。 在每次工序转换施工时要安排专人负责看管,以防表面应变 计因施工或自然因素而破坏。 如果忽略这些安全注意事项,可能导致本产品受损,不能

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_程勇

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程 勇 (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南宁530003) 摘要:桥梁工程是一门融合工学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桥梁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在改善交通状况的同时,也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工业革命以及各种高新技术浪潮的冲击, 使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所关注的桥梁工程领域也因此获得了巨大发展。总结桥梁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规律,论述目前该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出我国桥梁建设与外国桥梁建设的差距,勉励我们在创新、质量和美学方面不断努力,让中国早日从桥梁大国发展为桥梁强国。关键词:桥梁工程;发展历史;前沿问题;发展前瞻;差距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61(2010)03-0059-06 The Historical Review and Future Prospect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HENG Yong (Nanning Branch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Ltd., Nanning 530003,China ) Abstract :Bridge engineering is an integrated subject with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art combined.Bridges are not only an infrastructure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traffic situ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ural land-scape.With the impac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various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bridge engineering.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law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s development ,the frontier problems and future tendency of this subject at present have been described ,and the gaps in bridge constr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ies have been discussed ,which could urge us to make efforts in 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 ,quality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s ,hence making our country shift from a big country of bridge to a very strong one. Key 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frontier issues ;development tendency ;gap 收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简介:程勇(1975-),男,甘肃武山人,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桥梁隧道的设计与研究。 0前言桥梁的建造和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也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造桥梁,跨越障碍,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与梦想。毛主席曾有诗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今天的桥梁不仅可以实现人类跨越大山大河的梦想,它还可以极大 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有的还是城市特有的一道亮丽风景。 桥梁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科技的发展历史, 它始终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产生了一次次的飞跃。 1桥梁学科的发展历史及规律 距今约三千年时,我国已掌握架设大型浮桥 的技术,在宽阔的渭河上架设浮桥。 至18世纪前,桥梁建筑大都以石料、铁、木材为主要的建材,其中以赵州桥和大渡河铁索桥(见图1和图2)为典型代表,体现了古代中国桥梁的伟大成就 [1][2]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建于隋代,桥 全长约50.82米,拱矢高7.23米,是我国现存的石拱桥中最古老并为当时跨径最大的石拱桥,且是世界桥梁史上敞肩拱的首创。泸定桥建于清康熙年间,水平跨度100米,桥梁宽度2.9米,跨度超越了19世纪欧洲和北美所建造的第一批这种类型的 第19卷第3期淮阴工学院学报Vol.19No.32010年6月Journa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2010

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势态之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领域也进一步扩张,基于传统模式下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自然观以及科学观,而近年来则向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等方面延伸。文章在分析科技哲学的前沿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科技哲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科技哲学的稳健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标签:科技哲学;前沿;发展趋势 引言 现状下,对于科技哲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科学技术方面,与此同时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则属于科技哲学研究过程中的延伸部分[1]。科技哲学相关联的问题很多,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科技哲学如果能够对知识结构创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将会使科技哲学所研究的领域范围进一步扩充,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推进作用。鉴于此,本课题对“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科技哲学的前沿分析 1.1 思想流派纷呈方面 科学文化哲学在现代西方文化科技中的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女权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便是耳熟能详的哲学文化,并且这些哲学文化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自然科学范畴当中,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渗透进来,虽然女性主义在科学界所维持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从认为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它从独特的视角很好地对主体科学进行了理性的批判[2]。与此同时,还构思了有关女性主义科学的一些假想及实践。对于哲学研究来说,显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所论述的内容当中,还涵盖了政治、文化、科学以及技术等,这些均会对我国科技哲学产生尤为深远的影响。 1.2 意识形态批判方面 对于科学文化哲学来说,里面所研究的学科及内容诸多。我们知道学科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的,进一步便会呈现科学划界等呈现上的问题。以所发布的学术论文为依据,可以看出科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是存在批判这一特质的。通过批判便能够认识问题的存在,从而剖析问题的根本,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依据,这显然也是科技哲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关键优势一致。结合近年来在各大学术权威网站所发表的文章来看,基于科学文化哲学中有关于意识形态批判的文章占了3.6%[3]。从学术分支广泛的层面分析,这一数据很好地说明了现状下在科学文化哲学中意识形态占据有利地位。对于哲学文化批判讨论来说,其前沿问

桥梁检测方案

某某桥梁检测方案 委托单位:某某公司 技术负责: 编写: 审定: 某某检测机构 2016年12月15日

目录 第1章桥梁概况 (1) 第2章试验目的和依据 (1) 2.1试验目的 (1) 2.2试验依据 (1) 第3章试验项目和方法 (2) 3.1桥梁结构外观检查 (2) 3.2桥梁结构静力荷载试验 (2) 3.2.1试验荷载 (2) 3.2.2测试参数及方法 (3) 3.2.3测点布置 (3) 3.3桥梁结构模态试验 (4) 3.3.1测试参数及方法 (4) 3.3.2测点布置 (4) 第4章试验准备及实施 (5) 4.1荷载试验的预备工作 (5) 4.2荷载试验实施 (6) 第5章试验费用预算 (8) 第6章试验成果报告 (9)

第1章桥梁概况 某某桥梁建于1998年,1999年正式投入运营,是游客进出的唯一人行通道。该桥是一座跨径为74.9m的单跨地锚式人行悬索桥,主索矢跨比为1/10。经过多年使用后,桥梁结构构件不同程度地出现老化和破损,亟待对该桥进行必要的检测,查明桥梁的性能状态,评定其使用功能,为桥梁管养、维修加固提供依据。受某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针对某某桥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检测方案,待业主单位审核批准后,遵照实施。

第2章试验目的和依据 2.1试验目的 试验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通过对桥梁结构构件进行外观检查,全面了解爱伲寨吊桥个 主要构件的技术状况,即使发现桥梁结构的异常状况,为评 定该桥的使用功能、制定管养计划提供依据; (2)分析、测试桥跨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和位移,检验 桥梁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评价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3)建立桥梁结构的技术档案,为今后的运营、管养、检测提供 依据。 2.2试验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11-2011);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2);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522-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1986)。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科学围绕信息、知识、智能等主题发展迅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处理、文字与自然语言的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科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遗传算法、逻辑学等领域研究中前沿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在短短的60年里,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人的成就。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加速T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 1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中前沿的问题主要围绕信息、知识、智能三大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而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是人们对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处理后,形成的规律、规则、方法及认识。智能则是指大脑从历史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现有信息、知识的推理、演绎、判断的方法。 根据研究分析表明,在三大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前沿热点研究: (1)信息方面:信息处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 (2)知识方面:以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的问题。 (3)智能方面: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证明,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代数逻辑学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特色。 1.1 信息科学 1.1.1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点,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分为符号和数据,因而一切要由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首先是符号化和数字化。信息科学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主要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转化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及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图像和语音识别系统。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应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1.2 数据挖掘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单一的数据资源,即以数据库为中心,对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中数据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计算机能够更多的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制定等领域。数据库处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或信息型处理)。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由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体系化环境,因而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方面目前主要解决的前沿问题有: (1)异构数据的接口机制;(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问题;(3)数据仓库的数据优化问题;(4)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获取与整理;(5)历史数据的提出和信息挖掘;(6)信息挖掘的方法学问题;

桥梁检测说明及细节

桥检 参考《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进行。 检查依据 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2、《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 3、《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检查内容 1、检查方法和手段 定期检查以目测观察结合仪器观测进行,必须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损情况。定期检查的主要工作有: 1) 现场校核桥梁基本数据(桥梁基本状况卡片)。 2) 当场填写“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记录各部件缺损状况并作出技术状况评分。 3) 实地判断缺损原因,确定维修范围及方式。 4) 对难以判断损坏原因和程度的部件,提出特殊检查(专门检查)的要求。 5) 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运行的危桥,提出限制交通或改建的建议。 6) 根据桥梁的技术状况,确定下次检查时间。 2、特大型、大型桥梁的控制检测 按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对本区内拟检桥梁的特大桥、大桥设立永久性观测点,定期进行控制检测。控制检测的项目及永久性观测点见表1。 表1 桥梁永久性观测点和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观测点 1 墩、台身、索塔的高程 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桥台侧墙尾部顶面的上、下游各1~2点 2 墩、台身、索塔倾斜度 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内)的上、下游两侧各1~2点

桥梁工程未来展望

桥梁工程未来展望 桥梁的基本组成:桥梁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即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设施。 一.上部结构:在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的主要承载结 构。 二.下部结构:桥墩和桥台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等活载传至地基的构筑物。设臵在桥两端的称为桥台,桥台还与路堤相衔接,抵御路堤土压力;防止路堤填土的滑坡和塌落。桥墩和桥台中使全部荷载传至地基的底部奠基部分,通常称为基础。 三.支座:在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臵的传力装臵。它不仅要传递很大的荷载,并且还要保证桥跨结构能产生一定的变位。 1. 古代桥梁史 1.1古代桥梁的特点:古代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完全依靠建造者的经验,缺乏现代力学知识的指导,施工技术比较原始,建造工具简单。建桥材料主要以天然的或加工过的木材,石材为主,还包括竹索,藤索,铁索等。中国古代桥梁在选址,布局,结构构造,艺术造创造型及环境协调等方面都有许多创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由于古代桥梁跨径小,多为拱桥。 1.2古代著名桥梁掠影: 1.2.1石拱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

桥两端的石拱上辟有两个敞开的小拱,这种结构既可以减轻桥身的重量,又起到减少流水冲力的 作用,非常符合科学原理,是当时世界桥梁中的首创。 1.2.2石梁桥:福建泉州安平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石梁桥,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 1.2.3索桥:四川灌县的竹索桥和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 2.现代桥梁: 进入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桥梁工程日新月异。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对桥梁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桥梁设计原则赋以更新的内容。例如,现在对土建结构的美学要求愈来愈高,结构物不再单纯作为满足使用要求的工程实体,而要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又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如防噪音、防振动、防污染等。 而在材料方面,现代桥梁已不仅仅局限在石材, 木材等天然材料,而是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即钢材,混凝土以及石灰,砂浆,木材,建造出非常坚固耐用而又美观时尚的建筑桥梁。由于力学、钢筋混凝土的发展,使各式轻巧、跨径大的桥梁得以出现。所以在现代桥梁上侧重于钢筋混凝土桥梁的介绍,从而区别于古代桥梁。 2.1现代桥梁的分类 在漫长岁月里,造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多

科学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doc

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引言 现状下,对于科技哲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科学技术方面,与此同时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则属于科技哲学研究过程中的延伸部分[1]。科技哲学相关联的问题很多,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科技哲学如果能够对知识结构创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将会使科技哲学所研究的领域范围进一步扩充,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推进作用。鉴于此,本课题对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科技哲学的前沿分析 1.1 思想流派纷呈方面 科学文化哲学在现代西方文化科技中的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女权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便是耳熟能详的哲学文化,并且这些哲学文化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自然科学范畴当中,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渗透进来,虽然女性主义在科学界所维持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从认为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它从独特的视角很好地对主体科学进行了理性的批判[2]。与此同时,还构思了有关女性主义科学的一些假想及实践。对于哲学研究来说,显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所论述的内容当中,还涵盖了政治、文化、科学以及技术等,这些均会对我国科技哲学产生尤为深远的影响。 1.2 意识形态批判方面 对于科学文化哲学来说,里面所研究的学科及内容诸多。我们知道学科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的,进一步便会呈

现科学划界等呈现上的问题。以所发布的学术为依据,可以看出科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是存在批判这一特质的。通过批判便能够认识问题的存在,从而剖析问题的根本,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依据,这显然也是科技哲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关键优势一致。结合近年来在各大学术权威网站所发表的文章来看,基于科学文化哲学中有关于意识形态批判的文章占了3.6%[3]。从学术分支广泛的层面分析,这一数据很好地说明了现状下在科学文化哲学中意识形态占据有利地位。对于哲学文化批判讨论来说,其前沿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科学,其二是人文。因此,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成为了诸多学者所研究的对象。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在人文与科技哲学两者充分融合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哲学科技充分有效地发展起来,进一步使科学文化哲学在促进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展现出来。 1.3 科技哲学的热点问题分析 对于未知世界,吸引了大批学者进行探索,并且在探索过程中通常带有极为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这是由于未知的不可预知性,在事实缺乏有效证据的前提下,哲学思辨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恩格斯说过:历史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丰富经验能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起到极大的帮助[4]。这说明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依赖于历史,并将历史作为自然科学理论在构建方面的重要参考凭据。在哲学学术界,科技哲学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属于一大热点问题。比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起重点关注的年里约会议中所表法的有关保护全球黄金的国家元首宣言。世界各国均将此问题称为21世纪议程,并且该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 2 科技哲学的发展趋势探究

卫星定位(GPSBD)技术在桥梁检测监测中的应用 继续教育

卫星定位(GPSBD)技术在桥梁检测监测中的应用第1题 北斗三号空间段由()颗卫星组成。 A.24 B.30 C.35 D.5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2题 我国于()年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A.2000 B.2012 C.2018 D.2020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 )三部分组成。 A.北斗一号 B.用户段 C.接收机 D.监测站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4题 任一卫星的瞬时位置可根据()计算得到。 A.卫星轨道参数

B.参考时间 C.后方交汇 D.星历 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5题 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同组卫星所得观测量单差之差称为()。 A.站间求差 B.星间求差 C.历元间求差 D.双差法 答案:B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6题 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功能。 A.定位 B.导航 C.授时 D.测速 E.短报文通信 答案:A,B,C,D,E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7题 卫星定位系统(GPS/BDS)地面段由以下部分组成()。 A.主控站 B.监测站 C.注入站 D.观测站 答案:A,B,C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8题 卫星定位系统定位特点包括()。 A.全天候 B.精度高 C.功能多 D.应用广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9题 卫星定位误差主要来源有()。 A.卫星相关 B.传播途径相关 C.接收机相关 D.视线相关 答案:A,B,C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10题 根据差分改正数的类型,差分主要包括()。 A.位置差分 B.伪距差分 C.载波相位差分 D.相对差分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0.0 批注:

全球OLED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OLED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与LCD相比,OLED具有主动发光,无视角问题;重量轻,厚度小;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发光材料丰富,易实现彩色显示;响应速度快,动态画面质量高;使用温度范围广;可实现柔软显示;工艺简单,成本低;抗震能力强等一系列的优点,因此它被专家称为未来的理想显示器。 1、技术飞跃 从1947年发现有机发光二极管,到OLED电视的销量急剧增长,OLED已经走过了一条冗长的道路,从初期的面板良率极低,已经发展到了现如今的FHD面板良率80%的突破,由于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显示技术因为使用的材料不同(有机物与金属),所有拥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时,随着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不断诞生与成熟,相信面板良率将有进一步提升。面板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下调。 图表1:55"FHD OLED良率与成本关系(模组)(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技术发展难点 自从1979年柯达公司华裔研究员邓青云发现了有机电致发光现象以来,OLED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被科学家们程之为未来显示技术的明星,这是由于OLED的性能远远超过了LCD,PDP。 但是,这项技术仍然有很多的难点,站在发展的角度,前瞻认为OLED技术尚存在以下问题亟须解决: 图表2:OLED技术发展难点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OLED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企业都在对OLED技术发展难度进一步攻关,相信未来这些难点将会取得突破,基于当代全球OLED技术发展情况,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OLED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认为,未来OLED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1)真正能发挥OLED技术优势,仍是AMOLED应用为主 PMOLED在其元件的结构组成,明显较AMOLED结构更为简单,具备大量生产压低成本的制造优势,也是OLED用于显示应用最早量产的产品形态。PMOLED适用于行动电话的次显示屏幕应用,在讯息显示量不高的小型面板应用尤其适合,量产成本也相对低许多。但在行动装置越趋转向高彩、大尺寸、快速显示的应用方向时,PMOLED在技术条件明显无法应付新需求。

生物科学前沿简介

第八讲生物科学前沿简介 一、20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记者:匡先生,在展望生物学绚丽的发展前景之前,您能否简要的回顾20世纪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就呢? 匡廷云院士:由于19世纪以来,物理学、化学、地学以及技术科学的理论成就和技术进步,为生物学家认识生物发展规律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方法。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命科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20世纪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两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孟德尔遗传学的再认识和摩尔根的基因论。孟德尔开创了经典遗传学,揭示了生物遗传现象。摩尔根主要用实验手段证明了基因是有序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到了20世纪中叶,迎来第二次突破性进展,即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沃森是生物学家,当时刚刚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研究噬菌体,后来到了英国。而克里克是个物理学家,当时在剑桥读Ph.D,用X射线衍射研究蛋白质晶体结构。沃森的贡献是在于确定DNA 两对特异性碱基的配对。克里克的贡献在于他极力主张建立物理模型,从分子、原子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变量和稳定条件。特别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大大减少了变量数目。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完美的结合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这是第二个突破性的里程碑。 图2 玉米籽粒的孟德尔遗传 图3 DNA 双螺旋

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开辟了生物学的新纪元。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因此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科技的发展对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的推动力是巨大的。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信息科学的发展人类才有可能识破自身的基因。在20世纪末大规模的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类的基因全序列。这个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20世纪人类三大科学计划。可以说20世纪生物学是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doc

§13—4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1.5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

桥梁变位长期监测

中冶建研院建议桥梁变位长期监测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上海)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桥梁检测、桥梁加固设计、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桥梁检测中心除了拥有国家质检总局所颁布的桥梁检测检查能力许可外,于2011年10月中心取得了交通部的桥隧专项资质。为有效检测公路桥梁的结构性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公路、市政建设,我院桥梁检测中心购买、研制开发了一整套与先进的桥梁检测仪器相配套使用的完整的测试系统,先后承接了北京、广西、深圳及上海地区百余座桥梁的监测、动静载试验、桥梁整体监控、监测等。 在桥梁结构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地质情况、地下水为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变化、桥梁周边施工、使用荷载增大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桥梁结构的基础会产生沉降或变位,内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桥梁结构的线形或平面位置会产生变化,对于金顶结构,这些变化往往引起桥面线型不顺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对于超金顶结构,这些变化不仅会引起桥面的不顺畅,而且会导致桥梁结构实际受力状况海边。就长期监测内容而言,其范围比较广,沉降变位、系杆及拉索索力的变化,温室效应等。上述因素的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优势甚至会危及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因此必须通过相应的监测方法、监测手段、账务上述因素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桥梁结构受力状态、使用性能德影响程度。同城,桥梁基础沉降或桥梁变位监测比较常用,可以在施工阶段布设,也可以在运营过程中布设;而内力监测则需在施工阶段预埋测试元件,测试与分析也相对复杂一下儿,一下就对桥梁变位的长期监测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目前,对于基础沉降。桥梁监测,一般采用测量学方法进行。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测量出额桥梁观测的基本理论。建立相应的观测网点和测量路线,利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测距仪、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测量仪器设备,在独立坐标系中,测量桥梁变位控制点的坐标。然后,通过对各次测量所得出的侨联变位控制点坐标比较,分析判断桥梁结构长期变位的发展趋势;通过结构计算分析,得出由长期变位所产生的结构内力、应力增量。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及结构受力特点,设计、配筋等结构基本情况,就可以宏观判断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或建议。

浅谈桥梁工程的发展

浅谈桥梁工程的发展 邱思福241190050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2011土木工程专业(1) 摘要:交通事业是社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各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巩固国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桥梁又是公路,铁路,农村道路以及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上,桥梁的造价平均仅占公路总造价的1/5左右,在国防上,桥梁是交通运输的咽喉,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对桥梁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揭示桥梁工程得以迅猛发展的主导因素,并简要分析未来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桥梁发展历程桥梁结构发展因素事故分析未来发展 一、概述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对桥梁工程有着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桥梁工程是集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工作过程,以及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它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桥梁工程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为主体的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使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公路施工中,桥梁往往是全线通车的关键。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在交通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桥梁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未来桥梁的发展将会更加先进和全面。我们所关注的桥梁工程领域也因此获得了重大发展。而今我们正处新世纪之初,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对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做一回顾,对桥梁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队桥梁今后的发展进行分析。 二、桥梁发展历史 在距今约三千年的周文王时,我国就已在宽阔的渭河上架设过大型浮桥。后陆续涌现了一大批以石料铁为建材的桥梁建筑,其中以赵州桥(跨度37.02m,公 元605年)、大渡河铁索桥(跨度约100m,1803年)等为标志体现了古代桥梁的伟大成就,也显示了古代中国的强盛。18世纪以后,欧洲率先进入工业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200年西方文明的历史,促进了大规模的铁路桥梁建设。迄今,以英国不列颠尼亚箱梁桥(跨度141m,185年)、美国布鲁克林悬索桥(跨度486m,1883年)及英国福斯悬臂桁架桥(跨度520m,1890年)为标志的桥梁建筑仍散发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气息。20世纪初期,西方工业社会获得空前发展,日趋发达。于30年代

十大科技前沿趋势与产品

1、谷歌智能手机应用于太空机器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谷歌先进技术和项目小组(ATAP)合作把安装了Tango系统的手机用于国际空间站中的SPHERES卫星中。 他们把安装了Tango系统的手机用于国际空间站中的SPHERES卫星中。SPHERES项目旨在开发零重力自主平台,作为宇航员的机器人助手或在空间站中独立执行维护活动。Tango系统的3D跟踪和地图功能将允许SPHERES重构空间站的3D地图,使距离地球表面230英里之上的浮动机器人平台能够自主导航。这将使卫星能够对空间站其余部分进行探索,并使用新的软件算法绘制SPHERES周围的地图。Tango手机已经专门进行了修改,使其接口和照相系统在同一侧。 Tango项目和SPHERES将在2014年夏季启动。

2、DM3——打造磁性驱动的微型工厂 DM3(Diamagnetic Micro Manipulation)技术由一家非盈利研究机构SRI International开发,目前已申请专利。 该技术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用电磁脉冲控制低成本小型磁铁。它可以令磁性驱动的微型机器人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向任何方向移动,而且可以同时操控数十个。在SRI加入效应器后,机器人更是可以拾起、抓握和操作材料。 这项技术可被应用于混合光电电路制造、生物组织制造、快速成型,或者运行一个微型工厂。你也可以用它来清除电脑主板上的灰尘。 3、石墨烯柔性屏幕获突破

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韩国成均大学联合宣布,它们已经合成一种能在更大尺度内保持导电性的石墨烯晶体。 三星表示,这是一种可以用在柔性显示屏和可穿戴设备上的屏幕显示技术。石墨烯是目前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透光率极好,电阻率最小,结构稳定。这些特点让石墨烯极其适合用来制造可弯曲的透明触摸屏。在各大科技巨头都把可穿戴设备作为下一个科技革命的今天,石墨烯柔性屏的出现将极快加速该产业的发展。 目前,石墨烯显示技术还不适用于大屏。同时,石墨烯屏幕的成本并不高。 4、ASIMO——真人般的仿真机器人

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

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technology是在不破坏组织结构,保存要捕获的细胞和其周围组织形态完整的前提下,直接从冰冻或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获取目标细胞,通常用于从中精确地分离一个单一的细胞。 背景:机体组织包含有上百种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各自与周围的细胞、基质、血管、腺体、炎症细胞或相互粘附。在正常或发育中的组织器官内,细胞内信号、相邻细胞的信号以及体液刺激作用于特定的细胞,使这些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并且发生复杂的分子变化。在状态下,如果同一类型的细胞发生了相同的分子改变,则这种分子改变对于疾病的发生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发生相同分子改变的细胞可能只占组织总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同时,研究的目标细胞往往被其它组织成分所环绕。为了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组织损害进行分子水平分析,分离出纯净的目标细胞就显得非常必要。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国家肿瘤研究所的[2]开发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 LCM ),次年,美国Arcturus Engineering公司成功研制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系统,并实现商品化销售。应用该技术可以在显微镜直视下快速、准确获取所需的单一细胞亚群,甚至单个细胞,从而成功解决了组织中细胞异质性问题。这项技术现已成为美国“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的一项支撑技术[1]。 原理:LCM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低能脉冲激活热塑膜———乙烯乙酸乙烯酯(ethylene vinylacetate,EVA)膜(其最大吸收峰接近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1.5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