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治理要素的转变-法制与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姜明安(1951-),男,湖南汨罗人,北京大学法学院㊁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教授㊁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㊂①如我国 五四宪法 第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㊂前苏联1936年宪法第3条规定: 苏联全部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 ㊂②议会㊁政府过于为党派和党派所代表的少数群体利益,而不是为全体民众利益服务㊂③我国目前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组织和个人包括国家机关㊁政党(其中执政党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㊁社会团体(如工青妇等)㊁行业协会(如律协㊁医协㊁注协等)㊁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NGO㊁NPO)㊁基层自治组织(如村民委员会㊁居民委员会等),以及公民㊁法人和其他组织㊂
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治理要素的转变
姜明安
国家治理的主要要素有五项:国家治理主体㊁国家治理客体㊁国家治理目标㊁国家治理方式㊁国家治理手段㊂国家治理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这些要素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使之与传统的国家治理形成鲜明的对比㊂
一㊁国家治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国家治理由传统国家治理(Government)向现代国家治理(Governance)转型,其治理主体的主要变化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㊂传统的国家治理,治理的主体只能是统治者,统治者不可能与被统治者分享统治权㊂在封建专制社会,国家治理权只能为国王㊁皇帝和从属于他们的国家官僚机器所垄断,不可能吸收其臣民参与国家管理㊂在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治理权只能为由总统㊁内阁㊁国会和司法系统所组成的政府(广义的政府)所垄断,尽管林肯在19世纪即提出了 民有㊁民治㊁民享 ,但人民在事实上很少或几乎没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㊂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治理的主体主要是党和政府,尽管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①但由于法律上缺少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和形式,人民通常不可能成为国家治理的直接主体㊂
而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由于政治文明的进步,代议制民主的缺陷②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再加上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治理不仅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必要性,而且展示出越来越广泛的可能性,国家治理主体愈益多元化㊂各种社会组织㊁团体一方面通过自治参与公共治理,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提供的途径和形式直接参与国家治理,或者通过国家向社会转移部分公权力而获得国家治理权进而成为公共治理主体㊂
国家治理主体的这种多元化趋势在各种形式和领域的国家管理转型中均表现出来,如听证会㊁论证会㊁网上讨论㊁辩论㊁政府职能外包㊁政府购买服务㊁志愿者服务㊁公私合作(PPP)等㊂③2
4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14年第5期(总第119期)
二㊁国家治理客体:由被动㊁单向向立体㊁主客体互动转变
传统国家治理以 民 为治理客体㊂鲁迅说, 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方法,那都是为治民众者 ㊂①孟子说,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无野人,莫养君子,无君子,莫治野人 ㊂②韩非说,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 ㊂③霍布斯说,在国家按约建立时,每一个人相互约定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并将这些权利转让于作为主权者的一个人(君主)或由一群人组成的议会㊂国家治理就是作为主权者的这个人(君主)或议会依约对放弃了自然权利的订约人进行治理㊂④
现代国家治理客体已经完全立体化,不只是国家治民,更有民治国家;治理对象不只是经济㊁市场,还有社会㊁生态环境(陆地㊁海洋㊁天空等);不只是现实世界,还包括虚拟世界㊂
现代国家治理, 民 不再是纯粹的被动的治理客体,而主要是治理主体㊂ 民 虽然在一定时空也是国家机关治理的对象,但在更多的时空,国家机关和执政党均是 民 治理的客体㊂
三㊁国家治理目标:由以统治秩序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传统国家治理主要追求统治秩序㊂例如,孔子为古代中国设计的国家治理目标是 仁 和 礼 ,追求的是确立一种 亲亲 ㊁ 尊尊 ㊁ 君君㊁臣臣㊁父父㊁子子 的社会秩序㊂⑤亚里士多德为古希腊城邦设计的国家治理目标是 中庸 ,追求建立一种中产阶级掌权的政体㊂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治理坚持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主要追求的是对被统治阶级专政的政治秩序㊂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国家治理方面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将之推向极至,转换为 以GDP 为中心 , 以GDP 为纲 ,为追求GDP 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不惜牺牲国民的健康㊁自由和权利㊂
现代国家治理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可持续发展㊁自由㊁幸福㊂无论是经济㊁政治㊁社会㊁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其最终目标均应是国民的福祉㊂统治秩序㊁经济发展㊁改革开放,最终都是为了人,离开了人的可持续发展㊁自由㊁幸福,发展和秩序都必然异化㊂
四㊁国家治理方式:由恣意㊁神秘化向透明㊁规范化转变
传统国家治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专断㊁恣意㊁多变和神秘化㊂申不害认为, 独视者则明,独听者则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 ㊂⑥孔子认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㊂[1]147甚至连法律都不要向老百姓公布: 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㊂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⑦
现代国家治理的方式则要求程序化㊁规范化,要求公开㊁透明㊁公正参与㊁协商和诚信㊂在现3
4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治理要素的转变
①②③④⑤⑥⑦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㊃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转引自张国华㊁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6页㊂‘孟子㊃滕文公上“,转引自张国华㊁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6页㊂‘韩非子㊃心度“,转引自张国华㊁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0页㊂参见[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05-249页㊂‘论语㊃学而“㊁‘论语㊃泰伯“,转引自张国华㊁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5-91页㊂‘吕氏春秋㊃任数“,转引自张国华㊁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9页㊂‘左传㊃昭公六年“,转引自张国华㊁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6-97页㊂